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剖面图
- 格式:docx
- 大小:162.08 KB
- 文档页数:1
剖面图是什么意思
剖面图是指表示地面沿某一方向的垂直断面或工程设备等剖面
的图形。
在地理学、地质学和工程设计上广泛采用。
剖面图除用于工程设计和机械零部件的设计以外,也用于生物研究、气象分析等,最为常见也最容易理解的就是常见材料的横切断面。
注意事项:
1、为了使图形更加清晰,剖面图形中一般不画虚线。
2、由于剖面图是假想地,每次剖切都是形体保持完整的基础上的剖切。
3、如未注明形体的材料时,应在相应的位置画出同向、同间距并与水平线成45°的细实线(也称剖面线)。
画剖面线时,同-形体在各个剖面图中剖面线的倾斜方向和间距要一致。
地质剖面图的根本概念及制作方法一.目的1.了解地质剖面图的根本概念,学会编制地质剖面图。
2.掌握不整合在剖面图及平面图上的表现特点。
二.实习内容(一)地质剖面图的根本概念1)地质剖面图的定义:用规定的符号、花纹和颜色按肯定的比例,沿肯定的方向,表示肯定的距离内,地下肯定深度内地质现象的图件。
地质剖面图分为实测剖面、信手剖面与图切剖面,但目前我们就了解两种。
2)地质剖面图的组成:地质剖面图由图名、比例尺〔水平和垂直比例尺〕、剖面方位、图例、责任表等组成。
(二)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1)剖面线的选择:为了更好地反映图内的构造特征,剖面线应尽量选择垂直于地层走向、构造线方向,以及地层出露最完整,构造最清楚的地段。
2)剖面基线的选择:所谓的剖面基线是指剖面所反映深度的一条基准线。
剖面基线确实定主要根据剖面线地形的起伏,比例尺的大小而定。
3)绘制剖面地形曲线。
4)投影地质界线5)剖面方向与倾向夹角:ε=A(倾向)—C(剖面方向)6)根据岩层产状勾绘地质界线〔先不整合面以上的新地层,再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地层〕7)整饰图件:图名、方位、图例、颜色等的标注,各单元的合理安排。
一幅标准的剖面图各单元组成及安排如下。
见插图6。
(三)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特点1.平行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在平面图上不整合线与新、老地层界线平行或重合,不整合面的产状与新、老地层产状相同。
在平面图上用实线加虚线〔新地层一端〕表示,剖面图上用虚线表示。
2.角度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在地质图与剖面图上的特点分两种情况:1〕当新、老地层的倾角不同,倾向大致相同时,不整合面〔或界线〕在平面图上与新、老地层大致平行,剖面图上与新地层平行、与老地层斜切。
2〕当新、老地层的倾角与倾向均不同时,则不整合面〔或界线〕在平面图和剖面图上,均与新地层平行,与老地层斜切。
见插图7(四)勾绘角度不整合时考前须知:1.先绘制不整合面界线,再绘制不整合面以上的新地层,最后绘制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地层。
关于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的规定2004年9月20日稿目录1、总则 (1)2、岩土工程勘察图例 (1)2.1地质年代 (1)2.2土的图例 (3)2.3 岩石的图例及符号 (5)2.4、第四系分层及成因符号 (7)2.5 地层代号 (8)2.6 勘察工作图例 (8)2.7 地质图例 (11)2.8 常用地形图图例(1:500、1:1000、1:2000) (13)2.9 工程建(构)筑物及常用建筑总图图例 (15)3、岩土工程勘察图示 (16)3.1 一般规定 (16)3.2 图例图示 (18)3.3 平面图图示 (18)3.4工程地质剖面图图示 (21)3.5、柱状图图示 (24)3.6动力触探成果图表图示 (25)3.7 钻孔抽、提水试验成果图表图示 (26)3.8钻孔压水试验成果图表图示 (26)3.9 勘探点数据一览表 (26)3.10 线路工程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 (26)附录:A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B 工程地质剖面图C钻孔柱状图D探井展示图E动力触探成果图表F抽水试验成果图表G压水试验成果图表H 线路工程纵断面图I 桥工程地质纵断面图J 隧道工程地质纵断面图1、总则1.0.1 为保证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质量,统一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制定本规定。
1.0.2 本规定适用于重庆市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计算机制图,其它工程勘察可参考使用。
1.0.3 本规定适用于绘制岩土工程勘察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以及其它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图表。
1.0.4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除应符合本规定以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5 本规定以外的图例图示可在相关的技术标准及手册中查找采用。
2、岩土工程勘察图例2.1地质年代2.1.1 在岩土工程勘察图件中地质年代应表示到组或段,系的第一个字母使用正体大写,其下标数字表示统,其后小写斜体字母表示组,组后的数字上标表示段,如:J2s(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第一段)2.1.22.2土的图例2.3 岩石的图例及符号2.4、第四系分层及成因符号2.4.12.5 地层代号2.5.1在平面图、剖面图及柱状图需要注写地层代号,岩石的地层代号由地质时代、岩石符号组成,两者用“-”相连,地质年代应符合图例2.1.2。
一、工程地质剖面图识别
1、一般地质钻探打孔取样(钻芯)与静力触探的比例为2:1,同时规范规定在同一处常规
应不少于2处取样孔(地点很小时也取1处钻芯1处静探)。
2、钻芯柱图与静探柱图的明显区别是静探柱图是双侧图,一侧为PS形状图,另一侧为根
据PS图所判断的土质图:通常PS变化较小、较规则的为粘性土,PS变化较大的为砂性土,PS变化忽大忽小的为粉质粘土或粉土,
3、钻孔取样,当钻第一个孔时应格外当心,防止错过了土层发生界限,这样下一个就要在
该高度区域加密提钻。
4、苏州地区的土层一般为,表层2米以内(吴淞高程3-4.0m以内)为杂填土,其下10米
左右(即吴淞高程-5.0m以内)为粉粘土,其下都有一层粉砂土,约5米左右的一层,透水性较好。
通常持力层不放在该层,而是放在粘土上。
5、PS的大小代表静探测杆插入的难易,PS越大持力层承载力越大。
6、地质测桩的端阻力和侧阻力值
7、通常经理触探图图例:含孔口编号、孔口高程、勘探深度。
二、桩的承载力计算
1、从地质图上查找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如望虞河靠船墩工程平均为45k,一般取极限
值的50%即45/2为设计取值。
2、承载力=桩周长*桩长*侧阻力设计取值=3.14*0.8*20*45/2=1130千牛=113吨。
3、pa=牛顿/平方米=N/M2
4、1Mpa=10公斤压强(公斤/平方厘米)=102米水柱高压强
5、1个大气压就是1公斤压强。
5.4.1.6水文地质建设项目项目工程基础1m,其基础下第一岩土层单层厚度Mb>1m。
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及项目区工程地质剖面图分析可知,基础下第一岩土层为粉质粘土,粉质粘土渗透系数在10-7cm/s~10-4 cm/s之间,且分布连续、稳定。
评价区域的岩土类型主要为粉质黏土。
通过查询《水文地质手册》可知,其属于弱透水性岩土,不属于潜水含水层且包气带岩性(如粗砂、砾石等)渗透性强的地区。
区域地下水之间土质为粉土和粘土层,含水层之间联系较密切。
该地区以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为主,沟,渠,坑侧渗补给为辅,地下水的流向与地势坡降基本吻合,由西南偏向东北,水力坡度0.34‰。
地下水是区域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的主要水源。
漯河市地下水水文地质见图5.4-2。
图5.4-2 漯河市地下水水文地质剖面图5.4.1.7评价区域地下水水质现状根据地下水现状监测结果可知,评价区内地下水监测点位的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监测因子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标准要求。
5.4.2 地下水污染途径项目对地下水可能产生影响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液体储罐、输送管道发生泄漏污染地下水,二是污水处理站发生事故,污水池内废水渗透至地下污染地下水;三是生产设备故障导致反应物泄露至车间地表,进而污染渗透至地下污染地下水。
项目对地下水的污染途径主要是污染物通过土层垂直下渗首先经过表土,再进入包气带,在包气带污染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不能被净化或固定的污染物随入渗水进入地下水层。
5.4.3 地下水评价等级判别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本项目属专用化学品制造,为I类建设项目,项目评价范围内无集中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因此,确定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划分依据见表5.4-1。
表5.4-1 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判别表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二级评价技术要求,评价需根据建设项目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及资料掌握情况,选择采用数值法或解析法进行影响预测,预测污染物运移趋势和对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与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
第九章实测地质剖面第一节实测剖面的目的及剖面位置的选择在某一地段内,沿一定方位实际测量和编制地质剖面图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也是对工作区内地层时代、层序、岩性特征、厚度、古生物演化特征、含矿层位和接触关系等进行综合研究的手段。
在实测剖面工作中,凡是剖面线所经过的所有地质现象都要进行观察描述;各种地质数据和资料都要进行测量和收集;所涉及的地质问题都要详细进行研究。
包括沿剖面线的地形变化;各时代地层的岩性特征及厚度;古生物化石层位及所含化石的种属特点;地层的接触关系;系统采集岩石标本及化石标本,采集各种分析样品待室内进行分析研究;有时要有专门人员进行地球物理及放射性测量等项工作。
在此基础上,进行该区地质发展史的研究,以恢复古地理、古气候的特征,推断地壳运动的时期及特点,通过不同地质剖面的对比,研究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地质环境的变化等等。
因此许多专门性的研究工作也都要通过实测一定数量的地质剖面来完成。
在地质测量工作中,通过实测剖面系统掌握测区内上述资料的基础上,详细而准确地划分地层,确定填图单位,明确分层标志,为顺利开展地质测量作好基础工作。
在踏勘测区的基础上,选择几条典型的剖面进行实测和研究,是地质测量工作的重要内容。
为了使实测剖面顺利而有效地进行,选择好剖面线的位置是很重要的。
选择剖面线有以下几点要求:1.剖面线要通过区内所有地层,也就是说,在剖面线最短的情况下,通过的地层越全越好。
剖面线应尽可能垂直于岩层走向。
有时一条剖面不能包括所有地层,这时可分几个剖面进行测量,然后综合成一个连续剖面。
所测每一时代地层最好要有顶面和底面,选择发育好、厚度最大的地段。
以解决地层问题为目的的剖面,最好选择结构比较简单,尽可能不受断层、褶皱及岩体干扰的剖面。
如果以解决构造问题为主,所选剖面应反映测区的主要构造特征,剖面线要垂直主要的褶皱轴线和断层走向。
2.剖面线经过地段露头要好,尽可能选择连续山脊或沟谷。
避开障碍物,减少平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