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 口耳目 第二课时
- 格式:pptx
- 大小:2.40 MB
- 文档页数:24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3 口耳目备课时间 2020.9.7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运用看图识字方法让学生识字的课文。
课文的第一部分通过观看花儿的场景,学习有关身体部分名称的5个字;第二部分则通过两个京剧人物形象图,让学生通过学习两句俗语学习两个表示动作的字。
图画展示的是生活,因此,看图识字的本质是利用已经熟悉的生活识字。
这身体部分的5个字和两个表示动作的字,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并常说的,有利于学生掌握。
本节课重点学习第二部分的内容。
学情分析本课的生字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有过一些接触,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入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本节课我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就成了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运用生活中认识的字,以及请教老师同学或猜读等方式方法,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2.借助插图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站、坐、行、卧”的要求,激发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愿望;学习用普通话与同伴交流口、耳、目、手、足能做的事情。
3.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
4.认识笔画“横折”“撇”“弯钩”,知道笔顺规则“先外后里再封口”,继续学习在田字格上写字,正确书写“口”等4个生字,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1.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站、坐”2个生字。
3.认识田字格,知道写字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的要求,正确书写“耳、手”2个生字。
教学难点1.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2. 学习在田字格上写字,努力按照书写要求以及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激发导入探索航行。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和身体部分有关的字宝宝可还记得?(课件出示5个字宝宝,学生巩固认读)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
读课题,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先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礼物:请同学们认真看,仔细听,然后说一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认真倾听,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3 口耳目教学目标:1.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检查简化字和古代象形字的相似之处,从而自主探寻字理、发下规律、认识字形、明白字义,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通过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口、耳、目、手、足”5个生字。
学习新笔画横折、平撇、弯钩。
学前准备:1.本课生字相对应的实物图片、古文字、课件(教师)。
2.生字卡片。
(学生)教学重点:1.认识5个生字。
2.学会形象记忆生字。
教学难点:根据古文字了解汉字的字形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口、耳、目、手、足”5个生字。
学习新笔画横折、平撇、弯钩。
2.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学习重点:1.认识5个生字。
2.学会形象记忆生字。
学前准备:1.本课生字相对应的实物图片、古文字、课件。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课前操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摇摇你的手,张张你的口,轻跺你的脚,拉拉你的耳,眨眨你的眼,我坐正!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观察插图,初步识字。
教师导学:课件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说图片的内容,并认读图上的汉字。
学生试学:1.图上画着什么?小朋友怎么欣赏花的?说一说他们的动作吗?2.认识“口耳目手足”五个汉字,并指出相应的位置。
3.认读课题,初步识字。
达标检测:图形和汉字连线,认识汉字。
三、借助图画,学习生字。
教师导学:出示图片、古体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发现字体与图画的关系。
引导学生学习新笔画“横折”“平撇”“弯钩”。
学生试学:发现汉字的字形,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习新笔画,初步掌握字形。
学习汉字笔顺。
检查反馈:认读汉字,了解汉字认识情况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5个生字,学习“站”“坐”,。
2.能朗读、背诵儿歌,理解儿歌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渗透自主识字的意识。
学习重点:巩固生字,激发识字兴趣。
学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环节: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上节课所学生字,学生认读。
口耳目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认读生字词:小鹄鸟、呱呱叫、欢快等。
2.能够听懂、会说、会表演故事情节,并感知故事中的情感。
3.能够运用课文语言描述图片和记叙事情。
教学内容1.课文朗读:《小鹄鸟》。
2.内容理解与表达:情感体验、互动表演。
3.写作训练:绘画表达、记叙文写作。
教学重点1.理解并认读生字词。
2.表演和懂得情感的体验。
教学难点1.表达情感细节。
2.记叙文写作,根据图片内容描述。
教学方法1.故事形式引入课文。
2.互动式的讲解及点拨。
3.图片展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1)教师吸引注意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小鹄鸟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听听小鹄鸟的故事,欢迎大家来到口耳目教室。
”(2)学生积极参与:“老师好!”2. 课文阅读(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2)教师做出正确的发音模仿和读音示范。
3.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小时候的一个经历,让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主人公小鹄鸟的心情。
(2)教师用贴图表现小鹄鸟的情感,让学生感知故事中的情感与情境。
4. 互动表演(1)教师安排学生角色,分别为小鹄鸟、大鹏鸟、树、阳光、小草等。
(2)学生扮演角色进行互动表演,体验故事情境。
5. 绘画表达(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绘制图片内容,能够描述图片内容。
(2)学生自主发挥,进行绘画创作,并描述自己的作品。
6. 记叙文写作(1)教师要求学生根据绘画内容、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2)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思路或自己的想象,写出一篇自己的记叙文。
板书设计单词解释小鹄鸟一个小的、年轻的鸟,通常有长腿和长尾巴呱呱叫鸟类的叫声欢快快乐、欢乐课后作业1.用自己的话复述《小鹄鸟》中的情节。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3.完成记叙文作业。
总结通过口耳目的教学,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与热爱。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对照、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
联系生活了解站、坐等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识记生字。
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联系生活了解站、坐等行为规范。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字源演变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生字卡片。
2.拷贝歌曲《中国工夫》视频片段。
学生准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看图对照人体器官,认识“口、耳、目、手、足”5个生字。
2.会写“口、目”2个字和笔画横折。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图片,进一步理解“口、耳、目、手、足”的作用。
教学过程板块一游戏导入,引出新课活动1拼图游戏,揭示课题1.设疑:(把一个没有眼睛、嘴巴、耳朵、手、脚的人物画像,贴在黑板上。
)这个人身上好像少了点儿什么,同学们能说出来缺少了什么吗?2.激趣:哦,他的眼睛、嘴巴、耳朵、手、脚竟调皮地跑到了老师的桌面上,我们来做一个拼图游戏,把这些身体部位拼回去,好吗?3.师生互动,拼贴身体部位。
4.学生贴眼睛、嘴巴、耳朵时,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它们还有什么名字。
5.教师板书题目,学生齐读题目。
活动2自由讨论,了解身体部位的作用1.引导学生了解人体各部位的作用。
(1)动画演示:两个小朋友做游戏,一人做动作,一人猜身体部位。
(2)教师依次单击图片,引导学生一边视察,一边说出身体部位名称,了解人体各部位的作用。
课件展示2.每个小朋友都长着口、耳、目、手、足,你知道这些身体部位是干什么用的吗?3.学生自由讨论。
4.师生交流。
预设:(1)口就是嘴,是说话的、吃饭的。
(2)耳是听声音的。
(3)目就是眼睛,是看东西的。
(4)手是拿书包的。
(5)足是走路用的。
5.引导学生在自己身上指出这些身体部位,说出它们的名字。
操作指点: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富于空想,而且对人体五官的感知也不是零起点。
3 口耳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会写“耳、手”2 个生字和撇、弯钩2 个笔画。
2. 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 知道坐、站的基本姿势, 在活动中感受、体验,了解坐、站、行的规范姿势。
教学重点会写“耳、手”2 个生字和撇、弯钩2 个笔画。
教学难点知道坐、站的基本姿势, 在活动中感受、体验,了解坐、站、行的规范姿势。
教学准备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Ⅰ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 听写词语:一口耳目大手展示学生书写情况,师生评价。
(写得正确,得一颗星;既正确又规范,得两颗星) 同桌两个人交换过来,互相评价。
得两颗星的小朋友,你们都是最棒的!2.小朋友能把生字宝宝写得正确、规范,真不错![出示幻灯片,生字宝宝回到了词串里,你们还能读准确吗?指名读词串。
3.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Ⅱ朗读课文,认识“站”“坐”1. 观察书中的插图,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他们此时的动作吗?(站坐)2. 教师板书两个字(站、坐),指名生朗读,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3. 出示“站、坐”两个生字的字理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站:左边是一个人站立着,右边表示一个人站立的时候要占据一定的地方。
坐:两个人坐在一堆土上。
4. 指导学生开火车读字,并扩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5. 讨论:我们在站立和坐下的时候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姿势,才是健康文明的呢?6. 出示小短文,自由朗读后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标准的“站、坐、行、卧”的姿势图。
请学生对照图画说一说小短文的意思。
(站立时像松树一样挺拔;坐姿像旧时摆放在桌子上的台钟一样,四平八稳;走路像一阵风;睡觉时身体像弓一样侧卧。
)【设计意图】出示课文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画中的内容,引导学生扩词并说完整的话,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Ⅲ诵读俗语,理解应用1. 出示句子:“站如松,坐如钟。
”(1) 出示松树和台钟的图片,想一想,“站如松,坐如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松”“钟”分别指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站立时像松树一样挺拔,坐姿像摆放在桌子上的台钟一样,四平八稳。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案及反思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案及反思精选6篇(一)教案:教材: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学目标:1. 学会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认读生字词造句。
2. 听懂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够通过观察插图,理解课文的大意。
4. 通过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观察插图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插图造句。
教学准备:1.《口耳目》课文的图片或幻灯片。
2. 学生的课本和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师生问候,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 谈论生活中的观察经验,如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等。
3. 通过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插图,猜测课文内容。
Step 2:听说读写1. 听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 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朗读能力。
3. 练习生字词,造句,并与同伴分享。
Step 3:分析课文1. 学生观察插图,回答问题,理解课文的大意。
2.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引导学生找出重要的人物和事件。
Step 4:巩固练习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2. 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Step 5:拓展延伸1. 学生上台依据已学内容描述自己喜欢的一件事情。
2. 教师提问学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反思:1. 教学准备充分,使用了多媒体教具,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趣味性。
2. 教学过程安排合理,师生互动频繁,增强了学生参与和合作意识。
3.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合作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造句和讨论,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4. 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在上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兴趣。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案及反思精选6篇(二)教案:教学内容:《天地人》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调。
2. 通过观察插图,初步了解天地人的概念。
识字3.口耳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认读“足”、“站”、“坐”。
2.能够给“足”、“站”、“坐”组词。
3.正确书写“耳”、“手”。
教学重点:记住图片、识记生字教学难点:会写“弯钩”一个笔画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课前准备:PPT,生字卡片 (教师)一、猜谜语引入:1.猜谜:小朋友们,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小耳朵认真听!(读第一个谜面)。
谁能用一个字来说一说谜底?(目)二、游戏闯关米老鼠和唐老鸭来到语文游乐园,他们邀请你们一起来陪他们接受挑战,你们愿意吗?一)我来出示,你来说1、出示“口、耳、目、手生字卡片生字卡复习,老师出示生字卡,学生大声说出这个字2、开小火车读二)看图认字小朋友真厉害,上节课的生字都掌握了,新游戏又来了,你们敢接受吗?1、出示图片,这是两个京剧里的人物!一个是花旦穆桂英,一个是黑脸的包公!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他们此时的动作吗?学生相机回答,老师出示生字卡片“站”“坐”。
学生齐读生字,你可以给他们找朋友吗?生组词回答2、老师说过站立的时候,坐端正的时候,小脚丫都要并并拢,你知道脚丫用一个字来说叫什么吗?(师出示生字卡片足)。
反应灵敏,你真棒!那谁又能给“足”找朋友呢?你们真有爱,给足找了这多朋友!我们看一下它是如何演变过来的。
生字认识了,那放到课文的俗语中,你还认识他们吗?三)谚语学习我们来到游乐场的第三个游乐玩具前,看看又有什么等着我们?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标准的“站、坐”姿势图。
请学生对照图画说一说谚语的意思。
教师及时补充,大概意思准确就可以。
2、出示图片:站得像松树一样笔直笔直,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人“站如松”?(解放军叔叔、参加集会的小朋友)(追问我们在站立和坐下的时候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姿势,才是健康的呢?)3、指名读+动作:有哪个小朋友想读?其他小朋友一边读一边做做动作?7、齐读+动作:还有谁想读?这么多人呀!那我们全班一起来读好吗?读站的时候自然也要——站直。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课文、生字解析带练习x《口耳目》课文解析课文意思:这四句话告诉我们站、坐、行、卧的规范:站着像松树那样笔直挺立,坐着像座钟那样端正。
行走像风那样快而有力,睡卧像弓那样身体侧弯。
问题解疑1.人为什么要“站如松,坐如钟”?因为站如松,含腹挺胸,挺拔直立,显得人很有精神;坐如钟,看起来端庄、稳健。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2.人为什么要“行如风,卧如弓”?行如风,体现了人干净利落、雷厉风行的精神面貌;卧如弓,身体充分放松,能够解除疲劳。
《口耳目》生字解析口音序:K 结构:独体部首:口笔画:3组词:口气,瓶口,人口,伤口。
目音序:M 结构:独体部首:目笔画:5组词:目光,眉目,题目。
耳音序:E 结构:独体部首:耳笔画:6组词:耳朵,耳边,木耳,顺风耳。
手音序:S 结构:独体部首:手笔画:4组词:手心,手背,小手,拉手,举手。
《口耳目》同步练习一、看图认一认,连一连。
二、我会填。
1.“目”的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共( )笔。
2.“耳”的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共( )笔。
3.“手”的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共( )笔。
三、选字填空。
①站②坐()()四、写出下面的笔画。
(教师帮助读题)横折()弯钩()撇()横()竖()五、和爸妈一起读儿歌。
参加答案:一、略二、1.五2.六3.四三、②①四、五、略。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使这些单调的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想学乐学,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12个字,学写“十木禾”3个字。
认识3种笔画:竖撇捺和一个偏旁角子头。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
教学重点: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课前准备:12种实物的图片;生字字形演变卡;竖撇捺笔画卡片。
教法:培优辅差学法:小组合作教学课时:1课时一图字结合,认识口耳目手足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2图字结合:字和图有什么联系?二认读生字1哪些生字你已经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2认读生字:(1)领读:学生已经认识的字可让学生领读,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可由教师领读。
(2)自由练读,小组读,指名读,加拼音读,去拼音读。
(3)竞赛读。
看谁认得快记得多;你已经认识了多少3学习新课文。
三巩固认读1认读:选自己喜欢的字说说是怎样记住的?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教笔画名称及笔顺:竖撇捺3学生练习书写:课本田字格中生字自己写一写。
哪个字写得满意可以向同学和老师展示。
四作业布置在田格本上写今天所学的生字。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篇2)教学目标:1认识7个字,学写口耳目手 4个字。
认识3种笔画竖横折撇。
2感悟汉字的形象美,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急生字,会写口耳目手 4个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音节卡片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一看图说话导入: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幅美丽的图画。
春天到了,景色多美啊!鲜艳的花朵,引来了漂亮的蝴蝶,也吸引了小朋友们的目光。
大家看图画,想一想,这几个小朋友在做什么?在说什么呢?二教学目过渡句:大家说的非常好!看要用目来看,说话要用口来说,听要用耳朵来听,指要用手来指,站要用足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