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0.53 KB
- 文档页数:6
《免疫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3.了解常见的免疫疾病和免疫技术的应用。
4.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1.免疫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4.免疫疾病的分类和常见疾病的介绍。
5.免疫技术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四、教学难点1.免疫应答的机制和调控。
2.免疫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五、教学方法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2.板书和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
3.实验探究和案例分析。
六、教学过程1.免疫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15分钟)a.免疫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b.免疫学的发展历程和里程碑。
2.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0分钟)a.免疫系统的主要器官和细胞。
b.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免疫识别。
3.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40分钟)a.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和细胞机制。
b.免疫记忆和免疫调节。
4.免疫疾病的分类和常见疾病的介绍(25分钟)a.免疫疾病的分类和概念。
b.常见的免疫疾病和其病因、症状和治疗。
c.以自身免疫病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5.免疫技术的应用(30分钟)a.免疫技术的原理和分类。
b.常见的免疫技术和其应用领域。
c.进行一个免疫技术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
2.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作业,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实验评价: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结果分析的准确性。
八、教学资源1.板书、多媒体、实验仪器和试剂。
2.案例分析和资料阅读。
九、教学反思免疫学作为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综合运用了讲授、讨论、实验探究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免疫学的兴趣,培养其对免疫学的深入探索和研究的兴趣。
医学免疫学教案范文教案名称:医学免疫学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了解免疫的分类和功能;3.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反应过程;4.了解免疫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一、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免疫学的定义2.免疫学的历史发展3.免疫学的研究对象4.免疫学的主要原理二、免疫的分类和功能1.免疫的分类a.先天免疫b.获得性免疫2.免疫的功能a.防御感染b.保护器官和组织c.下午反应性疾病d.免疫记忆三、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反应过程1.免疫系统的组成a.细胞免疫系统b.体液免疫系统2.免疫反应过程a.抗原识别b.抗原呈递c.激活效应细胞d.免疫效应和调节四、免疫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1.免疫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a.疫苗接种b.提高自然免疫力2.免疫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a.免疫调节剂的应用b.免疫治疗的新进展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探讨免疫学的主要原理和免疫的分类;2.实验教学:进行抗原呈递和免疫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结果;3.展示教学:通过展示病例让学生了解免疫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4.视听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等方式辅助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免疫学概念和原理。
教学评估:1.课堂小测:在课堂结束前进行简答题或选择题测验;2.实验报告评估:对学生进行实验报告评分,评估其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3.课堂讨论和展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病例展示中的表现,包括对概念的理解、能否提出合理问题等;4.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免疫学知识考核,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1.教材:《医学免疫学》等教材;2.多媒体课件:包括免疫学概念和原理的图文解释、实验操作步骤等;3.实验器材:包括显微镜、培养皿、离心机、PCR仪等;4.病例资料:展示免疫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病例。
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课时:介绍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2.第二课时:讲解免疫的分类和功能;3.第三课时: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反应过程;4.第四课时:展示免疫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老师教案医学免疫第一篇:老师教案医学免疫医学免疫一.解释名词抗原抗原决定簇半抗原TD-Ag TI-Ag异嗜性抗原抗体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 APC超敏反应变应原补体系统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二.简答题1.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2.免疫应答的类型。
3.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过程。
4.比较补体两条激活途径的异同。
5.补体系统具有哪些生物学作用?6.简述体液免疫应答的概念及基本过程。
7.试述抗体产生的规律及其意义。
8.简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生物学效应。
9.过敏性休克属于哪型超敏反应?其发生机制如何?怎样防治? 10.试述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机制? 11.Ⅰ型超敏反应和Ⅳ型超敏反应发生的特点如何? 12.试比较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有何不同?13.常用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制剂有哪些? 14.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
15.影响免疫应答的因素有哪些? 16试述抗原的种类及其意义。
17.试述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功能区及其功能。
18.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19.试述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其功能。
20.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有哪些? 21.简述T、B细胞的亚群及功能。
22.微生物区别于动物、植物有哪些特点?23.试比较传统免疫和现代免疫在概念和功能上的区别。
24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是什么?请按照毒力的构成归纳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破伤风杆菌、结核杆菌的致病物质。
25.试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球菌、伤寒杆菌、破伤风杆菌所造成的全身感染类型有何不同?26.ADCC中文全称是什么?并做解释。
三.判断题只要有异物性的物质就能成为良好的抗原。
()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异种抗原。
()在进行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的检测时,对于“免疫调理”这一性质,只有IgE呈阴性。
()Ig可以是分泌型,也可以是膜型。
()由单一抗原决定簇制备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医学免疫学教案第一章医学免疫学概论[教材] 医学免疫学(卫生部规划教材第4版、陈慰峰主编)[教学内容] 医学免疫学概论[教学时数] 2学时[授课对象] 预防医学专业[要求]1、掌握免疫学的概念、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天然免疫应答的组成和功能。
2、熟悉免疫学的研究内容。
3、了解免疫学科的形成过程及免疫学的发展特点。
[内容]1、免疫学的发展简史(自学内容)2、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功能。
3、免疫应答的类型及作用——非特异性免疫应答4、免疫学的研究内容。
[重点]1、什么是免疫、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哪些?2、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教材] 医学免疫学(卫生部规划教材第4版、陈慰峰主编)[教学内容] 免疫组织与器官[教学时数] 1学时[授课对象] 预防医学专业[要求]1、掌握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功能2、了解淋巴细胞再循环过程、T、B淋巴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内的发育过程。
[内容]1、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的结构和功能。
2、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3、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重点]1、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功能是什么?2、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功能是什么?3、什么是淋巴细胞归巢?第三章免疫球蛋白[教材] 医学免疫学(卫生部规划教材第4版、陈慰峰主编)[教学内容] 免疫球蛋白[教学时数] 2学时[授课对象] 预防医学专业[要求]1、掌握抗体(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及分类;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2、熟悉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抗体多样性的产生机制。
3、了解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单克隆抗体制备原理及应用。
[内容]1、抗体、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2、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及分类3、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4、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抗体多样性的产生机制。
5、人工制备抗体[重点]1、什么是抗体、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抗体的调理作用?2、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如何?各功能区有哪些生理功能?3、免疫球蛋白有哪些生物学功能?第四章补体系统[教材] 医学免疫学(卫生部规划教材第4版、陈慰峰主编)[教学内容] 补体系统[教学时数] 2学时[授课对象] 预防医学专业[要求]1、掌握补体的概念、组成及命名;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电子教案contents •免疫学基础•微生物学概述•医学免疫学应用•医学微生物学应用•实验技术与研究方法•学科前沿与未来展望目录01免疫学基础03免疫分子包括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过程。
01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等,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定居的场所。
02免疫细胞包括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发挥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功能。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抗原与抗体概述抗原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体指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包括屏障结构、吞噬作用、炎症反应等。
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免疫记忆特异性免疫,针对特定病原体产生免疫应答,包括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免疫系统对特定抗原的记忆能力,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能快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应答。
030201免疫应答过程及机制免疫系统通过自身调节机制维持免疫稳态,包括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细胞因子的调节等。
免疫调节机体对抗原的特异性无应答或低应答状态,有利于维持自身免疫稳定和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免疫耐受病原体通过某些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导致感染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
免疫逃逸免疫调节与免疫耐受02微生物学概述微生物的分类与特点分类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等,根据形态、结构、代谢方式等特征进行分类。
特点微生物具有体积小、表面积大、生长繁殖迅速、代谢类型多样、适应性强等特点。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遗传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通过基因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
变异微生物在遗传过程中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变异现象,导致微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培养生长繁殖微生物通过吸收营养物质、合成细胞成分、分裂增殖等过程实现生长繁殖。
医学免疫学教案医学免疫学概述第一章抗原(一)授课日期15.9.12授课时数:2学时教学目标掌握免疫的功能、抗原的概念。
熟悉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抗原的两种特性授课内容医学免疫学概述一、免疫的概念与功能免疫: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执行免疫防卫,维持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
免疫功能分三种:1.免疫防御反应过强,将引起超敏反应性疾病;反应过弱会导致持续感染或免疫缺陷病。
2.免疫稳定功能发生紊乱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3.免疫监视功能异常将导致肿瘤的发生。
二、免疫的类型1.非特异性免疫也称固有性免疫,主要包括皮肤粘膜的物理阻挡作用、局部细胞分泌的杀菌物质的化学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病原体作用、自然杀伤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作用及体液中免疫分子的抗菌作用等。
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执行防卫功能。
2.特异性免疫又称适应性或获得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启动者和驱动力是抗原性异物。
第一章抗原(一)第一节抗原的概念与特性一、抗原的概念抗原(Ag):是一种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T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几个概念:(1)免疫原:又称完全抗原,是指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即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3)表位:是与TCR / 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
(4)载体:是使半抗原变成完全抗原的物质,决定了抗原分子的免疫原性.。
(半抗原若与大分子蛋白质或非抗原性的多聚赖氨酸等载体交联或结合也可以成为完全抗原。
)抗原的种类:(1)根据诱生抗体时需否Th细胞参与分类:(K)①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细胞辅助,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
②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TI-Ag分为TI-1Ag和TI-2Ag,TI-1Ag具有B细胞多克隆激活作用,成熟或未成熟B细胞均可对其产生应答,TI-2Ag表面含多个重复B表位,仅能刺激成熟B细胞。
第1次课教学整体设计
、课堂训练内容安排
(1)案例;
(2)通过图片思考、根据情境设计展开讨论分析;
(3)问题探讨,总结归纳;
(4)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三、课后作业与思考题:(根据课程内容适当设计巩固性作业、项目式作业、预习性作业、推荐参考书及网站)
(1)项目式作业:
每小组针对每种类型超敏反应至少写出两种疾病和对应的治疗方案、护理注意事项(2)预习性作业:
案例角色扮演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实施步骤及时间分配)
步骤1:师生互问好,考勤(3 分钟)
步骤2:复习,提问(4 分钟)
步骤3:图片展示,案例,学生分析(8 分钟)
步骤4:教师对知识点进行集中总结
一、概念
机体接受某些抗原刺激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二、类型
I型超敏反应:速发型
U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细胞溶解型
川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血管炎型
W型超敏反应:迟发型
(一)1型超敏反应(10分钟)
1 、案例分析
过敏性休克:某男孩,15 岁,急性扁桃体炎,青霉素治疗。
皮试为弱阳性,护士误作阴性处理,给患者静脉滴注青霉素,约半分钟后,患者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随即抽搐、昏迷、抢救不及而死亡。
(时间短、症状重)步骤5:学生分析,回答(5 分钟)
2、常见疾病
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哮喘、消化道上吐下泻等
3、变应原接触/吸入性变应原:花粉、室尘、动物皮毛等
食物变应原:鱼、虾、蛋、牛奶、海产品等药物:青霉素、异种免疫血清(TAT、普鲁卡因、VitB等
步骤6:视频播放(5 分钟)
(二)n型超敏反应(10分钟)
1 、案例分析
某产妇27岁,血型RH-,产下的RH+女婴浑身多处瘀斑,2天后死亡。
诊断死于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的机制
步骤7:学生分析(5 分钟、
2、常见疾病
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三)川型超敏反应(10分钟)
1 、案例分析
某男8岁,因患白喉大量注射动物免疫血清,1 -2周后局部红肿、淋巴结肿大、皮肤出现皮疹、
发痒、面部及眼睑浮肿、关节疼痛、肾小球肾炎、尿中出现蛋白。
为什么
步骤8:学生分析(5 分钟、
2、常见疾病
局部免疫复合物病、全身性免疫复合物病
(四)W型超敏反应(5分钟)
1 、案例分析
高校新生入学后,以0T试验普查对结核病免疫力。
1 、常见疾病
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接触性皮炎、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3、特点
(1 )发生较慢,常需24〜72小时;
(2)无抗体和补体参与。
(3)炎症反应与效应T 细胞和吞噬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或细胞毒性介质有关步骤9:临床案例,小组分析,讨论(10 分钟)
步骤10:总结,布置作业(10 分钟)附:板书设计
第十四章超敏反应
一、概念:(一)1型超敏反应(三)皿型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1、案例分析1、案例分析一、类型:2、常见疾病2、常见疾病
I型超敏反应3、变应原(四)W型超敏反应H型超敏反应(二)n型超敏反应1、案例分析
皿型超敏反应1、案例分析2、常见疾病
W型超敏反应2、常见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