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需求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510.00 KB
- 文档页数:31
第九章货币需求理论第九章货币需求理论第一节货币需求的含义与度量本节要点:什么是货币需求?影响货币需求的宏、微观因素是什么?(重点)一、货币需求的概念1.货币需求定义货币经济学中的货币需求是指有效的货币需求,它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获得或持有货币的意愿;获得或持有货币的能力;货币需求是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结果。
2.货币需求分类就货币需求的主体而言,货币需求分为微观货币需求和宏观货币需求:微观货币需求:是指有行为能力经济主体在一定财务约束下,持有货币的动机和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资产选择行为,是一种财富分配行为。
宏观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如资源约束、经济制度制约束等),整个社会要有多少货币来执行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等功能。
二者关系:从数量意义上说,全部微观货币需求的总和即为相应的宏观货币需求。
3.货币需求统计指标货币需求理论表明,货币需求问题实际上是一种计量检验问题,因此,关键是如何从数量上来定义货币需求。
在计量技术发展早期(20世纪50-60年代),学术界往往在用M1还是M2作为货币需求的替代变量上存在争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货币需求研究中往往采用M1定义货币需求;目前,学术界分别用M1和M2定义货币需求。
二、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一定程度上讲,货币需求就是居民的一种资产选择行为,居民在各种资产之间选择过程改变货币需求。
资产系列:本币、外币、债券、股票、耐用消费品和房产等等。
资产选择目的:保值;生利影响资产选择的因素:收入水平、市场利率、预期和心理偏好、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和经济体制。
(一)收入状况1.收入大小:收入↑↓→货币需求↑↓2.收入间隔: 间隔↑↓→货币需求↑↓(二)市场利率市场利率(当前、客观因素)作为持币的机会成本与货币需求呈现负相关。
市场利率↑↓→持币机会成本↑↓→货币需求↓↑(三)预期与偏好主观心理因素也影响了投资者的资产选择行为,具体表现为预期与偏好。
第十二章货币需求货币理论是金融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率可以理解为单位货币的租金或价格,是由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本章阐述货币需求的相关问题。
对货币需求问题的研究,是建立货币理论的起点。
货币需求理论所要研究和解决的是:什么是货币需求、人们为什么需要持有货币、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是什么等等相关问题。
本章首先介绍货币需求的涵义和决定因素,然后重点分析各种货币需求理论并进行对比分析。
第一节货币需求的涵义与决定因素一、货币需求的涵义经济学中的需求,是指行为人愿意并且又有支付能力的一种意愿,是能力和愿望的统一体。
在西方货币需求理论中,货币需求是指经济主体持有货币的意愿,是一种特殊的需求形式,是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阶层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但仅仅将货币需求简单地看作经济主体持有货币的意愿或欲望是不准确的,货币需求必须同时包含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必须有持有货币的愿望;二是必须有持有货币的能力。
如果只考虑人们持有货币的愿望,而不考虑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持有货币,那么货币需求就转变为人们的欲望,人们当然希望持有尽可能多的货币,货币需求就会趋于无穷大,货币需求的理论也就失去了现实意义。
在现实中,人们产生对货币需求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所具有的职能,货币具有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与货币作为储藏手段的功能。
和其他资产相比,货币不能直接产生收益,但货币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持有的资产多种多样,一般而言,资产的流动性越差安全性也越差,但盈利性越高,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偏好和现实的经济情况做出选择,使得自己的效用能够最大化,这就要求资产中保留一定比例的货币。
因此,货币需求的涵义也可作如下表述:货币需求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如资源约束、经济制度制约等),整个社会为了执行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等功能愿意且能够持有的货币数量。
二、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分析货币需求是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的行为,人们的总财富可以用多种形式保留,哪些因素决定人们到底持有多少货币呢?货币需求是受到哪些因素影响的呢?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1.收入状况收入状况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