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第二版绪论精品
- 格式:pptx
- 大小:12.55 MB
- 文档页数:43
《动物生理学》章节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 研究对象- 动物生理学关注的是动物机体的生命现象,包括生物化学过程、细胞活动、组织功能、器官系统的工作以及整个生物体的行为和生存策略。
- 研究范围涵盖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哺乳动物,重点关注动物如何通过各个生理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Homeostasis)。
2. 研究任务- 揭示生命现象的物理和化学基础:探究动物体内发生的各种生理过程背后的分子和细胞机制。
- 了解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研究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如何协同工作,调节身体的各种功能。
- 探索环境适应的生理机制:分析动物如何通过生理调整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 应用于实践:将动物生理学知识应用于医学、兽医学、农业、生态保护和生物工程等领域。
二、动物生理学的发展简史1. 古代阶段- 古埃及、古希腊和古印度等文明对动物生理学有所探讨,但多限于观察和哲学思考,缺乏科学实验。
- 我国古代医学家如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对脉搏、呼吸、消化等生理现象有所记载。
2. 中世纪阶段- 欧洲中世纪,阿拉伯学者如伊本·纳菲斯对血液循环有了初步的认识。
- 解剖学的兴起为生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近代阶段- 17世纪,哈维发表了《动物心血运动论》,奠定了血液循环理论。
- 18世纪至19世纪,贝尔纳、普尔扎等人通过实验方法推动了生理学的发展。
4. 现代阶段- 20世纪,生理学进入分子和细胞水平,如诺贝尔奖获得者霍奇金、埃克尔斯对神经传导的研究。
- 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等技术的应用使动物生理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三、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方法- 急性实验:在短时间内对动物进行生理功能的观察和测量,如血压、心率等。
- 慢性实验:长时间跟踪动物生理功能的变化,如植入电极监测神经活动。
- 活体实验:在不影响动物生存的前提下进行的实验,如使用显微镜观察活细胞。
- 离体实验:在体外环境中研究组织、细胞或分子的功能,如器官切片培养。
(完整版)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动物生理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生理学及动物生理学的概念1、生理学:研究生物机体生命活动(机能)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动物生理学:研究动物机体生命活动(机能)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根据机体结构的层次性分为三个水平:A.整体和环境水平的研究:研究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和适应以及机体在整体状态下的整合机制。
(捕食行为、逃离行为)B.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研究各器官系统的机能。
包括研究各器官系统的活动特征、内在机制、影响和控制它们的因素,以及它们对整体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C.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研究细胞及其所含物质分子的活动规律。
又称为细胞生理学3、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1.慢性实验:在无菌条件下对健康动物施行手术,并在不损害动物机体完整性的前提下暴露、摘除、破坏以及移植所要研究的器官,然后在尽可能正常的条件下,观察实验动物的功能变化。
由于这种动物可以较长时间用于实验,故称之为慢性实验。
(假饲实验)特点:优点因研究对象处于接近正常的状态下,所得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缺点应用范围常受到限制。
如有些生理问题目前仍未找到合适的手术和方法;整体条件复杂不易分析。
2.急性实验:实验过程不能持久,只能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实验结果,称为急性实验。
特点:优点实验条件易于控制、结果易于分析。
缺点实验往往是在离体或麻醉状态下进行,使实验结果不一定能代表它们的在体活动情况。
4、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1.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所发挥的调节作用。
神经系统是机体分化出来专门执行调节作用的系统。
主要是通过反射来实现。
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比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2.体液调节:指体液因素通过局部扩散或借助淋巴和血液循环抵达特定器官组织,调节其功能活动的过程。
特点: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比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3.自身调节:指机体自发产生的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调节。
1生理学实验概论1.1 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性质、任务和目的通过实验获得知识的科学,属于实验科学。
生理学知识来源于科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科学。
科学实验创立和发展了生理学理论,是研究生理学的基本方法。
要真正学好生理学,必须同时重视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1.2 生理学实验课的教学要求实验过程中要按程序正确操作(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善于观察、认真记录、勤于思考。
通过思考去剖析实验中引发的现象,做到观察与思考互为补充,不仅可深化认识已知,也将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1.3 实验报告的写作格式本教程要求学生尽量按照科研论文的格式学习书写实验报告,通过这样的训练,初步掌握科研论文的写作要求。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本教程在具体的实验项目编写格式上,有意参照科研论文的格式,希望通过这样的编排,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掌握科研论文的书写格式和要求。
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应包括:①实验题目;②作者(同组人,班级信息等);③摘要;④前言;⑤材料和方法;⑥结果;⑦讨论;⑧参考文献。
1.4 实验内容安排1.绪论;2.肌肉神经实验;3.反射弧的分析和反射时的测定;4.大鼠脑立体定位;5.高血压模型;6.蟾蜍心脏实验;7.动脉血压;8.呼吸;9.泌尿;10. 心肌动作电位;11. 离体小肠生理特性12. 镇痛;13.学习记忆;14. 焦虑抑郁2常用生理仪器简介生理学实验仪器基本由二部分组成:2.1 多通道信号采集、存贮和分析系统;2.2 附件:2.2.1 刺激电极;2.2.2 传感器;2.2.3 手术器材及配件3生理学实验及其方法生理学实验是以活的动物组织作为观察对象和实验材料的。
在动物实验中,活体解剖技术对生理学实验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着重于学习、掌握这些操作技术,以提高动手能力。
生理学实验方法但一般可分为离体实验法和在体实验法两类。
而在体实验法又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种。
动物生理学周定刚第二版动物生理学,听起来就像是那种你得在课本上划重点、死记硬背的科目,但它真的是个超级有趣的话题。
想想看,咱们身边的小动物们,猫咪、狗狗、甚至那些飞来飞去的小鸟,它们的身体里发生着什么,简直就像是一个个神奇的科学实验室。
比方说,猫咪的肚子咕噜咕噜响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它可能是饿了,但你有没有想过,它肚子里的食物是怎么被消化的?哇,那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啊,就像是美食在厨房里被大厨精心准备一样。
说到消化,咱们得聊聊那些小小的消化酶。
没错,消化酶就是那些帮助分解食物的小家伙。
它们在动物的胃里忙得不可开交,把那些大块头的食物变成小分子,才能被吸收。
这就好比你吃了一块大肉,咬了一口就觉得啃不动,但经过烹饪后的肉,鲜嫩多汁,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小酶们就像是大厨,在里面翻来覆去,确保每一口都美味可口。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动物们总是那么爱吃,毕竟,能够把食物变得更好吃,简直就是一项伟大的技能。
再来说说呼吸,动物们可是对这个过程格外重视的。
想象一下,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吸收水中的氧气,就像是你在海滩上悠闲地喝着椰子水。
可是,有时候它们还真得提防一下,有些水里的脏东西可是不太友好,这时候,它们的呼吸系统就得派上用场。
就像咱们人类,也得在雾霾天戴口罩,鱼儿们也得保持水质清洁。
简直是同一个道理,只不过咱们用的是不同的方式。
哎,说到心跳,那也是个不得了的事儿。
你看,动物们的心脏就像个小马达,时刻在那儿转动。
你能想象一只兔子心跳有多快吗?大概比咱们打个比赛还要激烈。
兔子为了躲避危险,心跳可以达到每分钟300下,这简直是个小健将!而那些长颈鹿,心跳却慢得多,可能每分钟只有几十下。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对比,心跳快慢也和它们的生活方式有直接关系呢。
而说到运动,动物们可真是各显神通。
你见过大象的优雅吗?虽然它们体型庞大,但走起路来,简直像是踏着节拍的舞者。
小狗跑起来,那可是飞一般的速度,狗狗们不仅是人类的好朋友,还是运动能手。
动物生理学重点第一章绪论一、.家畜生理学的三个层次1、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生命现象的基本物理化学过程。
2、器官和系统水平研究各器官及系统的功能。
3、整体水平研究各器官功能联系;整体与环境互作。
二、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自身调节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易化扩散分类:1,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2离子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一、静息电位: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也称跨膜静息电位。
二、动作电位: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膜两侧的电位发生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的过程。
三、后电位产生机制负后电位:细胞外K瞬间蓄积正后电位:Na泵活动增强四、兴奋(Exitation)—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五、兴奋性(Exitability)—细胞受到刺激后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六、可兴奋组织(Exitable tissue)—受到刺激时,能够产生动作电位的组织。
七、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刺激强度、刺激时间、刺激强度对于时间的变化率(以上三种条件均达到阈值才能引起兴奋。
)八、阈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九、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动作电位或组织、细胞的兴奋,但并非对组织细胞不产生任何影响。
十、兴奋性的变化1、绝对不应期:锋电位上升支与下降支初期特点:对任何刺激均不产生反应。
2、相对不应期:锋电位下降支的后期特点:对阈上刺激反应。
3、超常期:负后电位特点:对阈下刺激产生反应。
4、低常期:正后电位特点:对阈上刺激产生反应。
第三章血液一、如何制取血清和血浆?两者有何区别?血清(serum):血液流出血管不经抗凝处理,就会很快凝成血块,随血块逐渐紧缩所析出的淡黄色清亮液体。
血浆(Plasma):将采集的血液按5:1的比例与3.8%柠檬酸钠混匀,离心后得到的上清液,呈微黄色或无色的液体部分。
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血清中没有纤维蛋白原,因为纤维蛋白原已转变成纤维蛋白而留在了血块中。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家畜生理学的研究水平:1)细胞和分子学水平的研究:研究离体细胞,分子实验法。
2)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研究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2.研究方法:1)急性实验法:实验后动物死亡①离体器官实验法②活体解剖实验法2)慢性实验:以完整、正常的实验动物为对象,在正常、科学的环境下做各种实验。
3.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机体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过程中的自我更新以及机体内部所实现的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转移过程。
2)兴奋性:动物有机体在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内部的新陈代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的特性。
3)适应性:动物机体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生理功能以适应环境变化的特性。
4)生殖:动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生殖或自我复制。
4.内环境:内环境是指机体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5.7.机体功能的调节:1)神经调节特点:快速,精确,短暂。
2)体液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8.反馈控制系统——动物生理学中主要的控制系统。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的兴奋性①兴奋性定义:在内外环境因素的作用下,细胞具有产生膜电位变化的能力或特性。
②阈值:在一定时间内,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兴奋的最低刺激强度。
时间阈值:达到刺激产生的最短时间。
③组织兴奋性的变化1)绝对不应期:对任何刺激均不产生反应;2)相对不应期:对阈上刺激产生反应;3)超常期:对阈下刺激产生反应;4)低常期:对阈上刺激产生反应。
2.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细胞安静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外正内负)。
①内外离子分布特点:外正内负,高钾低钠。
②选择透过性:细胞内的钾离子在细胞膜内外浓度差作用下携带正电荷外流。
2)动作电位:可兴奋的组织接受外界刺激而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原有的极化状态立即消失,并在膜的内外两侧发生一系列的电位变化。
术语:①极化: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状态②去极化:生物膜受到刺激或损害,膜内外电位差减至0③反极化:膜内外电位变正,膜外电位变负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