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外交详细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703.00 KB
- 文档页数:13
我所知道的“乒乓外交”赵正洪2014年07月14日庄则栋向科恩赠送礼物人的一生中,能直接参与重大历史事件的机会是很少的,能直接参与世界重大历史事件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的。
正因为是这样,所以到了晚年,“如烟往事俱忘却”的时候,这些重大事件反而更加凸现出来。
我亲身经历的“乒乓外交”就是当年轰动世界的一件重大历史事件。
作为这件事的直接参与者,我看了一些有关此事的文章,总感到有不尽完善和与历史有出入之处。
为此,我今天尽自己所能,将当年的历史事件如实写出,供人评说。
一、战前受命1970年,当时的国家体委军管会召集会议,研究我国是否派队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赛的问题。
“文化大革命”中,我国的乒乓球队伍受到很大摧残。
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主教练傅其芳被迫害致死,训练全部停止,体委机关内也是派性甚浓,再加上我国已有两届未参加世界乒乓球赛,因此是否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赛的确不好下决心。
在这次会上,当时的军管会负责同志说:“今年是举行第31届兵乓球赛的一年。
世界舆论认为中国队应该参加,要是没有中国队参赛,就不能称之为世界性的比赛。
因为中国兵乓球队水平高,参加比赛才能反映当今世界兵乓球运动的技术水平。
”经过研究,军管会议决定,向中央写报告,请示毛主席、周总理批准派队参赛。
这时,外界的推动力越来越大了。
1971年1月25日下午,日本兵乓球协会会长后藤钾二先生一行4人来到北京,邀请中国派兵乓球代表团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赛。
后藤先生认为没有高水平的中国队参加,就不能算“世界级”比赛,当晚就向我有关方面递交了一份会谈纪要。
中日双方的会谈是在周总理亲自关怀下进行的,因而比较顺利,几个技术性问题很快解决了。
1971年2月1日,中日双方在北京签署了会议纪要。
但是最后中国队是否参赛,仍有待中央拍板。
当时距比赛日期3月28日还有两个月,距参赛报名截止日期只剩下10天了。
日期紧迫,参赛准备工作必须加速进行。
军管会要我负责乒乓球队的训练工作。
乒乓外交是体验体育政治功能的一个例子一个直径4厘米的乒乓球,一张面积4平方米的乒乓球台,一副重量160~190g的乒乓球拍,共同构成了中国人最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乒乓球,不讲究场地大小,不讲究环境优劣,不讲究专不专业,随时都能来个几拍,这就是中国人对“国球”的偏爱。
虽然乒乓球运动其实属于“舶来品”,它最早起源于英国,直到1904年才传入中国,但几十年发展下来,中国人反而成了这项运动的“最佳代言人”,不仅玩的人数最多,国际赛场上成绩也是最好的。
事实上,中国人不仅热爱乒乓球,还史无前例地研发出了“衍生品”——“乒乓外交”。
一个小小的乒乓球,竟强有力推动了中国、美国、日本三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曾在20世纪70年代,为中日建交、中美建交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1971年4月13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他们是1949年后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境内的美国团体。
“西花厅的乒乓球桌”说到“乒乓外交”,有一个人的名字是无法绕过去的,即总理周恩来,是他开拓性提出了这个伟大想法,是他在“文革”期间顶住政治压力,将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推上了一个新的历史台阶。
要说为什么是乒乓球扮演了这个“大功臣”?其实这和周恩来本人有很大关系,因为他自身就是乒乓球运动的“狂热爱好者”,不仅自己打,还对许多国内外乒乓球运动员都了然于胸。
只要中国乒乓球队有比赛,他无论再忙都会让秘书关注比赛情况,然后随时报告比分,当中国队输球的时候,他比谁都着急。
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的住处——中南海西花厅里,虽然院子面积不算太大,卫士们还是想方设法放了一张乒乓球桌。
这是他们找木工专门定制的,虽然丑了一些,不过好歹能用。
但他们没料到的是,用了几年后桌子开始摇摇晃晃,有一次周恩来就故意调侃说,你们找的木工技术不行啊。
无奈之下,卫士们便想了一个“妙招”,他们跑去乒乓球队借桌子,“总理爱打乒乓球,工作疲劳的时候,我们陪他打一会儿球,让他活动活动。
你们体委用过的旧台子多,拿一张放在西花厅吧。
体育外交案例体育外交是一种利用体育和体育活动的方式,来促进国际关系、增强国家影响力和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外交手段。
体育外交的目的是通过体育活动和比赛,增进不同国家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加强互信和合作关系,缓和或解决国际冲突和争端,促进区域安全和繁荣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关体育外交的成功案例:1. 美国与中国之间的“乒乓外交”1971年,美国国家乒乓球队应邀到中国进行友好交流。
这次访问被称为“乒乓外交”,期间,美国乒乓球员在中国参观了许多地方和训练中心,并与中国乒乓球运动员进行了友谊赛。
此次活动激发了两国人民的浓厚情感,对于缓和中美之间的紧张局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次乒乓外交开启了美中交往的序幕。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实现了中美两国领导人的首次会晤,对于改善两国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米克尔森在埃及赢得的高尔夫比赛2006年,美国高尔夫球手米克尔森参加了在埃及举行的阿布达比锦标赛。
在比赛中,米克尔森被定位为“美国代表”,并在比赛中表现出色,最终赢得了比赛。
米克尔森在比赛后表示:“我不是一名政治家,但我知道运动员有能力在没有政治干涉的情况下为不同的国家发挥作用。
”米克尔森的胜利激发了埃及民众对于高尔夫运动的热情,也使得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形象受到了改善。
此次比赛对于改善美国和中东国家之间的关系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3. 世界杯足球赛的影响世界杯足球赛是一个全球性的体育赛事,每四年一次。
它吸引了全世界数十亿人的观看,成为了一个联合和平、促进国家和人民之间友谊和团结的平台。
在世界杯足球赛中,不同国家的球员和球迷聚集到一起,通过竞技和交流,建立友好关系,并加深相互了解和合作。
足球不仅是一种比赛,更是一个策略性的宣传平台,可以让各国通过展现自己的文化、历史和价值观,来提高国际声誉和影响力。
结语。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泰的乒乓外交从人质外交质变到乒乓外交
导语:发生在1972年的“乒乓外交”故事里,最精彩的一笔是中国和泰国之间的“乒乓外交” 五十年代,泰国新闻界泰斗乃讪担任泰国政府的最高顾
发生在1972年的“乒乓外交”故事里,最精彩的一笔是中国和泰国之间的“乒乓外交”——
五十年代,泰国新闻界泰斗乃讪担任泰国政府的最高顾问,也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反共总策划。
当时,贫穷的泰国依赖美国经济援助,前提是不准泰国与新中国交往。
1954年,乃讪在日内瓦会议期间有感于周恩来总理的翩翩风度,对新中国的态度有所改变,于是建议銮披汶总理与中国进行秘密接触。
万隆会议后,乃讪研究了中国古代的“和亲”、“人质”文化之后,决定把自己的一对儿女交给周恩来,作为泰国的“人质”,以显示对中国的诚意和留下今后改善泰中关系的伏笔。
这对兄妹秘密入境之后,在周总理的安排下就读于中国学校,并且取了中国名字常怀和常媛。
六十年代后期,泰国政局的动荡使乃讪受到囚禁,而常氏兄妹则在“文革”中有很多戏剧化的遭遇,最后在周总理的亲自安排下,哥哥常怀被遣返回国、妹妹常媛出走英国。
1972年,泰国政府决心把握住“乒乓外交”之后出现的时机,常媛秘密地从英国回到中国并且见到了周恩来总理,讨论了发展中泰关系的策略。
于是,并非新的亚乒联成员的泰国,受邀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亚锦赛。
对此路透社惊讶地评价道:“泰国已决定在乒乓球桌上同北京建立第一次正式接触。
”
但实际上,这些“桌上”的接触全是在“桌下”运筹帷幄的结果——时生活常识分享。
乒乓外交指1971年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事件。
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抵达北京,成为自1949年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境内的美国人。
中美两国乒乓球队的友好往来,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毛泽东策划乒乓外交始末前言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要求原本被拒绝,为何突然有了转机?《改变世界的日子》一书通过孔东梅和毛泽东表侄孙女、中国第一位女性副外长王海容的回忆,描述了伟人的心灵世界、卓绝风采和30年前幕后的改变世界的中国外交故事。
要求访华《改变世界的日子》1971年3月21日,中国乒乓球代表团抵达日本名古屋,准备参加于28日开始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在日本,美国队提出访华要求。
消息传回北京,外交部和国家体委联合起草“关于不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报告上交总理,认为目前邀请美国队的机会尚不成熟。
4月4日,总理在报告上面批注“拟同意”后呈报外公。
4月6日,外公圈阅报告,退外交部办理。
美国乒乓球队无缘来华似成定局。
因为4月7日世乒赛就闭幕了,各国代表团将陆续回国。
发生转机然而,已成定局的事情,转瞬间却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
事情的起因,源于4月4日中美两国乒乓球手的一次偶遇:美国队员科恩在体育馆训练了太久,就快到比赛的时间了,她看到了外面还有一辆车,就上了车,但一上车却发现登上了中国队的车。
当时中国队员庄则栋主动上前致意并赠送礼品……我从外公的护士长吴旭君阿姨那里得知,当她为外公念《参考消息》有关此事的报导时,老人眼睛一亮,不但让她把这则花絮再念一遍,还说了一句:“这个庄则栋,不但球打得好,还会办外交。
此人有点政治头脑。
”海容也知道外公这句话。
虽然,庄则栋后来一直在干他的老本行体育,并未涉足外交,但是,这位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冠军对于中美接触所做的贡献,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几则外电连续几天的几则外电,比较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中美乒乓球队员接触后给外界带来的巨大震动,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外公会突然转而做出邀请美国队访华的决定: 第一则:共同社消息《以庄则栋为中心,形成了“友好之环”》科恩向结束了比赛的庄则栋打招呼,把他带到记者接见室,握着他的手说:“真多谢你了!”作为回礼,他拿出一件睡衣,旁边陪的一个中国代表团官员,拉了拉庄的袖子,但是,庄则栋却没有理会,微笑地接受了他的礼物说:“美中虽然没有外交关系,但我很愿意加深个人之间的友好。
第31届世乒赛“乒乓外交”插曲作者:***来源:《世纪》2020年第03期“乒乓外交”通常是指:1971年4月,毛泽东指示正在日本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中国代表团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向美国传递出中方希望彼此交流、实现正常化关系的愿望。
此举打破了20多年中美关系中的坚冰,双方关系逐渐改善,直至正式建交。
还应看到,“乒乓外交”对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作用也十分重要,其要义与推进中美关系几乎平行。
实际上,周恩来还巧妙地运用“乒乓外交”,与朝鲜改善了关系,修补了由“文革”而产生的裂痕,使之重新紧密起来。
这是从广义的“乒乓外交”引出的一段传奇式变奏曲。
郗恩庭,第32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冠军,是这次赴朝访问的主角之一。
30年前他在接受我采访的时候,就叙述过这段故事。
2018至2019年夏秋之间,我们多次坐在一起,将这段往事细细梳理了一遍,增添了新的细节史料。
没想到,完成了这段往事记述后的2019年10月27日,郗恩庭突因心脏疾病辞世,享年73岁。
本文可作为他生前最后审定的文稿,亦以此作为对这位乒乓兄长的纪念。
怎样看待与朝鲜的比赛1971年3月,朝鲜副外相金龙泽一行来中国会商,达成双方都去日本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一致意见。
其间周恩来会见了金龙泽,并向客人谈起他对朝鲜著名男选手朴信一的关注,表示如果朝鲜选手“在男子单打、双打中能获胜,我们就高兴”的意愿。
朝鲜客人感谢周恩来的热情和支持。
然而赛场的起伏跌宕,远非许久前在会议室里就可以议定。
中国男子选手在第31届团体比赛中占尽实力均衡之利获得冠军,进入男子单打比赛情况就不同了,中国选手还没有找到全面遏制欧洲弧圈球的好办法。
结果,打到男子单打前32人争夺前16名资格的时候,中国队就只剩下两位,即上半区李富荣和下半区郗恩庭,后者将与朝鲜选手朴信一相遇。
郗、朴对阵怎么打?赴日之前,郗恩庭隐约听说过与朝鲜选手比赛可能要帮助过关的说法。
但这位朝鲜选手即便进入前16名,此后相遇的个个是强手,他能不能冲过去,完全是未知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乒乓外交的幕后故事不光中美之间开启乒乓外交
导语:并非只有一个“乒乓外交”。
或者说:“乒乓外交”的常见词义是关于中美关系的,但他的引申义里,则有各式各样的“乒乓外交”。
在中美“乒
并非只有一个“乒乓外交”。
或者说:“乒乓外交”的常见词义是关于中美关系的,但他的引申义里,则有各式各样的“乒乓外交”。
在中美“乒乓外交”之后的一个重大事件,是1971年11月3日到14日的“亚非乒乓球友好邀请赛”,对于这一赛事有多少国家和地区参赛,我收集到三个数字:47个、49个、51个——“47”是新华社10月23日通稿里提供的数字;“49”是《中国体育年鉴》里的数字;“51”则最早见诸路透社和法新社的报道。
《读卖新闻》有点儿酸溜溜地谈到:参加亚非邀请赛的国家和地区有51个,而名古屋世乒赛不过57个,“作为国际比赛来说,没有一个白人参加,亚非小国不用担心受怕,可以说这也是唯一的一次。
在联合国大会上反对阿尔巴尼亚驱蒋提案的达荷美、冈比亚、利比里亚等国也大大方方地参加比赛,这也表明了中国的外交政策。
”
德新社则指出:“中国的新闻工具对于有亚非地区五十一个国家参加的这次比赛用的篇幅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要多得多。
中国慷慨解囊以确保这次友谊赛获得成功。
此间人士说,这次比赛的组织委员会已付出了包括到北京的飞机票在内的一切费用,并且为在北京包租的两座饭店中的住宿付费。
中国事实上已把它的乒乓外交扩展到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
”
在“扩展的乒乓外交”中,有这样几件值得关注的事情——
首先是印巴关系。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乒乓外交”小球转动大球中美关系获历史性突破导语:著名的“乒乓外交”,缘于美国球员格伦科恩的独来独往。
名古屋世乒赛开始的第二天下午,科恩一个人跟着一辆组委会的小车,去了一幢七层楼著名的“乒乓外交”,缘于美国球员格伦·科恩的独来独往。
名古屋世乒赛开始的第二天下午,科恩一个人跟着一辆组委会的小车,去了一幢七层楼的练习馆。
他进馆后,与英国球星泰勒打了好几盘。
后来,中国队排着整齐的队伍也来了。
不少中国队员一直冲着他笑,科恩也友好地向他们点点头。
中国队开始练习时,他瞅准机会问梁戈亮,能否和他挥几拍。
梁戈亮当年是中国男队三大主力之一。
梁戈亮欣然同意。
科恩与梁戈亮练了15分钟球后,练习时间到了。
等科恩理好东西,走下大楼时,发现送他来的那辆车已经走了。
正当手足无措时,他发现有一个中国人在向他招手(如果真如科恩所说,有一个中国人向他招手,那么这个中国人是谁,也许永远是一个谜),似乎是邀他坐中国队的车。
反正也没车,他就径直上了车。
待中国球员上车后,先是为车上有个外国人呆住了。
“有没有翻译?”车子开了后,科恩站起来大声说道(科恩没有先前我们认为的,一个人很尴尬地坐在那里,直到庄则栋向他走过去)。
找到翻译后,他用最简单的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和科恩握手后,庄则栋突然萌生了一个主意:在第二天的比赛后,他拿出一块杭州织锦走向另一个场地的科恩,正好给候在门口的不少日本记者看到。
记者们都看到了那件礼物,科恩则忙着解释,我还没有给庄先生礼物呢。
他们交谈、握手的照片,都给记者们拍了下来,第二天就上了日本《读卖新闻》等报纸的头条。
两人合影的图说明是这样写的:庄则栋难道与科恩是朋友吗?生活常识分享。
“乒乓外交”的台前幕后1971年4月7日,中美两国互不往来22年之后,我国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来华访问,这是打开中美交往大门的一次历史性事件,促进了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进程。
这段历史在世界外交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至今人们谈起来,还是津津有味,认为这是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根据形势的变化发展,审时度势、把握时机,正确做出决断,在外交上出奇制胜的一个范例。
历史背景“乒乓外交”发生在1971年是有其独特而复杂的历史背景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采取敌视中国的遏制政策,使两国关系长期处于不正常状态。
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长期推行的扩张政策多方受挫,特别是陷入越战泥潭,实力受到削弱,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1969年尼克松上台后,设想通过改变早已行不通的敌视中国政策,施展“均势外交”,增加美国同其主要对手苏联讨价还价的资本,使美国在美苏争霸的新格局中得到地缘政治的战略优势。
从中国方面来说,中美之间长达22年的隔绝并不是中国造成的,也不符合中国的愿望。
美国政府意欲改变对华政策,中国政府当然会根据新情况作出响应,况且当时中国正面临苏联大兵压境的军事威胁,如能缓和对美关系,也会有利于维护中国的安全。
在上述情况下,两国之间开始了试探改善关系的步骤。
从1969年到1971年初,美国政府作出了一系列松动两国关系的姿态。
中国领导人注意到了美方伸出的触角,并作出了反应。
毛主席于1970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美国友好人士斯诺,并在12月18日与斯诺交谈时明确提到了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可能。
他还在另外的场合说:“外交部研究一下,美国左、中、右都让来。
”这实际上是对中美官方和民间人员交往的一条原则性指示。
1971年2月,尼克松在国会作报告时破例改变了长期以来称中国为“共产党中国”的做法,称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到中国旅行的一切限制。
正在此时,第31届世乒赛即将在日本名古屋举行,而在此之前中美乒乓球运动员的接触已具备了良好基础。
乒乓外交史Ping-pongDiplomacy乒乓外交史 Ping-pong DiplomacyOne of the first public hints of improved U.S.-China relations came on April 6, 1971, when the American Ping-Pong team, in Japan for the 31st 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 received a surprise invitation from their Chinese colleagues for an all-expense paid visit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Time magazine called it "The ping heard round the world." On April 10, nine players, four officials, and two spouses stepped across a bridge from Hong Kong to the Chinese mainland, ushering in an era of "Ping-Pong diplomacy." They were the first group of Americans allowed into China since the Communist takeover in 1949.1971年4月6日,乒乓球曾经作为中美关系友好使者,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那时,美国的乒乓球队,在日本参加第31届乒乓球冠军赛事。
他们惊奇地接受到来自中国的'邀请,费用全由中国承担。
正如纽约时代杂志所说,乒乓球的声音回荡全球!4月10日,9名队员,4名官员,两对夫妇登上了香港连接大陆的桥梁,捧出了“乒乓外交”。
论中美乒乓外交(五篇范例)第一篇:论中美乒乓外交论中美“乒乓外交”始末及伟大意义摘要:了解历史的人都听说过“小球转大球”的“乒乓外交”,也听说过被誉为“中美破冰之旅”的“尼克松访华”。
正是因为“小球的转动”促成了尼克松的访华,从而打破了中美关系的坚冰,使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直接扭转了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乒乓外交”对中美关系乃至世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43年过去了,“乒乓外交”影响了几代人,一直到今天依然影响深刻。
本文中,我以“乒乓外交”的始末为基础,阐述自我观点,来感受“小球转动大球”带来的乒乓魅力和伟大意义。
首先是历史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采取封锁孤立的政策,两国民间交往完全隔绝。
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为了摆脱越南战争泥淖的困境,改变当时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美国谋求发展对华关系。
1971年春,正当两国酝酿美国领导人访华时,3月底在日本名古屋举行了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毛泽东抓住时机,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于是“小球转动了大球”,乒乓外交改变了世界形势的发展。
接下来是“乒乓外交”的始末。
1971年3月27日晚上,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开幕前,国际乒联举行招待会。
主人致词之后,大家就随意走动起来,这时几个陌生的选手与中国运动员相遇,中国运动员习惯地报以微笑。
这几位外国选手热情奔放,其中一位兴奋地说:“啊,中国人,好久不见。
你们的球打得真好!”通过翻译了解,他们是美国人。
中美关系十分敏感,中国代表团领导将此情况向国内汇报。
中国队获得了男子团体冠军后,中美两国选手在游玩中又碰到了一起。
热情爽朗的美国青年笑着问:“你们已邀请加拿大队和英国队访问你们的国家,什么时候轮到我们啊?”中国队负责人再一次向国内报告:“美国队想访华。
”4月4日,美国选手科恩在练完球走出训练馆时,找不到自己来时乘坐的汽车。
这时,一辆带有锦标赛标志的大轿车开了过来,科恩连连招手,轿车在他身边停住,科恩赶紧跳上车,长吁了一口气。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与第二世界国家的乒乓外交 12个国家与中国建
交
导语:除了中美关系之外,“乒乓外交”在改善中国与西方“第二世界”的关系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1年春天,澳大利亚队在最后时刻改变了前
除了中美关系之外,“乒乓外交”在改善中国与西方“第二世界”的关系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1年春天,澳大利亚队在最后时刻改变了前往台北的原计划、踏上了前往北京的航班,这只是一个五人组成的微型代表团。
随后中澳两国加快了接近的步伐,并且在一年以后建立了外交关系。
几个重要的欧洲国家,开始急于发展与中国的关系。
德国的媒体焦虑地谈到:“华盛顿的对华政策越是成形,在这一世界政治的事例上也就越明显地表现出美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处理东西方关系方面差距有多么大。
”
中国乒乓球队到达意大利和同意大利乒乓球队进行比赛时,电视台第一次转播了乒乓球比赛。
佛罗伦萨的《民族报》在第一版以《乒乓球在中国人和意大利人之间激起热情》为题发表了一篇长篇报道。
意大利乒乓球协会主席高兴地说:“我们对此感到特别高兴,这首先是因为,这次访问表明了体育作为人民之间了解和友谊的手段的意义,另外,同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比赛一定会成为乒乓球运动在意大利传播的良好开端。
”
在1971年年底,“乒乓外交”的热潮席卷了英伦三岛,中国乒乓球队在到访之前,伊丽莎白女王向英格兰乒协转达了希望中国队的访问取得成功的良好祝愿,安妮公主接见了访英的中国代表团。
而最后的高
生活常识分享。
“乒乓外交”是指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美两国乒乓球队互相访问、友好往来并切磋技艺的一系列事件,这不仅大大推动了两国关系从冰冻期向正常化发展的进程,也加快了新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可以说它所起到的历史作用和意义很重大。
所以提起那时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起到“破冰之旅”重要作用的“乒乓外交”,大家可能都不太陌生,毕竟那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一起外交事件。
但是,它和地处黄土高原、上党盆地的北“乒乓外交”与屯留的一段渊源◇ 王寒星方小城屯留还有一段极深的渊源,这段鲜为人知的过往,与当时国家体委设立在屯留县(今长治市屯留区)沙家庄、西魏村一带的一所“五七干校”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那个年代的“五七干校”很普遍,全国各地到处都有。
那是“文革”期间,为了贯彻毛泽东《五七指示》和让干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而将大批党政干部、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教师等下放到各地农村进行劳动学习的一种场所。
干校,也即是“干部学校”。
女作家杨绛的《干校六记》记述的便是“五七干校”中的一些故事。
当时中苏交恶发展到了顶峰,苏联方面撤走了大批专家,当时的中国经济形势比较困难,粮食供应也很紧张,把这些人下放甚至遣散到各地进行自食其力的耕作劳动,也可能算是中央的一个初衷,“五七干校”正是在“反修路线”这样的大形势下搞起来的。
就在这个时期,山西晋东南地区的屯留县,迎来了这样一批特殊的客人——国家体委下属的大量运动员及其随行家属。
从1969年11月开始,陆续被下放屯留从事集体生产劳动实现“自给自足”的前后共计约有两千人,包括行政干部、运动员、教练员、家属子弟等,全都是体育系统的人。
而在这之前,国家体委将县城南边不远的沙家庄航校(原名滑翔学校)改建为位于屯留的“五七干校”,而相距不远的西贾乡西魏村也有校区(现为屯留一中的南校区),校内当年的几个大教室、大餐厅、大操场等主要场所,现在好多人依然记忆犹新。
当时在这里进行集体学习的人,包括从教的老师和在校的学生,都是成年人、体育从业者,都是一大批受过专业训练的专业运动员,当然不会是现在我们通常认为的青少年学生,而这些人的主要生活居住范围就在沙家庄、西魏村一带。
中美乒乓外交古人有云“谈何容易”,现在的读作谈何、容易,指某件事做起来不容易,而它最初的读法是谈、何容、意,指说话怎么能够容忍随意,特别是在国君面前更是谨慎起见,斟酌再三。
可见,平时说的话也要过下大脑,不可信口雌黄,虽然人们都很崇拜出口成章、满腹经纶的人,但也不能像如今某些不负责任的专家在媒体面前夸张碘对于防辐射的作用,而引发抢盐事件。
外交,属于人与人之间一种比较正式的交流方式,更需严谨的措词和礼貌的举止。
外交发言人无不一身正装,表情严肃,官腔十足,因为他的一言一行就被代表了他的国家。
在外交中也有种特别的方式——体育外交。
顾名思义,它是以体育活动为载体的,不是演讲,不是餐桌。
由于体育不受民族、地域、语言、宗教等许多因素的限制,非洲人比赛100米,亚洲人也比,只是快慢问题,可以说体育为全世界人民搭建一个公共平台,供所有热爱体育的人一起以运动来交流,被称为一门“世界语言”。
历史一再的重演,但人们已经深受战争带来的痛苦,和平是所有人的梦想,包括你和我,武力外交只适合原始社会,经济外交太硬性了,于是,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软权力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软权力是指无形的文化等感召力,它必须具备吸引人的文化和价值观,正如体育比赛中快、高、强的精神,让无数运动员为之流血流汗,甚至是以现出生命为代价。
外交手段的多样性催生了体育外交,同时,体育外交中也衍生出许多分支,如08年的北京“奥运外交”是其中一种,它给主办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机会,而比起著名的“中美乒乓外交”,“奥运外交”还稍逊一筹,因为前者促成了地球上最大发达国家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破镜重圆”,别小看比鸽子蛋大不了多少的乒乓球,有时候它的作用是要使地球也颤动的。
当时,中美正处于冷战时期,基本互不往来,美国也对中国实行许多经济贸易上的禁止政策。
而且,中国参加那次日本名古屋第三十一届世乒赛的主要目的也只是通过参赛扩大中国在世界上,尤其是亚洲的政治影响,为今后中国体育经常性地走出国门,探路试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