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国共合和战
- 格式:pptx
- 大小:167.08 KB
- 文档页数:14
河北省高考专题综合测试国共关系及统一战线一、选择题1. 中共“二大”的决定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提供了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表现在A. 作出了开展工人运动的决定B. 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纲领C. 作出了同国民党合作的决定D. 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标2.创作于1926年的黄埔军校校歌唱道:“打出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携着手,向前行;路不远,莫要惊,亲爱精神,继续永守。
发扬本校精神!”“本校精神”中最重要的是A.注重爱国思想和革命性B.强调严明的组织纪律性C.贯彻国共合作方针D.培养更多的军事人才3.毛泽东说过:“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
”“成就”主要指A.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B. 建立了国民政府C. 建立了国民革命军D.基本实现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目标4.标志着蒋介石“业已变成国民革命的公开敌人……”的事件是A. 中山舰事件B. 整理党务案C. 四一二政变D.七一五政变5.1936年底,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其结局是A.蒋介石接受了联共抗日的主张 B.揭开了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序幕C.蒋介石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 D.蒋介石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6.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和国民政府先后发表抗日通电和自卫宣言,其共同点是A.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表示要发动群众,驱逐日寇出中国C.决心抵抗日寇的侵略D.希望国际组织出面调解中日争端7.与革命统一战线相比,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最突出的进步是A.加强了统一战线的组织建设 B.注意维护统一战线内部的团结C.加强了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D.制定了统一战线的斗争纲领8.1945年重庆谈判和1949年北平谈判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的,其主要目的是A.把内战责任推给共产党 B.与共产党划江为界分治中国C.共同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D.以和谈换取准备战争的时间9.1947年8月27日,毛泽东无比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二十多年来革命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以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这是因为人民解放军A.粉碎了敌人的全面和重点进攻 B.已胜利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C.把敌人压缩在交通线和大城市 D.已基本歼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10.中国共产党提出第三次国共合作的背景是A. 和平统一祖国方针的提出B. “一国两制”构想的确立C. 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D. 海峡两岸民间交往不断增多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中国唯一重大的民族革命集团是国民党,它既依靠自由资产阶级民主派和小资产阶级,又依靠知识分子和工人。
第15课国共合作抗日1、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的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这里的新进攻指的是()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八一三事变D、一·二八事变2、经过中国共产党不懈的努力,国共两党达成协议,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改编为①八路军②红军③解放军④新四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国共两党实现重新合作。
使中华民族出现了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是在()A、西安事变后B、七七事变后C、八一三事变后D、南京大屠杀后4、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的会战有()①淞沪会战②太原会战③徐州会战④武汉会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1938年初,日军分兵沿津浦路北上和由山东南侵,其目的是()A、夺取战备要地徐州B、进攻上海C、占领南京D、剿灭八路军6、台儿庄战役属于下列国民党组织的哪一次会战()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7、在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与日军进行了血战的主要地点有()①临沂②滕县③台儿庄④平型关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8、在保卫滕县战斗中,牺牲的川军将领、一二二师师长是()A、李宗仁B、佟麟阁C、赵登禹D、王铭章9、自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所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是()A、卢沟桥抗战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平型关大捷10、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实行的抗战路线是()A、全面抗战路线B、片面抗战路线C、敌后抗战路线D、正面抗战路线11、下列不属于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是()A、晋察冀抗日根据地B、晋馁抗日根据地C、苏南抗日根据地D、陕甘宁抗日根据地12、百团大战的主要作战目标()A、显示中国人民强大的武装力量B、阻止日军对正面战场的进攻C、坚定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D、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13、以下属于抗日战争时期彭德怀指挥的战役是()A、卢沟桥血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14、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的统一战线是()A、革命统一战线B、人民民主战线C、爱国统一战线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5、阅读下列材料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谨以极大的热忱向我国父老兄弟诸姑姐妹宣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合作与对抗知识梳理一、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两次合作、两次分裂)二、欧洲的合作与对抗1、欧洲的对抗:英法矛盾。
法国大革命时期,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进攻法国,拿破仑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法德矛盾。
普法战争法国失败,丧失阿尔萨斯和洛林;一战后《凡尔赛和约》规定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英德矛盾。
19世纪末,德国迅速强大,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核心的三国协约最终形成,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以欧洲为中心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欧洲的合作:20世纪60年代成立了欧共体,1993年成立欧盟;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
三、国际社会的合作与对抗:为了反抗共同的敌人—德、日、意法西斯,苏、中、美、英等26国组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共同抗击德、日、意轴心国集团,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实施冷战政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形成了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
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经济组织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起了积极的作用。
国际联盟:1920年成立,被英法控制,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维护战后世界秩序的工具。
联合国:1945年,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决定成立。
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认识: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是由大国间经济实力的变化所决定的;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团结和联合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对抗和非正义的结盟会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世界人民要联合起来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要用和平对话的方式解决国际问题;要发挥联合国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作用。
典型题训练:1.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二者的相同点有①中国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②毛泽东都直接参与其中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结果 ④都为国共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 .国民党一大召开B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 .七七事变D .中共七大的召开3.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中华民国建立 ③抗日战争胜利 ④渡江战役胜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4.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先后访问大陆,进一步深化了两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国共关系一、国共关系的演变(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大革命时期)1.合作原因——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①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③共产国际的推动。
2.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3.影响:国民大革命迅速开展并取得重大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
4.破裂①原因:两党不同的阶级利益,阶级矛盾上升。
②表现:1927年4月12日,蒋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5月,许可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二)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6年土地革命时期)1.国共的对峙(1)表现①政权的对峙: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
②屠杀与反屠杀: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
③“围剿”与反“围剿”:1930年到1933年,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发动五次“围剿”,中央红军取得前四前反“围剿”的胜利,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1934.10~1936.10)。
(2)影响: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2.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1)原因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
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中共的推进:1935年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开会,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1.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形成: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提出要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②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④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⑤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⑥1937年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准备抗战;⑦同时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⑧1937年,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