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电镜-SEM讲课讲稿
- 格式:ppt
- 大小:2.37 MB
- 文档页数:4
了光子,发明扫描电子显微镜,“照”出了微观物质的相。
Q1:为什么电子束能当光源?1、仪器构造及原理扫描电子显微镜主要由电子光学系统、信号收集、检测系统、真空系统组成。
电子光学系统包括电子枪、电磁透镜、物镜光阑、扫描线圈、信号探测器组成。
蔡司Gemini500选用热场发射式电子枪,一般选用钨或六硼化镧作为灯丝,一旦通电加热,无数电子从灯丝表面发射出来,热场发射式电子枪对真空要求较小,但灯丝的寿命有限,需要经常更换;电磁透镜具有汇聚电子束作用,将发射出几十微米的电流汇聚为1nm的电子束;物镜光阑主要用来控制束流,光阑孔径在操作界面可选择,从而调节景深;最后极细的电子束到达扫描线圈,扫描线圈用于控制电子束在样品表面的扫描方向以及速度,使电子束进行栅网式扫描,最后电子束与样品表面原子发生碰撞而产生一系列的物理效应,如图3所示产生背散射电子、二次电子、吸收电子、透射电子、X射线等,通过信号探测器对这些信息的接受、放大,获得测试样品表面形貌、组成和结构的丰富信息。
Q2:为什么不能测试强磁性的样品?磁性样品可能会改变电子束的汇聚方向而离开样品台,打在透镜上,轻则有可能影响未来设备的成像效果(电子束无法很好聚焦),重则可能打坏透镜。
Q3:扫描电镜为什么在真空环境中工作?电子束系统中的灯丝在普通大气中会迅速氧化而失效,空气会使电子束变型,影响成像分辨率。
高能电子与样品作用能获得哪些物理信号?高速运动的电子束轰击样品表面,电子与元素的原子核及外层电子发生单次或多次弹性与非弹性碰撞,有一些电子被反射出样品的表面,其余的渗入样品中,逐渐失去其动能,最后被阻止,并被样品吸收。
在此过程中有99%以上的入射电子能量转变成热能,只有约1%的入射电子能量从样品中激发出各种信号。
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背散射电子、二次电子、x射线的产生机理以及应用。
这三个物理信号所产生的作用深度不同,二次电子产生在样品表面5-10nm处,背散射电子产生在样品几十到100nm处,特征X射线则产生在样品表面微米范围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