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科学方法论导论共49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5.96 MB
- 文档页数:49
Content1、“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台湾还可否采取更为灵活的形式? (2)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哲学依据是什么?问什么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3)3、如何理解“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4)4、阐述事实与价值的关系。
(4)5、阐述价值评价的构成要素,并对价值评价的复杂性进行分析。
(5)6、马克思主义社会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并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
(8)7、阐述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方法的含义、特点与功能。
(9)8、谈谈系统论思想的起源。
(10)9、系统论方法从广义来讲包括哪些方法? (11)10、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系统论思想有着怎样的关系? (12)11、谈谈社会系统的组成? (13)12、社会系统优化的重要原则有哪些? (14)13、谈谈你对本课程的认识与体会。
(15)14、联系实际阐述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具体运用。
(15)1、“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台湾还可否采取更为灵活的形式?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
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
江泽民同志郑重指出:“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我们坚信,通过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的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为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这个构想从中国实际出发,照顾到各方利益,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一、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涵和思想及其重要意义系统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它根植于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等为代表的系统科学的基础之上,为人们描绘出一幅从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化合物直到人类,从微观领域直至宇观天体系统演化的自组织、自我运动、自我创造的辩证的演化发展的自然图景,深入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认为“系统”是总的自然界的模型。
系统自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阐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的思想。
系统自然观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助于人们转换思维方式和转变价值观念,二是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三是为构建科学的生态伦理学奠定了基础,四是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五是马克思的自然观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了基础,六是马克思的自然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南。
二、社科研究为什么要强调“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与“社会矛盾”是什么关系?问题意识在社会科学的研究是十分重要,要了解其重要性,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出现在研究的开端的初始化阶段,也会伴随着问题的深入而层层深入不断的从意识转换成为材料研究,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问题意识是十分的重要,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问题意识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启蒙。
从社会科学的研究来说,问题意识是在一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其形成依赖于研究者本身的知识结构体系,特别是理论知识,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下思考和分析特殊的和有矛盾的社会现象,对社会生活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问题意识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
每一个相对的社会问题有不一样的研究方法,问题意识是对研究问题方法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是由研究的问题决定的主要有实证法,统计分析法,材料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问题意识能使自己的研究确定和选定最适合的方法做研究才能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
第一讲导论 (1)一、什么是社会科学 (1)1.科学体系中的社会科学 (1)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1)2.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差别 (2)二、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 (3)1.方法论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3)A、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本体论和认识论 (3)B、方法论对本体论的贯彻 (6)C、两种主要流派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实证主义和理解或阐释主义 (8)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与发展 (10)第二讲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观和范式 (13)一、客观性与价值观 (13)1.客观性维度与社会研究中的客观性 (13)2.价值观和社会研究中的价值观 (14)二、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15)1.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范式 (15)(1)实证主义 (15)(2)实证主义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和普遍性 (15)(3)实证主义方法类型 (16)(4)实证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 (16)(5)实证研究的步骤 (17)2.马克思.韦伯的理解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17)(1)韦伯社会学方法论的思想来源于取向 (17)(2)马克思.韦伯社会科学的基本特征 (18)(3)韦伯社会科学功能规定及其应用 (21)3.批判主义 (22)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23)一、基本预设 (23)1.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物质生产决定的复杂系统 (23)2.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系统 (24)3.人类社会是一个矛盾系统 (25)4.社会历史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 (26)二、基本范式:基本原则、理论取向、基本方法、基本概念范畴 (26)(一)基本原则 (26)(二)基本理念取向 (27)(三)基本方法 (29)(四)基本概念范畴 (34)第一讲导论“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人的科学,这将是一门科学”——马克思一、什么是社会科学1.科学体系中的社会科学最早给科学下定义的是13世纪西欧的宇宙学者威赖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导论第一,社会科学方法是否可能?第二,社会科学与社会方法论第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形成、内涵和原则第四,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创造性的开放体系一、社会科学方法是否可能?在讨论社会科学方法的时候,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社会科学是否可能?也就是说,在研究社会现象的过程中,真的存在有所谓的社会科学方法吗?如果有的话,这种方法能像自然科学方法那样给我们提供正确地预测和控制社会现象变化和发展的手段和途径吗?西方不少学者甚至著名的思想家对此作出了否定的回答。
大名鼎鼎的现代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在其《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开宗明义就表明:“本书的基本观点是,历史命运之说纯属迷信,科学的或任何别的合理方法都不可能预测人类历史进程。
”“历史决定论是一种拙劣的方法——不能产生任何结果。
”“由于纯粹的逻辑理由,我们不可能预测历史的未来进程。
”他所谓的纯粹的逻辑理由就是,人类历史的行程是受着人类知识增长的强烈影响的,而人类本身不能用合理或科学的方法来预告我们科学知识的未来增长,因而所谓古代神话的俄底普斯预言在历史发展历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我们不能预测人类历史的未来进程。
”“所以历史决定论的基本目的是错误的;历史决定论不能成立。
”美国的新实用主义者理查德·罗蒂在《真理与进步》中也指出,社会科学在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之后,在“预测还是一个理论被归入‘科学’的必要条件”时,“我们对是否把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或文学批评归入科学感到犹豫不决,因为这些学科似乎都无法回答‘如果我们这样做,事情将会怎样?’这种形式的问题。
”二战之后,经济学一跃而成为显学。
但是,它被批判和被责难的命运也不比其他学科好。
美国的小阿尔弗雷德·马拉伯在其《迷惘的预言家:当代经济学家的历史》中曾不无讽刺地说,在美国,人们看到每当华盛顿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职位因种种原因空缺时,美国经济便处于二战后最好的时期,而“在哈伯·斯坦和查尔斯·舒尔茨这样的著名经济学家任职期间,贫困率以每年将近2%的可怕速度增长。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完美版)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重点:实践的观点,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矛盾的观点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提出认识的新问题;提供必要条件: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提高认识能力),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标准,最终目的。
实践观点的重要性:研究社会科学时,只有尊重实践,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认识和学习符合科学的客观规律(二)认识运动的规律人类运动的基本规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认识,在实践,再认识,认识的运动循环反复和无限发展。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
方法论: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认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科学,在以认识知道实践,在时间中坚持和发展社会科学,才能得出正确的知识,并且不断创新。
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事物联系具有普遍性:(一)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二)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或部分,并通过其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三)任何事物的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互相联系的系统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
系统即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方法论: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科学的认识事物的联系,反对一刀切和一风吹,全面、系统的认识和学习,避免“片面主义”错误。
三.社会矛盾分析方法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1矛盾的观点:矛盾即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Content1、“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还可否采取更为灵活的形式? (2)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哲学依据是什么?问什么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3)3、如何理解“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3)4、阐述事实与价值的关系。
(4)5、阐述价值评价的构成要素,并对价值评价的复杂性进行分析。
(5)6、马克思主义社会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并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
(7)7、阐述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方法的含义、特点与功能。
(8)8、谈谈系统论思想的起源。
(9)9、系统论方法从广义来讲包括哪些方法? (10)10、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系统论思想有着怎样的关系? (10)11、谈谈社会系统的组成? (12)12、社会系统优化的重要原则有哪些? (12)13、谈谈你对本课程的认识与体会。
(13)14、联系实际阐述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具体运用。
(13)1、“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还可否采取更为灵活的形式?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
、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
同志重指出:“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我们坚信,通过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的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为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同志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澳门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这个构想从中国实际出发,照顾到各方利益,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和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
按照这个构想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有利于、和澳门的长期稳定。
1、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为什么要坚持人民群众的立场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区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标志。
承认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作用与承认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历史进步是一致的。
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必然得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科学结论。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马克思指出:“任何一个民族。
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在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和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广大劳动群众。
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劳动群众在物质生产中的地位从根本上决定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首先,人民群众为人类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物质前提。
其次,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社会精神财富得以产生的源泉。
人类社会的一切科学文化成果,归根到底都是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改造社会的政治实践和认识世界的科学实验等实践经验的总结。
第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其内部矛盾运动引起的,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但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从来不是自发实现的,而是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实现的。
无论在社会稳定时期还是社会大变革时期,都是如此。
特别是在基本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当某种生产关系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时,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人民群众就会起来推翻维护这种生产关系的旧的上层建筑。
2、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社会系统由哪些系统构成以及系统之间的关系?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系统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的体现和运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研究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等,构成了一个科学的和开放的方法论体系,涉及如何正确处理主体与客体、系统与要素、矛盾与过程、个体与群体、认知与评价、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等一系列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整理)精品文档《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许倩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近代社会科学的产生和发展(1)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的产生。
近代资本主义的形成,不仅推动了各门自然科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出来,而且也促进了社会科学的发展,使分门别类的社会科学也纷纷建立起来。
例如,现代意义的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都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当然,这并不是说近代以前,没有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思想。
但现代社会科学却只能建立在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之上。
(2)人文科学的发展一般来说,人文科学主要研究恒久地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是人的精神文化活动及其人类历史进化的反映。
社会科学主要研究社会各个领域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包括经济、政治、管理等领域的现象和活动。
从时间上讲,人文科学各学科在古代就已产生,而社会科学各学科产生于近现代。
但实际上,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难以将其截然分开,所以,我们往往以“人文社会科学”或“哲学社会科学”予以统称之。
(3)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近几年,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应该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以重大的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研究回答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研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其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在现代社会,如果说,自然科学和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话,哲学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
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2、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1)什么是方法论方法论,顾名思义,是关于方法的理论。
方法论不仅要探讨各种方法,而且要以对多种方法为对象,探讨方法的本体基础、基本性质、中介特点、传导功能和运用原则,以提高研究者和运用者的方法论自觉。
第一讲导论【教学基本要求】从整体上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其及方法论意义,通过对社会科学特点、研究范式的介绍与了解,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对存在于马克思主义之外的各研究流派如实证主义、建构主义进行分析,明确其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区别和应用范围,从更宽阔的视界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授课对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课时】2学时【教学目的】1.了解人文社会科学及其方法论的演变;2.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特点;3.了解各种方法论流派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科学性。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识现代人文社会科学流派的优缺点;2、科学研究中的研究范式、各层次方法及其应用;3、从整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价值。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现代各流派研究范式的承继与创新的关系。
【主要教学要点】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二、社会科学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一般方法与社会科学一般方法的关系四、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方法论上的关系五、如何评价我国社会科学的传统研究方法和西方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科学(一)科学“科学”现在成了一个使用范围最广、重复频率最高的字眼,似乎已为人人所理解和接受。
如:谈到21世纪,人们会说这是“科学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时代”;在宣传中,我们经常听到“崇尚科学,反对愚昧”;在工厂、公司和建筑工地上,我们经常看到“科学施工、科学管理、节能增效”的标语;在农村,农民们开始讲究“科学种田”。
那么,究竟到底什么是科学呢?在英文中,“科学(Sc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就是知识、学问的意思。
亚里士多德认为,科学是关于事实的原因的知识。
被誉为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进一步把知识与科学联系在一起。
“科学是知识”,那么“知识是不是科学”呢?有些知识是科学,有些知识就不是科学而是谬误,只有正确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系统的知识才是科学。
《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辞典》中给科学下了这样定义:“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导论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1、神话传说阶段神秘的原始思维互渗律集体表象2、自然哲学阶段有关社会的思想与有关自然的思想混合在一起。
3、宗教神学阶段领悟上帝的旨意是社会认识的主导方式。
“天启真理”4、近代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文艺复兴:人性复苏,以理性对抗神性,以人权取代神权。
启蒙运动:以“理性”之光驱散黑暗,将人类引向光明。
(Enlightment)宣扬自由、平等和民主。
重要的思想成果和学科代表科学主义:以自然科以自然科学为榜,以实证方法研究社会。
孔德:“社会学之父”奥古斯特·孔德自然人世本无隔,万象群学由孔德。
智识发展三阶段,进步秩序两相合。
实证学坛常罗雀,人道宗教诟病多。
孤独穷困终身事,贤愚成败怎评说?涂尔干与《自杀论》埃米尔·涂尔干问祖应寻涂尔干,边缘群学登教坛。
社会分工开宏论,机械有机团结观。
方法准则成一言,自杀类型分四端。
宗教生活源何处?神仙在世不在人本主义:关注人的情感、意志、欲望和个性。
(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1、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概念的辨析科学(science),源于拉丁语scio(知,知识)自然科学就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
2、自然科学的特点:客观性、系统性、普遍性、实证性、开放性3、人文科学(The Human Sciences /Humanities):是研究人类的信仰、情感、道德和美感等的各门科学的总称。
学科范围:古典学、宗教学、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历史学。
“人文科学”还是“人文学科”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历史学教授林毓生“我认为‘人文学科’绝对不能把它叫做‘人文科学’”。
“人”不是机器,有对自己的特别要求,总要肯定自己的价值,总去寻找自己活着的意义。
4、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的三种通行定义:美国《教育研究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Research):“探索人类关系的各种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