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博客、微博客、轻博客三者的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219.82 KB
- 文档页数:2
轻博客是什么?--80后创业者原人人网负责人,现点点网CEO许朝军为你解密轻博客是什么?轻博客是什么?这是我和我的创业团队们每天都会问自己一遍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答需要从极具历史感的博客说起。
提及博客,很多人都异常熟悉,但是,让我们都问自己和身边的人一个问题,你曾经的博客多久没更新了?9年了,博客产品可以说没有什么创新,惯看越来越多的名人、明星在博客平台上演各种秀和观点,我们老百姓的观点谁在看呢?博客对于普通网民而言,其本质价值不只是纪录。
互联网最大的价值在于信息平行化交互,所以才有了社交网络的勃发,这不是互联网产品的革新,更大意义在于被压抑多年的用户互动和信息传播得到最大的释放。
除了信息碎片化的快速传播,每个用户天生就具备原创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和需求,表达和社交是每个人生活圈子的钢性需求。
回想2010年下旬,我与现在的创业团队看到了国外tumblr的价值,可以说那时候我们眼里看到了博客产品在国内的下一个爆点,这一次的爆发将注定掀起一场革命。
2011年,我们将轻博客引入中国,点点网问世。
但是当时微薄异常火热的大环境让业界冲动的用微薄的习惯来体验轻博客。
后台的数据和外界的声音直观的反映用户的行为,这促使了我们内部进行反思,本土化是关键。
从自我表达和展示维度上来说,轻博客提供的功能要比微博丰富得多。
事实上,“轻博客”的“轻”,离不开作为本的“博客”。
在经过半年的产品更新完善,点点网清晰的展示了一个平台的影响力和互联网的视角:微博客是微博,轻博客是博客的升级版。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大家都知道微博因为字数的限制,降低了人们表达的门槛,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但同时导致优质的内容很快就被海量快餐式的信息淹没。
作为轻博客来说,我们本质上是希望保留传统博客那样原创的基因,保护和鼓励有深度的、优质的内容,我们相信,在碎片化的信息充斥的时候,人们需要表达和消费一些完整和有价值的信息。
基于对中国互联网用户行为的深度洞察和对用户需求的理解,我们将产品不断优化:第一,降低信息发布门槛,对多媒体内容更好的支持。
移动互联网名词解释一、电商类团购:(group group purchasepurchase )所谓团购网站就是团购的网络组织平台,就是互不认识的消费者,借助互联网的“网聚人的力量”来聚集资金,加大与商家的谈判能力,以求得最优的价格。
团购网站是一个将当地消费者与当地企业或商家紧密结合,以团购网站为平台作为应用的一个电子商务特性显著的项目。
社会化电子商务:social commerce, 是电子商务的一种新的衍生模式。
它借助社交媒介、网络媒介的传播途径,通过社交互动、用户自生内容等手段来辅助商品的购买和销售行为。
O2O :即Online To Offline ,也即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了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
B2B :(Business To Business ),是指一个市场的领域的一种,是企业对企业之间的营销关系。
电子商务是现代B2B marke ng 的一种具体主要的表现形式。
它将企业内部网,通过B2B 网站与客户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网络的快速反应,通过网络的快速反应,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促进企业的业务发从而促进企业的业务发展。
B2C: Business-to-Consumer (商家对客户)的缩写,而其中文简称为“商对客”。
“商对客”是电子商务的一种模式,也就是通常说的商业零售,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
C2C: c2c 实际是电子商务的专业用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
c2c 即消费者间,因为英文中的2的发音同to ,所以c c to to to c c 简写为c2c 。
c 指的是消费者,因为消费者的英文单词是Consumer ,所以简写为c ,而C2C 即Consumer to Consumer 。
分众Q 卡:消费者在欣赏通过享乐公司互动屏(各楼宇电梯处更新后的分众液晶电视广告屏)播放的优惠活动时,如遇到感兴趣的活动,可直接拿Q 享乐卡在相应广告下面的感觉区刷一下,那么相关优惠内容的详细信息就会直接发送到Q 卡持有人的手机。
博客、微博与微信“博客”一词是从英文单词Blog翻译而来。
Blog是Weblog的简称,而Weblog则是由Web和Log两个英文单词组合而成。
Weblog就是在网络上发布和阅读的记录,通常称为“网络日志”。
Blogger即指撰写Blog的人。
Blogger在很多时候也被翻译成为“博客”一词,而撰写Blog这种行为,有时候也简译成“博客”。
因而,中文“博客”一词,既可作为名词,分别指代两种意思Blog(网志)和Blogger(撰写网志的人),也可作为动词,意思为撰写网志这种行为,只是在不同的场合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罢了。
博客(Blog)是一个网页,通常由作者张贴的文章构成,这些帖子一般是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的。
博客的内容无所不包。
好的博客文章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利用价值。
国外设计博客的构想始于1997年,但到了2000年才真正开始流行。
随后开始进入中国,早期发展较慢。
直到2004年木子美事件,才让中国民众认识到博客,并运用博客。
2005年,国内各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原先并不看好博客业务,也加入博客阵营,开始进入博客春秋战国时代。
众多名人大腕纷纷开设博客论坛。
微博,源于博客,又称为微博客(MicroBlog),它的篇幅较小,一篇文章通常不超过140字,可实现即时分享。
随着博客的发展,许多网站也推出了长微博,取消了140字的限制。
一篇数千字的博客文章,可以长微博的形式流传出去。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能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并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
从技术形态上说,微信源于移动互联网,微博和博客源于PC互联网。
他们出生的环境不一样,依赖的平台不一样,思维不一样。
微信就是为移动互联网而生的,而移动互联网确实是未来的大趋势。
微信与微博的差异主要有:1. 平台属性不同:社会化关系网络与社会化信息网络。
微信是社会化关系网络,用户关系是构建网络的纽带。
微博是社会化信息网络,信息是构建网络的纽带。
博客与微博的特点及其在网络营销中的作用_博客与微博的特点及其在网络营销中的作用首先:微型博客是利用无线网络、有线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全方位通讯,即可实现Web页面、手机、IM接收和发送信息。
此外,微型博客与移动通讯设备的结合使得用户发送的信息不仅能传送给个人,并且可以发送给个性化网站群。
相较于传统博客而言,微博的一个重要魅力在于:用户更为畅通的交互需要更为方便的实现,用户可以针对一句话、一个人、一个话题随时随地进行评论、转载。
更为有趣的是,参与的用户可以就任何一个话题组成社区进行交流。
与传统博客的比较微型博客与传统博客的不同之处;1,传播渠道不同:传统博客主要以电脑为最终传播终端,即用户通过Web页面访问博客;同时,使用移动通讯设备通过Wap浏览手机页面也是传统博客的主要浏览方式之一。
除了Web页面之外,微型博客在传统博客的基础上放大了手机用户的使用潜力,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绑定IM及时通讯软件(国内以腾讯滔滔为代表)收发信息。
2,传播效果不同:传统博客是Web2.0时代具有开创意义的多媒体日志,它的出现,使得个人和群体摆脱了纸张束缚,其表达欲望可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多种方式满足、全方位展现。
同时,观者全方位感知作者亦成为可能,信息传播体现出相对深度。
因为自身定位和要面对所针对的载体,微型博客主要支持文字、图片,信息传播更为快捷、广泛,体现出相对广度。
3,用户体验不同:多种主题更改和小插件的应用为传统博客用户的页面增添了个性化色彩,而微博受接收终端制约,页面相对简洁。
风靡网络的Twitter网站为吸引用户,其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借开放API 添加Twitter第三方应用,增强用户体验和黏着度。
国内尚处在起步阶段的微博网站与Twitter不同,基本没有多元的第三方应用。
4,聚合成熟度不同:“博客的影响力来自于链接关系的聚合力”、“来自于关系网络的价值”,而决定这两条标准的正是一个博客的总体聚合力水平。
微博与博客的区别以及微博如何进行营销微博与博客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载体,但是之间又有紧密不可分割的关系,通过对资料的调查,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第一:定义之别。
博客是一种由个人进行管理,不定期的发表文章比方作者自己的观点、情绪、动态、对某些事件看法的平台。
同时,博客又被称为网络日志,博客上的文章通常根据张贴时间,以倒序方式由新到旧排列。
许多博客专注在特定的课题上提供评论或新闻,其他则被作为比较个人的日记。
一个典型的博客结合了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链接、及其它与主题相关的媒体。
能够让读者以互动的方式留下意见,是许多博客的重要要素。
大部分的博客内容以文字为主,仍有一些博客专注在艺术、摄影、视频、音乐、播客等各种主题。
博客是社会媒体网络的一部分。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份,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
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第二形式之别。
有人说微博就是微博客浓缩后的精华部分,但它们在形式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一:字数限制之微微博的字数是严格的控制在140子字眼在内的,素以短小精悍酌称。
微博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被成为一句话博客之精,它的短小、精炼大大提高了它的有效传播的速度,及发布的速度。
而博客大多数是个人的感想、事物的评价或是对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一些事情的感想。
它没有字数的限制,一篇完整的描述才能成为一篇博客。
二:手机化的应用范围没有内容容量大的限制,加上手机的普遍普及性广阔,微博能够通过手机迅速发布,并且可以随地随时的看到社会事件、新闻的动态,使得微博不受地域、平台的限制。
什么是轻博客?轻博客融合了微博和博客,模糊了二者之间的界限。
轻博客既拥有传统博客的特点,又有自己的特色。
轻博客没有140字的字数限制,可以发超长的微博。
同时,相比其他传统的SNS 网络,轻博客通常有更高的转发、收藏和点评等交互效率。
概述:轻博客(light blogging)的出现源自于微博客(micro blogging)及其丰富的应用程序。
2006年,博客技术先驱blogger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创建Twitter后,2007年初“轻博客”雏形初现。
最初,轻博客只是微博的另外一种展示形式,相比微博展示更加简洁、便捷,展示方式更加丰富。
除了使用微博的图文视频等富媒体rich media展示手段,轻博客还保留了“聊天对话展示”、链接、丰富的版式等博客固有的外在形式,甚至支持自定义CSS等附加形式。
有人说,微博像是日报,而轻博客更像是一本生活杂志,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简洁的发布形式。
所谓的轻博客融合了微博传播和博客,它的出现模糊了二者之间的界线。
据国外媒体报道,知名科技博客读写网(ReadWriteWeb)撰文称,2010年互联网发展的一个热门趋势是:在网络上发布内容变得更加简单。
无论是在Facebook上和家人联系,还是在Twitter上与网友互动,或是在Tumblr上分享你喜爱的视频、照片和文字,这些活动都给千百万人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可以在网络上添加自己的色彩。
像“Tumblr”这样的服务有时被称为“轻博客”,因为用户在使用它们时,往往只需点击一个按钮,就能便捷地发布他们的“发现”。
轻博客包括Posterous、Noovo等服务,但Tumblr 是这一市场中的领头羊。
近来Tumblr发展迅猛,但Posterous也不甘示弱。
目前,国内轻博客网站已经有前盛大边锋总裁许朝军创办的点点网、盛大网络富微博社区“推他”、新浪轻博客以及人人网推出的轻博客社区“人人小站”。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微博和博客的关系篇一:博客与微博、微信有什麼区别博客與微博、微信有什麼區別微博是一種展示工具,微信是一種聯絡工具1、微信類似飛信,算個簡版的QQ,是騰訊最近剛推出的新一代的聊天工具,其特點如下:微信有提供公眾平臺、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戶可以通過搖一搖、搜索號碼、附近的人、掃二維碼方式添加好友和關注公眾平臺,同時微信幫將內容分享給好友以及將用戶看到的精彩內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簡稱,你可以通過WEB、WAP以及各種用戶端組建個人社區,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資訊,並實現即時分享。
3、博客,又譯為網路日誌是一種通常由個人管理、不定期張貼新的文章的網站。
典型的博客結合了文字、圖像、其他博客或網站的鏈結能夠讓讀者以互動的方式留下意見,是許多博客的重要要素。
大部分的博客內容以文字為主,仍有一些博客專注在藝術、攝影、視頻、音樂、播客等各種主題。
微信是騰訊公司於201X年初推出的一款通過網路快速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支援多人群聊的手機聊天軟體。
你可以通過微信與好友進行形式上更加豐富的的聯繫,類似於短信、彩信等方式。
微信軟體本身完全免費微信是一種更快速的即時通訊工具,具有零資費、跨平臺溝通、顯示即時輸入狀態等功能。
微信是一種更快速的即時通訊工具,具有零資費、跨平臺溝通、顯示即時輸入狀態等功能,與傳統的短信溝通方式相比,更靈活、智慧,且節省資費。
截至201X年01月註冊用戶量已經突破3億。
微信支持智慧手機中iOS、WindowsPhone、blackberry、Android和塞班平臺。
具體特點如下:(1)、支援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包括表情)和文字(2)、支持多人群聊(最高20人。
100人和200人的群聊正在內測)(3)、支援查看所在位置附近使用微信的人(LBS功能)(4)、支持騰訊微博、QQ郵箱、漂流瓶、語音記事本、QQ同步助手等插件功能(5)、支持視頻聊天(6)、微行情:支持及時查詢股票行情(7)、即時對講機功能微信的優勢:一、跨管道撐持多管道,交流無障礙我用iPhone,女兄弟用諾基亞,哥們兒用Android手機,能用微信互聊嗎?沒問題,微信撐持幹流的智慧操作體系,不一樣體系間互發四通八達。
外贸营销咨询第一顾问夏涛博客培训活动:/vip微博和博客的营销方式有什么区别从博客到微博,中国的sns型网站发展迅速,很多人都将博客和微博归为一体,将两者的运营方式混为一谈,但是,二者虽然看似同体,其实差别还是很大的。
需要细细区分。
如果直接把博客营销的理论直接运用到微博,显然不能将微博打造成一个有效的营销利器。
首先微博本来就不是为了网络营销而产生的,所以一开始就抱着将微博作为一个营销工具的观点来建立微博本来就是错的。
那么这里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博客和微博的分别!外贸营销咨询第一顾问夏涛博客培训活动:/vip首先,发布信息的本质有区别。
博客以文章为主,表述观点,每个文章都是拥有独立的网址,所以对文章的字数和质量有一定的要求,当然这也阻碍了博客营销的发展。
微博呢则是用最简短的语句表述出事件,侧重点是这个时间是否有趣,而不是这事件是什么。
其次,二者传播形式不相同。
微博强调快,一般一条微博的生命力很少能超过三天。
因此微博一个快速传播简短信息的方式。
博客除了进入网站或通过订阅浏览之外,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浏览,博客生命力相对持久,所有可以引起人得长期关注,所以建立多渠道的传播对博客非常有意义,但是在微博上就没什么效果。
最后,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差别。
微博可以通过很多终端将信息传递到用户手上,而博客则没有这么便利,更加需要用户的主动获取。
这也体现了微博在商品价值转化上存在滞后性,所以不能硬性推广。
综合而言,博客营销应该关注信息的价值;微博营销则要关注信息的发出端,以人为重,这里也能体现出一个大的差别,博客可以依靠个人的力量,而微博需要你的社交网络。
正因为微博和博客这两个载体有着本质的差别,因此微博营销和博客营销存在差异。
当然,二者还是具有相通性的,例如:都是以文字或者图文信息为主;信息对用户要有价值;没有捷径,都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
另外,无论是微博营销,还是博客营销,真正的营销功夫在博客之外,要潜移默化中达到营销的目的,而不是生硬的推销。
微博和博客的区别 从博客与微博的区别,谈社交创新的九败⼀胜。
下⾯由店铺为你分享微博和博客的区别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微博和博客有哪些区别: 时⾄今⽇,微博依然是很多社交产品争相参考模仿的对象,很多⼈声称⾃⼰的产品是“图⽚版”微博、“视频版”微博、“语⾳版”微博,乃⾄于⼤家对微博本⾝的解释都变得有些模糊了。
这⾥,我觉得很有必要分享⼀下我对微博的⼏点认识与看法,欢迎⼤家⼀起讨论、交流。
在微博刚刚⾯世的时候,⼤众对它不是很了解,于是在宣传和推⼴上⾯,便将微博定义为了“140字的博客”。
⽽这个“微博”的“微”,从字⾯意义上来讲,似乎指代的便是“140个字”。
可仔细分析⼀下,发现微博与博客的区别哪有这么简单,甚⾄可以说,微博与博客根本就是两个东西——140字,早已从最初的量变,引起了质变。
140字与时间线feed流 140字与时间流feed流是相辅相成的,很多⼈总是从字数短,创作成本低来看待这个问题。
其实远⾮如此,在传统的博客feed流也是时间线的,或者编辑精选之后的时间线,但是受限于博客的“标题+正⽂”的固定格式,feed流上的显⽰⼤多只是标题加时间。
⽤户在浏览的时候,对于标题⾥⾯的内容是不知道,也就是说这是⼀个⿊箱。
⽤户在阅读标题便已经产⽣了预期,这种预期将会带来两种后果,⼀种是写得不错;另⼀种,标题党,⽤户觉得⾃⼰被骗了。
前⼀种,固然会让⽤户获得了⼀个满⾜,但这个满⾜是建⽴在⽤户沉浸于这篇博客之中的,当阅读完成之后,这个满⾜感就被释放了,重新,⼜要重新来过。
⽽后⼀种,直接让⽤户产⽣受骗的感觉,⽽⽤户此时能否完成⾜够的⼼理建设去挑战下⼀篇“⿊箱”,这是值得怀疑的。
但这种风险在微博中是不会存在的。
在微博中,feed流直接显⽰内容的全部,140字固然是很重要的⼀个特点,但更加本质的特点是没有标题,这也就是微博之所以能够被“刷”着看的原因。
⽽这个“刷”的动作在传统的博客中是⽆法实现的,博客⽤户的操作习惯是点进去,跳出来,再点进去。
什么是博客、播客、拍客、收客、拼客、威客、维客、闪客、邻客、丫客?什么是博客、播客、拍客、收客、拼客、威客、维客、闪客、邻客、丫客?(2010-12-02 14:06:36)什么是博客、播客、拍客、收客、拼客、威客、维客、闪客、邻客、丫客?(还有没有什么客)博客:原名weblog,后简化为blog,是网络日志。
播客:原名Podcast或Podcasting,这个词是苹果电脑的”iPod”与”广播”(broadcast)构成的合成词,简单的说就是个人的网络广播。
拍客:指通过手机、数码相机的拍摄来展现和制作网志的人。
收客:很少听说,应该是搞网络资源收藏和分享的人。
拼客:近年来出现的新兴群体。
狭义的拼客指为某件事或行为,素不相识的人通过互联网,自发组织的一个群体。
如:旅游,购物。
因此,拼客指的就是是集中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件事或活动,实行AA制消费的一群人。
这样,既可以分摊成本、共享优惠、有能享受快乐并从中交友识友。
“拼客”们,倡导的就是一种“节约、时尚、快乐、共赢”的新型生活方式,并且已经在全国各地形成了“拼”的氛围。
目前拼客有拼房(合租)、拼饭(拼餐)、拼玩、拼卡、拼用、拼车(顺风车)、拼游(拼团或自助游)、拼购(团购)等等。
拼客是一种时尚、一种潮流、一种理念、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生活的方式。
在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像中国拼客网等都是对拼客的最好诠释。
威客:Witkey是The key of wisdom 的缩写,是指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经验转换成实际收益的人,他们在互联网上通过解决科学,技术,工作,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而让知识、智慧、经验、技能体现经济价值。
维客:原名wiki,通常译为维基,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中文为“快点快点”的意思,是一起写百科全书的(给某些词下定义),wiki通常用于知识管理系统、百科全书、使用手册等,目前最大的wiki系统是2001年开始运行的Wikimedia百科全书系统,可惜在国内被封,无法访问。
博客与微博博客博客来源于Weblog,Weblog是网络上一种流水记录形式,也有人称其为"网络日志".一个典型的博客结合了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链接,及其它与主题相关的媒体.能够让读者以互动的方式留下意见,是许多博客的重要要素.大部分的博客内容以文字为主,仍有一些博客专注在艺术,摄影,视频,音乐,播客等各种主题.博客是社会媒体网络的一部分.白岩松的博客博客截面博客的发展1,1993年6月:最古老的博客原型——NCSA的"What's New Page"网页,主要是罗列Web上新兴的网站索引,这个页面从93年6月开始,一直更新到1996年6月为止.2,1999年:Peter Merholz以缩略词"blog"来命名博客,成为今天最常用的术语.3,2001年9月11日:世贸大楼遭遇恐怖袭击,博客成为信息和灾难亲身体验的重要来源.从此,博客正式步入主流社会的视野.博客传播内容的特点1.个性化博客主要是以个人为主导的媒体,所以它的内容更多的体现个体的需求与特征.2.自我把关博客是以博客的拥有者自我把关为主的3.随意性博客传播没有那么制度化,内容随意性较强."到2006年左右,作为一种新的媒体现象,博客的影响力有可能超越传统媒体."博客按功能分基本博客个人博客企业博客微型博客所谓"微型博客(micro-bloging)"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它是最近新兴起的一个web2.0表现,是一种可以即时发布消息的类似博客的系统.微博是一种互动及传播性极快的工具,传播速度甚至比媒体还要快.微博是目前全球最受欢迎的博客形式,博客作者不需要撰写很复杂的文章,而只需要抒写140字内的心情文字即可(如新浪微博,Follow5,网易微博,腾讯微博,叽歪,twitter,随心微博).微博的特点1,字数少.仅在140字以内,相对博客来说,字数是少的.2,普遍化.不管你是明星还是平民,都可以使用微博.3,生活化.微博内容生活化,身边的点滴小事也可以成为微薄的内容.4,碎片化.微博的内容简短,提供的信息也是碎片式的,微博往往就是一句话,一张图片.何为"碎片化"碎片化"碎片化"是描述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个形象性的说法.所谓"碎片化",英文为Fragmentation,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 有研究表明,当一个社会的人均收入在1000--3000美圆时,这个社会便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期,而这个过渡期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社会的"碎片化":传统的社会关系,市场结构及社会观念的整一性——从精神家园到信用体系,从话语方式到消费模式——瓦解了,代之以一个一个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差异化诉求及社会成分的碎片化分割.所谓"碎片化",英文为碎片化生活从个人层面而言,我们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生活越来越碎片化,但从一个更广阔的范围看,这样的碎片化为一些大型的社会行为创造了条件,比如维基百科,公民记者,网络慈善小组等._"我的见闻,我的喜怒哀乐,微博上展现的是我纯粹的生活,几乎是完全透明的一天."._.近日,中国第一视频网站优酷(/doc/d616037549.html,)CEO古永锵在最新博客文章《微博,碎片化的影响力》中认为,微博打通了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间的限制.推动了媒体变革.微博:碎片化的影响力微博最近的确很流行.无论是在电脑前还是手机上,似乎一夜之间全国人民都在用这种自媒体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这样一个流传广泛的比喻:当你的粉丝超过100,你就像是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0000,你就好像是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这对微博上每个普通人的影响力作了很好的诠释.微博:碎片化的影响力我赞同微博人气王姚晨的一句话:"在微博上有很多人并没有看过你的作品,有的是看你粉丝数第一,所以随手一加,有的是看你的人生观,价值观比较投缘."实际上,正如某杂志所说,人们的生活已经被碎片化了,注意力很难持久,而微博,正是生活和信息碎片化的推手和标志之一.一份报纸,杂志,有着忠实的读者群,以及销量所反映的可靠影响力:购买了报纸,就一定会阅读;但微博的粉丝量只是说明,有如此多的人,在某个瞬间,愿意收听你所说的话,所传达的信息,但并非每一条信息都能准确传达到你的粉丝.这大概也是碎片化时代的无奈.微博微博的出现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更深入人心的一种表现,每个人都有表达,沟通的欲望,而140字的限制给予了作家和农民不分高下的发言权,从而推进了草根文化的发展.相对于博客的层次性,观点鲜明,思想成熟等特点,微博就是一句话的短信,或一则群发的短信息,且在技术平台上,微博的"群聊功能"使之成为现代社交的一种有效方式.博客与微博的对比1字数博客字数不限,而微博只容纳140字2内容博客变得越来越正式,而微博记录的是瞬间的想法,都是点点滴滴的小事3技术"信息技术既把人们带进了麦克卢汉所说的全球村,同时也在村里修建了一座巴别塔."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正被捆绑到一个巨大的电子基础设施上,可是这颗连线星球也正在这种整体性下变得越来越支离破碎.实际上,这本来就合情合理.就如同一个大型的鸡尾酒会碎裂成一连串的小型谈话——酒会的规模越大,小型谈话也就越多——所以当人们被抛入同一个虚拟村庄时,他们也照常行事.为了维持亲密交流,为了维护各自的复杂性,人们就在这个全球摩天大楼里分裂成了一簇簇的小团体."Thank you。
微博与博客的区别贾文斌 200940112004当今社会,科技飞速的发展,我们已经有许许多多的方式与他人交流我们的感受,观点,思想.我们变得越来越开放,我们不仅想让我们的亲朋好友了解我们自己的动态,我们也不再吝惜让陌生人了解我们,我们已经习惯于网络,来表达我们自己.以前大家都使用博客,现在大家又开始迷上了微博.那么微博与博客有什么区别呢?我下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博客,又译为网络日志、部落格或部落阁等,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
博客上的文章通常根据张贴时间,以倒序方式由新到旧排列。
许多博客专注在特定的课题上提供评论或新闻,其他则被作为比较个人的日记。
一个典型的博客结合了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链接、及其它与主题相关的媒体。
能够让读者以互动的方式留下意见,是许多博客的重要要素。
大部分的博客内容以文字为主,仍有一些博客专注在艺术、摄影、视频、音乐、播客等各种主题。
博客是社会媒体网络的一部分。
微博就是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份,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
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简单地说就是你每天在微博网站上随时打上一两句话,告诉你的好友你正在做什么事情或是有什么感想。
徐丹雷说,错过了博客,就一定不能再错过微博.问徐丹雷,这微博不就是缩水版的博客吗?徐丹雷回答:小到一定程度,就不是量变而是质变了。
就像大熊猫和小熊猫是一个物种吗!和国内许多微博玩家一样,徐丹雷初识并开始迷上微博也是因为美国总统奥巴马——当然那时候还是参议员奥巴马。
微博与博客、论坛、SNS、IM的比较分析web2.0概念之自从2003年被提出之后,影响迅速越过硅谷流行于全球,出现了诸如Blog、Rss、Tag、Wiki、IM、SNS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而2008年火起来的微博,被不少乐观人士称作web2.0的革命性产品。
革命不革命赞不说,这里结合论坛和现已应用非常广泛的web2.0应用,这里列举博客、IM、SNS三种应用和微博进行传播方式、内容形式、人际关系模式、信息发布渠道、即时互动性五个维度的比较,来分析微博的属性,之后,你就会知道,为什么微博会如此收到人们的追捧。
1.从传播方式维度进行比较分析传播方式博客——一对多形式论坛——一对多形式SNS——兼具一对一、一对多形式IM——主要是一对一形式,也有组群的一对多形式微博——一对一、一对多、多多一、多对多的组合形式在传播方式上,博客和论坛“一对多”或“点对面”的传播模式,由一个传播者向不明规模与特征的受众发布信息,什么样的受众何时会看到这条信息,又会作出什么反应都是未知的,传受双方之间没有任何确定性联系;IM倚重于“一对一”传播,并且发起传播行为的传播者需要在众多潜在受众中挑选出特定对象,发布特定信息,而接受方往往被默认为需要对这一特定信息作出某种回应;SNS兼具一对一、一对多的传播形态,可以向某一个好友进行单一的传播,也可以向整个熟人关系网络进行传播;而微博融合了博客、IM和SNS的部分功能,传播者可以向追随者传播信息,而最随着可以选择转发或评论信息,或者改变跟随对象不接受信息,从而使一个“点”可与互联网上的无数个点相连接,最终形成“一对多”、“一对一”、“多对多”和“多对一”这几种传播的组合方式。
从传播形式上看,微博可实现比现有几种应用很广泛web2.0产品更大范围的传播。
2.从内容形式维度进行比较分析内容形式博客——重内容,阶段性总结,不限文本,丰富的文本编辑论坛——不限文本,内容和形式丰富SNS——轻内容,重人际关系,不限文本IM——不限文本,形式丰富(图片、音频、视频)微博——重内容,140字符限制,形式较单一博客在内容上最完整,属于阶段性总结,篇幅较长,属于精英文化,可以对文本进行编辑,重视内容的原创性;论坛主要是发起某个话题,供大家交流,容易滋生标题党;SNS重人际关系、轻内容生产,注重好友间的关注和互动交流;IM可以通过各种富媒体手段进行即时交流,同时没有文字的限制。
浅析博客、微博客、轻博客三者的关系
今天下午参加了网易科技的五道口沙龙,讨论的是关于博客的话题:现场的状况是博客敬陪末座,微博客很火热,而轻博客则备受关注。
把自己关于这三者的一些想法整理一下,分享给大家。
首先,博客、微博客、轻博客解决的都是大家在互联网发声的需求,以前在WEB 1.0时代我们只能被动接受媒体提供的内容,最大的互动也不过只是进行评论与评分,用户除了流量之外的价值是被轻视的。
博客让普通网民有了可以发表言论的地方,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互联网的内容创造中,这创造了一种新的潮流甚至传统媒体也开始越来越多引用博客的内容。
微博客、轻博客与传统博客的最大区别就是融入了社交性,有了关注以及随之而来的用户信息流,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碎片时间利用的改善,提供给用户更高的内容宽容度。
事实上我并不认为这三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他们是没有任何的主从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新的独立方式来满足用户需求,只要我愿意还可以创造出重博客、重重博客,当然前提是产品能够获得用户的喜爱,微博客、轻博客借着博客这个名号更多是让普罗大众更容易理解,毕竟博客是一个已经完全普及的概念。
博客的优势是逻辑性与条理性,大多数的博客都是图文并茂文字居多,一篇日志需要花费两三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写作,与此相对应的每天还需要一个小时去做足够量的阅读,博客日志是一种经过反复整理过后的思想结晶。
这与传统写作创作是一脉相承的,部分博客作者弄个记者证就是一个好记者,博客也仍然是现阶段唯一最具备自媒体属性的存在,轻博客与微博客在降低创作门槛的时候同时也相应降低了整个劳动过程的品质,博客作者拥有对特定领域持续有效的关注。
博客从未衰败,博客的疯狂时代是由资本、媒体共同完成的造神运动,吸引了大量本来不应该写博客的人加入,回过头来看博客的确是一种不错的新反向,但是这个方向的潜力被一些因素无限放大了。
现在的结果,只不过是泡沫破灭之后的合理情况,那些冲着热潮而来的BSP、通用博客程序都死了,不断有新的人开始写博客,也不断有人选择了放弃,整个生态里面都会保持一个动态平衡,全民写博客本来就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泡沫破灭之后把衰败的帽子戴在博客的头上是不合理的。
(文/XJP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微博客和博客没有半毛钱关系,本身只是一个可以自定义的社会化消息收发器,服务商已经帮你做好了一切的准备,你可以在140字以内随意挥洒,而写传统的博客你可能140字根本没脸见人。
这降低了用户制造内容的成本,你可以随时随地、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在互联网发声,或者与大家进行互动,微博的社交性质其实大过内容。
国内微博客的危险之处在于,服务商使用太多的运营手段来
干涉社交产品自身的内循环,例如推荐、认证、话题类似这样的东西屡见不鲜,甚至通过砸广告等方式短期内迅速炒红了微博客这个概念,但这就像是一个越垒越高的水坝,如果有一天水坝承受不住那么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需要一种更稳健的心态去运营产品:1、你需要什么样的内容;2、什么样的用户能创造需要的内容;3.怎么去找到需要的用户;4.怎样有效控制目标外用户对产品的影响。
知乎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有钱想要砸钱,但也得考虑砸在对的位置。
轻博客大家的理解是宽容度更高、自定义更强的微博客,你可以发表任意字数的内容,你可以完全DIY自己的主页界面,页面会更强调个人价值而不是平台价值,你甚至可以绑定自己的独立域名。
品牌化、内容化、生活化都是不错的方向,但是最终每一个轻博客平台的制胜之道,都取决于平台吸引到的主要用户的气质,用户决定内容,内容决定读者,如此反复生生不息。
大多数传统博客作者都具备对人文、公共事务的热情,他们拒绝拥抱任何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拥有相对较好的逻辑性与价值观,这是一些特别珍贵的特质,所以很多年前博客火热的时候会有实名写博客的提议,据传实名发微博也在酝酿之中,未来甚至可能出现实名发轻博客,不过这得看轻博客能不能走到哪一步了。
欢迎大家关注牛博网、一五一十、博客中国,前两者很多人都知道毋须赘述,博客中国是2008年从博客网分离出来的侧重深度内容,在这个娱乐时代我们尽量给思考者更多关注。
作为一个博客作者的感想,首先是由于巨头都把资源投入到新业务中,所以博客服务的改进基本陷入停滞,这部分主要特指一些比较大型的博客BSP,如果写博客的体验能跟轻博客一样的话,必然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其次是独立博客的成本太高,域名、空间、程序种种纷繁错杂需要考虑的东西,希望国内有靠谱的通用云计算服务早日出现,至少能够让我们不用担心博客数据安全,独立博客成本的降低有赖于整个行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