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唐僧人物形象思维导图
- 格式:pdf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1
西游记思维导图完整版,清晰又漂亮的脑图分享作者:知犀思维导图西游记电视剧相必大家都看过,那么西游记的原著大家有了解过吗?电视剧里的很多情节都是根据原著进行改编的,相比起来还是有很大差异的,那么原著到底有哪些内容呢?我们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一起来梳理一下西游记。
小说简介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全书主要描述了唐僧师徒无人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去到西天取得真经,最终成佛的故事,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因此也被列为了四大名著。
作者简介吴承恩先生,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也就是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是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文学家。
生于一个由官沦落为商人的家庭,自小便家境贫寒,晚年虽然出任县丞,但因看不惯官场的黑暗而愤然辞官。
创作背景西游记一书取材于大唐年间玄奘法师独身前往佛教发源地天竺(今印度)学习佛法,并最终带回佛经657部而轰动长安的故事,后来历朝历代将此故事多番加工,吴承恩先生又糅杂了民间传说,最终写成此书。
主要人物本书的主要人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分别是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以及白龙马,其中孙悟空这一人物,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弼马温、大闹天宫、七十二变、如意金箍棒等等都是他的标志。
思想内容西游记的告诉我们要实现一个美好的理想,要完成一种伟大的事业,定会遭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而且必须战胜这些困难。
同时又通过一些其中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以及人民的反抗,如“大闹天空”。
艺术特色西游记展现了一个神化的动物世界,同时又把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那一套人情关系,阶级观念融合了进去,充满了奇幻感,所以从西游记一书中,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能够感受到当时的世态人情,可以说是趣味性与娱乐性极强的一部作品。
以上就是西游记的主要内容了,其实西游记一书包含的东西非常多,慢慢铺开的话可以是非常庞大的内容,这些也都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梳理,帮助大家更好更快的了解这些内容。
中考语文名著《西游记》讲练复习——8女儿国招亲一、原著回目《西游记》第五十三回:禅主吞餐怀鬼孕黄婆运水解邪胎第五十四回: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第五十五回:色邪淫戏唐三藏性正修持不坏身二、思维导图三、故事概括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途经西梁女国。
此国尽是女子,无有男子。
当师徒四人进城时,众人皆对他们投来好奇的目光。
女儿国国王听闻唐僧相貌堂堂、丰姿英俊,便心生爱慕,欲招其为夫婿。
国王派太师前往驿馆向唐僧求亲,唐僧闻之,连忙拒绝,称自己肩负取经重任,不可留恋儿女私情。
但太师告知,若唐僧不应允这门亲事,便无法换取通关文牒,难以西行。
唐僧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
孙悟空知晓后,心生一计,让唐僧暂且假意答应这门亲事,待取得通关文牒后再寻脱身之计。
于是,唐僧依计而行。
女儿国国王满心欢喜,大摆宴席,与唐僧同游御花园,情意绵绵。
然而,在婚礼即将举行之时,唐僧师徒欲借机逃走。
但女儿国国王察觉,深情挽留。
此时,蝎子精突然出现,将唐僧掳走。
孙悟空、猪八戒与沙僧同蝎子精展开一番激战,却难以取胜。
最终,在昴日星官的帮助下,成功降伏蝎子精,救出唐僧。
唐僧师徒四人这才得以继续踏上西行取经之路。
四、情节结构1.故事情节开端:唐僧师徒来到女儿国,女儿国国王听闻唐僧相貌英俊,欲招其为夫婿。
发展:国王派太师前往驿馆求亲,唐僧拒绝。
孙悟空献计,让唐僧假意答应。
高潮:唐僧与国王同游御花园,情意绵绵。
婚礼前夕,唐僧师徒欲借机逃走,却被蝎子精掳走。
结局:孙悟空等人与蝎子精激战,在昴日星官的帮助下,成功救出唐僧,师徒四人继续西行取经。
2.矛盾冲突在《女儿国招亲》这一情节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显著的冲突:情感与使命的冲突:女儿国国王对唐僧一见钟情,渴望与他共结连理,过上幸福的生活,这种真挚热烈的爱情情感是发自内心的。
然而,唐僧肩负着西天取经、普度众生的伟大使命,这使他无法接受国王的爱意。
他的内心在个人情感的萌动和取经的神圣使命之间激烈挣扎,这种冲突深刻地考验着他的意志和信念。
《西游记》思维导图,史上最全!《西游记》内容梳理一、作品名片《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吴承恩编写而成。
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
作者通过虚幻的世界,对封建统治者的态度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
玉皇大帝手下十万天兵天将,竟然抵不过孙悟空的一条金箍棒,而让真正的贤才去当不入流的马夫,其统治之黑暗不言而喻。
如来佛祖所创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以钱财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许手下人收取贿赂,这反映封建社会官官相护的黑暗情景。
二、作者简介吴承恩(1501年—1582年) 字汝忠。
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汉族,明代小说家。
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在81岁左右时去世。
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
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三、主要内容《西游记》全书分为四大部分:一、从第一回到第七回是全书的引子部分,叙述孙悟空出生、求仙得道、大闹“三界”《西游记》一边安排孙悟空出场,交代清楚其出身、师承、能耐、性情;一边通过孙悟空在天、地、冥、水四境界穿越,描绘四境界风貌,建立一个三维四境界立体思维活动空间;二、从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描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的故事,交代取经缘起;三、十三至九十九回写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小白龙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四、第一百回为全书的结尾,描写师徒四人取经回到东土,都得道成为真佛。
①明朝②如意金箍棒③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后,唐僧赶他走,孙悟空向师父下拜告别。
④斗战胜佛⑤请求观音菩萨帮助⑥悟空(孙悟空) ⑦美貌农妇⑧白骨精变成老公公⑨善财童子⑩铁扇公主⑪红孩儿被降伏⑫净坛使者⑬激将法⑭大战流沙河⑮逆来顺受,不会反抗⑯八部天龙广力菩萨【教材出处】统编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P132~P138(《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作者简介】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①明朝(朝代)著名小说家。
【内容概况】《西游记》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代章回体神魔小说。
由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唐僧出世和取经事件的由来;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三大部分组成。
【作品主题】全书以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描绘了奇异的神魔世界。
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和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表现了惩恶扬善的主题。
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以及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寄托了作者关于社会与人生的理想。
【艺术特色】①全书故事引人入胜;②善于塑造人物;③以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描绘了奇异的神魔世界。
【阅读方法】①精读。
对于经典的情节细读,了解经典情节的来龙去脉,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赏析人物语言;②跳读。
对于与阅读目的无关、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套路雷同的、情节简单的可以选择跳过。
【主要人物及相关情节】
1.孙悟空
悟空三次离师:
③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后,唐僧赶他走,孙悟空向师父下拜告别
大闹天宫→大闹黑风山→大闹五庄观→三打白骨精→斗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智
3.唐僧
5.白龙马。
主要事件:猴王出世,出生于花果山,自开辟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
曾闹龙宫、扰冥府、搅蟠桃会、大闹天宫,向天庭的最高统治者挑战。
后受观音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
大闹天宫:孙悟空不满天庭的压迫,大闹天宫,最终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次识破白骨精的诡计,保护唐僧,却被唐僧误解,被逐出师门真假美猴王:孙悟空与六耳猕猴大战,最终被如来佛祖识破,六耳猕猴被消灭品质:勇敢,机智,忠诚勇敢:孙悟空面对强大的敌人,从不退缩,敢于斗争机智:孙悟空善于运用智慧,解决问题忠诚:孙悟空对唐僧忠心耿耿,始终保护唐僧的安全语言:孙悟空的语言幽默风趣,常常用俏皮话逗乐唐僧主要事件:金蝉遭贬,为金蝉子,因偷懒被贬下凡,经历十世轮回后取得真经,方成正果。
江收服孙悟空:唐僧在五行山下救出孙悟空,并收他为徒善良:唐僧对众生充满慈悲,从不伤害任何生命坚定:唐僧对取经的信念坚定不移,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坚持到底慈悲:唐僧对众生充满慈悲,总是以慈悲之心对待他人语言:唐僧的语言庄重严肃,常常用佛法教导徒弟主要事件:夜宿乌鸡国时,因贪财提出与孙悟空一同去偷宝贝。
在取经路上,经常因饥饿和困倦而闹出笑话。
酒后戏嫦娥,被贬下凡成为猪妖。
在高老庄“霸占”高翠兰。
调戏嫦娥:猪八戒在天庭调戏嫦娥,被玉帝贬下凡间投胎为猪:猪八戒投胎为猪,成为猪妖娶媳妇:猪八戒在高老庄娶媳妇,后被孙悟空收服品质:懒惰,贪吃,好色懒惰:猪八戒懒惰成性,总是偷懒贪吃:猪八戒贪吃,总是偷吃食物好色:猪八戒好色,总是调戏女性;语言:猪八戒的语言幽默风趣,常常用俏皮话逗乐唐僧原为流沙河中的妖怪,后被唐僧收为徒弟。
在取经过程中,主要负责挑担和照顾师父,虽然话不多,但始打破琉璃盏:沙僧在天庭打破琉璃盏,被玉帝贬下凡间被贬下凡间:沙僧被贬下凡间,成为妖怪保护唐僧:沙僧保护唐僧,成为他的徒弟忠诚:沙僧对唐僧忠心耿耿,始终保护唐僧的安全老实:沙僧老实本分,从不惹是生非勤奋:沙僧勤奋努力,总是默默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语言:沙僧的语言朴实无华,常常用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西游记思维导图(帮你很快记住整个故事环
节)
1.这幅西游记思维导图分别从人物,取经队伍,佛道相争,长生不老的方法,神仙的定位来讲述西游记这本名著的。
人物也是从唐太宗,孙语空,猪八戒,沙和尚,观音,牛魔王,铁扇公主,如来,妖,仙介绍。
其次细化。
2.西天取经讲述了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取经人物的组成,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次西天取经,从挑战,人选,原则,目的分析。
3.佛道相争,这个是在电视剧中没有涉及的,这里也讲述了道派和佛牌在西游记各自的形式,以一种诙谐的现代化的角度描述了出来,是大家更能接受。
4.最后一个主题说的是西游记中长生不老的方法,看完这个,终于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想吃唐僧肉了,他就相当于移动的一万年才能出现的蟠桃和人参果啊,哈哈,谁不眼馋。
除了以上这些,这幅思维导图还展示了西游记的事多具体事件,包括官封弼马温,大闹天空,猪八戒戏嫦娥等经典桥段等。
傲来国 花果山山顶上
七年时间:讲经论道,习字焚香 扫地养花,挑水砍柴
战胜混世魔王,教小猴们操演武艺。
与太白金星至南天门,悟空先到
许旌阳真人,怕大圣闲中生事
人物:南海观世音菩萨
大弟子惠岸行者(木吒)
⑴斩妖台上 刀砍斧剁 火烧雷劈
⑴ 祖讲明将大圣压五行山下原由
⑴人物 | 渔翁张稍 樵子李定
⑴太宗魏征下期对弈
石猴食铁丸 饮铜汁
⑴地点 | 鹰愁涧
起因 | 唐僧被黄袍怪擒入洞中
⑴波月洞擒沙僧 沙僧撒谎护公主
大圣偷得紫金红葫芦
地点 | 钻头号山 枯松涧 火云洞
人物 | 红孩儿 圣婴大王
人物 | 红孩儿 圣婴大王 南海观音
人物 | 唐僧 虎力大仙。
高老庄唐僧收八戒高老庄
庄主高太公在寻找能捉妖怪的法师
高太公三女儿与一又黑又壮的青年成了家
那青年耕地下田、收割粮食样样都行
过了一阵竟变成了一个猪头猪脑的妖怪
猪妖将三女儿锁在了后院不让进去悟空听后答应帮高太公捉妖
猪妖身份
猪妖摸进房中
悟空假扮的三女儿说有人要捉他
猪妖听到是齐天大圣打开门就往外跑
悟空现形跟着猪妖到了一个洞中
猪妖曾是天上的天蓬元帅
醉酒调戏嫦娥被打入凡间投胎
猪妖归降
猪妖打不过悟空
询问缘由护送唐僧取经
猪妖一听
丢下钉耙
说明自己是菩萨让他在这里等唐僧共同去西天取经
悟空将妖怪双手反绑上押回高老庄
说明情况
唐僧十分高兴
叫悟空给他松绑
给他取了个法号叫猪悟能,别名八戒。
第二回思维导图执着:在菩提祖师让孙悟空选择修行志愿时,不管凭师傅怎样说,孙悟空执意要学长生不老之术。
尊师:我们发现,在祖师与悟空对话时,孙悟空总能用一种谦虚、尊重的语气和祖师对话。
天资聪颖:祖师上前打悟空头三下,背着手走入门,关上中门。
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动作,悟空却能破解其中的奥秘:半夜三更从后门进来找我,教你学道。
爱出风头:一日悟空的同学让他表演法术,他立刻来了兴致,变成了松树。
这可以体现出他爱出风头。
有责任心、同情心:孙悟空回归花果山后,看见他的子民受苦,不是放手不管,而是尽力去打败妖怪。
第七回思维导图神通广大论据:太上老君的八卦炉没困住孙悟空,反而孙悟空练成了火眼金睛;十万天兵打不过孙悟空,反而被他打的落花流水,三十六雷将才勉强把他包围。
后来是如来佛祖才控制了他。
这足以显出孙悟空的神通广大。
骄傲自满论据:他不听天庭所有人的劝告,骄傲的他相信自己可以战胜玉皇大帝,结果被如来佛祖制服。
这骄傲自满的习惯是在前几次都成功的基础上养成的。
不虚心与急性子论据:在与如来佛祖交涉时,孙悟空不听如来劝告,急着争得王位,反而在打赌中输了,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
蔑视皇权论据:通过孙悟空的一系列精彩的大闹天宫的描写,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孙悟空含有一种反封建精神。
第二十七回思维导图洞察秋毫:不管白骨精怎样变化,孙悟空都能第一眼识破。
气量较小:孙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唐僧没有一次不生气的。
但在争辩环节,本来凭孙悟空的证据已经让唐僧相信那是一个妖精,可猪八戒的挑拨离间使唐僧改变了想法。
唐僧三次赶他走,前两次没赶走,但第三次孙悟空实在忍不住了,便回了花果山。
因此可看出孙悟空的气量较小(不能说是太小,因为孙悟空至少忍了两次)。
凭理由说话:我们会发现,在孙悟空和唐僧争辩的几次中,孙悟空说每句话时都会附带他这样做的原因。
坚守信念:坚守信念在本回中有两种理解:○1虽然唐僧一再强调不要误伤“平民”,但孙悟空仍坚信那是妖精。
○2在唐僧和猪八戒一再激怒孙悟空时,孙悟空下定了决心要离开,还写了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