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实验八酵母菌细胞数量和大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 学习和掌握酵母菌细胞数量和大小的测定方法3. 了解酵母菌作为微生物的特点和应用二、实验原理1. 显微镜使用方法显微镜是一种用于观察细小物体的仪器。
其主要部分包括光源、物镜、目镜、台架等组成部分。
在观察物体时,需要先将待观察的物体放置在载玻片上,涂上适量的药液,然后将载玻片放置在台架上,在显微镜下逐渐调整光源、物镜和目镜,直到达到最佳观察效果。
酵母菌是一种典型的单细胞真菌,其细胞大小通常在5-10微米之间。
在实验中,可以用显微镜对酵母菌进行观察和计数,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模拟实验估算酵母菌细胞数量。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载玻片、盖玻片、万能药液、盐水、酵母菌培养液、移液管等。
2. 酵母菌细胞数量的估算(1)取一支移液管,吸取适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约0.5毫升)。
(2)加入适量的盐水(约0.5毫升),充分混合。
(3)将混合液滴在一张载玻片上。
(4)在载玻片上随意涂抹,使混合液均匀分布在玻片表面。
(5)在显微镜下对涂片进行观察,估算酵母菌细胞数量。
(1)准备一份酵母菌培养液。
(4)将盖玻片放置在载玻片上。
四、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和安全,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
2. 在观察酵母菌时,需要小心操作,避免将酵母菌培养液污染到实验室环境中。
3. 在显微镜操作时,需要小心调整光源和物镜,避免损坏镜头和影响观察效果。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上述实验,可以获得酵母菌细胞数量和大小的估算结果。
根据所得结果,可以了解到酵母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数量和大小变化情况,从而为后续的酵母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习和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酵母菌细胞数量和大小的测定方法。
同时,我也了解了酵母菌作为微生物的特点和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我对科学实验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进一步了解了微观世界的神秘和奥妙。
初中生物实验16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科目初中生物实验名称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目的认识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
材料用具酵母菌培养液,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稀释的碘液,吸水纸。
实验步骤一、观察酵母菌:1.制作酵母菌细胞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外形及液泡。
3.用碘液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后,再次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细胞核、淀粉粒和出芽生殖。
二、观察霉菌:1.用放大镜观察青霉的直立菌丝。
2.制作青霉的直立菌丝的临时装片。
3.用显微镜观察菌丝的颜色;孢子的着生状态和颜色。
实验记录1.画出酵母菌的结构简图。
要求:布局合理、点线规范整齐,正确表示明暗,正确标注细胞结构名称。
2.描述青霉孢子的颜色和着生状态。
初中生物实验16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学生实验报告学校学生姓名实验名称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步骤一、观察酵母菌:1.制作酵母菌细胞临时装片。
2.用观察酵母菌的外形及液泡。
3.在的一侧滴一滴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后,再次在显微镜下观察,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和。
二、观察霉菌:1.用观察青霉的直立菌丝。
2.制作青霉的直立菌丝的临时装片。
3.用显微镜观察菌丝的颜色;孢子的着生状态和颜色。
实验记录1.画出酵母菌的结构简图。
(要求:布局合理、点线规范整齐,正确表示明暗,正确标注细胞结构名称。
)2.青霉孢子为色(4分)。
孢子在菌丝顶端呈状着生。
得分初中生物实验16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学生实验报告评分标准实验名称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步骤(10分)一、观察酵母菌:1.制作酵母菌细胞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外形及液泡(1分)。
3.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后,再次在显微镜下观察,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8分)。
二、观察霉菌:1.用放大镜观察青霉的直立菌丝。
(1分)2.制作青霉的直立菌丝的临时装片。
3.用显微镜观察菌丝的颜色;孢子的着生状态和颜色。
实训五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定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出芽繁殖;2、掌握鉴别死活酵母细胞的染色技术;3、学会水浸制片观察酵母菌。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细胞一般呈球状、卵圆状、椭圆状、柱状或分枝状的假菌丝。
其细胞核与细胞质有明显分化,菌体较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在高倍显微镜下即可观察到胞内有明显的细胞核和内含物。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
无性繁殖大多是以出芽的方式进行,也有分裂繁殖;有性繁殖则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
酵母菌的母细胞经过一系列的芽殖后,如长大的子细胞不与母细胞分离,就会形成藕节状的假菌丝,成为假丝酵母。
用生理盐水(或水-碘液染色液)制作水浸片可以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芽繁殖方式。
用美蓝染色液制水浸片可鉴别酵母细胞的死活状态。
美蓝是一种弱氧化剂,氧化时呈蓝色,还原后呈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菌进行染色时,活酵母细胞因新陈代谢不断进行,胞内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能将进入细胞的美蓝还原,使得细胞呈无色。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为无色,而老化细胞还原能力弱,染色后呈淡蓝色,死细胞则失去还原能力,被染料染成蓝色。
三、实验材料1、菌种:啤酒酵母或葡萄汁酵母(制成斜面培养物或液体培养物)2、试剂:0.1%吕氏美蓝染色液、0.05%吕氏美蓝染色液、水-碘液染色液(革兰氏染液用碘液:水=1:3)、0.85%生理盐水3、仪器及其他:显微镜、擦镜纸、接种环、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酒精灯、蒸馏水、吸水纸等四、实验时间2课时五、实验步骤(一)生理盐水浸(封)片(酵母菌的形态观察)1、在载玻片中央加1滴无菌生理盐水(不宜用无菌水制作水浸片,否则细胞易破裂),然后以无菌操作从斜面培养基上用接种环取少量啤酒酵母菌苔与生理盐水混匀,使其分散成云雾状薄层。
2、用镊子取洁净盖玻片,先将其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缓慢地将盖玻片放下,避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3、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大小及出芽情况。
实验八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2. 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3.掌握酵母子囊孢子的观察方法。
二、实验原理1. 酵母菌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不必染色即可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
但由于细胞个体大,采用涂片的方法制片有可能损伤细胞,一般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法或水-碘液浸片法来观察酵母细胞。
大多数酵母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也可以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
本实验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法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并对酵母细胞进行死活染色鉴别。
2. 美蓝染液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溶液对酵母活细胞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而对代谢作用微弱或死细胞,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因此,不仅用此法可观察酵母细胞形态,也可用来鉴别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
三、实验材料1. 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培养1天的麦芽汁(或豆芽汁)液体培养物。
2. 溶液或试剂0.1%吕氏碱性美蓝溶液、5%孔雀绿水溶液、0.5%番红水溶液、95%乙醇,等。
3.器材显微镜,擦镜纸,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接种环、镊子等等。
四、实验步骤1、酵母菌出出芽方式的观察及死活鉴定(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然后按无菌操作接种蘸取取少量液体酵母放在染液中,混合均匀,染液不宜过多。
注: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
用接种环将菌体与染液混合时,不要剧烈涂抹,以免破坏细胞。
(2)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
注:盖玻片不宜平放,以免产生气泡。
(3)将制片立即放在显微镜下镜检,先用低倍镜然后用高倍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实验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霉菌的形态观察酵母菌和霉菌都是微生物,通过观察这两种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可以确定它们的种类。
在实验室中,通常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以帮助区分微生物的种类。
在本实验中,将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以帮助区分它们。
实验步骤:1.准备显微镜,然后准备两种微生物样本:酵母菌和霉菌。
2.上照相纸,把每种样品的一小部分放在照相纸上。
3.用显微镜观察未涂抹物质的样品。
4.把溶液放在样品上,涂抹照相纸,再放入显微镜观察它们。
酵母菌的形态:在不涂抹任何物质的情况下,酵母菌呈流线形,由单个、多个的条状成分构成,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呈多条状也可以看到酵母菌有两极分布的特点。
涂抹染色液后,酵母菌的特点是单个、多个长条状悬浮物,它们是由许多一样的小球状物体组成的,小球状物体有链分子状的特点,且在高倍镜下具有清晰的轮廓。
不涂抹染色液时,霉菌呈马尾形,有单个、多个马尾形条状成分。
马尾形较长,比酵母菌要长。
涂抹染色液后,霉菌的形态有许多变化,形状如贴壁小细节一样,贴壁小细节略微弯曲,表现在高倍镜下长条形,上面有明显的螺旋纹路。
总结:本实验中,通过显微镜观察了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果表明:酵母菌与染色液无关时呈流线形,由单个、多个的条状成分构成,在有染色液的情况下,它的特点是单个、多个长条状悬浮物,是由许多一样的小球状物体组成的,而霉菌不涂抹染色液时呈马尾形,有单个、多个条状成分,涂抹染色液后它的形状如贴壁小细节一样,贴壁小细节略微弯曲,表现在高倍镜下长条形,上面有明显的螺旋纹路。
本实验中,把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作了比较,两者存在明显的区别。
因此,可以从形态上来区分酵母菌和霉菌。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酵母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观察酵母菌的形态。
二、实验原理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的常用工具之一。
它是用来放大细菌、真菌、病毒、单细胞等微生物肉眼无法观察的微小结构的光学仪器。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包括镜头系统、光源、机械系统和目镜系统。
镜头系统包括目镜和物镜,光源是用来照射样本的光源。
机械系统包括支撑和移动的部分,目的是将样本放到光学系统中进行观察。
目镜系统用来放大样本图像并观看。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营养模式为化学合成型与发酵型。
常见的酵母菌有酿酒酵母、面包酵母等。
它们的大小一般在1-5微米左右,形状呈球形、椭圆形或短棒形。
酵母菌能形成菌丝,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三、实验方法1.将显微镜移动到桌子上并固定。
2.将目镜放置在顶部的镜头上。
3.调整物镜的位置,使其与样本平齐,同时调整焦距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在调整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接触到样本。
4.将透射光源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以达到适当的照射强度。
5.将酵母菌样本涂在载玻片上。
6.将载玻片放到显微镜的机械系统上。
7.观察样本并记录所见的情况。
4.处理数据观察并记录显微镜下看到的酵母菌样本形态及数量。
五、实验结果经过观察,酵母菌呈球形和椭圆形,大小约在1-5微米之间。
本实验观察了显微镜的构造以及使用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观察了酵母菌的形态。
酵母菌是一种典型的单细胞真菌,大小约在1-5微米之间,通常呈球形和椭圆形,并且能形成菌丝。
本实验结果表明显微镜是一种重要的工具用于观察微细结构的形态,为后续实验提供了基础。
观察酵母菌注意事项简介观察酵母菌是基础生物学实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和植物表面等环境中。
其小型、生长快、易于培养和操作的特点使其成为理想的实验材料。
本文将介绍在观察酵母菌时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并以Markdown文本格式进行输出。
实验材料准备在进行酵母菌观察前,您需要准备以下实验材料:1.酵母菌培养基:选择适合您的研究目的的培养基,常见的培养基有YPD培养基、SD培养基等。
2.无菌培养皿或小型试管:用于培养和观察酵母菌。
3.显微镜:用于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结构。
预实验准备在进行正式观察之前,您需要进行一些预实验的准备工作:1.酵母菌培养: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基中,并进行培养。
通常情况下,将酵母菌菌种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如过夜),使其适应新的环境。
2.检查培养物:在正式观察之前,对培养物进行检查。
观察培养物是否清晰,有无杂质等。
确保培养物质量良好,不影响观察结果。
3.调整显微镜:调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焦距,确保观察时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观察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样本:根据您的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酵母菌样本进行观察。
不同类型的酵母菌在形态和生长特性上可能存在差异。
确保您选择的样本具有代表性。
2.使用规范的操作技巧:在进行观察时,要注意使用规范的操作技巧。
避免污染样本和培养基,确保观察结果的准确性。
3.观察培养基上的酵母菌生长情况:观察培养基上酵母菌的生长情况。
注意生长的密度、颜色和形态等特征。
可以记录下来并与您后续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4.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形态: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形态。
注意细胞的大小、形状和结构等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反映酵母菌的生长状态和健康状况。
5.注意观察时间和温度:观察酵母菌时,注意观察的时间和温度。
有些酵母菌在特定的温度下会显示出不同的生长特性。
确保您在合适的时间和温度下进行观察,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6.记录观察结果:在进行观察时,及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四: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
【目的要求】
认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及酵母菌的芽体。
【材料用具】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碘液、吸管、吸水纸、烧杯和试管、酵母菌或发酵的面肥、蔗糖
【方法步骤】
1、制备酵母菌培养液。
实验前,将一小块鲜酵母或发面面肥溶于蔗糖溶夜,然后至于温暖处培养。
2、制作酵母临时装片。
用吸管从酵母菌培养液的上面吸一小滴液体,均匀地涂在载玻片上。
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盖在液滴上。
3、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临时装片。
先用低倍镜找到酵母菌,注意找出长出芽体的个体。
然后换高倍镜,自习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4、染色观察。
在临时装片的盖玻片一侧滴一小滴碘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酵母菌染色。
染色后继续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讨论】
1、酵母菌的形态结构与细菌的形态结构有何不同?
2、酵母菌长出芽体有什么意义?。
酵母菌形态的观察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使用显微镜观察并直接数出酵母菌的总数量,此方法适用于酵母菌数量较少的情况。
2.血球计数板计数法,也称分层抽样法,此方法适用于酵母菌总数较大时,可将含有酵母菌的溶液按一定比例进行稀释,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按稀释比例计算酵母菌总数量。
酵母菌是基因克隆实验中常用的真核生物受体细胞,培养酵母菌和培养大肠杆菌一样方便。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观察酵母菌实验步骤
嘿,你问观察酵母菌咋个弄法啊?这事儿咱好好唠唠。
要观察酵母菌啊,先得准备好东西。
显微镜那是肯定少不了咧,还有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啥的。
再就是得有酵母菌样本,可以去买专门的酵母菌培养液,或者从发面的面团里弄一点。
然后呢,把酵母菌样本弄一点放在载玻片上。
用滴管滴上一滴水,把酵母菌化开。
这就跟调颜料似的,得弄得匀乎点。
接着,小心地盖上盖玻片,可别弄出气泡来。
要是有气泡,看的时候就不清楚了。
接着,把弄好的载玻片放到显微镜下。
先调粗准焦螺旋,把镜头往下放,离载玻片近点。
这时候可别用眼睛对着看啊,万一碰到了可就麻烦了。
看着差不多了,再用眼睛对着目镜看,慢慢调细准焦螺旋,直到能看清楚酵母菌为止。
看的时候可得仔细点,酵母菌小小的,不仔细看可看不见。
可以看看酵母菌的形状啊,是圆圆的还是椭圆的。
再看看它们是咋动的,是不是在水里游来游去的。
我跟你说个事儿哈。
有一回俺们在学校里做观察酵母菌的实验。
一开始大家都不会弄,不是盖玻片盖不好,就是显微镜调不好。
后来老师过来教了我们一遍,大家才慢慢学会了。
从那以后啊,俺们就知道咋观察酵母菌了。
所以说啊,观察酵母菌得准备好东西,把酵母菌样本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放到显微镜下调焦观察。
这样就能看到酵母菌是啥样的啦。
实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实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实验⽬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殖⽅式;2. 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法;3.掌握酵母⼦囊孢⼦的观察⽅法。
⼆、实验原理1. 酵母菌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物,其⼤⼩通常⽐常见细菌⼤⼏倍甚⾄⼗⼏倍,不必染⾊即可⽤显微镜观察其形态。
但由于细胞个体⼤,采⽤涂⽚的⽅法制⽚有可能损伤细胞,⼀般通过美蓝染液⽔浸⽚法或⽔-碘液浸⽚法来观察酵母细胞。
⼤多数酵母以出芽⽅式进⾏⽆性繁殖,也可以通过接合产⽣⼦囊孢⼦进⾏有性繁殖。
本实验通过美蓝染液⽔浸⽚法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殖⽅式,并对酵母细胞进⾏死活染⾊鉴别。
2. 美蓝染液美蓝是⼀种⽆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还原型⽆⾊。
⽤美蓝溶液对酵母活细胞染⾊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能使美蓝由蓝⾊的氧化型变为⽆⾊的还原型,⽽对代谢作⽤微弱或死细胞,⽆此还原能⼒或还原能⼒极弱,⽽被美蓝染成蓝⾊或淡蓝⾊。
因此,不仅⽤此法可观察酵母细胞形态,也可⽤来鉴别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
三、实验材料1. 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培养1天的麦芽汁(或⾖芽汁)液体培养物。
2. 溶液或试剂0.1%吕⽒碱性美蓝溶液、5%孔雀绿⽔溶液、0.5%番红⽔溶液、95%⼄醇,等。
3.器材显微镜,擦镜纸,吸⽔纸,载玻⽚、盖玻⽚、酒精灯、接种环、镊⼦等等。
四、实验步骤1、酵母菌出出芽⽅式的观察及死活鉴定(1)在载玻⽚中央加⼀滴0.1%吕⽒碱性美蓝染⾊液,然后按⽆菌操作接种蘸取取少量液体酵母放在染液中,混合均匀,染液不宜过多。
注: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量⽓泡。
⽤接种环将菌体与染液混合时,不要剧烈涂抹,以免破坏细胞。
(2)⽤镊⼦取⼀块盖玻⽚,先将⼀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
注:盖玻⽚不宜平放,以免产⽣⽓泡。
前言生物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和内在机制,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动植物的生命活动。
其中,酵母菌和霉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微生物。
本篇文章将介绍八年级生物教案中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研究方法和技巧。
一、酵母菌实验研究方法和技巧1.酵母菌的制备和培养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可以利用其进行实验研究。
在进行酵母菌实验前需要先进行制备和培养。
酵母菌培养需要一个培养基,通常使用的培养基是含葡萄糖、酵母提取物、海藻酸钠等成分YPAD培养基。
利用无菌技术,将培养基倒入无菌平板中,等待其凝固后,将酵母菌接种于其上,然后放置在恒温培养箱内进行培养,此时需要保持培养箱的温度在30℃左右,以此来促进酵母菌的生长繁殖。
2.酵母菌的观察酵母菌的观察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通常可以选择在100倍或400倍的倍数下观察。
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时需要特别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需要调整好显微镜的对焦,以确保观察的清晰度。
其次需要保持显微镜与酵母菌之间的距离适当,避免太近或太远导致观察失真。
需要注意培养盘之间的区分,避免混淆记录和数据。
3.酵母菌的实验操作利用酵母菌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相应的仪器和工具。
比如酵母菌的DNA提取需要离心机、酶切酶、热循环仪等器材和试剂;酵母菌营养需求的实验需要精密的量取和加热等操作,这时需要使用到酵母菌营养需求实验装置等工具。
二、霉菌实验研究方法和技巧1.霉菌制备和培养霉菌是一种真菌,与酵母菌一样也可用于实验研究中。
进行实验前需要制备和培养霉菌。
霉菌培养使用的是静置法或霉菌谷法。
静置法是将霉菌接种在培养基上后静置,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以便霉菌生长。
霉菌谷法是将霉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将将其切成一定大小的块,然后将其放置在毛细管中,使其逐渐长成一根细长的霉丝。
2.霉菌的观察霉菌的观察同样需要利用显微镜,通常使用20倍和40倍的倍数进行观察。
霉菌观察需要注意样本的取样和准备,避免采样不当或准备不充分导致观察结果不准确。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3)掌握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学会制作临时装片,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2)显微镜的制作和使用技巧。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酵母菌、霉菌、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培养皿等。
2. 教学工具:显微镜、投影仪、电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展示酵母菌和霉菌,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微生物;(2)提问:你们知道酵母菌和霉菌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
3. 实验操作(1)引导学生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2)学生分组制作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3)引导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交流分享。
4. 知识拓展(1)介绍酵母菌在面包、啤酒等制作中的应用;(2)介绍霉菌在发酵豆制品、调味品等制作中的应用。
5. 总结与反思(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2)教师点评实验操作和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五、课后作业1. 绘制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图;2. 写一篇关于酵母菌和霉菌应用的小论文。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描述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了解它们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掌握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实验五酵母菌形态的观察和显微镜下细胞测量和计数刘洋生物101 1002040120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掌握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染色方法。
2、掌握利用显微测微尺测量酵母菌大小的方法。
3、学习利用血球计数板测定微生物细胞数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一)酵母菌的形态观察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柱状。
酵母的细胞比细菌大得多,经过特殊的染色,在高倍镜下就可以观察到。
酵母菌既可无性繁殖,又可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有芽殖和裂殖两种,芽殖又有单出、双出和多出之分。
酵母菌的有性生殖一般能形成4~8个子囊孢子。
在一定条件下,有的酵母菌进行芽殖后,长大的子细胞不与母细胞立即分离,并继续出芽,细胞成串排列,这种菌丝状的细胞串就称为假菌丝。
假菌丝的各细胞间仅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呈藕节状。
酵母菌的死活细胞可以通过美兰染色加以区分。
美兰是一种无毒性染色剂,其氧化型为蓝色,还原型为无色。
由于活细胞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可以使美兰由蓝色的氧化型转变为无色的还原型。
处于代谢旺盛的细胞还原美兰的能力强,细胞为无色,为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幼嫩芽体为浅蓝色,死细胞为深蓝色。
(二)显微镜下的细胞计数本次实验采用血球计数法测定微生物细胞数。
方法是将经过适当稀释的菌体细胞或孢子悬液,加到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内,在显微镜下逐格计数。
因为计数室的容积是固定的(0.1mm3),所以可以将在显微镜下计得的菌数换算成单位体积试样中的菌数。
血球计数板使一块特制的载玻片,中部有H形的沟槽将中部分成上下两个计数室。
计数室方格的边长为3mm,每个方格分为9个大方格,正中央的大方格被分为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被分为16个小方格。
这样正中央的大方格总共分成400个小方格,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1/4000mm3(计数室的高度为0.1mm)。
由此得到如下公式:每毫升的菌数个=平均每个中方格内的菌数16×稀释倍数×4000×1000(三)显微镜下细胞大小的测量用来测量微生物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酵母菌的观察实验报告酵母菌的观察实验报告引言:酵母菌是一种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酵母菌的特性和功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以及对酵母菌的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实验目的:1. 观察酵母菌的生长过程;2. 研究酵母菌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3. 探究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酵母菌培养基、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培养皿等;2. 酵母菌生长观察:将酵母菌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生长过程;3. 酵母菌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观察:将酵母菌培养液分成几份,分别加入不同的环境条件(如高温、低温、酸性和碱性环境),观察酵母菌的生长情况;4. 酵母菌的发酵作用观察:将酵母菌培养液与葡萄糖混合,观察发酵过程中气泡产生和液体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1. 酵母菌的生长过程观察:在酵母菌培养基中,我们观察到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迅速繁殖,形成一个个白色的小圆点,逐渐扩散成整个培养皿;2. 酵母菌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观察:我们发现酵母菌对高温和酸性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生长缓慢甚至死亡;而对低温和碱性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生长迅速;3. 酵母菌的发酵作用观察:在与葡萄糖混合后,酵母菌开始进行发酵作用,产生大量的气泡,液体也由透明变为浑浊的乳白色。
讨论:通过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酵母菌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强,但对高温和酸性环境的耐受性较低。
这与酵母菌的生存环境有关,酵母菌通常生长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对酸性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可能是因为酸性环境会破坏酵母菌的细胞结构;2. 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通过发酵,酵母菌能够将葡萄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乙醇,产生能量和其他有用的物质。
这一过程在食品工业和酿酒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实验意义:本次实验的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酵母菌的特性和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
实验日期实验班级姓名
【目的要求】
认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及酵母菌的芽体
【材料用具】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碘液、吸管、吸水纸、烧杯和试管、酵母菌或发酵的面肥、蔗糖
【方法步骤】
1、制备酵母菌培养液。
实验前,将一小块鲜酵母或发面面肥溶于蔗糖溶夜,然后至于温暖
处培养。
2、制作酵母临时装片。
用吸管从酵母菌培养液的上面吸一小滴液体,均匀地涂在载玻片上。
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盖在液滴上。
3、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临时装片。
先用低倍镜找到酵母菌,注意找出长出芽体的个体。
然后换高倍镜,自习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4、染色观察。
在临时装片的盖玻片一侧滴一小滴碘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使酵母菌染色。
染色后继续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讨论】
1、酵母菌的形态结构与细菌的形态结构有何不同?
2、酵母菌长出芽体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