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综合题解题技巧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41
中考地理综合题的解题技巧中考地理综合题的解题技巧1、认真审题审图审题要做到,一不看错题;二不遗漏题;三要看全题;四要审准题。
提取信息要全:穷尽一切图文信息,确保信息无遗漏,特别是图表材料,要通过思维加工将图表的形象、数据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
解读信息要准:辨析有效信息与无效信息,识别信息的重要程度,找出关键信息并对其进行合理判断与推理,挖掘出其背后隐含的间接信息。
运用信息要活:运用直接信息及隐含的间接信息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路畅通、敏捷。
2、全面思考要回答的问题认真思考答题的各个方面,是答好简答题的保障,它可以防止漏答。
而且在复习备考中应掌握必要的答案结构,如资源问题(开源、节流)、评价(利与弊)、地质作用(内力与外力)、区位因素(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地理规律(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等。
探究类(解答的关键在于把握题目情境与相关地理知识和原理之间的联系,同时体现出现代地理价值观,即正确的环境意识及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等观念。
)3、答题要“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且一定要用地理专业术语题目审好了,回答问题的方面想全了,接下来就是要落实答题的.知识要点。
组织知识要点要做到层次鲜明、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字迹工整,同时还要做到术语专业。
回答地理问题时有一大忌,就是不用专业术语,讲白话,这就违背了科学严谨的本质。
回答好地理简答题,还应掌握以下技巧:⑴具体与模糊的技巧对于答案中自己似是而非的部分,在不影响答案完整和得分的情况下尽量回避、少写。
例如北海道渔场的成因,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的交汇处,如果不清楚洋流的名称,不妨模糊回答是寒暖流的交汇处,营养盐类物质丰富,饵料丰富。
⑵多与少的技巧对于自己确信无误的部分要准确、有条理的书写,并且要全面。
注意答案尽可能简洁准确,条理分明,把握答案的方向性、逻辑性与全面性。
评卷是多写不扣分,但少写绝对得不了高分。
在某些时候不妨坚持“三多”,多写、多分点、多用术语。
⾼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之六——过程类来源:⾼考地理资讯⼀、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发展、演变的过程,强调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间变化特征。
⼀般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图⽂材料为载体,根据材料和地理原理分析得出主要地理过程。
⼆、解题技法(⼀)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考查⽅向主要为:1.有限时段内的依时⾏为。
在⼀定的时间间隔内,尽可能详尽地记录地理现象的依时⾏为,从中发现地理事实变化规律,以便推测该时段之前或之后的变化状况;2.对未来可能发⽣的地理⾏为进⾏模拟和预测;3.研究地理过程与地理分布之间的耦合关系,从⽽把地理学的规律统⼀于时间与空间的共同基础之上。
(⼆)答题思路解题步骤:第⼀步,确定区域位置;第⼆步,调⽤相关原理;第三步,按照时间维或因果链,⽤地理语⾔叙述其过程。
三、答题模板答题过程中应注意地理事物的以下特性:1.时间性:答题过程要遵循发⽣、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
如地理事物的发⽣过程:a→b→c→d,不能写成d→c→b→a,要注意过程的时间性。
2.因果性:地理事物和现象发⽣、发展、演变的过程不仅有时间先后顺序,⽽且⼀般有明确的因果联系,答题过程中注意要由因索果,保证答题过程的逻辑性。
3.完整性: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般是按点给分,要求考⽣对基本概念、基本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把地理过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因果关系⽤地理语⾔完整的表达出来,不要遗漏其中的过程。
如地理事物的发⽣过程a→b→c→d,不要跳跃式写成a→c→d。
4.精细化:答题过程要精细化,既然是⼀个过程,就要把每个过程都逐⼀写下来,切忌⼀个过程⼀句话就概括完毕。
但不能出现滔滔不绝、下笔千⾔,不能把简单题写成⼩作⽂。
四、过程类试题分类1.⾃然地理部分(1)⼤⽓受热过程: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地⾯辐射、⼤⽓逆辐射等⼤⽓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和对地⾯的保温作⽤等。
(2)热⼒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近地⾯冷热不均引起的⼤⽓垂直运动、同⼀⽔平⾯上⽓压⾼低的变化、空⽓的⽔平运动、等压⾯的弯曲变化及热⼒环流的典型案例(如⼭⾕风、城市风、海陆风等)的形成过程。
地理考试的答题技巧
1. 哎呀,地理考试的时候,仔细读题可太重要啦!就像走路要看清路一样,比如问你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可别答成温带气候的特点呀!仔细读题才能找到关键信息,答到点子上呀!
2. 嘿,一定要重视图表呀!那图表就像地图一样,能给你指引方向呢!像看等高线图,你就能知道哪里是山峰、哪里是山谷,这不就能轻松答题啦!例如那道分析河流流向的题,靠图表就能搞定啦!
3. 哇塞,千万别忘了联系实际生活哦!地理不就在我们身边嘛!比如说城市的功能分区,你想想你家周围不就有商业区、住宅区这些嘛!这样理解起来多容易呀!
4. 注意答题的条理呀,别乱成一团麻!就好比整理房间,得整整齐齐的。
像回答地理成因问题,要一条一条说清楚,这样老师才看得明白呀!比如解释某地气候成因的时候。
5. 别死记硬背呀,得理解着来!就像交朋友,得了解人家的性格特点,而不是光记住名字。
比如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意义,理解了就不容易忘啦!
6. 哎呀呀,做完题有时间一定要检查检查呀!你想想,要是出门不检查有没有带钥匙,那多麻烦呀!考试也一样呀,检查一下有没有错别字啥的。
7. 嘿,遇到不会的题别慌张呀!冷静下来好好想想,说不定就能找到头绪啦!就像走路遇到个小坡,慢慢爬过去呗!比如那道有点陌生的地理现象分析题。
8. 记住一些常见的答题模板也是很有用的哦!这就像有了一把万能钥匙,很多门都能开呢!像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就有固定的套路呀!
9. 多做练习题也是很关键的呀!就像运动员训练,练得多了自然就厉害啦!做过的题再复习复习,下次遇到类似的就轻松搞定啦!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只要掌握这些技巧,地理考试就不用怕啦!。
高考地理大题标准答题技巧模板(45道综合题)一、缺水(旱灾)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1、自然原因:气候特征(降水和蒸发);河流和湖泊(灌溉水源);农作物需水季节2、人为原因:用水量大(人口、工农业)、利用方式(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解决措施: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海水淡化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二、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自然原因:气候降水、地形坡度、土质、植被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乱砍乱伐、修路、开矿治理措施: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坡度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水电、风能、太阳能、沼气;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三、河流水量大的原因: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流域面积大,集水区广支流众多,水系庞大四、河流的补给雨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地下水五、水电站的作用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水产养殖、旅游、供水、防凌、减淤河流凌汛的条件地维度向高纬度流。
最冷月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六、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一般水量越大,径流越未定,水力资源越丰富,二是河流落差,一般落差越大,水流越急,水力资源越丰富。
水量和落差的大小又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回答思路如下:如: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七、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1.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容量大)2.地质条件: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上游:修建水库、拦截上游来水,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中游:修建水库、拦截上游来水;修建分洪、蓄洪工程;(部分河流:裁弯取直、加固大堤)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人海河道其它:加强天气监测、预报;鼓励参加灾害保险;学习抗洪知识技能;提高防洪意识3.淹没区大小(移民和搬迁;文物淹没;农田淹没)八、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人手:①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治水污染;②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③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④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⑤控制人口增长。
考前必看| 地理综合题审题、解题、答题注意点01审题审题是应试第一关。
“审”就是阅读、琢磨、推敲。
审题的目的是理解题意、明确问题。
实质就是领会或揣摸命题人的意图。
其能力要求是获取有效信息。
审题要领:圈点关键词语、重视隐性信息、确定问题指向。
(一)审考点审清题目是叙述性问答题,还是分析性问答题;是简答题,还是论述题。
注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之间的区别,避免出现错答。
简述——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
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间的差别、不同事物间的联系。
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
(二)审关键词开放性试题中的关键词通常有三处:一是条件词,二是中心词,三是某些关键的修饰词。
(三)审时间审题时应注意正确理解材料的时代背景。
(四)审空间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区域性。
历年高考试题中,有关区域定位的内容所占的比例都比较大。
只有准确确定其空间位置才能有效地回答有关问题。
(五)审图名、图例现在的高考试题基本上形成了“无图不成题”的命题模式。
读图分析时,首先要读图名,图名常常概要地表明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要内容。
这样有利于我们把握考题的知识范围,在有限的范围内思考问题,能够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六)审坐标数值解读坐标图不能忽视图上的定量信息。
如对比柱状图,不能只看柱的高度,还要看清纵坐标的单位数值。
(七)审图中隐含条件(八)审题目内容与复习内容联系试题中的求答内容无论以何种面目和形式出现,都必然是考试大纲的显性反映或隐性折射。
初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
1. 嘿,宝贝们!审清楚题目那可是关键中的关键啊!就好比你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不先搞清楚目的地在哪怎么行呢?比如问你某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可别瞎猜啊!
2. 画图啊,同学们!这真的超级有用啊!就像给你一个迷宫,你画个地图不就清楚多了嘛!像什么等高线图,自己动手画画,答案一下子就清晰啦!
3. 仔细读图,这可不能马虎!图就像一个宝库,里面藏着好多关键信息呢!比如给你一张世界地图,那上面的细节不仔细看怎么能行,对吧?
4. 一定要把知识点牢记于心啊!不然就像上战场没带武器一样,怎么打仗呢?比如说七大洲四大洋,这都记不住可不行呀!
5. 分析材料要用心呀!材料可不是白给你的,那都是有提示的呀!好比老师给你个小线索,顺着就能找到答案啦,像那种介绍一个地方的材料,好好分析准没错!
6. 回答问题要全面,别丢三落四的!这就像你收拾书包,少了一本书都不行呀!比如问你影响农业的因素,气候、地形啥的都得写上呀!
7. 多想想啊,别着急作答!思考就像做菜前的准备,准备好了才能做出美味佳肴呀!比如遇到个难题,别急着写,先好好想想呢!
8. 检查检查再检查!这可不能偷懒啊!就像你出门前得照照镜子整理一下,答案也得检查有没有错误呀!
9. 哎呀呀,大家记住这些技巧,那初中地理综合题就不在话下啦!加油哦!。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总结-精华整理版影响等;比较--对两个或多个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指出异同点;评价--对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评价,提出优缺点、改进措施等。
在备考高考地理综合题时,首先要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其次,要明确高考地理常见简答题的答题思路。
最关键的是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包括答案组织模式和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
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行为动词的答题要领,如简述、简析、描述、综述、说明、写出、分析、比较和评价等。
同时,要注意分布规律问题,把握"点""线""面"的分布趋势。
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案组织模式包括原因、条件、影响、区位、效益、措施、重大工程意义和要素等。
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包括自然地理特征、位置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降水特征、气候特征、地形特征、农业生产特征、工业生产特征和地理事物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等。
在回答问题时,要根据题目要求和行为动词的要求,准确简洁地回答问题。
最后,要注意提升自己的答题水平,不断练和总结,熟练掌握答题技巧和方法,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度。
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例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在实践中,文综规范化答题的宗旨是“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
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从图中和材料中提取全面、准确、有效的信息,并能够适当地迁移知识。
2.规范用语,回归教材。
3.有多少问,分多少段答题,分段分点答题,每个要点尽量序号化。
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知识链”。
做问答题首先要了解答题的步骤,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问几个问题就分几节写。
可根据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一般一个要点是2分或3分。
这样如果是8分的题至少就得答出四个要点。
4.要点不自相矛盾、不重复。
5.在指定试卷区内作答,书写整洁,字迹工整,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卷面整洁,从形式上达到卷面的完美。
2023届高三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和分析技巧汇编(精华版)一、常见答题模板(一)地形地势1.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①海陆位置;②经纬度位置;③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④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⑤经济和军事位置;⑥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②地势起伏(大、小)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3.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哪里高,哪里低。
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4.某地地形分布特点: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
(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5.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①等高线的分布②河流流向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6.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7.沼泽湿地的成因分析:三江平原 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河流较多,植被茂密;③地势低平,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④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青藏高原 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冰川积雪融水较多;③低洼地易积水,土壤中水分积聚多;④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长江中下游平原 ①降水丰富;②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③地势低平,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二)气候1.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
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地势。
阴坡阳坡,海拔高度(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4)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
(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2.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1)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高考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描述综合题答题技巧【第一部分 方法指导】地理事物可以分为点状地理事物,如聚落、机场、站点等;线状地理事物,如交通运输线、等值线等;面状地理事物,如区域、自然保护区等。
不同的地理事物,其分布特点描述有所不同,需要做好区分。
其基本描述均从“空间分布”和“发展变化”两个角度展开。
一、线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描述线状地理事物的水平分布,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景图来呈现线状事物的分布状况,其描述角度:(1)分布的趋势——看延伸方向、看增减方向(2)分布的范围——看数值(3)分布的疏密——看疏密(4)分布的凸变——看弯曲(5)分布的极值——看闭合(6)其他:分布的发展变化等(用动态的眼光看)线状地理事物的垂直分布,试题通常以统计图来呈现,其描述角度:(1)看数值最大的点、数值最小的点和转折点( “拐点” )(2)看变化的趋势:上升或下降、陡或缓、波动变化二、点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描述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景图来呈现点状事物的分布状况,在读图时要注意从点的大小、疏密、组成的形状来观察点状事物代表的含义。
描述的角度:疏密+数量+极值+方位。
具体描述:(1)总体分布特征(疏密、数量状况,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2)方位:面上分布即分布在图中什么位置;线上分布即与图中其它地理事物的联系(如沿河流、沿交通线分布等)(3)极值区位置(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图中什么方位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薄区的地区名称等。
)(4)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
当然,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点,因题而宜(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三、面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描述(1)说明位置;(2)延伸方向;(3)形状;(4)面积大小。
(5)集散状况。
例题1(2023·全国·高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邮政服务是向所有公民提供基本通信需求的统一规范、低价普意的普遍服务,而快递服务主要是为社会特殊需求和有支付能力的部分成员提供个性化、限时送达的商业服务。
高考地理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含答题模板)
(2)列出“模板”。
(见下面的常见模板)
(3)仔细“筛选”。
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
“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5)书写答案。
“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
地形地势
1、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①海陆位置;②经纬度位置;③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④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⑤经济和军事位置;⑥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
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
②地势起伏(大、小)
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3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
哪里高,哪里低。
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4某地地形分布特点:
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
(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5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
①等高线的分布
②河流流向
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
6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
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
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
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7、沼泽湿地的成因分析:。
初二地理综合题的答题技巧哎呀呀,同学们!初二地理综合题可真是让人头疼啊!不过别担心,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些超有用的答题技巧,保准能让咱们在地理考试中多拿几分!你们想想,地理就像一个大大的拼图,每一块都很重要。
综合题呢,就是把好多块拼图混在一起,让咱们把它们整理清楚。
那怎么才能做好呢?首先,一定要认真读题!这就好比咱们在寻宝,题目里藏着好多线索呢。
如果不仔细读,那不就像蒙着眼睛找宝藏,怎么可能找得到呀?比如有一道题说“某地的气候特点是什么,这种气候对当地农业有什么影响?”咱们就得把每个字都看清楚,千万别漏了关键信息。
然后呢,要学会分析地图和图表。
这地图和图表就像是地理的“密码本”,里面藏着好多秘密。
比如说,给咱们一张等高线图,咱们就得看出哪里是山峰,哪里是山谷,哪里适合建房子,哪里容易发生泥石流。
这不就像我们看漫画书,从图画里找出有趣的故事一样吗?还有啊,咱们得把学过的知识点都串起来。
地理可不是孤立的,各个部分都有关系。
比如讲到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那就要想到它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交通条件等等。
这就好像串珠子,把一颗颗散落的珠子串成漂亮的项链。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吧。
有一次考试,有一道题问“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我就先想到长江中下游的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农作物生长,这不就有米啦?然后呢,水网密布,河湖众多,适合养鱼,这不就有鱼啦?把这些知识点一整合,答案就出来啦!再说说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条理清晰。
可以分点作答,就像咱们排队一样,整整齐齐的。
比如说:“第一,气候条件……;第二,水资源情况……;第三,土壤条件……”这样老师一看,多清楚呀!还有哦,千万别忘了多写一些关键词。
老师改卷的时候,一眼就能看到关键词,分数不就到手啦?总之,初二地理综合题并不可怕,只要咱们掌握了这些技巧,多练习,多思考,就一定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你们说是不是呀?我的观点就是:只要用心,地理综合题就是咱们的“手下败将”!咱们一定能把地理学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