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世界的物质性
- 格式:pdf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11
高二政治哲学第二单元知识点高二学生在学习政治哲学过程中,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有哪些需要掌握?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哲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哲学第二单元知识点一、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世界的物质性1
政治:2.4.1《世界的物质性》
教学案(新人教必修4)
第二单元第四课第1框《世界的物质性》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含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理解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用课本知识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
【学习重难点】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课前预习自主探究】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8页虚框及正文,分析:为什么说自然界是物质的?
(二)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本29页虚框及正文,全面理解把握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的科学内涵
1.物质是,的。
这里,“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说明物质具有。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说明物质具有。
当然,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请试着理解课本29页“名言”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0页虚框及正文,分析:为什么说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1)从人类社会的产生看
(2)从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看。
高二政治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说课稿“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二政治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说课稿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二政治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物质的哲学概念;【理解】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物质的;【运用】懂得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思考现实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对具体物质形态的直观感受,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世界的起源的探究,培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对神创论的否定。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难点:物质的哲学概念三、教学策略与手段(一)设计理念1、贯彻主体性教育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贴近生活,体现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理念。
(二)教学方法教法:观察法,讨论教学法,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体验式学习法,质疑学习法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具体实物(苹果、榴莲、香蕉(生和熟)以及其他非水果实物)(二)导入新课直接导入:很高兴来到xx,和我们xx四中的同学们一起学习,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个神秘的话题: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三)讲授新课1.物质的概念(约15分钟)教师分发之前准备的物体,让学生自主观察,并描述自己手上的物体。
学生描述自己手上的物体,教师抓住学生提出的表示感知的词语,并及时写在副板书上。
教师针对描述榴莲的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挖掘,提问“榴莲的味道你喜欢吗?不喜欢但是你能改变吗?”教师提问:大家手中的这些具体的物质形态有什么共性?教师总结:哲学上说的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进一步提问:wifi是物质吗?2.自然界的物质性(约4分钟)让刚刚拿到香蕉的同学吃一下香蕉,分别采访吃了熟香蕉和生香蕉的同学,有什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