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数据采集与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101.14 KB
- 文档页数:4
公共服务数字化平台建设方案第一章引言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目标 (3)1.3 项目意义 (3)第二章需求分析 (3)2.1 公共服务数字化平台建设需求 (3)2.2 用户需求调研 (4)2.3 平台功能需求 (4)第三章技术选型 (5)3.1 技术框架选型 (5)3.1.1 服务端技术框架 (5)3.1.2 微服务框架 (5)3.1.3 客户端技术框架 (5)3.2 数据库选型 (5)3.2.1 关系型数据库 (6)3.2.2 NoSQL数据库 (6)3.3 前端技术选型 (6)3.3.1 前端框架 (6)3.3.2 样式预处理器 (6)3.3.3 UI库 (7)第四章系统设计 (7)4.1 系统架构设计 (7)4.2 系统模块划分 (7)4.3 系统安全设计 (8)第五章数据管理 (8)5.1 数据采集与处理 (8)5.1.1 数据采集 (8)5.1.2 数据处理 (8)5.2 数据存储与管理 (9)5.2.1 数据存储 (9)5.2.2 数据管理 (9)5.3 数据分析与挖掘 (9)5.3.1 数据分析 (9)5.3.2 数据挖掘 (9)第六章平台开发 (10)6.1 系统开发流程 (10)6.1.1 需求分析 (10)6.1.2 系统设计 (10)6.1.3 编码实现 (10)6.1.4 系统测试 (10)6.1.5 部署上线 (10)6.2 开发工具与平台 (10)6.2.1 开发工具 (10)6.2.2 开发平台 (11)6.3 代码管理与版本控制 (11)6.3.1 代码管理 (11)6.3.2 版本控制 (11)第七章系统测试与部署 (11)7.1 测试策略与流程 (11)7.1.1 测试策略 (11)7.1.2 测试流程 (12)7.2 测试环境搭建 (12)7.3 系统部署与维护 (12)7.3.1 系统部署 (13)7.3.2 系统维护 (13)第八章用户服务与管理 (13)8.1 用户注册与认证 (13)8.1.1 用户注册 (13)8.1.2 用户认证 (14)8.2 用户权限管理 (14)8.2.1 权限分类 (14)8.2.2 权限分配 (14)8.3 用户反馈与投诉处理 (14)8.3.1 反馈与投诉渠道 (14)8.3.2 反馈与投诉处理流程 (15)第九章项目管理与评估 (15)9.1 项目进度管理 (15)9.1.1 进度计划编制 (15)9.1.2 进度监控与调整 (15)9.1.3 进度报告与沟通 (15)9.2 项目成本管理 (15)9.2.1 成本预算编制 (15)9.2.2 成本控制与调整 (16)9.2.3 成本报告与沟通 (16)9.3 项目质量评估 (16)9.3.1 质量标准制定 (16)9.3.2 质量检查与控制 (16)9.3.3 质量评估与改进 (16)第十章前景展望与建议 (16)10.1 市场前景分析 (16)10.2 发展趋势 (17)10.3 政策建议与措施 (17)第一章引言1.1 项目背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电力行业智能电网监控系统升级方案第一章智能电网监控系统概述 (2)1.1 智能电网监控系统简介 (2)1.2 智能电网监控系统的重要性 (2)第二章现有智能电网监控系统分析 (3)2.1 系统现状分析 (3)2.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第三章智能电网监控系统升级目标 (4)3.1 升级目标设定 (4)3.2 升级原则与策略 (4)第四章通信网络升级方案 (5)4.1 通信网络现状分析 (5)4.2 通信网络升级方案设计 (5)第五章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升级方案 (6)5.1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现状分析 (6)5.2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升级方案设计 (7)5.2.1 数据采集设备升级 (7)5.2.2 数据传输通道升级 (7)5.2.3 数据处理能力升级 (7)5.2.4 数据存储与备份升级 (7)第六章监控中心升级方案 (7)6.1 监控中心现状分析 (7)6.2 监控中心升级方案设计 (8)6.2.1 硬件设施升级 (8)6.2.2 软件系统升级 (8)6.2.3 人员配置优化 (8)6.2.4 安全保障措施 (8)第七章安全防护与应急响应系统升级方案 (8)7.1 安全防护与应急响应系统现状分析 (8)7.1.1 安全防护现状 (8)7.1.2 应急响应现状 (9)7.2 安全防护与应急响应系统升级方案设计 (9)7.2.1 安全防护升级方案 (9)7.2.2 应急响应升级方案 (10)第八章人工智能应用与大数据分析 (10)8.1 人工智能在智能电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10)8.1.1 概述 (10)8.1.2 人工智能在智能电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领域 (10)8.2 大数据分析在智能电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11)8.2.1 概述 (11)8.2.2 大数据分析在智能电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领域 (11)第九章培训与运维管理升级方案 (12)9.1 培训与运维管理现状分析 (12)9.2 培训与运维管理升级方案设计 (12)第十章项目实施与验收 (12)10.1 项目实施计划 (13)10.1.1 实施目标 (13)10.1.2 实施阶段 (13)10.1.3 实施步骤 (13)10.2 项目验收标准与流程 (13)10.2.1 验收标准 (13)10.2.2 验收流程 (14)第一章智能电网监控系统概述1.1 智能电网监控系统简介智能电网监控系统是电力行业中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分析与控制的系统。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设备操作手册第一章概述 (4)1.1 设备简介 (4)1.2 设备功能及用途 (4)1.2.1 万能试验机 (4)1.2.2 冲击试验机 (4)1.2.3 金相显微镜 (4)1.2.4 超声波探伤仪 (4)第二章设备安装与调试 (5)2.1 设备安装流程 (5)2.1.1 准备工作 (5)2.1.2 设备搬运 (5)2.1.3 设备安装 (5)2.2 设备调试方法 (5)2.2.1 设备调试准备 (5)2.2.2 设备调试步骤 (5)2.3 设备验收标准 (6)2.3.1 外观验收 (6)2.3.2 功能验收 (6)2.3.3 功能验收 (6)第三章设备操作基本流程 (6)3.1 设备启动与关闭 (6)3.1.1 设备启动 (6)3.1.2 设备关闭 (7)3.2 设备参数设置 (7)3.2.1 参数设置原则 (7)3.2.2 参数设置步骤 (7)3.3 设备操作注意事项 (7)第四章检测项目操作指南 (7)4.1 强度检测 (7)4.1.1 检测目的 (7)4.1.2 检测设备 (7)4.1.3 操作步骤 (8)4.1.4 注意事项 (8)4.2 粘结强度检测 (8)4.2.1 检测目的 (8)4.2.2 检测设备 (8)4.2.3 操作步骤 (8)4.2.4 注意事项 (8)4.3 厚度检测 (9)4.3.1 检测目的 (9)4.3.2 检测设备 (9)4.3.4 注意事项 (9)第五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9)5.1 数据采集方法 (9)5.1.1 自动采集 (9)5.1.2 半自动采集 (9)5.1.3 手动采集 (10)5.2 数据处理流程 (10)5.2.1 数据清洗 (10)5.2.2 数据分析 (10)5.2.3 数据计算 (10)5.2.4 数据可视化 (10)5.3 数据存储与传输 (10)5.3.1 数据存储 (10)5.3.2 数据传输 (10)第六章设备维护与保养 (11)6.1 设备日常维护 (11)6.1.1 检查与清理 (11)6.1.2 润滑与紧固 (11)6.1.3 功能检查 (11)6.2 设备故障处理 (11)6.2.1 故障分类 (11)6.2.2 故障处理原则 (11)6.2.3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11)6.3 设备保养周期 (12)6.3.1 日常保养 (12)6.3.2 定期保养 (12)第七章安全操作规程 (12)7.1 操作人员安全要求 (12)7.1.1 操作人员资质要求 (12)7.1.2 操作人员健康管理 (12)7.1.3 操作人员个人防护 (12)7.1.4 操作人员行为规范 (12)7.2 设备安全防护措施 (12)7.2.1 设备安装安全 (12)7.2.2 设备维护保养 (12)7.2.3 设备故障处理 (13)7.2.4 设备安全防护装置 (13)7.3 应急处理方法 (13)7.3.1 紧急处理 (13)7.3.2 设备故障应急处理 (13)7.3.3 人员伤害应急处理 (13)7.3.4 环境污染应急处理 (13)第八章质量控制与监督 (13)8.1.1 制定质量控制标准的意义 (13)8.1.2 质量控制标准的主要内容 (13)8.1.3 质量控制标准的实施 (14)8.2 质量监督方法 (14)8.2.1 质量监督的定义 (14)8.2.2 质量监督方法 (14)8.3 质量问题处理 (14)8.3.1 质量问题的分类 (14)8.3.2 质量问题处理流程 (15)第九章设备升级与更新 (15)9.1 设备升级方法 (15)9.1.1 检查设备兼容性 (15)9.1.2 获取升级资料 (15)9.1.3 备份原有数据 (15)9.1.4 设备升级操作 (15)9.1.5 验证升级效果 (15)9.2 设备更新周期 (15)9.2.1 设备更新依据 (15)9.2.2 设备更新周期建议 (16)9.3 设备升级与更新注意事项 (16)9.3.1 选择正规渠道 (16)9.3.2 注意版本兼容性 (16)9.3.3 人员培训 (16)9.3.4 严格操作规程 (16)9.3.5 记录设备信息 (16)第十章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 (16)10.1 技术支持流程 (16)10.1.1 客户提出技术支持需求 (16)10.1.2 技术支持部门接收需求 (17)10.1.3 技术支持部门解决问题 (17)10.1.4 技术支持结果反馈 (17)10.2 售后服务内容 (17)10.2.1 设备安装调试 (17)10.2.2 设备维修保养 (17)10.2.3 技术培训 (17)10.2.4 配件供应 (17)10.3 常见问题解答 (17)10.3.1 设备故障排除 (17)10.3.2 设备维护保养 (17)10.3.3 软件升级 (18)10.3.4 技术咨询 (18)第一章概述1.1 设备简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设备是现代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主要用于检测建筑材料的物理功能、力学功能、化学成分等各项指标,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GIS复习思考题地理信息系统复习思考题第⼀章导论1、解释:信息、数据、地理信息、地理数据、地理信息系统2、地理信息有何特点?3、地理信息系统与CAD、数字制图、⼀般事务管理有何主要区别?4、地理信息系统有哪些类型?5、GIS的基本构成有哪些?各部分的主要作⽤?6、GIS的基本功能有哪些?并简要说明。
7、GIS主要应⽤在哪些⽅⾯?8、GIS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4个阶段?各有何主要特点?第⼆章空间信息基础1、GIS中为什么要考虑地图投影?我国⼤⽐例尺采⽤什么投影⽅式?2、地理空间实体的三要素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3、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地理信息的数字化描述⽅法有哪些?4、地图投影有哪些类型?5、解释:地图投影、拓扑、空间数据、元数据6、空间对象的描述要素有哪些?7、拓扑关系中有哪⼏种基本的拓扑关系?其基本含义是什么?在GIS中⽤拓扑有什么主要作⽤?8、什么是地理空间数据?有哪些类型,并简要说明。
9、地理信息系统的应⽤功能主要包括哪些⽅⾯,并简要说明。
10.地形图“都江堰”的编号是H48G024026,简要说明其编号的含义。
第三章空间数据结构1、空间实体可抽象为哪⼏种基本类型?它们在⽮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分别是如何表⽰的?2、叙述四种栅格数据存储的压缩编码⽅法。
3、试写出⽮量和栅格数据结构的模式,并列表⽐较其优缺点。
4、叙述由⽮量数据向栅格数据的转换的⽅法。
5、叙述由栅格数据向⽮量数据的转换的⽅法。
6、简述栅格到⽮量数据转换细化处理的两种基本⽅法。
7、解释:地理空间、栅格数据、⽮量数据、空间数据结构8、费尔曼链码的含义是什么?如何取值?9、游程编码的含义是什么?有哪2种⽅式?10、块码给栅格数据编码的⽅式是什么?11、四叉树编码的基本思想是什么?12、⽮量数据的获取⽅式有哪些?13、DIME编码什么?有何特点?14、⽮量数据结构有何优点?15、栅格数据结构有何优点?第四章空间数据库1、数据库系统包括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作⽤是什么?2、数据库有何主要特点?3、数据库的系统结构有哪⼏个层次?4、数据库管理系统有什么主要功能?5、数据库管理系统程序由哪⼏部分组成?6、什么是数据库的数据模型?什么是传统的数据模型?7、传统的数据模型有何特点?8、解释: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客体、对象、类、超类、⼦类、消息9、传统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模型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10、⾯向对象的数据模型有何优点?11、⾯向对象的数据模型的实现⽅法主要有哪些?12、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有什么主要特点?13、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有哪⼏种主要管理⽅法,各有何特点?14、什么是数据模型?数据库技术中采⽤的数据模型有哪些?15、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的组织⽅式主要采⽤哪些数据模型?第五章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1、空间数据采集⽅法有哪些?它们分别适合采集什么样的数据?2、说说在数字化中属性数据采集的原则和⽅法?3、为什么要对数字化地图进⾏编辑与处理后才能⼊GIS数据库?4、GIS数据精度可以从哪⼏个⽅⾯进⾏评价?并解释。
第五章 数据采集与处理
习题
(一)填空题
1、 在数字信号处理中,为避免频率混叠,应使被采样的模拟信号成为 数字信号 ,还应使采样频率满足采样定理即 采样频率大于最高频率的2倍 。
2、 如果一个信号的最高频率为50Hz ,为了防止在时域采样过程中出现混叠现象,采样频率应该大于 100 Hz 。
3、 在设计数据采集系统时,选择A /D 转换器所依据的主要技术指标是 分辨率 和 转换速度 。
一般,要求A /D 转换器的位数至少要比精度要求的分辨力 大 。
4、 A /D 转换器是将 模拟 信号转换为 数字 信号的装置.N 位D /A 转换器分辨力为 1/2^N 。
5、 当多个信号的采样共同使用一个A /D 转换器时,必须采用 多路分时 法切换,完成此切换的器件是 多路模拟开关 。
(二)判断对错题(用√或×表示)
1、 频率分辨力越高,则泄漏误差越小。
( × )
2、 A/D 转换器的位数越多,则量化误差越小。
( √ )
3、 对于周期信号,经整周期采样后,可完全避免栅栏效应。
( √ )
4、 窗函数频谱的主峰瓣宽度越窄,旁瓣幅度越小,用其截取信号所引起的误差越小。
( √ )
5、 互相关函数是偶实函数。
( × )
6、 利用系统输入x(t)与输出y(t)的自功率谱密度函数,可求该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
( × )?
7、 若系统是完全线性的,则输入-输出的相干函数一定为1。
( × )
注:如果相干函数为零,表示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不相干,那么,当相干函数为1时,表示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完全相干。
若相干函数在0~1之间,则表明有如下三种可能: (1)测试中有外界噪声干扰; (2)输出y(t)是输入x(t)和其它输入的综合输出; (3)联系x(t)和y(t)的线性系统是非线性的。
(三)、单项选择题
1、在A /D 转换器中,若被采样模拟信号的最高频率分量为H f ,则采样频率s f 应( D )。
A .=H f
B .>H f
C .<H f
D .>2H f
2、若模/数转换器输出二进制数的位数为10,最大输入信号为2.5V ,则该转换器能分辨出的最小输入电压信号为( B )。
=2.5/2^10
A . 1.22mV
B . 2.44mV
C . 3.66mV
D . 4.88mV
3、A /D 转换器的位数越多,则( C )。
A .转换精度越低
B 转换速度越快
C .转换精度越高
D .分辨力越低
(四)简答和计算题
1、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电压为0~10V 。
为了能识别2mV 的微小信号,量化器的位数应当是
多少?若要能识别1mV 的信号,量化器的位数又应当是多少?
解: 要识别2mV 的微小信号,那么:
1310210
3-2≥⨯≤N N
要识别1mV 的微小信号,那么:
4110110
3-2≥⨯≤N N
2、 模数转换时,采样间隔∆分别取1ms ,0.5ms ,0.25ms 和0.125ms 。
按照采样定理,要求
抗频混滤波器的上截止频率分别设定为多少Hz (设滤波器为理想低通)?
解:根据采样定理,要使频率不发生混叠,则有:
c f 1/2≤∆
抗频混滤波器的上截止频率分别设定为:500Hz ,1000Hz,2000Hz,4000Hz 。
3、某信号()t x 的幅值频谱如下图。
试画出当采样频率f s 分别为1)2500Hz ,2) 2200Hz ,3) 1500Hz 时离散信号()∆n x 在0~f N 之间的幅值频谱。
f Hz 题图 5-5
解:
4、 已知某信号的截频f c =125Hz ,现要对其作数字频谱分析,频率分辨间隔f ∆=1Hz 。
问:
1)采样间隔和采样频率应满足什么条件?2)数据块点数N 应满足什么条件?3)原模拟信号的记录长度T =?
解:1)采样间隔:
ms s f c 4004.0250121===≤∆;采样频率:Hz f f c s 2502=≥。
2)由于频率分辨间隔:Hz N
f f s 1==∆
则:250=∆=f
f N s 3)模拟信号的记录长度:1s =∆=N T ,又由于,一般数据块点数取为2的指数,则此处取N=256,那么:T=256*4ms=1.024s 。
5、信号从连续到离散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误差,怎样减少和避免这些误差。
解:(a )分辨率造成的量化误差。
解决方法:提高量化位数
(b) 转换频率不够高造成的频谱混叠。
解决方法:提高采样频率
(c) 偏移误差输入信号为零时输出信号不为零的值。
解决方法:调零
(d)能量泄露误差。
解决方法:窗函数频谱的主峰瓣宽度越窄,旁瓣幅度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