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法学》配套课件 (12)[19页]
- 格式:ppt
- 大小:779.00 KB
- 文档页数:19
《土地法学》课件第三章我国土地制度概述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制度第二节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第三节我国土地管理体制【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了解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制度(土地制度的整体安排),掌握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概念、特征及主要内容,了解土地管理体制的演变趋势,了解我国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了解中央和地方政府土地管理职权的划分。
【教学重点及难点】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第三节我国土地管理体制一、土地管理体制1.涵义:土地管理机构设置和管理职能权限划分所形成的体系和管理制度。
集权制与分权制2.基本模式首长制和委员会制垂直领导和双重领导二、我国土地管理基本体制1. 模式演变:新中国成立初期:地政司主管全国地政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多头分散管理1986年后:中央提出“土地应由国家管理”总体特点:由分散、分权、多头转为集中、集权、统一2. 当前管理模式《土地管理法》第5条规定:“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中央统管全国土地的机构是国土资源部;地方统管土地的机构是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土地(国土)管理局(厅)。
3、国务院地政部门的职能特点:■全面加强土地、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管理,特别强化土地资源管理的职能。
12项职能,8项相关、4项专门14个职能机构,3个专业司,5个综合司■突出了耕地保护的职能——耕保司■强化了国家土地行政法律的统一和集中。
★机构改革方案中,国土资源部对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实行业务领导,★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的任免,需征得国土资源部的同意。
★设立执法监察局,专门负责土地监察工作。
4. 机构设置与职能(1)国家和省级人民政府:凡属事关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民族发展全局的土地管理权都由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行使,由国土资源部及省级国土资源厅(局)代表行使———享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权、农用地转用批准权、土地征收权、建设用地总量和耕地保有量控制权等(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登记发证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权、开发国有荒山荒地批准权、国有土地划拨收回批准权、农村非农用地批准收回权(3)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土地调查权、土地分等定级的评定权、土地统计权、及监督检查权、行政处罚权等(4)乡(镇)人民政府:一般不设土地管理机构,有土地管理员的职位(5)垂直管理制度:主要是指省级以下基层土地部门的用地审批权和领导干部的人事权由地方党委管理为主,改为由上级国土部门管理为主。
土地法学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陈银蓉Hot Tip•课程性质、地位、任务–本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课。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土地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熟悉现行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及其精神实质。
–为今后从事土地管理工作和土地科学研究奠定法学基础。
•教学目标–1.掌握土地法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理解现行土地管理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精神实质;–2.掌握土地执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为从事有关土地管理工作和行政执法工作奠定土地法学基础;–3.能正确表述现行土地法规的主要内容和实质,具备土地法规的一般咨询能力;–4.理解的土地法规和政策,独立完成典型土地违法案例的分析,并提出处理的办法和法律依据。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课程考核方式:综合作业,课程考试。
–课程成绩评定:平时作业及考勤(40%),结业考试(60%)。
第一章绪论学习提要: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了解土地及土地法的概念、特征,理解土地基本国策的内容及主要精神;熟悉土地法的渊源和土地法与其他法律的联系、区别。
第一节土地法与土地法学概述第二节土地法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第三节土地基本国策第四节土地法的渊源第五节土地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第一节土地法与土地法学概述⏹一、土地法概念土地的概念:从土地立法的角度来解释土地,一般认为是地球陆地表层,即:一国领土范围内的陆地、内陆水域、滩涂、岛屿等一切土地。
我国土地管理法中界定的土地包括国家和集体所有的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其他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这是从土地用途角度对土地所作的科学分类,有利于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实施。
土地特征:①土地是非人力所能创造自然资源。
②土地面积有限。
③土地位置具有固定性。
④土地使用价值具有永续性。
二、土地法的概念和特征(一)土地法的概念:土地法是调整在土地的规划、管理、保护、利用、监督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土地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2.土地法调整以土地为客体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土地法学讲义土地法学教学纲要(1)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本课程明确了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作为法律学科之一的土地法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重要边缘学科。
特别是人多地少的国情已使我国人地矛盾变得越发突出,为了实现科学合理配置稀缺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的目标,就必须加快土地管理法制化的进程。
该课程是法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源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随着国家对土地法制管理要求的日益提高,土地法学最初作为高等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开设,与法学专业的结合程度并不高。
因此,根据专业发展需要,西华师大国土资源学院将土地法学作为必修课程,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结合我国土地管理与利用现状、重要的土地法律法规及政策,特别是将农村社会存在的土地法律问题引入教学之中,突出体现该课程的土地法学特色。
(2)土地法学教学模块设置主要包括第一部分:土地法基本理论。
包括土地法学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土地法律关系,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土地相邻关系等;;第二部分:土地利用法律制度。
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征用、耕地保护、建设用地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等法律制度;第三部分:土地行政法律制度。
包括土地行政执法和土地监察、法律责任、土地行政复议、土地行政诉讼等法律制度。
相关课程内容的设置,主要目的是以所有权、使用权等基本法理知识为基础,将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不同法律融入土地法学之中进行讲授,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土地法和相关联的法律制度。
(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土地具有资源与资产的双重属性,这就决定了它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影响着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步伐。
为了实现科学合理利用稀缺土地资源、特别是切实保护耕地的目标,就必须加快土地管理法制化的进程,这就必然要在《土地法学》的教学内容中得以体现。
本课程的重点括:土地法的基本内涵与土地法律关系土地产权(所有权与使用权)法律制度、土地管理与利用保护、建设用地与征地制度、土地税法与行政管理法律制度、土地法律责任的处理等内容;其中,难点内容是土地法的基本内涵、土地使用权法律制度、建设用地与征地管理、耕地保护法律制度、土地行政管理与土地法律责任的解决,这些内容需要在系统的理论学习基础上配合经典的案例分析加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