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加工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4.49 MB
- 文档页数:16
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可直接用于调配或制剂的中药材及其中药材的加工炮制品。
中药饮片包括部分经加工的中药切片(包括切段、块、瓣),原形药材饮片以及经过切制(在加工的基础上)、炮炙的饮片。
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必需的传统武器,也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其独特的炮制理论和方法,无不体现着古老中医的精深智慧。
炮制是指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制、制剂、贮藏等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的性质,将药材加工成饮片时所采取的一系列传统制药技术。
炮制方法包括水制、火制、水火合制等。
水制的目的主要是净选、软化或调整药物性状。
火制主要是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改变其性状或提高疗效。
水火合制主要包括蒸、煮、淬等,目的主要是消除或减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变药物的性能、便于制剂贮藏等。
以上是中药饮片的一些专业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药基础知识试题中药基础知识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中药的特点? A. 来源于天然药 B. 经过加工制成药品 C. 具有不良反应 D. 由单一植物或动物制成答案:C. 具有不良反应2、下列哪一种药材不属于常用中药? A. 人参 B. 阿胶 C. 丹参 D. 藏红花答案:D. 藏红花3、关于中药的分类,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三大类 B.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属于植物药 C. 动物药包括虫类药物 D. 中成药不属于中药答案:D. 中成药不属于中药4、下列哪种中药的用法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A. 当归 B. 黄芪 C. 陈皮 D. 冰片答案:D. 冰片5、以下哪一项不是中药的用途? A. 治疗疾病 B. 预防疾病 C. 滋补保健 D. 化学合成答案:D. 化学合成二、简答题6、请简述中药的四气五味是什么?答案:中药的四气是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药味。
四气五味是中药的基本属性,对于临床用药具有指导作用。
61、请简述中药的配伍原则是什么?答案:中药的配伍原则是以“君臣佐使”为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药物组合。
“君臣佐使”是指主药、辅药、协药和引导药的组合。
在配伍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作用、用量、用法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
611、请简述什么是中药的“十八反”和“十九畏”?答案:“十八反”和“十九畏”是中药配伍的禁忌,其中“十八反”是指一些药物在配伍时会产生不良反应,如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半夏反乌头等;“十九畏”是指一些药物在配伍时会产生毒性反应,如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等。
6111、请简述什么是中药的“剂量”?答案:中药的剂量是指一次给药的量,常以克为单位。
剂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药物的作用和效果,因此剂量必须严格控制。
61111、请简述什么是中药的“毒性”?答案:中药的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
一般情况下,毒性反应与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有关,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中毒反应。
中药学综合知识和技能目录一、中药学基础知识 (2)1. 中药学基本概念与特点 (3)2. 中药的历史与分类 (4)3. 中药的作用机制与药理 (5)二、中药材的识别与鉴定 (6)1. 中药材的种类与来源 (8)2. 中药材的外观识别特征 (9)3. 中药材的性状鉴定方法 (10)三、中药的炮制与制剂技术 (11)1. 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12)2. 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 (14)3.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 (15)四、中药的药效评价与临床应用 (17)1. 中药药效的评价方法 (18)2. 中药的临床应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19)3. 常见中药的临床应用及功效 (20)五、中药配伍与禁忌 (21)1. 中药配伍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22)2. 中药的配伍禁忌及注意事项 (23)3. 中药合理用药的实践应用 (24)六、中药不良反应及防治策略 (25)1. 中药不良反应的类型与表现 (26)2.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27)3. 中药不良反应的防治策略与方法 (28)七、中药现代化研究与应用进展分析扩散更多业务知识实时查看历史数据及外源网站让工作更高效30一、中药学基础知识中药学是研究中草药及其制剂的科学,主要研究中草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中草药的资源开发、生产加工、质量控制、药物分析、药效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中药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中草药的植物形态、生理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
中药学起源于古代中国,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最早的中药学著作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药学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如炮制、配伍、鉴别等。
在唐宋时期,中药学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中药学家,如孙思邈、李时中等。
中药学逐渐传入日本、朝鲜等邻国,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现代中药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中药学体系。
中药专业知识--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第一节绪论中药化学研究什么?大纲要求:小单元细目要点(一)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类与性质1.结构类型与理化性质(1)结构类型(2)理化性质与作用2.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1)提取分离方法(2)结构鉴定方法3.化学成分与质量标准、药效物质基础(1)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2)化学成分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一、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中药化学成分源于天然产物,结构复杂,化合物数量巨大。
考试主要关注由二次代谢所产生的各类中药化学成分。
各类化合物分值分布2015年2016年2015年2016年生物碱9 7 萜类与挥发油类 3 2糖与苷类 1 2 皂苷类 5 4醌类 5 1 强心苷类 1 1苯丙素类 1 3 动物药 1 0黄酮类 1 6 有机酸0 1各类化合物基本结构单元:(补充知识点)二、中药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中药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研究包括:性状、挥发性、旋光性、水中溶解性、有机溶剂中溶解性、酸性、碱性、荧光性质、发泡性、溶血性、显色反应、沉淀反应、水解反应、酶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三、中药化学常用提取方法1.溶剂法(1)常见溶剂分类(2)常见溶剂极性顺序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氯仿>苯>四氯化碳>石油醚“水醇性大,氯苯醚小”最佳选择题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大的是A.石油醚B.氯仿C.水D.乙酸乙酯E.乙醚『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常见溶剂极性大小顺序: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氯仿>苯>四氯化碳>石油醚。
所以本题选择的是C。
引申知识点——极性相关概念(了解)偶极矩、极化度、介电常数一般介电常数越小,溶剂极性越小(3)常用溶剂提取法1)浸渍法定义:在常温或温热(60℃~80℃)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浸渍药材以溶出其中有效成分的方法。
2)渗漉法定义:不断向粉碎的中药材中添加新鲜浸出溶剂,使其渗过药材,从渗漉筒下端出口流出浸出液的一种方法。
3)煎煮法定义:中药材加入水浸泡后加热煮沸,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方法。
知识基础归纳与总结绪论部分【基本要求】1. 掌握中药、中药学和本草学的含义,中药性能(主要是四性、五味、归经、升降浮沉及毒性)、炮制的目的、配伍关系及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2.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炮制方法、用量和用法。
3.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主要是中药材的地域性、道地药材的含义、著名的道地药材)及其他炮制方法。
【重点】掌握中药、中药学和本草学的含义,中药性能(主要是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及毒性)、炮制的目的、配伍关系及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难点与关键】难点:中药的四气、五味、炮制、配伍关系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前言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1. 掌握中药、中药学和本草学的含义,中药性能特点(主要是四性、五味、归经、升降浮沉及毒性)、炮制的目的、配伍关系及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炮制方法、用量和用法。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主要是中药材的地域性、道地药材的含义、著名的道地药材)及其他炮制方法。
2.掌握160多种药物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并了解其来源(指一味药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3.熟悉100多种药物的分类、功效、主要应用、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4.了解其它药物的功效、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5. 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
总论中药、本草、中药学的概念中药: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化学制品和生物制品。
反映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及自然资源的特点;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本草:记载这类药物(植物),指整个传统的药学。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一、中药的起源二、中药学的发展(各时期的代表著作)1.《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佚名,托名神农,成书于东汉末年,约公元二世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载药365种,首创上中下三品分类法。
中药学必记知识点总结大全中药学必记知识点总结大全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中草药的性味归经、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作为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药学的知识点众多,而这里将对一些必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供学习参考。
一、中药的基础知识1.中药的定义:指的是用于预防、诊治疾病的中草药、植物药。
2.中药的性味:中药的性味有寒、凉、平、温、热五种,寒凉属阴性、平温热属阳性。
3.中药的归经:中药按照其归属经络的不同进行归经分类。
4.中药的药理作用:中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人体产生药理作用,如经络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二、中药材的分类与选配1.中草药分类:根据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功能等进行分类,如寒热药、解表药等。
2.中草药的选配原则:中草药的选配需要根据药性相反、功能互补的原则进行搭配,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3.药物配伍禁忌:在中药的选配中,需要避免一些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以防止产生不良反应。
三、中药的药效与应用1.中药的功效:中药可以通过调节阴阳平衡、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2.中药的应用范围:中药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感冒、咳嗽、胃痛等。
3.中药的剂型:中药可以通过不同的剂型进行应用,如汤剂、丸剂、颗粒剂等。
四、中药质量控制1.中药的质量标准:中药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性状、理化指标、活性成分等方面的指标。
2.中药的炮制:中药的炮制过程对其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包括晒干、蒸制、炒制等步骤。
3.中药炮制的质量控制:中药的炮制需要根据标准进行控制,确保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五、中药的药用价值1.中药的药物活性:中药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生物碱、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2.中药的临床应用:中药在临床上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可以作为单药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进行配伍使用。
3.中药的研发与创新:中药的研发和创新有助于提高其疗效和药用价值,如提取纯化有效成分、研发新的剂型等。
综上所述,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科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掌握其中的必记知识点对于进一步理解中药的性质、应用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草药的基础知识中草药的基础知识一、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前景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十分迅速,由于颗粒饲料在水产养殖上的大量应用,新的养殖品种和养殖方法不断出现,养殖密度越来越高,鱼类的生长速度越来越快,鱼产量的大幅度提高,这一切为我国的水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水质的管理也越来越困难,鱼病的频繁发生,化学鱼药的大量使用又反过来影响水体自然的生态平衡,使养殖品种的体质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一体化,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生态养殖和健康养殖也提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上来,而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正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具有化学合成的药物无可比拟的优点。
1、天然性中草药取白天然的动植物、矿物及其产品,其中以植物为主。
植物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普遍含有蛋白质、糖类、淀粉、纤维素、树脂、叶绿素及无机盐等。
有的植物中还含有生物碱、甙类、挥发油、有机酸和氨基酸等一些化学成分。
这些成分往往具有一定的生理特性,并保持了各种成分结构的自然状态和生物活性,这些物质原本就是地球上生物机体的组成和维持生态平衡的不可缺少的物质。
2、多功能性中草药的多功能性有增加营养、增强免疫功能、抗应激、抗微生物、驱杀虫害、双向调节和复合作用等。
中草药具有调节机体非特异抗微生物的一切积极因素和全方位的杀灭微生物的特性,因此在中草药的筛选中不能仅靠体外试验作惟一指标,当然也不能由此而放弃试验。
全价饲料是当前饲料的发展方向。
而中草药具有数种乃至上百种的组成成分,还不包括一些目前未能测出的未知因素和生物活性成分。
因此,中草药的多功能性就不言而喻,当中草药作为全方位饲料添加剂时,它的协同作用和对机体的有利因子的整体调节作用十分明显,这是用化学化合物作添加剂所不能比拟的。
3、无毒副残留性中草药所含的有效成分均为天然的生物有机物,即使含有有毒成分的中草药,也可经传统的中草药加工法和科学配伍而使毒性降低或消除。
中药学基础知识第一部分概述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以及中药的来源、产地、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
中药是以植物,动物、矿物为主要来源,尤以植物为多。
故传统的中药专著称之为“本草”。
我国地域辽阔,跨寒,温、热三带,天南地北,平原,高山,丘陵,盆地,各处有着非常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为世界著名的天然药材国家。
据不完全统计,各地目前使用的中草药已达五千多种。
一、中药药性中医把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性能统称为“药性”,它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是药物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
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称为药性理论。
药性理论是我国历代医学家在长期用药实践中,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中医理论为依据,根据药物的各种性质及所表现出来的治疗作用总结出来的用药规律,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配伍、禁忌及有毒无毒等。
四气,是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叫“四性”。
其中温热与寒凉属两类不同的性质。
温与热,寒与凉是性质相同仅在程度上的差异。
药物寒、热、温、凉的性质是古时医家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的。
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一般属于凉性或寒性。
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温性和热性。
五味是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原是通过口尝而得知的,逐渐发展为利用医疗作用来说明药物的味,“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
”古人在长期尝试药物的过程中,发现不同味道的药对疾病产生不同的作用;相同味道的药,其作用也有相近和共同之处,而后逐渐演变成中药药性的五味。
然而,中药的味,其实也是其所含化学物的滋味。
如含生物碱类的中药大多具有苦味,由于生物碱类物质大多具有良好的治病疗效。
含一些无机盐类如钠、钾、钙、镁的药物大都具有咸味。
含有机酸类如苹果酸、酒石酸、枸橼酸等的药物则具有酸味。
中药学专业学生知识基础中药学专业是涉及中药研究、开发、制备和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本文旨在介绍中药学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主要涵盖以下方面:1.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的分类、形态特征、生长发育规律、化学成分及其药用价值的学科。
学生需要了解药用植物的鉴别、种植、采收、加工和储存等方面的知识,为后续中药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中药化学中药化学是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学生需要掌握中药化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了解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和鉴定技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3.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学科。
学生需要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禁忌症等方面的知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支持。
4.中药制剂学中药制剂学是研究中药制剂的制备原理、工艺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学科。
学生需要掌握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标准及评价方法,了解各类中药制剂的特点和适应症,为中药制剂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5.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材的鉴别、质量评价和道地性研究的学科。
学生需要掌握中药材的鉴别方法、质量评价标准和道地性知识,了解中药材的采收、储存和炮制等方面的知识,为中药材的采购和使用提供保障。
6.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中医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的学科。
学生需要了解中医的哲学基础、脏腑经络理论、病因病机学说、四诊八纲、治疗原则等方面的知识,为后续中医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7.临床中药学临床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规律、应用范围和作用机制的学科。
学生需要了解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原则、配伍禁忌、剂量用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8.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是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技术和质量标准的学科。
学生需要了解中药炮制的原理、方法、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为中药饮片的生产和使用提供依据。
中药调剂员调剂实操手法【达成效果】持戥规范,计量准确(单剂误差小于±2个,总剂误差小于±5g),放置整齐有序。
【目的意义】分戥退称,体现着我们工作的精准与专业,分堆放置,展示着我们精良品质的饮片,让中药国粹在我们的手中传承演绎,发扬光大。
1、持戥子手法1)对戥:戥(d e n g)子戥子:学名戥秤,由戥子盒、戥子杆、戥子盘、戥子锤(又名戥砣)组成。
戥子的称量:两个称量范围,就是行话说的“头毫”、“后毫”。
头毫的称量范围为0至50克,后毫为50克至250克。
2)持戥:进行药品调剂时①以左手拇指和中指持戥杆,戥杆紧扣虎口并用拇指和掌心扣住砣弦以固定戥砣;②右手取药放入戥盘,依据称量需求选择头毫或后毫;③右手拇指和食指提起称毫,将戥杆举至与双目平齐,左手将砣弦移至欲称量的戥星刻度上,放开左手并检视平衡;④右手拇指扶住戥盘左边,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托戥盘右边,以斜度从戥盘内分出一定量药材,按照处方顺序放在药片上。
3)分戥退称:①右手拇指和食指提起称毫,将戥杆举至与双目平行②左手将砣弦按照递减算法移至剩余重量对应的戥星刻度上,放开左手并检视平衡,如有偏差再行增减药品,直至检视平衡。
③逐剂分戥称量出来的药品准确度非常高,而且因为戥子本身小巧轻便,可灵活移动;④在用戥子称取药物时,轻盈熟练的动作,配上小巧精致的戥子,似有古韵暗含其中,每当使用者双目平视检视平衡时戥子与人融为一体,瞬间静若止水,按照处方要求逐剂分药时,戥盘与手轻触即离、忽升忽降,犹如蜻蜓点水,整个调剂过程因此而颇具观赏性。
如何分戥退秤?分堆放置?持戥:左手掌心向内持戥、控制戥锤,右手抓取药物、提戥。
看量:250g药戥:头戥50g,每个点是1g;二戥50g起,每点2g;500g药戥:头戥150g,每点2g;二戥150g起,每点2g。
分戥退秤:按单味药抓取总量除以剂数,逐剂分戥退秤,例如:红花每剂10g 共5剂,共称取50g,并以40g、30g、20g、10g递减。
中药师初级知识点总结作为一名中药师,掌握一定的中药药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药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疗效,因此对中药的认识和了解可以帮助中药师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中药师初级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中药师有所帮助。
第一、中药基础知识1.中药的定义和分类:中药是指用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药物和一些化学性质相似的药物制成的中药材及其制剂。
根据来源的不同,中药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化学药。
2.中药的作用机制:中药的作用机制是指中药在机体内的各种功能和作用,包括药效、药理作用、药物动力学和毒理学等。
3.中药的药效和功效:中药的药效是指中药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产生的作用,常见的药效有祛风、散寒、清热、利湿、活血、解毒等;中药的功效是指中药在治疗疾病中的效果,包括治标、治本、调和阴阳等。
4.中药的用法和用量:中药的用法包括口服、外用、注射等,用量包括剂量、服法和频次等。
第二、中药的药理作用1.中药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中药在体内的吸收是指药物通过口服、皮肤吸收、直肠给药等途径进入体内的过程;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转化过程;排泄是指体内的药物在肾脏、肝脏、肺脏等器官经过代谢排除体外的过程。
2.中药的药效和药物反应:中药的药效是指中药对人体产生的各种作用,包括治疗作用、不良反应、毒性作用等;药物反应是指药物与机体发生的生物学效应,包括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药物和酶的作用等。
3.中药的药物动力学:中药的药物动力学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速度、生物利用度、半衰期等。
第三、中药材的辨识和鉴别1.中药材的品种、性味、归经和功效:中药材的品种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性味是指中药材的滋味和属性,归经是指中药材对五脏六腑的归属,功效是指中药材的主治作用。
2.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和贮藏: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色泽、气味、味道、含量等指标,贮藏是指中药材的保存和保鲜方法。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知识点一、知识概述《中药的炮制》①基本定义:中药炮制啊,简单说就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制、制剂、贮藏等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性质,对中药进行加工处理的方法。
就好比你做菜,不同的菜(药材)得用不同的处理方式(炮制方法)才能做出可口(达到药用功效)的菜。
②重要程度: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里那可是相当重要啊。
它直接关系到药物的疗效、毒性、归经等各个方面。
不经过炮制的中药就像没加工的食材,不好用来治病。
③前置知识:需要先了解一些中药材的基本性质,像什么是寒性、热性药材啊,药材的形状、气味大概是怎样的。
就跟你学炒菜得先认识菜长啥样是一个道理。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中,炮制后的中药更安全有效。
比如说生地黄性寒,主要是清热凉血,经过蒸制成熟地黄就变成了滋阴补血的药。
这在中医临床治病时非常关键,如果用错了炮制后的药材或者没炮制,可能就达不到治病效果甚至会有害。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当中,中药炮制处于中间重要位置呢。
它前面需要本草学、药用植物学等知识做基础,后面又和中药药剂学等密切相关。
要是把整个中药学知识体系比作一个大厦,炮制就是其中重要的建设环节。
②关联知识:和中药的性味归经、中药的化学成分这些知识点联系紧密。
因为炮制会改变药材的这些性质。
比如有些药材炮制后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性味归经的表现。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中等偏上吧。
关键点在于要记住不同药材适用的炮制方法,以及炮制后药材的性质变化。
就像头疼每种食材哪种烹饪方式最好用,还得搞清楚做出来啥味。
④考点分析:考试里经常出现呢。
大多采用选择题、简答题等考查方式。
像直接问某药材常用的炮制方法,或者炮制后药材的功效有何改变这样的问题。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中药炮制就是对原药材进行加工的全部过程。
这加工可包括净制、切制、炮炙等。
净制就是除去杂质啊,就像挑菜得把烂叶子去掉一样。
切制就是把药材切成合适的形状大小便于加工或者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