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及其仿真
- 格式:pdf
- 大小:123.62 KB
- 文档页数:3
引言随着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进步,交流电动机调速技术发展到现在,有了长足的进步。
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矢量控制技术和80年代出现的直接转矩控制技术,使交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性能可以与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性能相媲美。
而交流电动机尤其是鼠笼异步电动机由于其自身结构和运行特性的优点,使得交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优势强于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
在交流电动机控制技术中调压调频控制、矢量控制以及直接转矩控制(Direct Torque Control简称DTC)具有代表性。
其中应用直接转矩控制技术是一种高性能的控制调速技术,直接转矩控制对交流传动来说是一种最优的电动机控制技术,它可以对所有交流电动机的核心变量进行直接控制。
第1章绪论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的发展状况在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中变频调速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调速技术,也是最有希望取代直流调速的调速方式。
就变频调速而言,其形式也有很多。
传统的变频调速方式是采用v/f控制。
这种方式控制结构简单,但由于它是基于电动机的稳态方程实现的,系统的动态响应指标较差,还无法完全取代直流调速系统。
1971年,德国学者EBlaschke提出了交流电动机的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理论,标志着交流调速理论有了重大突破。
所谓矢量控制,就是交流电动机模拟成直流电动机来控制,通过坐标变换来实现电动机定子电流的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的解藕,然后分别独立调节,从而获得高性能的转矩特性和转速响应特性。
矢量控制主要有两种方式:磁场定向矢量控制和转差频率矢量控制。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转子磁链的准确检测是实现矢量控制的关键,直接关系到矢量控制系统性能的好坏。
一般地,转子磁链检测可以采用直接法或间接法来实现。
直接法就是通过在电动机内部埋设感应线圈以检测电动机的磁链,这种方式会使简单的交流电动机结构复杂化,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磁链的检测精度也不能得到长期的保证。
因此,间接法是实际应用中实现转子磁链检测的常用方法。
1 引言1.1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和现状在工农业生产、科技、国防及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电动机作为主要的动力设备被广泛应用。
直流电动机相比于交流电动机,结构复杂、体积大、成本和维护费用高,并且不适于环境恶劣的场合,但凭借控制简单、调速平滑和性能良好等特点在早期电气传动领域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1]。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人们就致力于交流调速技术的研究。
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交流调速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实际应用领域也得到认可和快速的普及。
交流调速的发展可以说是硬件和软体的发展过程[3]。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处理器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使得交流调速系统的调速范围宽、速度精度高和动态响应快,其技术性能可与直流调速系统相媲美、相竞争,并在工程应用领域中逐渐取代直流调速系统[5]。
交流电动机的高效调速方法是变频调速,它不但能实现无级调速,而且根据负载的特性不同,通过适当调节电压和频率之间的关系,可使电机始终高效运行,并保证良好的动态特性,更能降低起动电流、增加起动转矩和改善电机的起动性能。
交流调速控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电压-频率控制、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控制理论的发展使控制系统性能不断提高[2]。
电压-频率协调控制,即恒压频比控制,是指在基频以下调速时维持输出电压幅值和频率的比值恒定,实现恒转矩调速运行;在基频以上调速时,将输出电压维持在额定值,使磁通与频率成反比下降,实现弱磁恒功率调速运行。
其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能满足一般的平滑调速,但动、静态性能有限,适用于风机、水泵等负载对调速系统动态性能要求不高的场合[8]。
矢量控制就是将磁链与转矩解耦,有利于分别设计两者的调节器,以实现对交流电机的高性能调速。
矢量控制方式又有基于转差频率控制的矢量控制方式、无速度传感器的矢量控制方式和有速度传感器的矢量控制方式等[12]。
这样就可以将一台三相异步电机等效为直流电机来控制,因而获得与直流调速系统同样的静、动态性能。
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仿真报告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仿真报告摘要:利用直接转矩控制( DTC )理论,研究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调速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建立了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
利用MATLAB /Simulink软件对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
结果表明: DTC系统具有动态响应速度快、精度高、易于实现的优点。
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该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关键词: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 MATLAB仿真1 引言自从20世纪70年代矢量控制技术发展以来,交流拖动技术就从理论上解决了交流调速系统在静动态性能上与直流调速系统相媲美的问题。
所谓矢量控制,就是将交流电动机模拟成直流电动机来控制,通过坐标变换实现电机定子电流的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的解耦,然后分别独立控制,从而获得高性能的转矩和转速响应特性。
直接转矩控制(Direct Torque Control DTC)是在矢量控制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是继矢量控制以后提出的又一种异步电动机控制方法。
其思路是把异步电动机和逆变器看成是一个整体,采用电压矢量分析方法直接在静止坐标系下分析和计算电动机的转矩和磁链,通过磁链跟踪得出PWM逆变器的开关状态切换的依据从而直接控制电动机转矩"与矢量控制相比,直接转矩控制的主要优点是:在定子坐标系下对电动机进行控制,摒弃了矢量控制中的解藕思想,直接控制电动机的磁链和转矩,并用定子磁链的定向代替转子磁链的定向,避开了电动机中不易确定的参数(转子电阻)"由于定子磁链的估算只与相对比较容易测量的定子电阻有关,所以使得磁链的估算更容易、更精确,受电动机参数变化的影响也更小"此外,直接转矩控制通过直接输出转矩和磁链的偏差来确定电压矢量,与以往的调速方法相比,它具有控制直接!计算过程简化的优点"因此,直接转矩控制一问世便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围绕直接转矩控制的研究十分活跃。
目录摘要 (I)1 设计总体思路 (1)1.1主电路的设计 (1)1.2 基本原理 (1)2 单元电路设计 (3)2.1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模型 (3)2.2 转速控制器 (4)2.3 直接转矩控制器 (4)2.4 转矩和定子磁链的计算 (5)2.5 磁通和转矩滞环控制器 (6)2.6 磁链选择器 (6)2.7 开关表 (7)2.8 开关控制模块 (8)3 实验仿真、实验波形记录及分析 (9)4 总结 (12)5 附录 (13)参考文献 (14)1 设计总体思路1.1主电路的设计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简称DTC(Direct torque control)系统,是继矢量控制系统之后发展起来的另一种高动态性能的交流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在他的转速环里面,利用转矩反馈直接控制电动机的电磁转矩,因而得名。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定子磁链幅值偏差s ψ∆的正负符号和电磁转矩偏差e T ∆的正负符号,再根据当前定子磁链的矢量s ψ所在的位置,直接选取合适的电压空间矢量,减小定子磁链幅值的偏差和电磁转矩的偏差,实现电磁转矩与定子磁链的控制。
系统主电路如图1.1所示,由三相不控桥、交流母线、三相逆变器和异步电机组成,2812DSP 的脉冲信号控制全控器件的导通。
图1.1 系统主电路图1.2 基本原理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原理结构如图1.2示,途中的A R ψ和ATR 分别为定子磁链调节器和转矩调节器,两者均采用带有滞环的双位式控制器,他们的输出分别为定子磁链幅值偏差s ψ∆的符号函数sgn(s ψ)和电磁转矩偏差e T 的符号函数sgn(e T ∆),如图1.2所示。
图中,定子磁链给定*s ψ与实际转速ω有关,在额定转速以下,e T ∆保持恒定,在额定转速以上,*s ψ随着ω的增加而减小。
P/N 为给定转矩极性鉴别器,当渴望的电磁转矩为正时,P/N=1,当渴望的电磁转矩为负时,P/N=0,对于不同的电磁转矩期望值,同样符号函数sgn(e T ∆)的控制效果是不同的。
(完整)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仿真报告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仿真报告)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仿真报告的全部内容。
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仿真报告摘要:利用直接转矩控制( DTC )理论,研究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调速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建立了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
利用MATLAB /Simulink软件对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
结果表明: DTC系统具有动态响应速度快、精度高、易于实现的优点。
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该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关键词: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 MATLAB仿真1 引言自从20世纪70年代矢量控制技术发展以来,交流拖动技术就从理论上解决了交流调速系统在静动态性能上与直流调速系统相媲美的问题。
所谓矢量控制,就是将交流电动机模拟成直流电动机来控制,通过坐标变换实现电机定子电流的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的解耦,然后分别独立控制,从而获得高性能的转矩和转速响应特性。
直接转矩控制(Direct Torque Control DTC)是在矢量控制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是继矢量控制以后提出的又一种异步电动机控制方法。
其思路是把异步电动机和逆变器看成是一个整体,采用电压矢量分析方法直接在静止坐标系下分析和计算电动机的转矩和磁链,通过磁链跟踪得出PWM逆变器的开关状态切换的依据从而直接控制电动机转矩"与矢量控制相比,直接转矩控制的主要优点是:在定子坐标系下对电动机进行控制,摒弃了矢量控制中的解藕思想,直接控制电动机的磁链和转矩,并用定子磁链的定向代替转子磁链的定向,避开了电动机中不易确定的参数(转子电阻)"由于定子磁链的估算只与相对比较容易测量的定子电阻有关,所以使得磁链的估算更容易、更精确,受电动机参数变化的影响也更小"此外,直接转矩控制通过直接输出转矩和磁链的偏差来确定电压矢量,与以往的调速方法相比,它具有控制直接!计算过程简化的优点"因此,直接转矩控制一问世便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围绕直接转矩控制的研究十分活跃。
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一、本文概述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Direct Torque Control, DTC)已成为电动机控制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该控制系统以其快速响应、高鲁棒性和简单的结构特性,在电力驱动、工业自动化、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通过MATLAB仿真平台,对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文将首先介绍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包括其与传统矢量控制方法的区别和优势。
随后,将详细阐述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以及DTC系统中转矩和磁链的控制策略。
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构建异步电动机DTC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仿真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和模块进行详细设计。
本文的重点在于通过仿真实验,分析异步电动机DTC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探讨不同控制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将针对仿真结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优化策略,以提高DTC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本文将对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理论基础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Direct Torque Control, DTC)是一种高效的电机控制策略,旨在直接控制电机的转矩和磁链,从而实现快速动态响应和优良的控制性能。
与传统的矢量控制相比,DTC具有算法简单、易于数字化实现、对电机参数变化不敏感等优点。
异步电动机DTC系统的理论基础主要建立在电机转矩和磁链的直接控制上。
在DTC中,通过检测电机的定子电压和电流,利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 SVPWM)或滞环比较器(Hysteresis Comparator)等控制手段,直接计算出所需的电压矢量,以实现对转矩和磁链的快速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