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户热计量装置安装图片
- 格式:doc
- 大小:4.10 MB
- 文档页数:3
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管道及散热器安装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民用住宅建筑热水温度不超过70℃、工作压力不大于0.6MPa的采暖管道安装工程。
第一节材料要求12.1.1暖供回干管管材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一般采用热镀锌碳素钢管及管件,管壁内外镀锌均匀,无锈蚀、无飞刺,零件无偏加、方扣、丝扣不全、角度不准等现象。
12.1.2敷设于地面层内管材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一般采用交联铝塑复合管(XPAP)管、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聚丁烯管(PB)管、交联聚乙烯(PE-X)管,管材和管件的颜色应一致,色泽均匀,无分解变色,管材的内外表面应光滑、清洁,不允许有分层、真孔、裂纹、气泡、起皮、皱纹和夹杂等现象。
12.1.3供暖系统的散热器采用柱翼辐射对流内腔无砂铸铁散热器。
12.1.4供暖系统的流量计、水过滤器、调节阀、平衡阀、压力表、温度计主要组件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配件齐全,表面光洁,无裂纹,启闭灵活,有产品出厂合格证。
12.1.5户用热量表箱体的规格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箱体表面平整方正、光洁。
金属箱体无锈蚀,划伤,箱门开启灵活。
保温填料完好,有产品出厂合格证。
第二节主要机具12.2.1套丝机,砂轮锯,台钻,电锤,手砂轮,手电钻,电焊机,电动试压泵等机械、弯管器、热熔机、专用截管器。
12.2.2套丝板,管钳、台钳,压力钳,手锤,钢锯,扳手等工具。
第三节作业条件12.3.1主体结构已验收,现场已清理干净。
12.3.2管道安装所需要的基准线应测定并标明,地面标高线等。
12.3.3检查管道支架、预留套管(孔洞)的位置、尺寸是否正确。
第四节操作工艺1.4.1 工艺流程:1.4.2 安装准备:1 认真熟悉图纸,根据施工方案、技术、安全交底的具体措施选用材料,测量尺寸,绘制草图,预制加工。
2 核对有关专业图纸,查看各种管道的坐标、标高是否有交叉或排列位置不当,及时与设计人员研究解决,办理洽商手续。
3检查预埋件和预留洞是否准确。
热计量装置的规范安装
热计量装置的规范安装是供热计量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新建建筑每户安装了户用热量表、远控阀,每栋楼安装有楼栋热量表,安装中出现的问题均会影响计量数据的准确性;户名地址与表、阀号不一致则会造成结算错误,影响供、用热双方的利益。
这就需要规范热计量设施建设安装,严格把关热计量工程竣工验收。
热表前后直管段距离不够、热表安装方向错误、供回水温传探头反装或者温传探头随意无效放置均影响计量数据,为保证计量数据的准确性,集团公司从热计量装置的安装和验收抓起。
安装前现场踏勘并出具供热计量方案,方案中对热量表安装标准及施工技术全流程作出明确要求,同时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加强跟踪监督,增加样板工程查看工作,及时发现、纠正施工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引导施工安装程序化、规范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技术沉淀与经验总结后,集团公司编制、发布了热量表安装标准图集及施工技术规范,对热计量装置安装全流程做出明确要求,以此为基础指导解决各施工单位遇到的共性问题,有力的保证了热计量装置安装过程中位置合理、方法正确,规避了因安装过程偏差导致的热计量数据不准确。
供热工程竣工后,由集团生产管理部牵头,组织分公司和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对热计量装置的安装质量、安装技术标准执行情况、远传系统抄通情况、验收附表的填写情况等项目进行逐项检查、验收,并对于经常出现的安装问题重点监督检查确保热计量装置使用前的计
量性能及控制功能准确、可控。
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管道及散热器安装工艺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民用住宅建筑热水温度不超过70℃、工作压力不大于0.6MPa的采暖管道安装工程。
第一节材料要求12.1.1暖供回干管管材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一般采用热镀锌碳素钢管及管件,管壁内外镀锌均匀,无锈蚀、无飞刺,零件无偏加、方扣、丝扣不全、角度不准等现象。
12.1.2敷设于地面层内管材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一般采用交联铝塑复合管(XPAP)管、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聚丁烯管(PB)管、交联聚乙烯(PE-X)管,管材和管件的颜色应一致,色泽均匀,无分解变色,管材的内外表面应光滑、清洁,不允许有分层、真孔、裂纹、气泡、起皮、皱纹和夹杂等现象。
12.1.3供暖系统的散热器采用柱翼辐射对流内腔无砂铸铁散热器。
12.1.4供暖系统的流量计、水过滤器、调节阀、平衡阀、压力表、温度计主要组件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配件齐全,表面光洁,无裂纹,启闭灵活,有产品出厂合格证。
12.1.5户用热量表箱体的规格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箱体表面平整方正、光洁。
金属箱体无锈蚀,划伤,箱门开启灵活。
保温填料完好,有产品出厂合格证。
第二节主要机具12.2.1套丝机,砂轮锯,台钻,电锤,手砂轮,手电钻,电焊机,电动试压泵等机械、弯管器、热熔机、专用截管器。
12.2.2套丝板,管钳、台钳,压力钳,手锤,钢锯,扳手等工具。
第三节作业条件12.3.1主体结构已验收,现场已清理干净。
12.3.2管道安装所需要的基准线应测定并标明,地面标高线等。
12.3.3检查管道支架、预留套管(孔洞)的位置、尺寸是否正确。
第四节 操作工艺1.4.1 工艺流程:1.4.2 安装准备:1 认真熟悉图纸,根据施工方案、技术、安全交底的具体措施选用材料,测量尺寸,绘制草图,预制加工。
2 核对有关专业图纸,查看各种管道的坐标、标高是否有交叉或排列位置不当,及时与设计人员研究解决,办理洽商手续。
3检查预埋件和预留洞是否准确。
供热计量及调控设备技术要求(通断时间面积法)一、热计量方式住宅分户热计量采用以楼栋计量、每户热分摊的方式。
分户热分摊方法采用《通断时间面积法》即分摊给i用户的热量(kW•h)=i用户入口通断阀的累计开启时间×用户的建筑面积×楼栋入口的热量表计量的总热量总通断时间×楼栋用户总建筑面积实现室温自动调控,达到分户热计量,满足数字供热分户控制、智能卡表收费、远程监控和抄表要求。
系统构成:楼栋热量总表、电动通断法、室温控制器、自力式压差阀、锁闭调节阀、平衡阀、Y型过滤器、球阀、压力表、温度计、DN15泄水阀。
二、安装方法1、入口装置安装方法(见附件1)2、入户装置安装方法(见附件1)3、室内装置安装室温控制器----安装在门厅或居室中部,距地面净高 1.5米的墙面(如图①②③)。
①室温控制器位置图②室温控制器挂件安装(示意图)③室温控制器安装示意图注:室温控制器要求安装在能够正确反映室内空气温度的位置和高度(距地1.4米)上,同时远离热源、气源、水源处,避免阳光直射。
三、电缆敷设安装设计要求(图纸见附件2)1、管道井共用热力立管旁应预埋DN25穿线管,预埋100×100接线盒,内敷KVVP-4x1.0电缆,每个管道井最底层和顶层配备交流220V/10A电源插座一个。
各单元穿线管应与楼栋热力小室相连。
2、室内温控器固定在门厅或居室中部,距地面净高1.5米的墙面,既要考虑到测温的合理性,同时也使室内布置导线较为美观。
每层管道井至每户应铺DN20穿线管,内敷设超五类屏蔽网线电缆1根,管道井内预埋300×300接线盒。
3、楼栋热力小室与热力站之间应预埋DN50穿线管,内敷设KVVP-4x1.5电缆。
热力小室内应配备热计量系统配电箱AC220V/10A。
简析分户热计量户热计量的概念和形式分户计量的目的:提高用户的热舒适性,根据需要对室温进行自主调节、计量。
分户计量的室内设计温度:分户计量供暖系统的设计室温比常规供暖系统有所提高。
目前,普遍认可的是分户计量供暖系统的室内设计温度比现行国内标准高2℃。
按此规定设计热负荷会提高7~11%。
户间热负荷计算户间热负荷:分户计量供暖系统有一定的自主选择室内供暖温度的功能。
这就会出现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人为节能所造成的邻户、临室传热。
为了避免随即的邻户传热影响,房间热负荷必须考虑由于分室调温而出现的温度差而引起的邻户传热量,即称户间传热量。
分户计量热负荷计算:户间热负荷的计算:目前规范还未给出统一的户间传热计算方法。
一些地方规程中对此作了较具体的规定。
较多使用的方法是按实际可能出现的温差计算传热量,然后考虑可能同时出现的概率。
北京市户间热负荷计算原则1.对于集中供暖用户,不采用地暖时,按6℃温差计算户间楼板和隔墙的传热量;采用地暖时,按8℃温差计算。
2.采用分户独立热源的用户,因间歇供暖的可能性更大,户间传热热负荷温差宜按10℃计算。
3.以各户间传热量总和的适当比例作为户间总传热热负荷,一般可取50%;而顶层或底层垂直方向因只向下或向上传热,故考虑较大概率,可取70~80%。
4.户间传热量不宜大于房间基本供暖热负荷的80%。
分户计量水暖系统布置设置分户计量供暖系统的目的:1.按实际耗热量计费2.节约能源3.满足用户对供暖系统多方面的功能要求。
分户计量系统与常规系统的区别:1.分户计量供暖系统应便于分户管理及分户分室控制、调节供热量—即调节室温。
2.垂直式系统,一个用户由多个立管供热,在每一个散热器支管上安装热表来计量,不仅使系统复杂、造价过高,而且管理不便,因此不能广泛使用。
共用立管分户计量供暖系统的共同特点:1.每户管道的起、止点安装关断阀和其中之一处安装调节阀。
2.应设置热表和温控装置。
热表一般安装在用户进口处。
热计量表安装规范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热计量表安装试行规范根据国家发改委、建设部、财政部《》精神,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实行集中供热的建筑分步骤实行供热分户计量、按照用热量收费的制度。
以实现分户热计量为出发点,在规定热计量方式、计量器具的同时,为达到热计量准确规范,规定了相应的热表安装施工要求:
1. 分户热计量表安装前必须检查过滤器锁闭阀是否清洁,密封处未遭损伤;
2. 分户热计量表安装前必须保持管路清洁干净;
3.必须水平安装于供水支管上,水流方向一致。
4.热计量表与过滤器、弯头相连保证一定的安装距离(前5D,后3D即表前不小于5倍管径表后不小于3倍管径);
5.探头安装,红色探头安装于回水球阀,蓝色探头安装于供水前端(或按照热表品牌规定)
6.信号线质量不小于4×?;
7.线管采用PVC或KBD管;
8.天线有固定处无损坏,天线与天线固定处相距30厘米以上,并且天线头向上,引到室外的天线放在容易摆放。
9其余均与管道安装要求一致。
分户用热计量条件随着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分户用热计量成为了现代供热系统中的重要环节。
分户用热计量是指对每个用户的热能消耗进行精确测量和计费,以实现公平合理的热能使用。
为了确保分户用热计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一些条件是必须满足的。
供热系统的设计和施工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规范。
供热管道的铺设要合理布局,管道材料要选用耐高温、耐压的材质,保证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行。
同时,供热设备的选择和配置也要科学合理,保证供热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热量计量仪表的选用和安装也是分户用热计量的重要条件。
热量计量仪表是测量用户热能消耗的关键设备,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分户用热计量的效果。
因此,在选用热量计量仪表时,需要考虑其测量范围、精确度、稳定性等因素,选择适合的仪表型号。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确保仪表的正确安装和运行。
分户用热计量还需要依赖于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是指将热量计量仪表的读数实时采集到系统中,以便进行数据处理和计费。
数据采集系统需要具备稳定可靠的传输能力,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数据传输系统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性,以防止数据被篡改或泄露。
分户用热计量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和监测机制。
管理机制包括用户信息管理、计费管理等,确保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监测机制包括对供热系统运行状态和热量计量仪表性能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分户用热计量系统的正常运行。
分户用热计量是现代供热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实现公平合理的热能使用至关重要。
为了满足分户用热计量的要求,需要保证供热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质量,选用合适的热量计量仪表,并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同时建立健全的管理和监测机制。
只有在这些条件的支持下,分户用热计量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什么是分户热计量答:供热分户计量是以集中供热或区域供热为前提,以适应用户热舒适需求、增强用户节能意识、保障供热和用热双方利益为目的,通过一定的供热调控技术、计量手段和收费政策,实现按户计量和收费。
简单的说,供热计量就是按用热量的多少收取采暖费,就是用多少热、交多少费。
分户热计量与按面积收费的区别?答:按面积收费的用户,不管用多少热都要交纳全额费用。
用户购买的是规定的室内温度,热了只能开窗户,这样既浪费能源,又不舒适。
供热计量改变了传统供热形式和理念,用户购买的是热量,可根据需求自行调节室内温度。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舒适度,也可以少用热,节省热费。
国家在分户热计量方面的政策和行业标准有哪些答:供热计量的目的在于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在保证供热质量、改革收费制度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
室温调控等节能控制技术是热计量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体现热计量节能效果的基本手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国家采取措施,对实行集中供热的建筑分步骤实行供热分户计量、按照用热量收费的制度。
新建建筑或者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应当按照规定安装用热计量装置、室内温度调控装置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
因此,本规程以实现分户热计量为出发点,在规定热计量方式、计量器具和施工要求的同时,也规定了相应的节能控制技术。
本规程对于新建、改扩建的民用建筑,以及既有民用建筑的改造都适用。
在紧紧围绕热计量和节能目标的前进下,留有较大技术空间和余地,没有强制规定热计量的方式、方法和器具,供各地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自主选择。
特别是分户热计量的若干方法都有各自的缺点,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比较适用的计量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规定,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应当按照规定安装用热计量装置。
目前很多项目只是预留了计量表的安装位置,没有真正具备热计量的条件,我市强调必须安装热量计量仪表,以推动热计量工作的实现。
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的计量方法分户热计量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等舒适度等热费”的计量方案以及满足热用户的舒适度要求。
热量的分摊一般遵循两级分摊模式,如下图所示:热量分摊模式上图中,由供热公司到住户共经历了2次热量分摊过程,楼宇内部用户的实际用热量与楼内总耗热量之间,有很多种方式进行分摊计算,如:温度法、面积法、户用热量表法、通断时间面积法、流量温度法等。
1温度法温度法根据热用户的室内温度和住房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进行供热量分摊。
温度法是基于“等舒适度等热费”的原则,其分摊公式如下式所示:由上式可得,在同一栋建筑中,当室外温度相同时,如果室内温度相同,其分摊的比例是相同的,由此可以保证相同户型的用户在舒适度相同的条件下,热量分摊相同。
温度法的主要特点:(1)温度法不需要对户内供热系统进行大面积改造,适合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适用于大部分的户内分户热计量系统。
(2)保障了热用户之间的公平性。
户间散热导致部分用户在不供热的情况下,室内温度达到一个较高的温度,按传统计费方式,热费为0,但是,按照温度法计量原则,是需要缴纳一定的热费。
因此,温度法保障了热用户之间的公平性,避免了因户间传热所产生的费用。
(3)温度法不仅可以满足用户的舒适度,保障用热公平,同时,还可以提高热用户的节能意识,减少能源消耗。
(4)降低用户耗热损失,保证了耗热量与室温温度变化的一致性。
(5)对设备安装要求比较低。
该方法在实际的推广过程中会存在一些缺点:温度准确性和盗热检测。
温度测量的不准确,会导致热量分摊相差较大,使得热费分摊不均衡。
用户主动放热、盗热行为的存在,使得热量大量浪费,热用户的节能意识也无法得到提高。
2户用热量表法户用热量表法是我国最早引进的供热计量方法之一,该方法需要按户安装热量表,测量热用户的供回水温差和流量来进行热量分摊。
上式中,Qi表示用户由户用热量表测得的用热量,i表示分摊比例。
通过公式可以实现对用户用热量的分配计量,此分摊方式对耗热量计算精确和可靠,受室内家具散热和人为因素散热影响较小,但是在实际的实施中会有很多缺陷:(1)成本较高。
新建住宅集中供暖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安装质量控制结合新建住宅供暖的常用设计形式,以具体工程的分户热计量供暖系统安装为例,分别从施工图纸会审、材料进厂检验与储存、供暖主要设备安装、埋地管道敷设方法与技术要求、镀锌管道和塑料管道连接方法与质量控制、埋地塑料管道的隐蔽方法与要求、埋地塑料管道试压与清洗、系统试压与清洗、热工调试方法与要求等方面介绍了系统的安装质量控制,重点介绍了埋设施工过程中管道的安装质量控制、管道的弯曲质量控制及竣工调试,分析了安装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处理方案。
标签: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质量控制与常规的供暖系统相比,集中供暖分户热计量系统具有高效节能、便于室温调节和热量计量等特点,其应用日益广泛。
但其安装工艺与传统的系统不同,质量和技术要求也不同。
现以北京市大兴区福泰香博园住宅楼为例说明安装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
该工程采用集中供暖分户热计量系统形式,室内供暖系统干管、立管采用热浸镀锌钢管,户内供暖系统为下分双管式系统,采用无规共聚聚丙稀(PP-R)管,热表统一安装于管井内;户内出地面与散热器连接采用热浸镀锌钢管。
由于出地面需采用管件连接,为了进一步避免管件在抵达连接处的时候出现质量问题,这就需要在施工材料方面、施工技术及与之相关的专业施工条件等方面进行有效控制,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加强相关专业的协调沟通及相互配合,是工程创优的关键。
1 安装质量控制集中供暖分户热计量供暖系统,就目前来说,在我国还没有具体形成国家规范以及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目前我国在系统安装方面,大多数主要的依据是来自现有的《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DBJ01-605—2000)和国家规范《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以及北京市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编制的《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和施工试用图集》等来开展各方面具体的工作的,加上在施工具体的过程中进行施工工序的严格把控,进而達到系统安装质量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