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病介入治疗—PDA
- 格式:ppt
- 大小:3.75 MB
- 文档页数:23
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作者:刘华勇,梁东,黄桂忠,潘国洲,黄梦【关键词】心脏缺损,先天性/治疗;封堵器,超声检查,介入性;放射学,介入性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应用封堵器介入治疗已成为近年来的热点之一。
进口封堵器价格昂贵,尤其对欠发达地区,极大限制了这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国产封堵器价格低廉,我院于2006年5月起开始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包括动脉导管未闭(PDA)、继发中央型房间隔缺损(ASD)和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的先天性心脏病8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PDA 3例,ASD 3例,VSD 2例,年龄3~38岁,术前均经临床、心电图、胸部X线片、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诊断,符合介入治疗手术指征。
1.2 封堵器选择国产封堵器由北京华医圣杰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先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封堵器。
一般根据造影及彩超的结果选择相应类型的封堵器。
一般PDA封堵器的腰部比PDA最小分流口直径大3~6mm。
ASD封堵器腰部比球囊测量的直径大1~2mm。
VSD封堵器腰部直径比室间隔缺损直径大1~2mm。
1.3 封堵方法1.3.1 PDA 经皮穿刺右侧股动静脉成功后,行左侧位降主动脉造影。
测量PDA直径确定形态与位置,选择适宜的封堵器,将其安装于输送钢丝的顶端,透视下沿输送鞘管将其送至降主动脉,回撤输送鞘释放封堵器的前盘,将输送鞘管及输送钢丝一起回撤至PDA的主动脉侧,然后固定钢丝,仅回撤输送鞘管到PDA的肺动脉侧,使封堵器的腰部卡于PDA内。
听诊杂音消失,重复造影无明显复流,将封堵器释放。
1.3.2 ASD 经皮穿刺右侧股静脉成功后,静脉内推注肝素3000u,将0.035英寸加硬钢丝置入左上肺静脉内,送入输送鞘管置入左房内。
选择适宜的封堵器经输送鞘管置入左房内,在透视下先将封堵器的左房侧伞打开,回撤至ASD的左房侧,固定钢丝,回撤鞘管将封堵器右侧伞打开,在超声心动图下监测封堵器的位置及形态满意,且无残余分流时,可少许用力反复推拉输送鞘管,然后释放封堵器。
预介入优点分析
先天性心脏病包括动脉导管未闭(PDA)接近100%,房间隔缺损(ASD)约80%,室间隔缺损(VSD),全世界总体先心病发病率为5‰~12.5‰。
我国先心病患病率在6.87‰~14.39‰,值得关注的是,近些年来,我国先心病发病率迅速上升,10年内升高了4倍,连续10年成为我国出生缺陷的第一位。
而广东每年约有1万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发病率高达1%,为全国最高。
先心病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1、无需在胸背部切口,仅在腹股沟部留下一个针眼(3mm左右)。
由于创伤小,痛苦小,术后几天就能愈合,不留疤痕;也无需打开胸腔,更不需切开心脏。
2、治疗时无需实施全身外循环,深低温麻醉。
患儿仅需不插管的基础麻醉就能配合,大龄患儿仅需局部麻醉。
这样,可避免体外循环和麻醉意外的发生,也不会对儿童的大脑发育产生影响。
3、由于介入治疗出血少,不需要输血,从而避免了输血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4、相比外科手术,介入治疗手术时间较短,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一般在30分钟至1个小时左右就开始进饮,术后20小时就可下床活动,住院1~3天即可出院。
5、目前,对合适做介入治疗的患儿,各种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在
98%以上,术后并发症少于外科手术。
它就像外科手术一样,可起到根治效果。
先天性心脏病PDA-V1先天性心脏病PDA - 认识及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这是指在胚胎期间或婴儿出生之前就发生的心脏结构异常。
PDA指的是动脉导管未闭,也被称为卵圆孔通道未闭。
该病症是一种相对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10%。
PDA的病因它通常发生在婴儿出生后数天或数周。
正常情况下,出生时动脉导管允许在胎儿期间通过肺部进入的血液绕过无氧状态下的肺部,而进入主要的体循环系统。
随着婴儿的呼吸系统转化为使用肺部呼吸,动脉导管通常会在48小时内关闭。
但有时它的闭合延迟,导致血液在肺部循环和体循环之间相互补充。
PDA的症状PDA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PDA可能会导致:1. 喘息和哮喘2. 心动过速3. 体重增长缓慢4. 慢性肺病5. 心力衰竭6. 加重以往的肺动脉高血压PDA的诊断首先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并观察听诊器听到的心脏声音是否有不同寻常之处。
医生随后可能会进行一些测试:1. 心电图 - 通过用电极检测心脏功能并制造图形来识别心脏异常。
2. 胸部X-线–可以显示心脏和肺部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3. 超声检查 - 医生使用声波图形来查看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PDA的治疗若无症状,PDA通常可以在婴儿时期进行监测,可能必须在以后进行关闭。
这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手术进行。
1. 药物治疗 - 医生可能会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
微米高、布洛芬等药物可以促进动脉导管关闭。
2.手术 - 一些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特别是在通道过大时,手术包括绕过PDA或关闭它。
在手术中使用麻醉剂进行呼吸道支持。
结论PDA虽然是比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但通常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只需在正常的检查中进行监测。
如果需要治疗,医生一般会推荐药物治疗或手术,这可以有助于减少患者的症状和并发症的风险。
如果您的孩子做了PDA手术,医生会告诉您详细的护理和注意事项,并定期进行随访和检查确保其呈正常发展趋势。
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护理作者:肖颖李斌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2期摘要:目的总结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护理要点。
方法对60 例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患儿行介入治疗术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配合要点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术前准备充分,术中配合默契,严格无菌操作,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既加快了手术进度,减轻了患儿痛苦,又缩短了接触放射线的时间。
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术中配合,术后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和全麻术后的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预防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护理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在先心病中发病率占(10%~15%),近年来,随着心脏介入诊疗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更多的先心病可以通过介入治疗得到彻底根治[1]。
相比外科手术,介入治疗手术具有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已在临床广泛开展[2]。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 60例(男 28例,女32 例),年龄6个月~1岁,体重6~10kg。
所有病例均经心脏彩色B超诊断,符合PDA介入治疗的条件。
1.2方法1.2.1麻醉方法采用氯胺酮+异丙酚静脉麻醉,局部利多卡因浸润麻醉。
1.2.2手术方法穿刺患儿右股动脉、股静脉后,将猪尾导管送至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测量出PDA的形态、大小,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建立输送轨道,沿轨道导丝送入相应型号的输送鞘管,将封堵器安装于推送杆的前面,通过输送鞘送入缺损部位,在X线下打开封堵器,封闭缺口,造影,如无分流,释放封堵器,回撤输送装置,完成操作。
2 结果60例患儿均顺利通过手术,术后第2d复查心脏彩超无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准确稳定,杂音消失,无明显的胸闷、胸痛;3例患儿术后体温升高(最高达39℃),经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
3 护理3.1术前护理3.1.1心理护理患儿由于年龄小,来到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就会产生恐惧感。
先天性心脏病PDA(1)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是指婴幼儿出生时就具有的心脏结构异常导致心脏功能障碍的疾病,是婴幼儿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之一。
先天性心脏病有多种类型,其中一种常见的类型是先天性心脏病PDA。
一、PDA 病概述1.PDA 定义PDA是指肺动脉和主动脉之间一条血管未闭合,导致动脉血流在血管内从主动脉流入肺动脉。
PDA是先天性心脏病中其中一种较细小的结构异常。
2.PDA 分类PDA分为三种类型:手术可治的、用药可治的和难以治愈的。
3.病发原因PDA的病发原因十分复杂,主要有基因变异、母体中毒、药物作用、病毒、环境因素等,其中以基因遗传和环境因素最为常见。
二、PDA 症状1.体征症状常见体征症状为左向右分流型心脏杂音、胸骨左侧震颤、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与主动脉瓣区第一心音降低等。
2.饮食方面一些患儿可有食欲不佳、体重不增等问题。
3.活动方面部分患儿存在运动能力无法维持等问题。
4.呼吸方面睡眠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等问题。
三、PDA 治疗1.手术疗法手术疗法是PDA治疗的一个常见选择,手术方法是采取心导管插入血管按照造影确定PDA大小、位置等,然后通过外科手术方法永久性地关闭它。
2.药物治疗常见的药物治疗为非甾体抗炎药物,以及磺酸二甲双胍、鱼油等等。
3.预测后期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对儿童的预后进行评估尤为重要,并一定要给予有效的监测和管理。
四、关注PDA 患儿家庭1.关注心理PDA 患儿和家庭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理解。
2.康复护理患儿手术后也需要进行一些康复护理工作,比如哺乳、饮食、换药等。
在家庭日常护理中,需要对患儿进行一些注意事项,比如禁止操汉、禁止在沙发、椅子上发生跌倒等等。
以先天性心脏病PDA为主题的内容想必读者已经看到了。
这种疾病需要引起家长和医生的高度重视,及时发现并治疗,使得患儿能够恢复健康、快乐地成长。
先天性心脏病PDA(一)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指在胎儿期发生的、对心脏结构、血流或心肌功能造成不利影响的异常发育。
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是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
PDA是在婴儿出生后出现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主要表现为肺动脉和主动脉之间的动脉导管未能在出生后关闭。
这个导管在成胎阶段是为了绕过肺部,将胎儿的氧气和血液通过它送到全身,但出生后就不再需要了。
当它延迟关闭或未能关闭时,会导致肺循环的负担加重,从而引发多种症状。
PDA的症状主要包括心悸、乏力、气促、嗜睡、呼吸急促、发热、全身湿疹等症状,其中一些症状可能比较轻微,不产生显著的影响,但对于一些其他并存的疾病如肺炎、肺动脉高压、感染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目前,PDA诊断的主要方法包括经胸部超声、心导管检查和胸部X光检查。
其中超声检查是首要的,可直接检测到导管的大小、位置和流量,并且可以观测到其他心脏异常。
心导管检查可以进一步确定诊断,还可以通过进行对PDA导管的介入治疗,以保证一定的疗效。
目前,PDA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手术治疗两种。
药物治疗可以减轻PDA的症状,治疗上应该减小心脏的负荷,让心脏休息。
介入治疗是指通过导管经静脉插入体内,通过将特制的漏斗型金属网架丝置于PDA导管,将导管阻塞栓闭。
可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肺循环的情况。
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消除PDA并防止它在未来再次回归。
总之,PDA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虽然症状可能不是很明显,但它的严重后果需要我们及时治疗,明确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以免发生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