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班美术:《哈哈镜_笑哈哈》
- 格式:ppt
- 大小:20.33 MB
- 文档页数:7
6.《哈哈镜笑哈哈》(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哈哈镜的特点,感受哈哈镜带来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通过观察、体验、创作等环节,让学生掌握哈哈镜的基本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现象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哈哈镜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哈哈镜的基本表现方法。
3. 哈哈镜作品的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哈哈镜的基本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哈哈镜的特点进行创作,使作品具有趣味性和创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哈哈镜、投影仪、课件、示范作品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水粉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哈哈镜,让学生了解哈哈镜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哈哈镜的基本表现方法,示范创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哈哈镜进行创作。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哈哈镜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哈哈镜笑哈哈》2. 课题要求:掌握哈哈镜的基本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教学内容:哈哈镜的特点、基本表现方法、作品创作。
4. 教学重点:哈哈镜的基本表现方法。
5.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哈哈镜进行创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运用哈哈镜的特点进行创作,描绘一幅有趣的哈哈镜作品。
2. 作业要求:作品具有趣味性和创意,构图饱满,色彩丰富。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掌握了哈哈镜的基本表现方法。
2. 教学不足: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仍存在想象力不足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哈哈镜笑哈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哈哈镜的原理,以及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哈哈镜。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哈哈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 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哈哈镜的制作技巧。
2. 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
四、教学准备:1. 镜子、塑料板、透明胶带、剪刀等制作哈哈镜的材料。
2. 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哈哈镜图片,引发学生对哈哈镜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探究哈哈镜的原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哈哈镜的原理,学生通过讨论和实验,了解哈哈镜的工作原理。
3. 制作哈哈镜: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制作哈哈镜的实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哈哈镜的制作方法。
4. 观察和记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记录下不同角度下的哈哈镜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5. 分享和讨论: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哈哈镜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哈哈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以及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
7. 作业:学生完成实验记录表,加深对哈哈镜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如学生对哈哈镜原理的理解程度、动手操作的能力、团队合作的效果等。
针对不足之处,教师应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包括对哈哈镜原理的理解、制作技能、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自我评价。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对彼此在制作哈哈镜、观察实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反馈。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
八、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更多形式的哈哈镜,如凸面镜、凹面镜等,并观察其成像效果。
广东省第六届中小学美术优秀教学课例交流展示活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岭南版一年级上册第七课《哈哈镜,笑哈哈》教学理念:哈哈镜不但是学生熟悉的物体,更由于它能使镜中人物“变形”而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本课尝试以“美术与科技”为切入点,以哈哈镜凹凸面能使物象“变形”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制作一张会变化的画,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的道理。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A、掌握“折叠”与“添加”的方法,感受粗浅的“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B、能用“点、线、色”装饰画面。
2过程与方法:A、在尝试探索中掌握“折叠和添加”的方法;B、能大胆地运用“点、线、色”装饰画面。
3、情感、态度、价值观:A、对身边的事物引起兴趣和好奇;B、大胆的表达所感所想。
教学分析:教材以“学生照哈哈镜”的情景导入,除激发学生记忆外,还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哈哈镜的镜面形状,进行比较分析:1.一般镜子的镜面是水平的,而哈哈镜有凹凸波浪形状的镜面;2.镜中人物随着镜面的凸起而变宽,镜面凹陷而变得细长。
这些奇妙现象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更好地理解教材中小博士介绍的科学常识:“哈哈镜表面弯曲,照出来的样子就变形啦。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横折、竖折和添加、连接”的方法,做出一张会变化的画。
2、教学难点:创新的折法;大胆地装饰与表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画纸,范画,勺子,平面镜,勾线笔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知道哈哈镜:1、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有一种镜子,可以让我们变宽变窄,变高变矮,它是什么?2、展示课件图片,观察哈哈镜可以让我们变成什么样?3、引出课题《哈哈镜,笑哈哈》(该环节设计:以生活体验导入,激发学生记忆,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导入课文,)二、联系生活,了解哈哈镜:1、照一照:设疑:你们想不想照一照哈哈镜?学生活动:把课前准备的道具勺子拿起来,用勺子的背面对着自己,分别左右、上下摇摆一下,跟同桌说说你们变成了什么样了?(该环节设计:用勺子代替哈哈镜,让学生直观感受哈哈镜中的物象产生哪些变化,引起学生对探索哈哈镜令物象“变形”原因的兴趣)2、找一找:哈哈镜可以把我们照得变形,这里面一定有小秘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把勺子拿起来平放,从左到右摸一摸,然后另外请一位同学出来摸一摸普通的镜子!找出哈哈镜的秘密:镜面凹凸;普通镜:镜面平坦。
《哈哈镜,笑哈哈》教案一等奖1、《哈哈镜,笑哈哈》教案一等奖一、教材分析本课为岭南版第一册第6课,其课型为设计应用。
哈哈镜不但是学生熟悉的物体,更由于镜中人物变形而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
本科尝试以美术与科技为切入点,以哈哈镜能使物象变形的科学观察引导学生制作会变化的画。
二、学情分析这一阶段学生处于一种无意识思维状态,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于新事物乐于探索,也乐于与老师同学交流,但学习的持久性不强。
所以,在学习中要时刻以新鲜事物引起他们的注意,保持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该学段学生具有初步绘画的经验,能够画出一些基本形和线条,会运用简单的线、色、面表现人物,动物形象。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横折、竖折和添加连接的方法,感受粗浅的夸张变形的艺术法。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点、线、面、色画出人物并进行夸张变形的装饰。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起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兴趣和好奇。
能大胆自由地把所感想表达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横折、竖折和添加连接”的方法,做出一张会变化的画。
五、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和感受粗浅的“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哈哈画作品、彩色卡纸、勾线笔、不锈钢勺子、镜子、水彩笔等。
七、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3分钟)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照镜子吗?生:喜欢!师:郭老师也喜欢,可是有一天,郭老师起床照镜子,却发现有点不一样了,我想请小朋友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生:哈哈哈哈哈……郭老师变宽了,郭老师变长了,郭老师……师:给这位同学一点掌声鼓励一下。
同学们的观察能力都非常强,郭老师到底照了什么镜子呢?生:哈哈镜。
师:非常棒!哈哈镜还有多少秘密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哈哈镜,笑哈哈》(板书)(二)课堂新授(15分钟)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勺子和镜子,认真照一照,说一说他们有什么不同?生:普通镜子是平的,勺子是凸出来的。
师:还有哪位同学说一说?生:普通镜子照出来不会变形,勺子照出来会变形。
《哈哈镜笑哈哈》教案课程名称:美术课时:1课时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哈哈镜的特点和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颜色表现哈哈镜的变形效果,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1. 哈哈镜的特点和原理。
2. 线条和颜色的运用。
教学难点:1. 哈哈镜变形效果的表现。
2. 学生绘画技巧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哈哈镜的图片和实物。
2. 学生准备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哈哈镜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哈哈镜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哈哈镜的特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哈哈镜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哈哈镜的变形效果。
2. 学生观看哈哈镜的图片,感受哈哈镜的变形效果。
三、绘画实践(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颜色表现哈哈镜的变形效果。
2. 学生进行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思路。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哈哈镜的特点和绘画技巧。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绘画技巧创作一幅哈哈镜的绘画作品。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哈哈镜的特点和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在绘画实践中,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和颜色表现哈哈镜的变形效果,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学生能够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提出改进意见,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然而,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部分学生对哈哈镜的特点和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解释。
其次,部分学生在绘画实践中对线条和颜色的运用不够熟练,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