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工作面作业循环图表
- 格式:doc
- 大小:88.50 KB
- 文档页数:1
第一章地质概况与矿压参数一、工作面位置井上位于马水涧村西南方向约500米处,地势南高北低,地表为丘陵地形,地表大部分已被当地居民开垦为农田。
井下位于四采区右翼,西北距F3-1断层150m,西南侧为四采区右翼出煤巷,东南方向距182406工作面160m,东北方向距1号异常区300m。
本采区182406工作面及182403工作面正在安全回采,182408工作面正在掘进,无其他采掘情况。
该工作面地表被开垦为农田,预计回采对地面将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
二、工作面顶底板情况本工作面为2号煤层,比较稳定,结构比较简单,煤层厚度在1.2-3.2米之间,平均2.73米。
煤层局部含有一层厚约0.29米的夹矸,局部煤层变薄至1.3m。
老顶为细粒砂岩,厚6.78m;直接顶为砂页岩,厚2.17m;直接底为细粒砂岩,厚2.55m;老底为砂页岩,厚5.70m。
三、开采范围及赋存状态(见表1-1)本煤层煤的容重为1.35t/m³;开采面积35886m²;工业储量为132258t;可采储量为105806t。
四、地质构造1、构造简述本工作面位于四采区右翼,煤层走向变化不大,走向NE10°~NW15°,倾角8°~15°,平均12°,倾向NE,经过地质勘探及掘进巷道揭露,本工作面回采范围内共有5条断层,构造详细情况见平面图及下表。
2、断层情况表(见表1-2)五、煤层特征工作面煤层为2号煤层比较稳定,煤层厚度在1.3-3.2m之间,无夹矸,结构简单。
煤质特征表(表1-3)六、围岩特征(见表1-4)围岩特征表(表1-4)七、同一煤层矿压资料本工作面为三采区左翼工作面,对182311工作面进行了详细的矿压观测,总结出了三采区的矿压观测资料,本工作面回采暂依据182311工作面矿压资料;本工作面回采期间,继续进行矿压观测,收集资料,以便获得三采区的矿压参数,为我矿其它地区的回采提供依据。
河南煤化焦煤集团古汉山矿15091 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施工单位:编制单位:编制人:编制时间:2014年3月4日第一章工作面概况第一节工作面周围的采掘情况及其影响1、15091采煤工作面位于一水平、15采区,标高(最高-403m、最低-448m),几何尺寸(走向长度1035m、倾向长度137m、面积141795m2),该工作面位于15采区轨道上山东翼下部,下部为大巷保护煤柱,上部与已开采的15071工作面相临,东部为17采区未采区。
2、地面相对位置:工作面位于吴村镇东北。
表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第 - 1 - 页共 146 页第二节煤层情况1、煤层厚度:15091工作面煤层最薄3.9m,最厚5.7m,平均厚度5.0m,变异性系数15%。
2、煤层产状:该工作面煤层最大倾角15°,最小倾角12°,平均倾角13°,煤层角度变化不大。
表2 煤层赋存情况表第三节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其分类3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表第 - 2 - 页共 146 页图1 煤层顶底板综合柱状图第四节地质构造及其对回采的影响一、断层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该工作面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在15091工作面回风巷掘进时,揭露1条F1513正断层,回风巷里段800-950m顶板破碎,煤层起伏较大,淋水严重。
断层产状特征如下表:表4 断层产状特征表二、褶曲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无。
三、其它因素对回采影响(陷落柱、火成岩等)。
无其它因素对回采造成影响。
图2 运输巷、回风巷、切眼素描图第五节水文地质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一、含水层(顶部和底部)分析该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回风巷里段(800-950m)顶板滴淋水较严重。
根据15091已施工的底板注浆加固钻孔资料,主要含水层是L8灰岩水,L8水压为3.5Mpa,隔水层厚度为28-35m,平均31m,P/M值0.129,第 - 3 - 页共 146 页具有突水危险,并且该地区L8含水层岩溶裂隙发育、赋水性强,存在L2灰岩补给L8含水层的现象。
15210/15105综采工作面交替生产组织方案一、工作面概况15210工作面可采走向360m,工作面倾向长为120m,煤层发育完整,厚约2.5~4.2m左右,平均厚度3.51m。
15210工作面停采线位于回风顺槽150m处。
工作面整体为单斜构造,两顺槽西高东低,落差约36-45m,工作面煤层倾角20~25°,平均23°,根据钻探数据分析,工作面0-360m段煤层受风氧化影响较小,360-520m段,煤层受风氧化影响严重,多数钻孔内见氧化煤,现场揭露时,顶板局部有黄泥覆盖,顶板破碎不完整。
15105工作面可采走向450/90m,工作面倾向长为80/55m,煤层发育完整,厚约2.5~7.5m左右,平均厚度3.55m。
15210工作面停采线位于两顺槽80m处。
15105工作面根据已掘巷道及钻探分析,预测工作面70-150m段,两顺槽高差小于5m,煤层平缓,无明显褶曲变化,对回采无影响。
⑵160-235m段,钻探终孔位置遇顶板落差4m,遇底板落差10m。
煤层中部存在严重褶曲变化,疑似为逆断层发育。
对回采有重大影响,需提前采取措施。
⑶235-410m 段,煤层平缓,整体为西高东低的单斜发育,局部存在两翼倾角约10°的向斜。
对回采影响不大。
⑷410-540m段,东高西低,整体呈单斜发育,倾角变化区域为距回风顺槽20-30m段,约1-8°。
对回采有一定影响。
⑸510-545m段煤层受挤压存在高顶区域,预测煤厚约3.5-7.5m.对回采有较大影响。
以上为两个综采工作面的简要情况,结合我矿当前采掘布局综合考虑,经生产调度会研究决定15210/15105综采工作面实行错季、错峰交替生产,为确保期间施工安全特编制此生产组织方案。
二、交替生产原因及目的根据本矿提供的资料以及现场收集的资料显示:15210工作面煤层受风氧化影响严重,该煤层煤质热量低、粘性大,沿途运输线路负荷大、设备故障率升高,卡、堵转载点风险升高,销售市场减少、利润指标下滑。
7 综采工作面作业方式、工序匹配及参数优化一、综采工作面作业方式一)采煤机作业方式目前国内综采工作面大多采用双向割煤往返一次进两刀的循环作业方式。
双向割煤采煤机避免了一个空行过程,运行效率高。
一些综采工作面对单向割煤往返一次进一刀工艺方式进行了分析和应用,在特定条件下,单向割煤工序之间相互干扰少,进刀过程采煤机等待时间少,可以最大的牵引速度割煤和最大的空载速度装煤,装煤效率高,机道浮煤少,底板平整,推移输送机阻力小,能保证采煤机的有效进尺,有利于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工作面吨煤能耗少,有利于防止工作面输送机等设备的下滑,在粉尘较大的工作面采煤机司机、移架工吸尘量少,工人作业环境好等。
根据综采工作面单双向割煤循环作业方式的工作面工序流程,可推得两种循环作业方式,在各工序满足采煤机割煤速度条件下的循环作业时间计算式。
L/υc1+a/υc2+(L-a)/ υk+2t1(端部斜切进刀,上行割煤下行清理浮煤)T1={L/υc2+a/υc1+(L-a)/ υk+2t1(端部斜切进刀,下行割煤上行清理浮煤) )(L+a)(1/υc1+1/υc2)/2+(L-a)/ υk+2t1(中部斜切进刀,倒∞字形割煤)T2=2a/υk+(L+a)(1/υc1+1/υc2)+4t l+2t2式中T1——单向割煤割一刀煤平均作业时间,min;T2——双向割煤割二刀煤平均作业时间,min;L——综采面长度,m;a——工作面斜切进刀段长度,m;υk——采煤机空返清理浮煤速度,m/min;υc1——采煤机上行割煤牵引速度,m/rain;υc2——采煤机下行割煤牵引速度,m/min;t1——采煤机调向和翻转挡煤板时间,min;t2——工作面处理机头、机尾时间,min。
在对兖州东滩煤矿、南屯煤矿综采面工时和采煤机运行参数实测的基础上,对综采面循环作业方式进行了分析。
实测统计表明采煤机割煤速度服从正态分布兖州东滩煤矿综采工作面,使用AM500采煤机(截深0.6m),割煤速度分布直方图为均值μ=3.82m/min,均方差为δ=0.669m/min的正态分布;实测南屯煤矿综采面采煤机运行速度直方图,机型DRl02102(截深为1m),割煤速度为均值μ=4.78m/min,均方差δ=1.613m/min的正态分布。
1 工作面概况1.1 工作面范围内外及上、下层的采掘情况12502工作面位于南五采区北东翼,西南为南五2#煤材料斜坡及910东大巷,北东侧实体间隔30m为12108采空区,北西侧58m 为12112采空区。
1.2 地表位置及影响本工作面对应地表位于杏园芪梁东部,主要露地层为n2地层,盖山厚度340~401m,平均389m。
该工作面地表无重要建筑物,回采对地面影响不大。
1.3 煤层赋存情况本工作面所采煤层为二迭系下统山西组2#煤层,煤层厚3.10~3.60m,平均厚度3.38m;煤层倾角1 °~12°,平均2°;属稳定可采近水平中厚煤层,煤层结构复杂,结构为0.31(0.24)2.83。
工作面工业储量为436895t,可采储量372524t,煤的容重1.32t/m3。
1.4 顶、底板情况附:综合柱状图(见附图1)1.5 地质构造情况煤层产状较平缓,平均倾角2°,最大倾角12°;本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共揭露6条正断层,2条逆断层,其中F12502—4、F12502-5、F12502-6对回采影响较大。
1.6 水文地质本工作面轨道巷里程23m~488m外侧32m为12108采空区,经探放,已无积水,受2#煤老顶S5砂岩及上部K4砂岩含水层影响,工作面局部有淋滴水现象,在工作面及轨道巷低洼处汇聚,对生产运输产生一定影响。
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为3m3/h,最大涌水量为5m3/h。
1.7 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煤尘爆炸指数本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23.73 m3/min,煤尘爆炸指数为23.3%,属Ⅰ类自燃煤层,自燃发火期为60天。
1.8 巷道布置及工作面参数皮带巷经转运巷、南五2#煤皮带下山、南五2#煤煤仓、910东大巷、910南大巷形成运煤系统。
轨道巷经12502转运巷、12502运输联巷、南五2#煤进风轨道下山、南五1#暗斜与910东大巷、南大巷形成运料系统。
附:工作面平面图(见附图2)两巷断面图(见附图3)2采煤方法2.1 采煤方法本工作面采用倾向长壁后退式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的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
任务三 采煤工作面布置图
一、概念
采煤工作面布置图也称采煤工作面回采工艺图或采煤方法图。
它是综合反应采煤工作面采、装、运、支、回及设备布置的设计图件。
在煤矿生产中,采煤工作面布置图是最基本的图件,它是采煤工作面验收和技术管理的主要依据。
因此,在采煤工艺设计和编制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时,必须绘制采煤工作面布置图。
采煤工作面布置图常用比例为1:50、1:100、1:200。
某综采工作面布置图如图5-8所示。
图5-8 某采煤工作面布置图
二、采煤工作面布置图的图示内容
采煤工作面布置图主要反映以下内容:
(1)煤层的产状要素及厚度。
(2
)采煤工作面的长度、循环进度、最大控顶距、最小控顶距、端面距、。
采矿工程煤矿地下开采科目考题一、判断正误(10分)1.采区煤炭采出率,中厚煤层必须达到80%以上。
2.区段的倾斜长度和阶段的斜长是相等的。
3.工作面单向割煤,端头顶板破碎时多采用中部斜切进刀。
4.工作面选择支柱最小高度必须小于计算所需的最小高度。
5.带区开采时,工作面不能采用对拉布置方式。
6.工作面顶板来压明显,应选用掩护式液压支架较合适。
7.单体支柱额定工作阻力值是38~40MPa。
8.厚煤层分层开采,倾角较大时分层平巷多采用垂直布置。
9.厚煤层放顶煤开采,放顶煤厚度大时多采用一刀一放。
10.工作面采用分段追机作业形式,有利提高生产效率。
二、填空题(20分)1.采区煤炭储量损失主要包括。
2.阶段内的布置方式主要分为。
3.写出矿井小型、中型井型系列值各两个。
4.工作面的劳动组织方式主要采用。
5.采区生产系统主要有。
6.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主要包括。
7.综采支架初撑力的规定值是。
8.矿井生产接替时间的要求分别是。
9.厚煤层分层开采,分层巷道布置方式分为。
10.区段无煤柱护巷主要布置方式分为。
三、解释下列各词(16分)1.倾斜长壁开采2.分层分采3.支柱初撑力4.区段四、简答题(18分)1.厚煤层目前开采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主要特点?2.工作面吨煤直接费用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3.工作面为什么要架设特种支架,主要形式有哪些?五、综合问答题(16分)1.说明工作面初采生产技术管理主要包括那些方面工作内容?2.试述工作面新的顶板分类方案中分类方法和主要分类指标。
六、计算题(10分)一工作面煤层厚度2.2~1 .6m,平均采高 2.0m;顶板为Ⅱ、Ⅲ类级,控顶距 4.0m,η=0.025。
试计算工作面所需支柱规格;利用估算法确定工作面支护阻力?七、画图题(10分)画单一煤层带区开采巷道布置图,标明带区开采主要生产系统。
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年级 2001 专业采矿工程层次成人大专科目煤矿地下开采一、填空(20分)1.井田开拓方式主要分为。
1131综采工作面作业工序各班现场交接班后,由2组打眼工开始在工作面液压支架架间距切顶线1.2m左右处打架间眼、装药、封孔,综放各工序与打眼工序平行作业,采煤机下行割煤→跟机伸护帮板→至下出口调整滚筒位置→上行清底煤、挑顶→跟机收护帮板,移架→由下向上顺序推前溜、拉后溜→采煤机割上口三角煤后反向斜切进刀→移上口支架、推前溜→采煤机下行割煤→跟机伸护帮板→至下出口调整滚筒位置→上行清底煤、挑顶→跟机收护帮板,移架→由下向上顺序推前溜→采煤机割上口三角煤后反向斜切进刀→拉后溜机尾→放顶煤、回收及支设超前支护→移端头支架及转载机→拉后溜。
工作面完成一个割煤、移架、推拉溜、超前支护工序为一个小循环,完成两个小循环放一次顶煤为一个大循环。
(二)工艺要求1、交接班:由上下班跟班队长、班长、验收员及特殊岗位人员双方进行现场交接班,对当班设备完好情况、放顶煤位置,顶煤回收情况及工作面遗留问题,注意事项必须相互交接清楚。
接班后,下一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后方可开始当班正规作业。
(三)各工序施工要求1、跟机伸前探梁及护帮板采煤机下行割煤时,支架工要滞后采煤机2-4台支架及时跟机伸前探梁及护帮板搞顶、帮支护,防止端面漏顶及偏帮现象发生,前探梁及护帮板伸出后油缸要闭锁。
2、调整采煤机滚筒位置按采煤机的前进方向,无论下行割煤还是上行挑顶清煤,采煤机始终是前滚筒在上,后滚筒在下。
调向时要及时调换前后滚筒上下位置。
割煤时前滚筒逆时针旋转,后滚筒顺时针旋转。
3、上行挑顶清煤采煤机下行割煤过程中顶未割平处,在采煤机上行清煤过程中,前滚筒挑顶,使顶板平直以便于支架移设。
后滚筒清理底煤,同时清煤工清理架间及前溜电缆拖间浮煤装入到刮板运输机运走,做好移架准备工作。
4、收前探梁、护帮板并跟机移架采煤机上行挑顶、清底煤时,滞后采煤机后滚筒3~6m 开始由下向上顺序收护帮板及前探梁,跟机移架。
移架时为防止出现咬架或挤架现象,拉架时一定要控制降架高度不超过相邻支架侧护板高度的2/3,移架到位后,依靠本架侧护板或底调油缸调整支架倾角,缓慢将支架升起,使支架接顶严实。
目录1.概述 (1)1.1采煤工作面位置及开采范围 (1)1.1.1位置 (1)1.1.2开采范围 (1)1.2采煤工作面与相临已采采区的关系 (1)1.3采煤工作面与地面相对位置的关系 (2)2.地质概况 (3)2.1煤层赋存情况 (3)2.2围岩的性质及对采煤的影响 (3)2.3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 (4)2.3.1区域构造: (4)2.3.2井田构造: (4)2.3.3水文地质: (6)2.4瓦斯、煤尘和自然发火情况 (8)2.4.1瓦斯地质 (8)2.4.2煤尘爆炸性: (9)2.4.3煤层自燃倾向性: (9)3回采工作面可采储量及可采期 (10)3.1可采储量计算: (10)3.2可采期计算: (10)4巷道布置与生产系统 (11)4.1巷道布置 (11)4.2生产系统 (11)4.2.1运输系统 (11)4.2.2排水系统 (12)4.2.3供电系统 (12)4.2.4通风防尘系统 (12)5采煤工艺 (14)5.1破煤 (14)5.1.1落煤: (14)5.1.2截割方式: (14)5.1.3进刀方式: (14)5.2装煤 (15)5.3运煤 (15)5.4回采工作面支护 (16)5.5采空区的处理 (18)6生产技术管理 (19)6.1循环方式 (19)6.2作业方式 (19)6.3工序安排 (19)6.4劳动组织 (19)6.5循环图表 (20)6.6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1)6.7回采工作面采煤工艺 (21)7.安全技术措施 (24)8.结论 (25)参考文献 (26)摘要1813工作面为鹤壁六矿1水平8采区13工作面。
工作面走向长550米,工作面斜长150米。
煤层为三类不易自燃煤层,煤尘有爆炸性。
回采工作面甲烷涌出量为8m3/min,经计算,工作面配风量为:960m3/min。
回采工作面采用综采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工作面支护方式为及时支护。
本工作面采用的作业形式为:四六制作业,三班生产,一班检修。
目录第一章概况 ......................................... - 10 -一、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 10 -二、煤层 ........................................ - 10 -三、煤层顶底板 ..................................... - 11 -四、地质构造 ....................................... - 11 -五、水文地质 ....................................... - 11 -六、影响回采的其他因素.............................. - 12 -七、储量及服务年限.................................. - 12 - 第二章采煤方法 ..................................... - 13 -一、巷道布置 ....................................... - 13 -二、采煤工艺 ....................................... - 14 -三、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 ......................... - 18 -四、提高回采率的措施:.............................. - 19 -五、提高煤质措施:.................................. - 19 -六、采高控制措施:.................................. - 20 -七、其它注意事项:.................................. - 20 - 第三章顶板控制 ...................................... - 20 -一、支架选型 ....................................... - 20 -二、乳化液泵站 ..................................... - 23 -三、正常时期的顶板支护形式:........................ - 24 -四、工作面特殊时期的顶板控制:...................... - 24 -五、初次放顶 ....................................... - 25 -六、正常放顶 ....................................... - 25 -七、运输顺槽、回风顺槽超前支护:.................... - 25 -八、工作面端头支护.................................. - 27 -九、工作面支护质量及顶板动态监测:.................. - 28 -十、现场管理措施:.................................. - 28 - 第四章“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 29 -一、通风设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一、工作面名称本工作面名称为0404回采工作面,属于A4煤层的第4个工作面。
二、工作面位置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1水平名称+550水平采区名称0404综采工作面地面标高+850~+880 井下标高+630~+600 地面的相对位置该工作面在立井以西,工作面地表为戈壁滩,无任何建筑和设施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根据煤层、顶、底板物理性质判断,在工作面回采后,地表将产生裂隙,由于地表为丘陵地带的戈壁滩,无任何建筑,故对地表无影响。
井下位置及相邻关系工作面位于+600水平,北部为采空区,南部尚未开采、西部为边界保护煤柱、东部为集中回风巷保安煤柱。
走向长度1520m 倾斜长度100m~126m 面积152000~191520m2三、开采范围0404回采工作面可采推进长度为1520m,综采工作面倾向布置长度为100-126m,煤层可采面积为152000-191520m2。
四、可采储量及可采期0404回采工作面地质储量为39.2万t,可采煤量为35.3万t。
根据矿井生产接续安排,本工作面回采期为10.1个月。
五、回采的影响根据煤层、顶、底板物理性质判断,在工作面回采后,地表将产生裂隙,由于地表为丘陵地带的戈壁滩,无任何建筑,故对地表无影响。
另附:0404回采工作面井上下对照图。
第二节煤层赋存特性一、煤层赋存条件及围岩特性(一)煤层A4煤层位于A5煤层之下,有10个控煤点,见煤点10个、10点可采。
煤层厚度1.95—3.34米,平均2.37米。
可采厚度1.95—3.34米,平均2.37米,可采性指数1.00,变异系数22%,属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含1-3层夹矸,夹矸厚度0.06-0.62米,平均0.49米,夹矸岩性为泥质粉砂岩、泥岩。
煤层顶板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底板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含炭泥岩,与A3煤层层间距1.70—9.38米,平均5.72米。
(二)顶底板表2 煤层顶底板情况顶、底板名称岩石名称厚度特性基本顶泥质细砂岩 3.2m深灰色,夹薄层凌铁矿,偶夹不稳定的砂砾岩直接顶粉砂质泥岩0.6m灰绿色,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成分以泥岩为主伪顶无直接底泥质粉砂岩 1.71m 泥质粉砂岩,灰绿色,粉砂质结构,薄层状构造,成分以粉砂为主,泥质次之,顶部有一层含碳泥岩基本底粗砂岩 3.6m灰白色,粗砂状结构,厚层状构造,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岩屑次之(三)本工作面采高按2.0m设计,导水裂隙带高度为30.1~40.1m,防水保护层厚度为53.1~63.1m。
习水县天合煤矿采掘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二0一四年一、1802综采面作业方式及循环作业图表。
1)、采用三八作业制,一班准备,两班生产。
班时间次面长/m一 班二 班三 班12345678910 11 12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24图例说明 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采煤机割煤移架移前输送机拉后输送机放顶煤检修三八制,两班采煤、放煤,一般准备。
双滚筒采煤机双向割煤往返一次进两刀。
进刀方式为割三角煤斜切进刀。
放煤步距为两刀一放。
综采工作面作业循环图表2)、劳动组织表:各工种各班人员的配备工种在册出勤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802工作面的主要经济技术参数见下表夜班 早班 中班 合计夜班 早班 中班 合计 班 长 2 2 2 6 2 2 2 6 采煤机司机 2 2 2 6 2 2 2 6 支架工 3 3 3 9 3 2 3 11 清理工 3 3 3 9 3 3 3 9 端头工 6 6 6 18 6 6 6 18 修理工 3 3 3 9 3 3 3 9 泵站工 2 2 2 6 1 1 1 3 电 工 2 3 2 7 1 2 1 4 运料工 3 3 3 9 2 2 2 6 支柱工 4 3 4 11 3 3 3 9 队 长 1 2 1 4 1 1 1 3 合 计3032329427272781序号 名 称 数 量 序号 名 称 数 量 1 面推进长度(m) 1000 13 可采期(月) 8.57 2 面斜长(m) 120 14 循环进尺(m) 0.6 3 煤层倾角(゜) 14 15 循环完成率(%) 95 4 煤容重(t/m 3) 1.42 16 日出勤(工) 81 5 煤硬度 2.5~3.0 17 出勤率(%) 85 6 煤层厚度(m) 2.3 18 回采工效率(t/工) 20 7 割煤高度(m) 2.3 19 坑木消耗(m 3/万t) 2 8 地质储量(万t) 40.02 20 截齿消耗(个/万t) 10 9 可采储量(万t) 38.82 21 循环产量(t) 232.92 10回收率(%)9722日进度(m)4.36二、1803皮带下山循环作业表、劳动组织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循环作业图表﹝零点班(其它班与零点班相同)﹞时间 工序1 2 3 4 5 6 7 8 交接班、安全检查 30打 眼 80装药、联线 40撤人布岗、放炮撤岗 30 临支、洒水降尘 20 出 货160永久支护 120 运料、维护溜子、喷浆1202)、劳动组织图表班 次 工 种职 工在 册 出 勤 夜早 中 合计 夜 早 中 合计 班 长 1 1 1 3 1 1 1 3 放 炮 员 1 1 1 3 1 1 1 3 溜子、皮带 1 1 1 3 1 1 1 3 综合工种44412333911 煤层编号 C8 23 月进度(m) 113.36 12月产量(万t)4.5324日产量(t)1742合计7 7 7 21 6 6 6 18 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1 巷道断面m2 S净=8.36 m22 巷道方位度2983 巷道坡度沿C8煤层顶板掘进4 工程量m 1245 日循环数个 36 循环进尺m 1.67 循环率% 90%8 月进尺m 1299 循环炸药消耗㎏/循环12.6kg10 循环雷管消耗个/循环27个11 施工期月 1.17三、1803运输石门循环作业图表、劳动组织表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循环作业图表(1)循环作业方式:1803运输石门掘进施工实行二掘一支作业方式,班掘进进尺2.0×0.90=1.8m/班;日循环进尺3.6m。
采煤工艺设计与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12目录绪论 (2)第一章采区巷道布置 (5)第一节采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5)第二节采区内的再划分 (7)第三节确定采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9)第二章采煤工艺设计 (14)第一节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 (14)第二节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19)设计总结 (20)参考文献 (22)附表3绪论一、设计目的(一) 初步应用<煤矿开采学>课程所学的知识,经过课程设计,加深对<煤矿开采学>课程的理解。
(二) 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术文件,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
(三) 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打基础。
二、设计题目(一) 设计题目的一般条件某矿第一开采水平上山阶段某采区、盘区或者带区自上而下开采K1,K2和K3煤层,煤层厚度、煤层间距及顶底板岩性见综合柱状图。
该采区、盘区或带区走向长度2100米,区内各煤层埋藏平稳,埋深较浅,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K1煤层属简单结构煤层,硬度系数f=2,K2和K3煤层属中硬煤层,各煤层瓦斯涌出量较低,自然发火倾向较弱,涌水量也较小。
4设计矿井的地面标高为+30m,煤层露头为-30m。
第一开采水平为该采区服务的一条运输大巷布置在K3煤层底板下方25m处的稳定岩层中,为满足该采区生产系统所需的其余开拓巷道可根据采煤方法不同由设计者自行决定。
(二) 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件1、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件1煤层倾角条件1:煤层平均倾角为8°,阶段倾斜长度1200m。
2、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件2煤层倾角条件2:煤层平均倾角为16°,阶段倾斜长度1000m。
三、课程设计内容(一) 采区、盘区或带区巷道布置设计;(二) 采煤工艺设计及编制循环图表。
四、进行方式学生按设计大纲要求,任选设计题目条件中的煤层倾角条件1或煤层倾角条件2,综合应用<煤矿开采学>所学的知识,每个人独立完成一份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