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卷+教师招聘考试试卷大全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10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沉思默写喧哗铁轨B. 融洽慷慨装帧铺张C. 演绎联系颠簸震颤D. 调剂聚焦纠葛精炼答案:D2. 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呕心沥血(ǒu xīn lì xuè)B.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C. 轻车熟路(qīng chē shú lù)D. 风驰电掣(fēng chí diàn chèn)答案:A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安全教育。
B.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受到了启发和教育。
C. 这次会议开得非常成功,取得了很大收获。
D. 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胜任教师工作。
答案:D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
B.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
C.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吴承恩。
D.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
答案:A5. 下列关于诗歌鉴赏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李白的《将进酒》是一首表现豪放情怀的诗歌。
B. 杜甫的《登高》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
C.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送别诗。
D.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描绘壮丽山河的诗歌。
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其中“风”“雅”“颂”三个部分。
请分别写出其中一个部分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风、雅、颂7. 请补全下列名句:(1)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
(2)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四项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A. 荸荠苹果完璧归赵无精打采B. 恫吓茄子无动于衷歇斯底里C. 悱恻讹诈再接再励宏伟蓝图厉D. 奇葩瘸子处心积虑奋发图强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C )A.7月21日,在德国首都柏林,购买到《哈利·波特》完结篇的书迷们欣喜若狂。
B.中国武侠电影以其高深莫测的功力和博大精深的哲理,深受外国观众的喜爱。
C.在记者的记忆中,洪灾区是这样的:大堤上绵延数里的救灾帐篷,数万群众安土重迁,在救灾帐篷里,白天日晒雨淋、晚上蚊叮虫咬。
D.“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亮、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A )纵观奥斯卡金像奖的获奖影片,虽然各有千秋,但它们的共性都是能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任何一门艺术,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想象都会缺少灵性。
①空间的想象,②赢得了观众的拥护;③想象的空间,④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感受。
⑤让观众丰富了影片,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C.③⑤④①②D.①⑤④③②4.“飢”和“餓”两词意义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B)。
A. 语法功能不同:“飢”除了做谓语外,还可以做定语;“餓”则只能做谓语。
B. 程度深浅不同:“飢”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了空,想吃东西;“餓”是严重的饿,指根本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
C. 范围广狭不同:“飢”可以用于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餓”只能用于人。
D. 侧重的方面不同:“飢”侧重于内在感受;“餓”侧重于外在表现。
5.根据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的特点,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应该注意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 A )A.成长纪录袋B.考试成绩C.学习习惯评价D.结果评价6.《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迸发(bèng)恣意(zì)执拗(niù)B. 踌躇(chú)憎恶(zēng)瞠目结舌(chēng)C. 蹉跎(cuō)踽踽独行(jǔ)拮据(jié)D. 蹑手蹑脚(niè)缄默(jiān)剽悍(piāo)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 他不但会弹钢琴,而且还会拉小提琴。
D. 这种新药的疗效很好,但副作用较大,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4.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B.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巴黎的悲惨爱情故事。
C. 《哈姆雷特》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
D. 《草房子》是曹文轩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B. 秋天到了,树叶黄了,天气凉了,人们穿上了厚衣服。
C. 他不仅成绩优异,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班的榜样。
D. 夜空中的星星,像无数颗钻石,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6.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常识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首诗歌。
C.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诗经》中的《关雎》。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恣意(zì)矜持(jīn)剽悍(piāo)荼毒生灵(tú)B. 箴言(zhēn)叱咤(chì)蹊跷(qī)呱呱坠地(gū)C. 拮据(jū)缱绻(qiǎn)蹒跚(pán)栩栩如生(xǔ)D. 瞠目(chēng)囫囵(hú)踟蹰(chí)锲而不舍(qiè)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D. 他因为刻苦学习,所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答案:C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不耻下问,向老师请教。
B. 这次比赛,他的表现真是出人意料,令人刮目相看。
C.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缺乏果断。
D.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学富五车,令人叹为观止。
答案:B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
B. 《史记》是东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D. 《聊斋志异》是明代作家蒲松龄所著,是一部以鬼怪故事为主的短篇小说集。
答案:C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圆规和直尺。
B. “温故而知新”中的“温故”指的是复习旧知识。
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三人”指的是三个人。
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罔”指的是迷惑。
答案:B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他学习非常刻苦。
B. 这本书非常有趣。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词语是错别字?A. 纷纷B. 混混沌沌C. 睁开D. 说说笑笑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们为什么会反反复复地争吵呢?B. 姑娘每天漂漂亮亮地穿过广场。
C. 他对这个问题一点也不不在乎。
D. 这部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兴高采烈B. 颠三倒四C. 艰辛D. 形影不离4. 下列词语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说:“这话我都听听见了。
”B. 姑娘正正经经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
C. 他对这个问题毫毫不不在乎。
D. 姑娘漂漂亮亮地走过了广场。
5. 下列句子语法错误的一项是:A. 事情发展的真真切切,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B. 眼看着比赛结束,他把头头伸了出去。
C. 我们到达目的地,下车之后才才发现包包丢了。
D. 那家饭店很有特色,食物也美美味味的。
二、填空题1. 诗句“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出自哪一首诗?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哪个时期的文学作品?3. 著名文学作品《红楼梦》的作者是谁?4. 下列古代诗人中,不属于唐代的是(填写一个姓名):5. 散文《呐喊》的作者是(填写一个姓名)。
三、简答题请简要解释什么是辞藻华丽,举例说明。
四、论述题就“如何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一、选择题1. D2. D3. A4. C5. A二、填空题1. 《静夜思》2. 汉代3. 曹雪芹4. 李白5. 鲁迅三、简答题辞藻华丽是指运用辞藻华美、优美、形象化的词语来进行描述,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感染力度。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一句就展现了辞藻华丽的特点。
四、论述题要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多读诗歌,从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其次,可以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故事和作者的生平来增进学生的理解;最后,鼓励学生写诗、朗诵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亲近感和热爱度。
教师招聘初中语文试题(满分1OO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专业基础知识部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答案写在题干后的括号中。
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1分,共l1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我差不多十年没有到过上海了。
今年到上海出差,看到浦东参差的高楼,我感到今昔的上海差别真大啊!A.cha, cha,ci,cha B.cha,chai,cha,chaC.cha, chai, ci, cha D.cha, chai, ci, cha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再接再励 B.大名顶顶 C.百折不挠 D.不足挂耻3.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小明主动把座位让给一个怀抱着婴儿的中年妇女.B.在班会上,同学们一致推选德高望重的王芳担任班长.C.守门员还没有反应过来,球就从左上角飞进大门。
D.滚滚浓云缭绕山峦,一场大雨快要下起来了。
4.下列句子属于反问句的一项是( )A.你这种做法难道是正确的吗?B.请问去市政府该怎么走?C.广场上的垃圾怎么这样多啊!D.你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
5.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屈原 D.庄子6.我国第一部由文人个人创作的长篇小说是( )A.《红楼梦》 B.《金瓶梅》 C.《三国演义》 D.《史记》7.“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一名言的作者是( )A.杜甫 B.李白 C.陈子昂 D.苏东坡8.《铜墙铁壁》的作者是()A.茅盾 B.周立波 C.浩然 D.柳青9.《神曲》的作者是( )A.但丁 B.巴尔扎克 C.雨果 D.歌德1O.下列外国作家中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是( )A.托尔斯泰 B.薄伽丘 C.左拉 D.泰戈尔11.下列外国作家中属于浪漫主义的作家是()A.巴尔扎克 B.雨果 C.左拉 D.司汤达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写在题后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该题均无分,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O分)l2.下列中国古代作家中属于唐代“古文运动"的作家是( )A.韩愈 B.柳宗元 C.李翱 D.自居易 E李白13.下列作品中属于茅盾的作品是( )A.《腐蚀》 B.《骆驼祥子》 C.《三里湾》 D.《子夜》 E.《霜叶红似二月花》14.下列作品中属于西方现代派的是( )A.《悲惨世界》 B.《变形记》 C.《茶花女》 D.《等待戈多》 E.《墙上的斑点》15.下列外国作家中属于美国的作家是( )A.海明威 B.莫泊桑 C.马克·吐温 D.契诃夫 E.欧·亨利16.“为"在古汉语中的主要用法是()A.动词,相当于“做”。
初中语文招聘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教师的招聘考试通常包括对教育学、心理学、语文专业知识以及教学技能的测试。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初中语文招聘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部作品是鲁迅的代表作?A. 《红楼梦》B. 《西游记》C. 《呐喊》D. 《水浒传》答案:C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的作者是?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维答案:A3. 以下哪项不是《诗经》的分类?A. 风B. 雅C. 颂D. 赋答案:D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结果实B. 桃树和李树的花不美丽C. 桃树和李树不言不语,却能吸引人们前来D. 桃树和李树的果实很甜答案:C5. “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的下一句是?A. 断肠人在天涯B. 断桥残雪夜归人C. 独在异乡为异客D. 明月几时有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朱自清的《背影》中,作者通过描述父亲________的背影,表达了对父爱的深深怀念。
答案:送别时2. 在《论语》中,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学习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是苏轼在《________》中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水调歌头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句话表达了对________的珍视。
答案:友情5. 鲁迅的《阿Q正传》通过阿Q的形象,深刻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其中“精神胜利法”是阿Q的典型特征,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________心态。
答案:自我安慰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聪明、机智、才情横溢,但同时也多愁善感,性格中带有些许的孤傲和敏感。
她对爱情忠贞不渝,但命运多舛,最终悲剧收场,是封建社会女性悲剧的典型代表。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倔强(jué jiàng)B.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C.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D. 徇私舞弊(xùn sīwǔ b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学校采取了多项措施。
D. 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能虚度年华。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C. 《西游记》的作者是罗贯中。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5. 下列关于古文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译为“不因外物而感到快乐,也不因自己而感到悲伤。
”B. “温故而知新”翻译为“通过复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知识。
”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翻译为“三个人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
”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为“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危险。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6. “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7. “_________,_________”是《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仁”的两个重要方面。
8. “_________,_________”是《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表达自己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
9. “_________,_________”是《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描写自然景色的句子。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一、单选题(5分)1. ( )是中国古代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A.《大学》B.《中庸》C.《学记》D.《乐记》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的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
A.陶冶教育法B.说服教育法C.榜样示范教育法D.实践锻炼教育法3. 阅读教学是( )之间对话的过程。
A.学生与教师B.学生、教师、文本C.学生与文本D.学生与学生4. 从阅读的途径上看,阅读可分为( )。
A.课上阅读和课下阅读B.书面阅读和浏览阅读C.直接阅读和间接阅读D.书面阅读、屏幕阅读和网上阅读5. 选取重点材料应注意的是( )。
A.多样、典型、新颖B.真实、典型、有说服力C.真实、典型、新颖D.真实、求异、新颖二、简答题(10分)请联系教学实际,以某一学段或某一种语文能力目标为重点,谈谈达成目标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一、积累运用(13分)1.单选题(8分)(1)下列句子中。
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云龙浑身透出一股粗犷自信的气质,虽是粗布土军装,但站在军装笔挺的晋军将领中,仍给人鹤立鸡群之感B.由于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了C.这样美好的天气,同学们来到邻水大峡谷,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D.曲靖自然资源丰富,投资环境宽松,许多外地客商针锋相对地前来投资兴业(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黄帝陵前的这两棵古柏,至今依旧蓊郁苍翠,令观瞻者心中生出无限遐思。
B.我们与亲人相伴的每一刻,最不应该吝惜的是那份能慰藉彼此心灵的关爱。
C.狗尾巴草活像狗尾,茎纤细坚挺,叶修长,它们散漫地生长在夏秋两季。
D.只要孩子们如往常般走进学校读书嘻戏,希望就会萌生在灾区人们的心中。
(4)_________贺岁片受到叫好和捧场,但存在的“先天不足、后天不补”的致命缺陷同样_________。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与答案共6套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与答案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注意事项: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
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
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
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卷+教师招聘考试试卷大全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卷(说明: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共12分。
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是()A.阔绰(chuò)倔强(jiàng)无边无垠(yín)B.挟(xié)持提(tí)防斤斤计较(jiǎo)C.塑(sù)造胆怯(qiè)不偏不倚(yǐ)D.寻觅(mì)哽咽(yè)骇(hài)人听闻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是()A.这里盛产优质雪花梨,可以就地取才办一个水果加工厂。
B.当遇到重大问题需要他拿主意的时候,他反倒迟疑不绝了。
C.今年春节期间,各地电视台的文艺节目多得令人目不暇接。
D.北京办奥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现精神风貌,可谓两全齐美。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义相同的是()A.凯歌凯旋B.轻捷捷报C.修长修葺D.处决处所4.根据句意,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是()(1)清晨,在林间小路漫步,一阵阵_________的鸟鸣声,使我的心情更加轻松愉快。
(2)在科技月活动中,他设计的节水龙头,精巧耐用,受到了师生的交口_________。
(3)老舍作品的语言,“京味”浓郁,幽默风趣,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_________。
(4)乡亲们好奇地_________着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的演员,眼神里透着淳朴。
A.清脆赞赏崇拜打量B.清脆称赞推崇打量C.清晰称赞崇拜端详D.清晰赞赏推崇端详5.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是()A.上中学以来,他—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
修改:删去“一直”,或删去“始终”。
B.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修改:删去“通过”,或删去“使”。
C.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健壮。
修改:将“健壮”改为“充沛”。
D.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
修改:将“一切”放到“人类的”后面。
6下列作家和作品均为同一朝代的是()(1)韩愈(2)白居易(3)王安石(4)陶渊明(5)《陋室铭》(6)《岳阳楼记》(7)《记承天寺夜游》(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A.(2)(3)(5)(6)B.(3)(4)(7)(8)C.(1)(4)(6)(7)D.(1)(2)(5)(8)二、默写(共5分,任选其中5句)1、春风又绿江南岸,。
《泊船瓜洲》2、,春江水暖鸭先知。
《惠崇〈春江晚景〉》3、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4、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5、,八千里路云和月。
《满江红》6、秦时明月汉时关,。
《出塞》7、,城春草木深。
《春望》三、我国古典名著中有许多足智多谋的人物形象,请写出其中一位及相关故事名称。
(示例中所给人物不可再用)(3分)示例:书名:《三国演义》人物:诸葛亮故事:草船借箭书名:__________人物:________故事: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的材料,答文后1~3题(5分)圣人感叹: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所以有哲人高呼:当机会迎面扑来的时候,你牢牢抓住它,你就是天才。
……你要么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让生命在自己手中变成一张白纸,在时间的风里飘来荡去。
你要么另辟(A)xī径,按照预定的设想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哪怕是磨烂双脚也意无反顾。
这时你所面对的,也许是孤独和寂(B)mò;但你奉献给社会的,也许是科技领域的重大发现,也许是艺术作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享受。
也许什么都没有,只有你生命的充实。
作为常人,最重要的是把握你自己。
当生命的过程临近尾声时,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你只要说一句:我努力过,愤斗过,此生无悔矣。
你的生命便结出了虽不丰硕但饱满的果实。
——选自《生命是一个过程》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2.更正文章中两个错别字____改为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3.填入横线中所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根据要求答题:(5分)1.清朝有个才子,写了一篇文章给纪晓岚看。
纪晓岚觉得写得很差,但又不好直说,于是在纸上写“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请你猜猜纪晓岚指出了这篇文章的什么毛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下面每句话,都会想起一个名句。
根据你的理解,任选其中三句,将名句填在横线上。
(注意要写全)陶渊明那朵菊花温暖了宁静深远的峰峦。
李白的愁情汇成了滔滔江水。
杜甫的雄心量出了泰山的高度。
李清照憔悴如风中的一株黄花。
苏轼矫健弯弓,梦想射下天上的星座。
①____________,②_____③六、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第1—4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下列词语中“回”字与“峰回路转”中“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妙手回春B.蓦然回首C.回复短信D.回环往复2.解释选段中加点的词语。
(2分)(1)蔚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2)辄: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2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说明文阅读(共10分)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在天文学上,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
其答案虽然至今不明,但是太空悬案的侦察员——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观察事实,对月球的身份作了合乎逻辑的推测。
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亮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40亿年前,月球和地球所处的位置相去甚远,各由不同的物质形成。
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小行星十分相近。
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
这种学说称为“俘获说”。
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但是,地球的直径只是月球的3.7倍,相去并不悬殊,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偏偏要俘获一个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
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
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
这种学说称为“同源说”。
如此看来,月亮岂不就是地球的姐妹?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40多亿年前,地球月球原为一体。
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
你看,月亮岂不又成了地球的女儿?不过,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方说,它有一个必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处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现在,赞成这种“分裂说”的人已经比较少了。
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人类却总有一天会掀起你的神秘面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1.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而完整地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1分)2.、文章对“月亮的起源”提出了三种推测性学说。
请根据文中提供的天文学信息,分别做出解释。
(3分)(1)“俘获说”(地球的妻子):(2)“同源说”(地球的姐妹):(3)“分裂说”(地球的女儿):3.文中关于“月亮起源”的推测性学说,都未能成为科学诊断,因为它们虽有合乎逻辑的推测依据,却也存在不合逻辑之处。
请以“俘获说”为例作概括说明。
(2分)合乎逻辑的依据:不合逻辑之处:4.请从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的运用,来浅析本文的说明特点。
(2分)5.语言风趣又不失准确,是本篇说明文的突出特点。
请你分别举例说明。
(2分)八、散文阅读(共10分)沙漠玫瑰的开放(节选)历史对于价值判断的影响,好像非常清楚。
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预测未来,这话都已经说滥了。
我不太用成语,所以试试另一个说法。
一个朋友从以色列来,给我带来一朵沙漠玫瑰。
沙漠里没有玫瑰,但是这个植物的名字叫做沙漠玫瑰。
拿在手里,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死掉的草,这样一把,很难看。
但是他要我看说明书。
说明书告诉我,这个沙漠玫瑰其实是一种地衣,有点像松枝的形状。
你把它整个泡在水里,第八天它会完全复活;把水拿掉的话,它又会渐渐的干掉,枯干如沙。
把它再藏个一年两年,然后哪一天再泡在水里,它又会复活。
这就是沙漠玫瑰。
好,我就把这一团枯干的草,用一只大玻璃碗盛着,注满了清水放在那儿。
从那一天开始,我跟我两个宝贝儿子,就每天去探望沙漠玫瑰怎么样了。
第一天去看它,没有动静,还是一把枯草浸在水里头;第二天去看的时候发现,它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已经从里头往外头稍稍舒展开了,而且有一点绿的感觉,还不是颜色;第三天再去看,那个绿的模糊的感觉已经实实在在是一种绿的颜色,松枝的绿色,散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虽然边缘还是干死的。
它把自己张开,已经让我们看出了它真有玫瑰形的图案。
每一天,它核心的绿意就往外扩展一寸。
我们每天给它加清水,直到有一天,那个绿已经渐渐延伸到它所有的手指,层层舒展开来。
第八天,当我们去看沙漠玫瑰的时候,刚好我们的一个邻居也在,他就跟着我们一起到厨房里去看。
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润饱满的、复活了的沙漠玫瑰!我们三个疯狂地大叫起来,因为太快乐了,我们看到了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
这个邻居在旁边很奇怪地说,不就一把杂草,你们干吗呀?我愣住了。
是啊,在他的眼中,它不是玫瑰,它是地衣啊!你说,地衣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他看到的就是一把挺难看、气味潮湿的低等植物,搁在一个大碗里。
也就是说,他看到的是现象的本身定在了哪一个时刻,是孤立的,而我们所看到的是现象和现象背后一点一滴的线索,辗转曲折、千丝万缕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