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精灵
- 格式:docx
- 大小:20.99 KB
- 文档页数:7
21.都市精灵(舒乙)(一)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都市精灵》节选阅读理解及答案《都市精灵》节选阅读理解及答案【原文】《都市精灵》节选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原始城市必然有鸟有鱼有兽,因为同在一个蓝天之下,同饮一江水,共同生长在一块土地之上;只是,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鱼、鸟、兽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
这么看来,城市里无鸟无鱼无兽未必是好事。
换句话说,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
如此说来,“孤城寡人”并不正常,虽然,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倒是“与狼共舞”这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更具有现代意识。
【问题】11.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同在一个蓝天之下,同饮一江水,共同生长在一块土地之上”这一内容(2分)答:12.为什么说“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2分)答:13.下边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得很准确,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2分)任何一个原始城市必然有鸟有鱼有兽答:14.你是怎么理解“与狼共舞”所体现出来的现代意识的?作者在这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参考答案】11.强调作者的观点: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
12.环境保护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大问题,城市里没有鸟、鱼、兽,可以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
13.“原始”一词表明城市初建时,人与鸟、鱼、兽是共处的,只是由于人类的霸道才导致生存环境的恶化。
14.“与狼共舞”就是与鸟、鱼、兽友好相处,实质上是城市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标志,表达了作者要求优化生活环境的需要。
2023年《都市精灵》教案2023年《都市精灵》教案1【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读熟课文,通过查词典扫除文字障碍。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节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以“孤城寡人”和“与狼共舞”为切入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通过研读重点语段、品味关键语句,感悟人与“精灵”和谐共处的必要性,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要性,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要性,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一课时【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你们是如何与它或它们相处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作家舒乙的《都市精灵》,看看现代都市中动物的现状,人与动物相处的情况。
2.作者链接舒乙,1935年生于青岛,北京人,满族。
1954年9月留学苏联,在列宁格勒基洛夫林业技术大学攻读林产化学工艺木材水解专业,5年后以全优成绩毕业。
回国后分配至中国林业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60年入林科院南京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参加林业部组织的木材水解科研重点试验,完成中间试验和成果鉴定。
1978年调北京市光华木材厂当工程师,后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领导科研室和中心实验室,荣获全国总工会颁发的“技术革新全国先进单位”称号。
1978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首篇作品《老舍的童年》在《》连载。
1984年调入中国作家协会,参加筹备中国现代文学馆。
3.检查学生课前学习的效果1)注音:硕大围剿2)词语默写:栖息肆无忌惮3)解释:荒诞【合作·探究·展示】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速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1)若把课题改为“都市动物”,效果如何?读完课文后,你对“精灵”有没有新的认识?(2)作者在篇末提到了“孤城寡人”和“与狼共舞”两个词语,这其实是他的有感而发,你能从文中找到作者的感点吗?板书:现代文学馆引出北京对比昆明联想上海如今旧金山尚能与狼共舞孤城寡人与狼共舞2.带着问题速读课文,捕捉主要信息,全班交流。
都市精灵的阅读理解题及答案知道“都市精灵”是指什么?作者笔下的都市精灵是鸟类。
一起来看看这都市精灵所代表的含义吧。
下面由店铺为你带来关于都市精灵的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都市精灵的阅读材料我很羡慕春城昆明,近年来那里每年春节前后都有成千上万只红嘴鸥由西伯利亚飞来过冬,成了昆明人的一大骄傲,年年都有电视报道。
我佩服上海人,他们开始在城市广场上放养鸽子,绿草地上漫步着白白胖胖的大鸽子,小孩子们伸着小胖手给大鸽子喂食,多可爱!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现代大都市都有自己的都市动物,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的许多城市可以称得上是小松鼠王国,或者野鸭子王国,或者鹿的王国旧金山是最有代表性的,简直是个海兽鸟城。
在它最繁华的渔人码头旁,居然卧着上百头野生的大海狮,旁若无人地打斗、游戏、抢地盘,引来无数游人驻足观赏。
海滨饭馆都把临海的座位当成一等雅座来招待顾客,甚至搭起高高的木板大看台,可以登高检阅。
靠近金门大桥则有一处观海鸟的胜地,太平洋海湾中有三个小岩石孤岛,栖息着上万只大嘴鹈鹕、鱼鹰、海鸥。
只要鱼群一到,这上万只大海鸟便一起( )空,作低空( )翔,然后,一( )翅膀,像炸弹一样,( )入水中,百发百中,( )出水面时,嘴中必有活蹦鲜灵的鱼。
这个地方每逢节假日,能引来成千上万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他们一看就是好几个钟点。
看海兽,看海鸟,便成了旧金山人的传统节目和一大享受,位置排得很靠前,和上博物馆有着差不多同等的崇高地位。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原始城市必然有鸟有鱼有兽,因为同在一个蓝天之下,同饮一江水,共同生长在一块土地之上;只是,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鸟、鱼、兽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
这么看来,城市里无鸟无鱼未必是好事。
换句话说,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
如此说来,“孤城寡人”并不正常,虽然,已经司空见惯了,习以为常了,倒是“与狼共舞”这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更具有现代意识。
《都市精灵》主要内容
《都市精灵》是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是当代作家舒艺的一篇随笔,文章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展开联想,着力描述若千个大都市中人与动物精灵同生共处的景象,主旨鲜明地提出了都市中人应当与鸟、鱼、兽共处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的强烈愿望。
文章语言韵味悠长,讲究形象生动和情理兼美,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
细细品味,在认识社会、体味人生、提高修养等方面给人启迪。
编者将其安排在第五单元,人与环境单元,单元主题是培养学生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和人文情怀。
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体会作者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时激情满怀,写动物在人的“雷道”中退却时满腔感伤,进而领悟作者所传达的深意: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都市自然界的其他生灵也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人类应与之友好相处。
《都市精灵》说课稿一、说教材《都市精灵》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1篇课文,该单元以“人与环境”为主题展开。
《都市精灵》是一篇随笔,文章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展开联想,着力描述若干个大都市中人与动物精灵同生共处的景象,主旨鲜明地提出了都市中人应当与鸟、鱼、兽共处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的强烈愿望。
文章语言韵味悠长,讲究形象生动和情理兼美,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确定为: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运用描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展现人与其他生灵共处的景象,揭示其中深义。
2、理解作者提出的自然界的其他生灵也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人类应与之友好相处的思想。
1、重点:语言具有诸多特色。
2、难点:运用描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
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并适当运用目标导学法、情境激学法。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讨论法、比较法和勾画圈点法。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先放腾格尔的《天堂》然后导入):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还有那洁白的羊群,这才是我们人类的天堂。
在那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是否也有这人间天堂?今天我们就随着现代作家舒乙走进《都市精灵》,去看一看都市中还留存有哪些动物,也去感受人和自然的关系。
(板书课题)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
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导入倾听着班得瑞的音乐,我似乎可以听到晨曦初现时,云雀唱起的“太阳的赞歌”,似乎也能听到暮色渐浓时,夜莺演奏的“绿色的小夜曲”。
在这个神秘的蓝色星球上,动物是人类很庞大的一个伙伴群体。
它们是天然的都市绿化情况的天平,它们也是当代作家舒乙笔下的“都市精灵”。
二、七嘴八舌说精灵下午的课,难免有些困倦,就让小精灵们来为大家进行一场脑力风暴吧。
男女生同学比一比,大家一起来抢答。
(小组活动,男女生比拼)说一说下列词语的具体内容①行宫(现代文学馆)“一景”、“一宝”②北京的“一景”③城市的“一种标志和象征”④昆明人的“一大骄傲”⑤旧金山人的“传统节日和一大享受”⑥城市的“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⑦一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可爱的“都市精灵”。
三、巧析语言识精灵精灵往往是可爱的象征。
之所以把都市中的小动物称之为是都市精灵,两者之间必有共通之处。
重读,细赏,再读每位同学放声朗读课文,喜鹊嬉戏图、幼童喂鸽图、海鸟捕鱼图、红海鸥过冬图学法: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善用修辞、描写具有画面美对昆明、上海、旧金山的精灵与这些城市人之间的关系:羡慕、佩服、惊异、向往。
过渡语:但往往现实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些小动物生活得不那么愉快。
你能否从文中找出这样的画面进行佐证?现在的北京城四、各抒己见辨精灵预设一:直接找到预设二:未一下子找到1、每座城市都应该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而且形成传统,是它的一种标志和象征。
――观点2、城市无鸟、无鱼、无兽未必是好事。
――否定句3、城市里没有……优劣程度。
――对第1句的分析4、“孤城寡人”并不正常,虽然,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倒是“与狼共舞”这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更具有现代意识。
――太含蓄、隐晦学法指导:观点句的要求是观点明确,语言简洁、内容直接、句式完整。
辩一辩:(自由发言)五、我替精灵来说话。
过渡:对于这样的一些画面,文章并没有过多的描写,例如仅是一句“两个孤独而寂寞的旁观者”就一笔带过了。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熟知文中所写的都市精灵;2、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关注自然,善待动物,优化生存环境的意识;3、学习生动的描写,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熟知文中所写的都市精灵;2、学习生动的描写,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领会文章关于“人与环境”的深邃思想。
【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讨论探究法【辅助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欣赏优美歌曲,导入新课。
导语: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洁白的羊群,这才是我们人类的天堂。
在那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是否也有这人间天堂?今天我们就随着现代作家舒乙走进《都市精灵》,去看一看都市中还留存有哪些动物,也去感受一下人和自然的关系。
二、检测预习情况,展示成果。
1、摘录你最难把握....的字音或字形。
2、生简介作者及老舍相关常识。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骆驼祥子》。
我们曾学过的课文为《济南的冬天》。
三、走近都市精灵,理清脉络。
(一)听录音示范朗读,同时思考下列问题:1、课题中的“都市精灵”中的“精灵”,原指神仙精怪,听读课文后,你知道精灵指什么吗?2、文章分别写了哪些地方的哪些精灵?它们的生活现状有什么不同?3、师检测听读效果。
1)本文中的“精灵”,指的是可爱的动物。
2)北京:以前——麻雀、老鸹、燕子;现在——喜鹊、小松鼠、啄木鸟、百灵鸟黄鹂、小黄雀;昆明:红嘴鸥;上海:鸽子;旧金山:海鸟海兽。
(二)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师引导思考:那么,这些精灵们的生活现状发生了改变吗,作者对这些精灵有着哪些不同的情感呢?师提示:用最喜欢的方式朗读,选择最便于自己获得信息的方式朗读课文。
示例:我常常带领国内外参观者站在树下指着嬉戏的鸟儿们,说:“瞧,这是我们的一景!”析:“嬉戏”一词写出了鸟儿们的欢快。
“常常”“一景”写出了逗乐的鸟儿们给我的生活增添了情趣。
都市精灵
第1课时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线索,文章思路,理解文章的主旨。
2、精读课文第一部分,体会生动的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点:找文章线索,理清文章思路,写作顺序。
布置预习:1、结合“阅读重点”和“预习提示”朗读课文两至三遍,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简单谈谈
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2、将“预习提示”中的词语抄写三遍(加点字要注音),整理文学常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师述:同学们,你们曾经读过不少童话,知道“精灵”是什么吗?(指名回答)。
是的,“精灵”本是指反抗上天统治的“恶魔”。
但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它却另有所指。
二、检查预习:
1、学生上黑板写生词(后进生),其余学生在测验
纸上默写。
车水马龙流连忘返(fǎn) 硕大(shuò)老鸹(guā)
无所事事鹈鹕(tí hú)退避三舍司空见惯
荒诞(dàn)肆无忌惮(dàn)
2、文学常识真空:
《》作者选自《》体裁。
这种体裁的特点是。
三、示标
四、新授
(一)板块一:整体感知
1、自学引导:
(1)布置自学任务(师述:请同学们通过自学解决下列问题)
①课文以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以什么为线索贯
穿全文?
②找出揭示课文中心和主题的句子,并说说你对它
的理解。
(2)指导自学方法:找关键语句,仔细品读、体会。
(3)自学要求:时间5分钟
2、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上述问题,后讨论释疑,
教师巡视,点拨。
3、检查自学效果
明确:①课文是以由近及远的顺序展开的,以课题“”(实物)为线索。
②第11小节中“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优劣程度”这个句子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对这个句子的理解只要抓
住“提高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意识,改善生活环境”
即可。
4、教师小结:同学们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不错,而
且对前面我们学过的找线索的方法也掌握得不错。
(二)板块二精读品味
1、自学引导:在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接下来我们就通过课文第一部分来感受作者生动的描写及蕴含的感情。
(1)自学任务:①速读课文第一部分(1——10)找出你认为作者描写得最生动的一句,并说说你的理由,
以“我认为”一句写得十分生动,因为它采用了修辞
手法(或描写方法),它表现了。
②作者对昔日的北京、上海、昆明及现在的北京,
分别持怎样的态度和感情?这说明了什么?
(2)自学方法:随文圈画,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3)自学要求:时间8分钟
2、教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并点拨。
3、检查自学效果
① 此题学生在说理由时,言之成理即可,多鼓励中
下层次的学生发言。
示例:我认为“这上万只大海鸟便一起腾空……嘴
中必有活蹦鲜灵的鱼。
”一句写得十分生动。
因为它采
用了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细致传神地写出了大海鸟捕鱼时的情景。
② 作者的感情或态度
对昔日的北京——怀念
对昆明—————羡慕
对上海—————佩服
对现在的北京——可惜痛心
这说明了作者对“”的喜爱,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4、结:这一部分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表现了自
己对“”的喜爱,字里行间含蓄地表达了他的看法,为
下文精辟的议论打下了基础。
五、课堂检测
阅读课文第10节,完成下列各题
1、“居然”一词在文中的作用是。
2、美国旧金山具有代表性的都市动物是。
3、本段文字最后一句把与作对比,突出了。
4、你认为旧金山有这么多可爱的动物,其原因是。
5、布置作业
本文的描写十分生动,摘抄出来加以揣摩,然后观
察一种鸟,写一段描写的文字。
200字以上。
第2课时
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第二部分,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2、体会精辟的议论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观念。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请学生口答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2、口答:作者对北京、昆明、上海、旧金山四个城市的感情态度。
二、示标
三、新授
(一)板块三精读感悟,明事理
1、自学引导:第二部分是全文的关键,我们应仔细从中揣摩作者的观点。
(1)布置自学:
①人类文明在不断进步,但城市生态却呈怎样的状况?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②作者认为: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是一个不错的
衡量标准,首先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
这里,首先……和其次……的位置能调换吗?为什么?
③ 文本“现代意识”实际上指什么?
(2)自学方法,要求:从文中找关键词和提示性句子,在此基础上思考,并把思考的结论记下来,然后小组讨论,时间5分钟。
2、教师巡视,点拨
3、检查自学效果:
①“孤城寡人”的现状,其原因是“人类的霸道”
②不能调换,“首先”和“其次”的内容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从主到次。
③“现代意识”实际上指要保护野生动物,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意识。
(二)板块四迁移提高利写作
1、自学引导:
(1)自学任务:
①第二部分表达方式上看属于哪一种?这种表达方式往往有何作用?并用以前学过的课文举例。
②说说在你今后的作文中,如何运用好这种表达方式。
(2)方法,要求:小组内充分讨论,把各自的看法
观点记下来。
时间6分钟。
2、检查自学效果:①议论,它往往用在文末,起提示文章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②学生言之成理,即予以鼓励。
4、小结:同学们现在已能把记叙,描写这两种表达方式在写作时,用得较好,如果再能够巧妙使用议论阐明观点,升华文章放题,那你的作文水平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四、课堂检测
1、简要概括本文中心
(提示:课文介绍的现象,提出了的观点。
)
2、给《自主检测》98—99页的“拓展延伸”加一段结尾。
要求采用议论性的文字,提示文章的中心,深化主题。
字数500字左右。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自主检测》二十七课的相关内容。
2、预习二十八课《幽径悲剧》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