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穴位与肌肉纹理
- 格式:ppt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14
面部常用美容穴位名称与作用1、攒竹穴定位:眉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功用:疏经活络,明目主治:眼睑下垂,近视,斜视,呃逆,头痛,眼疾2、鱼腰穴定位:眉峰,归属经外奇穴功用:疏经活络主治:上睑下垂,脱眉,鱼尾纹,近视,斜视3、丝竹空穴定位:眉尾,归属手少阳三焦经功用:袪风明目,除皱美颜主治:面瘫,眉毛脱落,鱼尾纹,近视,斜视,目赤肿痛,眼睑跳动,眩晕,头痛4、太阳穴定位:颞骨凹陷处,归属经外奇穴功用:疏风清热,解痉止痛主治:面瘫,鱼尾纹,上睑下垂,湿疹,头痛,牙痛5、睛明穴定位:内眼角,归属足太阳膀胱经功用:明目消皱主治:眼睑跳动,各种目疾,浮肿6、承泣穴定位:眼球正下方的下眼眶上,归属足阳明胃经功用:疏经活络,美目养颜主治:眼睛浮肿,眼袋,面瘫,近视,远视,斜视7、四白穴定位:眼平视,眼眶下缘承泣穴下,归属足阳明胃经功用:疏经活络,美颜明目,疏肝利胆主治:面瘫,面部色素沉着,三叉神经痛,白内障,近视8、球后穴定位:眼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归属经外奇穴功用:清热明目,通络止痛主治:眼部疾病,调整小肠机能9、瞳子髎定位:外眼角,归属足少阳胆经功用:疏风散热,明目除皱主治:眼角皱纹,面肌痉挛,近视,斜视,头痛10、迎香穴定位:鼻翼两侧0.5CM处,归属手阳明大肠经功用:袪风除湿,宣通鼻窍主治:面瘫,酒渣鼻,痤疮,面肌痉挛,鼻疾11、颧髎穴定位:眼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归属手太阳小肠经功用:疏经活络,美颜消皱主治:口眼歪斜,眼睑跳动,三叉神经痛,除皱12、人中穴(水沟)定位:鼻唇沟,归属督脉功用:清热通窍主治:面瘫,浮肿,口周皱纹,口疮,主要用于急救“急救刺水沟”13、地仓穴定位:嘴角两侧0.5CM处,归属足阳明胃经功用:消皱美颜,通络活络主治:口周皱纹,面瘫,面肌痉挛,皲裂14、承浆穴定位:下巴中点,归属任脉功用:袪风活络,定志生津主治:面瘫,口疮,口唇皲裂,面肿,龈肿15、颊车穴定位:咬肌最高点,归属足阳明胃经功用:消皱,活络,止痛主治:面部皱纹,咬肌痉挛,下颌关节炎,齿痛16、耳门穴定位:耳前上方,归属足阳明胃经功用:通利耳窍,疏散邪热主治:外耳湿疹,面瘫,耳道疖肿,耳鸣,耳聋17、听宫穴定位:耳前中部,小耳屏前方,归属手太阳小肠经功用:聪耳,消皱主治:面部色素沉着,耳鸣,耳聋,下颌关节炎,牙通,面部除皱18、听会穴定位:耳前耳垂前,归属足少阳胆经功用:清热通络主治:面瘫,耳鸣,耳聋,齿痛,颞下颌关节综合征19、翳风穴定位:耳后,耳垂后方,归属手少阳三焦经功用:通窍陪耳,袪风泄热主治:面瘫,面肌痉挛,脱发,风疹,神经性皮炎,下颌关节炎,耳鸣,耳聋。
面部穴位翳风定位:位于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骨之间的凹陷处作用:耳聋耳鸣,下颌关节炎,笑肌麻痹,甲状腺肿,牙痛人中定位: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间处作用:中暑,中风,面神经麻痹,牙疼,鼻塞承浆定位:位于面部,唇沟之间作用:主治口歪,牙龈肿痛,流口水等口部问题地仓定位:位于嘴角外侧,上直瞳孔作用:口角歪斜,流口水,齿痛,面部神经麻痹颊车定位: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方,咬肌处作用:牙痛,面部神经麻痹,腮腺炎,下颌关节炎听会定位:位于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作用:耳聋耳鸣,牙痛,中耳炎,腮腺炎听宫定位:位于面部,耳屏正中间作用:耳疾,牙痛,耳聋耳鸣耳门定位:位于面部,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作用:耳聋耳鸣,牙痛,下颌肿痛,眩晕颧髎定位:位于面部目外直下凹陷处作用:牙痛,口角歪斜,眼睑跳动巨髎定位:位于面部,瞳孔直下作用:主治口眼歪斜,眼睑条动,鼻塞,齿痛迎香定位: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作用:治疗鼻塞、鼽衄、口歪,胆道蛔虫等病症。
定位:位于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作用: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瞳子髎定位:位于目外眦外侧0.5寸凹陷中,有眼轮匝肌作用:目赤、目痛、目翳,头痛,口眼歪斜承泣定位:位于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作用: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色盲,近视,远视,口眼歪斜,及急、慢性结膜炎,白内障,青光眼,斜视,视神经萎缩睛明定位:位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于作用:目赤肿痛、目眩、近视等目疾,急性腰扭伤,心动过速。
攒竹定位:位于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作用:主治头痛,目眩,目翳,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近视,眼睑瞤动,眉棱骨痛,及急、慢性结膜炎,面神经麻痹鱼腰定位:位于瞳孔直上,眉毛中作用:目赤肿痛,眼睑下垂,近视,急性结膜炎,面神经麻痹,现在也用于治面瘫。
三叉神经痛。
丝竹空定位:位于在眉梢凹陷处作用:目赤肿痛、眼睑闰动,头痛、齿痛。
,癫狂痫。
印堂定位:位于在两眉头的中间作用:头痛,眩晕,失眠,结膜炎,睑缘炎,鼻炎,额窦炎,鼻出血,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子痫,高血压、小儿惊风等。
人体面部穴位及功效1、面部穴位图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面为五脏之华”,按摩美容即运用一定手法,作用于面部的穴位,使面部气血流畅,达到美化容颜的目的。
面部穴位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祛病养生,还能有效去除角质和废弃物,并补充营养及水分,从而改善肤色,使皮肤得到完全的放松和恢复。
2、穴位功效穴位位置及功能(1)承泣穴:位置:位于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和眶下缘之间;功效:清利头目,疏风通络,除皱润颜;主治目赤肿痛、口眼歪斜、迎风流泪、近视等。
(2)四白穴位置:位于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功效:清利头目,除皱润颜;主治目赤肿痛、眼睑不适,面痛。
(3)巨髎穴位置:位于目直视,瞳孔直下与鼻翼连线的交界处;功效:疏风通络、泽面肤皱;主治口眼歪斜、齿痛、黄褐斑、痤疮、红血丝、皮肤过敏、皱纹等。
(4)地仓穴位置:位于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功效:疏风通络,清热散风;主治齿痛、颊肿、痤疮、红血丝、皮肤过敏等。
(5)颊车穴位置:位于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功效:袪风清热、通络消肿;主治痤疮、黄褐斑,酒渣鼻、皮肤过敏、牙痛。
(6)大迎穴位置:位于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面部脉搏动处。
闭口鼓气时即出现一沟形凹陷处;功效:颊肿面痛齿痛,提升下颌肌肤光滑度。
(7)睛明穴位置:位于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功效:袪风明目,除皱益颜;主治目赤肿痛、流泪、近视、黑眼圈等。
(8)攒竹穴位置:位于眉头,眉毛的内侧端;功效:袪风明目、除皱益颜;主治头痛目眩、眉棱骨痛,黄褐斑、皱纹、黑眼圈等。
(9)大杼穴位置:位于第一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功效:头痛项背痛,肩胛痛,颈项直硬。
(10)风门穴位置: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功效:咳嗽发热,头痛项背痛,颈项腰背痛。
(11)翳风穴位置:位于耳垂后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处:功效:耳鸣耳聋,牙痛面痛,眼角歪斜,肌肉松弛。
(12) 丝竹空位置:位于眉梢处的凹陷中;功效:疏风明目,除皱美容;主治眼部皱纹、胞轮振跳、上胞下垂、目偏视等。
面部经络图头面部经络穴位图:步骤:1、均匀上面部精油。
2、用刮痧板轻按面部穴位,由下往上:承浆、两地仓、两迎春、巨髎、颧髎、两鼻通、睛明、印堂、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球后、承泣、四白、太阳。
3、用刮痧板点按面部穴位:印堂、发际、攒竹、发际、鱼腰、发际、丝竹空、发际、太阳、医肉、听会、听宫、耳门。
4、开始刮痧,刮痧路线起止点及顺序如下:1) 承浆——听会2) 地仓——听会3) 人中——听会4) 迎春——听会5) 鼻通——耳门6) 晴明——耳门7) 攒竹以下——太阳穴8) 额头分三段——太阳穴5、用刮痧板轻轻按抚全脸。
6、按4所述刮痧路线,再由额头刮至下颌,即由8线至1线。
提拉左边脸颊,提拉右边脸颊。
7、用刮痧板轻轻按抚全脸。
8、颈部路线:由神经沿着淋巴走向,从耳后至锁骨轻刮,向下排颈部淋巴液。
脸部刮痧时需注意:手法一定要轻柔,手持鱼形刮痧板沿经络轻盈刮拭,不可用力过猛。
面部刮痧全解析(附脸部刮痧图)面部刮痧美容开始前,若使用棉花刮痧,要先用化妆水浸湿脱脂棉片,若使用硬板刮痧,要先在脸部颈部涂抹按摩霜或美容油,减少美容刮痧板和肌肤间的摩擦力。
刮痧前要先唤醒淋巴系统,通知它们开始工作排毒啦~若在以下刮痧手法中感受到皮肤下微微的颗粒感,那是淋巴循环不顺畅的表现1. 从听宫穴(耳朵与脸颊连接处的中间,张口时呈凹陷处)顺着脸颊轮廓向下向前至脸颊中下处,5次2. 从腮腺节点(脸颊轮廓侧面中间凹陷处)顺着脸颊轮廓向上向后至听会穴(耳垂下方),5次3. 锁骨处由内向外,5次4. 换边,重复如上3个步骤面部刮痧美容手法总的方向一般都是由上至下、由内向外。
唤醒淋巴排毒后,从提拉额头开始,以画小螺旋的方式轻轻刮动,画螺旋不限顺时或逆时方向,若有抬头纹,要用另一支手撑开纹路1. 从眉头中点垂直向上至发际中央美人尖处,1~2次2. 从眉头开始斜向上45度角至发际,1~2次3. 从眉头开始顺着眉形至太阳穴,1~2次4. 换边,重复如上第2、第3步骤面部刮痧美容手法作为古老中医养生的一个分支,离不开穴位,提拉面部线条、增加气血循环有四个主要穴位,在针对脸颊刮痧前最好使用美容刮痧板的小头部分进行点压,每个穴位点压5秒,换边。
人体面部穴位图-印堂穴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时,患者可以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势,印堂穴位于人体的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即是。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前头痛、失眠、高血压、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目眩、眼部疾病等。
此穴治病举列:“穴道指压法治疗鼻内脓疙疽”。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印堂穴
〖标准定位〗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取法〗仰靠或仰卧位取穴。
〖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降眉间肌。
皮肤由额神经的滑车上神经,。
肌肉由面神经的颞支支配,血液供应来自滑车上动脉和眶上动脉的分支及伴行同名静脉。
〖功用〗清头明目,通鼻开窍。
〖主治疾病〗1、头痛,头晕2、鼻炎,目赤肿痛,三叉神经痛。
〖刺灸法〗向下平刺0.3-0.5寸,或三棱针放血,可灸。
面部穴位及作用大迎穴:位于嘴角斜下巴骨的凹陷处,主治收紧皮肤、收双下巴、促进血液循环.承浆穴:下颤正中线凹陷处;主治输通帮助大肠协调、帮助膀胱排出多余水分;〔膀胱一天排尿6——7次是正常;少于5次不正常;超过7次是肾虚的表现〕限制激素分泌,保持肌肤张力,预防面部松弛,牙痛、口角歪斜、流口水,落枕.地仓穴:口角外侧旁开0.4寸处;主治抑制食欲、减肥,促进全面部的血液循环以及预防细纹产生.巨髅穴:位于眼球正下方,大约与鼻翼平行处;主治雀斑、暗疮、口眼歪斜.颠髅穴:眼外角直下;颠骨下缘凹陷处;主治牙痛、面瘫.听宫穴:位于耳珠平行凹陷处;主治牙痛、面瘫.听会穴:耳垂前一厘米;主治耳鸣、耳聋、腮肿、面部神经麻痹.下关穴:位于耳前一横指;颠骨凹陷处;主治牙痛、三叉神经痛、嘴唇麻木.颊车穴:沿脸部下颗轮廓向上划就可发现凹陷处;主治浮肿、过多摄人糖类的肥胖者.人中穴:人中沟三分之一与三分之二交界处;主治癫狂、昏迷、牙关紧闭、面部浮肿.迎香穴:鼻翼旁;消除眼部疲劳,改善眼袋、黑眼圈,主治消除浮肿、鼻塞、预防皮肤松弛.耳门穴:位于耳珠上方稍前凹陷处;在听宫穴上方;主治耳鸣、耳聋、耳部疾病、牙痛.睛明穴:位于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主治迎风流泪、结膜炎、偏头痛、眼部疲劳、近视.丝竹空穴:位于眉尾处;主治头痛、目赤肿痛、斜视、鱼尾纹.头维穴:位于发髻点旁侧约4.5寸;主治偏头痛、目痛多泪.瞳子髅:位于眼外侧移厘米;主治促进血液循环、治疗眼部疾病、去眼纹〔皱纹〕.太阳穴:位于眉梢和外眼角处;主治减压、鱼尾纹、偏头痛.医风穴:位于耳后凹陷处;主治舒缓疲劳解疲劳.印堂穴:位于两眉头之中点;预防肌肉松弛和水肿,主治高血压、失眠、头痛.攒竹穴:眉头内侧点;主治流泪、眼睛充血.四百穴:承泣的稍下方;主治去眼袋、黑眼圈、眼部皱纹、提升肠胃功能,改善面部肿胀以及皮肤粗糙.承泣穴:目平视瞳孔中央直下,下眼眶上缘处;趋风、明目成效,主治目赤痛、眼睑肿、斜视.鱼腰穴:眉毛正中;主治提升帮助调节胸部机能、改善眼部疾病.神庭穴:前额正中人发际线;主治舒缓情绪、放松、减压、改善疲劳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按摩此穴可以使脸色红润、皮肤细致.简介:面部常用经络穴位〔一〕头部为诸阳之会,而面部那么是十二条经络中有六条手足三阳经经过,并有督脉所主.其分布大致如下:1、手足阳明经:正面眼睛以下大局部区域;2、手足少阳经:耳部上下旁测区域;3、手足太阳经:眉上额部及正文:面部常用经络穴位〔一〕头部为诸阳之会,而面部那么是十二条经络中有六条手足三阳经经过, 并有督脉所主.1-督脉一一哑门、风府、百会、上星〔前发际正中直上一寸〕、神庭、人中;2-任脉一一承浆;3-足太阳膀胱经一一晴明、攒竹;4-手太阳小肠经一一颤醪、听宫;5-手阳明大肠经一一迎香、禾醪〔与人中相平〕6-手少阳三焦经一一翳风、角孙、耳门、丝竹空;7-足阳明胃经一一承泣、四白、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8-足少阳胆经一一瞳子醪、听会、上关、阳白、头临泣、风池;9、足厥阴肝经一一无重要穴位.其分布大致如下:1、手足阳明经:正面眼睛以下大局部区域;2、手足少阳经:耳部上下旁测区域;3、手足太阳经:眉上额部及头顶、后枕部.〔二〕常用穴位:1、承浆〔任〕:主治:癫狂、歪嘴、脸肿、牙痛、强壮身体、平衡内分泌、润肌、对经期前后暗疮有极佳的抑制作用.2、大迎〔胃〕:主治:发热恶寒、面浮肿、眼闭不合、颈痛、凄疮等,对恢复面部光泽有直接充实作用.3、颊车〔胃〕:主治:歪嘴、牙关紧、牙痛、暗疮、失音、脏躁、扁体炎症.有疏风活络、止痛作用.4、下关〔胃〕:主治:耳鸣、耳聋、牙齿痛、重听.能润肌肤消除暗疮.5、地仓〔胃〕:主治:流口水、失音不语、腹腔痛胃院痛.流通经脉,扶正镇痛,润泽肌肤,消除眼袋.6、颤〔小肠〕:主治:目下部肿痛、三叉神经痛.眼睑眨不止,有镇痛镇痉.抗皱消疮、散瘀祛皱作用.7、听会〔胆〕:主治:耳鸣、耳内流脓、下颔关节炎、牙痛、腮肿、疏经活络、活泼面部细胞、开窍益聪.面色红润.8、人中〔督〕:主治:癫狂、昏迷、牙关紧闭.嘴歪、腰酸痛.强壮身体、对笑肌、面部表情肌有良好的连带作用,消除皱纹好.9、巨〔胃〕:主治:口眼歪斜、目下眶部肿痛鼻塞、唇颊肿痛、三叉神经痛、本穴能贯穿内外肌肉皮毛,修复受损细胞,改善暗疮去除斑痕好.10、听宫〔小肠〕:主治:耳聋、耳鸣、腹腔满痛、通经络、开耳窍、止痛、益聪令皮肤光泽.11、迎香〔小肠〕:主治:歪嘴、鼻痛、脸痛,消除眼袋、明目.12、四白〔胃〕: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眼睑瞬动不息、鼻炎等症.13、上关〔胆〕:主治:牙痛、偏头痛、耳鸣、癫痛等.对肝胆型黄褐斑有良好的改善作用.14、睛明〔膀胱〕:主治:青光眼.早期白内障、眼红肿痛、迎风流泪.色盲.疏风泄热,解毒明目作用.15、承泣〔胃〕:主治:夜盲、口眼歪斜、红肿、泪泣症.消除眼袋油脂粒、开窍、明目.16、球后〔经外〕:主治:神经萎缩、青光眼、白内障、青少年近视等、本穴对消除黄褐斑、皱纹有显著的疏络作用.17、瞳子〔胆〕:主治:头痛、目痒、角膜炎、三叉神经痛、口眼歪斜、青少年近视.疏散风热、清头明目消肿止痛作用,对上眼睑红肿,下眼睑红肿,下眼袋充胀起疏导作用. 18、攒竹〔膀胱〕:主治:头痛、目眩.消除眼部、额部抬头皱纹、明目.对眼睛疲劳,上眼睑浮肿有独特疗法.19、鱼腰〔经外〕:主治:眼红肿疼痛、面神经麻痹、前额痛等.对换肤后皮肤增厚症变红或是用劣质化装品敏感症,均有独到的修复作用.20、丝竹空〔三焦〕:主治:头痛、目眩、偏头痛、消除额部皱纹、鱼尾纹、润泽肌肤、明目.21、阳白〔胆〕:主治:前额头痛、目眩、迎风流泪、能消除额部皱纹、明目.22、太阳〔经外〕:主治:眼睛红肿,头痛、头晕、神经衰弱、可消除疲劳、消热解毒、清头明目、醒脑、明目.23、神庭〔督〕:主治:心神烦乱、精神焦虑、头痛、失眠、眩晕、惊恐、强身、预防衰老.24、印堂〔督〕:主治:前额痛、鼻部疾患、去皱纹,使皮肤光亮红润.25、头维〔胃〕:主治:头痛、目眩、目痛、增强体质、提神、醒脑.26、曲鬓〔胆〕;颔颊肿痛、颈项强痛不回忆、偏头痛.27、耳轮廓〔反射区疗法〕:强身健体、令肌肤回复弹性、白嫩.28、翳风〔三焦〕:主治:耳鸣、扁桃体炎、耳内湿痒、颊肿、牙痛、偏头痛、疏风通络、镇痛等.29、风池〔三焦〕:主治:头痛、脑疾患、眼病.精神病或神经系统的常用穴.对忧郁肝斑症有效.30、百会〔经外〕:主治:头痛、眩晕、中风、昏迷、心烦、惊悸、健忘、精神病、子宫出血等症、清热开窍、健脑宁神、回阳固脱、平肝息风囊肠肠 宫胱咽肺心肝胆小大肾胃牌子膀目窗上星 曲差临 泣 竹O上关 0C凡夕阳虺更百会 神庭颔厌 悬颅 悬厘和髅下关 片通— 素髅水沟 兑端 颊车大迎攒竹 承浆本神阳白鱼腰球后 太阳瞳子瞪4 耳门. 白听宫0听会.地仓麟子修上迎春廉泉・全息:是全部信息的简称.〔身体的全部信息反映在面部,面部就是身体的一个全息胚.〕经络: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网络人体脏腑肢节,沟通人体内外环境的通路.人体全身有十二条正经,其中面部就经过了九条. 〔多条经络经过的地方容易出现问题,puma v1 .例:多条路的交叉口容易出现交通堵塞交通事故.例:多方面参与问题就比拟复杂.〕一.学习面诊的第一步,要学会查颜观色,观色看的那么是整体面色.面部的颜色在一般情况下会出现五种:1.黄:面色萎黄没有光泽,是脾胃功能失调,易消化不良,肚胀,一般患有胃病, 或浅表性胃炎.性情易思虑.2.白:面色苍白没有血色〔或肤色过白〕,是肺功能偏弱,面部皮肤毛孔易粗大, 说话声音稍微,免疫力低下,容易感冒,易乏力,性情易忧伤.3.红:面色偏红〔或肤色易泛潮红色〕,是心脏功能偏弱,心火偏旺,性格易急躁,要注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4.黑:面色晦暗没有光泽,肾虚,睡眠质量不高,易牙疼,记忆力减退,易腰疼, 而且容易受到惊吓.5.青:面色泛青色,肝血功能失调,注意肝胆方面的疾病.性情易郁闷,脾气易急躁.二.区域性的个案诊断.1.痘:长痘分为两种,一种是大而红的痘,是实火.调理方法为:泻火.一种是小而淡的痘,是虚火.调理方法为:滋阴.2.斑:长斑是虚症,但凡长斑的人心脏收缩功能低,中医上讲:心气缺乏.额头区:额头长大痘:心肺火旺,易咽干,嗓子干,精神压力过大,心情容易急躁. 〔或妇科有炎症.〕额头长小痘:肺气虚,体质弱,体弱的连痘都长不出来了.额头长斑:气血缺乏,记忆力减退,易失眠多梦,头昏脑胀.额头过早的出现皱纹:阳气缺乏,怕冷,手脚易冰凉,懒言少语,体质偏弱.眼周区:眼袋:1.豉胀,大而饱满的眼袋:长这种眼袋的人一般红光满面,食欲很好,易患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3.松弛的眼袋:脾虚,肾虚,易乏力,四肢无力,皮肤颜色黄没有光泽,思虑过多.黑眼圈:1.发青色的眼圈:肝血缺乏,nfl hats .Another day memorable ,眼易干涩,迎风流泪,腿易抽筋.2.发黑色的眼圈:肾虚,记忆力减退,易腰膝酸软,3.内眼角发黑:肾虚,易腰酸,腰疼.眼周皱纹:1.上眼角皱纹:胆经,三焦经不通,睡眠质量差.2.下眼角皱纹:思虑过多,胆小,害怕,体质虚弱.3.内眼角皱纹:肾虚,膀胱经不通,易患妇科疾病.眼周长斑:1.下眼角长斑:颈肩斑,易颈椎,zapatillas puma ,肩周不适.2.外眼角长斑:肾虚,有妇科疾病,易腰疼.3.眼皮上长斑:内分泌问题,卵巢萎缩,流产引起的内分泌失调.面颊区:面颊长痘:小肠火旺,a&f outlet ,体内缺水,小便发黄,discount skechers , 节段性的食欲旺盛,肠胃有火.面颊长斑:小肠气虚,吸收功能差,形体偏瘦,易胸闷,心慌.注意养心,养脾胃.色斑青色是肝气瘀节,色斑为黄色,是脾虚型的黄褐斑.鼻区:鼻中间发暗,长斑,无光泽,肝瘀气滞,爱生气,脾气易急躁.鼻子长痘:脾胃有火,胃口好.口唇区:口唇周围长斑:腰腿疼,数据显示:服装快时尚〞带火三类人才就业,月经不调, 妇科有炎症,容易腰酸腰疼.口唇周围长痘:便秘,大便不调,下焦有湿热,白带偏多,妇科有慢性炎症.在月经期前后长痘,雄性激素分泌过旺.下颌长痘:肾虚,多是妇科问题,或是月经期前后.三 .面诊全息口诀.额头大脑咽与喉,肺和心脏眉眼间.人中子宫外膀胱,鼻头脾胃鼻中肝.飘下大肠外属肾,颤内小肠斜上胆.两颊膝膑口旁股,下颌亦肾颤上肩.四.面诊经络口诀.晴明穴上膀胱经,胆经三焦走侧面.阳明胃经U形循,太阳小肠走耳前.大肠经脉绕口唇,肝经重合胃经线.任脉督脉走中间,六腑阳经到达面.面部经络九条线,循经刮拭美容颜.上肢斑多长在眼睛下颤骨上的位置,是比拟难消的斑 ,把这40句话看懂了你会想通很多事情〔想不通的时候可以慢慢看...〕,现在的生活环境〔污染〕,生活习惯如穿露背装,吊带,穿高跟鞋时,全身重力压于脚掌,脚掌是人的全息穴区反映,诸多因素使上肢斑形成.所以上肢斑多难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