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年月日)集体备课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14
第6单元第1课时年、月、日(教案)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一. 教学目标1.认识日历的基本构造,会快速填写日历。
2.掌握年、月、日的读法和常用时间词汇。
3.能够用语言描述时间。
二.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快速填写日历和用语言描述时间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掌握三者的读法及其在时间描述中的应用。
三.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日历、图片。
2.学具准备:练习册、笔。
四.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课题: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关于时间的知识。
2.导入话题:请学生听一首关于时间的歌曲,并思考这首歌曲表达了哪些与时间有关的内容。
2. 学习年、月、日的基本概念1.引导学生观察日历,了解日历的基本构造。
2.授课并演示年、月、日的读法及其在时间描述中的应用。
3. 填写日历1.引导学生快速填写当前月份的日历。
2.指导学生使用日历,描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事件。
4. 练习1.给学生分发数学练习册,让学生自主进行练习。
2.在课堂上辅导学生,解答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5. 总结提高课堂效果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教学重点。
2.调查学生的理解情况,整理并修改教学方案。
五.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话题、授课演示、填写日历、自主练习等,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年、月、日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年、月、日的基本概念,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使学生能够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重点:1. 年、月、日的基本概念。
2. 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 如何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本、教学课件。
2. 时钟、日历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时钟、日历等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概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一个星期有多少天?二、新课(15分钟)1. 讲解年、月、日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明确年、月、日的定义。
2. 讲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3.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
四、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年、月、日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2. 强调年、月、日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课后作业:1. 完成《同步练习》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家中的日历,记录下一个月的日期,了解每个月的天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观察、讲解、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年、月、日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在以上提供的教案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教学过程中的“练习”环节。
这个环节不仅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而且是教师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发现和解决学生问题的重要时机。
以下是对“练习”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参考备课记录:一、教材内容梳理本单元主要教授年份的读法、月份的读法以及日期的读法,为学生提供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表达年、月、日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正确读写年份、月份和日期,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发现和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年、月、日的重视和关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读写年份、月份和日期。
2.教学难点:年份、月份及日期的顺序和读法。
四、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设计、课时安排表等。
2.教师自备:教学板书、教辅书籍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幻灯片或教学板上展示一些年、月、日的图片和日期,引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2.学习新课(30分钟)(1)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年份的写法和读法,并给学生一些相关的练习,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年份的读写方法。
(2)教师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记忆月份的读法。
然后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月份的读法练习。
(3)教师设计一个“日期排序”游戏,让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日期的读法练习。
3.巩固与拓展(20分钟)(1)教师设计一些填空题和选择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年、月、日的读写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并帮助学生正确地填写日期。
(3)教师设计一个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报告一个特殊的日期,如自己的生日、国庆节等。
4.课堂总结和回顾(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并提问学生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对年、月、日的掌握程度。
六、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年、月、日的认识和应用。
七、板书设计年、月、日的读法和写法的规则及示例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但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更多的激励措施,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单元备课时数12备课组长验收教导处审阅 第三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1重难点及教法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材分析及计划教 材内容1.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3.教学关键:试商。
按照计算的难易程度分两段编排:①商是一位数。
②商两位数。
对于试商的方法,本单元主要采用“四舍五入”法,在教学一般的试商方法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在特殊情况下,灵活地运用其他试商方法。
4.教学建议:(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
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
之后,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本单元教材内容的编排加大了教学步子,例题从原义务教材的16个减少为6个,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的空间。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 第七课时: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第六课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 第八课时: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第11课时: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第五课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第四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2 第九课时: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练习课第十课时:商的变化规律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主备课人教研组长审阅 年 月 日教学计划 本单元可用12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口算除法第二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备课时间:年月日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课题 15 大禹治水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大禹治水虽然吃尽千山万苦,却仍意志顽强的语气。
2.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洪灾、无家可归”等,学会本课15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
新课标第一网3.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洪水的凶猛,了解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教学重点1.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教学时间2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集体备课思路个人补充调整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2、组词语洪(洪灾)(洪水)毒(有毒)(毒蛇)蛇(毒蛇)(蛇尾)兽(野兽)(禽兽)伤(受伤)(伤害)灾(灾难)(灾害)难(灾难)(苦难)继(继续)(后继有人)续(后续)(继续)退(后退)(退步)被(被动)(被子)恢(恢复)(天网恢恢)3、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 大禹治理的是什么样的洪水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一自然段。
X|k | B| 1 . c|O |m2. 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 把它们圈出来。
3. 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1)哪些词语写出了洪水来势凶猛?(泛滥淹没冲毁)(2)抓住这些词语,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3)淹没了田地,人们将——冲毁了房屋,人们将——谁再来读读?3. 多么悲惨呀!谁再来读读?第二课时一、复习词语洪水毒蛇猛兽伤害灾难继续后退被动恢复教训仍然耕种安居乐业二、品读文字,精读感悟学习第二自然段板块一:体会鯀“治水”1.出示“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
”2.指名读。
人教版数学三下6.4《年、月、日》(整理与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年、月、日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年、月、日的概念。
2.熟练掌握年、月、日的表示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熟练计算日期间的天数。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教学用具等。
2.学生准备:教案、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知识,复习与年、月、日相关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第二步:讲解
1.讲解年、月、日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举例说明年、月、日的运用。
3.指导学生掌握日期之间的计算方法。
第三步:练习
1.完成课本上相关练习题。
2.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步: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年、月、日的重要性及灵活运用。
六、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练习相结合,使学生对年、月、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更有挑战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年、月、日的知识。
以下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的一个示例:
主题:第六单元《我们的家》备课活动
日期:XX年XX月XX日
参与教师:A老师、B老师、C老师
议程:
1. 讨论教学目标和重点(10分钟)
-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了解家庭成员的称谓、描述家庭成员的特征等。
-确定教学重点,如家庭成员的称谓和家庭成员的特征描述。
2. 分享教材资源和辅助教具(15分钟)
-分享课本和其他教材中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图片、故事等。
-分享辅助教具,如家庭成员的图片卡片、家谱图等。
3. 讨论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20分钟)
-提出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如家庭成员的角色扮演、家庭成员特征的描述游戏等。
4. 制定评估方式和评价标准(10分钟)
-确定教学评估方式,如课堂表现、小组活动的成果等。
-制定评价标准,如准确运用家庭成员称谓、清晰描述家庭成员特征等。
5. 安排课程进度和分工(5分钟)
-确定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
-分工合作,确定各自负责的教学任务和活动组织。
6. 其他事项和问题讨论(5分钟)
-讨论其他与本单元教学相关的事项,如家访活动的组织、家庭作业的安排等。
-解决备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并共享解决方法。
备注:
-需要准备的教材和教具:课本、图片卡片、家谱图等。
-下次备课时间和地点:XX年XX月XX日,教研室。
以上是一个备课活动记录表的示例,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第六单元《百分数》第1课时教学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主备教师使用教师授课时间2014年月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的读写百分数、运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结合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教学准备及手段教学流程二次备课(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2分钟)师:同学们,课前教师让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收集到了吗?在哪儿收集的?容易找吗?这说明了什么?既然百分数这么有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好吗?你想学习有关百分数的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板书课题)(二)探究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20分钟)1、百分数的意义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三杯糖水)你认为哪杯糖水更甜?学生争论后得出不好判断的结论。
老师给出三杯糖水中糖的含量:7克、13克、9克。
问:这下能判断吗?还需要什么条件?再给出糖水的重量:20克、50克、25克。
问:这下能判断吗?看什么?生:看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师:这样能判断哪个杯更甜吗?怎样就容易看出来了?(通分)师: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是一个分率,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所以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板书)2、百分数的写法:师: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板书)师示范写35%。
请一位学生板演26%、36%,其他学生在本上写。
师生交流:百分数怎样写规范、美观?①两个小圆圈要写的小一点。
②斜线的倾斜程度。
3、由刚才的不好判断,到现在的一目了然,是谁帮了我们的忙?大家在课前已经收集了许多生活中的百分数,你现在能说说这些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吗?好,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四人小组交流,说说你收集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全班交流)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你收集的百分数?说说它的意义。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字词,理解明清文言字词,尤其是明清俚语的学习。
2.记忆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从节选入手,品读原著,理解小说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3.理清小说情节的构思,学会一波三折,环环相扣、前呼后应的小说创作手法。
4.理解人物形象及其塑造,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5.理解扩写缩写的相关概念,掌握扩写缩写的方法。
6.通过练笔,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初步培养自主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记忆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从节选入手,品读原著,理解小说的主旨。
2.理清小说情节的构思,学会一波三折,环环相扣、前呼后应的小说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3.理解人物形象及其塑造,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练笔,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教法、学法和教具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明清白话小说的节选,以一件事为中心,通过情节的设计,语言活动,心理描写、环境衬托等艺术手法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人物语言蜉蝣个性,暗含玄机,耐人寻味。
教学时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具体所处的环境,把握人物个性特点,并能对各篇课文的语言特色有一定的体会。
大部分学生对语言理解都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没有完整的读过原著,对课文节选的前后衔接和人物性格的发展缺乏整体的理解,会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智取生辰纲》重点讲解课文元明语言,理清故事情节,学习明暗两条线索叙事的方法,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根据人物语言行动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范进中举》重点讲解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的相关知识,感受作品的讽刺艺术,理解作品主题,学习利用对比手法及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三顾茅庐》重点讲解课文元明语言,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文章写作脉络,通过对事件的分析,领会人物心理活动,把握人物性格,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理解《三顾茅庐》,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日照第八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集体备课卡
鸡学游泳
有一天,鸡看见鸭子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泳,非常羡慕,便请教鸭子,问它怎样才能学会游泳,鸭子说:“不用学。
鸭妈妈带我们下水,也并不教,只喊一声‘跳’,我们扑通扑通往下跳,就会了。
”
“啊,太好了!只要有勇气就够了,这么容易!”鸡认为自己领悟了奥(ào)秘。
第二天,鸡来到小河边,鼓起勇气,“扑通”一声跳入水,天哪,它一不会换气,二不会动作,三不能保持平衡(héng),没用多大工夫就灌(guàn)了一肚子水!幸亏鸭子及时将这“落汤鸡”救上了岸。
鸡半死不活地躺在沙滩(tān)上,总结道:
“。
”
1.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将获救后鸡说的话补充完整,写在文中横线上。
2.写出与下面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领悟─()奥秘──()
3.鸡学游泳却变成“落汤鸡”的原因是它一不会,二不会,三不会。
4.“只要有勇气就够了”,你同意鸡的看法吗?为什么?
习作
假如你现在登上了月球,你会想什么?做什么?请展开想象的翅膀,把想到的写下来。
做到:想象丰富,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字数在200字左右。
年月日$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六单元集体备课主备人:罗臻复备人:课题第2课时平年、闰年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闰年的判断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第六单元集体备课课题第3课时24时计时法教学内容…教材第82页内容教学目标1、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方法~探究交流法、引导发现法教学准备课件、各年份的年历卡教学过程(初案+个案)内化析案一、学前准备1、口答。
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大月大月有多少天哪几个月是小月小月与多少天每年二月有多少天闰年全年有多少天(2、填空。
(1)90分=()时()分(2)2时=()分(3)1998年是()年,有()天。
教学反思:|第六单元集体备课主备人:罗臻复备人:课题第4课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内容教材第84页例3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2、能够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教学重点、区别时间与时刻。
教学难点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教学方法探究交流法、引导发现法教学准备课件、各年份的年历卡教学过程(初案+个案)内化析案一、学前准备#1、口答。
(1)平年全年有多少天1天有多少时(2)17时是下午几时22时40分是晚上几时几分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课时年月日(1) |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数字0~99之间的加法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口算能力;3.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1.掌握数字0~99之间的加法计算方法;2.强化口算能力。
教学难点1.对数字0~99之间的加法计算方法进行深入掌握;2.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
学前准备1.充分复习数字0~99的写法和大小关系;2.掌握数字0~99的加法计算方法;3.熟练使用加法口诀。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小游戏形式,让学生们回顾数字0~99的大小关系。
2. 自学和小组讨论学生们自学这一课内容,然后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3. 案例分析老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出这一课的主题。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也有3个苹果,那么小明和小华手上总共有多少个苹果?4. 教师讲解4.1. 在黑板上讲解数字0~99的加法计算方法。
例如:23 + 14 = ?首先,将两个数字的个位数相加(3+4=7),然后再将两个数字的十位数相加(2+1=3),最终得到答案37。
4.2. 讲解加法口诀。
例如:1 + 1 = 22 + 2 = 43 + 3 = 6…5. 练习5.1. 在黑板上出题,让学生们进行口算练习。
例如:27 + 14 = ?39 + 24 = ?52 + 48 = ?…5.2. 小组内进行竞赛,看哪个小组做对的题目多。
6. 游戏巩固老师可以设计一个数学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让学生们进行数码猜谜游戏,看哪个小组用时最短。
7. 课堂讨论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一课所学的内容,相互交流讨论。
课后作业完成课本上相关习题。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进一步掌握数字0~99之间的加法计算方法,培养并加强了口算能力,同时也建立了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三年级年月日集体备课教学环节研讨集体备课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重要形式。
围绕课堂教学,通过集体参与,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彼此交流,集思广益,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教学研究和讨论,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为了做好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响应学校工作部署,我们三年级数学组组长带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集体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公开课展示活动目的在于提高课堂实效性,在备课活动中,教师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充分预设学生课堂状态,力求提高课堂实效性。
第六单元《年、月、日》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
2. 采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探究、理解知识,发展应用能力。
3.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和“时间轴”的作用。
4注重课内、外的结合。
集体备课活动总结(5篇)集体备课活动总结1我们的集体备课活动,在全组老师一个月来的预备和主动参加下,圆满结束了,到达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这是我们全组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大家辛勤劳动的成果。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每一个老师在新课程的理念、备课、上课、评课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在这里我要感谢我们组每一位老师的主动参加和对这次活动的大力支持,特殊要感谢我们组的朱燕老师、孟老师和先老师,每研一次课她们都给出了自己珍贵的看法。
使得我们的第一次集体备课得以顺当进行。
通过这次活动是我看到了我们老师们教研的主动性和教研的热忱,同时看到了我们老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相互关心的精神,表达了集体共研,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活动中我们备课组的每一个成员都主动主动,不惜为了这次活动献言献计,出谋划策。
我们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各参与人集聚一堂,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见。
首先,主备课人以“说课”的形式陈述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并将本课在书中所处地位以及本课的也许内容加以分析和介绍共同商量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即教什么?怎么教?其次,主备人综合集体的看法形本钱次集体备课的教学案〔初案〕,形成书面材料分发给备课组成员。
最终,大家自由发言,就本课的各个部分进行深化的探讨和分析。
从导入新课部分绽开了主动的商量,最终选出最新奇、独特且能吸引同学的方案,并用材料加以帮助。
教学重点部分,首先由主备课人陈述自己的见解,其他人分别发言,要求发言必需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和同学实际状况,同时要把相应的教法、学法融入材料分析之中。
最终,总结出既能阐释清晰课本观点,又能使同学简单接受的教法和学法。
教学难点部分,严格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集大家的才智与一体,分析出一种既不脱离书本又能激发同学学习爱好的学法。
这一切的成果都是我们全体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取决于我们校长的领导,取决于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辛勤劳动,是我们大家辛勤劳动的成果。
(集体备课)认识年、月、日76、77页及练习教材分析:年、月、日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但对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不易理解。
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时、分、秒等较小的时间单位,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相对已形成了较长的时间观念。
本信息窗先借助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习有关年、月、日知识及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
并介绍了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学生学会年、月、日的知识后,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与生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因此,认识年、月、日具有非常大的实用价值。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下册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的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看年历,在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历史年份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认识大月、小月。
教学难点:识记大月、小月的天数。
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发现法、探究交流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同学们,你知道有哪些表示时间的单位?(时分秒年月日)(2)哪些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时分秒)师:对!时、分、秒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表示较短时间的单位。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表示较长时间的单位:年、月、日。
(3)板书课题。
(年、月、日)2.出示有关年、月、日的小知识。
年月日是比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密切的关系,相信同学们对年月日的知识一定不陌生。
那么,你们知道年、月、日是怎么形成的吗?请看:(播放课件)看了刚才的演示,同学们都知道了吧,年月日与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转周期有关,地球绕太阳转一圈就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转一圈就是一月,地球自转一圈就是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