模块测试:如东县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106.00 KB
- 文档页数:11
2008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湮.(yān)没恫.吓(dòng)卓.(zhuó)有成效纵横捭.(bǎi)阖B.玉砌.(qì)孝悌.(tì)命途多舛.(chuǎn)涸.(hé)辙之鲋C.偌.(ruò)大汗涔涔.(cén)方兴未艾(ài)余勇可贾.(gǔ)D.炽热(chì)筵.(yàn)席东隅.已逝(yú) 云销雨霁.(j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李经理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许多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金点子”。
B.美国旧金山华人于26日举行抗议集会,要求CNN真诚地向中国人民道歉,并开除大放厥词....的CNN节目主持人卡弗蒂。
C.汶川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非常惨重的损失,而堰塞湖的形成又对灾区人民产生了新的威胁,真是祸起萧墙....。
D.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医改方案是否公正,是否公平,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到国人的生活质量,这就需要制定方案时要尽可能地集思广益,要尽可能从不同的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
B.发生在南京市北京东路的抢劫案,5天之后,两名犯罪嫌疑人在山东落网,破案如此神速,让百姓对江苏警方的能力刮目相看。
C.当上级让我们承担“祥云”火炬在南京传递时安全保卫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幸福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
D.近日,甘肃省陇南市公安部门果断地对当地在抗震救灾物资发放过程中出现的无理取闹、哄抢物资,甚至殴打乡镇、村、社干部的现象,采取了拘留措施。
4.为下面这段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如东县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卷09.1.8高一语文(总分160分,其中卷面分5分,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戏谑./虐.待刹.那/什刹.海锐不可当./安步当.车拾.级而上/俯拾.皆是B.昭.彰/召.唤山脉./含情脉脉..折折/曲.高和寡..菲薄./日薄.西山曲曲C.奢靡./靡.费充塞./堵塞.打颤./颤.栗承载./载.笑载言D.脖颈./颈.项人烟阜.盛/船埠.反诘./ 佶.屈聱牙裙裾./前倨.后恭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她把积攒来的400元零花钱,资助给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赵长波,确保他能够支付读完小学的学费。
B.2008年全球掀起了一股金融风暴,据说本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
C.日本人非常亲睐中国的古典名著,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于许多企业家是并不陌生的。
D.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措施。
4.仿照下面的句式,改变地点和内容,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4分)例句:我梦想,来到了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我梦想,坐在了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5.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连标点不超过60个字)。
如东县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2008.1高二语文命题人:胡恩泉【说明】本卷包括必考题、选考题,以及只供选修历史的学生做的加试题三部分。
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卡上,在本卷上作答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甲、必考题(142分)一、阅读下面的节选文字,分别完成文后的题目(20分)(一)……而我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
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赵,但第二日便模糊了。
那是赵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声镗镗的报到村里来,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的说,这于他也很光彩,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地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
其时几个旁听人倒也肃然的有些起敬了。
那知道第二天,地保便叫阿Q到赵太爷的家里去;太爷一见,满脸溅朱,喝道:“阿Q,你这浑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阿Q不开口。
赵台太爷愈看愈生气了,抢进几步说:“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阿Q不开口,想往后退了;赵太爷跳过去,给了他一个嘴巴。
“你怎么会姓赵!——你哪里配姓赵!”……我又不知道阿Q的名字是怎么写的。
他活着的时候,人都叫他阿Quei,……照英国流行的拼法写他为阿Quei,略作阿Q。
……我所聊以自慰的,是还有一个“阿”字非常正确,绝无附会假借的缺点,颇可以就正于通人。
……1、节选的文字是怎样描写赵太爷的?请简要说明。
(4分)答:▲2、作者对阿Q姓、名的考证,旨在说明什么?请加以简要分析。
(6分)答:▲(二)我是常常去读山的……读那些嫩芽如何成长,如何茁壮,如何把一些枝丫交给了它们的子孙,然后,它们又如何回到泥土中。
……山林的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在这里可以觅得一切。
有一天,当我正在读那棵爬藤如何借着一株枯树而站了起来的时候,便骤然发现了那棵枯树的笑颜,我已经意会出来,它是因为那棵爬藤为它装饰了绿意而笑的。
又有一天,当我正读着另外的一摊浓绿时,发现到一条蜿蜒的小径,非常自在的从我的身旁伸向了山巅,我想,谁是这条小径的母亲呢?会选择在这样的一个山野中踩下了他的第一个步子?像这么一条瘦小的小径,为什么可以负荷得了那么多脚步的践踏呢?山是一部丰厚的卷册;怎样去读也读不完,因为读了巉岩再要读山林,还有那些挺耸的峰峦呢?还有那些深幽的溪谷呢?我是一个读山的人,但是我知道,有时候人家也会读我的,当我就像是一个短短的句子般的投向山林时。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yàn)落落大方B. 振聋发聩(kuì)耳濡目染C. 惊心动魄(pò)毕恭毕敬D. 蹉跎岁月(tuó)鸡犬升天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 他的演讲博得了听众的阵阵掌声,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动。
C. 经过反复修改,这篇论文终于达到了预期的水平。
D.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指数也在逐年攀升。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雄伟雄壮B. 沉重厚重C. 悲观悲凉D. 坚定坚强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B. 他是我们心中的太阳,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C. 那条小河,像一条玉带蜿蜒在山间。
D. 他的话语犹如一把锋利的剑,刺痛了我的心。
5. 下列句子中,句式变换不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她每天都按时起床,认真地完成作业。
改句:她按时起床,认真地完成作业,这是她每天必做的事情。
B. 原句:这本书我已经看过很多遍了。
改句:我已经看过这本书很多遍了。
C. 原句:他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改句:他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是因为他努力学习。
D. 原句:他勇敢地站了出来,维护了正义。
改句:站出来维护正义,这是他勇敢的表现。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下列句子中,空缺处应填入的词语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的“娇”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之情。
7. 下列句子中,空缺处应填入的成语是:()《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的“修远”一词,形容了作者()的决心。
8. 下列句子中,空缺处应填入的词语是:()《红楼梦》中,贾宝玉为了救林黛玉,曾说过:“()非多情,只是()。
···················· ·································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密 封 线高一( )班 姓名 学号 考号语文[2008年 1月 21日]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和第Ⅲ卷(作文)三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及考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2.第Ⅰ卷和第Ⅱ卷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008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一、选择(45分)⒈选出划线字注音全对一组()A寥(liáo)落桀骜(ào)攒(zǎn)射抟(tuán)B长歌当(dàn)哭汩汩(gǔ)菲(fěi)薄翎(líng)毛C端倪(nì)欹(yǐ)侧尸骸(hái)赁(lìn)屋D浸渍(zì)繁冗(yǒng)拖沓(tà)毛骨悚(sǒng)然⒉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A言简意该索然寡味字斟句酌黯然B陨身不恤民不聊生风华正茂凝练C摧天坼地穷形尽相永保生机屠戮D享誉中外拖沓累赘百折不挠干练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虚词,使用不当的一句是()A离3月18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吧,然而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B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C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
D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⒋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素质在有提高,但是有些人在外宾面前却故意显出穷形尽相,伸手乞讨,丧失了人格、国格。
B《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十分顽固守旧,祥林嫂被绑架后,他只说了“可恶,然而……”真是惜墨如金。
C参加国庆游行的队伍洋洋洒洒,延续了数公里,规模空前。
D每当夜幕降临,各大酒店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⒌下列各句的意思明确、无歧义的一句是()A老师见到我们非常高兴,叫师母拿出水果来招待我们。
B在校运动会上开幕式上,校长和分管体育的教导主任以及其他学校的领导登上了主席台。
C河北省邦相剑,一面刻有铭文两行十七字,另一面刻一行六个字,字小如米,笔细如发。
D多美的杜鹃,可惜它常常使我想起蜀帝杜宇的传说,在美丽中充满了哀伤。
⒍将下面六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江苏省的无锡梅园始建于1912年,独具特色。
①遥临太湖②依山植梅③背倚龙山翠屏④以梅饰山⑤山因梅而幽⑥梅以山而秀A③②④⑤⑥①B①③②④⑤⑥C①③④⑤②⑥D①③②④⑥⑤⒎有关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勰是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主要著作有《文心雕龙》,这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巨著。
如东县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卷高一语文命题人:胡恩泉张旭鸿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拾.掇/拾.级登梯纤.腰/娇弱纤.巧刹.车/荒郊古刹.横.祸/横.蛮专制B.数.落/数.见不鲜着.想/棋高一着.拓.片/开疆拓.土曝.光/曝.背谈天C.唏嘘./面面相觑.逶迤./酒阑灯灺.懈.怠/浑身解.数摭.拾/遮.天蔽日D.塑.像/横槊.赋诗惆.怅/未雨绸.缪狭.隘/挟.山超海隽.永/镌.刻雕塑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3分)A.我不能在自己孩子面前唱反升学主义的高调,尽管我希望你能从心所欲....地享受读书之乐。
B.如果“日心说”的公理,留给如今的意义仅仅是不言而喻....的摆设的话,那就毫无意义可言。
我们也就肯定一贫如洗、两手空空地沦为先人的败家子和机器前喘息空虚的短工。
C.雨气空蒙而迷幻,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沐发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欲动....。
D.恺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复制得惟妙惟肖....,深黄的颜色,古希腊、古罗马的气派,威严地靠墙一字排开。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我多少能体会到一点戏剧世界,但是,我多么渴望倾听和观看戏剧表演中对白和动作的相互作用啊!B.尽管我们由于体质不适合我们的职业,不能持久地工作,而且工作起来也很少有乐趣,但是,为了恪尽职守而牺牲自己幸福激励着我们不顾体弱去努力工作。
C.回到故乡,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小时候住过的山区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袅袅的炊烟,那熟悉的乡音。
D.在21世纪的今天,父母与子女能否消灭代沟,关键是父母要能够对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在思想上不至于老旧得追不上孩子的时代。
4.柯灵在《乡土情结》中这样写道:“人一旦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
2008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一、选择题(3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冠冕.(miǎn)尸骸.(hái)蓊蓊.(wěng)郁郁B、孱.(càn)头期.(jī)年卓.(zhuó)有成效C、端倪.(ní)繁冗.(rǒng)言简意赅.(gāi)D、气馁.(něi)忌.(jì)恨前仆.(pū)后继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一泻千里焦躁不安浮想联翩卧薪尝胆B、惨淡经营百折不绕轻而一举索然寡味C、转瞬即逝没精打彩字斟句酌毛骨悚然D、摧山坼地永保生机残羹冷炙敝帚自珍3、下列画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敢大胆地说:他固然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B、隔了几年,望帝因他功高,就让位于他,自己隐居西山修道。
C、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损失,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D、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照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②改革开放的壮举顺应民心,合乎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不可的历史潮流。
③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到繁简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
A、竟然遏止恰当B、毅然遏制恰当C、毅然遏止适当D、竟然遏制适当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凶残下劣的段祺瑞政府血腥镇压爱国者,草菅人命,殒身不恤....。
B、所有同类题材的绘画和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比较起来,都黯然失色....。
C、生杀予夺....的日本鬼子一进村,见一个杀一个,见什么抢什么。
D、这次回乡,小王不是外出打工前的模样了,你瞧他,一身西装革履,洋洋洒洒....。
6、对下列画线词语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袅娜”“羞涩”两词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荷花富有人情味的美。
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缕缕”与下文“渺茫”呼应,准确地表现了荷花那种微细的清香。
2008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21分,每小题3分)⒈选出注音全对的一组()A以欹为美(qī)汶水(wén)抶而仆之(chì)修葺(qì)B石穴罅(xià)汝识之乎(shí)桴止响腾(fú)仇雠(chóu )C庐冢(zhǒng)暴霜露(pù)锱铢(zīzhū)坍圮(tān pǐ)D竦身(sǒng)槲寄生(hú)尺牍(dú)剽掠(piǎo)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矫揉造作精美绝仑才华横溢杀一敬百B.隐约其辞鸦雀无声仓皇失措前仆后继C.淋漓尽致刚建质朴徒有虚名弥天大罪D.妄自尊大瘁然去世发号施令天伦之乐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与这个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
②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
③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的规律性,作为我们的行动向导。
A.搜集结果商讨臆造B.搜集成果商谈创造C.收集成果探讨捏造D.收集结果研讨生造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学创作辅导材料汗牛充栋,而真正依靠这些辅导材料步入文学途径的却可谓是寥若晨星啊。
B.他的作文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老师十分赞赏,称他的文章如天马行空,很有特点。
C.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祸不期而至时,使投保者得到一笔赔偿,尽量减轻损失的程度。
D.昨天上午,三名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被执行枪决,群众拍手叫好,认为他们死得其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政府部门建立失信约束惩罚机制,是能否巩固信用体系的关键。
B.在常规能源中,水电的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
1. 《荷塘月色》中,作者用“_________”来形容月光的美。
2. 《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忠心耿耿的句子是“_________”。
3. 《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用“_________”来形容自己坚定的信念。
4. 《背影》中,朱自清用“_________”来形容父亲的背影。
5. 《匆匆》中,朱自清用“_________”来形容时间的流逝。
6. 《匆匆》中,朱自清用“_________”来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7. 《背影》中,朱自清用“_________”来形容父亲的背影。
8. 《荷塘月色》中,作者用“_________”来形容月光的美。
9. 《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忠心耿耿的句子是“_________”。
10. 《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用“_________”来形容自己坚定的信念。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篇作品属于朱自清的作品?()A. 《背影》B. 《荷塘月色》C. 《离骚》D. 《沁园春·长沙》2. 下列哪句诗出自《离骚》?()A.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B. 红酥手,黄藤酒C.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D.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3. 下列哪篇作品属于毛泽东的作品?()A. 《背影》B. 《荷塘月色》C. 《沁园春·长沙》D. 《离骚》4. 下列哪篇作品属于苏轼的作品?()A. 《背影》B. 《荷塘月色》C. 《沁园春·长沙》D.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5. 下列哪篇作品属于白居易的作品?()A. 《背影》B. 《荷塘月色》C. 《沁园春·长沙》D. 《琵琶行》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 简述《背影》中的主要情节。
2. 简述《荷塘月色》中的景物描写。
3. 简述《离骚》中的主要思想。
四、作文(30分)题目:以“时间”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答案:一、填空题1. 洒洒落落2. 忠心耿耿3.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4. 背影5. 匆匆6. 去者如斯,而存者未尝往也7. 背影8. 洒洒落落9. 忠心耿耿10.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二、选择题1. A2. C3. C4. D5. D三、简答题1. 《背影》讲述了作者朱自清与父亲分别的故事。
如东县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2008.1高一语文命题人:胡恩泉一、阅读下面节选的文字,分别回答有关问题(20分)(一)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个园子,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儿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满园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不衰败。
……记不清在它的哪些角落里,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
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
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身的魔鬼或恋人。
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1、简要说明作者在地坛园内思想变化的轨迹。
(6分)答:▲2、说说文中加线句所蕴含的深意。
(4分)答:▲(二)……至夜深,干辞曰:“不胜酒力矣。
”瑜命撤席,诸将辞出。
瑜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于是佯作大醉之状,携干入帐共寝。
瑜和衣卧倒,呕吐狼藉。
蒋干如何睡得着?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起视残灯尚明。
看周瑜时,鼻息如雷。
干见帐内桌上,堆着一卷文书,乃起床视之,却都是往来书信,内有一封,上写“蔡瑁张允谨封”。
干大惊,暗读之。
书略曰: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
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曹贼之首,献于麾下。
早晚人到,便有关报。
幸勿见疑。
先次敬覆。
干思曰:“原来蔡瑁、张允结连东吴!”遂将书信暗藏于衣内。
再检看他书时,床上周瑜翻身,干急灭灯就寝。
瑜口内含糊曰:“子翼,我数日之内,教你看曹贼之首!”干勉强应之。
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曹贼之首!……”及干问之,瑜又睡着。
干伏于床上,将近四更,只听得有人入帐唤曰:“都督醒否?”周瑜梦中做忽觉之状,故问那人曰:“床上睡着何人?”答曰:“都督请子翼同寝,何故忘却?”瑜懊悔曰:“吾平日未尝饮醉;昨日醉后失事,不知可曾说什么言语?”那人曰:“江北有人到此。
”瑜喝:“低声!”便唤:“子翼。
”蒋干只装睡着。
瑜潜出帐外。
干窃听之,只闻有人在外曰:“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后面言语颇低,听不真实。
少倾,瑜入帐,又唤:“子翼。
”蒋干只是不应,蒙头假睡。
干寻思:“周瑜是个精细人,天明寻书不见,必然害我。
”睡至五更,干起唤周瑜;瑜却睡着。
干戴上巾帻,潜步出帐,唤了小童,径出辕门。
军士问:“先生哪里去?”干曰:“吾在此恐误都督事,权且告别。
”军士亦不阻拦。
3、请依据节选的内容,逐一概括出周瑜所实施的计策。
(6分)答:▲4、周瑜之计其实也有破绽,但蒋干又为何看不出?请举出一处予以说明。
(4分)答:▲二(34分)阅读下文,完成5~7题(9分)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高一语文第2页(共8页)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百尺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5、下列括号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 奋六世之余烈.(功业)B. 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这里指武力)C. 临百尺之渊.以为固(深渊)D.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同“呵”,喝问)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吞二周而.亡诸侯赂秦而.力亏B. 以.弱天下之民故为文以.志C. 聚之.于咸阳杳不知其所之.也D. 以为.桂林、象郡安可为.俗士道哉7、与例句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以愚.黔首A.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 望西山,始指异.之D. 欲不战以老.秦师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9分)(1)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重耳之亡》)答:▲(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师说》)答:▲(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始得西山宴游记》)答:▲9、阅读辛弃疾《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词,回答问题(8分)高一语文第3页(共8页)高一语文 第4页(共8页)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①。
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②?笑尘劳、三十九年非③,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
英雄事,曹刘敌。
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
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
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①辛弃疾抗金南归之初曾漫游吴楚,行踪遍及大江南北。
②《世说新语》载阮孚好屐,尝曰:“未知一生当着几量(两)屐?”意谓人生短暂无常;此处稍变其意,谓山川佳处常在险远,不免多穿几双鞋,可这又算得了什么呢!③“笑尘劳、三十九年非”乃套用蘧伯玉(春秋时卫国大夫)“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的话,作者当时四十岁,故这样说。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曾提到三国中的另一位英雄,那个句子是: ▲ , ▲ , ▲ 。
那首词中与这首《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词画线句的意思相类似的句子是: ▲ , ▲ , ▲ 。
(4分)(2)解说“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两句的意思。
(4分)答: ▲10、名句名篇默写填充(8分)(1) ▲ ,不能十步; ▲ ,功在不舍。
(《劝学》)(2)乱石穿空, ▲ , ▲ 。
(《念奴娇·赤壁怀古》)(3)奈何 ▲ , ▲ ?使负栋之柱……(《阿房宫赋》)(4)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 ▲ 。
(《赤壁赋》)三、语言运用(18分)1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 .矜.持 浸.染 痉.挛 情不自禁. 噤.若寒蝉 B .造诣. 臆.断 驿.站 神采奕.奕 络绎.不绝 C .船舷. 娴.静 弓弦. 玄.妙绝伦 垂涎.三尺 D .闪烁. 回溯. 硕.果 媒妁.之言 数.见不鲜 1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这个狭小的巷子苔藓满地,错综复杂....,他的脚步不由的放慢了。
B. 人生会面对很多选择,有选择就有遗憾,有选择就有痛苦。
著名作家毕淑敏将人们的这些心态在《我的五样》一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C. 有些同志对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的错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无关大局。
高一语文 第5页(共8页)D. 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少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13、下列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A. 这是我三次见到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情况。
我不敢独享那一幕幕,所以将它诉诸于笔端,带给更多的人们。
B. 在“两代的矛盾与冲突”中,可能有一部分是源自于父母的愚昧和落伍的原因。
C.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D. 很多人利用“十一”长假外出游玩,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做出了相关提示。
14、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连标点不超过40个字)。
(5分)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狭窄,追求华丽辞藻。
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
他们无论写边塞,还是写行旅、送别,都有着这样的情思风貌。
在诗的体式上,这时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
律诗属于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
古体分四、五、七言和杂言,平仄没有限制,也不求对偶。
近体诗平仄和押韵有一定的体式,也要求对偶。
律体的定型,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它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体裁。
答: ▲15、请接着前面的句子,续写两三句话,要求:(1)续写的内容要以一位作家和他的作品为陈述的对象;(2)语意连贯,形象生动。
(4分)假如文学是树林,那么 ▲ 。
四、选做题(18分)【注意】请从下列(一)(二)两个文本中任选一个作答,并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横线上予以标明[选做 ]。
不能两类文本全选,也不能跨大题选小题[否则只按第(一)题的答案评分]。
(一)阅读论述类文本,完成16~19题(18分)人 生 如 棋每个人的生命是有共同点的,那就是都有开始和结束。
也就是说,是有限的。
但是每个人的生命过程,却是千差万别的,就像一盘盘围棋,盘盘不同。
从出生到完成学业,是布局;从开始工作到退休,是中盘;退休以后到终老,是收宫。
中学生正处在布局阶段,也正因为如此,是错不起的。
下错了,后面的棋就很艰难了,甚至中盘告负。
生活和下棋一样,是有规则的,这个规则就是落子无悔。
如果各位要向自己的学生提醒点什么,那就是“千万小心,不要因为一步失误,满盘皆输”。
作为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一步就是一步,要一个月、一天一天、一节课一节课地保持不懈的努力,为中盘搏杀打好基础。
这首先当然是锻炼好身体,学习知识,但同等重要的,是必须在中学阶段,就建立起高度的责任感和进取心。
我们时常会说这样的话“这孩子长大了,成长了”。
什么是成长?成长意味着开始承担责任,开始担负起越来越大的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
这种责任,迫使他们认真地锻炼、认真地学习、认真地思考。
因此,责任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信念。
一个人如果能较早地、清晰执着地建立起自己的信念,他肯定会在布局阶段取得较大的成功。
如果再深入地思考,我们会发现,责任感是有层次的。
有人只对自己建立了责任感,也有人同时建立了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显然,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动力和视野是大不一样的,结局也将大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