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里的文言文(十三)
- 格式:ppt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40
成语故事文言文翻译把成语故事运用到哲学教学中,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的巩固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成语故事文言文翻译。
成语故事文言文翻译1: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翻译: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成语故事文言文翻译2: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翻译: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成语故事文言文翻译3:士别三日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
成语故事(文言文)成语故事风花雪月古代有一位名叫李白的诗人,他深受当时文人墨客的崇拜和喜爱。
有一年春天,李白在田园里饱览了春日的美景,回来后心生一启发,写下了《春夜洛阳城闻笛》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这首诗描述了春天夜晚洛阳城里的美景,以及笛声传来的宁静和惬意之感。
片羽虎啸古代,有一位名叫张衡的科学家,他在研究天文时发现了银河系中的一种现象。
他发现,银河系中有很多星系,它们互相吸引,形成了一个半球状的结构,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孔雀。
张衡在研究这一现象时,得出了一个假设:银河系中心有一颗巨大的漩涡状恒星密集体,它们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天体系统。
这一假设后来被证实是正确的,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银河系"。
出水荷花古代,有一位名叫班昭的女子,她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以其聪明才智和卓越的文章而闻名于世。
班昭从小就对文学非常有兴趣,她常常独自坐在荷花池旁,静静地欣赏着荷叶浮出水面的美景。
有一天,班昭看到池中的荷花花瓣被一阵微风吹起,仿佛在水面上飘飞。
她被这一幕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写下了《荷花》这首美丽的诗作,表达了她对荷花的喜爱和敬仰之情。
华而不实古代,有一个人叫做刘备,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刘备非常聪明和有才干,他在许多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凡的指挥才能。
然而,刘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他喜欢装饰自己的衣着和住宅,追求华而不实的物质享受。
有一次,刘备在一个重要的军事会议上穿着一身华丽的衣服出现,这引起了很多人的警觉和不满。
他们认为,刘备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解决国家问题上,而不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这些表面的装饰上。
歧路亡羊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农民养了一群羊。
有一天,农民带着这些羊去山上放牧。
在山的一侧,有一条小路,通向彼岸的绿草地。
而另一侧则是陡峭的悬崖。
农民走在前面,他带着羊一起沿着小路前进。
突然,其中一只羊把自己的头伸到了悬崖边缘,结果不小心掉了下去。
其他的羊看到了这一幕,害怕地退后了一些距离。
文言文成语故事大全_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成语故事有着独特的魅力,在古代,成语故事很多时候都会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文言文成语故事。
文言文成语故事1:曾子杀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翻译: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
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
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
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现实教育的方法。
”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文言文成语故事2: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翻译: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文言文成语故事3:悬牛首卖马肉《晏子春秋》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1),国人尽服之(2)。
公使吏禁之(3),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4)。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5)。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叶公好龙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自相矛盾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毛遂自荐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
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
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成语故事文言文问之不知: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不知道。
张良年轻时拜师于黄石公,在岩下学习,三年没有离开。
张良不喜欢耕种、织布、做饭、洗衣服,他想要学习法术,于是告诉黄石公说:“我很想要成就一番事业,但又苦于不得其门而入。
”黄石公说:“你先回去,明天再来,我自当教你。
”第二天,张良赶早来到岩下等候,黄石公对他说:“努力吧!”然后从怀中取出一本书授予张良。
张良说:“希望老师能够详细地讲述。
”黄石公说:“老师所传授的,乃是奇异的方术,叫做道家真经,非世俗人所能理解,如今我将它口传给你,要你用心记住。
”张良默默地听着。
黄石公说:“太阳出来时,你跟随我学道;太阳落山时,你就回去。
”张良拜辞离去。
黄石公让他早晨到岩上来打坐。
张良学习,直到太阳落山,依照约定从岩上下来。
张良返回家中,告知了家人此事。
过了几天,张良又来拜见黄石公,请求学习更加深奥的道理。
黄石公说:“你本来就善于学习,还要求学吗?”荆轲从秦国逃出来后,他的好朋友高渐离前往追赶他,在易水河边为他击筑,荆轲站起身来向他敬酒说:“这次行动能否成功,全部看你了。
”高渐离也举杯向荆轲劝酒,然后拉着他唱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再次敬酒说:“这次行动能否成功,全部看你了。
”然后两人相对而泣。
高渐离击筑,荆轲唱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于是荆轲头也不回地走了。
临别时,高渐离拉着荆轲的手,说:“你真是太看重朋友了,可惜太不把刺秦王放在眼里。
”荆轲握着他的手流着泪水,发誓说:“不到九泉之下,我们永远是朋友。
”过了很久,荆轲带着一个人,打扮成秦国的使者,趁机悄悄地来到秦国。
在咸阳宫见到了秦始皇。
秦始皇早就听说燕国有个勇士叫荆轲,喜欢读书,而且武艺超群。
秦始皇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
荆轲在朝堂上慷慨激昂地陈述利害,义正词严地斥责秦始皇的残暴统治,并数落秦始皇欺骗各诸侯国,妄想兼并土地,称帝于天下的野心。
田光这个人是齐国的名士,他知道荆轲将要去刺杀秦王,便派人去阻止他,但已经来不及了。
【原文】昔有画龙者,笔势雄浑,神采飞扬,龙之形象,跃然纸上。
然未点睛,龙似未醒,全无生气。
时有智者,见画龙者,遂以毫尖点其目,龙便腾空,气象万千。
【译文】古时有一位擅长画龙的人,他的笔势雄浑有力,神采飞扬,画出的龙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跃然纸上。
但是,龙的眼睛还没有点上,龙看起来就像是没有醒来一样,全无生气。
有一位智者看到这幅画,便用笔尖点上龙的眼睛,龙便腾空而起,气势磅礴,变化多端。
【典故】画龙点睛,原指画龙时点上眼睛,使龙栩栩如生。
后比喻在关键时刻,加上一笔精彩之笔,使整个作品或事物生动有力。
此成语出自《宣和画谱》。
【故事】相传,唐代画家吴道子擅长画龙。
一日,吴道子受命于皇帝,要在皇宫中画一幅龙。
吴道子深知画龙点睛的重要性,于是他开始精心构思,用心描绘。
画龙时,他笔走龙蛇,龙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要从画中跃出。
然而,画到龙的眼睛时,吴道子却犹豫了。
因为他知道,只要点上龙的眼睛,龙便活了,如果点得不好,整个画面就会失去平衡。
正当吴道子苦思冥想之际,一位智者路过,看到这幅画,便说:“画龙点睛,方能成活。
”吴道子听后,茅塞顿开,立即拿起笔,点上龙的眼睛。
果然,龙瞬间腾空而起,神采飞扬。
皇帝看到这幅画,龙颜大悦,赏赐了吴道子许多财物。
【现代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画龙点睛的成语常被用来形容在关键时刻,通过一语中的、一招制胜的举动,使事情或作品达到高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例如,在谈判中,关键的一句承诺;在演讲中,精彩的一句总结;在写作中,恰当的一句比喻,都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画龙点睛这一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艺术的深刻理解,也揭示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把握关键,使事物达到最佳状态的重要哲理。
文言文中的成语故事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语言,它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文言文中,成语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它凝练而富有意境。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个文言文中的成语故事,带领读者领略古代智慧的瑰宝。
一、月下老人月下老人是指掌管姻缘婚姻的神仙,常常被描绘为一位眉目如画、白发苍苍的仙人。
据说,月下老人以神奇的力量安排人们的婚姻,只要默念心中所愿,他就能把两个相爱的人结合在一起。
这个成语源自于文学名著《红楼梦》,书中描写了宝玉与黛玉共赏明月的情景。
月亮下的夜晚,两个年轻人都默默地暗示对方自己的心意,这便是“月下老人”这个成语的由来。
二、金蝉脱壳金蝉脱壳是用来形容逃脱困境或摆脱困扰的比喻。
金蝉是一种昆虫,它们会将自己融化,再从蜕出的壳中钻出来。
因此,金蝉脱壳成了比喻重获自由的动人的故事。
在《史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赵国的公子庆忽然失踪了。
他的朋友们四处寻找,最终发现公子庆化作一只金蝉从深潭中钻出,他化身为金蝉以摆脱敌人的追杀。
从此,金蝉脱壳成了形容高明逃脱之法的成语。
三、黔驴技穷黔驴技穷是用来形容人的能力或才智用尽的情况。
黔驴是一种形象的描述,指的是驴子出生就生活在贫瘠的黔中地区,驴子瘦弱、力量有限。
因此,黔驴技穷代表了无论怎么变换方法都无法解决问题的处境。
在明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就有一则故事:有一天,一个园丁在庄稼地里遇到一只黔驴,他把驴子抬到树上去吃树叶,让树叶也成为了驴子的敌人。
这个故事生动地阐述了黔驴技穷的意义。
四、闭门造车闭门造车是形容一个人在没有经验或者没有了解情况的情况下,独自从事某项复杂工作的比喻。
车辆制作需要宽广的空间、各种工具和配件,而闭门造车就意味着没有这些必要条件。
在唐代韩愈的《原毁诗》中,他批评了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只在书斋里造车、妄自尊大,却未曾了解农民和工匠制作车辆的艰辛。
由此,闭门造车成了形容愚昧冒失的比喻。
五、杯弓蛇影杯弓蛇影的意思是人们因为焦虑和恐惧而对无关紧要的事情产生错觉。
成语故事文言文成语故事文言文1.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翻译: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
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2.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翻译: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
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
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3.叶公好龙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翻译: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
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
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
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
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4.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翻译: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
昔者,北山之下有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壁而居。
其山积石,高万仞,直上云霄,重峦叠嶂,草木不生。
愚公独居其中,苦于山高路险,出入维艰。
一日,愚公与众弟子登高望远,见山前道路崎岖,行人多有不便。
愚公慨然叹曰:“吾闻圣人无常师,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吾辈虽愚,岂可坐视此道艰险,而不思改进哉?”弟子们闻言,皆嗟叹不已。
愚公遂召集家族,共商移山之计。
众人皆曰:“山高如岳,石坚如铁,人力岂能胜天?”愚公笑曰:“吾闻之,坚车压地,无坚不摧;力士挥拳,无坚不破。
吾辈虽愚,然志在移山,何惧艰难?”众弟子闻言,皆感动奋发。
于是,愚公率众弟子,挥锄执铲,日夜不停,以移山为志。
初时,家人劝阻,愚公曰:“吾闻之,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吾辈既立志移山,何惧劳苦?”家人见愚公心意坚定,亦皆从之。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愚公移山之志不衰。
山虽未移,然其精神感动天地。
一日,天帝闻之,谓诸神曰:“愚公移山,其志可嘉,吾当助之。
”遂命大力神二将,运石填山。
大力神二将奉命,运石填山,山遂渐平。
愚公见状,不胜欢喜,率众弟子拜谢天帝。
自此,山道平坦,行人称便。
愚公移山之事,传遍天下,成为千古佳话。
人皆称愚公为“移山公”,其精神激励后世,成为“愚公移山”之成语。
译文:从前,在北山下面有一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已经九十岁了,他面朝山壁居住。
那座山堆积着石头,高达万仞,直插云霄,层层叠叠的山峰,草木不生。
愚公独自住在那里,苦于山高路险,出入非常困难。
有一天,愚公和他的弟子们登高远望,看到山前的道路崎岖难行,行人多有不便。
愚公感叹道:“我听说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我们虽然愚笨,怎么可以坐视这条道路如此艰难,而不想加以改善呢?”弟子们听后,都感叹不已。
愚公于是召集家族成员,共同商议移山的事宜。
大家都说:“山高得像山岳,石头坚硬如铁,人力怎么能胜过天呢?”愚公笑着说:“我听说,坚固的车子压在地上,没有什么是不能摧毁的;大力士挥动拳头,没有什么是不能打碎的。
拔苗助长文言文及翻译拔苗助长文言文及翻译本成语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古代宋人为了使自己田地里的禾苗长得快,便将禾苗往上拔,结果禾苗反而快速地枯萎了。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拔苗助长文言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拔苗助长文言文及翻译宋人有闵(1)其苗之不长(2)而揠(3)之者,芒芒然(4)归,谓(5)其人(6)曰:“今日病(7)矣!予(8)助苗长矣!”其子趋(9)而往(10)视之,苗则槁(11)矣。
天下之(12)不助苗长者寡(13)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14)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15)无益(16),而又害之。
注释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2、长(zhǎng)--生长,成长。
3、揠(yà)--拔。
4、芒芒然--露出疲惫但十分满足的样子。
5、谓:对…说6、其人--他家里的人。
7、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8、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9、趋--快步走。
10、往--去,到去。
11、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12、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13、寡:少14、耘苗:给苗锄草15、非徒--非但。
徒,只是。
16、益:好处。
译文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启示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
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