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 格式:docx
- 大小:17.94 KB
- 文档页数:4
王新平教案职业道德与法律第3课教案2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一、教学目标1、认知、准确理解道德的特点和分类,全面把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充分了解良好道德的作用,良好道德在促进人生发展、推动社会和谐方面及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2、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升道德思想水平,加强道德认同感,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认同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对人生与社会的重要意义。
3、运用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二、教学重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良好道德促进人生、社会发展三、教学难点中职学生如何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五、教学过程第1页【情景导入】提出案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讲授】什么是道德?道德是做人的规矩与根本原则,是调整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它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以善恶标准来评价的、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来维系的。
道德的独特之处?-----四大特性广泛的社会性:道德贯彻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到各种社会关系之中,调整各种人际关系。
鲜明的阶级性:道德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并为其服务,总是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特殊的规范性:道德通过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公正和偏私等道德观念,通过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去约束和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影响的传承性:是指道德发展变化的速度比较慢,表现出不同时代道德之间的具有影响的关系。
道德的分类依据不同的标准,道德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根据时代背景不同,分为原始社会道德、奴隶社会道德、封建社会道德、资本主义社会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共产主义社会道德。
根据道德主体不同,分为学生道德、公务员道德、科技工作者道德、教师道德、医师道德。
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职业道德与法律》(高教版·第五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道德对人生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2.认识职业道德的内涵和基本原则;3.掌握职业道德在职场中的应用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道德在人生发展和社会和谐中的作用;2.职业道德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导入本节课:1.什么是道德?有哪些道德标准?2.道德对人生发展和社会和谐有何作用?2.讲授(30分钟)a.道德在人生发展和社会和谐中的作用1.道德对于人生发展的作用①培养个人品质和素质②稳定社会秩序③凝聚社会共识2.道德对于社会和谐的作用①提高社会凝聚力②推动社会进步b.职业道德的内涵和基本原则1.职业道德的内涵①对职业基本准则的遵守②职业操守③职业精神2.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①忠诚敬业②专业素养③公平正义④诚实守信⑤保守机密3.实例分析:如何落实职业道德a.针对职场中常见的道德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对企业和职业本身的危害,提出解决方案。
b.以保险行业的赔偿为例,分析职业道德是否得到了落实。
同时,为学生明确职业道德的内涵和方向,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
3.讨论(10分钟)1.请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①在职场中,如果遇到违反职业道德的要求,应该如何处理?②学生本人是否具有职业道德,在学习和工作中是否有行为需要改变?2.请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4.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结合个人经历,回答以下问题:1.职业道德是什么?它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2.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3.在工作中,你如何落实职业道德?四、教学反思本次课程着重讲解了道德在人生发展和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职业道德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通过实例分析与讨论,提高学生针对职场中的道德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开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学习目的和要求:1、认知了解道德的特点和分类,理解公民根本道德标准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理解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2、情感态度观念认同道德根本标准,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认同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
3、运用自觉践行公民道德根本标准,做有道德的人。
教学重点:1、公民根本道德标准2、社会公德根本标准的主要内容3、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4、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开展5、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教学难点:1、家庭美德根本标准的主要内容2、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开展3、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解、讨论法、阅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结合并用。
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
教学主要内容:一、遵守道德标准加强道德修养〔一〕我国公民的根本道德标准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
道德以善恶为判断标准,以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等来维系。
道德的内容因时代的不同会有所变化。
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公民根本道德标准,既是对中国优良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继承与弘扬,又表达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道德建立的新要求。
维护祖国的独立和统一、尊严和荣誉,为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做力所能及的奉献;要求我们自觉遵守国家法律,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
场所,能够讲文明、懂礼貌、守规那么,行为得体;讲老实、守信用。
诚心待人,诚信处事。
与人为善、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活作风,发扬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
职守,精益求精,克己奉公,造福社会。
倡导为人民效劳的道德观,就要把为人民效劳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标准之中。
在为人民效劳中,包含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
〔二〕幸福生活中的家庭美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幸福生活离不开家庭美德。
今天,我们倡导的家庭美德标准是公民根本道德标准在家庭生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家庭美德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那么。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
条件(教案).doc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道德
2、了解道德在社会繁荣发展中的重要性
3、掌握职业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课时
一节课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让学生思考“道德”的定义。
(2)让学生自由讨论“个人行为应当遵守什么道德准则”,尝试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
2、概述
让学生理解以及认识道德,其是指在社会风气、宗教教义和民族传统等各方面共识下,形成的一套明确的正当义务,以及人们共同参与必须树立和遵守的规则。
3、讨论
让学生承认,道德规范不仅是极关键的职业道德准则,更是行为准则,它们也是社会
存在的条件,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
4、作业
探讨职业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相应的归纳及总结。
五、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开展了自成体系的导入讨论,让学生自主发现道德,从而真正接受和理解“道德”这一概念。
同时,我也引导学生们深入认识和理解“合法”与“不合法”的概念,从而更加充分的掌握职业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教案附:教学详案课题: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一、导入新课读摘选的老子的《道德经》中的篇章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感受道德、认识道德、理解道德。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一)良好道德推进社会和谐发展1.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组织学生结合课本p34案例与生活实际围绕“人们评价社会生活行为的标准”与“道德是什么”思考讨论并分享。
老师总结:我们在评价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行为时往往是在我们认识水平的基础上以善恶为判断标准出发的,而道德就是以善恶为判断标准的社会准则,它是人类特有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而道德的内容也会因时代的不同有所变化。
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学生举例分享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其内涵,为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践行提供方向指导。
2.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材料:“最缺乏公德的行为”调查结果展示,讨论: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性总结:社会公德具有维护公众利益和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是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它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延伸: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如何遵守社会公德?(我们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尊重和关心他人,严格要求自己,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身体力行,并长期坚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良好公德意识和文明习惯的好公民。
)3.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结合课本p38案例说说高尚道德为什么能够推进社会和谐?(p39.协调人际关系,增进团结;形成共同的思想观念,维护社会安定和谐)播放雷锋精神宣传片,引导学生结合雷锋精神谈谈高尚道德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良好道德促进家庭幸福和人生发展1.幸福生活中的家庭美德组织学生结合p39案例分组讨论孟佩杰身上所体现出的家庭美德并分享个人具有的美好品质。
教案课程名称职业道德与法律课题名称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授课班级授课日期教学课时2使用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道德的特点和分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2.理解良好道德对于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注重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塑造完美的人格;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会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成为有良好公德意识和文明习惯的好公民。
态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不断积极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塑造完整人格;体会到良好道德对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成为有良好公德意识和文明习惯的好公民。
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良好道德对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并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塑造完整人格。
难点:理解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拓展践行教学资源多媒体课外作业教材第40页:体验践行;设计针对校园不良现象的社会公德警示语。
教学后记在教学过程中,案例对于教学有关键性的作用。
好的案例对学生有强有力的吸引力,老师和学生都较容易进入角色,课堂活跃,气氛热烈,能充分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能促进学生们对教材内容深入理解,改变学生以往死记硬背的课堂学习方法,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以在备课的时候,要尽可能发掘好的适合教学的案例。
附:教学详案课题: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一、导入新课读摘选的老子的《道德经》中的篇章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感受道德、认识道德、理解道德。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一)良好道德推进社会和谐发展1.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组织学生结合课本p34案例与生活实际围绕“人们评价社会生活行为的标准”与“道德是什么”思考讨论并分享。
老师总结:我们在评价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行为时往往是在我们认识水平的基础上以善恶为判断标准出发的,而道德就是以善恶为判断标准的社会准则,它是人类特有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邛崃市职业教育中心教案
第二单元知荣辱有道德教者:彭枭
探究问题:结合漫画,谈谈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必要性。
①社会公德具有维护公众利益和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的作用;②是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③当前,我国社会公德建设还不尽如人意。
最后,总结: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板书:
3.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首先,通过阅读和思考,理解社会公德诸规范的基本要求。
同理,要界定其中几个概念的外延。
如,社会公德基本规范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有一些提法从字面上很相近,如“文明礼貌”与“明礼”、“遵纪守法”与“守法”等,但所指不同,前者仅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文明礼貌与纪律、法律;社会公德中的“保护环境”是指在公共场所保护环境整洁、卫生,也包括爱护花草树木、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平衡等内容,但与完整意义上的环境保护是有区别的。
互动在线:《校园公德状况扫瞄》
探究问题①:谈一谈我的公德表现。
探究问题②:议一议公德意识与人品。
引导下,归纳到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思考、讨论。
邛崃市职业教育中心教案
第二单元知荣辱有道德教者:彭枭。
教案课程名称: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章节名称第二章第三课谐的重要条件任务: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做有道德的人讲课教师课型理论课合用班级所需课时2班级公司化分组及核心精神知识目标认识道德的特色和分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理解增强个人道德涵养的重要意义。
任务技术目标认可道德基本规范,以恪守道德为荣、以违反道德为耻,认可增强目标个人道德涵养是人生的必修课。
修养目标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项目要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及解决方法增强个人道德涵养是人生的必修课项目难点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及解决方法教法设计议论法,阅读剖析法,事例剖析法,分组教课。
教课手段使用多媒体教课饭后要朗读和唱歌,课前要查学生上课准备,查桌面齐整与净,查出勤,查课前检查公司化分组复习回首职业礼仪展风范教课过程下达任务→任务剖析→组织生产(合作研究)→质量检测→绩效查核【创境激趣】提出事例,创建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事例 1:“丁丁现象”某报就一次救人事件引起的社会现象,进行过一场“丁丁现象” 的议论。
事情的因由是这样的:在人车如流的街头,一男青年将一位老太太撞倒后拂袖而去,一位名叫丁丁的年青人拨开围观的人群,将老人扶起,咨询伤情,和母亲一同把老人送进了医院,并打电话通知了老太太的家属。
谁知当老太太的家属听了事情的经事后,居然一口咬定老人就是丁丁撞的。
他们的原因是:此刻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人,把人救了送到医院不说,还自发领着病人检查,连住院的押金都给垫上。
老太太摄于其家人的压力,居然也坚持说就是丁丁撞的。
报纸针对丁丁的遭受,就此刻社会上出现的近似现象进行了一场大议论,经过丁丁与老太太的家人所表现出来的善与恶的激烈对照,对丁丁行为的赞誉与激励,对老太太及家属的责备与斥责,在人们的心目中建立起善与恶的标尺,净化了人们的心灵。
就连当初撞倒老太太后溜之大吉的那个年青人也给报社写了信,认可自己的过错,检讨自己的行为。
1、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合称新时代“四德”,个人品德为其中关键,个人品德建设是道德建设的基础。
各行各业把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与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结合在一起,把“做人”与“做事”结合起来。
各级各类学校把个人品德修养引入课堂,指导学生加强品德修养、塑造良好形象、提升精神境界。
那么,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呢?
明确:
①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塑造完美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②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有助于明辨是非善恶荣辱,避免走弯路,入歧途,从而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
③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职业态度,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有利于促进事业的成功,促进人生价值的实现。
2、良好的道德促进人生发展。
引导理解:提高精神境界——自我完善——增强幸福感——促进成功——人际关系和谐
3、说说你的某个同伴个人品德让你赞赏的亮点。
三、以周恩来的七条修身要则总结:①加紧学习;②努力工作;③ 习作合一;④要与自己和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⑤适当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⑥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⑦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