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师生关系之我见

  • 格式:wps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的师生关系之我见

关键词:课改师生关系和谐

文章摘要

师生关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关系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着教学的使命。而现实师生关系恶化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拥有了无限权威。这种恶化的师生关系已严重制约着新课改的深入。那么,为了顺应新课改的需要,必须构建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3、对待学生应民主、平等。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不但要求教师在思想深处具有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而且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勇于创新,打破课堂教学的封闭、线性流程,从而保持教学的开放性、动态性。教师还应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名学生,允许他们拥有发言权,并努力接受他们的所思所想,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支撑师生关系向着和谐、民主的方向前进、

师生关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关系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着教育的使命,正是在此关系中完成着人类文化精华的传递,实现着师生之间心灵的碰撞与精神的陶冶,达成了师生共生共长以及生成文化的双重目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中一切的教学策略、

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均应指向学生。一切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这是当前新课改的重要理念。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就要给学生尊严,让每一个学生有一个主动探索、张扬个性的时间和空间。因此,打破教师绝对权威的神话,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已刻不容缓。

那么,如何构建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的主体性是指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应具有的主动性、自主性、理智性和创造性等一系列个性品质的总和。【1】在教学的动态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结成主体间性的关系,【2】才能实现教学世界下的师生心灵之间的真诚对话。才能使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之间相互理解与沟通,以实现认同与达成共识。这样的师生关系才比较和谐。然而以往乃至现实的师生关系则执迷于知识的授受,而使作为相互主体的学生蜕变成了知识的奴隶。这主要表现在教师不把学生看做是与自己相同的、自由自在的主体,而是视作实现“以我为中心”的目的、需要之工具,从而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性,处于被统治和被支配的地位。

事实上,对于教师来说,学生是受教育的客体;对于解决教学任务的一系列认识活动来说,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在教学活动中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可以很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也有权利抵制这种教育。教师的教育和教科书对

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只是外因,真正获取知识、得到发展还要靠学生的内因起作用。学生作为内因主动地学习不存在了,教师和教科书再好的外因也将失去意义,正如再适宜的温度也不会把石头孵出小鸡来。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通过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情景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探索,主动发现与创新。教师切不可把课堂作为个人教学能力的“走秀”,学生却游离于学习之外,淡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班级是一个由教师和若干来自不同生活背景,具有不同性格、不同气质的学生所组成的文化生物圈,教师是班级中的社群领袖,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公共领域中平等、理解、双向的人际关系。【3】因此,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作为不同的活动个体在活动中的表现是不同的,教师的评价也应因人而异。如对于大胆、外向的学生既要肯定其积极性,也要避免一言堂,注重培养他们学会交流。对于胆小、内向的学生要多鼓励,如“你的回答真不错”对思维活跃的学生要善于引导“你的想法很新颖,希望你课后就这个问题深入地探讨下去!”说不定若干年后又冒出个科学家。对于不善言辞的学生要保护他的发言积极性,如“不要紧,错了我们再纠正。”

每个学生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都具有学习、创作的潜能。他

们有着与生俱来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和学习效果的优劣,而且这种差异也可能使学生形成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的不同。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师不仅要承认学生的差异,适应学生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差异,合理运用差异,把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必须围绕“保护天性、弘扬个性、完美人生”来展开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对待学生应民主、平等。

课堂教学实践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交流、对话已达到共知共识,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的,公正的,只有这样,课堂教学实践才能在轻松的、友好的氛围中进行。[4]但目前的师生关系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

1、教师给予学生的机会不平等。虽然学生也是理论上的主体,学生也有提问题的权利,但实际并非如此,教师往往利用其权利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形成一种话语霸权,其不但自身与学生之间关系结成了不平等关系,还通过提问等方式造成学生之间的不平等。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一节课会被教师提问数次,而有的学生则可能一次发言的机会都没有。

2、教师给予学生的教学内容不平等。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所给予的教学内容是不同的,并且教师这样的做法并不是出于因材施教的动机,而是由于一种不公正的思想的作祟。如让成绩差的学生回答

“判断性|”、“描述性”较强的简单问题,而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论述性”较强的复杂问题。【5】

3、这种不平等还表现在教师给予学生的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和指导时间的不平等等。

由此可见,教师正是通过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机会、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资源、不同的指导时间等具体措施,从而与学生之间结成了不平等、不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势必影响学生潜能的发挥,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

那么,怎样改变这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去顺应新课改的需求呢?我想做为我们教师首先应在思想上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在行动上改变对学生的偏见。教学总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的条件下进行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融洽师生情感,营造和谐轻松是课堂气氛。对学生的不平等必然会在无形中挫伤学习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以平等民主的身份与学生交往。一方面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即在教学过程中承认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所应该享有的权利,给予学生主动发言、参与的机会,这需要教师学会“倾听”;另一方面,生生之间也必须是平等的,教师既不能在课堂教学中使一部分学生成为“贵族”也不能使一部分学生沦落为“奴隶”,这需要教师学会调控自己,消除偏见心理,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平等对待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总之,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不但需要教师在思想深处具有科学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知识观以及课程观,而且需要在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