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型社区配套设施规划类型与模式确定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11.19•【文号】国办函〔2023〕121号•【施行日期】2023.11.19•【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23〕1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2023年11月19日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社区是城市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实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在城市社区(小区)公共空间嵌入功能性设施和适配性服务,有利于推动优质普惠公共服务下基层、进社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现就扎实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务实、可及为导向,聚焦创造高品质生活,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有机嵌入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延伸覆盖社区,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保障基本、优质普惠。
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一种或多种服务。
按照精准化、规模化、市场化原则,优先和重点提供急需紧缺服务,确保便捷可及、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逐步补齐其他服务。
——分类施策,有序推进。
新时期城市社区配套用房规划布局研究彭俊,戚益朵,缪晗予,顾羽锋,王智慧摘要: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原先城市社区出现布局不合理,规模参差不齐,居住空间分异,“村改居”、“老龄化”社区增多等问题,社区配套用房不达标、分散布局、服务水平不高、难以共建共享,新型城镇化时期居民对社区服务提出了新的建设要求。
文章以《绍兴市越城区城市社区规划》为例通过规划师走进社区,对现状社区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以需求为导向,借助新闻媒体发放调研问卷,从多角度视角分析城市社区存在的问题。
考察新加坡、南京、宁波等城市,借鉴城市社区规划建设经验,结合绍兴实际情况及发展态势,对社区做出合理的规划引导。
针对不同区域的社区,提出社区用房分类配套标准,明确规划策略及建设模式,集约高效配套社区配套用房,营造和谐服务环境。
关键词:城市社区,社区配套用房,配建标准,规划策略,绍兴市越城区1.背景城市社区是指大多数人从事工商业及其他非农业劳动的社区,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1]。
社区配套用房是指城市社区居委会开展工作所需的办公及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用房,是居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保障。
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迫在眉睫,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快。
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求。
为进一步加快城市社区建设步伐,需优化城市社区布局,明确城市社区配套用房建设标准,对不同类型社区配套用房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及建设模式,集约高效配套社区配套用房,提升社区管理效能及服务水平,营造和谐服务环境。
2.越城区社区配套用房现状及发展历程2.1 社区规模截止到2014年底,越城区规划范围共涉及城市社区82个,居委会71个,行政村118个,在册户数20.4万户,在册人口56万人。
按绍政办发[2013]179号文规定,新建社区原则上按1500-3000户规模设置一个社区,规模介于居住小区与组团之间;经调查,越城区社区规模一般在1000户至4000户之间,共有约69个社区,约占总数84%(表1)。
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规划设计导则(试行)主编单位: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2009年7月目录第1章总则1、目标2、理念3、规划原则第2章功能布局1、多元化居住类型2、综合性城市功能3、多样化社会生活4、多层级布局结构第3章开发控制1、适宜的人口密度2、高效复合的土地使用3、合理的开发强度4、舒适的居住建筑5.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第4章道路交通1、高密度的支路网系统2、适宜的支路道路宽度3、便捷的公共交通接驳4、完善的慢行交通出行系统5、合理的交通组织模式6、合理布局的停车设施7、适宜的交通宁静化措施第5章公共设施1、多层次的城市服务设施2、综合利用的公共服务设施3、多类型的的产业设施4、高效安全的市政基础设施第6章空间特色I、中小尺度街坊2、增强街坊的围合度3、有序的街道界面4、适宜的街道尺度5、整体建筑风貌6、怡人的公共开放空间第7章生态环境1、自然的生态环境2、省地节能环保3、安全应急防灾第8章实施对策1、开发模式2、分期实施3、规划深化第九章附则1、适用范围2、适用期限3、解释权第1章总则第一条目标大型居住社区是指用地规模约为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10万人,以居住功能为主体、生活与就业适当平衡、功能基本完善的城市社区。
大型居住社区规划设计的目标,是构建社会和谐、功能完善、交通便捷、自然宜居、活力繁荣的城市社区。
第二条理念大型居住社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满足特大型城市人口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
大型居住社区规划建设,突破传统居住区概念,突出城市社区的整体发展理念,突出社会和谐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第三条规划原则社会和谐,是大型居住社区发展的核心目标。
大型居住社区中应当保证各种城市活动能相容共存,并为多样化的城市活动综合布局空间资源,以保证经济多样性、空间多样性、社会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
功能完善,是大型居住社区发展的重要途径。
大型居住社区应当纳入新城.、新市镇的发展范围,充分依托现有居住空间,考虑未来就业安排,符合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上海市市域"1986"城镇体系规划的战略发展要求。
上海城市社区类型谱系划分及重点社区类型遴选的研究王娟;杨贵庆【摘要】基于上海超大城市社区类型谱系划分理论和方法的思考,选择街道(镇、乡)这一空间层面,利用六普数据、GIS技术分析上海城市社区类型的空间类聚特征、社会属性,并着重选取空间区位属性、人口密度、户籍结构、年龄结构、收入水平等5项基本属性进行社区类型划分,建构了“理论值”谱系;在此基础上,对社区类型再进行分级赋值,通过对社区单一属性分析和叠加分析,遴选出重点社区类型,旨在为下一步开展上海市重点类型的社区规划提供选择依据。
%Basedon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division of urban community types in Shanghai, selecting street as spatial level,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clustering features and social attributes of urban community types by using the Sixth National Census Data and GIS. And the paper constructs series of ‘theoretical value’ by focusing on ifve basic attributes such as spatial location, population density,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tructure, age structure and income level. Then it selects the major community types by analyzing single attribute and multiple attributes of the community so as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carrying out community planning of major types.【期刊名称】《上海城市规划》【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8页(P6-12,25)【关键词】社区;社区类型;社区规划;上海【作者】王娟;杨贵庆【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11 问题的提出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实施评估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上海常住人口为2 347万人,中心城约1 140万人,上海已迈入超大城市时代。
社区规划方案中的居住环境和社会配套设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区规划成为了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一个好的社区规划方案可以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便捷的社会配套设施,促进社区的发展和居民的幸福感。
本文将探讨社区规划方案中的居住环境和社会配套设施,并分析其对社区发展的影响。
一、居住环境的规划与设计居住环境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居住环境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社区规划方案中,居住环境的规划与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区规划方案应注重居住环境的生态保护。
合理规划社区的绿地和公园,增加植被覆盖率,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同时,要避免在居住区周边设置高污染的工业设施,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其次,社区规划方案应注重居住环境的交通便利。
合理规划道路和交通设施,确保居民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同时,要鼓励步行和骑行,减少私家车使用,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再次,社区规划方案应注重居住环境的安全性。
合理规划社区的安全设施,包括消防设施、监控系统等,确保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同时,要提高社区的治安水平,加强社区警务力量和社会治安管理。
最后,社区规划方案应注重居住环境的文化和娱乐设施。
合理规划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剧院等,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
二、社会配套设施的规划与建设社会配套设施是社区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为居民提供了各种生活所需的服务和设施。
在社区规划方案中,社会配套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区规划方案应注重教育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合理规划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育设施,确保居民子女的教育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要提高教育设施的质量和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教育水平。
其次,社区规划方案应注重医疗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合理规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等医疗设施,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同时,要提高医疗设施的质量和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医疗水平。
城市型社区配套设施规划类型及规模的确定姜莘【摘要】城市社区(以下简称社区)从亚社区向现代社区的转变过程中,社区功能和作用发生了演变,呈现出社会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当前依托于住宅开发进行社区配套设施建设的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发展需要,因此需积极探索新的建设模式.文章提出以"街道-社居委"2级社区为单元进行社区配套设施的规划配置;分析确定了与"街道-社居委"层级设置和管辖范围相匹配、体现社区功能建设发展趋势的配套设施类型;并针对不同层级和规模的社区,分别确定配套设施的相应规模,进而确定其中由政府承担的设施建设量.%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ing from a sub-community to a modern community, the functions and role of a urban community(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community) have evolved, showing a socialized, diversified tendency. Currently, the construction mode of community facilities relying on the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no longer meets the actual demand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new construction model in this respect. This paper proposes a planning method for community facilities with street or neighborhood committee community as a unit, and introduces the facility types which can match the level and jurisdiction of street or neighborhood committee community and reflect the developing tendency of community functions. The appropriate scale of facilities for community in different grade is determined, and so is the scale of facilities undertaken by the government.【期刊名称】《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34)004【总页数】5页(P578-582)【关键词】社区配套设施;街道级社区;社居委级社区;设施类型;设施规模【作者】姜莘【作者单位】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2社区配套设施是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基础性配套设施,在城市规划领域,规划师往往把社区等同于居住(小)区,基础性配套设施的设置依托于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3级体系展开,该模式已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①设施种类不足,由于是与住宅开发相结合的模式,必然侧重于营利性设施类型,而非营利性设施(如福利服务、自治服务、志愿者服务、文化教育等类型)相对缺乏;②部分配建设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如一些居住(小)区配建了文体设施,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营运资金,有限的设施往往处于闲置状态或挪作他用,没有起到应有作用。
城市住宅小区规划中的社区配套设施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城市住宅小区规划中的社区配套设施变得越来越重要。
社区配套设施是指为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而设置的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商业中心、公园等。
这些设施的合理规划和布局,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社区配套设施的规划需要考虑到居民的需求和便利性。
一个好的社区应该能够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如教育、医疗、购物等。
因此,在规划社区时,要充分考虑到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分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
比如,在年轻人较多的社区,应该设置更多的学校和娱乐设施;而在老年人较多的社区,则应该设置更多的医疗机构和养老设施。
此外,社区配套设施的布局也需要方便居民的出行,尽量减少居民的交通成本和时间。
其次,社区配套设施的规划需要考虑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好的社区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仅仅是一堆孤立的建筑。
因此,在规划社区时,要注重社区内部设施的连通性和互动性。
比如,可以设置步行街和自行车道,方便居民步行和骑行;可以设置公园和广场,提供居民休闲和社交的场所。
此外,社区配套设施的规划还应该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原则。
比如,可以设置太阳能发电设施和雨水收集系统,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水资源的浪费。
最后,社区配套设施的规划需要考虑到社区的社会功能。
一个好的社区应该是一个有活力和凝聚力的社区,能够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因此,在规划社区时,要注重社区内部的社交空间和公共活动场所的设置。
比如,可以设置社区活动中心和多功能厅,提供居民举办各种社交和文化活动的场所;可以设置户外运动场和健身设施,提供居民锻炼和娱乐的场所。
此外,社区配套设施的规划还应该注重社区的安全性和治安环境。
比如,可以设置监控设备和安全巡逻制度,提高社区的治安水平和居民的安全感。
总之,城市住宅小区规划中的社区配套设施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考虑到居民的需求、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区的社会功能。
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社区配套设施与服务一、引言城市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人们的居住选择对于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居住区的规划与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区配套设施与服务则是城市居住区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社区配套设施与服务的重要性、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社区配套设施的重要性社区配套设施是指为满足居民生活、工作、学习等需求而建设的公共设施。
这些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学校、医院、公园、商场、娱乐设施等。
社区配套设施的重要性在于它们能够提供便利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服务,使居民享受到更高质量的生活。
例如,学校的建设可以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医院的建设可以保障居民的健康需求,公园的建设可以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等。
因此,社区配套设施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发展。
三、社区配套设施的现状然而,在现实中,城市居住区的社区配套设施与服务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和建设存在滞后性,导致社区配套设施的不足。
由于城市发展速度快,居住区的规划和建设往往跟不上城市的发展需求,导致社区配套设施的供给不足。
其次,一些城市居住区的社区配套设施布局不合理,导致居民的生活不便利。
例如,一些居住区的学校和医院建设在城市的边缘地区,居民需要长时间的交通才能到达,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此外,一些城市居住区的社区配套设施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也存在差异,这也影响了居民的生活体验。
四、社区配套设施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了解决城市居住区社区配套设施的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多方面的。
首先,城市居住区的规划与建设要与城市的整体发展相协调。
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和建设要紧密结合城市的发展需求,合理规划社区配套设施的布局,确保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其次,社区配套设施的建设要注重公平与公正。
不同社区之间的配套设施要有一定的均衡,避免出现资源过度集中或者过度分散的情况。
此外,社区配套设施的建设要注重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社区配套定位方案1. 引言社区配套设施是指为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和提供便利服务而建造的基础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商业中心、学校、医院、公园等。
一个社区的配套设施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因此,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社区配套定位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社区配套定位方案的具体步骤和要素,并提供一些实际案例作为参考。
2. 社区配套定位方案的步骤2.1 分析居民需求社区配套设施的定位应以满足居民的需求为基础。
因此,第一步是对居民需求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可以通过居民调查问卷、居民代表会议等方式了解居民对各种配套设施的需求和意见。
2.2 考察区域条件除了居民需求外,社区配套设施的定位还应考虑区域条件。
包括交通便利程度、周边资源情况等。
例如,如果社区周边已有许多商业中心,那么再建设一个商业中心的需求可能就不那么大。
2.3 制定定位目标在分析居民需求和区域条件的基础上,需要制定社区配套设施的定位目标。
定位目标应当具体明确,可以包括配套设施的类型、数量、品质要求等。
2.4 进行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是确定定位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市场调研,可以了解当前市场上同类型配套设施的情况,包括定位、服务质量、运营模式等。
市场调研可以通过走访、网络调查等方式进行。
2.5 编制定位方案在完成前面的准备工作后,可以开始编制社区配套定位方案。
定位方案应包括以下要素:2.5.1 配套设施类型根据居民需求和定位目标,确定社区需要的配套设施类型,例如商业中心、学校、医院、娱乐设施等。
2.5.2 设施数量和容量根据社区规模和居民需求,确定每类配套设施的数量和容量。
例如,根据居民数量和年龄结构确定学校的教室数量和容量等。
2.5.3 设施品质要求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需要确定配套设施的品质要求,包括设施的硬件设施条件、服务标准等。
2.5.4 设施布局规划根据社区的空间布局,确定各类配套设施的布局规划。
考虑到居民的便利性,可以将设施尽量分布在社区的不同地区,并考虑到交通便利度。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本市大型居住社区市政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8.21•【字号】沪府发[2009]44号•【施行日期】2009.08.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本市大型居住社区市政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府发〔2009〕4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关于推进本市大型居住社区市政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二○○九年八月二十一日关于推进本市大型居住社区市政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若干意见推进大型居住社区建设,是优化本市房地产市场结构,加快旧区改造、改善市民群众居住条件,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2003年以来,本市先后在7个区统一规划、组织实施大型居住社区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是,还存在着市政公建配套设施配套不完善、规划建设管理机制不顺等不足。
为切实推进本市大型居住社区建设基地市政公建配套建设和管理,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筹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契机,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推进本市大型居住社区建设基地(以下简称“建设基地”)的市政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作为保民生、保增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支持,举全市之力,将建设基地建成规划科学、配套健全、环境良好、工程优质的和谐社区。
(二)基本原则1.坚持规划优先,同步配套。
将建设基地市政公建配套设施作为规划优先考虑重点,按照“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规划原则和“同步规划、同步配套”的建设要求,统筹指导,有序推进,加快促进居住区的完善。
城市型社区配套设施规划类型与模式的确定探讨摘要:社区配套设施是城市建设规划的要求,是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性配套设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住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
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其社区配套设施的规划类型与模式也是重要的部分。
本文以河北省衡水市为例,探讨城市性社区配套设施规划类型与模式。
关键词:城市型社区;配套设施;规划类型;模式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社区配套设施(supporting facilities),是指城市建设规划中,为满足居民居住的要求,而建设的与开发项目配套的各种服务性设施。
其主要包括商业配套设施、教育配套设施、体育配套设施、卫生配套设施、交通配套设施、应急配套设施等几个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住宅环境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
但是,目前衡水市的社区配套设施规划是不能满足于市民日益提高的要求的,其设施的建设着重于市场化的建设与运作方式,侧重于盈利性的设施建设,而忽略了非营利性的设施建设,如教育等。
在文体设施方面投入的资金还是比较少。
所以针对这方面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衡水市社区配套设施规划类型与模式。
一、社区规模划分
社区规模以及层级不同,其具体的配套设施设置也是不同的,所以首先要了解衡水市的社区规模划分。
衡水市在河北省的东南部,总面积有8815平方公里。
其下辖地
区有桃城区、经济开发区、滨湖新区、8个县以及2个县级市,共118个乡镇、办事处,4994个行政村。
居民以汉族为主,据2009年统计,衡水市户籍人口有4362676人,户籍户数有1310360户。
其中,人口主要分布在深州市、景县、故城县、桃城区等几个区域。
其中桃城区是城市的中心。
社区规模的划分要在一个适宜的程度,要充分考虑社区管理网络以及服务网络覆盖的经济性以及合理性,即要把人口规模作为首要考虑因素,提高设施的服务水平以及使用效率,节省建设以及维护的成本,并方便使用,有利于社区的居民之间的交往与互助,从而提高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
就目前城市建设的普遍趋势看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土地资源不足,需要集约利用,所以衡水市比较适合“街道-社居委”的社区管理模式,政府要根据各区、县的具体情况,划分社区适宜规模。
如:
表一社区适宜规模
二、社区配套设施类型
随着目前经济的发展,城市型社区已经向现代社区方向转变了,社区功能呈现出了多元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向。
主要表现在:一,社区居民的自治化程度越来越高;二,社区服务方式改变,关注弱势群体;三,健康的悠闲娱乐设施要求增加;四,社区教育设施要求提高;五,社区警务加强。
总之,社区福利服务、自治服务、治安服务、综合服务(居家安养服务、志愿者服务、社工服务等)都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加强。
社区配套设施的类型主要有:
(1)社区管理类服务
在街道层级,以政府管理为主体;在社居委层级,则是社会多元主体管理,政府、社会工作机构和专业性社区服务、社区自治组织三者构成社区三重管理架构。
社区福利服务
这是一种对弱势群体关注的服务,在配套设施的设置方面,可以针对残疾人以及老人设置一些全托或者是日托的服务。
因为全托的人数一般比日托人数少,所以全托式服务设施比较适宜在街道一级集中设置,不适宜分散建设在各社区的居委中,即社区居委级负责日托为主,兼顾全托服务;街道层级负责全托式服务,兼顾日托服务。
社区文体服务
就是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文体服务,一般来说是在社居委层级就近设置的,而在街道层级中比较适合集中设置文体中心,用来举办街道组织的社区活动,例如社团活动、影剧欣赏、社区教育培训、文艺演出、社区运动会等。
教育类配套设施
包括幼托、小学、中学等,其设置的密度与等级应该和居民的用地分布以及密度密切联系,考虑设施自身的服务半径。
医疗卫生类服务
目前衡水市正在逐步实行2级医疗卫生服务框架,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综合医院(包括专科医院)两个层级。
其中综合医院的设置是不属于社区层级的。
另外还有护理院,这种护理院的实质是一种全托式的服务,但是其更侧重与医疗服务方面。
商业服务以及银行网点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这种设施的配置也成为了居民日常生活所必备的,应该与社区建设同步。
而其设置要与小区用地布局紧密联系。
(7)市政公用设施服务
包括邮电、防空地下室等。
这些设施的布置应该在城市的整体大范围内考虑,其次也要注重设施布点的服务半径,与居民用地布局相匹配。
行政类设施服务
包括派出所辖区以及街道级社区辖区。
派出所设置是基于全市范围内统筹管理的,严格来说不属于社区一级的配套设施管理。
但是,在2006年,公安部颁布了《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各社居委社区也应该建立警务室,承担保护社区治安服务的作用。
所以目前社区治安设施大多是社区警务室。
根据上文所述,社区配套设施类型分类具体可见下表:
表二社区配套设施类型设置表
这六类设施都是属于非营利性的设施,按照设施的投资主体,
可以分为公益性设施以及非公益性设施,其中,管理服务设施、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治安服务设施属公益性设施,是完全由政府投资的,而福利服务设施、体育设施、文化设施则属于非公益性设施,是由政府或社会投资的,采取准市场化的经营模式,在减少政府投入的情况下,提供持久、优质的服务。
三、社区配套设施规模确定
有两种确定方法:一、千人指标法。
就是先确立一个千人指标,然后再根据社区的不同规模来进行换算,计算出配套设施应有的规模。
二、固定取值法。
即一定规模的区间,设定一个固定数值的配套设施,这个数值可以是数值区间,也可以是单一数据。
从政府管理的角度上看,采取千人指标法制定配套设施的设置规模会有千差万别,会增加建设和管理的难度,所以采用固定值法比较科学和有效。
结束语:
总而言之,社区配套设施规划类型以及模式的确定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尤其是人们物质水平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
所以衡水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以及开发商要针对各个社区的不同情况,合理设置配套设施类型,方便居民生活,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姜莘.城市型社区配套设施规划类型及规模的确定[j]. 合
肥工业大学学报, 2011,34(4).
[2]王玲慧. 大城市边缘地区空间整合与社区发展[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3]赵民赵蔚. 社区发展规划: 理论与实践[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4]陈静敏张研.双向互动机制: 推动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的根本途径[j]. 规划师, 2002, 18(9).
[5]应联行. 杭州城市社区现状及公共服务设施研究[j]. 规划师, 2004,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