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可爱的家乡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1.87 KB
- 文档页数:10
《可爱的家乡》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儿童的生活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和价值,因此,品德课要求课程的内容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世界,课堂的情景是儿童生活世界的再现,课堂的组织形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体验活动或游戏,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活动中充分体验道德,让“道德”通过体验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并通过心灵的力量去指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进行积极的道德构建,使学习过程成为有意义的生命过程。
《可爱的家乡》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认识了家乡的地理位置,认识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第二课时了解家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地为家乡献计出力。
其中培养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对家乡变化的认同。
9岁的儿童尚未形成对自己所属群体的批判意识,正处在对自己所属群体所要求的价值和规范的感知与体察阶段,这正是引导的良好时机。
课程通过以“趣味体验中感知——‘家乡变化’”、“调查交流中感悟——‘家乡发展’”、“情景聚焦中感动——‘家乡的骄傲’”、“实际生活中延伸——‘为家乡出谋划策’”四大版块活动为载体,在“家乡的发展”中得到情感的融合碰撞,从而建立对家乡认同感,激发对家乡的热爱,并积极构建自身的行动认知。
二、学习目标、学习用各种方法搜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2、通过调查、访问、参观和辩论等,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积极的为家乡现积出力。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未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教学发展观。
三、教学重点通过调查,访问和参观,汇报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如何辨证地看待家乡的发展变化如何为家乡建设献计出力。
五、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学生自主组成研究小组,有计划地参观、调查、访问。
教师了解学生搜集到的资料,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深入导入同学们,看看这些城市、乡村的照片,美吗?大屏幕出示,书上46页,四幅照片。
《可爱的家乡》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途径,了解家乡的特色;(2)运用图片、文字、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家乡的风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2)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3)提高学生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家乡的特色;(2)如何培养学生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特色;2. 运用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方法,了解家乡的风貌;3. 利用图片、文字、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家乡的风貌;4.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家乡相关资料、图片、课件等;2. 学生准备:收集家乡的图片、文字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家乡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风光;(2)引导学生谈论家乡的特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2. 课堂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的了解,分享收集到的资料;(2)小组展示:各小组展示调查成果,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3)问题解决:针对家乡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家乡的环境。
3. 实践环节(1)让学生动手制作家乡的手抄报,展示家乡的特色;(2)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环境调查,提出保护家乡环境的建议。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2)引导学生树立保护家乡、热爱家乡的意识。
5. 课后作业(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表达对家乡的热爱;(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乡环境保护活动,将所学付诸实践。
《可爱的家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通过调查、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等方面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意愿。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2. 家乡的人文景观:历史遗迹、风景名胜、传统建筑等。
3. 家乡的民俗文化:方言、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
4. 家乡的经济发展: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主要产业及特色产品。
5. 家乡的社会变迁:历史沿革、重要事件、未来发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乡的发展与变迁,激发学生的家乡情怀。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调查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点。
2. 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3.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
4. 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5课时,每课时40分钟。
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第二课时:家乡的人文景观第三课时:家乡的民俗文化第四课时:家乡的经济发展第五课时:家乡的社会变迁与未来发展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家乡的经济发展。
3. 教学环节:a. 让学生举例说明家乡的主要产业及特色产品。
b. 通过查阅资料或实地考察,了解家乡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c. 讨论如何发挥家乡的优势,推动经济发展。
七、作业布置1. 调查家乡的产业发展现状,了解家乡特色产品的市场前景。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发展变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社会变迁。
《可爱的家乡》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通过调查、收集、整理信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地形地貌等。
2. 家乡的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等。
3. 家乡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等。
4. 家乡的人民生活:生活方式、社会福利、教育医疗等。
5. 家乡的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家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家乡调查任务。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家乡的实例,理解家乡的发展特点。
4.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比较家乡与其他地方的不同之处。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家乡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
2. 准备家乡的地图、调查表等教学工具。
3. 安排学生进行家乡调查实践活动。
教案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自然环境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活动: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地形地貌等内容。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家乡自然环境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第二课时:家乡的人文景观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人文景观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活动: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等内容。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家乡人文景观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第三课时:家乡的经济发展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经济发展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活动:介绍家乡的产业结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等内容。
-----
《可爱的家乡》—综合实践活动选题课教案
东田一小六年级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家乡,深入了解家乡风土人情地方资源特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培养学生综合实践兴趣与能力。
活动重点:
1,指导学生发现分析选择问题的能力
2,确定研究课题
3,指导学生制定、填写子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
课前准备
阅读相关书籍,对家乡有一个较深刻的全面认识和了解
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正因为如此每个人对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那么我们最想了解家乡的什么呢?
二、提出问题
1,学生各抒己见提问题
2,学生会汇报交流
(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梳理总结并板书)
家乡的植树情况
家乡的道路硬化情况
家乡的建筑
家乡的农作物
家乡的河流
3,研究确立子课题4,组成研究小组三、合作探究拟写方案1,拟定实施计划2,填写开题报告3,时间安排
四、布置作业。
我家乡综合活动方案第1篇:我可爱的家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我可爱的家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活动主题:我可爱的家乡活动时间:5周设计意图:家乡是我们每个人生命的根,是我们世世代代生命不息的源头。
作为孩子应该从小爱自己的家乡,要爱家乡就要了解家乡,为了充分挖掘家乡丰富的旅游和物产资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景点的特点,本地的饮食文化和家乡的产业的传统特点。
鉴于此,我设计了《我可爱的家乡》这个内容,其目的让学生了解家乡,从中体会家乡的可爱,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背景分析:学生对家乡的意识还不强烈,对自己家乡的了解也是零零碎碎,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希望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进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立志长大后建设家乡,服务家乡.活动时长:总时长:5周第一阶段:1周第二阶段:3周第三阶段:1周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旅游资源: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名胜古迹、家乡的物产,饮食文化等。
2、能力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学习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
(2)在活动中养成善于观察,敢于探究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从中学习调查、参观访问、查找资料、运用网络资源等学习方法以及动手实践,自觉主动学习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和物产,从中感受到家乡的可爱,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活动过程:第一阶段:家乡旅游品牌小小推介团一、自主活动。
1.利用星期天,让家长领孩子到家乡各地走走,领略家乡的美景,搜集家乡的风光图片。
2、查阅资料,了解家乡的旅游资源和特产等,并作一些记录。
3、活动时间:1周。
二、讨论交流,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启动课)(一)、导入课题欣赏一段音乐。
(《家乡美》)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这首歌诉说的是什么?那你们觉得我们的家乡美不美呢?好。
《可爱的家乡》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1.1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
掌握家乡的自然地理特点。
培养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家乡的地理位置:经纬度、相邻地区。
家乡的自然地理特点:地形、气候、水资源。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家乡地图、自然景观等图片。
视频资料:播放家乡自然风光视频。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乡的特点及对自己的影响。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学生能理解家乡自然环境对生活的影响。
第二章:家乡的历史与文化2.1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
掌握家乡的主要文化传统。
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2 教学内容:家乡的历史:重要历史事件、知名历史人物。
家乡的文化传统:民俗、艺术、传统节日。
2.3 教学方法:故事讲解: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与文化传说。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与文化场所。
小组展示:学生分组展示家乡的历史与文化特色。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概述家乡的历史发展。
学生能列举家乡的主要文化传统。
第三章:家乡的自然资源与利用3.1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种类及特点。
掌握家乡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家乡的自然资源:土地、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农业、工业、旅游业等。
3.3 教学方法:数据展示:展示家乡自然资源的数据资料。
案例分析:分析家乡自然资源利用的成功案例。
小组讨论:讨论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及方法。
3.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家乡的主要自然资源。
学生能理解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第四章: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4.1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掌握家乡的主要产业及其发展。
培养学生对家乡发展的责任感。
4.2 教学内容:家乡的社会经济现状:人口、经济、教育等。
家乡的主要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4.3 教学方法:数据统计:展示家乡社会经济数据统计图表。
可爱的家乡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可爱的家乡教学目标:1. 了解学生对家乡的认知和感情,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景观等基本信息。
2. 家乡的历史文化、名人故事等。
3. 家乡的特色风俗、传统节日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家乡的特色和值得骄傲之处。
探索家乡:1. 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家乡的基本信息,如地理位置、气候、自然景观等。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收集到的信息,总结并展示给全班。
发现家乡的历史文化:1. 学生小组合作,收集家乡的历史文化、名人故事等信息。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收集到的信息,总结并展示给全班。
了解家乡的特色风俗:1. 学生小组合作,收集家乡的特色风俗、传统节日等信息。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收集到的信息,总结并展示给全班。
展示和分享:1.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收集到的家乡信息。
2. 全班学生共同欣赏和学习其他小组的展示内容。
3. 学生可以提问、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总结和评价: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回顾家乡的地理、历史、文化和风俗等方面的知识。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自己在合作中的表现和收获。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家乡宣传海报或小册子,展示给其他年级或学校。
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认知,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或诗歌。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学生的展示和分享内容,评估学生对家乡的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美景。
2. 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用于学生收集信息。
《可爱的家乡》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关于家乡的基本知识,如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等。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家乡的气候特点3. 家乡的历史文化4. 家乡的风土人情5. 保护家乡环境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家乡文化的独特性和保护家乡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等基本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保护家乡环境的具体实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特点和如何保护家乡环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让学生了解家乡所在的位置和地域范围。
3. 讲解家乡的气候特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气候状况和特点。
4. 讲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5.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保护家乡环境的具体实例。
6. 分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家乡的特点和如何保护家乡环境。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保护家乡环境的重要性。
8.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实地调查,了解家乡的其他特点和保护家乡环境的具体措施。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家乡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等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和环境保护意识的理解和体会。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提出的观点。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学用书:《可爱的家乡》相关章节。
2. 网络资源:关于家乡的地理、气候、历史文化等信息的图片、视频等。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的实地考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
我可爱的家乡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我可爱的家乡教学目标:1. 了解学生家乡的地理位置、人文特色和自然景观。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描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家乡地理位置的介绍:学生了解家乡所在的省份、城市,以及周边的地理环境。
2. 家乡的人文特色: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特点。
3. 家乡的自然景观: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地貌、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呈现一张包含家乡地理位置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地点。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一些印象和感受。
主体活动:3. 分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家乡的地理位置进行研究和介绍。
4. 小组合作,使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关于家乡的地理位置、人文特色和自然景观的信息。
5. 每个小组设计一份海报或展板,展示家乡的地理位置、人文特色和自然景观,并准备简要的口头介绍。
6. 学生展示并互相交流,了解其他家乡的特点。
总结活动:7. 学生回到座位,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你对自己家乡的了解有哪些收获?- 你对自己家乡的哪些方面感到骄傲?- 你觉得通过这个活动,你对家乡有了什么新的认识?8.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拓展活动:9.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家乡探索,可以组织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等活动。
10. 学生可以撰写一篇关于家乡的文章或制作一个家乡的宣传视频。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2. 评价学生设计的海报或展板的内容和表达。
3. 听取学生的口头介绍并评估其描述能力和表达流畅度。
4. 对学生的思考问题的回答进行评估。
教学资源:1. 地图2. 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3. 海报或展板制作材料4. 宣传视频制作工具(可选)教学延伸:1. 可以邀请学生的家长或其他地方的专家来班级分享他们对家乡的了解和经验。
2.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家乡探索成果制作成一个班级展览,邀请其他班级参观。
《可爱的家乡》教学设计
障城中心学区
李怀庭
可爱的家乡
教学目的:
1.通过描绘可爱的家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自豪感。
2.练习画较大的场面,安排好景物的前后关系。
3.画出家乡的风貌,突出家乡的特点。
教学设计:
一、激情引入。
同学们,你知道吗?今天,我到了微水,发现微水的变化可大了,觉得楼房更高了,公路更宽了,汽车也像长蛇一样排满整个街道。
咱们微水真是越变越美了。
二、说家乡。
你能说一说你的家乡美在哪儿吗?最近都有哪些变化?你最喜欢家乡哪个季节的景物?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家乡的美景。
今天我们就把心中可爱的家乡画下来,看看谁能抓住家乡的特点,画出家乡的可爱。
(板书:可爱的家乡)
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小朋友都画了哪些景物,是怎样描绘自己家乡美景的,怎样安排所画景物的前后关系的。
三、画家乡。
老师巡回指导。
强调要点:
1.画出家乡的特色。
2.场面要大。
画出景物的前后关系。
四、夸家乡。
(作品展示)四人小组,比一比谁画得好。
选代表上讲台说说自己所画的内容。
用一、二句话赞美自己的家乡。
师小结:人们由瓦房住进了二层小楼,然后又搬进了高楼大厦。
这说明了什么?人们富裕了,祖国富强了,家乡才变得更加美丽可爱。
五、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用自己的画笔描绘了家乡的美景。
同学们都画出了家乡的特点。
说明同学们平时观察仔细,印象深刻。
希望同学们以后用自己的画笔,把我们的井陉、河北、祖国描绘得更加美丽,可爱。
《可爱的家乡》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家乡的自然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形地貌:介绍家乡的山、水、平原等地理特征。
2. 家乡的气候:介绍家乡的四季变化、温度、降水等气候特点。
3. 家乡的水资源:介绍家乡的河流、湖泊、水库等水资源状况。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家乡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视频播放:播放家乡自然环境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描述家乡的地形地貌、气候和水资源特点。
2. 学生能表达对家乡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家乡的人文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人文特征,包括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名人故事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历史文化: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文化遗产、传统节日等。
2. 家乡的民俗风情: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民间艺术、特色美食等。
3. 家乡的名人故事:介绍家乡的名人历史、成就、影响等。
三、教学方法1. 故事讲述: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名人传说,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实物展示:展示家乡的特色工艺品、美食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家乡的人文环境。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人文环境的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描述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名人故事。
2. 学生能表达对家乡人文环境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第三章:家乡的经济发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产业结构、农业特色、企业发展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产业结构:介绍家乡的主要产业,如工业、农业、旅游业等。
2. 家乡的农业特色:介绍家乡的农产品、农业技术、农业发展等。
《可爱的家乡》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方法,了解家乡的特色和亮点;(2)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归属感;(2)提高学生保护环境、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风光:山脉、河流、湖泊、植被等;2. 家乡的人文景观:历史遗迹、古建筑、名人故居等;3. 家乡的民俗风情: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风味小吃等;4. 家乡的特色产业:农业、工业、旅游业等;5. 家乡的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特点;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魅力;2. 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家乡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和讨论;3.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家乡特色和感受;4. 课题研究法:引导学生开展家乡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2. 第二课时:介绍家乡的人文景观;3. 第三课时:介绍家乡的民俗风情;4. 第四课时:介绍家乡的特色产业;5. 第五课时:讨论家乡的环境保护。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特点;2. 学生能表达出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具备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3.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课题研究中,能积极发言,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图片;2. 视频素材:关于家乡的宣传片、纪录片等;3.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古建筑等;4. 家乡特色资料:介绍家乡的特色产业、风味小吃等;5. 环境保护资料:关于家乡环境保护的案例、政策等。
可爱的家乡活动方案第一篇:可爱的家乡活动方案可爱的家乡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的生成:家乡是一个亲切、温馨的字眼。
家乡的文化传统可以反映家乡的历史风貌、文化背景;家乡的风景名胜体现了家乡的自然美;家乡的特色产品或产业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而且也体现着当地的民风民俗,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
它们的历史渊源、经济价值、文化底蕴,值得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和探索。
这种了解和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审美意识并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由热爱具体的家乡到热爱抽象的祖国,这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必由之路。
二、活动目标的确定:1、通过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风景名胜、特色产品和产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家乡的文化,领略家乡自然风光和家乡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
培养学生做21世纪的社会人,促使学生在本课程的积极参与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三、活动过程:1、分组活动第一组: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学生参与考察活动和实践活动时,会遇到许多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大方地与人交流,积极、自信地参与活动,并引导学生精心进行活动策划。
(1)、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①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②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传统的诗歌、散文、小说,并初步了解家乡古代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
(2)、开展考察活动①考察家乡的著名建筑及其特点与由来。
②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
③考察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
④考察家乡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特点。
⑤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
(3)、组织学生为宣传家乡的传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
以下一些活动形式可供参考:①学生编写《家乡民间故事》、《家乡风俗习惯》、《家乡风味小吃》、《家乡名人故事》等小册子,提供给有关文化部门、旅游点。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可爱
的家乡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可爱的家乡教案第七课可爱的家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家乡地理资源、风土人情、特色产业、风景名胜、历史文化、发展变化等的调查与考察活动,唤起学生对家乡的关注,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为家乡做宣传,培养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2、通过考察、调查或访问、宣传、设计制作等活动,培养与人沟通、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制作能力。
3、通过学习,了解问卷调查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技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的特色,并设计多种方案为家乡做贡献。
教学难点:
材料的收集、活动形式和设计制作方式的指导。
教学准备:
有关海宁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我们生长在海宁这个美丽温馨的鱼米之乡,是一种幸福和骄傲。
它不光是全国文明卫生城市,还是国际花园城市,有闻名遐迩的潮一一海宁潮,还有海宁人引以为豪的中国皮革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更让海宁走出国门,走进世界。
让我们每一个海宁的同学感受到一个城市发展离不开宣传。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能为家乡举办各种盛会做点什么宣传工作?
二、确定主题
为了让更多的人更多的国家了解我们的海宁,我们可以为家乡做做宣传,进一步提高海宁的知名度,为今年即将举办的皮革投洽会和海宁观潮节做好准备。
三、活动过程
1、制度计划:请同学们说说,你打算宣传什么?怎么宣传?然后分小组讨论讨论,然后根据兴趣分头制订出活动计划:风景名胜、交通运输、民俗风的魅
力、特色和发展成就。
要求:图文并茂,内容与形式相符合。
6、家乡“小医生”,讨论交流:通过上面的收集资料、了解家乡的过程,有没有发现家乡在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有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请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
比如:不规范使用汉字、乱闯红灯、乱扔垃圾、乱停车、乱摆摊等现象。
三、总结阶段:说说收获、感想,相互评价交流体会等。
四、活动延伸:以家乡为主题画一幅创作画。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可爱的家乡教案
第七课可爱的家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家乡地理资源、风土人情、特色产业、风景名胜、历史文化、发展变化等的调查与考察活动,唤起学生对家乡的关注,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为家乡做宣传,培养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2、通过考察、调查或访问、宣传、设计制作等活动,培养与人沟通、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制作能力。
3、通过学习,了解问卷调查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技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的特色,并设计多种方案为家乡做贡献。
教学难点:
材料的收集、活动形式和设计制作方式的指导。
教学准备:
有关海宁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我们生长在海宁这个美丽温馨的鱼米之乡,是一种幸福和骄傲。
它不光是全国文明卫生城市,还是国际花园城市,有闻名遐迩的潮一一海宁潮,还有海宁人引以为豪的中国皮革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更让海宁走出国门,走进世界。
让我们每一个海宁的同学感受到一个城市发展离不开宣传。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能为家乡举办各种
盛会做点什么宣传工作?
二、确定主题
为了让更多的人更多的国家了解我们的海宁,我们可以为家乡做做宣传,进一步提高海宁的知名度,为今年即将举办的皮革投洽会和海宁观潮节做好准备。
三、活动过程
1、制度计划:请同学们说说,你打算宣传什么?怎么宣传?然后分小组讨论讨论,然后根据兴趣分头制订出活动计划:风景名胜、交通运输、民俗风情、特色小吃、社会文明、经济建设、历史文化、发展变化等等方面都可。
2、实践探索:
A按计划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筛选和整理; B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访问或实地考察。
3、设计宣传品:
旅游景点图片册;
反映当地文化的故事集;
特产宣传海报或说明书、广告语;
设计一条旅游线路图;特色建筑图片展;
“今与昔”的对比图册;节日盛会展……
4、展示交流,感受家乡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和特色小吃等,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增进对家乡的情感
5、设计家乡的“名片3每个人对生养他的家乡都会有一份深深的眷念,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为家乡做贡献,为家乡设计一张小“名片”吧。
此“名片”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名片”,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一幅漫画、海报、创作一首诗歌、写一篇文章、家乡名人的速写、景点特产的介绍等,来描绘我们海宁的山水风光、民俗风情,展示家乡的魅力、特色和发展成就。
要求:图文并茂,内容与形式相符合。
6、家乡“小医生”,讨论交流:通过上面的收集资料、了解家乡的过程,有没有发现家乡在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有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请提出一些切实町行的有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
比如:不规范使用汉字、乱闯红灯、乱扔垃圾、
乱停车、乱摆摊等现象。
三、总结阶段:说说收获、感想,相互评价交
流体会等。
四、活动延伸:以家乡为主题画一幅创作画。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可爱的家乡教案第七课可爱的家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家乡地理资源、风土人情、特色产业、风景名胜、历史文化、发展变化等的调查与考察活动,唤起学生对家乡的关注,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为家乡做宣传,培养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2、通过考察、调查或访问、宣传、设计制作等活动,培养与人沟通、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制作能力。
3、通过学习,了解问卷调查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技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的特色,并设计多种方案为家乡做贡献。
教学难点:
材料的收集、活动形式和设计制作方式的指导。
教学准备:
有关海宁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我们生长在海宁这个美丽温馨的鱼米之乡,是一种幸福和骄傲。
它不光是全国文明卫生城市,还是国际花园城市,有闻名遐迩的潮——海宁潮,还有海宁人引以为豪的中国皮革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更让海宁走出国门,走进世界。
让我们每一个海宁的同学感受到一个城市发展离不开宣传。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能为家乡举办各种盛会做点什么宣传工作?
二、确定主题
为了让更多的人更多的国家了解我们的海宁,我们可以为家乡做做宣传,进一步提高海宁的知名度,为今年即将举办的皮革投洽会和海宁观潮节做好准备。
三、活动过程
1、制度计划:请同学们说说,你打算宣传什么?
怎么宣传?然后分小组讨论讨论,然后根据兴趣
分头制订出活动计划:风景名胜、交通运输、民俗风情、特色小吃、社会文明、经济建设、历史文化、发展变化等等方面都可。
2、实践探索:
A按计划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筛选和整理; B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访问或实地考察。
3、设计宣传品:
旅游景点图片册;
反映当地文化的故事集;
特产宣传海报或说明书、广告语;
设计一条旅游线路图;特色建筑图片展;
“今与昔”的对比图册;节日盛会展……
4、展示交流,感受家乡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和特色小吃等,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增进对家乡的情感
5、设计家乡的“名片3每个人对生养他的家乡都会有一份深深的眷念,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为家乡做贡献,为家乡设计一张小“名片”吧。
此“名片”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名片”,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一幅漫画、海报、创作一首诗歌、写一篇文章、家乡名人的速写、景点特产的介绍等,来描绘我们海宁的山水风光、民俗风情,展示家乡的魅力、特色和发展成就。
要求:图文并茂,内容与形式相符合。
6、家乡“小医生”,讨论交流:通过上面的收集
资料、了解家乡的过程,有没有发现家乡在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有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请提出一些切实町行的有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
比如:不规范使用汉字、乱闯红灯、乱扔垃圾、乱停车、乱摆摊等现象。
三、总结阶段:说说收获、感想,相互评价交流体会等。
四、活动延伸:以家乡为主题画一幅创作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