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汇总和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72.09 KB
- 文档页数:8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字公式和概念汇总一、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有千米(公里)、米、分米、厘米、毫米。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分米=100毫米1米=10分米1米=100厘米1米=1000毫米1千米(公里)=1000米1千米=10000分米1千米=100000厘米1千米=1000000毫米二、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三、加法:1.加数+加数=和加法的验算方法: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②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四、减法:1.被减数—减数=差减法的验算方法:①被减数=差+减数②减数=被减数—差五、位置与方向。
1、辨认方向的方法:面南背北,左东右西。
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面东背西,左北右南。
面西背东,左南右北。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3、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4、地图通常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六、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除数一定比余数大。
1、被除数÷除数=商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2.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1)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这个数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见到估算、大约、近似数用“≈”3、除法的估算方法:除数不变,把被除数看成是除数最接近的倍数。
4、和倍应用题:小数=和÷(倍数+1)大数=小数×倍数或大数-小数5、差倍应用题:小数=差÷(倍数-1)大数=小数×倍数或差+小数6、除法的解错题。
公式:错误的商×错误的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正确的除数=正确的结果七、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法。
2、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八、时间单位有:时、分、秒、年、月、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归纳及易错题归纳1、知识点梳理(一)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所得的积的末尾添上1个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先把乘数看作与它们最接近的整十数,然后用口算的方法算出结果。
不进位乘法1.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是多少个“十”,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乘法的验算方法:调换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
进位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1.用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得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2.相乘的过程中,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3.每次乘完后,要记住加上进位的数。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写竖式时要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去乘,再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
(二)千米和吨认识千米1.计量路程或测量公路、铁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
千米又叫公里。
2.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3.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把千米换算成米,就是在千米末尾添上3个0;把米换算成千米,就是在米数末尾去掉3个0。
认识吨1.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2.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3.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把吨换算成千克,就是在吨数末尾添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就是在千克数末尾去掉3个0。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用“分析法”的策略解决问题从问题入手,认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探究解题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如果有不同的算法,可以用一种算法检验另一种算法是否正确。
用“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问题首先确定题中的“1倍数”,再根据倍数关系画出线段图。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第一单元除法1、除法计算法则2、判断商的位数:①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商的位数跟被除数相同;如864÷4=(商是3位数),312÷3=(商是3位数)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时,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如246÷6=(商是2位数) 。
3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时,则添0,分为两种情况:注意:商中间、末尾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不能随便少去!4 、计算时我们要养成先估算,再计算,最后再验算的好习惯。
除法的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不必算出准确的结果,而是把一些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然后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就叫做估算。
除法估算举例:312÷3≈300÷3=100除法的验算:能除尽: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5 、辨析容易混淆的文字题:例:①甲是176,乙是甲的6倍,乙是多少?(“的”字左边的“甲”已知时,用“乘法”)乙:176×6②甲是1584,是乙的6倍,乙是多少?(“的”字左边的“乙”未知时,用“除法”)乙:1584÷66 、乘除法混合运算法则:①算式里只有乘除法,要依次计算。
②一个数连续除以另外两个数,相当于除以那两个数的乘积。
例如:200÷2÷4=200÷(2×4)。
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1、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 、对称轴:对折后能使两边重合的线叫做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特点: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沿对称轴将它对折,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4、轴对称图形的有:角、五角星、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和正多边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等.5 、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条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6 、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不等边三角形,非等腰梯形等.7、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和公式学习位置与方向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注意: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傍晚,面向太阳,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晚上,面向北极星,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原数;(4)任何数减0都得原数。
2、没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3、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4、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5、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6、基本规律:(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两位数乘两位数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1)方法一:先用整百数乘一位数,再用整十数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方法二:先用整百整十数的前两位与一位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3)方法三: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2、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先用这个两位数与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小技巧: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公式(上下册全)1、0乘任何数都等于0。
2、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等于0。
3、任何数除以0都“无意义”。
4、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5、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
6、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7、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克和吨来做物体质量的单位。
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8、用字母表示,千克记作kg,克记作g,吨记作t。
9、1千克=1000克 1kg=1000g10、1吨=1000千克 1t=1000kg11、一个三位数乘最大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12、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13、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方形周长= 长×2+宽×2长方形周长= 长+长+宽+宽14、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15、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16、正方形周长=边长×417、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18、要想从一张长方形的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必须以长方形的宽边为边长。
19、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20、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三位数,可能是二位数。
21、被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商末尾不一定有0。
22、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商中间不一定有0。
23、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等于商乘除数加余数。
24、一年有12个月,分7个大月、4个小月和二月。
大月有31天,分别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
小月有30天,分别是四、六、九、十一月。
平年二月有28天,闰年二月有29天。
25、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一年分:上半年、下半年,上半年平年有181天、闰年有182天,下半年平年和闰年都有184天。
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公历年份是4 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25、一年有4个季度,每3个月是1个季度。
第一季度是1月、2月、 3月,平年有90天,闰年有91天;第二季度是4月、5月、6月,有91天;第三季度是7月、8月、9月,有92天;第四季度是10月、11月、12月,有92天。
三年级数学下册必背公式概念汇总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一共有8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
南与北相对,东与西相对,西北与东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
4、知道其中一个方向,可以通过顺时针方向按东、南、西、北的顺序确定其它的方向。
5、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物体为观察点,再进行判断。
6、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物。
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示方向的——司南。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以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原数;(4)任何数减0都得原数。
(5)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加上几个0.2、验算除法:(1)被除数÷除数=商(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3、笔算除法的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4、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用0占位。
(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写商。
)5、计算除法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统计1、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
2、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是更有利于数据的观察、比较和分析。
3、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步骤:1、确定统计表的名称。
2、确定统计表的行列内容和行数、列数。
3、制作表头(一般分为三栏)。
4、填写数据并核对。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先把0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比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2.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整理
数的认识
初步认识1~99之间的整数,能够把物品按照一定的数目分组,并能正确地用数字表示出来。
加法
掌握两数相加的方法,理解加法法则:加0不变,数的交换律、结合律。
减法
掌握两数相减的方法,理解减法法则:减0不变,数的交换律、消去律。
乘法
初步掌握数的乘法,理解乘法法则:乘1不变,0与任何数相
乘都得0,数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除法
初步了解两个整数间的除法关系,掌握用除法算出商和余数的
简便方法。
小数
初步了解小数的概念,会用小数数位表示有限的小数。
分数
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会用分数表示一个数是若干份中的几份,会用分数比较大小。
金钱
初步认识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面值。
长度、面积和体积
初步认识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学会用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进行测量。
几何图形
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和立体图形(立方体、正方体)。
时间
初步认识钟表的指针,会读整点和半点,会区分上午和下午。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班别:姓名: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知道其中一个方向,可以通过顺时针方向按东、南、西、北的顺序确定其它的方向。
5、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物体为观察点,再进行判断。
6、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物。
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示方向的——司南。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7、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
)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8、生活中的方位知识(1)、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傍晚,面向太阳,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晚上,面向北极星,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2)、.我们通常用指南针来指示方向,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生活中白天用太阳辨别方向,夜晚用北极星辨别方向。
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往北方,秋天来了,大雁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
(3)、风从那边刮过来,那边就是风向。
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相反;风筝,旗帜飘扬的方向与风向相反。
(4)、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原数;(4)任何数减0都得原数。
2、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加上几个0.3、没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 ? ? ?商×除数=被除数? ? ? ?被除数÷商=除数? ???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4、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三年级数学(1-8单元)概念及公式大全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一共有8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
南与北相对,东与西相对,西北与东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
4、知道其中一个方向,可以通过顺时针方向按东、南、西、北的顺序确定其它的方向。
5、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物体为观察点,再进行判断。
6、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物。
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示方向的——司南。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以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原数;(4)任何数减0都得原数。
(5)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加上几个0.2、验算除法:(1)被除数÷除数=商(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3、笔算除法的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4、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用0占位。
(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写商。
)5、计算除法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统计1、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
2、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是更有利于数据的观察、比较和分析。
3、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步骤:1、确定统计表的名称。
2、确定统计表的行列内容和行数、列数。
3、制作表头(一般分为三栏)。
4、填写数据并核对。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先把0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比如:30×500=15000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2.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时间的认识时间的认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学好时间的认识对后面的课程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时间的认识:明确时、分、秒的概念,能表示一刻钟、半小时以及整小时的时间。
2.时间的读法:能对5分钟的时间间隔进行快速计算,能熟练地读出时、分、秒的时间,并掌握AM和PM的区别。
3.时间的计算:能够对时间进行加减法的计算。
第二章三位数的加减法三位数的加减法是对二位数加减法的拓展,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三位数的认识:明确三位数的组成以及大小关系。
2.三位数的加法:能够对三位数的加法进行正确的竖式计算。
3.三位数的减法:正确理解三位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掌握借位退位的方法。
第三章简单的长度比较本章主要学习长度的概念和比较长度的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长度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长度的含义与单位。
2.长度的比较:按照长短不同的特点,能够对物品进行长度的比较,并选择长度较长(不长)的物品。
第四章认识平面图形平面图形是小学阶段首先接触到的几何概念,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认识平面图形:认识圆、正方形、长方形三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了解它们的性质。
2.认识图形的分类:认识折线、曲线、多边形等不规则图形,对它们进行分类学习。
3.填空练习:巩固学习。
第五章小学列式的初步认识本章主要学习列式的认识与应用,是解决小学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初步认识列式:明确列式的含义、形式及意义。
2.列式的应用:练习列式的运用,能够进行较为复杂的列式计算。
第六章初步认识分数分数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一环,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度较高的数学概念。
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一个图形几份:认识分数的基本含义,理解分子与分母的含义。
2.分数的大小比较: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尝试比较大小不等的分数。
3.分数的加减:初步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能够对分数的加减进行简单的运算。
部编新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分类归纳一、内容概要本文《部编新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分类归纳》旨在全面梳理和归纳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核心知识点,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本学期数学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文章将知识点进行分类归纳,便于学生查阅与复习。
主要内容涵盖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与应用。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核心知识点,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整数及其运算在三年级数学中,学生将继续深化对整数的理解。
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
学生应能准确识别并比较整数的大小,理解整数的顺序关系,掌握整数的读写方法。
学生还应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并能快速识别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加法:学生应熟练掌握整数的加法运算,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应能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等。
减法:学生应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整数的减法运算。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应能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剩余金额等。
乘法:学生应熟练掌握整数的乘法运算,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分配律。
乘法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计算面积、速度等。
除法:学生应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整数的除法运算。
除法也是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如计算平均数、分割物品等。
混合运算:学生应能正确进行整数的混合运算,理解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并能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生应了解整数的性质,如整除、质数、合数等概念。
了解这些性质有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更加灵活和高效。
在本阶段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数感和问题解决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丰富多样的练习和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整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整数概念及数的读写介绍整数的基本概念,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的定义。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计数、计算距离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整数的存在和用途。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法一、除法的基础概念。
1. 平均分。
- 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例如,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的苹果数是一样多的,这就是平均分。
- 表示方法: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如上述例子,12÷3 = 4,表示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
2. 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 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等号后面的结果叫商。
例如在算式15÷3 = 5中,15是被除数,3是除数,5是商。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 口算除法。
- 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
- 计算方法:可以把整十、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然后再除以一位数。
例如,60÷3,可以想6个十除以3是2个十,也就是20;800÷2,可以想8个百除以2是4个百,也就是400。
-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各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 计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除以除数,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例如,66÷3,先算60÷3 = 20,再算6÷3 = 2,最后20+2 = 22。
2. 笔算除法。
- 竖式计算的步骤。
- 先写除号,把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面,除数写在除号左边。
- 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除,就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 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 例如计算42÷2:- 先写竖式,除号里面写42,左边写2。
- 从最高位4除起,4÷2 = 2,商2写在十位上。
- 再用2除2,2÷2 = 1,商1写在个位上,结果是21。
三、除法的验算。
1. 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 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例如,计算15÷3 = 5,验算时用5×3 = 15,说明计算正确。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总结知识点举例说明金点子认识东、南、西、北根据一个确定的方向,找其他三个方向:面南背北、左东右西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平面图一般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先选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描述四个方向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首先要确定好自己的位置,以自己为中心,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来确定目标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行走的路线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东与北之间的方向是东北;东与南之间的方向是东南;西与南之间的方向是西南;西与北之间的方向是西北描述八个方向的路线图以出发点为中心,先确定目的地所在的方向,看哪条路能到达目的地,然后按照先后顺序,用八个方位词来描述知识点举例说明金点子口算除法口算40÷4=10400÷4=1004000÷4=1000240÷4=602400÷4=6001.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在商的末尾补上被除数末尾的02.想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估算估算323÷4≈80,可以把323看作320,用320除以4估算时,除数不变,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数,再口算出结果笔算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商写在十位上,如果有余数,落下来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除以除数,商写在个位上,即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先从百位除起,如果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和十位上的数合起来除以除数,商写在十位上,如果有余数,就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除以除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1.被除数首位能整除一位数,被除数的中间是0或比除数小,商的中间是2.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能整除一位数,末尾是0或比一位数小,商的末尾是0除法的验算466÷5=93 (1)除法的验算: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三年级一班同学数学期中考试成绩统计表成绩(分)人数性别0~6061~7071~8081~9091~100男生018132女生232162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1)找出原始数据的最大值是多少,最小值是多少,即确定原始数据的范围(2)根据原始数据的具体情况确定每组数据的大小,分成几组,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3)统计原始数据的个数,填入表中第四单元总结知识点举例说明金点子口算乘法4×2=8,所以40×20=80023×4=92,所以23×40=920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先把因数中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2个0整十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0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笔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与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22≈2028≈3020×30=60022×28≈600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可以把两个因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的方法估算出结果;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的方法估算出结果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2 8× 3 92 5 28 41 0 9 2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与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是相同的,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与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计算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数,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根据表中信息,解决问题。
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一、内容概括数与代数:重点学习整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混合运算,并学习方程和不等式的基础应用。
学生将通过实践操作理解数的概念,掌握简单的计算方法和估算策略。
还会接触人民币单位换算和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解决。
空间与几何:学生将初步认识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了解其基本特征,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分类。
还将接触一些基础的测量知识,如长度、重量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将建立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
统计与概率: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了解基本的统计图表如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量如平均数等。
初步学习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根据数据做出简单的预测和判断。
也会接触一些基础的概率概念,如可能性大小的比较等。
1. 简述三年级数学的重要性三年级数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它不仅是对基础数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也是后续高年级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三年级数学不仅强调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阶段的知识点为后续更为复杂的数学运算和问题解决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框架。
三年级数学的学习不仅关系到学生当前的学习成绩,更对其未来的数学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生需要在这个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后续的学习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年级数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家长和教师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2. 三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内容概述三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内容概述是整个数学学科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宽。
这个阶段的数学内容开始接触更深层次的知识点和更为复杂的思维方法。
相较于上册的基础知识学习,三年级下册更注重综合应用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运算,即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几何图形的认知,如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性和周长计算;同时还会引入一些基本的统计概念,让学生初步接触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
还会涉及到一些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应用题,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重点
版)
一、数数
1.认识0-99之间的数字,并能准确快速地读写;
2.能够在实践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掌握“多少”和“比多少”的概念;
3.能够进行简单的数的排序,并在广告、游戏中研究数字的运用;
二、简单加减法
1.认识1-99之间的加减法,并能用竖式口算;
2.应用两位数加减法解决问题,如物品买卖问题、大批量计算问题等;
3.在游戏中研究加减法知识,培养数学思维。
三、几何图形
1.正确描述直线、线段、射线等数学概念,并能绘制出基本几何图形;
2.认识平面图形:三角形、矩形、正方形,了解它们的性质和关系;
3.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几何图形,识别简单的几何图形,如圆、三角形、矩形等。
四、长、重、量、时
1.认识长度、重量、容积、时间等基本物理量,并掌握估算方法;
2.认识米、分米、厘米、千克、克等单位,并能换算使用;
3.了解第一、二、三、四季度和春、夏、秋、冬四季的知识,掌握基本的时间概念。
五、分数
1.认识分数的概念,并具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2.了解分数的基本表示方法,并学会比较大小;
3.在实际活动中掌握分数的应用:将物品分成若干份,比较若干物品的重量和长短等。
以上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学习数学的同学有所帮助。
三年级下半年数学知识点
以下是三年级下半年的一些数学知识点:
1. 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学习如何进行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2. 分数:介绍分数的概念,学习如何读写常见的分数,并进行简单的分数的比较和运算。
3. 长度单位换算:学习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例如厘米与米、千米与米的换算。
4. 时钟和时间:学习如何读取时钟并判断时间,包括整点、半点以及其他分钟的表示方法。
5. 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学习不同的二维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和三维图形(如立方体、球体等)的特征和性质。
6. 数据收集和统计: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和统计,包括绘制简单的条形图和折线图,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7. 金钱概念:学习如何认识和计算人民币的面值,进行简单的货币加减法运算。
8. 运算符号:学习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符号及其使用方法,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这些知识点只是三年级下半年数学学习的一部分,具体的教学内容可能会因不同地区和学校而有所差异。
建议你参考教材或与老师进一步了解具体的课程安排。
1。
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汇总和方法第一单元乘法1. 口算乘法: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0。
(如:30×32=960;想:3×32=96,在96的末尾添上1个0,是960。
)②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两个乘数相乘,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后面添几个0。
[把十位上的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2个0。
]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㈠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书写竖式时要末尾对齐。
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积的末尾从个位写起;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积的末尾从十位写起;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㈡先用下面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积从个位写起;再用下面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积从十位写起;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2. 乘法的估算一般有这样几种方法:比谁大;比谁小;在谁左右。
(1)估算积比谁大。
例如29×42可以把这两个乘数看作接近它们同时又比它们小的整十数,29看作20,42看作40,20×40=800,所以29×42一定比800大;(2)估算积比谁小。
例如29×42可以把29和42这两个乘数都看成比它们大又接近它们的整十数,29看作30,42看作50,30×50=2000,29×42的积一定小于1500。
(3)积在谁左右:可以把两个乘数看成与它们最接近的整十数,例如要知道29×42大约是多少,因为29≈30 , 42≈40,所以29×42≈1200。
29乘42的积在1200左右。
(4)估算积大约是多少时要用约等号不能用等号。
(5)估算方法: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时,可以同时将两个因数都看作是它们最为接近的整十来计算,也可以将其中的某个因数看作它最为接近的整十数来计算。
3.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4. 0乘任何数都得0。
5. 乘法验算: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
7. 简单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每箱牛奶的瓶数×箱数=牛奶的瓶数第二单元千米和吨1. 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千米可以用符号“km”表示。
世界上最长的三条河流是尼罗河长6671千米,亚马逊河6400千米,中国的长江6300千米。
长江大桥有6772米,大约7千米。
2.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3. 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100袋10千克的大米重1吨、50个体重25千克的小朋友体重是1吨。
4. 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5. 相邻两个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把高级的质量单位换成低级的质量单位只要把原来的数乘以进率,把低级的质量单位换成高级的质量单位只要把原来的数除以进率。
吨×1000 千克× 1000 克7. 数量关系式:跑道1圈的长度×圈数=跑步的距离8. 常用单位与进率9. 要准确知道物品有多重,要用“秤”称。
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千克用符号“kg”表示,克用符号“g”表示。
1千克=1000克。
10. 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11. 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
一粒花生米大约重1克,一枚2分硬币重1克,一粒蚕豆大约重1克。
12.表示较重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1千克又叫1公斤。
千克用“kg”表示。
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一只兔子大约重2千克。
一只东北虎大约重300千克。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1.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
2.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4.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应从左往右依此计算。
第五单元年、月、日1. 一年有12个月。
31天的是大月,大月有7个:分别是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
30天的是小月,小月有4个:分别是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
2. 平年二月是28天,闰年二月是29天。
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3. 一年有4个季度(季度与季节不同);1个季度=3个月。
1、2、3月是第一季度;4、5、6月是第二季度;7、8、9月是第三季度;10、11、12月是第四季度。
第一季度是90天或91天;第二季度是91天;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都是92天。
一年四季是指:春、夏、秋、冬(它是按农历的节气划分的)。
5. 纪念日:1月1日元旦 3月8日妇女节 3月12日植树节 5月1日劳动节5月4日青年节 6月1日儿童节 7月1日建党日 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回归1997年7月1日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6. 平年有52个星期零1天,闰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7. 在一日(天)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分针走24圈,计(24×60)=1440分钟。
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24时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9. 两种计时法的转化记录时间可以用普通计时法,也可以用24时计时法,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以中午12时为界限,凌晨和上午的时间数值不变,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加上12。
如:早上7时就是 7时凌晨3时就是 3时下午2时就是 14时晚上8时就是 20时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中午12时以前的数值不变,但要在前面加上凌晨或上午;12时以后,用时间减12,再加上“下午”或“晚上”。
如:7时就是早上7时 3时就是凌晨3时14时就是下午2时20时就是晚上8时10. 时钟知识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60秒).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是12小时;分针走1圈是60分,就是1时;秒针走1圈是60秒,就是1分。
11. 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不够减借1时当60分用)12.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
时,分,秒。
1年=12个月=4个季度 1季度=3个月 1日=24时,1时=60分 1分=60秒一周=7天一星期=7天13. 计算经过时间①在计算时间时:一般用24时计时法计算比较容易。
终点时刻-起点时刻=经过时间②在求同一天经过的时间时,用结束(到达)时间-起始(出发)时间。
③如果出现跨天的时候,则:结束时刻+24时-出发时刻或者 24时-出发时刻+结束时刻(如:18时——第二天6时。
计算:6+24-18=12小时或者24-18+6=12小时)14. 天数的计算方法:①计算某年的天数时要先判断那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②如果经历的时间经过不同的月份,要采用分段计算(即一个月一个地计算)。
例如:某中学从7月15日开始放假,到8月18日开学,请问一共放假了多少天?可以这样思考:先想把七月份过完在家休息了几天,也就是从7月15日到7月31日一共有31-15+1=17(天),8月18日开学说明八月只能休息到8月17日,然后再加八月的17天,17+17=34天也就是一共放假的天数。
15. 推算星期几的方法例: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解析: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四。
16. 制作年历或日历步骤:(1)先查清第一天是星期几。
(2)做年历时判断该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3)休息日可用另一种颜色标出。
(4)节假日等可标注出来。
17.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2000年是闰年。
18. 一个人12岁只过了3个生日,他一定是闰年的2月29日出生的。
19. 求周岁或周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中华人民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2013年是64周年。
(2013-1949=64)20. 根据一周有7天,推算星期几:往前推:1月3日往后推:1月17日、1月24日、1月31日21. 求出经过的天数是几个星期多几天?例:3月5日是星期一、3月21日是星期几?步骤:先求出一共有几天,后根据余数往后推算。
方法一:(不包括3月5日的算法)第一步:21-5=16(天)(从3月6日算起,共经过16天)第二步:16÷7=2(周)……2(天)从3月6日星期二算起,从星期二到下个星期一为一周所以余下的第一天是星期二;余下的第二天是星期三;因此,3月21日为星期三。
方法二:(包括3月5日的算法)第一步:21-5+1=17(天)(从3月5日算起,共经过17天)第二步:17÷7=2(周)……3(天)从3月5日星期一算起,从星期一到下个星期日为一周所以余下的第一天:星期一;余下的第二天:星期二;余下的第三天:星期三。
因此,3月21日为星期三。
22.[分月计算] 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23. 求经过多少天:主要分析是否包含开始时间如果包含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例:图书展从5月3日举办到5月25日结束,一共举办多少天?25-3+1=23(天)(包括5月3日)例:7月5日放暑假,9月1日开学,一共放几天?(不在同一月份的,需要分别求出期间的每个月各放了几天)7月:31-5+1=27(天)(包括7月5日)8月:共31天所以27+31=58(天)共放了58天。
第六单元面积1. 面积就是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2. 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观察法、重叠法、测量法、数格法3.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4.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长方形的面积用S表示;长方形的长用a表示;长方形的宽用b表示。
S=a×b6.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的面积用S表示;正方形的边长用a表示。
S=a×a7.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