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防治共41页
- 格式:ppt
- 大小:4.07 MB
- 文档页数:41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措施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这种疾病主要影响 5 岁以下的儿童,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肢体残疾甚至死亡。
幸运的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能够大大降低脊髓灰质炎的发病风险。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措施。
一、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脊髓灰质炎最有效的方法。
目前,我国使用的脊髓灰质炎疫苗主要有两种: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和注射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
OPV 是一种口服疫苗,通常在宝宝 2 月龄、3 月龄、4 月龄时各口服一剂,4 岁时再加强免疫一次。
OPV 服用方便,价格低廉,能够产生肠道免疫,有效地阻断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
但 OPV 存在极少数的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病例发生的风险。
IPV 则是通过肌肉注射接种。
宝宝在2 月龄、3 月龄时各注射一剂,4 月龄和 18 月龄时分别再接种一剂。
IPV 安全性高,不会产生 VAPP和 VDPV,但生产成本较高,且不能产生肠道免疫。
在实际的预防接种工作中,通常会采用序贯免疫的策略,即先接种IPV,再口服 OPV,以结合两者的优势,达到更好的预防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接种 OPV 还是 IPV,都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进行,并且要在正规的医疗机构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
接种后,宝宝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如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一般在 1-2 天内会自行缓解。
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高热、抽搐、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就医。
二、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于预防脊髓灰质炎也非常重要。
要经常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彻底清除手上的细菌和病毒。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
水果要洗净去皮后再食用,蔬菜要煮熟煮透。
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打扫房间,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措施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以发热、上呼吸道症状、肢体疼痛,少数病例出现肢体弛缓性瘫痪为特征。
病因脊髓灰质炎病毒经口进入人体后,即侵入咽部和肠道的淋巴组织,则形成隐性感染;抗体低下病毒则进入血循环,引起病毒血症。
若机体缺乏免疫力,病毒随血流经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并沿神经纤维扩散,引起无瘫痪期症状;如果运动神经元受损严重,则导致肌肉瘫痪,引起瘫痪期症状。
症状潜伏期3~35日,一般为7~14日。
按症状轻重及有无瘫痪可分为隐性感染、顿挫型,无瘫痪型及瘫痪型。
(一)隐性感染(无症状型):占全部感染者的90~95%。
感染后无症状出现,病毒繁殖只停留在消化道,不产生病毒血症,不浸入中枢神经系统,但从咽部和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体内可查到特异性中和抗体。
(二)顿挫型(轻型):约占4~8%,病毒侵袭全身非神经组织。
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可出现①上呼吸道炎症状,如不同程度发热,咽部不适,咽充血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扁桃体肿大等;②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腹部不适等;③流感样症状,关节、肌肉酸痛等。
症状持续1~3日,自行恢复。
(三)无瘫痪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且循环神经纤维散布全身,可在发病之初出现此期症状,但多数患者可在前驱期后有1~6日无症状或症状减轻,而后进入此期。
(四)瘫痪型:约占感染者的1~2%,其特征为在无瘫痪型临床表现基础上,再加上累及脊髓前角灰质,脑及脑神经的病变,导致肌肉瘫痪预防措施(一)自动免疫按计划普遍服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以提高人群的免疫力。
95%以上的接种者可产生长期免疫,并可在肠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sIgA。
我国从1960年开始自制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一种是三型单价糖丸,另一种是混合多价糖丸,为Ⅰ、Ⅱ、Ⅲ型混合物。
目前普遍采用后一类型疫苗,此型疫苗可在-20℃保存2年,4-8℃保存5个月。
一般首次免疫应在婴儿2月时开始,连服3次,间隔4-6周,4岁时再加强免疫一次。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措施具体如下:(1)管理传染源要力争早期发现患者,及时进行隔离治疗,一般从发病那天算起至少隔离40天,开始的l周要同时强调呼吸道和消化道隔离,1周后可单独采用消化道隔离。
密切接触者应接受医学观察20日。
没有症状坦带有病毒的人,也要按患者对待进行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患者的粪便和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污染的物品必须进行彻底消毒。
同时要搞好环境卫生,尽可能消灭苍蝇;要加强饮食、饮水的卫生管理。
(3)保护易感者主要是进行免疫接种。
儿童必须按要求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
另外,如果没有接种过疫苗或者是先天性免疫缺陷儿童,与患者有过密切接触,那么要立即肌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或胎盘丙种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
临床上脊髓灰质炎是如何诊断的首先要看有没有流行病学方面的资料。
患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当地有这种病的流行,如果有明确的、与患者接触的情况,则有助于早期诊断。
然后要看患者有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
遇到发热患者,同时有多汗、烦躁不安、嗜睡、头痛、颈背肢体疼疡、感觉过敏、咽痛,但没有明显的炎症,就要考虑这种病的可能。
如果患者有分布不规则的弛缓性瘫痪出现,则临床诊断可基本成立。
最后还要看实验室诊断的结果,特别是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分离阳性,就可以诊断为确诊病例。
(脊髓灰质炎病毒病毒经口传人,侵入到人的口咽部及肠裁膜,在上皮细胞及局部淋巴组织中增殖,一方面向外界排出病毒,一方面可产生特异性抗体。
如果抗体产生的速度快、数量多,那么病毒就会被中和,形成隐性感染。
如果没能将病毒完全消灭,病毒可以经过淋巴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病毒血症,这个时候如果抗体能完全中和并杀灭病毒,那么病毒就不能侵入神经系统,入就会只有上呼吸道感染及肠道感染的症状,成为顿挫型感染,而不出现弛缓性麻痹症状。
极少数的患者由于病毒的毒力过于强大,或者由于自己体内的特异性抗体不够多,不能杀灭血液循环中的病毒,而病毒随着血液穿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最后造成整个中枢神经系统散在的广泛性损害。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
一、概述
脊髓灰质炎,就是我们俗称的小儿麻痹症,是一种病毒感染的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病除了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肢体疼痛等症状外,其最大的影响莫过于造成瘫痪后遗症,对患者以后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较大的障碍,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该病的预防。
二、步骤/方法:
1、
传染源方面:对于患者起病日,至少隔离40天,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20天,对于病毒携带者应按患者的要求隔离;
2、
传播途径:急性期患者粪便处理后才排放,沾有粪便的尿布衣裤应煮沸消毒,被服应暴晒;
3、
对易感人群的保护:减毒活疫苗对于95%以上接种者可产生长期免疫,对于免疫缺陷者及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可选用灭火疫苗重复注射;
三、注意事项:
1.对于未服过疫苗的幼儿、孕妇、医务人员等易感者,若与病人密切接触,应尽早肌注丙种球蛋白;
2.流行期间,儿童少去人群众多场所;
3.避免过分疲劳和受凉,推迟各种预防注射和不急需的手术等,以免促使顿挫型变成瘫痪型。
脊髓灰质炎防控知识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脊灰的传染源为病人、隐性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人对脊灰病毒普遍易感,<4月龄婴儿有来自母体的抗体,故很少发病,以后发病率逐渐增高,至5岁以后又降低。
脊灰没有特效药治疗,只能主要采取接种疫苗的预防措施。
脊灰治疗没有特效药,只能采取预防措施。
多次接种脊灰疫苗,可使儿童终身免疫。
接种脊灰疫苗,是预防脊灰最经济、最简单、最有效的手段。
目前我国使用的脊灰疫苗主要有减毒活疫苗(简称OPV)和灭活疫苗(简称IPV)两种。
减毒活疫苗主要有白色固体糖丸和橘红色液体两种剂型,通过口服方式完成接种。
灭活疫苗为液体型,通过肌肉注射完成接种。
我国一直使用OPV开展国家免疫规划免疫接种和大规模的强化免疫活动。
注意事项:1、接种OPV之前,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一是来接种时请记住携带孩子接种证及接种告知单,认真阅读告知单上的内容,对孩子目前的身体状况如实告诉接种点医生,孩子要按医生的要求服用疫苗;二是应该注意应该用凉开水送服糖丸,不能用热开水,以免糖丸失效。
2、脊灰减毒活疫苗的接种禁忌是什么?预防接种前,请家长务必了解孩子的身体健康状态并如实告知接种医生。
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下情况,不能接种OPV:(1)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乳制品等辅料及抗生素过敏者;(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3)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4)未控制的癫痫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或患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下情况,暂时不能接种OPV,可在以后条件适宜时予以补种:(1)3个月内接种过免疫球蛋白;(2)近期接种过脊灰疫苗或其他减毒活疫苗,需间隔1个月后补种;(3)强化免疫期间有感冒、发热等症状,待恢复健康后再进行补种。
3、OPV各剂次的间隔时间应≥28天。
4、家长一旦怀疑自己的孩子接种OPV发生了不良反应,应及时咨询当地接种单位或疾控机构,报告反应的发生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进行临床诊治。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措施简介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该病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肌肉无力、瘫痪甚至死亡。
为了有效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该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荐,婴儿应在出生后尽早接种第一剂脊髓灰质炎疫苗,通常在出生后6到14周内接种。
接种后,婴儿需要在特定时间间隔内接种多剂疫苗以完成免疫程序。
改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于预防脊髓灰质炎也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个人卫生习惯建议:•经常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特别是在接触食物、上厕所后。
确保彻底清洁手部,并用干净的纸巾或风干手。
•慎用生水:避免饮用未经消毒的生水,尤其是在流行地区。
•注意食品卫生:确保食品煮熟煮透,避免摄入未经处理的生食物或不洁食品。
•不分享个人用品: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牙刷、餐具等个人物品。
•妥善处理婴儿排泄物:正确清洁婴儿的屁股和生殖器,并及时处理婴儿的尿布。
加强社区防控脊髓灰质炎在社区传播时可能会造成病例暴发。
因此,加强社区防控是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关键之一。
以下是一些社区防控措施的建议:•加强疫苗接种率:通过推广并提供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服务,提高社区的疫苗接种率。
•宣传教育:开展针对脊髓灰质炎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知,增强社区居民的预防意识。
•加强监测和报告:建立完善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脊髓灰质炎病例,以便采取及时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防范。
•提供卫生设施:加强社区的卫生设施建设,确保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卫生环境。
旅行疫苗接种如果计划前往发生脊髓灰质炎疫情的地区旅行,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
根据疾病流行的情况和个人的旅行计划,咨询医生并接种相应的疫苗。
总结脊髓灰质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但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脊髓灰质炎防控措施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传染病的预防有三种方法: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脊髓灰质炎。
第一部分:控制传染源
脊髓灰质炎患者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20天,对于病毒携带者应按患者的要求隔离。
第二部分:切断传播途径
脊髓灰质炎的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
急性期病人粪便可用20%含氯石灰乳剂浸泡消毒(时间1-2h)后排放,也可用其他含氯消毒剂(如次氯酸钠)浸泡消毒后排放。
沾有粪便的尿布、衣裤应煮沸消毒,被服应日光曝晒。
第三部分:保护易感人群
1.人工主动免疫
易感人群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获得主动免疫。
疫苗有减毒活疫(OPV)和灭活疫苗(IPV)两种。
减毒活疫苗使用方便,95%以上接种者可以获得长期的特异性免疫力,但此种疫苗不可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灭活疫苗较为安全,可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但这种疫苗价格昂贵,且免疫力的维持时间较短,需重复注射。
3.其他
疾病流行期间,易感人群应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避免过分疲劳和受凉,推迟各种预防注射和不急需的手术等。
2011-8-22。
预防脊髓灰质炎的措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医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但是,脊髓灰质炎仍然是一个困扰人类卫生健康的疾病。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大约有6万人患上脊髓灰质炎。
虽然疫苗的普及有效地减少了疾病的发病率,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掉以轻心,而是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更好的预防措施。
1. 接种疫苗目前,接种疫苗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
疫苗可以有效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并让细菌感染的机会变得十分稀少。
在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是必给儿童免费接种的疫苗之一。
此外,如果您是计划前往一些高危地区进行旅游、探险等活动的人群,也务必要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
2. 注意生活卫生除了注重个人防护,我们还需要加强对环境卫生的关注。
尤其在夏秋季节,应该更加注重防蚊灭蚊,因为蚊子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媒介之一。
如果您的住处附近有水塘、沟渠、稻田等可以滋生蚊虫的环境,建议马上联系社区进行综合治理。
另外,在家中平常的卫生打扫中也需要做好病毒的消杀工作,如适时通风、勤洗手。
3. 保护身体健康身体的健康状况对于人体抵御脊髓灰质炎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饮食和运动等自身健康的方面。
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增加身体的免疫力。
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御病毒的能力。
4. 参与疾病防控除了自身防护,我们还应该积极参与疾病防控的行动中去。
比如,如果身边有疑似患病的人群,可以及时向卫生部门进行举报。
此外,在疫情防控期间,应该听从政府的相关要求,配合防控措施。
5. 科学教育对于孩子们来说,科学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课堂教育和家庭教育来加强孩子们对于疾病防控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让他们成为有预防意识的公民。
综合来看,预防脊髓灰质炎需要我们从自身的健康、环境卫生、科学防控等多方面入手。
更加细致全面地探索预防措施,需要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关注,需要科研工作者前往疫情高发地区实地考察,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与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