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1
第三节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概述高等动物的生理调节是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完成的。
神经系统调节的是瞬时性的、迅速的反应,而内分泌系统调节的是较为持久、缓慢的反应。
内分泌系统通过释放激素来调节各种生理过程,其中包括体液平衡、能量代谢、生殖发育、免疫功能等等。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靶细胞组成。
内分泌腺是产生和分泌激素的特殊细胞或细胞群,常见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肾上腺、胰腺等。
激素是化学物质,通过血液或体液传播到靶细胞并产生相应的效应。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主要包括负反馈和正反馈机制。
负反馈是指当机体的状态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激素抑制其进一步分泌的效应,以此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正反馈是指激素的分泌会刺激其自身分泌的过程,进一步增加激素的浓度。
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高等动物通过内分泌系统调节体液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包括渗透调节和离子平衡调节。
渗透调节渗透调节是通过调节血液中的渗透物质浓度来维持体液渗透压的稳定。
渗透调节主要由下丘脑-垂体系统和肾脏共同完成。
下丘脑-垂体系统通过分泌抗利尿激素和利尿激素来调节尿量,以控制体液渗透物质的浓度。
抗利尿激素如抗利尿激素素和尤二乌素能减少尿量,使尿液浓缩。
利尿激素如血管加压素则能增加尿量,使尿液稀释。
肾脏则通过调节尿液的排泄来调节体液渗透物质的浓度。
当体液渗透物质浓度升高时,肾脏排出尿液中的渗透物质浓度也会增加,以稀释体液中的渗透物质浓度。
离子平衡调节离子平衡调节是通过调节血液中的离子浓度来维持体液的离子平衡。
离子平衡调节主要由肾脏和骨骼共同完成。
肾脏通过调节尿液中的离子浓度来维持血液中离子的稳定。
当血液中某种离子浓度升高时,肾脏将增加该离子的排泄量,以降低血液中的离子浓度。
相反,当血液中某种离子浓度降低时,肾脏将减少该离子的排泄量,以提高血液中的离子浓度。
骨骼是人体最大的储钙器官,通过骨吸收和骨沉积来调节血液中的钙离子浓度。
第三节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1.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包括分散在体内的一些无管腺和细胞。
这些腺体或细胞在一定刺激作用下分泌某种特异性物质(激素)到体液中。
(1)有的内分泌细胞比较集中,形成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胰岛、性腺等。
(2)有的内分泌细胞比较分散:如胃、肠中的内分泌细胞。
(3)兼有内分泌作用的细胞:下丘脑的某些神经细胞。
2.由于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送而发挥调节作用的,所以这种调节又称为体液调节。
3.下丘脑通过对垂体活动的调节来影响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上的联系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腺联系的重要环节。
4.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调节机体的发育与代谢。
5.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激素,其中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与胰岛素相反。
对应学生用书P25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1.体液调节分散在体内的一些无管腺和细胞在一定的刺激作用下分泌某种特异性物质到体液中,由体液传送,作用于某些特定器官,调节它们的活动。
2.内分泌系统包括分散到体内的一些无管腺和细胞,包括多种腺体和组织。
(1)有的内分泌细胞比较集中,形成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性腺等。
(2)有的内分泌细胞比较分散,如胃、肠中的内分泌细胞。
(3)有的兼有内分泌的作用,如下丘脑的某些神经细胞。
3.激素调节的特点[判断](1)激素和酶都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
(√)(2)激素调节需经过体液的运输。
(√)(3)激素对所作用的靶器官或靶细胞大都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4)激素和神经递质一样,发挥完作用后就会被分解而灭活。
(√)(5)甲状腺激素可为细胞提供能量从而促进新陈代谢。
(×)4.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比较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结构基础神经系统(反射弧) 内分泌系统、体液(主要是血液)基本方式反射与靶器官和靶细胞特异性结合,把调节组织活动的信息传递给靶器官和靶细胞信息传递①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②以递质的形式在神经细胞之间单向传递通过体液(主要是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反应速度迅速、准确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局限比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联系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高等动物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一、动物内分泌系统概述动物内分泌系统是一种通过分泌激素调节机体生理活动的系统。
它由内分泌腺、激素和靶细胞组成,通过激素在体内的传递和调节,维持机体内部的稳定环境和平衡。
内分泌腺是动物体内产生激素的组织,包括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等。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能够通过血液或体液传播到细胞表面,从而影响靶细胞的代谢、生长、发育和功能。
二、内分泌系统调节体液平衡内分泌系统通过调节体液平衡对机体进行调节。
体液平衡是指机体内外环境中水分和电解质的浓度和分布保持稳定。
内分泌系统对体液平衡的调节主要包括抗利尿激素、抗利钠激素和钠盐平衡控制。
1. 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是指能够减少尿液量和浓缩尿液的激素。
其中最重要的是抗利尿激素vasopressin。
vasopressin由垂体后叶分泌,作用于肾小管,促进水分从尿液中的重吸收,减少尿液量和维持体液平衡。
2. 抗利钠激素抗利钠激素是指能够影响利钠平衡的激素。
其中最重要的是醛固酮。
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作用于肾小管,促进钠的重吸收,增加尿液中钠的浓度,维持体液中钠的平衡。
3. 钠盐平衡控制内分泌系统还通过调节钠盐平衡来调节体液平衡。
当体液中钠的浓度过高时,垂体前叶分泌促使肾脏排钠的激素,促使体液中钠的浓度降低。
当体液中钠的浓度过低时,则抑制该激素的分泌,以增加体液中钠的浓度。
三、内分泌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内分泌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相互调节和影响。
1. 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的关系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是体内两个重要的调节系统。
它们相互配合,通过化学信号和神经信号共同调节机体的生理活动。
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传递,更长时间地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而神经系统则通过快速传递神经冲动来调节机体的短暂反应。
2. 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关系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一方面,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体液调节[教学目的]1、了解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两种基本形式。
2、理解体液调节的概念、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激素分泌的调节。
3、理解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及拮抗作用,知道其它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
[教学重点]1、理解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
2、理解激素分泌的调节。
3、理解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及拮抗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激素分泌的调节。
2、理解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教学过程]一、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两种基本形式一是神经调节二是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作用处于主导地位二、体液调节的概念是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通过的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进行的调节。
其中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三、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1、人体内的一些主要激素分类、产生部位及主要生理作用〔内容见课本P85表〕2、下丘脑、垂体与其它内分泌腺之间的关系〔1〕垂体具有调节、管理其他某些内分泌腺的作用。
它能分泌的激素有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进性腺激素、催乳素等〔2〕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它有两方面的功能①传导兴奋,参与神经调节,②分泌激素,促进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
四、激素分泌的调节1、正常发育的人体,血液中各种激素的含量都是相对稳定的。
2、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合成与分泌,这种调节作用叫做反馈调节。
3、据图〔课本P86〕简述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性激素分泌的调节等五、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1、在激素调节中,某一项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不是由一种激素单独来完成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
2、协同作用〔1〕概念: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第三节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1. 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是维持高等动物正常生理和生态平衡的重要系统之一,其主要功能是调节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适应环境等。
内分泌系统由具有内分泌腺功能的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副甲状腺、胰岛、肾上腺、性腺和胸腺等腺体组成,它们分泌出多种激素,通过血液或淋巴液传递到靶细胞,引起生理反应。
1.1 下丘脑-垂体-靶器官系统下丘脑和垂体是内分泌系统的“指挥中心”,下丘脑合成和释放多种神经肽类物质,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卵泡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等,这些物质通过下丘脑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垂体细胞,引起垂体激素的分泌。
垂体分泌的激素包括生长激素(GH)、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PRL)、促甲状腺激素(TSH)等。
这些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器官,引起生理反应。
例如,GH促进骨骼生长和组织修复;FSH和LH调节性腺发育和性激素合成;TSH刺激甲状腺合成甲状腺素等。
1.2 内分泌腺的组织学结构内分泌腺细胞通常呈分泌状态,胞浆内含有大量的内分泌颗粒和高尔基体等器官。
内分泌颗粒是细胞膜源泡融合后形成的,它们的直径一般为150-400nm,内含多种激素分子。
高尔基体是一种复杂的网状结构,它能够对内分泌颗粒进行加工、贮存和运输。
内分泌腺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因其所分泌的激素种类和作用目标不同而异。
例如,垂体前叶的生长激素细胞体积较大,有发达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细胞皱褶明显,而卵巢的黄体细胞则含有大量滋养颗粒,其细胞核逐渐变得圆而显著,胞壁逐渐增厚,形成结构完整、具有活性的黄体组织。
2. 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主要包括体温调节、水分平衡和电解质平衡三个方面。
这些调节都与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
2.1 体温调节体温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之一,高等动物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调节体温,以维持其在适宜水平范围内。
动物内分泌学实习心得与疾病诊断一、引言动物内分泌学是研究动物体内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和作用等方面的科学。
在我的动物医学专业学习中,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动物内分泌学的实习,通过实践和观察,我深刻认识到了内分泌系统在动物生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学到了一些疾病的诊断方法。
二、内分泌系统的重要性内分泌系统是动物体内的一个调节系统,通过激素的合成、分泌和传递来调节各种生理过程。
它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生长发育、代谢调节、免疫应答、生殖等。
内分泌系统的紊乱会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因此对内分泌系统的研究和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实习经历在实习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内分泌系统的基本知识,包括激素的分类、合成和分泌机制等。
随后,我们参观了动物内分泌实验室,亲眼目睹了激素的提取和检测过程。
这些实践操作使我对内分泌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疾病诊断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学习了一些常见的动物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方法。
例如,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我们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来进行诊断。
而对于糖尿病,我们可以通过检测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来判断是否存在高血糖。
这些诊断方法的掌握对于准确判断疾病类型和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五、实习心得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内分泌学的理论知识,还亲身参与了实验室的工作,对内分泌学的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也意识到内分泌系统在动物健康中的重要性,对于动物医学专业的学习和未来的临床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六、结语动物内分泌学实习是我在动物医学专业学习中的一次宝贵经历。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内分泌系统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学到了一些疾病的诊断方法。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经验将对我的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学习源自生活
——《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1)》教学反思艾青倩本节内容主要阐述了体内重要激素在维持高等动物稳态中的作用。
我在设计这第一课时,就主要是想先让同学对体液调节有一个宏观的认识,接着介绍其中要涉及的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等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各种激素和它们所起的作用。
最后再来强调了各内分泌腺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下一课时的激素应用打下伏笔。
回顾本堂课,让我认识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优缺点,它们将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累积经验。
优点是我在最初设计过程时,就有意插入了一些旧知识,并引入了一部分生活实例,因为我始终觉得生命起源于环境,生物的生存与环境自然就是密不可分的,学习生物学知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让人们能更好的了解自身,更好的去生活,最后出现的课堂效果不错。
片段1、联系实际生活
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调节,其中下丘脑、垂体及其控制的某些内分泌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重点。
所以我就以人在寒冷刺激下的激素变化为例加以说明,果然有的学生联系了实际后,就有了分析思路:寒冷为皮肤所感知,属于神经调节的范畴,但最后却可以通过甲状腺激素来调节代谢,产能增热,那么学生就开始了知识的构建,顺利解题。
片段2、把握医学常识
当学生对激素作用已较为熟悉后,作为巩固,我问了学生两个日常问题:
①根据生长激素的作用,问如果某人幼年时缺乏,那么此人会出现怎样的症状?
又或者某人在幼年时激素分泌过多会怎样?为什么?
②根据甲状腺激素的作用,问如果某人幼年时缺乏,那么此人会出现怎样的症状?
又或者某人在成年后激素分泌过多会怎样?为什么?
学生恍然大悟:“对啊,原来还可以这样理解啊!”解题也就变得异常轻松了。
不足的方面则有以下几点:
片段3、学生活动不多
生物课堂教学应该专业性与趣味性应该并重,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这些新课内容重在讲述一个自然现象,是一个“是什么”的问题。
且结构都位于高等动物体内,要涉及到动物解剖学的知识,可是学生从未学过。
因此,我在上课初始只能现结合书本概念和图片先一一介绍,再让学生学着应用。
结果从整堂课的效果来看,我讲的太多,而让学生主动参与的部分却相对少了。
片段4、师生互动不够
上课开始时,为了不让学生觉得新课内容难,有些突兀,所以就特意从旧知识“高等动物的内环境”引入,想要学生知道“体液调节”中的体液含义,再引出体液中可能含的物质,最后得出结论“什么是体液调节”。
可惜,当我一问有关内环境的概念,学生就不知所云了,让我预期的知识构建过程落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节奏被打乱,可惜这时我的及时调整做得不够到位,感觉好像在唱独角戏,有待改进。
总之,整节课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生物学科中多有偏重理论又较复杂的知识,它们很难激起学生的兴奋点,平常我也只是通过强调该部分的重要性来请学生引起注意,比如说生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部分,理论性、科学性特别强。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做到专业性与趣味性两者兼得,这是我想要在今后改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