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研究——以通海河西镇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44 MB
- 文档页数:8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案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是指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镇、村庄,以其独特的历史遗迹、文化景观、传统建筑等吸引着大量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研究和保护。
下面列举的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案例。
1. 丽江古城:丽江古城位于中国云南省丽江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古城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和传统文化,如木质结构的建筑群、纳西族民居、古老的街道和运河等。
为了保护古城,政府加强了对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并限制了车辆进入,保持了古城的原貌。
2. 保护性发展西塘古镇:西塘古镇位于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古镇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传统建筑和水系,如石拱桥、青砖瓦房、古井等。
为了保护古镇的独特风貌,政府限制了车辆进入,并采取措施保护和修缮古建筑,同时发展旅游业,使古镇得到了可持续发展。
3. 乌镇:乌镇位于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古镇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传统建筑和水系,如石拱桥、青砖瓦房、古井等。
政府投入资金对古镇进行保护和修缮,并发展旅游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购物。
4. 卢浮宫:卢浮宫位于法国巴黎市,是世界著名的艺术博物馆。
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艺术品,如蒙娜丽莎、维纳斯等。
政府对卢浮宫进行了修缮和保护,保持了博物馆的原貌,并定期举办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
5. 弗洛伦萨:弗洛伦萨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是意大利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城市保存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和艺术品,如圣母百花大教堂、乌菲兹美术馆等。
政府对弗洛伦萨进行了保护和修缮,并制定了严格的建筑规划,以保持城市的独特风貌。
6. 哈尔滨松花江风景区:哈尔滨位于中国黑龙江省,松花江风景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风景区保留了大量俄式建筑和传统民居,如索菲亚教堂、中东铁路站等。
政府投入资金对风景区进行保护和修缮,并发展旅游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购物。
7. 苏州古典园林:苏州位于中国江苏省,古典园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历史古镇的保护与开发研究文献综述发布时间:2021-01-12T11:28:40.473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作者:李炳呈[导读] 摘要:对于古村镇保护开发研究,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以阮三仪为代表的一批专家学者开始对古城镇保护研究,江苏的周庄、同里,云南大理、丽江,山西晋城,重庆的洪安、磁器口等古镇在保护原有历史人文特色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摘要:对于古村镇保护开发研究,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以阮三仪为代表的一批专家学者开始对古城镇保护研究,江苏的周庄、同里,云南大理、丽江,山西晋城,重庆的洪安、磁器口等古镇在保护原有历史人文特色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但对地处西南的楚雄州黑井古镇研究较少,虽然贺州黄姚古镇、南宁扬美古镇、桂林大好古镇都有一定的保护开发研究,但广度和深度还有待深入,对楚雄州黑井古镇保护开发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
在全国旅旅游业迅猛发展过程中,很多历史古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开发,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自然环境破坏,空间形态趋同,文化生态衰微,古镇韵味消失等诸多问题。
本文将收集国内外对历史古镇的保护与开发等相关研究的文献,现将其综述如下。
关键词:历史古镇;保护与开发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1.1关于历史古镇保护的政策国外早在 15 世纪便开始对历史古镇展开保护行动,随后相继出台了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等国际性文件为历史古镇的保护提供了有效的方式。
1964年通过《威尼斯宪章》,这是最早提出保护历史街区的文件,该宪章阐述了文物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一步对其进行解释并指出:“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还可以找到一个独特的文明,一个显著的发展还是一个历史事件见证城乡环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届大会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其中明确界定历史文化遗产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三种类型[1]。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通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批复
正文:
----------------------------------------------------------------------------------------------------------------------------------------------------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通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批复
云政复[2015]31号
玉溪市人民政府:
《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批准通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请示》(玉政发[2014]24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通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请尽快组织编制好重要街区和地段的详细保护规划,指导通海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建设。
三、高度重视通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
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建设、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对保护范围内
的建设项目要严格审查,不得进行与历史文化名城环境与风貌不相协调的建设活动。
注重城市环境整治和历史建筑修缮维护,保持城市的传统风貌和格局,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和传承发展。
广泛开展宣传,完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增强公众对通海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意识。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文物局要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确保规划顺利、有序实施。
云南省人民政府
2015年6月11日
——结束——。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案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名村的保护是保护我国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重要举措。
下面将列举几个成功的保护案例。
1. 丽江古城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为保护古城独特的纳西族文化和建筑风格,政府采取了限制车辆通行、重点修缮古建筑、控制商业开发等措施,同时加强社区参与,鼓励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文化的传承。
2. 南京夫子庙南京夫子庙位于南京市秦淮河畔,是中国四大古街之一。
为了保护夫子庙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传统,政府对古街进行了整修,修缮了古建筑,恢复了传统的商业街景,同时引入了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了夫子庙的经济发展。
3. 平遥古城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平遥县,是中国最完整的古代金融商贸中心之一。
为了保护古城的历史文化,政府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包括限制车辆通行、严格控制商业开发、修缮古建筑等,同时加强了对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4. 丹阳古城丹阳古城位于江苏省丹阳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为了保护古城传统手工艺等工作。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宣传和推广,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5. 普陀山古镇普陀山古镇位于浙江舟山市,是著名的佛教胜地。
为了保护古镇的历史风貌和宗教文化,政府进行了修缮古建筑、整治环境、规范商业活动等工作。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佛教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吸引了更多的信众和游客。
6. 华阴古镇华阴古镇位于陕西华阴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为了保护古镇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传统,政府进行了修缮古建筑、整治环境、保护传统手工艺等工作。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7. 香格里拉香格里拉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为了保护村庄的藏族文化和自然环境,政府进行了修缮古建筑、整治环境、保护传统手工艺等工作。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藏族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8. 开封古城开封古城位于河南省开封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有倒塌的倾向,有的屋顶和墙布都有部分老化现象。
虽然政府都有统一的保护措施和修缮计划,但实施的效果不尽理想。
3.3地理区位弱和交通通达性差太极村依山傍水,远离市区,通往太极村只有一条弯曲的县道,路面质量差,且对外交通通达性差。
同时,宣传力度不足等原因,太极村的保护和发展尚未形成一套比较规范的少,开发范围小、旅游项目单一,开发层次较低。
深厚的感情和强烈的自豪感。
然而,目前云龙县古镇、古村众多,各古村落旅游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同质化竞争现象。
因此,未来云龙县旅在不同的村镇组织不同的旅游线路,规划不同的旅游项目,如天然太等。
风景名胜、自然环境等提出分类、分区、分级的保护要求;对现状具田、自然植被种类及分布、传统农作物种类及分布等提出保护要求。
向、宽度、传统利用形式,公共空间的尺度、形状,重要天际线和景与天然太极景点的关系,划定保护层次区域。
其中,太极村与周围山、极村首列保护内容。
护与利用。
包括太极文化、明清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对传承护。
包括对属于太极村传统村落民俗节庆及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提出太极村文化空间、线路保护和利用的要求和措施。
承。
包括重视保护传统建筑修缮与建造的工匠队伍,并积极吸收年轻示。
包括结合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建立独立或成系列的陈列馆或、生态等各方面的信息,同时注意各类信息之间的相互支撑与关联。
有很高的建筑历史价值。
另外,太极村周边也有众多特色鲜明的旅游乡宝丰等,且彼此相距不过几公里。
云龙县的旅游产业布局,可考虑式推广、错位式发展。
同时,结合地方特色美食、特色手工艺品等,系,推动云龙县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太极村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的服务设施。
太极村的旅游需要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作为支撑,同时,步设置部分旅游设施。
一方面可减少旅游开发的初期投资,提高村镇村改造、新建住宅时,可考虑利用村民住宅发展民宿、农家乐等产业,游住宿,可吸引更多特殊兴趣和需求的游客前来。
兼顾村庄公共服务,将极大地提高太极村的旅游接待能力,同时也为太极村经济的发展相关政策法规,正确引导和规范旅游市场。
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保护区划
姚赯n;蔡晴
【期刊名称】《中国名城》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基于对现行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乡土历史聚落保护规划的历史以及个人实践经验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保护区划,提出了一个涵盖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划的由文物保护范围--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风貌协调区四级区划组成的保护区划体系.
【总页数】5页(P45-49)
【作者】姚赯n;蔡晴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建筑系;南昌大学建筑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8
【相关文献】
1.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中的建筑分类策略研究——以三亚崖城历史文化名镇与山东朱家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为例 [J], 张弓;霍晓卫;张杰
2.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巍山县东莲花村等15个村镇街区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名镇街区的通知 [J], ;
3.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 赵洁民;李彩军;张丽霞
4.省人民政府关于黔东南自治州榕江县栽麻镇大利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2019—2035年)的批复(黔府函[2021]5号) [J],
5.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J], 胡诗文;陈金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体系规划研究刘学【摘要】Combining with the compilation of the Protection System Planning of Famous Cities,Towns and Villages of History and Culture of Yunnan Province,this paper has brought forward a kind of framework guidance documents with open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ascertained and unascertaine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in Yunnan province,so as to guide and manage future protection work in good order and gradually construct and improve the protection system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Yunnan province.%结合编制《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体系规划》,对云南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研究思路、编制办法和规划成果进行了系统的解析,提出了针对云南省现已查明和尚未查明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构建一种具有开放性特征的框架性指导文件,以有序地指导和管理未来的保护工作,并逐步构建和完善云南省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
【期刊名称】《中国名城》【年(卷),期】2011(000)009【总页数】6页(P20-25)【关键词】云南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规划【作者】刘学【作者单位】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乡规划【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2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其历史文化遗产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中国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实施状况的研究与评价——以云南历史街区为例引言: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的骨骼和见证,承载着文化、历史和人文特征。
作为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历史街区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与更新。
本文以云南历史街区为例,对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实施的状况进行研究与评价,旨在探讨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实际效果和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
一、云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实施情况云南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历史街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云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工作得到了广泛关注。
1.保护成果方面在云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方面,通过加强政策法规制定和执行,加大经费投入,制定详细的保护规划,并对历史街区内的建筑进行修缮,保护了历史街区的原貌和特色。
另一方面,云南积极推动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通过开展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促进历史街区的繁荣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问题与挑战然而,在云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一些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仅停留在表面,缺乏专业性的保护规划和措施,导致一些历史建筑遭受破坏或改建。
其次,历史街区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仍存在一定难度,许多历史街区既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又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经济利益,这需要找到平衡点。
再者,云南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也面临着意识观念、人员培养等诸多问题。
二、云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评价针对云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实施状况,我们可以进行一定的评价。
1.保护成果评价云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通过政府的力量和市场的参与,一些历史街区的原貌保存完好,并且成为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
例如,大理古城和丽江古城作为云南历史街区的代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繁荣。
2.问题与挑战评价然而,云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首先,保护工作的不规范和不专业,导致历史建筑的破损和破坏;其次,历史街区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仍然存在一定困难;再者,历史街区保护工作的宣传与推广还需加大力度,提高社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苏斐然】云南彝族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研究[摘要 ]彝族传统村落数量众多,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对其保护和利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云南彝族传 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中存在着保护意识不强、旅游开发不当、 申报积极性下降、村落日益空心化、保护资金渠道不畅、借 助外力改造效果不尽如人意等问题。
必须提高认识,遵循传 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的正确原则,处理好旅游业发展与村落保 护的关系, 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 多渠道筹措资金 ,推进云南彝族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云南; 彝族 ;传统村落 ;保护;利用传统村落 ,原名“古村落”,2012 年 9 月经传统 村落保护和 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 将习 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
其是 指 1911 年以前建村的拥有物质形态和 非物质形态文化遗 产 , “是人类聚集、但其村落环境、 建筑、 历史文脉、 生产、生活和繁衍的最初形式,处于演进发展之中, 传统氛围均保存较好” [1](p.6) 201。
2 年以来,省向国家登记上报传统村落近 3000 多个,到 2016 年 11个,占全国国家级传统村落总数的 20%, 数量连续三年位居 全国之首。
云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的县(市、区)覆盖率已 达 96% 以上,其中彝族传统村落的数量占一半以上。
近年云南月,被列入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共有 615来,云南一些彝族村落逐渐名闻遐迩,成为旅游者向往的地方。
然而,数量优势的背后,却潜藏着问题和危机, 需要我们深入进行研究解决。
、云南彝族传统村落的基本情况彝族是云南省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约有502.8 万。
云南的彝族主要分布在横断山脉南部哀牢山脉、乌蒙山脉和金沙江、红河、南盘江流域。
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建立了1 个彝族自治州、 6 个彝族自治县,建立了彝族同其他1 至2 个民族共同实行区域自治的自治州1 个、自治县9 个。
彝族作为人口众多、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民族,在长期生存和发展中,形成了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古村落, 成为云南省传统村落中蔚为大观的景象。
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条例【法规类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文字号】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5号【发布部门】云南省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2007.11.29【实施日期】2008.01.01【时效性】已被修改【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修改依据】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25件涉及行政强制的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5号)《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条例》已由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07年11月29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7年11月29日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条例(2007年11月29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和管理,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是指经国务院或者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具有重大历史、科学、文化价值或者纪念意义的城市、镇、村、街区。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坚持统筹规划、科学管理、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规划和保护详细规划。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申报和保护工作。
发展和改革、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民族宗教、旅游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保护工作。
第七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保护专项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普查、规划、保护等工作。
历史文化村镇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变革,其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坚持传承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价值,是值得重点开发和保护的对象。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日益发达,各地区的旅游建设逐渐着眼于当地历史文化村镇的旅游开发。
目前有众多地域文化深厚的村镇进入了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和名村的建设名单中,例如广为人知的云南省剑川县沙溪镇、云南省腾冲县和顺镇、云南省凤庆县鲁史镇等。
这些历史文化名镇历经了多个时代的变迁,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本来面貌,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和弘扬当地特色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许多特色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云南省剑川县沙溪古镇沙溪古镇•茶马古道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开发撰文/谢雪燕旅游开发对历史文化村镇的影响对当地经济层面的影响。
历史文化村镇经过千百年的积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当地特色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要传播载体。
随着地域和民族的不同,历史文化村镇在空间分布、建筑形态和文化内涵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展示着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
我国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高度重视传统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倡历史文化村镇的开发与保护并举。
进行旅游开发能够带动历史文化村镇的经济增长。
例如,云南大理的沙溪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富足的物产,早在汉唐时期就成为茶马古道上重要驿站,随着时间的流逝,沙溪古镇的繁华虽已褪去,但仍保留着原来的历史意蕴,许多游客被深深吸引,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对当地社会层面的影响。
旅游开发必然会给历史文化村镇带来显著的社会变化。
首先,改变人口结构。
开发前在历史文化村镇内活动的居民基本是当地原住居民,经过开发后涌入了众多观赏游玩的游客。
游客数量甚至超过了当地原住民的数量,游客承载力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在不断改变着当地的人口结构。
其次,云南省凤庆县鲁史镇大理巍山古镇云南省腾冲县和顺镇处中为其所感染,以致自身的思想尺度和认识观念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变。
产业化视角下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玉溪市
通海县纳古镇为例
陈妍澹
【期刊名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年(卷),期】2024()6
【摘要】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化是根;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文化充分体现软实力。
云南省有很多少数民族文化,当前在努力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在此背景下,怎样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
基于此,本文以玉溪市通海县纳古镇为例简要分析了产业化视角下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措施,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总页数】4页(P0168-0171)
【作者】陈妍澹
【作者单位】通海县纳古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4
【相关文献】
1.田野调查视野下的民族团结——以云南通海县纳古镇为例
2.发展视角下的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基于云南的田野调查
3.新媒体视角下少数民族村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翁丁佤寨为例
4.产业化视角下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的保护与传承5.在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视角下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对策研究——以德宏师专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