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工业明胶风波”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餐桌上的香肠、凉皮、皮冻,竟来自臭气熏天、苍蝇遍布的黑窝点;工业明胶、工业大粒盐竟化身“佐料”。
6000多公斤有毒有害食品,端掉7个黑加工点……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7个黑加工点的背后,是价值近亿元的工业明胶流向全国8省数百个市县(区)镇。
在辽宁营口市老边区一处不到300平方米的简陋院落中,窗户全部被塑料布封死,院内三口铝锅,工业明胶、亚硝酸盐、工业大粒盐装在白色塑料袋,堆在一侧。
“满屋子绿豆苍蝇,臭味呛得我辣眼睛,连吐好几口酸水。
”营口市公安局老边分局食品药品犯每天凌晨,院内都会支起柴火烧制,铝锅内肉皮翻腾,臭气熏天,香肠、凉皮等半成品出炉后,被放入污渍后被销往市场。
这样的黑加工点不止1个。
一周之内,营口警方先后查获了7剂工业明胶3600公斤,工业用亚硝酸钠1公斤,复配水分保持剂2公斤,高强度建筑胶4公斤,毒香肠2135公斤,毒凉皮3562公斤,毒皮冻750公斤,收缴加工设备6套,初步统计涉案金额约260余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10人。
“1公斤工业明胶能勾兑出约50公斤皮冻、凉皮,或900公斤香肠,且保质期可以延长2至3倍。
”营口食用明胶注入食品中,成本会大幅度降低。
目前,查获步检测。
在国家卫计委公布的食品添加剂“黑名单”中,工业明胶榜上有名。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陈敏称,工业明胶用肉眼很难分辨,其中含有金属铬,一旦进入身体就容易沉淀在血液骨骼中,很难排出体外。
它会破疏松,严重的会患上癌症。
铬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般2年以上才会显现出来。
每月健康黑榜本刊点评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接二连三被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刺激着公众的敏感神经。
臭气熏天的“黑窝点”背后,是工商、食药监等多个部门各司其职却都有缺位的结果。
必须遵循除恶务尽的原则,从源头遏制,借此对整个工业明胶灰色产业进行一番大清理,将其彻底铲除。
在“食品安全大于天”的大前提下,无论是进口产品还是本土零食,投机取巧的经营模式终究不是成功之道,切莫害人害己啊。
央视记者网上爆料称老酸奶和果冻或是破皮鞋制成勿食黑幕很恐怖今日,央视主持人赵普在微博上爆料称,老酸奶和果冻极可能是破皮鞋制成。
他称,这才是今年315晚会重头,可惜没播。
恐怖的食用明胶黑幕食用明胶是国家许诺利用的食物添加剂,在食物领域应用十分普遍。
比如冰激凌、酸奶、干酪、软糖、奶糖、火腿肠、酱牛肉、酱油等。
但属于食用和药用的明胶太少了,因此,很多是利用工业明胶来代替的。
比如你在街头吃的一碗酸辣粉,你吃起来会感觉有点像橡皮筋,那个地址面可能就添加了劣质明胶。
有人说吃三碗“橡皮筋”米粉,就等于吃了一个塑料袋。
我国仅有的十几家拥有生产许可证的大企业生产的合格明胶去年为5万吨左右。
一些散落的合格企业生产的明胶多数供给国外市场去了。
这更形成了我国每一年缺口1万吨合格食用明胶的为难局面。
明胶的品质要紧取决于原料。
通常来讲,合格的明胶是从动物鲜皮、骨料内提胶,经6道提胶工序后,对提取的明胶进行蒸发、干燥,最后依照多项操纵指标进行混合形成成品。
但为了降低本钱,取得更多利润,国内很多厂家用皮革厂通过鞣铬加工后的蓝矾皮的皮革屑,边角料、烂皮革等作为生产原料。
请大伙儿看下面的示用意:蓝皮胶“富丽转身”全进程:皮革废料(破皮鞋)--3天石灰浸泡--4小时清洗搅拌--1天盐酸、硫酸浸泡--4小时清洗搅拌--8小时锅炉熬煮--铁盆自然冷却--加双氧水杀菌漂白--8小时低温冷却--分割、晾晒、粉碎--晶亮透明的明胶颗粒--渠道商混搭出售--食物厂添加利用--奶酪、火腿、巧克力、软糖、皮冻、粉丝、鱼翅、空心胶囊、胶原蛋白......巨额的暴利差遣企业铤而走险非法生产食用明胶中国明胶协会理事长王敬忠向记者算了一笔账:1吨正规食用明胶的原材料,价钱高达XX~3000元,而一样的皮革下脚料,1吨仅需要100~200元。
可是,进入市场后,1吨食用明胶的收购价都在2万~3万元左右。
“目前,国内生产食用明胶的非法小厂家有100多家,但是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只有20多家。
毒胶囊事件评析目前被央视曝光的毒胶囊事件还在不断发酵,涉案厂商范围不断扩大。
有人分析称,在药品生产流通环节,制药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而且税负高企,利润多留给了卖药、用药的环节,致使制药企业铤而走险。
2012年4月,央视调查发现厂商用皮革下脚料和工业明胶造药用胶囊、“皮鞋果冻”、“皮鞋酸奶”等。
由于涉嫌铬超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6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13个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
而这次的曝光,不少知名药企,如修正药业、通化金马药业等均卷入其中,堪称制药行业中的三聚氰胺事件。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表示,已责成相关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对媒体报道的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和产品检验,并派员赴现场进行督查。
被叫停销售和使用的产品,待监督检查和产品检验结果明确后,合格产品将继续销售,不合格产品依法处理。
对违反规定生产销售使用药用空心胶囊的企业,将依法严肃查处。
纵观近期一些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都是由媒体首先曝光,随后监管部门才有所动作,或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停止销售和使用,或下令严查。
这或多或少都反映出这样一个“民不告,官不究”的政府监管不力和滞后现状。
何时监管部门能真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变“被动回应”为“主动监管”,还人民一个干净、公平的市场环境,相信到那时我们老百姓才能真正吃的安心、用的放心。
食品药品安全治理,千头万绪,但有一点可以明确,没有违法的需求,也就没有违法的生产。
问题的根子除了企业没有道德的血液,更是部门的懒政。
坏孩子造假不被查处,好孩子的产品就滞销,最后劣币驱逐良币,良币变劣币。
据媒体报道,截至16日中午12时,浙江省新昌县警方共抓获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药用空心胶囊共4家企业的涉案人员22名,对其中11名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
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调查称,浙江新昌县部分胶囊厂家生产的胶囊原料为工业明胶,由鞣制后的皮革下脚料加工而来,铬含量动辄超标20多倍和40多倍,并且已经大量流入药品市场,引发强烈社会关注。
危机传播管理案例分析——毒胶囊事件解析姓名:王会珍学号:U200917739班级:广告0901班毒胶囊事件:黑心药VS良心药食品为人延续生命,药品则为人挽回健康,当食药品安全得不到保障时,最为普通公众,我们该何去何从?2012年,一把胶囊,一个行业“潜规则”,牵扯出了多少出“皮鞋很忙”的闹剧?毒胶囊事件是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食药品领域的又一重大公共危机事件。
“铬超标”、“毒胶囊”严重触动了药品安全的底线,黑心企业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和商业伦理,一切都让人不寒而栗。
值得注意的是,“毒胶囊”事件所引发的大范围的指责舆论和愤怒情绪,不但指向了涉事的9家药企,更把相关政府部门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是对我国政府部门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
一、案例回顾1.危机周期分析2012年4月9日央视著名主持人赵普在微博上称“不要再吃老酸奶和果冻,内幕很可怕”,引发了人们对工业明胶的关注,问题胶囊浮出水面。
毒胶囊事件自此进入公众视野,并迅速引发了全国医药用品界的轩然大波,公众对我国药品安全问题充满了疑问,导致了社会的恐慌。
这一公共危机事件引起的恶果持续至今,公众对我国药品的质量问题尚未完全消除疑心。
下面我们从危机周期的角度来分析毒胶囊事件。
1.1、 萌芽期(2004年5月~2012年4月14日)2004年,央视《生活》栏目播出了一期名为“入口胶囊 卫生堪忧”的节目,揭露了素有“中国明胶生产基地”之城的河北阜城和山东博兴一些地区的胶囊生产企业,在生产直接入口的药用胶囊时使用来路不明的原料明胶,而且其生产环境恶劣、生产空间不封闭、卫生状况差、工作人员徒手操作等内幕。
图1-1-1央视《生活》栏目曝光垃圾明胶生产过程危机阶段 标志事件不法行为被媒体曝光后,当地政府展开了为期三个月的集中治理整顿。
但问题胶囊只在小范围内得到清查,未得到国家药监局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没有及时在全国范围内对胶囊行业进行清理,为毒胶囊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皮革在生活中的用途真的可谓是广泛啦,无论是生活中的家居用品还是办公文具,几乎每个地方都可以看到皮革的影子,那么皮革是否可以用于每个行业每个地方呢?有些地方是不可以的,比如我们把皮革用在奶制品上就万万不可以。
深圳手机皮套厂家认为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我们应该早发现早治理,给我们的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榕超市酸奶近期有很多促销活动平时一些国产品牌的酸奶卖得一直不错,这几天即使做促销,销量都不多。
”昨日,福州沃尔玛花开富贵店销售员说道。
不光这家店,福州多家超市均表示,“皮革酸奶”传闻出现后,国内品牌酸奶近一周销量减了近三成。
昨日,在福州永辉超市杨桥店,冰柜上的酸奶摆得满满当当,买八送二、打折、送小礼品的促销活动层出不穷。
通常酸奶都是在周末或者节假日做促销,像这样在工作日举行促销的很少。
”一品牌酸奶促销员说,这段时间促销是厂家通知的,她猜测应该是受“皮革酸奶”事件影响。
沃尔玛花开富贵店一销售员说,因为国产酸奶价格相对平民,因此大部分市民都是购买国产酸奶,店里的酸奶90%也都是国产品牌,进口品牌仅一两款。
“但这两天进口酸奶销量反而好起来,至少每天能卖出五六盒。
”“市民选购方向的改变,应该与旧皮鞋制明胶做老酸奶的传闻出现有关。
”沃尔玛超市负责人翁经理说,“近日几乎所有国产品牌的酸奶都受到了影响。
”超市方面表示,平均下来,国产品牌酸奶的销量较之前少了近三成。
市民罗女士称,现在不是价格的问题,主要是老百姓不放心。
她说,原来她很喜欢吃酸奶,但现在心里有阴影。
在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之前,宁可不吃。
“传闻中也没说是哪家的老酸奶有问题,厂家能不能证明一下自己的清白?”永辉超市鳌峰店相关负责人建议,既然现在大家怀疑是制造老酸奶的明胶有问题,厂家不妨把原材料的进货证明拿出来,以证明自己使用的原材料是食用明胶,而不是所谓的旧皮鞋制成的工业明胶。
(东南快报)相关新闻:中食协糖委称不排除起诉"皮鞋变果冻"爆料者新华网福州4月12日电(记者许雪毅)“果冻究竟有没有含工业明胶?这东西还能吃吗?”近日,有实名认证微博声称“老酸奶和果冻含有破皮鞋炼制的明胶”,在网上引发消费者对果冻产品的强烈质疑。
1.老酸奶又见废旧皮革与工业明胶!据昨日央视《每周质检报告》报道,在浙江省新昌县“全国有名的胶囊之乡”,皮革下脚料提炼出的劣质工业明胶被用于药用胶囊,包括吉林海外制药、四川蜀中制药、修正药业等知名企业被指涉嫌使用该种工业明胶原料制作的胶囊,其多种药物经检验重金属铬含量严重超标,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
随着媒体调查的镜头,公众所见令人震惊。
各种皮革的琐碎下脚料,经过生石灰浸渍膨胀、工业强酸强碱中和脱色、多次清洗等一系列工序,以其为原料所熬制出的工业明胶,被厂商信誓旦旦地保证“完全能够用来生产药用胶囊”,大肆销售。
而为其行为背书的,则是诸多胶囊制造厂、制药厂,明知不可为却悄然为之,不经任何必要检测就让这样的胶囊药物流向市场。
经检测发现,诸多涉案药物重金属铬严重超标,原本寄望于治病的药物,却俨然成了致命的“大杀器”,如此“公开的秘密”实在骇人听闻。
在此之前,则是另一场至今未见完全消散的“老酸奶涉嫌添加工业明胶”风波,尽管有多家行业协会出面表态,言辞间甚至不乏赌咒发愿,但个中疑窦依然让公众心有余悸。
而今,围绕工业明胶被指大面积用于胶囊制造,是否还可用一句“不足虑”轻松带过呢?眼观“业内非常普遍”的用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的乱象,在同等戒备状态的食用领域,是否还能确信真的安全无虞?面对如此岌岌可危的安全困局,各方仓促的表态已无法消弭公众的诸种疑虑。
而回到此前“老酸奶涉嫌添加工业明胶”传闻的风波,至今无法完全消散的焦虑,让公众的信任无以托付。
惟有的脆弱反抗,只剩下“因噎废食”这一项看似荒诞的选择。
因为在“不必惊慌”的安定人心之外,最应当细细展开进行证据呈现的爆料者,采取了欲言又止的作态继续他的“不细说”。
争相上场的商家表态,除了缺乏信赖度的笼统誓言,依旧无法让人看到哪怕一份权威的检测报告,职责部门至今不出面回应,倘若没有此次“皮革胶囊”的及时接力,工业明胶与老酸奶之间的暧昧关联,是否还会有机会继续追问?彼时所谓业内人士从成本角度曾有计算,用“如果用工业明胶,一吨酸奶也就省几十块钱”来推导“用工业明胶不划算”的结论。
4浙江省嘉已经35”。
小菲一“紧箍咒”,,母亲很,说希是为她好,家的意思。
雷区,小菲没给别再逼我希望门,年纪这么家嫁了。
”菲几个打了十几易才把菲已经很痛苦的检查后,肋骨骨折,生气之余,信任她任。
13日,准逮捕。
3在长达8个月的调查中,记者走访了河北、江西、浙江等地多家明胶厂和药用胶囊厂。
根据调查中掌握的线索,记者分别在北京、江西、吉林、青海等地,对药店销售的一些制药厂生产的胶囊药品进行买样送检,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反复多次检测确认,9家药厂生产的13个批次的药品,所用胶囊的重金属铬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2mg/kg 的限量值,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
这些药品分别是:1.青海省格拉丹东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脑康泰胶囊(产品批号:1108204),所用药用胶囊铬含量为39.064mg/kg 。
2.青海省格拉丹东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愈伤灵胶囊(产品批号:1008205),所用药用胶囊铬含量为3.46mg/kg 。
3.长春海外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盆炎净胶囊(产品批号:20110201),所用药用胶囊铬含量为15.22mg/kg 。
4.长春海外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苍耳子鼻炎胶囊(产品批号:20110903),所用药用胶囊铬含量为17.65mg/kg 。
5.长春海外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通便灵胶囊(产品批号:20100601),所用药用胶囊铬含量为37.26mg/kg 。
6.丹东市通远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产品批号:20111203),所用药用胶囊铬含量为10.48mg/kg 。
7.吉林省辉南天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抗病毒胶囊(产品批号:091102),所用药用胶囊铬含量为3.54mg/kg 。
8.四川蜀中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阿莫西林胶囊(产品批号:120101),所用药用胶囊铬含量为2.69mg/kg 。
9.四川蜀中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诺氟沙星胶囊(产品批号:0911012),所用药用胶囊铬含量为3.58mg/kg 。
工业明胶主要成分是什么
小编希望工业明胶主要成分是什么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近期,被炒的沸沸扬扬的“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事件,曝光了不良厂商利用皮革下脚料做为原料进行药用空心胶囊的生产,随即工业明胶步入了我们的视线。
一些人疑惑:工业明胶主要成分是什么?下面和小编关注下吧。
近日曝光了不良厂商利用皮革下脚料做为原料进行药用空心胶囊的生产,随即工业明胶步入了我们的视线。
一些人疑惑:工业明胶主要成分是什么?下面和小编关注下吧。
工业明胶,是一种淡黄色或棕色的碎粒,无不适气味,无肉眼可见杂质。
其分子量为1—10万,含18种氨基酸,水分和无机盐含量在16%以下,蛋白质含量在82%以上,是一种理想的蛋白源。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下工业明胶对人体的危害?工业明胶添加到食品中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化的链条,工业明胶的危害却是让人心惊胆战,食用明胶是从动物的皮毛和骨骼中提炼的,可以应用于果冻和冰激凌、糖果中,而工业明胶是从皮革等下脚料中提取而来的,含有铅、汞等多项重金属,对人体的肝脏、肾脏、皮肤、血液等会产生危害,严重时会引起贫血、肾炎、神经炎等疾病,在人体达到一定。
农村·农业·农民2016.8B 李栋唐煜被滥用的工业明胶日前,随着辽宁警方破获6000多公斤有毒有害食品案情的披露,工业明胶这一违法添加物再次走入公众视野。
工业明胶滥用背后,则是一条完整的地下产业链———工业明胶和食用明胶使用效果相仿,成本却低出近4倍以上,不少“黑窝点”用工业明胶给食品增加弹性口感,最终产品以皮冻、粉丝、凉皮等最为多见。
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国内对食品中违规添加工业明胶尚无明确检测标准,而部分厂家也开始以食用明胶勾兑工业明胶的方式降低重金素残留,试图蒙混过关,违规添加现状仍不容乐观。
专家认为,解决工业明胶滥用问题应从源头入手,对其在生产流通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可追溯管理,严格控制每一批次工业明胶的流向,彻底杜绝其进入食品加工领域的可能性。
危害大长期摄入有致癌风险辽宁警方对工业明胶的最终流向尚在追查,但从过往查处的食品安全犯罪案例来看,肉冻、凉皮、粉丝这三种食品已成“黑作坊”添加工业明胶的最爱。
笔者对2013年~2015年违法添加工业明胶的判决文书进行梳理,共发现13起相关案件,涉及江苏、山东、河南等7个省市,涉案金额最高达到62万元,共缴获工业明胶约1188公斤。
其中肉冻约1961.23公斤,凉皮约80公斤,被扣押未销售的翅丝共计4.927吨。
从加工原料和方式来看,工业明胶常被不法商贩添加在肉冻、冻肉、凉皮、粉丝、酱肉等食品中,用于提高制成品的韧性和口感,其加工地点也多为出租平房等“无证窝点”。
其中,肉冻和粉丝两大食品等出现频率最高,在整体违法添加中占比达到61.5%。
此外,凉皮中非法添加工业明胶的数量更为庞大。
在2014年江苏徐州查获的一起案件中,被告人董某在短短8个月内,使用工业明胶并超限添加明矾等原料共加工生产凉皮约4万公斤,在当地集市广泛销售。
公安机关在现场查处的80公斤凉皮中,经鉴定其重金属元素铬含量较高。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吴文惠告诉笔者,明胶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根据加工方式的不同分为食用明胶和工业明胶。
老酸奶添加工业明胶的风波未平,使用工业明胶制“毒胶囊”的热浪又起。
工业明胶之所以无法取代食用明胶,原因就在于工业明胶含有大量“杂质”,而这些杂质往往是有毒有害物质,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诸多重金属成分,如铅、铬、汞等,容易导致血液疾病,甚至可以致癌。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近年来被曝光的舌尖上各种的“工业明胶风波”事件。
1、工业明胶制毒胶囊
【事件回放】宁海检察院通报了一起非法生产“毒胶囊”的案件,短短5个月,对外出售了高达9000万粒。
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
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
>>>详细
2、三元被曝曾采购大量问题明胶:工业下脚料制成
【事件回放】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获得的证据显示,三元股份在2013年至2014年初向嘉利达苍南采购大量明胶,将其添加至三元酸奶的多个系列产品中。
而嘉利达苍南的部分明胶原料,则来自河北省辛集市制革工业区。
>>>详细
3、雅客金冠蜡笔小新等涉事明胶糖果下架
【事件回放】全球最大的明胶供应商嘉利达涉嫌在国内使用垃圾皮料制造明胶,而国内知名的糖果品牌雅客、金冠和蜡笔小新均使用该企业所提供的明胶。
>>>详细
4、肉丸制作秘密:少量肉+肉精膏+明胶添加剂
【事件回放】一家专门出售肉类精膏和调味料的老板老张向记者介绍:“出于降低成本的要求,很多制作肉丸的小厂家、小作坊都控制肉丸中肉的含量,而肉含量的减少会导致肉丸出现两个问题,一是组织上会比较松散,缺少肉的弹性,二是风味上缺少肉的风味和香气。
”减少肉量所带来的缺陷,就需要用各种食品添加剂一一弥补。
在制作过程中,如果觉得丸子不够Q弹,可以加入少量明胶类的添加剂,便可大功告成。
>>>详细
5、“皮鞋制老酸奶”:果冻老酸奶陷“工业明胶风波”
【事件回放】2012年4月9日,央视主持人赵普发表微博称根据调查记者的爆料,老酸奶和果冻不能吃,尤其是孩子,具体细节很恐怖,不便透露。
该微博引爆了网络,迅速被网友大量转发和评论,焦点直指这些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剂——明胶。
>>>详细
6、明胶鱼翅大行其道尚无检测标准出台
【事件回放】继明胶果冻、明胶老酸奶、明胶胶囊之后,最近明胶这种“神器”又跟海味八珍之一的鱼翅发生了关系。
记者发现一种名为“素鱼翅”的廉价鱼翅在海鲜市场悄然大行其道,消费者花数百元买来一碗鱼翅却很有可能吃到的是20元一斤的“明胶翅”。
>>>详细
7、老鼠肉加明胶冒充羊肉出售
【事件回放】江苏无锡卫某等制售假羊肉案。
2013年2月,在公安部统一协调下,江苏无锡公安机关出动200余名警力,在无锡、上海两地统一行动,打掉一特大制售假羊肉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63名,捣毁黑窝点50余处,现场查扣制假原料、成品半成品10余吨。
经查,2009年以来,犯罪嫌疑人卫某从山东购入狐狸、水貂、老鼠等未经检验检疫的动物肉制品,添加明胶、胭脂红、硝盐等冒充羊肉销售至苏、沪等地农贸市场,案值1000余万元。
>>>详细
8、雀巢“笨NANA”被质疑含明胶
【事件回放】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有网友质疑称,“笨NANA”雪糕的皮静态放置1天或用水泡,也不见化掉。
对此,生产商雀巢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产品均符合国家对食品的相关规定,不含有不合格的明胶成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