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物理-八年级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基本信息】本次教学内容:八年级物理课程中的显微镜和望远镜。
授课对象:初二学生。
授课时间:一学时(45分钟)。
授课目标: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是什么,其作用;2.能够区分简单放大镜、复眼镜、望远镜、共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3.了解望远镜的构造、镜头、物镜等基本部件及其功能;4.理解透镜的成像原理;5.学会计算放大倍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播放一段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两种设备的作用,并简单介绍本节课的内容。
二、正文(35分钟)1.显微镜显微镜是一种用于观察微小物体的光学仪器。
有三种主要类型:简单显微镜、复合或共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
教师慢慢介绍每种显微镜的特点。
(1)简单显微镜简单显微镜是由一个凸透镜组成的。
透镜将光线聚焦在物体上,再通过另一片透镜将光线放大成像。
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显微镜,边制作边讲解简单显微镜的构建和配件。
(2)复合或共焦显微镜复合显微镜或共焦显微镜是由许多组件和部件组成的。
复眼镜和物镜透镜负责将光线并成,这使得像的清晰度高,放大倍数大。
(3)透射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是利用电子束代替光线,它可以用于异质结、纳米结构、分子结构等的分析,能达到原子尺度的分辨率。
2.望远镜望远镜是观察远距离物体的仪器,由物镜和目镜两个重要的光学元件组成。
教师可以描绘望远镜的构造原理,镜头的作用等等。
三、总结(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小测试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四、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复习镜头原理和计算望远镜放大倍数。
【板书设计】显微镜- 简单显微镜- 复合或共焦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望远镜- 构造原理- 镜头作用【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化的教学方式,将显微镜和望远镜等抽象的理论概念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展示了不同种类的显微镜和望远镜,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各种设备的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一. 教材分析《显微镜和望远镜》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操作,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观察和研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光学基础知识,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有了初步了解。
但他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接触和操作经验较少,因此需要通过实物演示、分组讨论等方式,增加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认识和使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
2.能够正确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简单的观察和研究。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结构。
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正确操作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实物演示法:通过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原理。
2.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显微镜和望远镜实物,以及相关的观察样本。
2.准备PPT,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
3.划分实验室,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有什么了解?它们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重点讲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光学原理、目镜和物镜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每组学生先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再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景物。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在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时遇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操作经验和心得。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显微镜和望远镜,还有哪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和研究事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显微镜和望远镜初二物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组成以及原理。
2.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3.意识到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一、显微镜(微。
观世界)1.1 显微镜的结构显微镜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放大微小物体的仪器。
它由以下部分构成:•眼镜:用于观察样品的镜片,通常为两个。
•物镜:放置在样品下方,用于观察的镜片。
物镜有多个镜片叠加组成,可以放大样品的大小。
•台架:用于支撑样品的平台。
•调焦机构:用于调整物镜与样品的距离以获取清晰的图像。
•光源:用于照亮样品的光源,通常为白光源或LED光源。
1.2 显微镜的原理显微镜利用光学原理将物体的细节放大并成像在眼睛前。
具体来说,它利用物镜放大样品的像,再通过眼镜观察到该像。
二、望远镜(大。
视野)2.1 望远镜的结构望远镜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观察远处物体的仪器。
它由以下部分组成:•物镜:与显微镜中的物镜类似,用于放大远处的物体。
•起光镜(或称反射镜):用于将光线反射到目镜处。
•目镜:放置在望远镜顶部,用于观察物体的镜片。
•架体:用于支撑物镜和目镜的主体。
•三脚架:用于支撑架体的平台。
2.2 望远镜的原理望远镜利用物镜放大远处物体的像,再通过起光镜(或反射镜)将这些像反射到目镜处,观察者就可以在目镜中看到远处的物体。
教学过程一、显微镜1.1 组装显微镜1.将显微镜两边的眼镜安装到显微镜架体上;2.将物镜与调焦机构安装到台架上;3.打开光源,将光源照在样品上,进行调整。
1.2 使用显微镜1.将待观察的样品平放在显微镜的台架上;2.调节物镜与样品距离,最好是距离样品约0.5mm处;3.调节样品与眼睛的距离,可以通过调节眼镜位置实现;4.调节焦距,直到在眼镜中能够清晰地看见样品。
二、望远镜2.1 组装望远镜1.将物镜和起光镜(或反射镜)安装在架体上;2.将架体与三脚架组装在一起;3.将目镜安装在起光镜(或反射镜)顶部。
2.2 使用望远镜1.将望远镜放置于水平平台上;2.手柄或旋钮实现对望远镜的镜头调节;3.看着望远镜目镜,轻轻调整镜头,直到可以清晰看见目标。
5. 5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播放ppt图片,同步讲解】1.显微镜的构造主要由物镜、目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1)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焦距短,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2)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焦距长,相当于一个普通的放大镜。
(3)载物台:承载被观察物体。
(4)反光镜:增加光的强度,照亮被观察的物体。
2. 显微镜成像的基本原理(1)物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被观察物体首先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落在了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2)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把物镜形成的放大的实像再次放大,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3)物体通过整个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4)显微镜的成像光路图:【边画光路图边讲解】3.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微小的物体通过显微镜后被两次放大,因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一般在镜头上标有“n×”字样,例如n=5,即为放大望远镜示意图双筒望远镜我们见到的普通望远镜和军事望远镜都是双筒的,是双筒望远镜。
它的两个镜筒都是拐了弯的,在拐弯处分别安装了两个“全反射棱镜”。
这种设计一方面缩短了镜筒的长度,另一方面经过那两块棱镜的两次反射也能使本来倒立的像正立过来。
(2)望远镜的原理①物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处于目镜的1倍焦距以内.②目镜: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两次成像,先缩小,后放大。
(3)望远镜的成像光路图【边画光路图边讲解】注意:①目镜把物镜所成的像进行放大。
目镜所成的像正倒和大小是相对于物镜所成的像而言的。
最后成像与物体本身比,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②物镜和目镜的距离等于两个透镜的焦距之和。
(由于物体距望远镜的距离很大,第一次成像在物镜的焦点附近且无限靠近焦点,可以近似地认为在焦点处,要使目镜的放大倍数尽可能最大,则这个像要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且尽可能靠近焦点)。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 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观察。
3.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 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观察,尤其是不同倍数的调节。
三、教学准备1. 显微镜、望远镜等实验器材。
2. 相关视频、图片和数据资料。
3. 黑板、粉笔和教材等教学用具。
4. 实验室安全规定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图片,让学生们了解它们是用于观察微小和遥远物体的精密仪器。
再引导学生们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场景需要使用到这些仪器。
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言,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显微镜和望远镜。
2. 讲授新课a. 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利用教学道具展示显微镜的构造,包括物镜、目镜、载物台等部分,并详细解释各部分的作用和原理。
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显微镜的成像过程和原理,让学生们了解显微镜是如何放大微小物体的。
b.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教授学生们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包括如何调节焦距、如何观察等。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们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c. 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介绍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望远原理,让学生们了解望远镜是如何放大远距离物体的。
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不同类型的望远镜,如开普勒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等,并介绍它们的特性和应用。
d. 望远镜的历史和发展介绍望远镜的发展历史,让学生们了解这一仪器对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扩展学生们的知识面,介绍望远镜的种类、原理、优缺点等。
3. 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使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的物体,如植物细胞、昆虫等微小生物体,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们组成小组,合作制作简易显微镜,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物理教案-显微镜和望远镜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显微镜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2. 望远镜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3.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4. 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2.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四、教学准备1. 显微镜和望远镜实物或图片2. 教学PPT或黑板3. 实验材料(如玻片、标本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 新课导入: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包括取镜、安放、观察、调整等步骤。
4. 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不同的标本和景物,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生物学、天文学等领域。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后辅导,确保学生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应用。
2. 利用实物演示、PPT或黑板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七、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创新等。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科研机构,深入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显微镜和望远镜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故事。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
·过程和方法
通过自制望远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重点
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构及原理。
·难点
视角的理解。
●○教学准备
师:显微镜(每5人一小组)、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
生:预习。
●○教学步骤
一、提问,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引入新课
二、显微镜
三、望远镜
四、交流、练习、小结
●○板书设计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组成部分: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台。
物镜:将物体形成放大的实像。
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第一次成的实像再次放大。
2.望远镜
组成部分:物镜、目镜。
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将第一次成的实像
放大。
影响人们看清物体的一个重要因素:视角。
●○课堂练习设计
1.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的物体经过________次放大,第一次放大与________原理相同,说明了被观察物体应放在物镜的________之间,成________像;第二次放大与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像。
2.使用望远镜时,物镜的作用与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像;目镜的作用和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像。
●○能力提高设计
自制望远镜,通过望远镜观察不同远近的物体,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参考答案
1.两、投影仪、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放大倒立、放大镜、放大正立
2.照像机、缩小倒立、放大镜、放大正立
●○小资料
1609年,在荷兰的密特西波奇城里,有一家眼镜店。
有一天,眼镜店老板汉斯的孩子,悄悄地拿了几块镜片,有老花的,也有近视的,和邻居的几个孩子玩儿。
他们本来是想模仿大人,把镜片架在自己的眼睛上,可是他们的眼睛既不近视,又不老花,这些镜片对他们当然都不合适。
只有把它们靠在离眼睛比较远的地方,才能看清楚镜片后面的东西。
有一个淘气的孩子忽然想到了一个异想天开的游戏。
他一只手拿着近视镜片,一只手拿着老花镜片,把它们一前一后地举在眼前,他透过两块镜片向远处一望,不由得又惊又喜地喊了起来:“嗨!真奇怪,礼拜堂的尖塔,突然变得这样近啦!”他的发现使得小朋友们异常兴奋。
大家又喊又叫,惊动了眼镜店的老板汉斯。
汉斯起来一看,真了不起!孩子们在游戏中竟发现了一种可以望远的透镜。
当时,荷兰正在跟西班牙打仗。
汉斯做了一架望远镜献给了荷兰皇帝,可以用它来侦察敌情,皇帝很高兴,赏了汉斯很大一笔钱。
后来,望远镜的做法传到了法国,又由法国传到意大利。
伽利略听到了这个消息,自己设计制造了一架天文望远镜,用来观察天上的星星。
人类这才打开了宇宙的大门。
荷兰的那几个小孩还发现,镜片越是凸得厉害,用它来看东西越显得大。
50多年以后,一位名叫列汶胡克的英国看门人,知道了这个消息以后,自己磨制镜片,制造成了第一架显微镜。
这位看门人打开了一个人类从没见过的微生物世界。
少年朋友,你大概没想到吧,游戏帮助人们打开了两个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