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教案-第十一章 妇科护理病历与妇科检查配合
- 格式:docx
- 大小:14.26 KB
- 文档页数:2
《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一、教学对象本课程大纲适用于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及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学员使用。
二、学时分配《妇产科护理》知识模块与课时设置如下:课程总数为60学时。
课程框架及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三、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本课程为必修课程,是内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将在以往所学医学基础课程及内、外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着重讲述传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强调以临床症候群和病原微生物为主线,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鉴别诊断能力。
本课程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传染病护理专业护理人才的整体素质水平,在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四、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性质:《妇产科护理》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任务:《妇产科护理》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按照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突出护理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阶段病人的护理需求。
目的:(一)知识目标1.掌握妇产科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联系实际。
2.熟悉常用护理技术的应用范围、操作原理。
3.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二)能力目标1.能规范地进行各项妇产科护理技术操作。
第十六章妇科病史及检查呢合一、考试重点1.妇科病人的主要症状是阴道流血、白带异常、下腹疼痛及下腹包块等。
询问妇科病史要耐心、细致。
対月经史尤其要详细,包括初潮年龄、末次月经、经量及持续时间;记录婚育史的顺序是足月产、早产、流产、现存了女。
如足月产3次,无早产,流产2次, 现存子女2人,可简写为3-0-2-2或以孕5产3 (G5P3)表示。
2.妇科检查又称盆腔检查。
常用方法:外阴及阴道窥器检查、双合诊、三合诊和直肠一腹部诊。
双合诊适于各种悄况(除未婚者);三合诊适丁•子宫后倾,弥补双合诊的不足; 直肠一腹部诊适于未婚、阴道闭锁或不宜行双合诊检查的患者。
护士必须做好妇科检查前的物品准备,明确妇科检查的注意事项。
3.阴道分泌物悬滴检查适应证有滴虫性、念珠菌性阴道炎。
放置窥器时用生理盐水润滑。
如查滴虫,玻片上用1滴生理盐水与分泌物混匀,并R要立即送检,冬天注意保暖。
如查念珠菌,玻片上用1滴10%氢氧化钠液与分泌物混匀。
4.阴道脱落细胞检查适应证有卵巢功能检查、宫颈癌筛查、慢性宫颈炎等。
阴道侧壁刮片法,应在阴道侧壁上1/3段取材;宫颈刮片在宫颈癌的好发部位即宫颈外口的鳞一柱状上皮交界部取材。
嘱病人检查前24小时内,避免性牛活、阴道灌洗及上纱。
检查后涂片凉干后置于95%乙醇屮固定。
5.诊断性刮宫适应证有不孕症及了宫杲常出血者。
疑有了宫内膜癌或了宫内膜结核者,应行分段诊刮,刮取物分别装入盛有10%甲醛溶液的小瓶内送检。
6.子宫颈活体组织检查适应证是可疑宫颈癌者。
手术时间为月经干净后3〜7天。
术后12〜24小时取出用于活检部位压迫止血的纱布或棉球,7.基础体温是指机体经过较长时间(6〜8小时)睡眠,醉后未进行任何活动时测得的体温。
常用丁测定卵巢有无排卵、排卵的日期、黄体功能和早孕等。
基础体温在有排卵的月经周期呈双相型,无排卵的月经周期呈单相型。
应掌握基础体温的测绘方法。
&输卵管通畅检查包括输卵管通液术和输卵管碘油造影。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妇产科护理学2. 章节名称:第一章妇产科护理学基础3. 课时安排:2学时4. 教学目标: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范围和重要性掌握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理解妇产科患者的特殊生理和心理需求二、教学内容1. 妇产科护理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解释妇产科护理学的概念和范围强调妇产科护理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重要性2. 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分析妇产科护理中应用这些原则的具体情况3. 妇产科护理流程讲解妇产科护理的基本流程,包括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价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护理流程在实际中的应用4. 妇产科患者的特殊生理和心理需求讨论妇产科患者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殊需求提出满足这些需求的护理策略和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定义、范围、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妇产科护理流程的应用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妇产科患者的特殊生理和心理需求,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考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五、教学资源1. 教材:妇产科护理学教材2. 案例材料:提供相关妇产科护理案例供学生分析3. 投影片:用于展示妇产科护理流程和患者需求的相关图片和图表4.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网站和文献,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参考六、第六章妇产科患者护理评估教学内容:1. 护理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步骤2. 妇产科患者护理评估的特殊性3. 护理评估中的数据收集方法4. 护理评估中的主观资料和客观资料的区分与记录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护理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妇产科患者护理评估的特殊性。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护理评估的数据收集方法和技巧。
《妇产科教案》word版教案章节:一、妇科检查与诊断教学目标:1. 理解妇科检查的重要性及基本步骤。
2. 掌握妇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
3. 熟悉妇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技巧。
教学内容:1. 妇科检查的必要性2. 妇科检查的基本步骤3. 妇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4. 妇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技巧教学活动:1. 讲座:介绍妇科检查的重要性和基本步骤。
2. 案例分析:分析妇科病例,引导学生运用诊断方法。
3. 实践操作:模拟妇科检查,训练学生采集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的技巧。
教学评估:1. 考核学生对妇科检查和诊断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准确性。
教案章节:二、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法教学目标:1. 了解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法。
2. 掌握妇科常见疾病的治疗原则。
3. 熟悉妇科疾病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教学内容:1. 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法2. 妇科常见疾病的治疗原则3. 妇科疾病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教学活动:1. 讲座:介绍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法。
2. 病例讨论:分析妇科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治疗原则。
3. 实践操作:模拟妇科疾病的治疗过程,训练学生的治疗技巧。
教学评估:1. 考核学生对妇科疾病治疗方法和治疗原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准确性。
教案章节:三、产科护理教学目标:1. 理解产科护理的重要性。
2. 掌握产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熟悉产科病人的护理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1. 产科护理的重要性2. 产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 产科病人的护理方法和技巧教学活动:1. 讲座:介绍产科护理的重要性和基本知识。
2. 实践操作:模拟产科病人的护理,训练学生的护理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产科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护理方法和技巧。
教学评估:1. 考核学生对产科护理重要性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护理方法和技巧的准确性。
《妇产科护理》课程教案
本课标题妇科护理病历与妇科检查配合课次1
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1学分
授课对象院系、专业:任课教师
教材及参考资料 1.本套《妇产科护理》教材。
2.教材及资料包中的各类型资源。
教学目标 1.识记妇科检查的方法及护理配合。
2.理解妇科患者的心理特点。
3.学会妇科病史的采集方法和内容。
本节重点妇科护理病历与妇科检查配合。
本节难点妇科护理病历与妇科检查配合。
教学基本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课堂导入参考以下形式:
1.衔接导入
2.悬念导入
3.情景导入
4.激疑导入
5.演示导入
6.实例导入
7.其他形式
本章基本知识汇总 1.妇科护理病历
2.妇科检查的配合
第十一章妇科护理病历与妇科检查配合
一、护理评估
二、护理诊断
三、护理目标
四、护理措施
五、护理评价
讨论题、思考题:
课后小结:妇科护理病历与妇科检查配合
作业:
说明:
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可按节或课设计填写。
2.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
3.授课方式主要包括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
4.方法及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5.其他内容要求结构完整,逻辑清晰,具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