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世界科学技术-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56.00 KB
- 文档页数:50
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现代技术的结构:实验技术\基本技术\产业技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科学技术自身的加速发展\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周期缩短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化:1、科学和技术自身发展的综合2、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3、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4、科学、技术和生产的一体化1、大科学的基本特征:科研的规模巨大、创造性的集体研究、巨额的科研投资、科研设备庞大、复杂、社会化高效的科研组织管理。
2、高科技领域即高技术领域: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
3、高技术的特征:高智力、高渗透、高投入、高风险、高竞争、高效益、高战略。
4、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关系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从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阐明了科学是生产力、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生产力进行了深入分析,阐明了科学在生产力系统中的特点、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生产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阐明了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5、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他在考察分析当代科技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这一观点,其思想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其内涵:从科学技术的功能角度揭示了现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中起第一变革作用的决定因素,指出了科学技术的作用已不再是生产力的外在力量,而是构成现代生产力内在的重要的组成因素、阐明了现代科学技术构成了生产力的超前性因素,科技研究是第一生产过程、指明了科学技术是现代经济发展最强大的动力和源泉、对传统生产力观念的突破,确立了新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念。
6、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从国际发展的形势来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世界各国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失去作用,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从国内发展情况来看,到21世纪中叶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重大举措。
内容: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其中包含的关于科学技术、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论断是科教兴国战略坚实的理论基石、在把握了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基础上,加快科技进步和优先发展教育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内涵7、高科技给现代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环境问题、资源问题、高科技与现代战争、高科技引发的法律和社会伦理问题8、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相对性原理)在所有彼此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内,物理定律有相同的形式、(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是恒定不变的,它与光源的运动速度无关。
第六单元世界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单元知识结构第三十四讲世界近现代的科学技术研习课标课标1 世界近代科技▲梳理一、经典力学的奠基者—伽利略1、成就(1)天文学:制造天文望远镜;一系列的天文发现,开辟天文学新时代。
(2)物理学:发现并总结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3)开创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2、意义: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基础;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二、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1)伟大成就①物理学方面: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他系统地总结了前人的成果,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
1687年,牛顿出版了力学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
②数学方面:微积分的创立。
17世纪60年代,牛顿与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分别独立创立了微积分。
(2)历史意义①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有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②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③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④牛顿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还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三、进化论与达尔文1、条件(1)'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发生。
(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洗礼。
(3)面对现实,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
(4)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学知识的积累。
如细胞和细胞学说为进化论奠定了基础。
2、过程(1)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建立起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说明一切动植物,包括人类,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1871年,达尔文发表《人类的起源》,进一步论证了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
(3)1863年,赫胥黎发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进一步从解剖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猿同祖的学说,进化论逐渐被科学界普遍接受。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科学的概念和特征:1、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和规律的知识和知识体系;2、科学是探索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活动;3、科学是⼀种社会建制;4、科学是⼀种知识形态的⽣产⼒。
⼆、技术:就是⼈类对⾃然和社会进⾏有⽬的的改造和控制活动。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1、就相同点⽽⾔,科学与技术都是⼈类的理性创造活动及其成果,都反映了⼈对⾃然的对象性关系,都属于历史的、发展的范畴。
2、就不同点⽽⾔,如果说科学更多地体现着⼈对于⾃然的认知和理解,更侧重于认识⾃然;技术更多地反映着⼈对于⾃然的改造和控制,更侧重于为了特殊的⽬的⽽改造⾃然。
四、近代⾃然科学发展的年代和地点:14—15世纪,欧洲。
五、近代⾃然科学发展的原因:1、⽂艺复兴的思想解放;2、宗教改⾰;3、⼿⼯⼯场的出现4、远洋航海和探险事业应运⽽⽣;5、东西⽅⽂化的交流。
“⽂、宗、⼿、远、东”六、天⽂学⾰命:1、地⼼说:在托勒密的地⼼说看来,地球处于宇宙的中⼼,静⽌不动,太阳及其他⾏星围绕着地球运⾏。
2、⽇⼼说:⽇⼼说认为,地球并⾮静⽌不动,也不处于宇宙中⼼,地球是⼀颗普通的⾏星,它既有绕⾃转轴的⾃转,⼜与其他⾏星⼀起围绕宇宙中⼼—太阳旋转。
3、哥⽩尼的⽇⼼说的⾰命性作⽤:(1)建⽴了“⽇⼼说”;(2)⽇⼼说的发表是近代跨时代的发展;(3)近代天⽂学诞⽣的标志;(4)⽇⼼说动摇了神学宇宙观的⽀柱。
“建、跨、⽂、宇”七、⽜顿⼒学定律包含:⼒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定律。
⼋、第⼀次产业⾰命:1、时间地点:17世纪中叶,⾸先从英国开始。
2、第⼀次⼯业⾰命产⽣的原因:(1)宗教改⾰;(2)⽣产的发展;(3)圈地运动;(4)城市化运动;(5)殖民扩张。
“宗、⽣、圈、城、殖”九、⾏星:按照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太阳系及其⾏星都有⼀个历史的演化过程,它们是由原始弥漫物质星云逐渐凝聚⽽成的,不断收缩星云的中⼼部分凝聚成太阳,⼤体上在同⼀平⾯上的环状弥漫星云物质收缩凝聚成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