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园林
- 格式:ppt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10
日本园林日本传统园林有三类:筑山庭。
平庭。
茶亭。
从形式上说,日本园林有三种主要类型:①池泉式庭园(后期为回游式庭园)②枯山水庭园③茶庭,更确切的名称是“露地”日本造园活动发展史古代园林(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形式:早期池泉园、宅院式的寝殿造庭园、作为佛寺的净土庭园•代表作:平等院凤凰堂,金阁寺中世园林(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和南北朝)•形式:武家式样和书院式样的宅院,宗教园林中枯山水园林流行•代表作:京都的大仙院和龙安寺近世园林(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主要形式:比较大尺度的回游式庭园以及茶庭•代表作:桂离宫现代园林(明治、大正、昭和及平成时代)桂离宫及仙洞御所、修学院离宫、京都御所,号称京都的四大名园池泉庭园所谓池泉庭园,就是挖坑造园,坑里注满水,里面建上岛屿、钓鱼台、小桥、港湾这样的缩景,并用游廊连接,园子里种植花木,这就是最初的池泉庭园寝殿造庭园寝殿造园林形式是中轴式,轴线为南北向。
园中设大池,池中设中岛,岛南北用桥通,池北有广庭,广庭之北为园林主体建筑寝殿。
寝殿平面形式与唐风时期不同,不再是左右对称,而是较自由的非对称。
池南为堆山,引水分两路,一路从廊下过,一路从假山中形成瀑布流入池中,池岸点缀石组,园中植梅、松、枫和柳等植物。
人们在湖中荡漾着小舟,有音乐的伴奏,吟诗作歌或举行酒宴等活动。
不过这只是一种规范的描述,因地形的变化,湖的形状、建筑的配置等都随之自由地变化。
净土庭园在佛教进一步巩固地位的过程中,平安末期(12世纪70年代)源空开创净土宗,佛家按寝殿造园林格局演化为净土园林,流行于寺院园林之中。
许多舍宅为寺的寺园和皇家敕建或贵族捐建的寺院大多体现了净土园林特点。
园林格局依旧是中轴式、中池式和中岛式,但建筑的对称性明显保留下来。
轴线上从南至北依次是大门、桥、水池、桥、岛、桥、金堂和三尊石(指仿佛教的三座菩萨的石组)。
为与宗教仪式相结合,园林与戒坛结合,用植栽、木牌、垣墙、地形、地物、道路或帷幕把道佛界和俗界分开,石组布局用三尊佛教菩萨作为象征物。
园林所谓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园林艺术▪园林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象,是与科学相结合的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包括,东方园林、欧洲园林以及阿拉伯园林日本园林▪日本从汉代起,就受中国文化影响。
园林亦是如此,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而自成体系日本所特有的山水庭,精巧细致,极富诗意和哲学意味,形成了极端“写意”的艺术风格。
日本园林的发展▪史前时代▪据日本的《古事记》(完成于112年)和《日本书记》(完成于720年)记载,日本在公元3~4世纪时即有苑园。
▪飞鸟时代▪这个时期受海洋景观的刺激,池中之岛兴起,还有瀑布、溪流的创作。
庭园建筑也有了发展▪平安时代京都山水优美,都城里多天然的池塘、涌泉、丘陵,土质肥沃,树草丰富,岩石质良,为庭园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封建时代▪宋朝禅宗传人日本此时已逐渐形成“缩景园”和佛教方丈庭的园林形式。
▪室町时代:(14~15世纪)是日本庭园的黄金时代,造园技术发达,造园意匠最具特色,其中以龙安寺方丈南庭为代表的所谓“枯山水”庭园最为著名。
▪桃山时代:茶庭顺应自然,一旦进入茶庭好似远离尘凡一般。
▪江户时代:(17~19世纪)初期,完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的民族形式,并且确立起来。
▪明治维新:日本庭园开始欧化,但私家园林仍以传统风格为主。
日本园林的种类▪日本园林一般可分为枯山水、池泉园、筑山庭、平庭、茶庭、露地、回游式、观赏式、坐观式、舟游式以及它们的组合等。
池泉园是以池泉为中心的园林构成,园中以水池为中心,布置岛、瀑布、土山、溪流、桥、亭、榭等。
平庭即在平坦的基地上进行规划和建设的园林,一般在平坦的园地上表现出一个山谷地带或原野的风景。
枯山水枯山水是日本式园林的一种,一般是指由细沙碎石铺地,偶尔也包含苔藓、草坪或其他自然元素。
建于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是日本最有名的园林精品京都龙安寺具深意的一幅写意抽象画,它占地呈矩形,面积仅330平方米,庭园地形平坦。
2023-11-20CATALOGUE目录•日本庭院景观风格概述•日本庭院景观主要风格类型•日本庭院景观的设计要素与技巧•日本庭院景观风格的现代应用与创新日本庭院景观风格概述01日本庭院景观的定义与特点日本庭院景观,通常也被称为日本园林,是日本传统美学与文化的体现,它以自然元素为基础,通过精心设计和组织,创造出一种和谐、宁静且富有禅意的环境。
特点注重细节与整体和谐的统一,追求自然与人工的微妙平衡。
常运用石头、水、植物等元素,以简洁、静谧的氛围见长。
日本庭院景观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历史日本庭院景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受到中国文化和佛教的影响。
在平安时代(794-1185),日本园林开始展现独特风格,摆脱了中国文化的束缚。
禅宗在12世纪传入日本后,对园林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枯山水这种代表性风格。
文化背景日本庭院景观与日本文化、宗教、艺术紧密相连。
如茶道文化与露地(茶庭)的设计,禅宗与枯山水的关联等。
同时,日本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也深刻反映了在庭院设计中。
与中国园林的区别:中国园林注重的是自然山水的再现,讲究的是曲折迂回,而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和抽象,以简洁、静谧见长。
与欧洲园林的区别:欧洲园林通常注重几何对称和轴线布局,强调人工的雕琢和装饰,而日本园林则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避免过多的人工痕迹。
总的来说,日本庭院景观风格是一种独特且富有深度的园林艺术形式,它深受日本文化、历史和宗教信仰的影响,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文化的精华,最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特点。
日本庭院景观与其他园林风格的区别日本庭院景观主要风格类型02简约禅意。
详细描述枯山水以沙石代替水,常常配以常绿植物、石头、苔藓等元素,构造出一种简约而充满禅意的庭院景观。
这种风格体现了日本禅宗修行者对于自然的敬畏与尊重,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于极简美学的追求。
总结词冥想空间。
详细描述枯山水庭院设计精巧,沙石的纹路、石头的布局都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这种设计旨在为观者提供一个冥想的空间,让人在庭院中能够静下心来,感受自然与自我之间的和谐。
日本园林日本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流长。
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
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
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在表现自然时,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园林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的特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的思索和领悟......一、园林发展史日本历史分成古代、中世、近世和现代四个时代,每个时代又分成若干朝代。
园林历史阶段亦据此而分成古代园林、中世园林、近世园林和现代园林四个阶段。
古代园林指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园林(日本国都经常搬迁,每个朝代都是以国都所在地命名,如奈良时代的京城在奈良),中世园林指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和南北朝的园林,近世园林指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的园林,现代园林指的是明治时代以后的园林,包括明治、大正、昭和及平成时代的园林。
(一)、大和时代园林(公元300年至公元592年)在公元五世纪,建立大和国。
大和国亦不断向中国派出使者,向中国学习文化,其中园林艺术就是一项。
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成书于公元712年,它与公元720年成书的《日本书记》都提到了皇家园林情况,虽然细节不清,但亦可追到一丝踪迹,如掖上池心宫、矶城瑞篱宫、泊濑列城宫等。
这些皇家园林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苑内更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
穿池起苑池内放养鲤鱼,苑内奔走禽兽,天皇在园内走狗试马,远足田猎。
(二)、飞鸟时代园林(公元593年至公元710年)此期园林亦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所有古园今已不存,但是,园林史料还是清楚地记载了这一时代的园林,有藤原宫内庭、飞鸟岛宫庭园、小垦宫庭园、苏我氏宅园等。
(三)、奈良时代园林(公元711年至794年)此期日本全面吸取中国文化,整个平城京就是仿照当时中国的首都长安而建,史载园林有平城宫南苑、西池宫、松林苑、鸟池塘和城北苑等,另外还有平城京以外的郊野离宫,如称德天皇(718-770年)在西大寺后院的离宫。
日本园林的类型与风格解析资料日本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基础,采用恰当的建筑和植栽手法精心构筑而成的,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在于注重空间营造和构图美学,强调不同季节、时间和观赏角度的变化。
以下是对日本园林类型与风格的解析资料。
1. 借景园林借景园林是将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入园林设计中的一种风格。
设计师常常在园林的景观中寻找与周围环境相呼应的风景,如山脉、水系、树木等,因此借景园林的造景更多地基于自然环境,呈现出一种朴素自然的美感。
代表作品包括京都的金阁寺和银阁寺,以及东京的池袋西口公园。
2. 池泉回廊园林池泉回廊是由一条环形游廊围绕着园中池泉而形成的设计模式。
池泉回廊园林的特点在于其回廊呈收敛的弯曲形状,给人以流畅和舒适的感觉,并借助池泉的反射和回声,增强了园林的空间感和气氛。
代表作品包括京都的清水寺和奈良的东大寺南大门。
3. 枯山水园林枯山水园林以石头为主要材料,利用石头的纹理、形态和规模差异来营造园林景观,形成抽象的山水意境。
枯山水园林的特点在于其完美的对称性和排列规律性,强调对比和空间感,并加强了自然景观和人文元素的融合。
代表作品包括京都的龙安寺和石头寺。
茶园林是指专门用于茶道和茶会的花园。
茶园林的设计手法非常朴素简洁,常常采用自然山水和树木,并利用几何形状和排列方式来表现内涵。
茶园林注重的是静谧和自然,设计师将茶道的培养和修养融入到园林中,促进茶道文化的传承。
代表作品包括京都的大德寺和东京的新宿御苑。
5. 游憩园林游憩园林用于人们进行休闲娱乐活动的花园。
游憩园林的设计理念以人为本,强调园林与公众的互动和联结,使之成为一个人们欣赏自然、享受生活的场所。
游憩园林的特点在于其阻隔和透明的空间设计,时而强调视觉的开放和流动,时而突出互动和亲密度。
代表作品包括东京的上野公园和冲绳的销毁冲浪别墅国立公园。
总之,日本园林不仅重视自然的山水环境,更注重人文的内涵和审美价值,在美学和哲学层面上追求极致完美,并进而影响世界园林建筑的发展。
日本传统园林日本古典园林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东方园林中亦是仅次于中国园林,位居第二。
日本过去一直深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影响,但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也孕育了大和民族独特的文化。
日本园林大致可分为六个时期1.飞鸟时代中国汉代佛教经朝鲜传入日本,与“汉地佛教”不同的是,日本的佛教更倾向于“印度佛教”,园林艺术随之传入,出现中国式园林——池泉庭园,模拟海景和山,有水池,中设岛。
2.平安时代日本园林史的辉煌时期。
在贵族阶级,由唐风园林发展为寝殿造园林。
作为一种住宅形式,发展成为寝殿式庭园。
舟游式池泉庭园成为寺庙园林重要类型。
文化上摆脱了完全模仿,形成和风文化。
3.镰仓时代日本传统的贵族文化开始衰落,开始武士执政的历史。
下层武士的不满和倒幕势力的强大,国内战争四起,政权的不稳定使人们更多地用佛教禅宗的教义来指导现实生活。
与禅宗相应地产生了以组石为中心追求主观象征意义的抽象表现的写意式山水园,最后发展固定为枯山水形式。
枯山水特点:在没有水源的情况下,通过沙、石的组合达到模拟创造出水的感觉。
也有用植物代替沙,叫植物枯山水。
石象征海景,沙象征海水,可分两种:一种是在庭院内堆土或叠石成山、成岛,使庭内富于变化;另一种是在平坦的庭内点置、散置、群置山石。
4.室町时代学问和书院作为贵族、武家和禅僧共同的纽带,把僧家和武家结合在一起,大将军或大名常在晚年出家,或舍宅为寺,或捐建寺园,使园林出现武家和僧家两种特点。
僧家的特点是园林中石组和植物的表达以枯寂和佛义为主。
武家特点的表达是石组和建筑的粗旷和宏伟。
在皇家园林和武家园林中的舟游式寝殿造园林渐渐被舟游和回游相结合的书院造庭园所替代。
书院造后期,枯山水成为一种象征写意式园林。
5.桃山时代茶庭的兴起,其作为茶室的辅助庭园,起源与茶道有关,来源于禅宗。
先进茶庭,再入茶室,包括石灯笼、石水钵。
种植常绿植物,大部分面积为草地或绿苔,开花植物只用梅。
茶庭为培养情绪的缓冲地带,非常注重自然的姿态,在茶道上配置了各种设施,除了普通的园路外,还有匕石、丁布,另外也设置了起照明作用的石灯笼,洗手用的蹲踞,种植上也避开花灌木而选择常绿树为主的植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