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加工学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18
中药材的炮制方法
中药材的炮制是指将采集到的鲜活中药材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以达到提高药效、减少毒性、改善药物性质和延长保存期限的目的。
炮制方法因药材的性质、功效和用途不同而有所差异。
首先,中药材的炮制方法可以分为炙、炒、炮、焙、炖、蒸等多种方式。
其中,炙指的是将药材直接烘烤至干燥;炒是指将药材放入炒锅中进行炒熟;炮是指用火炮炙烤药材;焙是指将药材置于火上或炉上进行焙烤;炖是指将药材与其他药材一起炖煮;蒸是指将药材放入蒸锅中进行蒸煮。
其次,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根据药材的特性和药效来选择。
例如,炒制可以降低药材的寒凉性质,增强温热作用,适用于寒性体质的人群;炮制可以减少药材的毒性,提高药效,适用于毒性较大的药材;焙制可以改变药材的气味、味道和颜色,使其更容易入药或提高药效;炖制可以使药材的有效成分充分释放,适用于大剂量用药。
此外,中药材的炮制也需要注意炮制时间、温度和湿度等因素。
不同的药材对于这些因素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合理的炮制时间和温度可以保证药材的有效成分充分释放,并且能够避免药材的损失和质量下降。
总的来说,中药材的炮制方法是中医药学独特的加工技术,通过对药材的精细处理,可以提高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为中药治疗提供更好的药物基础。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药材的炮制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以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和健康需求。
第七章人参的加工技术第二节人参加工的原理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人参加工目的:在于清洁药材;防止人参在贮藏中的虫蛀和霉烂变质;通过加热处理和干燥杀灭或抑制酶的活性,防止人参皂苷、人参多糖等成分的水解,以保持药效,防止淀粉酶使人参中的淀粉发生自溶现象与酶解糖化,保持人参性状饱满坚实,防止干瘪抽沟。
加工品分为白参和红参两类。
人参加工对有效成分的影响1、人参皂苷成分变化;2、麦芽糖和氨基化合物变化;3、聚乙炔醇类成分变化;4、甘油糖苷酯和甾醇苷脂肪酸酯类变化;5、个别氨基酸成分的变化人参加工对药理作用的影响①红参与白参都具有轻度抑制血小板凝聚和抗凝血酶,抗血栓作用以及对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化作用,其强度红参大于白参。
②红参对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作用强于白参。
③红参比白参有较强的抗肝损害作用。
④红参的抗衰老作用优于白参。
⑤红参的抗肿瘤活性优于白参。
⑥红参作为滋补保健药物较白参给为安全。
第三节影响人参加工的产量与质量的因素一、不同采收期对成品人参产量与质量的影响(1)不同生育年龄与人参皂苷含量的关系。
人参皂苷在人参中的积累是随人参生育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的,所以人参最宜采收年限应在第五年的夏末。
(2)不同生育期对成品参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8月末至9月初进行人参采收,人参质量最好。
二、鲜人参加工前的贮藏条件对成品参质量与产量的影响三、全须加工和下须加工对红参质量与产量的影响全须加工不仅可以保证红参的质量而且也提高做货成品率,即提高产量。
四、不同栽培方式对加工红参质量与产量的影响实行45度的斜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抗涝抗旱,营养充分,艼帽长得小。
能提高产量和质量第四节人参的加工技术红参的加工技术主要流程1.浸润(直接浸润和喷淋浸润)2.清洗(人工清洗和机器清洗)3.刷参4.分级(按大小分级)(边条红参、普通红参、全须生晒参、普通生晒参、糖参)5.精洗6.蒸制7.烘干8.干燥9.打潮10.下须11.低温烘干12.分级13.包装。
中药生产与加工专业简介专业代码590201专业名称中药生产与加工基本修业年限三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中药材的鉴定、中药材的资源调查分析、中药材的规范化种养、中药材的炮制加工、中药材的制剂、中药材的管理等基本知识,具备中药原料的生产、加工,中药新药开发和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等能力,在医药卫生、农业、生物等行业从事中药材栽培与养殖、炮制加工、鉴定、制剂、质量控制及中药市场营销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主要面向医药卫生、农业、生物等行业,在生产、经营、行政管理等岗位群,从事中药材栽培与养殖、中药材鉴定、中药材生产与加工、制剂生产、中药商品购销和管理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2.具备常见中草药识别的能力,能正确应用中药栽培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进行中药材的规范化种养;3.具备鉴别中药材真伪优劣的基本技能,掌握中药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中药质量鉴定分析方法;4.掌握中药饮片净选、加工、炮制的工作技能;5.掌握中药制剂生产的基本理论、生产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具备常用中药制剂生产制备的职业能力以及分析、解决生产中出现问题的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在中药科研及相关领域独立工作以及获取新知识和创新的能力;7.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和熟悉临床用药的基本知识。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1.核心课程中药学、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栽培技术、中药鉴定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中药制剂技术等。
2.实习实训在校内进行药用植物栽培、中药鉴定、中药加工炮制、中药制剂生产等实训。
在药品(中药)生产企业、药品(中药)经营企业、医疗机构、药材种植基地、中药材检验单位、中药材监督管理等单位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中药材种植员药用动物养殖员中药炮制员中药调剂员中药材购销员衔接中职专业举例中草药种植中药中药制药接续本科专业举例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药学中药制药。
中药材生产与加工专升本对口专业中药材生产与加工专升本对口专业是指针对从事中药材生产与加工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的专业学习和教育提升的一种形式。
该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中药材生产和加工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使其能够在中药材生产、加工、质量控制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和实践经验。
该专升本对口专业的课程内容主要涵盖以下方面:1. 中药材生产与种植:学习中药材的种植技术、栽培管理、收获和加工前的处理等环节。
了解中药材的生长环境要求、保护与管理技术、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2. 中药材鉴定与质量评价:学习中药材的鉴别方法、质量评价标准、理化指标测试和分析等技术。
了解中药材的鉴别特征、质量控制标准和评价方法,掌握应用仪器设备进行质量检测的基础知识。
3. 中药材的加工与提取:学习中药材的加工流程、提取工艺、制剂研发等技术。
了解中药材的加工方法和工艺流程,熟悉常见中药制剂的制备过程和质量要求。
4. 中药材质量控制与管理:学习中药材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原则,掌握相关质量管理的法规和标准。
了解中药材质量控制的流程和要点,熟悉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维护。
5. 中药材市场调研与经营管理:学习中药材市场调研方法、市场需求分析和经营管理技巧。
了解中药材市场的形势、需求和销售渠道,掌握市场运作和管理的基本知识。
6. 安全与卫生管理:学习中药材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安全与卫生管理要求,了解相关法规和规范,熟悉危险品的管理和处理。
7. 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学习中药材资源保护的原则和方法,了解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通过对口专业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中药材生产与加工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职业发展能力,为中药材生产企业、中药制剂企业、药店和医药行业等单位提供专业的人才支持。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种类有哪些中药材炮制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照医疗、调制、制剂的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的性质,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
炮制工艺的恰当运用,不仅能提高药材的药效,降低其毒性和副作用,还能方便储存和使用。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药材常见的炮制工艺种类。
一、净制净制是中药材炮制的第一道工序,主要是去除药材中的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以保证药材的纯净度。
常见的净制方法包括挑选、风选、水选、筛选等。
挑选是指通过人工挑选,去除药材中的杂质、霉变品、虫蛀品以及非药用部位,如去除根类药材的芦头、皮类药材的粗皮等。
风选则是利用风力将药材中的杂质、轻质部分与药材本体分离。
比如,去除蒲公英、紫苏子等药材中的杂质。
水选是将药材放入水中,根据药材和杂质在水中的沉浮程度不同来去除杂质,或者洗去药材表面的泥土、盐分等。
筛选是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对药材进行筛选,以分离出大小均匀、符合要求的药材。
二、切制切制是将净制后的药材切成一定规格的片、段、丝、块等,便于后续的炮制和调配使用。
切制前,药材通常需要经过软化处理,使其质地变软,便于切割。
常见的切制规格有薄片(厚度 1-2mm)、厚片(厚度 2-4mm)、斜片、直片、段(长度10-15mm)、丝(细丝2-3mm,宽丝5-10mm)、块(边长 8-12mm)等。
切制的方法包括手工切制和机械切制。
手工切制对药材的损伤较小,但效率较低;机械切制效率高,但可能会对药材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三、炒制炒制是将药材置于锅中加热,并不断翻动,使其达到规定的程度。
炒制的目的是增强药效、缓和药性、降低毒性、便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等。
炒制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
清炒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炒黄是将药材炒至表面微黄或鼓起、爆裂,透出香气,如炒决明子、炒莱菔子等。
炒焦是将药材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如焦山楂、焦神曲等。
炒炭是将药材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如地榆炭、槐花炭等,炒炭后药材的止血作用增强。
中药炮制学的主要名词解释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涵盖了中药材的炮制方法和技术。
通过炮制,中药材的性味、功效和用药途径发生改变,从而提高药效、降低毒性,增强中药配伍的协同作用。
下面将解释一些中药炮制学的主要名词。
1. 炮制:炮制是指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改变其形态、性质和功效。
炮制方法包括炙、炒、炮、焙、制、制曲等。
炮制的目的是提高中药材的药效,增加对特定病症的疗效。
2. 炙:炙是将中药材暴露在明火中,使其受热、烘烤露出色泽。
炙制后的材料性味更温和,能引起气机活络,常用于治疗寒热不调、气血不畅等病症。
3. 炒:炒是在铁锅或砂锅中炒制中药材,使其受到热量的加热,并使材料内部的水分逐渐挥发。
炒制可以改变中药材的性味和功效,增加其药理活性,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水肿等病症。
4. 炮:炮是将中药材置于铁锅或砂锅中,进行爆炒,使其迅速受热,表面产生变色和开裂。
炮制可以提高中药材的温性,增强其温经散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寒症和寒凝病症。
5. 焙:焙是将中药材放置于灶上,进行加热烘烤。
焙制可以去除中药材中的水分,增强其药性,常用于治疗湿热病症和寒湿阻滞的病症。
6. 制:制是用特定方法加工中药材,去除不必要的成分,提纯有效成分。
常见的制法有水洗制、蒸制、煮制等。
制制可以去除中药材中的有害物质,增加其药效和理化性质,常用于提取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7. 制曲:制曲是一种特殊的炮制方法,用于制作中药曲。
制曲的原料一般为普通中药材,经过加工、炮制后,制成的中药曲可用于酿造中药酒,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
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炮制方法对中药材的性质和功效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炮制,中药材的药效可以得到增强,药力可以更好地发挥,适应各类疾病的治疗需求。
然而,对于不同的中药材,炮制方法是有所区别的,需要根据其性质、功效和病症特点进行选择和调整。
总之,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学科,通过炮制,中药材的性质、功效和用药途径可以得到优化。
中药学专业中药材种植与加工实习报告一、引言在中药学专业的学习中,实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次实习是我在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方面的实践,通过实习的学习和实际操作,加深了我对中药材种植与加工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的实习经历和所获得的实践成果。
二、实习地点与时间实习地点:某中药材种植基地实习时间: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三、实习目标1.了解中药材种植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流程;2.培养中药材种植的实际操作能力;3.认识并学会使用种植过程中的工具和设备;4.了解中药材种植中的管理要点和技术要求;5.深入了解中药材加工的流程和方法。
四、实习内容及成果1.中药材种植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中药材的种植工作。
首先,我们学习了中药材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然后,我有机会亲自参与了中药材的播种、育苗、移栽等实际操作。
通过实践,我学会了合理的土壤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基本技术。
在与师傅的交流和指导下,我能够熟练地操作种植过程中的工具和设备,如播种机、喷灌设备等。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中药材种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中药材加工实习除了种植部分,我还参与了中药材的初步加工工作。
在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中药材的加工流程和方法。
然后,我有机会亲自参与了鲜草药的采收、晒干、剥皮等实际操作。
通过实践,我学会了鲜草药的采收时机和加工方式的选择。
在教练的指导下,我能够熟练地操作加工过程中的工具和设备,如晾草架、剥皮机等。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中药材加工的流程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五、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加深了对中药材种植与加工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我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中,我积极与师傅和同学们交流,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
在实习结束后,我对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致谢在实习期间,我要特别感谢指导老师和师傅们的悉心指导和帮助。
感谢他们细心讲解并分享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使我受益匪浅。
中药材加工与养护学
中药材加工与养护学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中药材的收获、初加工、深加工、加工原理和方法,以及中药材的储存、保管和质量控制等内容。
中药材的加工过程包括清洗、切割、蒸煮、晒干、炒制等环节,不同的加工方法和时间对药材的药理活性和药效有着重要影响。
中药材的加工过程旨在改变药材的性状、质地、色泽、气味等特征,提高药材的疗效和药用价值。
中药材的养护是指对新鲜中药材的储存和处理,包括采收、分类、分选、贮藏和保鲜等环节。
中药材的养护过程中,需要注意质量控制、防止虫蛀、避免湿热、防止霉变等问题,以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中药材加工与养护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农学、药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目的在于保护中药材资源,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中药材的加工方法
1.初加工:
(1)干燥:将新鲜中药材晾晒、晒干或蒸熟后晾晒,去除多余水分,防止霉变。
常用的干燥方法有太阳晒干、阴干、空气流通干燥、烘箱干燥
和蒸风干燥等。
(2)炮制:对于一些具有毒性、刺激性或辛热性的中药材,需要进
行炮制处理,以去除或减少其不良性状。
常见的炮制方法有清洗、炒炙、
炒灰、制炭、蒸熟、腌渍等。
炮制可以提高药材的稳定性和耐储存性。
2.深加工:
(1)研粉:将干燥后的中药材用研钵或研磨机研磨成粉末状。
研粉
有利于药材的溶解速度和吸收率,方便制剂的配制和服用。
(2)提取:采用水、醇、醚、油等溶剂,对中药材进行浸泡、煮沸、研磨等方法,从中药材中提取有效成分。
提取可以增加药效、提高药物利
用率,常见的提取方法有水提、醇提、挥发油提等。
(3)炒制:将中药材加热,使其发生化学变化,改善性质或增强疗效。
常见的炒制方法有炒制、焙制、炒煮炒炙等。
(4)制剂加工:将药材加工成片剂、丸剂、散剂、糖浆、注射剂、
软膏等各种中药制剂,以便于服用和储存。
需要注意的是,在中药材的加工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保护有效成分:加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有效成分的损失和破坏。
2.防止污染:加工过程中要保证材料卫生,避免杂质和有害物质的污染。
3.控制加工温度和时间:加工过程中应控制好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避免药性的丧失或改变。
4.加工工艺不同:不同的中药材有不同的加工方法,根据植物性状和药理特性进行加工。
5.预防虫害:干燥后的药材容易受到虫害,应采取防虫措施。
名词解释1、中药材加工学定义:是专门研究中药材采收与加工处理的理论、方法、中药材规格、质量标准及其发展的学科。
2、中药材GAP:按照中药材质量管理规范,生产安全有效的中药材3、活立树采皮法:也称环割采皮或采割采皮,又称半环状剥皮。
分别在树基部离地20CM和树干120CM处各环割一刀,在上下割口间延树干向下对其割两条切口,之后剥下树皮。
4、净制: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杂质及霉变品、虫蛀品、灰屑等,使其达到药用的纯度标准。
5、强水洗:快速洗涤药材,缩短中药才能与水接触的时间,以免损失药效的方法6、对抗同驻法:指采用2种以上药材同贮或采用一些具有特殊气味的物品同贮而起到相互克制,抑制虫蛀、霉变、泛油的贮存方法。
7、气调:指通过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调节或控制密封容器内的气体组成成分,降低氧的浓度,以防止中药材变质现象的发生。
8、发汗:有些中药材在产地加工时,常将药材在晒、微火烘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回潮”,使内部水分向外散发,促使药材变软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少刺激性的方法。
填空题早期文献对中药加工为:采造、采治、采药、收采、采取采收树皮的方法:砍树采皮法、活立树采皮法中药材干燥的速率:内部扩撒、表面汽化速率影响中药材干燥的因素:中药材的种类和性质;干燥室的温度、湿度;干燥介质的流速;干燥速度和干燥方法,压力贮存过程中常见的变质现象:发霉,虫蛀,变色,泛油,气味散失,风化,潮解溶化,粘连新修本草: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
选择题含淀粉,糖分多的中药材常用什么加工方法:蒸法温郁金的采收季节:冬季植株枯萎时甘草、的道地产区:内蒙古薄荷的道地产区:江苏、浙江、湖南一二级野生保护药材的播种简答题1、中药材加工传统理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71)“道地药材”2)“采收季节”3)“贮藏保管”道地药材如主产于宁夏的枸杞以及粒大,色红,肉厚,质柔润,籽少,味甜的性状明显优于其他产地的枸杞采收季节如通过测定5-11月的银杏叶及落叶中黄酮苷含量表明,叶中5月最高,以后逐月降低至8月后逐渐稳定,而8-11月略有波动,贮藏保管如{本草从新}中云:用药有宜陈者,收藏干燥处不必时常看,不会霉驻。
中药材加工养护学(专升本)交卷时间2021-12-17 14:49:48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40道小题,总分值60分)1.含挥发油类药材不适宜使用的干燥方法()(1.5分)阴干法日晒法晾干法低温干燥法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待验药品库(区)应为:()。
(1.5分)红色黄色绿色橙色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以下哪种药材可以与人参同贮,不引起串味()(1.5分)樟脑冰片花椒柴胡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4.阴凉仓库温度为()(1.5分)2~10℃不高于20℃0~30℃20~40℃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5.中药材仓库保管相对湿度要求是()以下为宜。
(1.5分)60%75%80%70%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6.中药材成分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典标准的是( )(1.5分)伪品劣药混淆品假药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7.盐炙泽泻应储存在密闭的容器内是为了防止( )(1.5分)腐烂气味散失潮解风化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8.中药材仓库的功能分区,哪个区是用红色标识()(1.5分)待验药品库(区)合格药品库(区)不合格药品库(区)待发药品库(区)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9.对易泛油中药材的保管,应重点检查仓库()。
(1.5分)温度过高药材外包装是否受潮湿度过大状态标志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0.采用烘干法干燥药材时,一般药材温度控制在()(1.5分)30~40℃40~50℃50~60℃70~90℃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1.对抗贮存法中与灯心草同贮的是( )(1.5分)绿豆丹皮冰片花椒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2.厚片的厚度要求为()。
(1.5分)1mm以下1~2mm2~4mm2mm以上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3.红花的最佳采收期为()(1.5分)花盛开花冠顶端由黄变红未开放花蕾花冠顶端由红变黄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4.易变色的中药是( )。
中药材生产与加工专业就业方向中药材生产与加工专业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随着人们对中医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中药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本文将从中药材生产与加工专业的背景、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材生产与加工专业背景中药材生产与加工专业是针对中医药发展的需求而设立的。
随着中医药的备受认可,中医药市场的蓬勃发展,对中药材的需求量不断攀升。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中药材生产与加工专业应运而生。
这个专业主要涉及中药材的种植、采集和加工等方面的技术。
学生通过深入学习中药材的基本知识,掌握中药材的生产与加工技术,并具备对中药材进行质量检测的能力。
这些专业技能将使他们在中药材生产和相关行业中具备竞争力。
二、中药材生产与加工专业的就业方向中药材生产与加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就业于以下方向:1.中药材生产企业中药材生产企业是中药材生产与加工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之一。
他们可以在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和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等单位从事中药材的种植、采集和加工工作。
他们可以负责中药材的种植管理、采收技术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2.中药炮制工作室中药材炮制工作室是中药材生产与加工专业毕业生的另一个就业方向。
他们可以在中药炮制工作室从事中药饮片的炮制工作。
通过掌握中药炮制技术,毕业生可以负责中药材的炮制过程,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功效。
3.中药材质量检测机构随着人们对中药材质量要求的提高,中药材质量检测机构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中药材生产与加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中药材质量检测机构从事中药材质量检测的工作。
他们可以利用专业技能进行中药材的质量检测、分析和评价,确保中药材的安全和有效性。
三、中药材生产与加工专业的就业前景中药材生产与加工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
据统计,中药材市场每年的增长率都在10%以上,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这为中药材生产与加工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
此外,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海外市场对中药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中药材加工: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作为中药材来源的植物、动物、矿物(除人工制成品及鲜品)进行采收、加工处理的技术。
又称中药材初加工或产地加工;早期文献称之为“采造”、“采治”、“采药”、“收采”、“采取”;现代文献一般称之为采制、采集、加工。
中药材加工学:是专门研究中药材采收、加工处理的理论、方法、中药材规格、质量标准及其发展的学科。
中药材加工的传统理论:“地道药材”说“采收季节”说“贮藏保管”说中药材的采收:药用动植物生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当入药部位器官达到药用要求时,则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收获,这一过程称为中药材的采收。
中药材的采收直接影响中药材的产量、质量和收获效率。
中药材采收以药材质量的最优化和产量的最大化为原则。
中药材的采收期:是指药用部位或器官已符合药用的要求,达到采收标准的收获时期,一般每一年终按照月、旬表示采收期。
采收年限:也称为收获年限,是指播种(或栽植)到采收所经历的年数。
根据药用植物收获年限可分为1年收获、2年收获、多年收获和连年收获。
中药材采收方法:挖掘收割采摘击落剥离割伤根及根茎类药材:多数药材采收时间在深秋或次年早春时节。
如天麻、苍术、葛根、桔梗、大黄、玉竹等树皮类药材多采用剥皮法:根皮类药材采取捶击或抽芯法适宜采收期考虑的因素:药效成分药材产量毒性成分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目的一、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保持药材的纯净。
二、分离不同药用部位。
三、进行初步处理,利于药材干燥。
四、保持有效成分,保证药效。
五、整形、分等,利于按质论价中药材产地加工的方法:净制;蒸、煮、烫;浸漂;切制;发汗;揉搓;干燥等环节。
蒸、煮、烫的目的:一、含黏液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须先经蒸、煮或烫处理,则易干燥。
二、药材经加热处理后,便于刮皮,如明党参、北沙参等;三、能杀死虫卵,防止孵化,如桑螵蛸、五倍子等;四、熟制后能起滋润作用,如黄精、玉竹等;五、蒸、煮、烫可使一些药材中的酶类失去活性,不致分解药材的有效成分。
中药材产地加工的主要任务中药材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的领域。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中药材的需求与日俱增。
而中药材的产地加工则是保证中药材品质和有效成分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将着重探讨中药材产地加工的主要任务。
一、收获采集中药材采集的时间与方法是影响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在中药材采收过程中,要遵循“选时、选地、选物、选人”的原则。
只有在最佳生长阶段采摘,才能保证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最高。
同时,采集人员要有充足经验,并遵循合理的采摘方法,避免对植物生长造成破坏。
二、初加工中药材在采摘后,需要进行初加工。
主要任务是将植物的杂质、外壳等剔除干净,保留中药材的有效成分。
对于不同的中药材来说,采用的初加工方式也有所不同。
小茴香等植物需要先晒干后碾碎,而红枣等植物则需要先泡软后进行切片处理。
总的来说,初加工是为了去除植物的杂质,并将植物干燥,保留中药材的品质和有效成分。
三、精加工精加工是中药材加工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这个环节中,会对中药材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处理。
精加工的目的是使中药材更易于保存和使用,并提高其品质和药效。
具体的加工方式有泡制、蒸制、炮制等。
例如对于生地黄这种中药材,需要经过泡制、蒸制再炮制三个环节才能最终形成合适的成品。
四、质量检验质量检验是中药材产地加工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检验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中药材的品质,防止出现劣质药材上市,以保护患者的安全。
质量检验的内容包括外观、含水量、酸碱度、重金属含量等多个指标。
通过合理的质量检验,可以防止不合格药材进入市场,保证中药材的品质与安全。
五、包装与存储在质量检验之后,需要对中药材进行包装和存储。
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中药材的易损性和对湿度的敏感度。
对于新鲜的中药材,需要将其放置于通风透气的环境中进行储存。
对于已经加工完成并包装好的中药材,则需要进行干燥处理,防止受潮、霉变等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中药材产地加工的主要任务包括采集、初加工、精加工、质量检验、包装与存储等多个环节。
中药材加工学—中药采收中药采收是中药材加工学的基础和起点,直接关系到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中药采收的原则主要包括采收时间、采收部位、采收工具和采收方法,其中采收时间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不同的中药材对采收时间有不同的要求,有的需要在植物特定的生长季节采摘,有的则需要在特定植物器官生长达到一定阶段后采摘。
采收部位也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采摘植物的地上部分通常比地下部分的质量更好。
采摘工具和采摘方法应根据不同的中药材进行选择,以减少对植物造成的伤害,保护中药材的完整性。
中药材采收后需进行干燥处理,以保证其质量和保存性能。
中药材的干燥主要有自然风干、晒干、热风干、烘箱干和烟熏干等方法。
干燥的目的是去除中药材中的多余水分,防止其发霉、变质和虫蛀。
不同的中药材对干燥条件的要求也不同,如有些需要暴晒,有些则需要在阴凉通风处晾晒。
中药材的制剂加工是将采收和干燥后的中药材加工成不同形式的制剂,如粉剂、丸剂、散剂、煎剂等,以方便患者服用和药效发挥。
中药材的制剂加工一般包括研磨、筛选、配比、混合、调和和造型等环节。
制剂加工的原则是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同时满足患者的需求。
中药材的保藏是中药材加工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整个中药加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中药材的保藏主要是为了防止其吸湿、发霉和虫蛀等问题。
保藏的原则是避光、通风、防潮和防虫,同时尽量保持中药材的完整性和干燥度。
综上所述,中药材加工学是中医药学中不可缺少的学科之一,研究的内容涉及中药采收、干燥、制剂加工和保藏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加强中药材加工学的学习和研究,对提高中药质量和保证中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材加工学总论名词解释中药材加工中药材生产阶段为中药饮片炮制、药剂生产提供商品药材所进行的一门独特的传统技术中药材加工学专门研究中药材采收与加工处理的理论、方法、中药材规格、质量标准及其发展的学科道地药材在一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出的,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讲究的药材采收季节研究同一物种、同一生产区域、不同物候期药用部位中可利用成分的积累动态,结合产量指标以确定的最佳采收期中药材产地切制净选后的新鲜药材直接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块、段等的加工工艺。
对抗同贮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放在一起保存或采用一些有特殊气味的物品同贮而起到相互克制,抑制虫蛀、霉变、泛油的贮存方法防湿养护法使用保管技术来改变库房的小气候,或利用自然吸湿物进行贮藏养护的一种方法中药材干燥系借扩散作用将水分从药材内部达到药材表面,并从表面受热而汽化蒸发除去活立树采皮法(环割采皮)先分别在树基部离地20cm和树干120cm处各环割一刀,在上下割口间沿树干向下对齐割两条切口,之后慢慢将树皮剥下即可发霉中药材在适宜的温度(20~35)和湿度(75%以上)条件下,霉菌在其表面或内部滋生、繁殖的现象虫蛀中草药经虫蛀后,有的形成孔洞产生蛀粉,有的甚至被完全蛀成粉状的现象变色中药材的天然色泽起了变化泛油(走油或浸油)中药材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因受热或受潮而在干燥药材表面呈现出油样物质,此时伴有返软、发粘、颜色变浑、发出油败气味等现象气味散失:中药材固有的气味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或因贮藏时间长而使气味散失或变淡薄GAP控制中药材质量,保证临床所用饮片及药物制剂安全有效的中药材质量标准净制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是中药材制成饮片或制剂前的基础工作。
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杂质及霉变品、虫蛀品、灰屑等,使其达到药用的纯度标准发汗有些中药材在产地加工时,通常将药材在晒、微火烘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回潮”,使内部水分向外散发,促使药材变软、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的方法假干燥现象若干燥速度过快,药材表面的蒸发速度大大超过内部水分扩散到药材表面的速度,导致表面黏着或形成硬壳,从而阻碍内部水分扩散及蒸发填空选择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唐代苏敬的《新修本草》“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乖于采摘,乃物是而实非”《本草蒙筌》总结出“出产择地土”、“采收按时月”、“藏留防耗坏”等采收加工理论缪希雍的《炮制大法》叙述了439种药物的炮制方法朱橚的《救荒本草》收载了414种可供荒年食用的植物中药材采收专著《桐君采药录》早期文献对中药加工为:采造、采治、采药、采收、采取采收树皮类中药材的剥取法:砍树采皮法(砍树剥皮)、活立树采皮法(环割采皮)采收树皮类中药材多用剥取法砍树采皮法:把需要间伐或主伐的树先行砍倒,再按一定的长度分节剥下枝皮和树干皮(四季均可)在干燥过程中同时进行传热过程传质过程干燥过程的主要目的:除去水分,具备传质和传热的推动力是其重要条件(压差越大,干燥过程进行得越迅速)在干燥过程中,药材水分存在方式:结合水分与非结合水分;平衡水分和自由水分【空气中温度越高,则平衡水分的数值越小;相对湿度越小,则空气从药材中吸取水分的能力也就越大】【干燥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在单位面积上被干燥药材中水分的气化量取决于内部扩散和表面气化率】影响中药材干燥的因素1)中药材的种类与性质2)干燥室的温度3)干燥室的湿度4)干燥介质的流速5)干燥速度及干燥方法6)压力一般中药材不超过80℃为宜;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以不超过50℃为宜,干燥后的中药材含水量一般应控制在8%—12%【当温度升至34度以上时,含油脂较多的中药材如杏仁、柏子仁以及某些动物类药材油分外溢,产生油哈味】贮藏中常见的变质现象:发霉虫蛀变色泛油气味散失风化潮解溶化粘连(变色、腐烂)影响中药材变质的自然因素:空气、温度、湿度、光线、微生物、虫害、鼠害中药材采收中的注意事项1)加强科学管理,合理采挖野生药材2)注意中药材单位面积产量及产品质量的关系3)灵活遵循“采药有时,但无定月”论4)注意采收时间及外界气候对药材质量的影响1)适时采收有利于优质高产2)分离不同药用部位,使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纯净药用部位,便于商品分级)中药材贮藏保管新技术:1)气幕防潮技术2)气调养护技术3)低温冷藏技术4)气体灭菌技术5)60Co射线辐射技术中药材包装材料的选择原则:相容性、协调性、适应性、对等性、美学性、无污染浙八味:白术、白芍、浙贝母、麦冬、杭白菊、延胡索、温郁金、玄参磐五味: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白芍新磐五味:天麻、铁皮石斛、三叶青、玉竹、灵芝中药材净制的方法1)挑、拣2)颠簸3)筛选4)刮5)摘6)挖7)风选8)水选中药材净制的一般要求(去除非药用部位的方法)1)去根茎2)去皮壳3)去毛4)去心心一般指根类中药材的木质部或种子类中药材的胚芽5)去核6)去瓤7)去杂质及霉败品药材煮制可以分为:清水煮、盐水煮、碱水煮、萝卜煮含淀粉,糖分多的中药材常用什么加工方法:蒸法山药带皮“毛山药”,搓光揉直“光山药”菊花:安徽亳州“亳菊”;滁县“滁菊”;浙江“杭白菊”;河南新乡、武陟“杯菊”常见经验贮藏法:对抗同贮法、喷酒同贮、谷糠贮藏、干沙贮藏论述题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目的1)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位,保证药材品质2)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3)进行初步处理,利于药材干燥4)保持有效成分,保证药效5)整形、分等,利于按质论价6)便于包装、贮存和运输举例说明加工对含生物碱类中药材的影响1)有些生物碱可溶于水,应尽量减少与水接触的时间(如苦参中的苦参碱、黄连中的小檗碱)2)各种生物碱都有不同的耐热性,高温情况下某些生物碱不稳定,会产生水解、分解等变化,加工时用蒸、煮、烫等方法,可改变生物碱结构,以起到降低或消除毒性的作用(如乌头碱类生物碱在较缓的加热条件下可生成毒性较小的脂生物碱类从而降低其毒性)3)不同药用部位所含生物碱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有不同,在净制加工时要严格区分不同的药用部位(如茎中麻黄碱、伪麻黄碱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根中麻黄碱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举例说明加工对含苷类中药材的影响1)苷类成分易溶于水,要减少与水接触或快速洗涤(煮法比蒸法可使天麻甘损失较多)2)苷类中药材往往在不同细胞中含有相应的分解酶,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可被相应的酶所分解,从而使有效成分含量减少,如槐花、黄芩、天麻,采收后若长期放置,相应的酶可分解芦丁、黄芩苷及天麻苷。
可通过蒸、烫或暴晒以破坏或抑制酶的活性从而便于贮藏,保存疗效。
(杀酶保甘)3)花类中药材所含的花色苷也可因酶的作用而变色脱瓣各类中药材采收加工时间:植物类中药材1)根及根茎类药材:阴历二、八月为佳,深秋或次年早春时节2)茎木类药材:秋冬落叶后或初春萌芽前3)皮类药材:清明至夏至剥取树皮,少数在秋冬(肉桂以往多在清明前后的雨天,现多秋冬,皮中有效成分含量高)——砍树、活立树采皮4)叶类药材:叶片生长旺盛、叶色浓绿、花蕾未开前采收5)花类药材:对花蕾的采收一般多在花蕾期或花朵初开时采收,不宜在花全盛开时采收,更不可在衰败欲落时采收;对花朵的采收,在开花或全盛时期;对花粉的采收,在花朵盛开——摘取法或剪取法6)果实类药材:成熟或将成熟时,少数在未成熟时7)种子类药材:完全成熟、籽粒饱满,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采收8)全草类药材:植物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或花蕾初放而未开前割取9)动物类中药材:具体采收时间是以保证药效及容易获得为原则,一般动物及虫类药材大多在春、夏、秋三季,以其生命力旺盛、成熟健壮时捕捉为佳;还需要根据药用动物的生长习性、活动规律采取不同的捕捉和采收方法,如诱捕、网捕、活体收取10)矿物类中药材:一般没有季节限制,选择杂质少的矿石作药用,与矿藏的采掘相结合进行收集和选取中药材的现代采收原则1)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高峰期基本一致时,共同的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2)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高峰期,而药用部位产量变化不显著者,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3)有效成分含量无明显变化,药材产量的高峰期应是其适宜采收期4)当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药用部位的产量高峰期不一致时,应考虑有效成分的总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5)有多种因素影响中药材,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是复杂的,可借助计算机确定其适宜采收期采收加工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采收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1)采收季节的影响:不同的药用部位有各自一定的成熟期。
如根及根茎类中药材一般在秋冬或次年早春采收,此时植物生长缓慢,根及根茎中贮藏的各种营养物质最丰富,有效成分含量也最高。
(石菖蒲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含量在秋冬季节采收时高于春夏)2)采收时间的影响:如全草类中药材薄荷在小暑至大暑期间为开花盛期,此时薄荷油与薄荷脑的含量最高。
根据其生长特性,又以连晴数天后采收最好。
加工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1)外观质量:①形状:如巴戟天从圆柱形到扁柱形②颜色:如丹参因“发汗”过程,断面显褐色③气味:如白芷经过晒干比经过硫磺熏干气味更浓厚④表面特征:如产地加工后的知母有“毛知母”和“光知母”的区别2)内在质量:①化学成分含量:如晒过、烘干的菊花挥发油含量没有生品的高②化学成分质量:如菊花蒸晒品与熏晒品较生品所含的挥发油多③中药材含水量对质量的影响:几乎所有的中药材都要经过烘干、阴干、熏干等加工方法降低其含水量以防止其在贮藏过程中霉变。
1)根及根茎类:先洗净泥土除去非药用部位然后按大小不同分级,趁鲜切片晒干或烘干2)皮类:沸水略烫;发汗;再蒸软刮去栓皮3)叶及全草类:采收后立即摊开、晒干或放在通风处阴干或晾干4)花类:放置通风处摊开阴干或者晾干,避免阳光直射5)果实类:采收后直接晒干或烘干,一定要使内部干透为止6)种子:采收后直接晒干、脱粒、收集,有的带果壳一起干燥贮藏7)动物类:一般洗涤、净选、干燥、冷冻,有些加入适宜防腐剂对“采药有时,但无定月”的理解1)同一品种的药材在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最佳采收时月。
2)药材生产的品种较多,产区有固定和不固定之分,药材有野生和栽培,草本和木本等性质的不同。
3)所以采收时间,要根据药材的种类,地域范围等不同情况区别对待,而不是全国范围内的一成不变。
学完这一门课,你觉得中草药加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1)在传统中药材产地加工生产中,各地药农根据自己的加工习惯和销售需求,形成了各地独有的产地加工方法,造成了中药材产地加工的“一药多法”,进而影响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
2)由于中药材是作为农副产品市场化管理,一些不法药材商利用药材产地加工技术不统一,医药监督部门无法严格监管的薄弱环节,采用掺杂使假,以次充优等非法手段,严重影响中药材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