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工行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工系本科生科技创新成果
- 格式:doc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15
化工类毕业论文范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工行业发展迅速,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我国化工行业经营环境也日趋复杂,面临的风险和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大。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化工类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化工类毕业论文范文一:化学工程学科集群分析一、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现象经过调查统计,我国共有100多所高校招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该专业研究方向过多,一个专业出现87个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的划分有的甚至是跨学科的。
如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是属于工学的,应用化学专业是属于理学,可应用化学居然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一个研究方向。
同属于一个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名称也是多样化的,缺乏统一标准,如安徽大学、南昌大学的绿色化学工程,上海大学就称为绿色化学与工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请教了化工领域的专家,给这87个研究方向做一个归类,分为9个大的方向(表1)。
由表1可以发现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是存在学科集群现象的,表现在:专业的学科建设,已经不单是化学工程的问题,而涉及到了化学化工研究的所有领域,包括应用化学、环境化工、工业催化、资源与材料工程、新能源技术、生物工程与技术、过程系统工程、油气加工及石油化工等。
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的力度较大,表现在:各个高校的研究方向基本上都比较多,如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其研究方向都是传统与现代并存,传统化学化工的研究方向所占比例较大,如化学工程,包含的研究方向较多。
部分代表21世纪化学化工发展方向的研究方向,在很多学校都受到重视,如资源与材料工程,研究方向也比较多。
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的创新及竞争优势本文选择山西省高校做研究,分析其师资力量情况,以分析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集群的创新及竞争优势。
山西省作为我国化工3大生产基地,化学化工产业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化学化工专业是山西省高校、特别是工科院校的学科优势之一。
4、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工系本科生科技创新成果
4.1以“SRTP”和本科生毕业论文为主要内容的研究成果申请的专利
(清单)
4.2 本科生发表的学术论文(清单)
4.3 本科生参加的科研成果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鉴定(证书复印件)4.4 本科毕业研究成果获得校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证书复印件)
4.1 化工系学生以“SRTP”和本科生毕业论文为主要内容的研究成果
申请的专利(清单)
4.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本科生依托毕业设计(论文)发表论文情况
2003届-2008届(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专业)(不完全统计)说明:(1)学生姓名有“*”的曾参加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P”)的学生
(2)专业名称,化学工程与工艺简称化工、应用化学简称应化
(3)统计数据截止2008年7月
3
4
5
6
7
8
9
4.3 本科生参加的科研成果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鉴定
武增礼(2007届化工),指导老师:王启宝
毕业论文题目:用于制备聚羧酸盐减水剂的聚醚单体酯化工艺研究
4.4 本科毕业研究成果获得校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证书复印件王忠利(2004届应用化学本科生),指导老师:韩敏芳
毕业论文题目: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封接材料和阴极材料的性能研究。
靠创新化工行业夺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年(卷),期】2005(000)005
【摘要】在近日公布的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的创新与集成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在国家科技奖励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非常难得,过去曾有6年连续空缺。
这一项目为什么能够摘走国家科
【总页数】1页(P12-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7
【相关文献】
1.创新与坚守——访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奖代表邱勇教授 [J], 刘馨
2.一个新的平台技术的诞生--记中国石化"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的创新与集成"获200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J], 左佳齐;宁彬
3.浙江省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共28项成果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 [J], 浙江省科技厅;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处
4.谱写自主创新技术发明的动人乐章——记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黄伯云团队[J], 徐兰山;周科际;邓水清
5.技术创新巾帼挂帅——记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得者张立同团队 [J], 张景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F RI E ND O F CHE M IC AL I ND US T R Y58学术研究化工之友2007.N O .07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人才是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我校作为全国重点大学和首批211工程建设的大学培养研究型人才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性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由大学生科研训练和以科研课题为背景的毕业环节两部分组成本文从师资和学科建设出发结合我们化工专业科研训练和毕业环节的教学实践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1优秀的指导教师队伍和学科优势化工系现有教师17人教师中教授博士生导师7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8人讲师2人教师中已取得博士学位的13人我系负责建设的学科包括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并在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矿物材料工程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973863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211工程建设项目2项及多项横向研究课题仅2005年到位科研经费就达583.74万元在煤化工新型炭材料非金属矿物材料表面活性剂化学能源化工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专业特色在国内居先进水平这些都为我们进行大学生科研训练以及本科毕业环节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可靠保障2积极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我校具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良好的科研传统和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知名学者寓学于研是研究型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形式结合科研实践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关于科研训练我们充分依托化学化工学科的有关博士点硕士点的科研力量来开展科研训练的实践教学活动我们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分层次开展科研训练活动首先全体学生必须接受科学程序和科学方法的训练使学生较好的掌握科技文献的查阅方法并能对专题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了解主要化学化工分析仪器的原理和用途掌握科学实验的设计原则和数据处理的一般方法其次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结合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实践就当前本专业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调研训练学生掌握调研报告及科技写作的一般方法第三对成绩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为了提高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科研训练的主要形式是结合指导老师的科研课题采取创新层次的科学研究型训练这种结合专业科研成果工程实践来开展科研训练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而且也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动力经过系统的科研训练也为进一步开展以真实内容为主的毕业环节的开展做好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3本科毕业环节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毕业环节与其他教学环节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独立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可以全面检查学生基础理论掌握的情况技能的熟练程度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3.1注重选题的质量尊重学生的志愿在毕业环节的实践教学中我们十分重视结合最新的科研方向和实际现场课题把一人一题作为选题的重要原则近四届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于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省部级以上的课题分别占32.71%39.47%29.63%和35.71%其他选题均结合教师的横向课题保证了选题的质量学生毕业环节选题的确定充分尊重学生的志愿我们采取学生填报志愿导师和学生互选的方式确定毕业选题志愿满足率均达90%以上其中第一志愿的满足率在60左右对已经签约的学生结合工作单位的情况提前安排选题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能在新工作单位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这些作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利于毕业论文成绩的提高3.2结合科研训练开展毕业环节的实践经过系统的科研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基本能够做到以我为主进行专题的调查研究文献总结实验方案的初步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等所以结合科研训练开展毕业论文的工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早出成果和多出成果3.3拓宽专业口径保持专业特色拓宽专业口径是当今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我校化工专业在历史上具有很强的煤化工特色从近几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以及就业情况来看专业和行业分布都很广这就要求我们的培养方向多元化在近四届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中涉及煤化工煤化学方面的选题占30%左右其他选题包括能源化学材料化学环境化学生物化学计算机化学等多学科这样既保持了传统的特色和优势又体现了专业内涵的拓展满足学生在不同行业就业的市场需求4结语经过近四届毕业环节的实践我们积极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和毕业环节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为主要的研究成果已经申请专利3项批准1项在国内外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其中EI 收录2篇一项本科毕业论文的内容作为校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的主要研究成果总之在本科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中要充分结合本专业的科研和学科优势加强科研训练重视毕业环节的教学实践这对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0606)结合科研实践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王启宝解强张香兰张庆武韩敏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摘要科研训练和毕业环节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大学生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本文结合我校化工专业的科研与学科优势积极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并结合科研实践对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关键词本科毕业环节科研训练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862(2007)04(a)-0058-01。
化工大学科技成果项目目录精细化工1.高纯度乳酸分离技术2. 高品质烷基多苷分离技术3. 高纯度月桂二酸分离技术4. 高纯度二聚酸分离技术及装置5. 高品质聚甘油酯生产技术6. 催化加氢合成三羟甲基丙烷新技术7. 高纯度硬脂酸单甘酯分离技术及装置8. 辣椒红色素提取技术9. 无磷洗衣粉助洗剂生产技术10. 硝基苯加氢制苯胺发泡金属催化剂技术11. 2000吨/年丙烯酸多官能单体项目12. 超临界CO2萃取黄水中香料物质13. 纳米铟锡氧化物复合粉体生产技术14. 糠醛生产技术15. 脂肪酸及油脂加氢催化剂生产技术16. 丁基胶乳生产技术17. 水溶性/醇溶性/油溶性壳聚糖的制备技术18. 聚丙烯酸钠制备技术19. 2000吨/年水乳型丙烯酸复膜胶生产技术20. 低成本无甲醛2000吨/年细木工板用粘合剂生21. 高效聚羧酸盐助洗剂合成技术22. 1000吨/年静电植绒用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生产23. 1000吨/年纺织整理用丙烯酸脂共聚乳液生产24. 含氧型系列液体洗涤剂生产技术25. 环氧油增塑剂生产技术26. 新型橡胶补强剂(XRF)生产技术27. 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高分子絮凝剂生产技术28. 100吨/年环氧丙烯酸酯生产技术29. BJ-1型柴油低温流动改性剂生产技术30. 食品化妆品31. 减压法止痒液32. 节能型车船用燃油除炭剂生产技术33. 环保型系列脱模剂生产技术34. HD新型系列消泡剂35. 节煤型燃煤脱硫剂生产技术36. 2,4—二甲氧基苯甲酸生产技术37. 松锈剂生产技术38. 消泡剂生产技术39. 环保型纺织品柔软整理剂生产技术40. 五金产品不锈剂生产技术41. 农用大棚膜修补胶生产技术42. 芳香823型高效管道疏通剂生产技术43. 高弹性聚氨酯粘结剂生产技术44. 无三苯环保稀料生产技术45. 高效管道疏通剂生产技术46. 水性脱漆剂生产技术47. 免水洗手液生产技术48. 快速密封堵漏胶生产技术49. 金属修补剂系列生产技术50. 金属与橡胶室温硫化粘合剂生产技术51. 新型高效脱硫纳米催化技术及产品NBC52. 纳米氧化物瓷粉体制备技术53. 3000吨/年吸水性树脂生产技术54. 年产1000吨羧酸盐絮凝剂生产技术55. 精细化学品提纯技术56. 连续多级逆流分步结晶技术57.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58. 超重力工程技术59. 分子蒸馏技术60. 由废食用油制备生物柴油61. 高效除浊剂生产技术62. 高强快干纸管胶生产技术63. 高强快干抗水纸箱胶生产技术64. 常温快固型强力皮带接头胶生产技术65. 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钠絮凝剂生产技术66. 橡胶制品室温硫化快速修补胶生产技术67. 尼龙树脂扩链剂及扩链增粘技术68. 纸上光胶生产技术69. 纸塑复合粘合剂生产技术70. RFC新型补强填充剂生产技术材料加工71. 复合材料抽油杆制造的成套装备与技术72. 超高性能纳米炭黑生产技术73. 聚乙烯醇生物降解塑料膜生产技术74. 聚丙烯发泡材料成型技术及生产线75. 木塑复合混凝土建筑模板制品生产技术76. 木塑复合托盘制品生产技术77. 木塑复合微发泡建筑装饰材制品生产技术78. 新一代激光直接制版版材生产技术79. 天然高分子纳米纤维膜的制备80.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注塑成型及高耐磨油田抽油杆扶81.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注塑成型及高耐磨油田抽油杆扶82. 宽幅卷材及片材成型技术83. 多层复合制品的吹塑成型技术84. 超临界流体微孔发泡挤出成型技术及装备85. 超临界流体微孔发泡注塑成型技术及装备86. 高强超韧尼龙合金生产剂技术87. 高性能水性木器涂料制备技术88. 超重力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新技术89. 异丙苯清洁生产成套技术90. 新型镁基无卤高抑烟无机阻燃剂机械设备91. 环保型洗井液固相分离器生产技术92. GZS7型钻屑输送机生产技术93. 科氏流量计二次仪表制造技术94. 电网分析仪制造技术95. 转子式自清洁强化传热装置技术96. 全电动平板压机技术97. 新型高效填料技术98. 高效丝网除雾器技术99. PCP系列高聚物熔体齿轮泵生产技术100. WFJ系列往复式销钉挤出机生产技术101. CPJ系列串联式磨盘螺杆挤出机组102. 同向平行双螺杆混炼挤出机组系列产品103. 大型高效搅拌槽/反应器104. 特殊物系精馏新技术105. 双质体振动筛筛分技术106. 新型粉体混合机107. 翻袋过滤式离心机108. 旋转挤压过滤机(系列)109. 蜂窝密封技术110. 钢丝绳隔振器的减振降噪技术生物化工111. 聚天门冬氨酸生产技术112. 生物法生产壳低聚糖技术113. 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技术114. 酶法生产棕榈酸异辛酯技术115. 沙棘果渣中β-胡萝卜素的提取116. 辣椒红素提取和精制工艺117. 不对称还原生产(S)-3氯-1-苯基丙醇118. 稻秸生物转化制取木糖醇技术119. 大豆精深加工成套技术及关键设备120. 发酵废菌丝体的综合利用技术121. 青霉素和柠檬酸菌丝体的综合利用技术环境工程122. 废润滑油回收技术123. 水淬渣、粉煤灰、氟石膏综合利用技术124. 温室——槽式高效循环自热堆肥系统125. 催化吸附同时脱除NOX和SOX技术126. 用于毒物清除的流向变换催化燃烧技术127. 天然气脱硫技术128. 催化还原脱除废气中的NOX技术129. 从废食用油中提取燃料油技术130. 选择性催化脱除一氧化碳技术131. 废旧橡胶轮胎制备胶粉技术132. 胶粉的活化技术及工艺133. 高效导向筛板技术134.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技术135. 利用有机废弃物生产汽车代用燃料技术136. 垃圾高效生物堆肥处理设备与技术137. 羟基自由基活性氧生产工艺与应用技术138. 流向变换催化燃烧技术在废气治理中应用139. 光催化环保空调技术140. 利用超重力技术脱除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化工大学科技成果项目精细化工投资3000万元1. 高纯度乳酸分离技术技术简介:目前我国已有几个厂家生产乳酸,其生产方法有化学合成法及生物发酵法,但其纯度都在80%左右,且色泽等其它各项指标均未达国际标准。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煤矸石山自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及应用二、提名单位及提名意见提名者:教育部煤矸石山自燃导致矿区大气污染严重。
该项目创造性地提出了因煤矸石山自燃的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是对煤矸石山治理技术的重大突破,研发的自燃监测诊断技术,可实现表面与内部着火位置的精准定位,发明的煤矸石山浅层喷浆与钻孔注浆相结合的灭火技术、材料及大流量可变压力专用装备,可实现安全灭火;创立的煤矸石山抑制氧化和隔氧防火技术,可实现长效防火,杜绝复燃。
研发了生态防燃型植被恢复技术及材料,并形成了煤矸石山一体化综合治理技术。
该项目经在山西省、河南省20多个矿区的推广应用,治理矸石山30余座,未发生复燃现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引领了矿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事业发展。
该项目获得自主知识产权33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8项。
发表代表性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57篇。
相关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煤矸石的堆放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破坏区域生态平衡,而且富含硫的煤矸石自燃会释放SO2、H2S、CO2、粉尘等大气污染物,是亟须破解的环境保护难题。
矸石山自燃污染物是无组织排放、尚未纳入环境统计的范畴。
据不完全统计,晋陕蒙宁新等中西部矿区年产煤矸石约3.3亿吨,实际综合利用率不到20%,约1200余座矸石山易自燃,治理后的复燃率高达80%以上,其中乌海、乌鲁木齐、石河子等地雾霾污染已不亚于京津冀,必将成为一带一路能源开发的环境瓶颈。
煤矸石山自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已经成为矿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
本项目针对这一难题和环境管理需求,在国家863计划、自然基金等支持下,基于“自燃监测—灭火—防火—植被恢复”的思路,历经十余年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集材料、工法、装备一体化的综合治理技术,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取得如下创新成果:1、研发了自燃监测诊断技术:针对煤矸石山自燃位置监测中温度信息与空间信息耦合难、内部自燃位置点无法确定的问题,发明了热红外与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等相耦合的表面自燃位置监测定位技术,构建了基于表面自燃温度和修正热传导模型的内部自燃位置点解算模型,在国内外首次实现矸石山自燃立体监测定位及预警,表面自燃位置定位精度为0.15cm,温度偏差±3℃,内部自燃位置点预计偏差0.15m~0.5m,解决了煤矸石山自燃的精准定位难题。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创新项目与科技成果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门与现代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
在这个专业领域中,许多创新项目和科技成果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化学工业的发展,还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善。
在本文中,将介绍几个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取得的重要创新项目与科技成果,展示出这个领域的巨大潜力和影响力。
第一节:新材料开发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中,新材料的研发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通过对材料的结构与性质进行深入研究,化学工程师们能够开发出具有特殊功能和性能的新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例如,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可弯曲电子材料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通过改变材料的组成和结构,化学工程师们成功地开发出了可弯曲电子材料,使得电子产品的使用更加便捷和灵活。
第二节:高效能源技术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高效能源技术成为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化学工程师们致力于开发出更加清洁、高效、可再生的能源技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太阳能电池板的研究是一个热门的领域。
通过运用化学原理和工程技术,化学工程师们设计出了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可用的电能,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能源选择。
第三节:环境污染治理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化学工程师们研究并应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以减少和消除环境污染的影响。
例如,废水处理技术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运用化学物质和工程装备,化学工程师们成功地研发出了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结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创新项目和科技成果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
新材料的开发、高效能源技术的应用以及环境污染治理的实践,这些都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推动科技进步和改善人类生活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的典型例子。
4、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工系本科生科技创新成果
4.1以“SRTP”和本科生毕业论文为主要内容的研究成果申请的专利
(清单)
4.2 本科生发表的学术论文(清单)
4.3 本科生参加的科研成果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鉴定(证书复印件)4.4 本科毕业研究成果获得校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证书复印件)
4.1 化工系学生以“SRTP”和本科生毕业论文为主要内容的研究成果
申请的专利(清单)
1
4.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本科生依托毕业设计(论文)发表论文情况
2003届-2008届(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专业)(不完全统计)
说明:(1)学生姓名有“*”的曾参加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P”)的学生
(2)专业名称,化学工程与工艺简称化工、应用化学简称应化
2
3
4
5
6
7
4.3 本科生参加的科研成果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鉴定
武增礼(2007届化工),指导老师:王启宝
毕业论文题目:用于制备聚羧酸盐减水剂的聚醚单体酯化工艺研究
4.4 本科毕业研究成果获得校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证书复印件
王忠利(2004届应用化学本科生),指导老师:韩敏芳
毕业论文题目: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封接材料和阴极材料的性能研究。
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排行榜(完整版)
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
专业星级划分:中国九星级专业:世界顶尖专业;中国八星级专业:世界一流、中国最顶尖专业;中国七星级专业: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中国六星级专业: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中国五星级专业:世界知名、中国一流专业;中国四星级专业:中国高水平专业;中国三星级专业:中国知名、区域一流专业;中国二星级专业:中国区域高水平专业;中国一星级专业:中国区域知名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燃烧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能源化工行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工系本科生科技创新成果
4、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工系本科生科技创新成果
4.1以“SRTP”和本科生毕业论文为主要内容的研究成果申请的专利(清单)
4.2本科生发表的学术论文(清单)
4.3本科生参加的科研成果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鉴定(证书复印件)
4.4本科毕业研究成果获得校科学技术成果壹等奖(证书复印件)
4.1化工系学生以“SRTP”和本科生毕业论文为主要内容的研究成果申请的专利(清单)
4.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本科生依托毕业设计(论文)发表论文情况
2003届-2008届(化学工程和工艺、应用化学专业)(不完全统计)
说明:(1)学生姓名有“*”的曾参加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P”)的学生(2)专业名称,化学工程和工艺简称化工、应用化学简称应化
(3)统计数据截止2008年7月
4.3本科生参加的科研成果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鉴定
武增礼(2007届化工),指导老师:王启宝
毕业论文题目:用于制备聚羧酸盐减水剂的聚醚单体酯化工艺研究
4.4本科毕业研究成果获得校科学技术成果壹等奖证书复印件
王忠利(2004届应用化学本科生),指导老师:韩敏芳
毕业论文题目: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封接材料和阴极材料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