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性质的微型化学实验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456.04 KB
- 文档页数:3
SO2制取与性质一体化微型实验
SO2的制取方法有多种,包括焦化炉废气中的SO2气体分离、硫矿的燃烧以及二氧化硫晶体的升华等。
下面将介绍一种SO2制取与性质一体化的微型实验。
实验原理:
SO2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以由硫矿的燃烧反应得到。
硫矿是一种富含硫的矿石,将其在适当条件下进行燃烧,可以释放出SO2气体。
SO2气体与空气中的湿气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NaHSO3),这是SO2的一个重要性质。
实验材料:
1. 硫矿颗粒
2. 实验装置:导管、集气瓶、蓄水瓶等
3. 水和氢氧化钠(NaOH)溶液
实验步骤:
1. 将硫矿放入一个实验装置中,加热使其燃烧。
2. 在装置的出口处接上一个导管,导管的另一端进入一个蓄水瓶内,用于收集产生的SO2气体。
3. 在蓄水瓶中添加一些水,以使SO2气体与水发生反应。
4. 将蓄水瓶中的混合液体倒入一个试管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
5. 观察试管中液体的变化。
实验结果:
在与NaOH溶液反应后,试管中的液体应变为红色。
这是因为SO2气体与水反应生成的NaHSO3亚硫酸氢钠可以与NaOH反应生成苏打灰(Na2CO3)和亚硫酸钠(Na2SO3)。
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Na2CO3中的Na+离子,使其显红。
所以实验结果显示为红色。
这个微型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SO2的制取和性质,同时也展示了化学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现象。
SO2制取与性质一体化微型实验SO2(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都具有重要的用途。
它通常用于制备硫酸、硫酸铜等化学品,也用于环境监测和去除有害气体。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取SO2气体并研究其性质,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材料1. 试剂:硫磺、浓硫酸、蒸馏水2. 器材:烧杯、漏斗、试管、玻璃棒3. 仪器:燃烧瓶、燃烧器二、实验步骤1. 将硫磺加入燃烧瓶中,并点燃燃烧器,用火焰对硫磺进行加热。
观察硫磺燃烧后产生的气体并记录。
2.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装有浓硫酸的烧杯中,观察气体与浓硫酸的反应并记录。
3. 用玻璃棒蘸取一点浓硫酸,加入水中,观察其溶解情况并记录。
三、实验原理1. 硫磺燃烧产生SO2气体的反应方程式:S + O2 → SO2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通过硫磺和氧气的化合来产生二氧化硫气体。
2. SO2气体与浓硫酸的反应方程式:S O2 + H2SO4 → H2S2O7SO2气体与浓硫酸反应生成过硫酸二酐。
3. 过硫酸二酐与水的反应方程式:H2S2O7 + H2O → 2H2SO4过硫酸二酐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四、实验结果1. 硫磺燃烧后产生了一种呛鼻的气味,并且燃烧瓶内出现了一种呈浅蓝色的气体。
2.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浓硫酸中,浓硫酸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白雾,并且烧杯中产生了一种刺激性气味。
3. 将浓硫酸加入水中,浓硫酸迅速溶解,并且溶液产生了大量的热量。
五、实验分析通过本实验,我们观察到了硫磺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以及该气体与浓硫酸的反应。
从实验结果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SO2气体具有一种呛鼻刺激的气味,这是由于其对呼吸道和黏膜具有刺激性。
2. SO2气体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生成过硫酸二酐,过硫酸二酐与水反应生成硫酸,这也是一个工业上重要的反应,用来制备硫酸。
3. SO2气体在与水接触时会生成大量热量,这是因为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六、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中产生的SO2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气体中,以免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探究二氧化硫化学性质》微型实验设计一.实验目的二氧化硫是高一教材元素化合物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的物质,其典型性质成为许多题目的载体。
然而它又是一种有毒大气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
现行高中教材有关于二氧化硫性质的演示实验多为试管实验,操作繁琐,耗时较长,药品使用量较大,且现象不太明显,同时实验过程污染性较大。
基于这些缺点,并加深学生对二氧化硫性质的理解,现对二氧化硫性质实验进行改进,设计一套节约、环保、微量、简便易行的实验装置。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药品:浓硫酸、亚硫酸钠固体、蓝色石蕊试纸、高锰酸钾溶液、品红溶液、H2S 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棉花;仪器:具支玻璃瓶(自己设计)、注射器、玻璃管、橡胶管、止水夹、破裂的试管、小气球、橡胶塞、酒精灯。
三.实验仪器示意图及组装说明组装说明:图中A为自己设计的具支玻璃瓶,带有四个支管口;a、b、c、d分别为四个止水夹,当产生气体较多时可以将a、b、c个止水夹同时打开,如气流较小时,可逐个打开止水夹;判断气流的大小可根据气球鼓起的速率;当反应结束时,可打开d 止水夹,用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或者关闭d止水夹,将二氧化硫收集在气球中。
四.实验操作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取一定量的亚硫酸钠于玻璃瓶中,并用注射器注入适量浓硫酸。
观察实验现象:加入浓硫酸后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打开a止水夹,高锰酸钾溶液逐渐褪色,证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打开b 止水夹,品红溶液逐渐褪色(用酒精灯加热后,颜色恢复),证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且该漂白性具有可逆性;打开c止水夹,盛有H2S溶液的玻璃管中有点黄色固体生成,证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气球逐渐鼓起。
五.改进的意义首先,该装置能较好的展示二氧化硫的主要化学性质,是用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分组实验;其次,该装置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所需实验时间短,效率高;再次,实验所需药品少,是微型实验,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且可对多余的二氧化硫的进行充分处理,防止二氧化硫外泄污染环境;最后,该装置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也可以用于其它气体性质的探究实验,如氯气、乙炔等气体。
SO2制取与性质一体化微型实验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造二硫化碳、硫酸等化学品。
本实验主要介绍了一种简单的制取二氧化硫的方法,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了二氧化硫的性质。
实验材料:1. 草酸二钠片2. 粗糖3. 硫酸4. 水5. 烧杯6. 平底瓶7. 气球8. 磁力搅拌器9. 密封胶皮栓10. 火柴实验步骤:1. 取一小块草酸二钠片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直至草酸二钠完全溶解。
2. 将溶解的草酸二钠液倒入平底瓶中。
3. 加入适量的硫酸,搅拌均匀。
4. 取一小块粗糖点燃,放入平底瓶中。
5. 迅速将橡皮栓盖在平底瓶口,让二氧化硫气体充满瓶子。
6. 取一个气球,将其拉伸一下,然后迅速将气球套在平底瓶口,使气体进入气球。
实验现象:点燃粗糖后,它燃烧产生的热能使草酸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二氧化硫气体充满平底瓶后,迅速将气球套在瓶口,气球开始膨胀。
实验原理:草酸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如下:(Na2C2O4 + H2SO4 -> Na2SO4 + H2C2O4)H2C2O4 + 2H2SO4 -> CO2↑ + SO2↑ + 2H2O通过添加草酸二钠和硫酸,我们可以制备二氧化硫气体。
点燃粗糖后,它作为草酸和硫酸反应的燃料,提供了燃料的热能。
二氧化硫的性质:1. 二氧化硫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2. 二氧化硫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可溶于水形成亚硫酸。
3. 二氧化硫是一种还原剂,在强氧化剂存在下可以被氧化为硫酸。
4. 二氧化硫具有一定的毒性,高浓度的二氧化硫会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刺激和损伤。
二氧化硫性质的微型化学实验设计常德市鼎城区第一中学邓旭立一、实验目的SO2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它也是我们所熟知的一种大气污染物。
教材上SO2的演示实验存在两点不足:1. 实验中使用的二氧化硫的水溶液浓度很低,品红褪色现象不明显;2. 分解的产生SO2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通过本次实验改进,节约了上课时间,避免了实验过程中SO2气体对环境的污染,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Na2SO3粉末,浓硫酸,NaOH溶液,饱和硫化钠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品红溶液,紫色石蕊溶液,100 mm表面皿,105 mm、125 mm培养皿各一个,棉花,橡皮泥。
三、实验仪器装置图及仪器的组装说明如图(a)、(b),将100 mm表面皿用橡皮泥固定在125 mm培养皿中央,然后,在表面皿上放3小团棉花,并在棉花上分别滴加三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品红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向105 mm培养皿中滴几滴饱和硫化钠溶液,旋转、摇匀。
四、实验操作向Na2SO3粉末中滴几滴浓硫酸,迅速盖好105 mm的培养皿,有大量气泡产生。
几分钟后,高锰酸钾褪色,说明SO2有还原性;品红褪色,说明SO2有漂白性;105 mm培养皿内壁上有淡黄色固体生成,说明SO2有氧化性;紫色石蕊变红说明SO2的水溶液呈酸性。
最后,向125 mm培养皿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并适当上提105 mm培养皿,使NaOH溶液顺利进入反应装置中,从而除去装置中剩余的SO2。
五、改进的意义本实验改进后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比教材必修(一)中的演示实验,本实验新增了SO2的氧化性,还原性实验,并且将SO2的几个性质实验整合在一起,节约药品,节省时间。
2. 实验装置封闭,反应完毕用NaOH溶液吸收剩余的SO2,减少了对的环境造成污染,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概念。
3. 实验内容简单,适合学生做分组实验。
二氧化硫化学性质实验探究设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探究二氧化硫的反应性;
3.探讨二氧化硫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二氧化硫是一种重要的气体,是有机物燃烧产生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它是一种半导体,在空气中存在一定量,具有强烈的气味和特殊的化学性质。
根据既定实验条件,可以使用实验方法观察它的化学性质,从而探究
它的反应性,并了解它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三、实验准备
1.化学药品:盐酸、硫酸铵、硫酸钠、氢氧化钠、硫酸铵水溶液等;
2.实验器材:1000毫升大孔杯、0-14浓度质量移液管、100毫升烧杯、洗涤瓶、恒温水浴、烧瓶、水槽、烧瓶夹等;
3.耗材:实验用玻璃管、塞芯等。
四、实验步骤
1.将1000毫升大孔杯内的空气抽空,用实验用玻璃管把硫酸铵水溶
液3毫升加入到不含空气的大孔杯中,然后用洗涤瓶把大孔杯充满气体空气,稳定0.05毫米沿四周。
2.在水槽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和硫酸钠溶液,将恒温水浴放入水槽中,调节恒温水浴的温度,使水槽中的液体温度稳定在50℃。
3.将100毫升烧杯放入恒温水浴中,然后用通过硫酸铵在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50毫升,安装烧瓶夹。
二氧化硫微型实验设计何燕君(咸祥中学宁波市鄞州区 325141)摘要:为了克服传统二氧化硫性质实验药品浪费,耗时长,污染大,操作繁琐,难以组织学生实验等不足之处,笔者对该实验作了改进设计,利用青霉素药瓶,一次性针筒,导管,药用玻璃管等仪器,设计了在全封闭微型装置中,完成二氧化硫的还原性,酸性,漂白性的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现象和效果俱佳,同时能有效开展学生分组实验。
关键词:二氧化硫的性质;全封闭微型装置;实验改进1 问题提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指出:要鼓励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开发实验仪器,研究低成本、少污染的化学实验。
同时也应鼓励学生和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用品和废弃物,设计富有特色的实验和实践活动[1]。
现行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2] 专题四第一单元中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是一个传统的的经典实验,尽管实验目的明确,但却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其一,书本中实验都是将二氧化硫溶于水配成溶液检验二氧化硫的相关性质,如果作为课堂演示实验,一般该溶液是事先配制好,有可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其二,制取二氧化硫水溶液时,由于二氧化硫溶解度不大,导致配制时逸散比较严重;而且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在一个敞开的环境中进行,以上两点均不符合绿色化学观念。
其三,教材中的实验每次只能检验一个二氧化硫的性质,过程繁琐,浪费时间,耗时长,且没有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实验,不利于节约课堂时间和提高课堂效率。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笔者设计了能一次性检验二氧化硫酸性、还原性、漂白性的一套微型改进装置,恰好弥补了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局限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2 实验原理2.1 二氧化硫的制取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硫的原理:Na2SO3 + H2SO4(浓) = Na2SO4 + SO2↑+ H2O2.2 二氧化硫性质的检验2.2.1 二氧化硫的还原性BaCl2 + H2O2 + SO2 = BaSO4↓ + 2HCl2KMnO4 + 5SO2 + 2H2O = K2SO4 + 2MnSO4 + 2H2SO42.2.2 二氧化硫溶于水后显酸性SO2 + H2O = H2SO3 H+ + HSO3-2.2.3 二氧化硫和品红能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无色物质分解又恢复原色。
SO2制取与性质一体化微型实验一、实验目的1. 学习SO2的制取方法和性质;2. 了解SO2的物理和化学性质;3. 掌握利用实验方法研究气体性质的基本技能。
二、实验仪器和药品1. 实验仪器:烧杯、试管、砂芯三角瓶、橡胶管、酒精灯、铁丝网;2. 实验药品:硫磺、金属锌粉、浸有盐酸的过氧化氢。
三、实验原理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害气体,是一种二氧化硫的化合物。
SO2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因此研究其性质和制取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SO2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得到。
1. 在实验室中,SO2的制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使含SO2的液体蒸发;(2)使含SO2的固体发生化学反应;(3)使含SO2的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2. SO2的物理性质:(1)S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2)SO2具有对部分金属、氧化物和碱有腐蚀性;(3)SO2是一种重于空气的气体;(4)SO2在低温下可以液化。
3. SO2的化学性质:(1)SO2可以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硫酸;(2)SO2可以与金属、氢气和碱反应。
四、实验步骤1. SO2的制备:(1)将硫磺放入烧杯中,倒入少量水,使硫磺溶解;(2)加热烧杯,使得硫磺熔化,然后变成气体;(3)将气体通过橡胶管通到装有水的试管中,观察试管中气体的现象。
2. SO2的性质实验:(1)将金属锌粉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浸有盐酸的过氧化氢,观察发生的现象;(2)将SO2气体通入到含过氧化氢的试管中,观察试管中气体的现象;(3)将SO2气体通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试管中气体的现象;(4)用火石放在SO2气体中点燃,观察燃烧的现象。
五、实验注意事项1. 硫磺加热时注意火焰的大小,避免火焰过大引起危险;2. 处理SO2气体时注意通风,避免气体过量引起危险;3.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化学品接触皮肤和眼睛。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SO2的制备实验中,观察到硫磺熔化后变成气体,并通过橡胶管通入到试管中,试管中气体产生白色的烟雾,这说明SO2气体已经生成。
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设计一、问题的提出二氧化硫是中学阶段研究的重要氧化物之一,相关探究实验内容较多。
因二氧化硫有一定的毒性,保存与使用时不太方便,给教师的实验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如何能够在二氧化硫使用量较少且安全的条件下高效地完成实验教学呢?笔者在教学中设计出以下实验方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验仪器与药品(一)实验仪器大试管1支,小试管8支(试管均配有橡胶塞),试管架1只,胶头滴管3支,小烧杯1只,酒精灯1只,试管夹1只。
(二)实验药品一大试管二氧化硫气体(课前收集,塞子塞好),蒸馏水,石蕊试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BaCl2溶液,双氧水,酸性KMnO4溶液,氯水,Na2S溶液,FeCl3溶液,KSCN溶液。
三、实验设计(一)物理性质展示盛有二氧化硫的大试管,学生观察总结:无色,气体,刺激性气味(将塞子打开,用手扇动闻气味后,立即将试管塞好)。
易溶于水(将试管倒置于盛有约30mL蒸馏水的小烧杯中,试管内液面上升,形成一段水柱,教师也可利用这段时间,分析归纳二氧化硫的相关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1. 酸性氧化物(1)与水反应分析倒置试管中水柱上升的原因:SO2+ H2O ?葑H2SO3 。
强调该反应的可逆性,溶液中有SO2与H2SO3,其中硫均为+4价,说明两者某些化学性质相似,为下面用二氧化硫水溶液来代替二氧化硫进行实验,作好理论解释。
取出倒置的大试管,将烧杯中的溶液全部倒入大试管中,塞上塞子备用。
(2)酸碱指示剂变色用小试管取约2mL二氧化硫水溶液,向其中滴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该溶液为酸性。
(3)与碱反应用小试管取约1mL澄清石灰水,用胶头滴管向其中滴入二氧化硫水溶液:开始白色沉淀生成并增多,最后白色沉淀又逐渐消失。
此现象与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类似,教师可引导学生将两者进行对比学习。
2. 漂白性用小试管取约2mL二氧化硫水溶液,向其中滴几滴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微型试验二氧化硫气体性质检验
利用喝过珍珠奶茶的透明塑料杯和吸管改进成实验装置:
1、在吸管上均匀剪开4个倾斜向上的缺口。
2、将滤纸剪成4个小条备用。
3、分别将滤纸条浸入品红溶液、溴水、KMnO4溶液、NaOH(含酚酞)溶液,片刻后取出,分别插在吸管的4个缺口上。
4、在正对吸管的杯底位置放置适量Na2SO3粉末。
5、将吸管插入塑料杯。
6、在吸管和杯口塑料膜接触的部位围一圈浸过稀NaOH溶液的棉花条,防止多余的SO2逸出污染环境。
7、从吸管上口向Na2SO3粉末上滴加一滴浓H2SO4,并迅速用干燥的棉花团堵住吸管口。
8、透过透明塑料杯壁观察现象。
9、反应结束后,打开棉花团,沿吸管滴入适量稀NaOH溶液,堵住管口,振荡摇动塑料杯,使多余的SO2气体吸收完全。
二氧化硫性质实验设计实验目的: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等;2.研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如是否具有酸性、氧化性等;3.了解二氧化硫的溶解性和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材料:1.二氧化硫气体(SO2);2.石蕊试纸;3.美奇蓝溶液(或甲酚溶液);4.玻璃试管;5. Beaker;6.试管夹;7.蒸馏水。
实验步骤:1.实验室环境要求通风良好,保证实验操作安全。
2.将二氧化硫气体转移到试管中。
a.先将玻璃试管用试管夹夹住,将试管的开口封住。
b.使用试管夹将试管放入石蕊试纸中,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c.解释试纸变化的原因,并记录结果。
3.二氧化硫的溶解性实验。
a.向一定量的蒸馏水中缓慢通入二氧化硫气体,直到溶液中出现沉淀为止。
b.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记录结果。
c.通过实验结果判断二氧化硫的溶解性。
4.检验二氧化硫溶液的酸碱性。
a.取少量二氧化硫溶液装入试管中。
b.用美奇蓝溶液(或甲酚溶液)进行试验。
c.观察实验结果判断二氧化硫溶液的酸碱性。
5.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原理:二氧化硫(SO2)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熔点为-75°C,沸点为-10°C。
二氧化硫气体可以通过与石蕊试纸的反应,使试纸由蓝色变为红色,从而表明二氧化硫气体具有还原性。
二氧化硫溶于水会形成亚硫酸(H2SO3),亚硫酸具有一定的酸性。
通过与美奇蓝溶液(或甲酚溶液)的反应,可以判断二氧化硫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实验前需戴好防护眼镜和实验手套。
2.二氧化硫气体具有刺激气味,操作时需注意通风。
3.高浓度的二氧化硫气体对健康有害,操作时需控制气体的释放量。
4.试纸与蒸馏水反应时会产生少量的亚硫酸,应避免接触眼睛或口腔黏膜。
实验结果及分析:1.石蕊试纸变红,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具有还原性。
2.二氧化硫溶解于水会形成亚硫酸溶液,呈酸性。
3.通过与美奇蓝溶液(或甲酚溶液)的反应,观察颜色变化,可以判断二氧化硫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改进二氧化硫的制取与性质的微型实验设计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324000)张胜王飞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324000)毛艺苏教版必修一P88页“二氧化硫的制备和性质”课程容量大、性质实验多,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污染空气的气体,应尽量避免在高中课堂现场大量制备。
而教材中逐一验证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过程繁琐,浪费药品,耗时长,不利于本节课的知识展开。
査阅了相关的教学案例,实验所需的二氧化硫气体要么提前由实验室制备,要么教师在课堂现场制备。
前者在观察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后,基本用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代替二氧化硫气体进行其化学性质探究,但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主要成分是亚硫酸,并且部分亚硫酸容易被空气氧化,不利于后续与氯化锁的实验检验;后者由于现场制备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二氧化硫气体,对学生和教师身心不利。
如果每个班都自制,污染和药品浪费会放大,而且大量时间浪费在搭建组装实验上,不利于当前的教学。
为了简化教学实验,结合当前课堂实际,设计如下实验。
1实验用品实验材料:培养皿(直径60mm1个,直径75mm1个)、表面皿(直径70mm1个,直径80mm1个)、玻璃板(边长100mmX100mm1个)、硬质试管2支、5mL针筒(带弯针头)、空矿泉水瓶1个500mL、药匙、滤纸1张(直径10cm)、酒精灯,烧杯(50mL2个,100mL1个)、保鲜膜和橡皮筋。
实验试剂:亚硫酸钠固体、浓硫酸、酸性高猛酸钾溶液、硫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品红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2实验过程与现象2.1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硫气体如图1所示,利用亚硫酸钠和浓硫酸反应制备干燥的二氧化硫气体,实验原理为:Na2SO3+ H2SO4(浓)—Na2SO4+SO?水+巴0。
此实验反应快,实验用分液漏斗控制反应速率,但大量使用浓硫酸的危险性高,尤其针对多班连续上课的教师,对身体健康危害较大且要多次搭建组装实验装置。
图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硫装置在实验室通风橱中利用图1装置制取二氧化硫干燥气体,准备好干燥洁净的500mL空矿泉水塑料瓶和30mL大试管,分别收集,并用湿润的pH试纸验满,验满后矿泉水瓶用盖子盖紧,大试管用保鲜膜和橡皮筋包扎严实,如图2所示。
SO2制取与性质一体化微型实验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在化工、医药、食品、制革、纺织等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将介绍SO2的制取和性质,通过实验体验SO2的危险性和化学反应,同时学习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技巧。
实验器材与试剂:硫磺、试管、试管钳、玻璃棒、火柴、镁屑、热水、滤纸、饱和NaCl溶液、浓HCl。
实验步骤:1、将硫磺放入试管中,加入1/3体积的浓HCl并摇晃,产生SO2气体。
2、通过实验观察,可以发现SO2气体是有刺激性的,不宜吸入,应该戴上防护口罩。
3、将一小块镁屑点燃放入试管中,加入一滴SO2气体。
观察到火苗熄灭,SO2气体可以作为灭火剂使用。
4、将一小段饱和NaCl溶液浸泡在甚至热水中,再将饱和NaCl溶液滴到一张滤纸上然后加入一滴SO2气体,观察到滤纸变黄,说明SO2气体可以和水分子反应,生成亚硫酸。
实验原理:SO2的制取是通过硫磺和浓HCl的化学反应得到的,化学方程式为S+2HCl=SO2+2H2O。
SO2气体有刺激性,容易导致呼吸道和眼睛的不适,甚至会导致肺水肿和死亡。
因此,实验操作时必须戴上防护口罩和手套,避免吸入和接触SO2气体。
SO2气体可以和水分子反应,生成亚硫酸的反应式为SO2+H2O=H2SO3。
SO2气体还可以作为灭火剂使用,因为它能抑制火焰的燃烧过程,具有较好的灭火效果。
同时,SO2气体还可以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元素,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物理反应。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SO2的制取、危害,以及SO2气体与水分子、碘化钾的化学反应。
SO2气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业生产和日常应用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课程篇二氧化硫的演示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的重点之一,演示实验不仅能在新课讲授中验证化学反应的正确性,而且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根据上海科技出版社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第五章第一节中二氧化硫的一些性质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实验均在敞口仪器中进行,容易造成二氧化硫气体的泄露导致污染室内空气,对学生和教师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要做二氧化硫的实验必须先进行二氧化硫气体的制取,而一般的二氧化硫气体的制取装置太大,不方便教师携带去教室进行演示实验,而且大量的二氧化硫制取容易造成试剂的浪费。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对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进行以创设绿色环保的微型实验的改进。
一、实验仪器和药品实验仪器:微型试管、橡胶塞、50mL 注射器、小烧杯、试管夹、钥匙。
实验药品:98%硫酸溶液、亚硫酸钠固体、1mol/L 稀硫酸、硫化亚铁固体、10%氢氧化钠溶液、品红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红色小花一朵。
二、二氧化硫性质实验1.SO 2具有还原性在微型试管中倒入试管一半体积的高锰酸钾溶液,盖上橡胶塞;在50mL 注射器中加入少量亚硫酸钠固体,用注射器吸取约1mL 浓硫酸,反应随即开始,在注射器中有二氧化硫气体产生。
将注射器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缓缓注入微型试管中,试管中的高锰酸钾立即褪色,将注射器拔出,待下个实验继续使用。
实验装置如图1。
2.SO 2具有氧化性先用空的注射器将盖上橡胶塞的微型试管中的空气抽出一部分,然后在50mL 注射器中加入少量硫化亚铁固体,用注射器吸取1mol/L 稀硫酸约1mL ,反应随即开始,在注射器中产生硫化氢气体,将产生的气体注入上述微型试管中,待用;再将上次实验用过的制取二氧化硫的注射器吸取1mL 浓硫酸继续制取二氧化硫,将该气体注入上述微型试管中,立刻在试管壁上出现淡黄色沉淀。
3.SO 2具有漂白性在微型试管中倒入三分之一体积的品红溶液,盖上橡胶塞;操作同上,制取二氧化硫气体,将二氧化硫气体缓缓注入微型试管中,品红溶液颜色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
SO2制取与性质一体化微型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习SO2的制取方法,并掌握SO2的性质,了解SO2在实验室和工业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SO2是一种无色气体,易溶于水,能与氧气、氨水、碱性和过氧化物等发生化学反应。
SO2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取,包括燃烧硫磺、亚硫酸发热、金属硫酸盐和二氧化硫等。
在本实验中,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制取SO2的方法,即燃烧硫磺。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1. 实验器材:燃烧瓶、活塞、烧杯、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磁力搅拌器、温度计、蒸馏水。
2. 试剂:硫磺、浓硫酸、过氧化氢溶液。
四、实验步骤1. 将活塞插入燃烧瓶中,并在燃烧瓶上方和活塞下方各打一个小孔。
2. 将燃烧瓶放在试管架上,并在试管架下面安放一个烧杯,然后在燃烧瓶中放入适量的硫磺。
3. 用酒精灯加热燃烧瓶,直到硫磺燃烧产生SO2气体,同时将活塞向下推,使得SO2气体通过下方的小孔进入烧杯中。
4. 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并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直到SO2溶于硫酸中。
5. 将温度计放入烧杯中,观察SO2溶于硫酸后的温度变化。
6. 将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到烧杯中,观察SO2溶于过氧化氢溶液后的现象。
五、实验结果1. 实验中制取的SO2气体溶于硫酸后,会发生剧烈的吸热反应,并产生大量气泡。
2. 实验中制取的SO2气体溶于过氧化氢溶液后,会产生白色浑浊的沉淀物,表示SO2能与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反应。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吸入SO2气体。
2. 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敞开窗户或者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
3. 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器材清洗干净。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学习了制取SO2的方法,并观察了SO2的性质。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到SO2在溶于硫酸和过氧化氢溶液时的反应情况,以及SO2在实验室和工业中的应用。
这种一体化的微型实验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微型实验初探——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鲁科版化学Ⅰ的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三节《硫的转化》的第二部分。
本节内容是利用物质类别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理论知识,在第一课时了解了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转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在实验室如何实现不同价态硫的转化。
由于硫元素有非金属元素的多种变价,性质上有很多的特殊性,学好本节内容,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研究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对后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系统掌握极其重要。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环境保护等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从物质分类与氧化还原两个角度推测SO2的化学性质,并通过分组实验验证,得到正确的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组微型实验的实践,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的重难点1、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2、通过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使学生能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寻找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四、教学方法:微型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五、教学过程【学习难点】通过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使学生能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寻找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教学过程】微型实验初探——二氧化硫的性质学情分析硫及其化合物既是本节教材的核心知识之一,也是高中化学重要的考点,学习本节内容,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分析如下:知识认知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酸性氧化物的物质分类的知识,掌握了氧化还原和离子反应的化学理论知识,通过生活常识和课前预习初步了解了有关二氧化硫、酸雨的知识,基础铺垫充分,从物质分类、氧化还原和特性三个角度展开本节重点内容的学习,思路清晰,脉络条理。
学科素养与能力方面: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强烈的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
但由于学生是在高中阶段刚开始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学习方法不完善,尚不能认识到物质性质的多样性:既有一般规律又有特殊性,实验设计、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有待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