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4
统编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散文二篇之《永久的生命》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表达方式。
- 学习并运用作者描绘生命特征的语言技巧。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 通过比较阅读,理解生命的短暂与永久之间的关系。
- 通过写作练习,尝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生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生命的珍贵和永恒,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 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理解生命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和创造。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生命”这个词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 阅读理解:-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大意。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要观点,如生命的短暂、生命的连续性、生命的永恒等。
3. 深度探讨:- 分组讨论:文章中哪些语句或段落最能体现生命的永久性?为什么?- 全班分享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点拨,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4. 技巧学习:- 分析作者如何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描绘生命的特征,学习并运用这些写作技巧。
5. 写作练习:- 基于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尝试写一段描绘生命的话,可以是自己的生命,也可以是自然界的生命。
6. 总结提升:- 回顾本课所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生命的永久价值。
7.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
- 阅读一篇关于生命的其他文章,比较与本文的异同,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 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评价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永久的生命》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生命的永久性。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不同阶段和特点,以及如何珍惜和保护生命。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生命的永久性。
2.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生命的不同阶段和特点。
如何引导学生珍惜和保护生命。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用于讲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的永久性等概念。
3.2 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生命的不同阶段和特点,以及如何珍惜和保护生命。
3.3 阅读理解法用于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出本课主题《永久的生命》。
4.2 讲解概念讲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的永久性等概念,让学生理解生命的珍贵和永久性。
4.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不同阶段和特点,以及如何珍惜和保护生命。
4.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命的不同阶段和特点,以及如何珍惜和保护生命,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5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永久的生命》一文,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观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4.6 总结和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命观,培养他们珍惜和保护生命的意识。
五、作业布置写一篇关于生命的作文,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检查学生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理解程度。
检查学生对生命永久性的认识程度。
6.2 评估方法学生作文:评估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课后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7.1 反思内容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调整。
永久的生命一、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在诵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结构,感悟作者的生命观。
3、揣摩议论性散文的思路并掌握议论性散文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诵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结构,感悟作者的生命观。
难点:揣摩议论性散文的思路并掌握议论性散文的特点二、教学方法朗读、启发、探究、多媒体辅助。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走近作者。
1、(视频导入)视频播放:心脏跳动的声音。
2、导言: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心脏跳动)是的,我们听到了心脏的跳动,这不就是我们生命的象征吗?那你希望你有多长的生命?(生答)不管8()岁,10()岁,它都有个期限。
可有个童话作家,他却说生命是永久的。
下面,让我们一齐走进生命,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可以永久?(板书:永久的生命严文井)3、严文井(1915—2023),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人。
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二)初读文本,扫清字词障碍1、全班齐读。
2、正音、释义:臼齿茸毛蔓延凋谢洗涤(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1、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严文井的生命观。
建议:你可以快速阅读文章,圈画各段的中心句,理清文章的思路后作答。
(理清思路忖,可提段落内部的议论性思路,简单提一下议论性散文的结构)2、在这种生命观之下,我们应该有怎样的生活态度呢?(用宗璞诗意的、描述性的文章《紫藤萝瀑布》来帮助学生深入体味永久的生命观)(四)文章总结,感悟生命,珍爱生命。
1、小结: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永久而不朽;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也没有永久的生命。
读了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我们认识到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弱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教师赠语:生命短暂,我们不能增加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增加自己生命的厚度,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要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第【1】篇〗《永久的生命》【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议论性散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1、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2、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课件设计#【教学计划】2课时第一课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严文井的文章去感悟生命。
自主探究,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作家。
曾在北京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
第一部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出版于1941年。
2、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
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3、速读课文,积累字词三、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永久的生命(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讲了什么?【点拨】找出每段的中心句,再划分层次第1段: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第2段: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第3段: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第4段: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
第5段: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语文教案教案不能千【第一篇】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实际情况,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
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设计意图: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同时,思考并理解作者面对生命,所书法的情感。
进而教会学生这种不一样的写作手法——欲扬先抑。
层层推进,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完成教学目标。
(四)、细读赏析请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谈谈这篇散文是如何体现严老的语言风格的(通俗易懂、感情充沛)1、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2、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除此之外,文中还有很多富有哲理且意味深长的语句,学生可四人一组,商讨、探究,并形成文字性的结论。
设计意图:学生在寻找语句的同时,会思考,会商讨,会分辨,进而组织语言,形成文字性的结论。
不仅对学生说的能力进行了培养,也对学生的团结协作的合作性学习方式进行了再训练。
(五)、主题探究关于本文的主题,有以下几种理解,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你最倾向于哪一种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软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
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④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⑤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
生依据个人的理解,结合文本,组织语言,进行交流设计意图:“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文本所蕴含的主题,每一位学生都有他个人不同的理解,重点在于,怎么样才能结合文本,回归教育材料,将个人的意见和看法有理有据的表达出来,这是设置本环节的主要意图。
(六)、拓展延伸请用个人最擅长的方式,写写个人对生命的理解。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提高对语言的赏析能力。
3、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把握文章主旨。
(2)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和哲理的语言。
2、教学难点体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3、点拨法:在学生理解困难处,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有人说生命短暂如流星,转瞬即逝;有人说生命漫长而痛苦,充满磨难。
那么,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看看作者对生命有着怎样独特的见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2、思考:作者认为生命是怎样的?(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作者开篇写生命易逝,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先写生命的易逝,引起读者的共鸣,为下文写生命的永久做铺垫。
)2、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生命的“永久”?(学生自主寻找文中相关语句,如“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语句所表达的生命的永恒。
)3、如何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加以引导和总结,使学生理解生命虽然会消逝,但生命所创造的价值和意义会永远存在。
)4、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如“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说说你的理解。
(让学生从语言的表现力、蕴含的哲理等方面进行赏析,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补充。
《永久的生命》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永久的生命》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探索。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观点和论据。
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珍惜生命、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永久的生命》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生命观。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生命的短片,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进而引入课文《永久的生命》。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或段落。
4.3 课堂讨论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4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真实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联系课文内容,思考生命意义。
4.5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的结果,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思考如何珍惜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
五、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现生命的价值。
鼓励学生进行深入阅读,查找相关资料,拓宽视野。
六、教学评价6.1 过程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课后作业,观察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问题、表达观点等方面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
6.2 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深度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学生如何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反思。
七、教学资源7.1 课文文本《永久的生命》原文。
7.2 多媒体资源关于生命的短片、图片、音频、视频等。
7.3 真实案例收集一些关于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真实故事或案例。
八、教学进度安排8.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永久的生命》优秀教案第一章:生命的起源1.1 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认识生命的重要性,珍惜生命;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1.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定义,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生命的意义:生命的宝贵,珍惜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
1.3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演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生命意义的理解;3.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
1.4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2.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思考题的回答,评估学生对生命起源和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二章:生命的多样性2.1 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分类和多样性;2.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2.2 教学内容1.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分类方法,生物的分类体系;2.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生物的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2.3 教学方法1.采用图片、标本等教学资源,展示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2.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3.设置讨论题,引导学生思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4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2.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分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通过学生的讨论题的回答,评估学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理解程度。
第三章:生命的延续3.1 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2.认识生命的延续和生物繁衍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生命观念。
3.2 教学内容1.生物的生殖: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定义和过程;2.生物的发育: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生物的生命周期;3.生命的延续:生命的延续的意义,生物繁衍的方式。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悟生命的永恒与美好。
2、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如欲扬先抑、对比等,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2)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领悟生命的永久与短暂的辩证关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提问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而独特的。
当我们面对生命的诞生、成长和消逝时,总会有许多的思考和感悟。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严文井先生的《永久的生命》,去探寻生命的奥秘。
(二)作者简介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
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文章围绕“生命”主要写了哪些内容?3、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文章先谈生命的易逝,再谈生命的永久,最后联系现实生活,表达了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命的观点。
(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生命是如何“易逝”的?(1)学生默读课文第 1 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
(2)明确:“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
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
”作者通过列举人们在三十岁左右身体上发生的变化,形象地说明了生命的易逝。
2、生命又是如何“永久”的?(1)学生朗读课文第 2、3 自然段,思考生命永久的表现。
(2)明确:“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八年级统编版《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认读、书写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体会文章严谨的思路和结构。
提高学生对哲理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体会文章的情感变化。
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文中的关键语句和段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让学生尝试写简短的哲理散文,锻炼其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启发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让生命焕发出光彩。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辩证思考,把握“永久的生命”的内涵。
分析文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体会其在表达情感和观点上的作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短暂与永恒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所蕴含的哲理。
激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思考,使学生能将文中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生命观。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问题引导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同学们,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无数的思想家、文学家都对生命有着深刻的思考。
有人感叹生命的短暂,有人赞美生命的顽强,有人追寻生命的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严文井先生的《永久的生命》,看看他是如何看待生命这一奇妙而又神秘的现象的。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5分钟)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散文家、儿童文学家。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充满了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洞察。
《永久的生命》这篇散文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在战争与苦难中挣扎,但作者依然能从对生命的思考中获得力量和希望,写下了这篇对生命充满热爱和赞美的文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语调,如“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要读出一种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之情。
16*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语文《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清课文的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
(2)了解哲理散文的特点,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意味的语句,并能结合实际生活体验进行探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自学、圈点勾画作批注等方法来学习本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他们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体会哲理散文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起立时全班齐声背诵《龟虽寿》。
2.坐下后提问:《龟虽寿》中有关生命有限的句子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3.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有关生命的课文,请大家翻到课本82页,《散文两篇》的第一篇《永久的生命》,作者严文井。
(板书)二、读懂标题(出示灯片)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可以解读标题含义的句子。
(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的,合起来是永久的。
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它充满了希望,永远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齐读2. 根据课文中找出来的句子,用自己的一句话说说标题的含义。
教师小结:个体的生命是短暂,易逝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永恒的。
3. 提问:学过的表达生命永久的句子有哪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过渡:作者要表达“生命是永久的”这个观点,是怎样来行文的?三、理清思路(出示灯片)找出文中作者对生命情感变化的词语。
(板书)可怜易逝感动神奇欲扬先抑感谢奇迹赞美永存四、文体介绍本文的文体是什么?散文。
《永久的生命》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生命的宝贵。
2.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二、教学重点1.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 如何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生命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永久的生命》2. 多媒体设备3. 案例材料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命?生命的重要性在哪里?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导入本课《永久的生命》。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本课要探讨的主题。
2. 学生阅读教材,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出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人物的生命态度。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人物的生命价值观。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2. 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计划。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给予鼓励。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内容,总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反思如何在生活中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3.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结束本课。
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六、教学拓展(10分钟)1. 教师展示有关生命意义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生命的宝贵。
2. 学生观看视频,分享自己的感受。
七、实践活动(1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以“我心中的生命”为主题,写一篇感悟文章。
初二语文《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2017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十五课《散文二篇》中的第一篇。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散文,或写人记事,如朱自清的《背影》;或写景状物,如汪曾祺的《昆明的雨》;或议论抒情,如《散文二篇》。
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了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前面的几篇文章的学习,也为《永久的生命》这篇这里散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以及学情分析
虽然本班有尖子生,但是中等生和中等偏下学生依然是全班学生的主力军,因此,对于此类哲理散文的理解上,会存在些许的障碍。
上课时,不仅要培养尖子生的,树立榜样作用,还要重视中等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让他们愿意参与课堂,愿意走进文本,愿意探索他们未知的新领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简单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观点;
2、把握哲理散文的特点,得到有益的人生启迪。
3、感受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及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难点: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PPT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而对高踞人民头上的人,则无情地揭露,表现出满腔的愤懑。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板书课题)
(生谈感受)
(二)、导入
1、宗璞曾在《紫藤萝瀑布》一文中,这样说过: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对此,大家是如何理解的?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当代作家严文井也有他自己的看法,让我们一起走进《永久的生命》!
(板书:永久的生命严文井)
2、背景介绍: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
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三)、初读感知
1、作者简介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2、检查预习
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
洗涤(dí) 俯瞰(kàn) 遏制(è)
(生注音,诵读并注意字形)
目标预设:让学生熟悉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在此基础上理解识记,为后面理解课文做准备。
3、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直接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情感的词语或句子。
(1)我们都非常可怜!
(2)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3)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
生反复诵读,体会其感情,并总结
(板书:生命的易逝可怜
生命的永久感动
生命的赞歌赞美)
4、写作手法:
欲扬先抑。
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
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目标预设: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同时,思考并理解作者面对生命,所书法的情感。
进而教会学生这种不一样的写作手法——欲扬先抑。
层层推进,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完成教学目标。
(四)、细读课文,拓展探究
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
预设: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先谈生命的易逝;再谈生命的永久;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2、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
预设:作者先是感悟到生命的易逝,一个人拥有的一切包括青春、健康甚至器官都可能失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作者又感悟到生命的永久,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个体的生命终将以新的形式永久存在。
这些感悟看似矛盾,其实是不矛盾的。
就个体而言,生命是脆弱的,易逝的;就生命的整体而言,它又是延绵不绝的,永久存在的。
3、文章第二自然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预设: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
4、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作者写对生命的感悟,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
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5、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预设: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五)、主题探究
关于本文的主题,有以下几种理解,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你最倾向于哪一种?
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软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
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④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⑤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文本,组织语言,进行交流
目标预设:“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文本所蕴含的主题,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不同的理解,重点在于,怎么样才能结合文本,回归教材,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有理有据的表达出来,这是设置本环节的主要意图。
(六)、拓展延伸
请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写写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提示:对联、小诗、横幅或一句话,等等。
)
(联系学生写这方面的能力)
目标预设:前面训练了学生读的能力,说的能力,本环节主要是训练其写的能力。
在写的过程中,能够看出学生对本课的理解程度,也能够看出学生对于生命的看法,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体现。
(七)、小结
冰心在《谈生命》一文中这样说过: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生命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八)、作业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生命的易逝可怜
永久的生命生命的永久感动欲扬先抑
生命的赞歌赞美
教学反思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它
不仅哲思深邃,鲜明生动,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
在教学设计中,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同时也训练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对学生在朗读上的指导和引导还不够,导致学生在品读环节进行的不够流畅不够充分。
如果在朗读这一环节上处理的好一些,课堂气氛和学生表现还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