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采血
- 格式:ppt
- 大小:239.50 KB
- 文档页数:23
动脉采血操作流程动脉采血是一种用于监测血气分析的常规操作,主要用于评估急性呼吸功能障碍、酸碱平衡和氧合情况。
本文将介绍一般的动脉采血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1. 消毒准备:将采血所需的消毒用品放在操作台上,用酒精对操作区域进行消毒,一般选择桡动脉,如果无法取得血液,可以选择其他动脉。
2. 洗手:佩戴好手套后,洗手并戴上洗手袖套。
3. 按压物品准备:放置好无菌纱布、压迫带或者止血钳。
二、操作步骤1. 询问患者:向患者解释采血的目的和过程,并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史。
2. 选择动脉:用手触摸找到动脉脉搏,定位好采血点。
3. 皮肤消毒:用酒精棉球将采血点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消毒范围至少5cm。
4. 进针前准备:佩戴好手套,取出无菌动脉穿刺针和注射器,将穿刺针内腔滴入一滴生理盐水。
5. 皮肤牵拉:用无菌纱布牵拉皮肤,以使动脉更加突出。
6. 进针:用一只手紧握患者的手腕,将无菌动脉穿刺针以15-30°角度和轻力推入皮肤至针头位于血管内。
7. 获取血液:保持手稳定,缓慢抽取血液,同时通过注射器喷气观察血流情况,一般采取3-5ml血样。
8. 拔针:首先停止吸血,然后拔出针头,迅速按压采血点不低于5分钟,防止出血。
9. 给患者上绷带:用无菌纱布和胶布或压迫带给患者上绷带,同时可以检查有无活动性出血。
10. 处理血样: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放入提前准备好的血样管中,并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11. 记录信息:记录采血时间、采血部位、抽取的血样量以及患者的反应情况等。
三、注意事项1. 操作规范:操作者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实践,且应遵循标准的操作规范。
2. 选择采血点:一般选择桡动脉为首选,避免选择静脉或肌肉。
3. 无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要保证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4. 观察患者反应:采血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意识丧失、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5. 地点准备:选择安静、干净、亮度适中的地方进行操作,确保操作台上放置的物品整齐、干净。
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流程及注意事项血气分析结果直接影响到对患者呼吸功能及酸碱平衡紊乱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动脉采血流程要规范化、标准化。
(一)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流程:一、动脉采血前准备:1 患者评估和准备:动脉采血前准确核对患者身份,身体状况,评估穿刺部位皮肤及动脉搏动情况。
采血前向患者解释动脉采血目的及穿刺方法,减少患者紧张,取得患者配合。
2 采血物品准备:专业安全型动脉采血器一支,碘伏消毒棉签或异丙醇棉球,无菌干棉签或无菌纱布,弯盘等。
二、动脉穿刺部位的选择:1最常用和首选桡动脉,因为其有丰富的侧支循环,动脉表浅,穿刺方便,易于固定和穿刺后按压止血。
其他可选择的部位依次是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
2 改良案例Allen实验呈阳性。
三、采血:1 采集动脉血气标本要用专业安全型动脉血气采血器,先把3ML 的动脉血气针的针栓推到底然后再拉回到1.6ML处,让抗凝剂在管壁均匀分布,减少凝血机会。
2 根据患者病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手掌向上伸展手臂,腕部外展30度绷紧,手指自然放松。
必要时可以使用毛巾卷或小枕头以帮助腕部保持过伸和定位。
3 操作者左手食指、中指,定位桡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
4 常规消毒穿刺区皮肤和操作者的食指和中指,消毒区域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应在5CM以上。
5 以斜刺或直刺方法进行动脉穿刺,见血后固定针头,待动脉血自动充盈针管至1.6ML位置后拔针。
6 拔针后,局部立即用无菌棉签或纱布按压穿刺部位3-5分钟,股动脉按压10-15分钟以上。
松开后立即检查穿刺部位,如未能止血需重复此步骤直至完全止血。
四、采血后要求:1 采血成功后,在按压止血的同时,立即单手启动采血器上的安全卡扣,防止针刺伤的发生。
2 将针头旋下换上安全帽,观察标本中有无气泡,如有气泡立即排除。
3 把标本垂直颠倒5次,平行揉搓5秒钟以上,保证样本充分抗凝。
五、样本的运输和送检:以手持方式运送标本,标本应在15分钟内立即送检,不能立即送检的可暂时保存在冰箱冷藏层中,15-30分钟内送检。
浅谈动脉采血[ 中图分类号]R446.1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1620(2015)10-292-02动脉采血是临床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操作技术,能够熟练并迅速的采集到动脉血是及时判断病人病情变化和及时抢救病人的重要保证,以下和大家分享我的动脉采血体会:1. 动脉采血的目的1.1 通过动脉血气分析可以监测患者有无酸碱平衡紊乱;有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1.2 判断急慢性呼吸衰竭的程度,为诊断和治疗危重病人提供可靠依据。
1.3 指导氧疗和调节机械通气的参数。
2. 动脉采血的适应症2.1 各种疾病、创伤、手术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者。
2.2 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机械辅助呼吸时。
2.3 抢救CPR 后,对患者的继续监测。
2.4 急救时动脉给药。
3. 动脉采血的方法3.1 准备用物。
护士准备:着装整齐,修剪指甲,戴口罩,洗手。
用物准备:安尔碘(或碘伏消毒液)、消毒棉签、弯盘、动脉采血针(或一次性1ml 注射器或2ml 注射器、肝素液和橡皮塞)、化验单、体温表、纱布块一干一湿。
3.2 穿刺部位的选择: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取仰卧位或座位),使患者保持安静,选择合适血管(可选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任一处)。
评估穿刺部位皮肤及动脉搏动情况。
3.3 测对侧肢体腋温,测体温时做Allen 实验。
5min 后取下体温表并记录。
用湿纱布擦拭体温表。
3.4 桡动脉采血时,用食指,中指触摸腕横纹上约2cm 处动脉搏动感最强处,在患者手腕下垫一小软枕,保持手掌呈过伸位,碘伏棉签消毒穿刺中心皮肤,直径大于5cm,待干。
消毒操作者左手食指和中指,右手持一次性动脉采血针(握笔式),左手食指、中指放于搏动最明显处,与皮肤呈45°(倾斜)或 90°(垂直)进针,此时可见鲜红色血液从血管涌出,用左手抽吸至1ml,迅速拔出针头插入橡皮塞,左手持无菌纱布或棉签按压穿刺部位,按压5-10min,将注射器平行转动,使抗凝剂与血液充分摇匀,立即送检。
动脉采血一、目的抽取动脉血液标本,进行血液气体的分析,以协助诊断和治疗。
二、适应症1、对呼吸功能不全和酸碱失调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2、对于呼吸功能障碍者,及呼吸衰竭的患儿,指导呼吸机参数的调整。
3、使用机械通气、心肺复苏后患儿的继续监测。
三、禁忌症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儿慎抽动脉血。
四、操作步骤(一)评估1、患儿的年龄、病情、治疗情况、意识状态及肢体活动程度、凝血常规、生命体征。
2、患儿用氧情况或呼吸机使用情况。
3、穿刺部位的皮肤情况和血管状况。
4、家属对于动脉血标本采集的认知及合作程度。
5、向家属及患儿耐心解释采集动脉血的目的、方法、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二)准备1、护士:仪表端庄,衣帽整洁。
2、患儿:患儿采血部位皮肤清洁,体位舒适。
3、环境:清洁、安静、安全、光线适宜,必要时用围帘或屏风遮挡。
4、用物:安尔碘消毒液,无菌棉签、棉球、真空采血针(试管)、或5ml一次性注射器、橡胶塞(淡肝素钠1毫升在注射器内壁均匀转动后排出)、弯盘、一次性垫巾。
(三)操作1、洗手,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
2、备齐用物。
3、核对患儿信息。
4、核对采血条码(姓名、性别、年龄、项目等)。
5、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如: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等,协助患儿采取舒适的姿势,并露出适宜的采血部位:①桡动脉:绷紧前臂掌侧腕关节上2cm皮肤,使患儿手掌背曲呈反弓状,在手腕部的第二、三横纹处摸到搏动处(新生儿宜选用)。
②股动脉:患儿仰睡,腿成青蛙式。
③肱动脉:上肢自然伸直、放平,手掌朝上,在肘窝横上偏内的肱动脉搏动处。
6、用安尔碘消毒穿刺部位皮肤2次,范围>5cm(以动脉搏动点最强处为圆心),待干。
7、安尔碘消毒操作者左手的食指及中指。
8、再次核对患儿信息。
9、拔去真空采血针或5ml注射器的针帽备用。
10、左手的食指及中指摸到动脉搏动并固定好,穿刺入动脉,穿刺成功后固定针栓,获取所需血量。
①头皮动脉穿刺:左手拇指、食指固定所选穿刺动脉两端(一般选择颞浅动脉在颞部和顶部的分支),用力绷紧血管,右手持针柄,与皮肤呈10-15°角进针穿刺。
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流程及注意事项血气分析结果直接影响到对患者呼吸功能及酸碱平衡紊乱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动脉采血流程要规范化、标准化;(一)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流程:一、动脉采血前准备:1 患者评估和准备:动脉采血前准确核对患者身份,身体状况,评估穿刺部位皮肤及动脉搏动情况;采血前向患者解释动脉采血目的及穿刺方法,减少患者紧张,取得患者配合;2 采血物品准备:专业安全型动脉采血器一支,碘伏消毒棉签或异丙醇棉球,无菌干棉签或无菌纱布,弯盘等;二、动脉穿刺部位的选择:1最常用和首选桡动脉,因为其有丰富的侧支循环,动脉表浅,穿刺方便,易于固定和穿刺后按压止血;其他可选择的部位依次是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2 改良案例Allen实验呈阳性;三、采血:1 采集动脉血气标本要用专业安全型动脉血气采血器,先把3ML的动脉血气针的针栓推到底然后再拉回到 1.6ML处,让抗凝剂在管壁均匀分布,减少凝血机会;2 根据患者病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手掌向上伸展手臂,腕部外展30度绷紧,手指自然放松;必要时可以使用毛巾卷或小枕头以帮助腕部保持过伸和定位;3 操作者左手食指、中指,定位桡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4 常规消毒穿刺区皮肤和操作者的食指和中指,消毒区域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应在5CM以上;5 以斜刺或直刺方法进行动脉穿刺,见血后固定针头,待动脉血自动充盈针管至1.6ML位置后拔针;6 拔针后,局部立即用无菌棉签或纱布按压穿刺部位3-5分钟,股动脉按压10-15分钟以上;松开后立即检查穿刺部位,如未能止血需重复此步骤直至完全止血;四、采血后要求:1 采血成功后,在按压止血的同时,立即单手启动采血器上的安全卡扣,防止针刺伤的发生;2 将针头旋下换上安全帽,观察标本中有无气泡,如有气泡立即排除;3 把标本垂直颠倒5次,平行揉搓5秒钟以上,保证样本充分抗凝;五、样本的运输和送检:以手持方式运送标本,标本应在15分钟内立即送检,不能立即送检的可暂时保存在冰箱冷藏层中,15-30分钟内送检;※注意事项:1 送检时请在执行项目附加单背面注明患者采血时间、用氧方式、用氧浓度、体温等患者情况;2 使用呼吸机者,患者需稳定20-30分钟以后再进行动脉采血;3 血气针采集过程中或充盈不足时严禁拉动针栓,以免气泡产生;4 尽量采集血标本1.6ML,以保证最佳的抗凝效果;4 为保证离子检测数值的准确性不建议用血气标本检测离子值;5 确认为动脉血方可送检,如怀疑为静脉血应重采血标本;6 如动脉血标本采集过程不顺利,应考虑重采血标本;※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下情况拒收样本:1 注射器采集的样本;2 样本中有气泡;3 样本凝集;4 样本溶血;5采血量不足1.6ML;6 采集时间大于30分钟的样本;7 未注明采血时间及相关信息;重症医学科 2015-08。
动脉采血成功率计算公式
动脉采血成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成功率 = 成功次数 / 总次数× 100%。
其中,成功次数是指在进行动脉采血时成功获取到血液样本的次数,总次数是指进行动脉采血的总次数。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医护人员评估他们在动脉采血过程中的成功率。
通过对成功率的计算,医护人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操作技巧,以提高采血成功率,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此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成功率进行更详细的分析,例如按照不同操作者的成功率进行比较,或者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找出影响成功率的因素并加以改进。
总之,动脉采血成功率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医护人员监控和改进采血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体验。
动脉采血操作流程动脉采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获取动脉血液样本,通过分析血液中的成分和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下面将介绍一下动脉采血的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1. 材料准备:一次性动脉采血器、消毒棉球、生理盐水、无菌手套等。
2. 环境准备:确保操作环境整洁无菌,避免交叉感染。
二、术前准备1. 与患者交流:向患者详细解释采血的目的和过程,并征得其同意。
2. 患者准备:患者采血部位通常为桡动脉(手腕处),需要让患者舒适地坐或卧,并暴露出采血部位。
三、操作步骤1. 消毒处理:戴好无菌手套后,用75%的酒精或碘伏液擦拭采血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注意,消毒要从内向外进行,以避免污染。
2. 选择穿刺点:用拇指和食指按压采血部位,找到适宜的穿刺点。
一般来说,选择处于动脉上方的穿刺点,因为动脉在上方更容易固定。
3. 采血器准备:打开一次性动脉采血器的包装,将其连接到针头上,并将针头插入穿刺点。
4. 穿刺动脉:将针头与动脉垂直对齐,以适当的角度插入穿刺点,穿透皮肤和血管壁,进入动脉腔内。
在插入的过程中,可以用拇指和食指固定住针身,以防止滑动。
5. 采血操作:一旦针头进入动脉腔内,就会有鲜红色的血液从采血器中流出。
此时,可以松开拇指和食指,让血液自由流出,并用生理盐水湿润棉球,准备堵住采血点。
6. 采血结束:根据需要采集的血液量,掌握好采血的时间,一般为5-10ml。
采血结束后,迅速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住采血点,避免血液外溢和感染。
7. 处理血样:将采集到的血液移至试管或血液收集容器中,注意避免空气进入,然后将其送到相应的实验室进行检测。
四、注意事项1. 术前要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倾向或血管疾病,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
2.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穿刺点的选择,避免靠近关节或动脉分叉处,以免影响采血的准确性。
3. 采血过程中,要保持手部稳定,避免因手抖而影响穿刺的准确性。
4. 采血结束后,及时处理采血点,避免感染和出血。
动脉采血操作流程动脉采血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通常用于监测患者的血气分析和血液氧合情况。
正确的动脉采血操作流程对于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和保护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动脉采血的操作流程,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动脉采血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相关的器材和药品。
包括一次性采血针、采血管、消毒酒精棉球、透明胶布、止血带、生理盐水、标本袋等。
同时,需要核对患者的相关信息,确认患者身份和医嘱内容。
2. 术前准备。
在进行动脉采血操作之前,需要向患者做出详细的解释,告知操作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
同时,应当征得患者的同意,并让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以方便操作和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3. 皮肤消毒。
在进行动脉采血之前,需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
首先,用消毒酒精棉球擦拭采血部位,然后等待皮肤完全干燥。
4. 采血操作。
选择适当的采血部位,通常选择桡动脉或足背动脉。
用一只手将患者的手臂稍微向上提起,使动脉凸显出来。
然后用止血带绕在患者的上臂上,适当加压使动脉充盈。
用另一只手将一次性采血针插入动脉,同时松开止血带,让血液自然流入采血管中。
采血完成后,轻轻拔出针头,用透明胶布覆盖采血点,并让患者屈臂压迫片刻,以防止出血。
5. 标本处理。
将采集好的血液标本放入标本袋中,并在标本袋上填写患者的相关信息,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同时,将标本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分析。
6. 术后护理。
采血操作完成后,需要对患者的采血部位进行观察和护理。
观察是否有出血或肿胀的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告知患者采血后的注意事项,避免剧烈运动和用力,保持采血部位的清洁和干燥。
动脉采血操作流程就是以上述步骤进行的,正确的操作流程可以确保采血的安全和准确性。
希望相关医护人员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诊断的准确性。
动脉血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采集动脉血标本的目的主要是进行血液气体分析,常用的动脉有股动脉、桡动脉。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评估病人的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及肢体活动能力,穿刺部位的皮肤及血管状况,操作后注意观察。
3、在使用动脉血气针穿刺前,回抽活塞至1.6毫米处,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血液不能将活塞顶至1.6毫米处,采血量不够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若穿刺后再回抽活塞,血气针内会出现大量的气泡。
4、桡动脉穿刺点为前臂掌侧腕关节上2㎝、动脉搏动明显处;股动脉穿刺点在腹股沟股动脉搏动明显处。
穿刺时,患者取仰卧位,下肢伸直略外展外旋,以充分暴露穿刺部位。
针头与动脉走向呈40度角或垂直刺入动脉。
5、标本采集成功后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以免出血或形成血肿。
6、血气分析标本必须与空气隔绝,并充分揉搓血样标本使其与抗凝剂混合并立即送检。
7、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避免从股动脉及下肢动脉采血。
8、动脉穿刺后应按压不小于5~10分钟,确认穿刺点无渗出、无肿胀等异常情况。
动脉采血操作流程动脉采血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获取动脉血样进行检测,以了解患者的血气状态和酸碱平衡情况。
正确的动脉采血操作流程对于获取准确的检测结果和避免并发症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动脉采血的详细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动脉采血前,首先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医护人员需要确认患者的身份信息,并向患者解释动脉采血的目的和过程。
同时,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药品,包括一次性采血针、采血管、消毒棉球、酒精棉球、止血带、手套等。
2. 选择采血部位。
动脉采血的常用部位是桡动脉和足背动脉。
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通常选择桡动脉位于手腕处。
在选择采血部位时,要注意避开有血管瘤、血栓、伤口或静脉曲张的部位。
3. 消毒和准备。
在确定采血部位后,医护人员需要先用酒精棉球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然后再用消毒棉球擦拭干净。
接下来,将止血带绕在患者的上臂上,约留出两指宽的位置,以便于采血。
4. 采血操作。
医护人员戴上手套,拿起一次性采血针,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手腕,使桡动脉暴露在皮肤表面。
然后,用另一只手将采血针插入动脉血管,注意角度和深度,以避免损伤血管或周围组织。
采血完成后,将血样放入采血管中,轻轻摇匀。
5. 处理和止血。
在完成采血后,医护人员需要及时拔除采血针,并用消毒棉球对采血部位进行按压止血。
同时,要观察患者的采血部位是否有出血或肿胀等情况,必要时做好处理和记录。
6. 丢弃废弃物。
最后,医护人员需要将已使用的一次性采血针和采血管等废弃物,按照医疗废物处理的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理,确保医疗废物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以上就是动脉采血的操作流程,正确的操作流程能够确保采集到准确的血样,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也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希望医护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动脉采血,做好每一个细节,确保患者的利益和安全。
动脉采血的注意事项动脉采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用于获取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和诊断。
在进行动脉采血时,有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被遵守,以确保采血的安全和准确。
以下是动脉采血的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动脉:通常选择桡动脉或股动脉进行采血,因为这些动脉较浅且易于接近。
选择适合的动脉可以减少损伤和并发症的风险。
2.洗手和穿戴手套:在进行动脉采血之前,操作人员应洗手并穿戴无菌手套。
这可以减少细菌和其他污染物的传播,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
3.准备好适当的装备:操作人员应准备好需要的装备,包括一次性注射器、消毒用品、止血带、无菌棉球等。
确保所有的装备都是无菌的,以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
4.确认患者信息:在进行动脉采血之前,操作人员应确认患者的个人身份和医疗记录,确保进行采血的是正确的患者,避免错误和混淆。
5.告知患者:在进行动脉采血之前,操作人员应向患者解释整个过程,并告知他们可能会感到一些疼痛或不适。
这可以增加患者的合作和理解,并减少他们的紧张和恐惧。
6.正确使用止血带:在进行动脉采血之前,操作人员应正确使用止血带来辅助寻找和固定动脉。
止血带应该在采血位置上缠绕,并且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流动。
7.消毒采血部位:在进行动脉采血之前,操作人员应先用消毒剂清洁采血部位,如肤透或碘伏。
这可以减少细菌和其他污染物的传播,降低感染的风险。
8.避免超过两次尝试:在进行动脉采血时,操作人员应尽量避免超过两次尝试。
多次尝试可能会导致血管损伤、出血增加和并发症的发生。
9.正确采集血液:在进行动脉采血时,操作人员应使用适当的技术和角度,以确保正确地采集到足够的血液样本。
操作人员应注意避免空气进入血液样本中,以免造成误差或干扰分析结果。
10.压迫止血:在完成动脉采血后,操作人员应立即用无菌棉球或压迫装置对采血部位进行压迫止血。
这可以减少出血和淤血的风险,并加速伤口的愈合。
总结起来,动脉采血是一项细致的操作,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动脉采血流程动脉采血是一种获取动脉血液样本的方法,用于临床诊断和监测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血气分析等。
下面将介绍一般的动脉采血流程。
首先,医生或护士将根据需要确定采血部位,常见的动脉采血部位有桡动脉、肱动脉和股动脉等。
然后,医生或护士会向患者解释采血的目的和过程,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接下来,医生或护士会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采血的部位清洁无菌。
常用的消毒剂有酒精和碘酒等。
消毒完成后,医生或护士会等待一段时间,以确保消毒剂充分发挥作用。
然后,医生或护士会戴上适当的一次性手套,以防止交叉感染。
之后,医生或护士会取出一根长度约为3-5厘米的一次性针头,并将其封装打开。
紧接着,医生或护士会选择一根较粗的一次性注射器,并用抽吸器将一定量的空气吸入到注射器中。
接着,他们将空气注入到针头中,起到排出空气的作用,防止空气进入患者体内。
在准备工作完成后,医生或护士会用一只手将患者的皮肤稍微拉紧,使静脉充分凸显。
同时,医生或护士会用另一只手拿起准备好的一次性针头,并以一个小角度插入到采血部位的动脉中。
当针头进入到动脉中后,医生或护士会见到鲜红色的动脉血液进入针管。
此时,医生或护士会拉动一次性注射器的滑板,以吸取一定量的血液样本。
一般情况下,采血的血量在2-5毫升之间。
采血完成后,医生或护士会小心地将针头慢慢拔出,并迅速用一根无菌棉签或绷带进行止血处理,以防止血液外漏。
然后,他们会缓慢地将采集的血液倒入一次性容器中。
最后,医生或护士会将采血的血液样本标记好,并送到实验室进行后续的检测和分析。
总之,动脉采血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操作,它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在采血过程中,医生或护士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安全与无菌。
同时,他们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和不适感。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动脉采血的成功和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