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试卷初中语文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94 MB
- 文档页数:6
2015 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试卷(满分: 100 分时间: 150 分钟)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1.下列短句中,语气词“啊”读成“哇” (wa)音的是( ) 。
A.好像啊B.好有才啊C.多不安啊D.真热闹啊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是( )。
A.振撼草菅人命震撼B.沧茫不假思索苍茫C.熨帖D.缱绻欢度春节剑拨弩张拔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 。
A.徜徉在校园,我仿佛听到了莘莘学子琅琅的读书声B.远望去,冰凌串就像在琴键上高低跳跃的音符C.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D.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4.下列全部属于会意字的一项是( ) 。
A.体/情B.从/怡C.炎/缸D.武/伐5.下列诗人中,不属于“初唐四杰”的是( )。
A.骆宾王B.韦应物初唐四杰:王杨卢照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C.王勃D.卢照邻6.下列作品中,属于讽刺文学的是( )。
A.《西游记》B.《聊斋志异》C.《儒林外史》D.《红楼梦》7.我国新文学的第一部小说是( )。
A.《狂人日记》B.《差不多先生传》C.《为奴隶的母亲》D.《华威先生》8.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的作者是( )。
A.艾青B.顾城C.舒婷D.海子9.下列作家中,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是( ) 。
A.列夫·托尔斯泰B.加西亚·马尔克斯C.川端康成D.海明威10.下列批评家中,提出文学艺术“境界说”的是( )。
A.金圣叹B.毛宗岗C.张竹坡D.王国维11.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三百千”的“千”指的是( )。
A.《千字文》B.《千家诗》C.《千金裘》D.《御制千字诏》12.下列人物中,不属于人们常说的语文教育界“三老”的是( ) 。
A.叶圣陶B.朱自清C.吕叔湘D.张志公D. 3500 个左右13.我国语文独立设科以来的“课标”经历了前课标时期、课标时期、教学大纲时期和( )。
2017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试卷初中语文(精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辨析概莫能外疲惫不堪B.傲游扣人心弦偷工减料C.靡烂五彩斑斓恻隐之心D.蛰居舍身取义提纲挈领3.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那林间的大石,千态万状。
有的像卧虎,有的像奔马,无不栩栩如生B.时间真如行云流水,大学毕业合影的情景仿佛发生在昨天,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C.欢迎仪式上,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七月流火”,天气异常炎热,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D.去年美国国内航班,平均每天大约有一万件行李丢失,航空公司对此的解释是,惨淡经营,人手不足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B.快餐食品大多含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质,西式快餐更是如此,长期食用将使人在体内过多蓄积脂肪而发胖,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糖尿病的危险C.荷塘里,数万株荷花面向朝阳,吐红摇翠,清香远溢,招引白鹭、鸳鸯等频频光顾,蔚为壮观D.在校学生活动中心,许多学生昨天都同校长热情地进行了交流5.下列汉字中,没有会意字的一组是()。
A.缺地武B.暂样头C.浅有感D.利赏教6.下列作家不属于边塞诗人的是()。
A.高适B.岑参C.李贺D.王昌龄7.下列选项中,作家与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粲《登楼赋》B.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C.陈子昂《登幽州台歌》D.严羽《白石道人诗说》8.下列作家不属于“语丝派”成员的是()。
A.周作人B.林语堂C.孙伏园D.郁达夫9.下列选项中,作家与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B.沙汀《南行记》C.路翎《财主底儿女们》D.卢新华《伤痕》10.下列有关欧美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7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试卷初中语文答案2017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试卷初中语文(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C。
2.【答案】A。
解析:B项,“傲游”的“傲”应改为“遨”;C项,“靡烂”的“靡”应改为“糜”;D项,“舍身取义”的“身”应改为“生”。
3.【答案】D。
解析:A项,“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不能用于形容自然风景。
B项,“行云流水”通常比喻诗文纯任自然,毫无拘执。
句中用“行云流水”形容时间的流逝,不妥,可改为“白驹过隙”。
C项。
“七月流火”指夏去秋来,天气转凉。
而句中表达的意思是天气炎热,故用于此处不妥。
D项,“惨淡经营”意为苦费心思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环境中艰苦地从事某项工作或事业。
句中运用这一成语形容在人手不足的困境中维持航空公司的日常工作,恰当。
4.【答案】C。
解析:A项,状语位置不当,“从现在起到年底”修饰的动词应该是“承办”而不是“宣布”,应将“从现在起到年底”放在“宣布”的后面。
B项,成分缺失,“增加”的应该是“得糖尿病的危险”。
D项,语序不当,“昨天”这一时间状语应该放在“在校学生活动中心”的前面。
5.【答案】B。
解析:A项,“缺”“地”为形声字,“武”为会意字;B 项,三个字都为形声字;C项,“浅”“感”为形声字,“有”为会意字;D项,“利”为会意字,“赏”“教”为形声字。
6.【答案】C。
解析:高适、岑参、王昌龄都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
李贺是中唐时期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不属于边塞诗人。
7.【答案】D。
解析:《白石道人诗说》是宋代词人姜夔的诗歌创作理论著作。
8.【答案】D。
解析:“语丝社”是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因编辑出版《语丝》周刊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孙伏园、刘半农、林语堂、钱玄同、江绍原等。
D项,郁达夫是“创造社”的成员。
9.【答案】B。
解析:《南行记》是著名作家艾芜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机密★启用前学科代码:201 2017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新录用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注意:选择题只有2分和0分两个档次,填空题第16题只有全对无半对,其余的题目没有绝对标准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请阅卷教师注意审题,把握好评分标准。
如有疑问,请找学科组长解决。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A2.A3.D4.C5.C6.A7.B8.B9.D10.C11.B12.B13.D14.C15.C二、文言文阅读。
(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1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分)(1)jī(2)hào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
(2分)(1)成为(2)消失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祸害将难以说尽。
(2)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啊。
19.D(2分)三、教学设计题。
(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20.针对以下这段文字,预设四个问题。
并简述原因(8分)问题1::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些地方?问题2:猫的“老实”表现在哪些地方?问题3: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猫的"贪玩"的?问题4:猫的尽职又表现在什么地方?问题5:为什么从"闭息凝视","非……不可"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猫是"尽职"的?问题6:课文在写猫的"老实"与"贪玩"之间,"贪玩"与"尽职"之间是用一个什么词连起来的?问题7: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与"古怪"有什么关系?(原因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1.文段的末尾说“我从来不责打它。
看它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喜欢还来不及,怎么会跟它生气呢?”学生对此七嘴八舌,讨论开来。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说明:答案和解析在试卷最后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6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教师自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对“阅读教学和评价建议”的相关内容发表了一些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阅读教学中要避免使用比喻、排比等知识概念B)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文本C)文学类文本阅读重在评价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D)略读评价重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2.[单选题]阅读《苏州园林》教学实录的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师:我来讲讲分析说明文的方法,大家看大屏幕。
(投影“‘三步跨栏法’:①指出说明方法;②分析说明效果;③概说对象特征”)师:首先看第一步--了解说明方法。
请看大屏幕。
(投影“‘分析范例’: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称。
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师:这几句话采用了做比较的方法,鲜明生动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这一特点。
师:为了比较苏州园林和北京的园林的不同,我给大家找了两张图片来说明。
(投影苏州园林和北京的园林的图片)师:把两图放在一起就相当于列图表来比较。
我们还可以打比方。
如果说苏州园林是小家碧玉,那么北京的园林就是--生:大家闺秀!师: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体会苏州园林和北京园林的区别。
我又采用了列图表和打比方两种方法。
所有说明方法的使用都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下面大家小组合作,从课文中找出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分析范例能帮助学生整体掌握说明方法的辨别策略B)第一个例子能呈现做比较这一方法的使用效果C)教师在教学中一共总结出两种常见的说明方法D)整体教学过程讲练结合,层次清楚。
思路清晰3.[单选题]教师要求学生挑选一篇文章,与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朱德《回忆我的母亲》组合,完成散文周刊中“歌颂母亲”主题的组稿任务,下列适合的是()。
选择题在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以下哪项是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措施?A. 增加教师课外辅导时间B. 定期组织教师培训与研讨(正确答案)C. 提高教师招聘门槛至研究生学历D. 缩减班级学生人数至20人以下关于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律撤销所有小规模学校B. 优先在城镇新建大型学校C. 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规划与调整学校布局(正确答案)D. 仅保留中心小学,取消村小和教学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发展最应注重的是?A. 学术论文发表数量B. 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正确答案)C. 参与课题研究的级别D.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精美度湖北省为吸引和稳定农村义务教师,采取了哪些措施?A. 仅提高教师薪资待遇B. 提供住房补贴与职业发展机会(正确答案)C. 强制教师长期驻村服务D. 降低教师入职学历要求以下哪项不属于湖北省农村义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A. 热爱农村教育事业B. 良好的师德师风C. 精通至少两门外语(正确答案)D.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义务教育中,如何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A. 仅注重学科知识教学B. 加强音体美等素质教育课程(正确答案)C. 延长主科学习时间D. 减少课外活动安排关于湖北省农村义务教师招聘,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仅限本地户籍人员报考B. 招聘过程公开透明,择优录用(正确答案)C. 只招聘有工作经验的教师D. 招聘标准低于城市教师农村义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A. 忽视差异,统一教学进度B. 根据学生特点,实施差异化教学(正确答案)C. 只关注成绩优异的学生D. 要求学生自行适应教学节奏为提升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以下哪项是重要举措?A. 增加学生作业量以提高成绩B. 引入优质教育资源与教学方法(正确答案)C. 限制教师外出培训与交流D. 减少非考试科目教学时间。
预览—收藏-关注考点课堂素材精粹第十版依据考试大纲总结命题规律辅导备考策略历年考题详析梳理考试要点总结核心知识筛选最新考点拓展解题思路精编典型习题积累备考经验全真模拟测试预测考试趋势注:下载前请仔细阅读资料,以实际预览内容为准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初中)》真题1.【单项选择题】教师讲解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引导学生体会“折柳”蕴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并举例进一步说明,下列适合的是()。
A.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C.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D.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A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主要表现了初恋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春日里,听闻情郎歌声时忐忑不安的微妙心情。
诗歌借意象“杨柳”“江水”即景起兴,展现少女眼前的春景之美,引出少女情思。
B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其一),诗人借羌笛吹奏暗含离愁的折柳曲,抒发了戍边将士远离家乡的愁思以及思念远人的情思,符合题干“折柳”的惜别怀远之意。
C项,诗句出自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主要借意象“杨柳”描绘了一幅二月春景图,展现了早春的万物复苏、欣欣向荣之状。
D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取晚春绿柳满城之景与早春之景做对比,突出对早春的赞美与咏叹。
2.【单项选择题】教师要求学生挑选一篇文章,与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朱德《回忆我的母亲》组合,完成散文周刊中“歌颂母亲”主题的组稿任务,下列适合的是()。
A.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B.朱自清《背影》C.鲁迅《阿长与》D.泰戈尔《金色花》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题干要求选出以“歌颂母亲”为主题的文章。
A项,《再塑生命的人》主要表达了海伦·凯勒对自己的老师莎莉文的敬爱与感激之情;B项,《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叙事写人的线索,表达了朱自清对父亲的敬爱与怀念之情;C项,《阿长与》通过对家里的女工长妈妈以及长妈妈为“我”所做的事的回忆,表达了“我”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切挂念;D项,《金色花》以奇妙的想象与生动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个天真可爱而又顽皮的孩子形象.含蓄而巧妙地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热爱以及母亲对孩子的关爱,符合题干要求。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6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某教师自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这一观点感受颇深,下列感受不恰当的是()。
A)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B)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C)要注重学生对语文材料解读的模式化D)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答案:C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部分,关于“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的内容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应“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体验”。
C项“模式化”说法错误。
2.[单选题]学习鲁彦的《听潮》,教师讲解“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
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中画线句的修辞手法,并补充其他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适合的是()。
A)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宗璞《紫藤萝瀑布》)B)这里的气味,倒是很好闻的。
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曹文轩《孤独之旅》)C)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朱自清《春》)D)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鲁迅《社戏》)答案:A解析:题干画线句子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声音是听觉,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是视觉,例句是听觉向视觉的转移;A项的香气为嗅觉,淡紫色为视觉,“香气似乎是像淡紫色的”是由嗅觉到视觉的转移。
3.[单选题]教学《茶馆》,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剧本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下列例子合适的是()。
2017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公开招聘考试试卷小学语文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每小题 2 分,共计 30 分)1.下列加点宇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栈(jiàn)桥叱咤(c hà)风云B . 绽(zhàn)出悬崖勒(lēi)马C.夙(shù)愿哽咽(yè)D.诘(jié)问沉湎(miǎ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商洽相形见绌无精打采B.慰籍忍俊不禁出类拔萃C.灌溉鸠占鹊巢留连忘返D.唢呐毛骨耸然麻木不仁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万紫千红的树木,碧蓝的远山,荡漾的河水,占据了乘客的视线B.针对班上学生良莠不齐的现状,刘老师讲课时注意分层引导,同学们都很满意C.做事情要未雨绸缪,不可临渴掘井;"船到江心补漏迟"啊,你要早作打算D.面对即将喷薄而出的中国 4G 市场,各类通信设备厂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浑身解数,期待能够获得更大的份额4.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的话没有实质内容,空虚得像战鼓一样B.夜深了,四周一片宁静,皎洁的月光像透明的轻纱笼罩着大地C.蒲公英柔软的茎上顶着小黄伞,雄赳赳地守卫在道路两旁D.那一棵一棵的大树,像我们的俘虏似的狼狈地躺在工地上5.下列汉字中没有会意字的一组是( )。
A.纸注家B.错涉腐C.课杯酱D.殊武抵6.下列作家不属于唐代田园山水诗人的是( )。
A.王维B.孟浩然C.储光羲D.李商隐7.下列作家、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若虚《春江花月夜》B.元稹《莺莺传》C.姜燮《沧琅诗话}D.陆游《书愤》8.下列作家不属于湖畔诗社社员的是( )。
A. 胡适B.冯雪峰C.王静之D.应修人9.下列作家作品搭配不正确的是( )。
A.萧红《呼兰河传》B.郁达夫《翡冷翠的一夜》C.废名《竹林的故事》D.史铁生《我那遥远的清平湾》10.下列有关欧美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17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物理)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jpg />A.B.C.D.正确答案:C解析:渔民看到水中的鱼,是鱼反射的光线,经过水面的折射进入眼中。
折射过程中,光由水进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眼逆着折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鱼的虚象,实际的鱼在象的下方,故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
3.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结冰——凝固吸热B.雾生成——液化放热C.露产生——汽化吸热D.霜形成——升华放热正确答案:B解析: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吸热的物态变化:熔化、汽化、升华。
放热的物态变化:凝固、液化、凝华。
水结冰为凝固,是放热过程,选项A错误。
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放热过程,选项B正确。
露是水蒸气在地面植物上液化形成的,是放热过程,选项C错误。
霜是水蒸气在低温时凝华形成的,是放热过程,选项D错误。
4.如下图所示,将一个由某种材料制成的空心球放入甲液体中时,小球漂浮,当把它放入乙液体中时,小球悬浮。
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球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B.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C.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D.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小于甲液体的密度正确答案:D解析:因为空心球在甲中漂浮、乙中悬浮,所以浮力都等于小球的重力,即小球在液体甲、乙中受到的浮力相等,选项A正确。
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在浮力相同时,乙杯中的V排大,所以乙液体的密度小于甲液体的密度,选项B 正确。
球在乙中悬浮,说明球的密度与液体乙的密度相等;由于球是空心,故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选项C正确。
球在甲中漂浮,说明球的密度小于甲液体的密度,则材料的密度可能小于、等于或大于甲液体的密度,选项D错误。
5.如下图所示,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上滑动时(不考虑电源内阻),观察到的现象是( )。
2017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试卷初中语文答案
2017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试卷初中语文(精选)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2.【答案】A。
解析:B项,“傲游”的“傲”应改为“遨”;C项,“靡烂”的“靡”应改为“糜”;D项,“舍身取义”的“身”应改为“生”。
3.【答案】D。
解析:A项,“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不能用于形容自然风景。
B项,“行云流水”通常比喻诗文纯任自然,毫无拘执。
句中用“行云流水”形容时间的流逝,不妥,可改为“白驹过隙”。
C项。
“七月流火”指夏去秋来,天气转凉。
而句中表达的意思是天气炎热,故用于此处不妥。
D项,“惨淡经营”意为苦费心思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环境中艰苦地从事某项工作或事业。
句中运用这一成语形容在人手不足的困境中维持航空公司的日常工作,恰当。
4.【答案】C。
解析:A项,状语位置不当,“从现在起到年底”修饰的动词应该是“承办”而不是“宣布”,应将“从现在起到年底”放在“宣布”的后面。
B项,成分缺失,“增加”的应该是“得糖尿病的危险”。
D项,语序不当,“昨天”这一时间状语应该放在“在校学生活动中心”的前面。
5.【答案】B。
解析:A项,“缺”“地”为形声字,“武”为会意字;B 项,三个字都为形声字;C项,“浅”“感”为形声字,“有”为会意字;D项,“利”为会意字,“赏”“教”为形声字。
6.【答案】C。
解析:高适、岑参、王昌龄都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
李贺是中唐时期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不属于边塞诗人。
7.【答案】D。
解析:《白石道人诗说》是宋代词人姜夔的诗歌创作理论著作。
8.【答案】D。
解析:“语丝社”是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因编辑出版《语丝》周刊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孙伏园、刘半农、林语堂、钱玄同、江绍原等。
D项,郁达夫是“创造社”的成员。
9.【答案】B。
解析:《南行记》是著名作家艾芜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10.【答案】A。
解析: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分别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20.【参考答案】
从结构上看,“一辆破旧的汽车”是整篇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既起到了首尾呼应、深化情感、引人深思的作用,也能使文章过渡自然。
从内容上看,“一辆破旧的汽车”还构成了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画面,象征着人类寻觅精神家园的艰辛和伤感。
使读者易于理解其深刻的主旨。
21.【参考答案】
九年级的学生刚刚迈人向成熟时期转变的阶段,渴望独立,对远离家乡的远方世界充满理想性、梦幻性的期待,急于脱离家长的管束、家庭的保护,因此对“离家一思家”的情感转变不太容易体会和把握,对上升到哲学层面的人的悲剧性的理解,也存在一定困难。
而曹文轩的《前方》一文,思想内容丰厚,意义深刻,通过流畅、形象的文字表现出人在离家远行途中不断回望故乡,思念故乡却害怕归乡,即使归乡却依旧有“无家可归”之感的种种情状。
将“离乡人”微妙而又真实的矛盾心理以极其细腻的描写展现出来。
这对引导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理解“离家一思家”的特殊情感,让他们能结合个人成长经历,进一步了解并思考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家园之思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滋养。
激发他们对家园的热爱之情,有着极为有效的作用。
四、案例分析题
22.【参考答案】
案例中教师的朗读教学活动达到了《记承天寺夜游》这一文言文的朗读教学目标。
其朗读教学活动具有以下两个主要优点:
①教师具有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活动充分的意识。
语文课堂上的学生活动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形式与内容均十分丰富的语言学习、技巧习得、智能发展、思维训练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活动充分即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知识。
案例中的教师,在朗读教学活动中以教师范读、教师评价为辅助,引导学生主动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言文朗读中语气、语调的处理,体会思考作者情感的变化发展,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体检与思考中掌握文言文朗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不仅能够有感情地读,而且能够带着探索精神去读。
②教师具有强化层次朗读的意识,避免文言文教学中单一地为读而读的教学方式。
案例中教师的朗读教学不同于一般简单的齐声朗读、个别朗读、角色朗读,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出声”而朗读,而是通过分层推进式朗读,以读促思,以读梳情,从而关注对文本的体味,领悟文言韵味。
案例教学的朗读活动分为四步: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读出一点夜游的
兴致——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
如此层层推进,从文言文朗读的节奏、语速,到体会文言中的意境,再到感受文言作者的情感,逐步深入,将学生引入恬静优美的诗情之中,深刻体悟作者心境,为后文的教学奠定基础。
23.【参考答案】
①案例中教师以课文变形作为课文文本分析的切入点。
所谓课文变形,结合案例来看,即课文段落划分。
这是课文内容及结构分析的常规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案例中教师却创新性地运用这一教学方法,通过灵活的课文变形分析(三种段落划分方法),切入对课文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引导学生不断调动语文知识积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入分析文本,进而在梳理了课文结构的基础上,巩固了文章布局、表达方式、艺术手法等多项内容的旧知。
②案例中教师的点拨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a.点拨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和引导性。
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展开课文文本分析时,没有直言划分段落.而是以“课文变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好奇心,点拨学生主动思考,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方法对课文进行文段划分。
b.点拨并非一味否定,重在引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教师没有直接否定第一位提出“四分法”学生的错误,而是通过对第二位提出不一样的“四分法”的学生的补充说明以及“四段分法以他的划分为定论”来明确正确的分法,既帮助学生梳理了思路,又保护了学生学习与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活跃地参与课堂教学。
五、作文题
24.【参考范文】
勇于质疑。
拒绝盲从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不论是个人、群体,还是社会,只有在质疑声中才能不断前进。
质疑精神乃是照亮人类文明的自由之光。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质疑精神,便会如同衰草般一日日枯萎下去:一个群体如果没有了质疑精神,只会在历史长河中裹足不前;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没有了质疑精神,亦必将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永无生机,腐烂、变质、发臭。
因此,我们的社会需要质疑之声,需要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来荡开这潭死水。
质疑是社会前进的驱动力。
“怀疑论者是社会前进的力量。
”华盛顿曾如是说。
环顾历史,中华民族从不缺乏质疑者。
上溯到三千年前,孟子的“民贵君轻”吹响了质疑“君权神授”的号角;明代李贽建立芝佛寺,宣扬启蒙思想,质疑传统儒学;清时康、梁等人质疑承袭数千年的封建制度,拉开了清廷垮台
的序幕……时至当代社会,我们也不乏这样的勇于质疑的“国家的良心”。
他们都是响当当的质疑者,正是他们的质疑。
才促成了改革与创新的形成。
他们的质疑.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坚实力量!
质疑是通向真理的奠基石。
达尔文,一位被宗教界称为怪物的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大胆质疑“上帝造人”说。
他认为地球上现存的物种都是由更古老的物种演变而来的,并且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证实了这一观点,勇敢地发表出来,最终帮助世人从教会的谎言中走出来,为后世生物学的发展做了重大的贡献。
达尔文的质疑起点颇高,也许是我们目前无法企及的,但我们却可以从质疑身边的事物开始,比如陈旧的观点、过时的知识。
只有这样,通往真理的大门才有可能向我们敞开。
质疑是发展创新的必经路。
曾经的“山寨”变成了“品牌”,曾经的“中国制造”逐渐转变为“中国创造”。
借鉴与模仿,致敬与抄袭,有时未必泾渭分明。
但真正敢于质疑的人,往往是坚定的文化自信者,常以原创为己任。
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笃信“只做自己认为美丽的事,创造出有震惊的效果的美感”,他敢于质疑,坚持用独特的方式诠释建筑、理解人生;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被称赞“打开全新视野的同时,又引起了场景与回忆之间的共鸣”,背后推助他的正是持续而连贯的思考力。
唐代书法家李邕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齐白石则认为“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他们的创作观看似迥异,内在逻辑实则一致,即鼓励创新,而不能止步于遵从,要敢于质疑并打破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