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186.84 KB
- 文档页数:6
人教版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练习题100题(含解析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镁的蕴藏量比锂丰富,且镁的熔点更高,故镁电池更安全,镁储备型电池的储存寿命可达10年以上;能在任何场合在临时使用时加清水或海水使之活化,活化后半小时内即可使用;工作电压十分平稳。
部分镁储备型电池电化学反应式为Mg +NaClO +H 2O→Mg(OH)2+NaCl ; xMg +Mo 3S 4→Mg x Mo 3S 4;Mg +2AgCl→2Ag +MgCl 2;根据上述原理设计的原电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镁-次氯酸盐电池工作时,正极附近的溶液pH 将会增大 B .镁电池的负极反应式都是Mg -2e -=Mg 2+ C .镁电池充电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镁离子 D .将镁电池活化可以使用稀硫酸2.大功率Al-H 2O 2动力电池(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H 2O 2 在碳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 .碳电极附近溶液的pH 增大C .溶液中OH -向负极移动D .负极反应式为Al -3e -+3OH -=Al(OH)3↓3.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 棒变粗;N 棒变细,由此判断表中所列M 、N 、P 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A .AB .BC .CD .D4.将两个铂电极插入KOH 溶液中,向两极分别通入CH 4和O 2,构成甲烷燃料电池。
已知通入CH 4的一极的电极反应为:CH 4+10OH --8e -=CO 32-+7H 2O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通入CH 4的电极为负极B .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OH -向负极移动C .正极反应:2O 2+4H 2O+8e -=8OH -D .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溶液中KOH 的浓度将不变5.氢氧燃料电池已用于航天飞机,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高考复习|学与练』『汇总归纳·备战高考』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与练第19练 化学能与热能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关于能源和作为能源的物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化石能源物质内部蕴藏着大量的能量B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C .物质的化学能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转化为热能、电能,并为人类所利用D .吸热反应没有利用价值2.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 .已知HI(g)H 2(g)+I 2(s) ΔH =+26.5kJ·mol -1,则将1molHI 气体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分解,吸收121226.5kJ 的热量B .已知2H 2(g)+O 2(g)=2H 2O(g) ΔH =-571.6kJ·mol -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ΔH =-285.8kJ·mol -1C .已知H 2(g)+F 2(g)=2HF(g) △H=-270kJ·mol -1,则2 L HF 气体分解成1LH 2和1LF 2吸收270kJ 热量D .已知OH -(aq)+H +(aq)=H 2O(l) ΔH =-57.3kJ·mol -1,则含40.0gNaOH 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3.已知氯气、溴蒸气分别跟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Q 1、Q 2均为正值):H 2(g)+Cl 2(g)→2HCl(g)+Q 1H 2(g)+Br 2(g)→2HBr(g)+Q 2根据上述反应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 .Q 1>Q 2B .生成物总能量均高于反应物总能量C.生成1mol HCl(g)放出Q1热量D.等物质的量时,Br2(g)具有的能量低于Br2(l)4.利用某些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可储存太阳能,例如四环烷(QDC)与降冰片二烯(NBD)之间的相互转化,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必修二 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更》复习一、化学反应的速度和限度 1. 化学反应速率(v )⑴ 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更 ⑵ 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削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⑶ 计算公式:v=Δc/Δt (υ:平均速率,Δc :浓度变更,Δt :时间)单位:mol/(L •s )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化学反应速率 意义:衡量化学反应快慢物理量 表达式:v = △c/△t 【单位:mol/(L ·min)或mol/(L ·s) 】 简洁计算:同一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也等于各物质的浓度变更量之比 影响因素 内因:反应物的结构的性质 外因 浓度: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加快反应速率;反之减小速率 温度:上升温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反之减小速率 催化剂:运用催化剂可以改变更学反应速率 其他因素:固体的表面积、光、超声波、溶剂压强(气体): 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反之减小速率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②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2.化学反应限度:大多数化学反应都具有可逆性,故化学反应都有肯定的限度;可逆反应的限度以到达化学平衡状态为止。
在肯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各组分浓度不再变更时,反应到达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定义:化学平衡状态:肯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变更,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动:动态平衡等:υ(正)=υ(逆)≠0定: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更变:假如外界条件的变更,原有的化学平衡状态将被破坏(3)化学平衡必需是可逆反应在肯定条件下建立的,不同的条件将建立不同的化学平衡状态;通过反应条件的限制,可以变更或稳定反应速率,可以使可逆反应朝着有利于人们须要的方向进行,这对于化学反应的利用和限制具有重要意义。
第1讲化学能与热能[考纲解读]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化学反应的焓变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________变化和__________变化。
(2)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守恒:________守恒和__________守恒。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________、光能、电能等。
通常主要表现为________的变化。
2.焓变、反应热(1)定义:在________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____________。
(2)符号:________。
(3)单位: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3)反应热ΔH的基本计算公式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ΔH=反应物的总键能之和-生成物的总键能之和(4)常见放热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⑤物质的缓慢氧化。
(5)常见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③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④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
4.盖斯定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________完成,还是__________完成,其反应的焓变是________的。
如由A到B可以设计如下两个途径:途径一:A→B(ΔH)途径二:A→C→B(ΔH1+ΔH2)则焓变ΔH、ΔH1、ΔH2的关系可以表示为ΔH= 。
1.同质量的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和在纯氧中燃烧,哪一个放出的热量多,为什么?2.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反应,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反应,对吗?3.做实验时,不管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都用到酒精灯,怎样判断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加热的目的是什么?4.某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过程可表示为―→―→B.E1为反应物的平均能量与过渡态的能量差,称为正反应的活化能C.正反应的热效应为ΔH=E1-E2<0,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此图中逆反应的热效应ΔH=E1-E2<0,所以逆反应为放热反应5.(2011·重庆理综,13)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及化学能与电能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一次能源的是()①煤②石油③天然气④煤气⑤电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根据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划分,氢气为二次能源B.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C.火力发电是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D.火力发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实际上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伴有能量的变化3.如图是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的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的pH逐渐减小B.锌片为负极,铜片发生氧化反应C.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铜极移动D.电子流动方向:锌极→导线→铜极→电解质溶液→锌极4.下列图示的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A.①②⑥⑧ B.③④⑤⑦ C.③④⑥⑦ D.③④⑤⑥⑦⑧5.如图所示装置,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同时A极逐渐变粗,B极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液,则A、B、C应是下列各组中的()A. A是Zn,B是Cu,C为稀硫酸B. A是Cu,B是Zn,C为稀硫酸C. A是Fe,B是Ag,C为稀AgNO3溶液D. A是Ag,B是Fe,C为稀AgNO3溶液6.如图所示是锌和铜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上的记录如下,则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实验后的记录:①铜为负极,锌为正极②铜极上有气泡产生,发生还原反应③硫酸根离子向铜极移动④若有0.5 mol电子流经导线,则可产生0.25 mol气体⑤电子的流向是铜―→锌⑥正极反应式:Cu+2e-===Cu2+,发生氧化反应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④⑥ D.③④⑤7.铜片、锌片和稀硫酸组成的铜锌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铜片上有 4.48 L气体(标准状况)放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外电路中转移电子0.2 mol B.铜为负极,有12.8 g铜溶解C.锌为正极,有13 g锌溶解 D.反应过程中消耗0.4 mol氢离子8.在实验室制取氢气时,最好的方法是()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 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 D.粗锌(含铜、银)与稀硫酸反应9.下列金属性质的比较中,能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的是()①甲与水反应比乙与水反应剧烈②单质甲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乙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④以甲、乙金属为电极构成原电池,甲作负极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10.下列叙述中能表明金属甲的活动性比金属乙的活动性强的是()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失电子数比乙多B.同价态阳离子甲比乙氧化性强C.甲与盐酸缓慢反应放出氢气,而乙能与冷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D.甲、乙与硫酸溶液形成原电池,乙上冒气泡11.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二课时)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废电池处理不当不仅造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体健康也存在极大的危害。
有同学想变废为宝,他的以下想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把锌皮取下洗净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B.碳棒取下洗净用作电极C.把铜帽取下洗净回收利用D.电池内部填有氯化铵等化学物质,将废电池中的黑色糊状物作化肥用2.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展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
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B.氢氧燃料电池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C.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3.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C.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4.日常所用干电池其电极分别为碳棒和锌皮,以糊状NH4Cl和ZnCl2作电解质,电极反应可简化为Zn-2e-=Zn2+,2NH4++2e-=2NH3+H2(NH3再用于结合Zn2+)。
根据上述叙述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干电池中Zn为正极,碳为负极B.干电池工作时,电子由碳极经外电流路向Zn极C.干电池长时间连续使用时内装糊状物可能流出腐蚀电器D.干电池可以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和电能向化学能的转化5.据报道,美国正在研究的锌电池可能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铅酸蓄电池。
锌电池具有容量大、污染少等优点。
电池反应为2Zn+O2=2ZnO,原料为锌粒、电解液和空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锌为正极,空气进入负极反应 B.负极反应为Zn+2OH--2e-=ZnO+H2O C.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D.电解液肯定是强酸6.下列有关化学电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干电池密封保存不会失效B.铅蓄电池的正极材料为PbO2C.燃料电池中燃料和氧化剂储存在电池内部D.充电电池可以无限制地反复放电、充电7.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下列有关燃料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优点之一是能量转换率高②优点之二是无污染③缺点之一是需要持续的补充燃料④缺点之二技术问题有待改进,尚未广泛使用A.①②③④B.只有①②C.只有②③ D.只有②9.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下列“水” 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Ag+Cl--e-=AgClB.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2 mol电子C.Na+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D.AgCl是还原产物10.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
化学能与电能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称为: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氧化还原反应D. 电化学反应答案:D2. 原电池中,正极发生的反应是:A. 氧化反应B. 还原反应C. 光合作用D. 呼吸作用答案:B3. 以下哪种物质是原电池中常用的电解质?A. 水B. 酒精C. 氧气D. 氢气答案:A二、填空题4. 锌铜原电池中,锌电极发生________反应,铜电极发生________反应。
答案:氧化;还原5.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________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答案:化学三、简答题6. 描述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的区别。
答案:一次电池是一次性使用的,其化学反应不可逆,用完即废弃。
而二次电池是可充电的,其化学反应是可逆的,可以通过充电恢复电池的性能。
7. 为什么说氢燃料电池是一种清洁能源?答案:氢燃料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无其他有害排放,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清洁能源。
四、计算题8. 假设一个锌铜原电池的电压为1.1V,锌电极的摩尔质量为65.38g/mol,铜电极的摩尔质量为63.55g/mol。
如果锌电极消耗了0.1mol的锌,计算铜电极上生成的铜离子的摩尔数。
答案:根据法拉第定律,1mol电子转移产生1法拉第的电量。
锌铜原电池的电压为1.1V,锌电极消耗了0.1mol的锌,因此转移的电子数为0.1mol。
由于铜电极上每个铜原子接受2个电子,所以生成的铜离子摩尔数为0.1mol/2=0.05mol。
精选文库化学能与电能一、能源1.能源可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天然气是二级能源B.石油是二级能源C. 电能是一级能源D. 水力是一级能源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根据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划分,氢气为二次能源B.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C.火电是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D.在火力发电时 ,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实际上是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过程, 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二、原电池(一)原电池形成条件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B.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正极C.原电池的两极发生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D.形成原电池后,原电池中的阳离子移向正极2.下图所示的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且产生电流的是3.下列装置能否组成原电池?并判断正负极。
4. 下列反应不可能是原电池反应的是()A.Fe + 2H+ = Fe2+ + H2↑B.2Fe3+ + Cu = 2Fe2+ + Cu2+C.2H2 + O2 = 2H2OD.H+ + OH- = H2O1. 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铜片是负极,有气泡产生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2.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B.铜锌原电池的正极是锌 , 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三)正负极判断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1.写出下列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组别负极正极电解质溶液1铁铜稀硫酸2铜银硝酸银(1)负极:;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负极:;正极:;总反应式:。
人教版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练习题100题(含解析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A .硅太阳能电池B .锂离子电池C .太阳能热水器D .燃气灶2.请仔细观察以下2个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1石墨a 为正极,图2石墨c 也为正极B .图1是原电池装置,盐桥的作用是使电解质溶液始终保持电中性,以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流,图2装置不会产生电流C .图1石墨a 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O 2+2H 2O +4e -=4OH -D .图2石墨b 上的产物能使淀粉溶液变蓝 3.关于下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 .铜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C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 .正极附近的SO 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4.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标记为Li-ion 的电池。
它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 +的高分子材料。
这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 Li+2Li 0.35NiO 22Li 0.85Ni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充电时,该电池的正极应外接电源负极B .充电时,Li 0.85NiO 2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C .该电池既能用酸溶液又能用碱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D .放电过程中Li +向负极移动5.最近报道的一种处理垃圾渗滤液并用其发电的示意图如下。
装置工作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盐桥中Cl -向Y 极移动B .化学能转变为电能C .电子由X 极沿导线流向Y极D.Y 极发生的反应为2NO 3-+10e- +12H +=N 2+6H 2O ,周围pH 增大6.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和日本的3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研发工作,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标记为Li-ion的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
高中化学能与热能练习题1.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C.CO和O形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解析:选C 由题图可知,CO和O生成CO2是放热反应,A错误;由状态Ⅰ、状态Ⅱ可知,CO没有断键,B错误;CO2中碳氧键为极性共价键,C正确;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反应生成CO2的过程,不是CO与O2反应的过程,D错误。
2. 已知2X(g)++W(g) ΔH,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E2-E1B.正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3C.加入高效催化剂,ΔH减小D.恒压下充入一定量的氦气,n(Z)不变解析:选D 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E1-E2,故A错误;正反应的活化能=E3-E2,故B错误;催化剂对反应的热效应无影响,故C错误;恒压条件下充入一定量的氦气,该反应平衡不移动,n(Z)不变,故D正确。
3.(2019·永州联考)反应N2+3H2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其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N 2(g)+3H23(l) ΔH=+2(b+c-a)kJ·mol-1B.N 2(g)+3H23(g)ΔH=+2(b-a)kJ·mol-1C.N2(g)+3H2(g)2NH3(l)ΔH =-2(b +c -a )kJ·mol -1D .N 2(g)+3H 2(g)2NH 3(g) ΔH =-(a +b )kJ·mol -1解析:选C 由题图可知,反应物的能量高,则合成氨的反应为放热反应,由于12 mol N 2(g)和32 mol H 2(g)的总能量比1 mol NH 3(g)的能量大(b -a ) kJ ,故热化学方程式为12N 2(g)+32H 2(g)NH 3(g) ΔH =-(b -a )kJ·mol -1,则N 2(g)+3H 2(g)2NH 3(g) ΔH =-2(b -a )kJ·mol -1,故B 、D 错误;由于12mol N 2(g)和32mol H 2(g)的总能量比1 mol NH 3(l)的能量大(b +c -a )kJ ,故热化学方程式为12N 2(g)+32H 2(g)NH 3(l) ΔH =-(b +c -a ) kJ·mol -1,则N 2(g)+3H 2(g)2NH 3(l) ΔH =-2(b +c -a )kJ·mol -1,故A 错误,C 正确。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电能的特点叙述中错误的是)A.电能较其它能源使用方便B.电能在现代社会中的使用最为广泛C.电能使用导致的污染小D.电能是化学能与各种能量转化中利用率最高的2.下面的能源中属于二次能源的是)A.电能、蒸汽B.电能、风能C.蒸汽、风能D.煤、石油3.三峡工程水电站装机总容量是1820万千瓦,这将给中国电网带来历史性变革,有利于全国电力联网和西电东输工程。
目前在我国发电总量中的比例最大的是)A.水电(水力发电)B,火电(火力发电)C.核电(核能发电)D.风电(风力发电)4.火力发电是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使化石燃料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其能量转化方式正确的是)A.化学能-电能B.化学能-机械能-电能C.化学能 -热能 -电能D.化学能 -热能 - 机械能 -电能5.现在电池的种类非常多,且由电池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下列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A.锂电池B.锌镒电池 C .氢氧燃料电池 D .馍镉电池6.化学电池可以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的本质是)A.化合价的升降B .电子的转移 C.氧化还原反应 D.电能的储存7.下列电池中不属于二次电池的是)A.碱性锌镒电池B.铅蓄电池C.馍镉电池D.锂离子电池8.有关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中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电子流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外电路)D.电流方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外电路)9.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但其构成具有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①电极(负极与正极:金属活动性不同)、②电解质溶液、③闭合回路、④灯泡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0.锌电池可望代替铅蓄电池,它的构成材料是锌、空气、某种电解质溶液,发生的总反应是2 Zn+Q = 2ZnQ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锌为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电解质溶液是酸性溶液C.电池工作时,氧气与锌直接化合,生成氧化锌D.负极发生的反应是:Zn-2e -+H2O= ZnB 2H+11.日常所用干电池其电极分别为碳棒和锌皮,以糊状NH4C1和ZnCl2作电解质(其中加入MnOS化吸收H2),电极反应可简化为:Zn-2e -= Zn2+; 2NH++2e-=2 NH3+H2 (NH再用于结合Zn%)根据上述叙述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干电池中Zn为正极,碳为负极B.干电池工作时,电子由Zn极经外电路流向碳极C.干电池长时间连续使用时内装糊状物可能流出腐蚀电器D.干电池可以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和电能向化学能的转化12.某同学做完铜、锌原电池的实验后得出了下列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A.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B.由铜、锌电极与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铜是负极C.电子沿导线由锌流向铜,通过硫酸溶液被氢离子得到而放出氢气D.铜锌原电池工作时,锌被硫酸溶解,所以才产生电子13.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下列有关燃料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优点之一是能量转换率高②优点之二是无污染③缺点之一是需要持续的补充燃料④缺点之二技术问题有待改进,尚未广泛使用A.①②③④B.只有①②C.只有②③ D .只有②14.下列反应中,在原理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A. Ba(OH)2 ・ 8屋01NHCl的反应B .铝片与盐酸的反应C.甲烷与氧气的反应 D .石灰石的分解反应15.某学)生用下图制作了原电池,其中正确的是(16.现在各类碱性电池已经占有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这类电池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小型用电器(如照相机、收音机等)中。
人教版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练习题100题(含解析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对锂电池研究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一种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
当电池工作时,2O 与Li +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22x Li O -(0x =或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锂电极发生氧化反应B .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C .电池工作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D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2O 4e 2H O 4OH --++===2.下图是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LED 灯发光的装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锌是负极,电子流向为“锌片→LED 灯→铜片→稀H 2SO 4→锌片”B .如果将硫酸换成橙汁,LED 灯不能发光C .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D .该电源工作时,烧杯中阳离子向Zn 极移动,且c (H +)减小,c (Cu 2+)增大 3.下图为利用电化学方法处理有机废水的原理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b 极不能使用同种电极材料B .工作时,a 极的电势低于b 极的电势C .工作一段时间之后,a 极区溶液的pH 增大D .b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 3 COO -+4H 2O -8e -=2HCO 3-+9H +4.201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研究锂离子电池的三位化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发展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锂锰电池是一种常用的锂离子电池,它体积小、性能优良,该电池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解质LiClO 4溶于混合有机溶剂中,Li +通过电解质迁移入MnO 2晶格中,生成LiMnO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外电路的电流方向是由b 极流向a 极B .电池正极反应式为MnO 2+e -+Li +=LiMnO 2C .可用水代替电池中的混合有机溶剂D .电路中每通过1mol电子,就有NA 个Li +移向b 极5.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新型铝-石墨烯(C n )可充电电池,电解质为阳离子(EMIM +)与阴离子(AlCl 4-)组成的离子液体,该电池放电过程如图。
人教版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练习题100题(含解析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符合图示的是( )①KMnO 4分解制O 2 ②铝与盐酸的反应 ③钠与水反应 ④二氧化碳与灼热的木炭反应⑤Ba(OH)2·8H 2O 和NH 4Cl 的反应.⑥硫酸与氢氧化钾的反应 A .②④⑥B .②③⑤C .②③⑥D .③④⑥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用于火力发电的煤等化石能源都是不可再生能源B .火力发电会产生有害物质,污染环境C .火力发电是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D .火力发电是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3.下列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趋势与图不一致的是( )A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B .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 .金属铝与氧化铁的铝热反应D .电解熔融氧化铝制备金属铝的反应4.如图所示,有关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a 表示的是反应中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高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B .图a 中生成物比反应物稳定C .图b 可以表示甲烷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D .图b 表示的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5.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 A .酸碱中和反应B .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C .Ba(OH)2·8H 2O 与NH 4Cl 反应D .锌粒与稀H 2SO 4反应制取H 26.下列所述变化中,前者是吸热反应,后者是放热反应的是( ) A .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氢氧化钠溶于水 B .点燃的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碳酸氢钠分解 C .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D .酸碱中和;焦炭与高温水蒸气反应 7.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A .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黄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B .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 -1,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g)+O 2(g)===2H 2O(l) ΔH =-285.8 kJ·mol -1C .Ba(OH)2·8H 2O(s)+2NH 4Cl(s)===BaCl 2(s)+2NH3(g)+10H 2O(l) ΔH<0D .已知中和反应的反应热ΔH=-57.3 kJ·mol -1,若将含0.5 mol H 2SO 4的浓溶液与含1 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要大于57.3 kJ8.已知某反应是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该反应发生时,一定不需要加热D.如果该反应开始时需加热,则一直要加热反应才能继续进行9.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汽化②碳酸钙分解③苛性钠固体溶于水④C与H2O制水煤气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⑥干冰升华A.①②④B.②④C.③⑤D.①②④⑥10.已知H++OH-=H2O生成1mol H2O放出热量57.3kJ,下列反应中能放出57.3kJ热量的是A.1mol稀H2SO4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B.稀盐酸与氨水反应生成1molH2OC.稀盐酸与稀Ba(OH)2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D.稀NaOH与95%浓硫酸反应生成1mol水11.一定量的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热量值为Q1,等量的H2在同样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值为Q2,则Q1与Q2的关系为A.Q1>Q2B.Q1=Q2C.Q1<Q2D.无法确定12.已知断开1 mol H—H键吸收的能量为436 kJ,形成1 mol H—N键放出的能量为391 kJ,根据化学方程式N2+3H22NH3,反应完1 mol N2放出的能量为92.4 kJ,则断开1 mol N≡N键需吸收的能量是A.431 kJ B.945.6 kJ C.649 kJ D.869 kJ13.下图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A.500mL2.0mol·L-1HCl和500mL2.0mol·L-1NaOH的反应符合图1,且ΔE=57.3kJ B.500mL2.0mol·L-1H2SO4和500mL2.0mol·L-1Ba(OH)2的反应符合图2,且ΔE=114.6kJ C.发生图1能量变化的任何反应,一定不需加热即可发生D.CaO、浓硫酸溶于水时的能量变化符合图114.已知断裂1mol共价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H—H键:436 kJ;I—I键:153 kJ;H—I键:229 kJ。
化学能与电能试题及答案化学能与电能是两种常见的能量形式,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在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过程中,电池是一种常见的装置。
以下是一些关于化学能与电能转换的试题及其答案。
1. 什么是原电池?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
在原电池中,一个电极发生氧化反应,另一个电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氧化电极流向还原电极,形成电流。
2. 什么是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如氢气)和氧化剂(如氧气)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与原电池类似,但燃料和氧化剂不是预先存储在电池中的,而是在电池工作时不断供应。
燃料电池的效率通常高于传统燃烧过程,因为它们不涉及热机循环,能量转换效率更高。
3. 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铅酸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电池,它利用铅和二氧化铅作为电极材料,硫酸作为电解液。
在充电过程中,铅和二氧化铅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被氧化和还原,形成硫酸铅。
在放电过程中,这个过程被逆转,硫酸铅分解,铅和二氧化铅重新形成,同时释放电能。
4. 锂离子电池与镍镉电池相比有哪些优势?锂离子电池相比镍镉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这意味着在相同体积或重量下,锂离子电池可以存储更多的电能。
此外,锂离子电池的自放电率较低,充电效率更高,且没有记忆效应。
然而,锂离子电池的成本相对较高,且对温度敏感,需要适当的热管理系统。
5. 什么是电解?电解是一种通过电流驱动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在电解过程中,电流通过电解液,使得氧化和还原反应在两个电极上分别发生。
这个过程可以用来分离混合物中的元素,或者生产特定的化学物质。
6. 什么是法拉第定律?法拉第定律描述了电解过程中物质的量与通过电解液的电荷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法拉第第一定律,在电极上沉积或释放的物质的量与通过电解液的电荷量成正比。
法拉第第二定律指出,不同的物质在电极上沉积或释放时,需要的电荷量是不同的,这取决于物质的原子量和化合价。
7. 什么是超级电容器?超级电容器是一种能够存储和释放大量电能的装置,它的工作原理不同于电池。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复习含答案解析一、化学能与电能1.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铁的电化学腐蚀原理的探究实验:装置分别进行的操作现象i.连好装置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滴加酚酞ii.连好装置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滴加K3[Fe(CN)6]溶液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1)小组同学认为以上两种检验方法,均能证明铁发生了吸氧腐蚀。
①实验i中的现象是___。
②用电极反应式解释实验i中的现象:___。
(2)查阅资料:K3[Fe(CN)6]具有氧化性。
①据此有同学认为仅通过ii中现象不能证明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理由是___。
②进行下列实验,在实验几分钟后的记录如下:实验滴管试管现象0.5mol·L-1K3[Fe(CN)6]溶液iii.蒸馏水无明显变化iv.1.0mol·L-1NaCl溶液铁片表面产生大量蓝色沉淀v.0.5mol·L-1Na2SO4溶液无明显变化以上实验表明:在有Cl-存在条件下,K3[Fe(CN)6]溶液可以与铁片发生反应。
为探究Cl-的存在对反应的影响,小组同学将铁片酸洗(用稀硫酸浸泡后洗净)后再进行实验iii,发现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
此补充实验表明Cl-的作用是___。
(3)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仍不够严谨。
为进一步探究K3[Fe(CN)6]的氧化性对实验ii结果的影响,又利用(2)中装置继续实验。
其中能证实以上影响确实存在的是__(填字母序号)。
实验试剂现象A酸洗后的铁片、K3[Fe(CN)6]溶液(已除O2)产生蓝色沉淀(4)综合以上实验分析,利用实验ii中试剂能证实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的实验方案是:连好装置一段时间后,___(回答相关操作、现象),则说明负极附近溶液中产生了Fe2+,即发生了电化学腐蚀。
【答案】碳棒附近溶液变红 O2+4e-+2H2O=4OH- K3[Fe(CN)6]可能氧化Fe生成Fe2+,会干扰由于电化学腐蚀负极生成Fe2+的检验 Cl-破坏了铁片表面的氧化膜 AC 取铁片(负极)附近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3[Fe(CN)6]溶液,若出现蓝色沉淀【解析】【分析】(1)①实验i中,发生吸氧腐蚀,在碳棒附近溶液中生成OH-,使酚酞变色。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能与电能》专项综合练习含详细答案一、化学能与电能1.研究小组进行图所示实验,试剂A为0.2 mol·L−1 CuSO4溶液,发现铝条表面无明显变化,于是改变实验条件,探究铝和CuSO4溶液、CuCl2溶液反应的影响因素。
用不同的试剂A进行实验1~实验4,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序号试剂A实验现象10.2 mol·L−1 CuCl2溶液铝条表面有气泡产生,并有红色固体析出20.2 mol·L−1 CuSO4溶液,再加入一定质量的NaCl固体开始铝条表面无明显变化,加NaCl后,铝条表面有气泡产生,并有红色固体析出3 2 mol·L−1 CuSO4溶液铝条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并有少量红色固体4 2 mol·L−1 CuCl2溶液反应非常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棕褐色,有红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1)实验1中,铝条表面析出红色固体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2)实验2的目的是证明铜盐中的阴离子Cl−是导致实验1中反应迅速发生的原因,实验2中加入NaCl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 g。
(3)实验3的目的是_________。
(4)经检验知,实验4中白色固体为CuCl。
甲同学认为产生白色固体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Cu + CuCl 22CuCl的反应,他设计了右图所示实验证明该反应能够发生。
① A极的电极材料是_________。
② 能证明该反应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5)为探究实验4中溶液呈现棕褐色的原因,分别取白色CuCl固体进行以下实验: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i加入浓NaCl溶液沉淀溶解,形成无色溶液ii加入饱和AlCl3溶液沉淀溶解,形成褐色溶液iii向i所得溶液中加入2 mol·L-1 CuCl2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褐色查阅资料知:CuCl难溶于水,能溶解在Cl-浓度较大的溶液中,生成[CuCl2]-络离子,用水稀释含[CuCl2]-的溶液时会重新析出CuCl沉淀。
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一、化学能与热能【知识点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微观方面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小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反应能量变化的判定——宏观方面⑴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
⑵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能量。
⑶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能量。
【小结】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知识点2】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伴有能量变化,常表现为热量变化(还有光能、电能等)。
放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吸热反应:有热量吸收的化学反应2、化学反应的过程,可以看成是能量的“贮存”或“释放”的过程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4、常见的放热反应:A. 所有燃烧反应; B. 中和反应; C. 大多数化合反应;D. 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E. 物质的缓慢氧化5、常见的吸热反应:A. 大多数分解反应;C.氯化铵与八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6、中和热:稀的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液态)时所释放的热量。
【考点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A.颜色B.状态C.化学键D.原子核2.下列物质溶于水,温度降低的是()A、浓硫酸B、烧碱C、食盐D、硝酸铵3.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分子拆成原子 D、原子组成分子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叫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很容易进行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化学反应释放出的能量一定是热能5.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6.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已知12g 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EKJ的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 B.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C.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金刚石放出的热量多D.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的热量多7.下列关于吸热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C.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D.CO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O3分解是吸热反应8.已知某反应是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发生时,一定不需要加热B.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如果该反应开始后停止加热,反应一定能继续进行【考点2】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9.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10.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一、化学能与热能【知识点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微观方面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小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反应能量变化的判定——宏观方面⑴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
⑵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能量。
⑶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能量。
【小结】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知识点2】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伴有能量变化,常表现为热量变化(还有光能、电能等)。
放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吸热反应:有热量吸收的化学反应2、化学反应的过程,可以看成是能量的“贮存”或“释放”的过程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4、常见的放热反应:A. 所有燃烧反应; B. 中和反应; C. 大多数化合反应;D. 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E. 物质的缓慢氧化5、常见的吸热反应:A. 大多数分解反应;C.氯化铵与八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6、中和热:稀的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液态)时所释放的热量。
【考点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A.颜色B.状态C.化学键D.原子核2.下列物质溶于水,温度降低的是()A、浓硫酸B、烧碱C、食盐D、硝酸铵3.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分子拆成原子 D、原子组成分子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叫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很容易进行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化学反应释放出的能量一定是热能5.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6.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已知12g 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EKJ的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 B.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C.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金刚石放出的热量多D.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的热量多7.下列关于吸热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C.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D.CO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O3分解是吸热反应8.已知某反应是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发生时,一定不需要加热B.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如果该反应开始后停止加热,反应一定能继续进行【考点2】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9.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10.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1)将20gBa(OH)2·8H2O晶体与10g NH4Cl晶体一起放入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滴有几滴水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闻到气味,用手触摸烧杯底部感觉,烧杯下面的玻璃片可能与烧杯。
说明Ba(OH)2·8H2O跟NH4Cl的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稀溶液跟稀盐酸反应的中和热与KOH稀溶液跟稀硫酸反应的中和热(填“相等”或“不等”),原因是(用适当的文字和离子方程式解释)(3)下列措施可以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的是(填序号)①提高燃料的着火点,②降低燃料的着火点,③将固体燃料粉碎,④将液体燃料雾化,⑤将燃料煤气化处理,⑥通入适量空气11.下列能源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是()A、太阳能B、潮汐能C、风能D、氢气燃烧产生的热能12.氢气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物质,以水为原料大量制取氢气最理想的途径是A、利用太阳能直接使水分解产生氢气B、以焦炭和水制取水煤气分离出氢气C、用铁和盐酸反应放出氢气D、由热电站提供电力电解水产生氢气二、化学能与电能1、原电池的概念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2、组成原电池的条件:3、原电池的原理负极---- 正极----外电路:电子流向:电流流向:内电路:电子流向:电流流向:阴离子流向:阳离子流向:4.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1.据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一般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3.据原电池内部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定向移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4.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判断: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相应元素化合价升高,而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相应元素化合价降低。
5.据反应现象判断:溶解的一极为负极,增重或者有气泡放出的一极为正极。
如:在某一原电池反应中,原电池两极A、B,A极冒气泡,则;A溶解,则类型含义示例一次电池只能使用一次,不能充电复原继续使用的化学电池酸(或碱)性锌—锰干电池、银—锌钮扣电池二次电池放电后能充电复原继续使用的化学电池铅蓄电池、镍—镉蓄电池燃料电池将燃料燃烧的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电池氢氧燃料电池例1.在下图的八个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哪几个( )[变式1]下面是四个化学反应,你认为理论上不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是()A.2Al+2NaOH+6H2O=2Na[Al(OH)4]+3H2↑ B.2H2+O2=2H2OC.Mg3N2+6H2O=3Mg(OH)2+2NH3↑ D.CH4+2O2=CO2+2H2O例2.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极附近的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C.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H+浓度增大D.铜片上有H2逸出[变式2]将铁片和银片用导线连接置于同一稀盐酸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负极有Cl2逸出,正极有H2逸出 B.负极附近Cl—的浓度逐渐减小C.正极附近Cl—的浓度逐渐增大D.溶液中Cl—的浓度基本不变3+2+2+A B C D正极Ag Cu Fe Cu 负极Cu Fe Cu Fe电解质溶液FeCl3CuCl2FeCl3CuCl2大,而且没有铅污染。
其电池反应为:2Zn+O2=2ZnO,原料为锌粒、电解液和空气。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锌为正极,空气进入负极反应B.负极反应为:Zn—2e—=Zn2+C.正极发生氧化反应D.电解液肯定不是强酸例4.某原电池由M、N两根电极、导线和电解质溶液组成,工作时,M电极变粗,M电极N电极电解质溶液A 锌铜稀硫酸B 铜铁稀盐酸C 银锌硝酸银溶液D 锌铁硝酸铁溶液2 HgO极:HgO + H2O + 2e- = Hg + 2OH-,据此判断HgO极是()A.正极,被还原 B. 负极,被氧化 C. 负极,被还原 D. 正极,被氧化例5.剪长约6cm、宽2cm的铜片、铝片各一片,分别用接线柱平行地固定在一块塑料板上(间隔2cm)。
将铜片与铝片分别和电流表的“+”、“—”端相连接电流表指针调到中间位置。
取两个50mL的小烧杯,在一个烧杯中注入约40mL,的浓硝酸,在另一只烧杯中注入40mL0.5mol·L—1的硫酸溶液。
试回答下列问题:(1)两电极同时插入稀硫酸中,电子从_____(填“铝”或“铜”)极流出,铝片上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电极同时插入浓硝酸中,电子从_____(填“铝”或“铜”)极流出,此时铝是_____(填“正”或“负”)极。
[变式5] 如图所示装置:(1)若烧杯中溶液为稀硫酸,则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
两极反应式为:正极__________ ___;负极_______________。
该装置将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
(2)若烧杯中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则负极为_______________,总反应方程为_______________。
练习:1.欲使煤在煤炉中充分燃烧,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向炉内喷吹空气 B.把大块状煤碾成粉末C.使用MnO2做催化剂 D.提高炉内体系的温度2.电解质电离要吸收热量,分别用40 g氢氧化钠和盐酸、醋酸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 )。
A.相等 B.前者大于后者 C.前者小于后者 D.无法判断3.绿色能源是指使用过程中不排放或排放极少污染物的能源,如一级能源中的水能、地热、天然气等;二级能源中电能、氢能等。
下列能源属于绿色能源的是()①太阳能②风能③石油④煤⑤潮汐能⑥木材A.①②③B.③④⑤C.④⑤⑥D.①②⑤4.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C.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级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D.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5.实验室欲快速制取H2,应选用正确的措施是( )。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 B.粗锌跟稀硫酸反应C.粗锌跟硝酸反应 D.将浸泡过CuS04溶液的Zn跟稀硫酸反应6.有a、b、c3种金属,将a、b放在稀硫酸中用导线连接,电流方向由a到b。
把a放在c的硫酸盐溶液中,a表面有c析出。
这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b>a>c B.a>b>c C.c>b>a D.c>a>b7、下列变化中,原物质分子内共价键被破坏,同时有离子键生成的是A.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B.氯化氢溶于水C.氯化氢与氨反应 D.锌与稀硫酸反应8.银锌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它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可以表示为:在此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
A.Ag B.Zn(OH)2 C.Ag20 D.Zn9、对于原电池的电池名称,叙述有错误的是()A、发生氧化反应的为负极B、正极为电子流入的一极C、比较不活泼的金属为负极D、电流表偏向的为正极10、下列各装置中,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电解质都为稀硫酸)()A11、如图所示,两电极一为碳棒,一为铁片,若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且a极上有大量气泡生成,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a 为负极,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B 、b 为负极,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铜溶液C 、a 为正极,是碳棒,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D 、b 为正极,是碳棒,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铜溶液12、把a 、b 、c 、d 4原电池:若a 、b 相连时,a 为负极;c 、d 相连时,c 为负极;a 、c 相连时,c为正极;b 、d 相连时,b 为正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