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鲁教版选修2 第二单元 第一节 海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及海洋能开发 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10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第一节海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及海洋能开发素材鲁教版选修2引导引导1.陆地资源主要包括陆地化学资源、陆地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陆地动力资源等资源。
陆地矿产资源有大陆架海底的石油、自然气、煤、硫、磷等,还有深海锰结核。
陆地化学资源的开发应用一是将海水直接作为工业冷却水,或作为海水源;二是将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停止工业开发。
2.陆地水资源开发应用〔1〕陆地水资源应用的主要方式:海水淡化。
但因本钱较高,尚未普及。
〔2〕海水淡化的优势:平安、动摇,而且不受降水时节变化影响。
〔3〕海水淡化厂的主要散布地域:沿海干旱、半干旱地域;海水供应困难的岛屿或矿区;沿海城市。
3.陆地化学资源开发应用〔1〕海水中化学元素丰厚,目前曾经发现80多种,而且大多属于微量元素。
在处置一次海水时提取多种元素,是海水化学资源开发应用的方向。
〔2〕海盐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应用盐田法、电渗析法和冷冻法停止海盐的消费。
4.陆地能的种类与特点〔1〕种类:陆地能包括潮汐能、温差能、盐差能、海流能和波浪能。
重点是潮汐能及波浪能的开发应用。
〔2〕特点:总量大、密度小;地球上71%的面积被海水掩盖,因此具有庞大的陆地能,但是单位面积、单位体积上所拥有的能量较小。
可再生:陆地能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和天体间的万有引力,如:潮汐能,这种动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污染小:陆地能为清洁动力,在环境效果突出的明天,开发应用清洁动力是一条必经之路。
时空散布不均等:陆地能因地而异,同时存在着清楚的日变化、月变化、年变化。
5.陆地能开发应用的前景潮汐能及应用:潮汐能是人类看法和应用最早的一种陆地能。
〔1〕散布:主要散布在一些浅窄的海湾、海峡和河口区域。
〔2〕潮汐发电的条件:潮差足够大;海岸能储蓄少量的海水;可以停止土建施工等。
〔3〕我国的潮汐电站:顺德、东湾、乳山、崇明等。
波浪能及应用〔1〕优点:在最消耗动力的夏季,可以应用的波浪能最大;海面极少安静,波浪随时可以应用。
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第一节海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化及海洋能开发【课程标准要求】【设计思路】本课最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到海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及海洋能开发现状。
但从知识本身来看,内容抽象繁杂,因此本课主要采用阅读课本、梳理知识的方法,以独立学生为主,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另外,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以直观现象诠释抽象问题,使繁杂的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了解开发海洋的前景。
【知识构建】本课主要包含三大模块,即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和海洋能的开发与利用。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有从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两个方面讲述了相关的利用原理、现状和开发前景;海水化学资源重点学习我国盐场分布及原因分析。
海洋能的特点和开发前景,介绍各种海洋能的特点、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前景的介绍,重点理解潮汐能、波浪能及海水温差能的开发利用,并强调了海洋能综合利用的重要性。
其框架结构图如图1。
【教学目标】1.结合有关资料,说出海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及海洋能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 结合有关资料,说出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的特点,展望海洋能开发利用的前景。
【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了解海洋能的开发与利用前景”。
2.教学难点本课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难点在于运用有关资料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分析、表达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能从文字和图像中提取有用信息,还要能将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尽量用书面语言简洁、完整地作出表达。
【课前准备】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水资源与海底矿产资源的相关照片、文字介绍、视频等材料,用于课前交流。
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
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
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海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及海洋能开发素材鲁教版选修22.1 海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及陆地能开发相关素材陆地是生命的摇篮,海水不只是珍贵的水资源,而且蕴藏着丰厚的化学资源。
增强对海水〔包括苦海水,下同〕资源的开发应用,是处置沿海和西部苦海水地域海水危机和资源短缺效果的重要措施,是完成国民经济可继续开展战略的重要保证。
海水淡化,是开发新水源、处置沿海地域海水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海水淡化,是指从海水中获取海水的技术和进程。
海水淡化方法在20世纪30年代主要是采用多效蒸发法;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是多级闪蒸法〔M SF〕,至今应用该方法淡化水量仍占相当大的比重;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电渗析法〔E D〕、20世纪70年代的反浸透法〔RO〕和高温多效蒸发法〔LT-MED〕逐渐开展起来,特别是反浸透法(RO)海水淡化已成为目前开展速度最快的技术。
据国际脱盐协会统计,截至到2021年底,全世界海水淡化水日产量已达3250万立方米,处置了1亿多人口的供水效果。
这些海水淡化水还可用作优质锅炉补水或优质消费工艺用水,可为沿海地域提供动摇牢靠的海水。
国际海水淡化的售水价钱已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2美元以上降到目前缺乏0.7美元的水平,接近或低于国际上一些城市的自来水价钱。
随着技术提高招致的本钱进一步降低,海水淡化的经济合理性将愈加清楚,并作为可继续开发淡水资源的手腕将惹起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我国反浸透海水淡化技术研讨历经"七五""八五""九五"攻关,在海水淡化与反渗透膜研制方面取得了很大停顿。
现已建成反浸透海水淡化项目13个,总产水才干日产近1万立方米。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万吨级反浸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和海水膜组器产业化项目。
蒸馏法海水淡化技术研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天津大港电厂引进两台3000立方米/日多级闪蒸海水淡化装置,于1990年运转至今,积聚了少量珍贵阅历。
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第一节海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化及海洋能开发【课程标准要求】【设计思路】本课最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到海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及海洋能开发现状。
但从知识本身来看,内容抽象繁杂,因此本课主要采用阅读课本、梳理知识的方法,以独立学生为主,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另外,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以直观现象诠释抽象问题,使繁杂的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了解开发海洋的前景。
【知识构建】本课主要包含三大模块,即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和海洋能的开发与利用。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有从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两个方面讲述了相关的利用原理、现状和开发前景;海水化学资源重点学习我国盐场分布及原因分析。
海洋能的特点和开发前景,介绍各种海洋能的特点、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前景的介绍,重点理解潮汐能、波浪能及海水温差能的开发利用,并强调了海洋能综合利用的重要性。
其框架结构图如图1。
【教学目标】1.结合有关资料,说出海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及海洋能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 结合有关资料,说出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的特点,展望海洋能开发利用的前景。
【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了解海洋能的开发与利用前景”。
2.教学难点本课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难点在于运用有关资料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分析、表达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能从文字和图像中提取有用信息,还要能将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尽量用书面语言简洁、完整地作出表达。
【课前准备】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水资源与海底矿产资源的相关照片、文字介绍、视频等材料,用于课前交流。
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
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
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